新用户注册
|
登录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首页
备课
教案
论文
杂文
试题
课件
素材
音像
公开课
类目:
首页
》
试题中心
》
高考模拟卷
阅读:954
标签:
人教版
高三
下册
高考模拟卷
重磅:
备战2024 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954]
肥西三中2009年高考语文模拟试题
第Ⅰ卷 阅读题(66分)
一、论述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9分,每小题3分)
河流是通过审美进入人类精神生活从而获得文化生命的。彩陶上的水波饰纹是古人对于自然的抽象再现。再现的自然已不是自然,而是思维的创造,表现了独立的精神世界。水波饰纹的出现,表明河流的文化生命已经形成。从某种意义上讲,生产力发展水平对河流文化有着一定影响,生产力发展水平越高,河流的文化生命意义也就越大,内涵也就越丰富。在中国文化史上,河流的文化生命在语言文字、哲学、人生等方面都得到了丰富的表现。
语言文字是文化的基础。据统计,在《说文解字》中,水部文字469个,占全部9353个汉 字的5.01%;如加上川部、泉部、永部等,则有522个,占5.58%。河流又构成了中华民族对于民族之根和哲学思维的原始向往与执著追求。“河出图,洛出书”,“河图 洛书”成为古代中华民族的一个文化符号,深刻地启发着人们的哲学思维和文化心理。黄河文明、长江文明都是沿着河流展开的。水在哲学思维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 角色。《周易》号称“群经之首”,八卦中坎卦为河水、一般的水,兑卦为“泽”,也是水的一种。箕子向周武王陈述经国大计,以水为五行之首。古希腊哲学家泰勒斯把“水”作为世界的本原,《管子•水地篇》也提出“水者何也?万物之本原也”的命 题。河水日夜奔流,触发了多少哲人的灵感。赫拉克利特说,“人不能两次踏进同一条河流”。赫拉克利特从变中认识到不变,提出了“永恒”的问题。流动贯通永 恒,恰是河流文化生命的深刻内涵。
河流的自然生命是其文化生命的本体基础。河流只有健 康地存在着,才能积极地启示、影响和塑造人类精神生活。河流维持健康存在,既要保持一定的水量,又要维持一定的水质。一条污染的河流,无论如何是不能成为 人们精神生活的源泉、激发人们的审美情感的。
随着工业和科技的发展,自然对于人类的限制越来越少,人类获得了空前的自由。但城市化和工 业化的发展导致用水量急剧增加,水污染问题趋于严峻,地表水(主要是河流水源)成为我们生存的底线。没有维持一定水量和水质的河流,我们连生存都维持不 了,遑论发展了。《史记》中有“川竭国亡”的记载:“伊、洛竭而夏亡,河竭而商亡”。从一定意义上看,这揭示了文明对于自然的根本性依赖,表明人与自然的 和谐是人类文明的本体基础。由此可见,构建和谐社会,必须做到人与自然和谐。
1.下列关于“河流文化生命”的叙述错误的一项是 ( )
A.河流是通过审美进入人类精神生活从而获得文化生命的,人类如果没有审美活动,
河流也就失去了他的文化生命。
B.河流文化生命形成的一个重要标志是出现了抽象表现河流的水波纹饰。
C.水波纹饰再现的已经不是本真的自然,而是思维的创造,能表现独立的精神世界。
D.河流文化生命意义大小以及内涵丰富程度取决于生产力发展的水平。
2.下列表述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
A.水部文字及与水相关的文字在全部汉字中占有很大比重,是语言文字和河流文化的
基础。
B.黄河文明、长江文明都是沿着河流展开的,这与河流构成的中华民族对于民族之根
和哲学思维的原始向往与执著追求有着密切的关系。
C.作者认为河流启发着人们的哲学思维和文化心理主要是因为东西方哲学家都不约而
浏览完整试题
同地提出了水是世界本原的命题。
D.作者引用赫拉克立特的句子意在说明水是在不断地流动变化着的,所以河流文化也
在不断地发展。
3.根据原文的信息,下列表述错误的一项是 ( )
A.河流的自然生命是其文化生命的本体基础,如果河流消亡了,其文化生命也就随之
而亡。
B.能够激发人们的审美情感,成为人们精神生活源泉的河流,必定是有一定水量,又
有一定水质健康存在着的河流。
C.工业和科技的发展使人类获得了空前的自由,但所付出的代价在未来也会限制我们
的自由。
D.“伊、洛竭而夏亡,河竭而商亡”,作者对工业和科技高速发展的社会的前景比较悲
观。
二、古诗文阅读(19分)
(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5~8题。
卓茂字子康,南阳宛人也。性宽仁恭爱。初辟丞相府史,事孔光,光称为长者。时尝出行,有人认其马。茂问曰:“子亡马几何时?”对曰:“月余日矣。”茂心知其谬,默解与之,挽车而去,顾曰:“若非公马,幸至丞相府归我。”他日,马主别得亡者,乃诣府送马,叩头谢之。茂性不好争如此。后以儒术举为侍郎,迁密令。劳心谆谆,视人如子,举善而教,口无恶言,吏人亲爱而不忍欺之。人尝有言部亭长受其米肉遗者,茂辟左右问之曰:“亭长为从汝求乎?为汝有事嘱之而受乎?将平居自以恩意遗之乎?”人曰:“往遗之耳。”茂曰:“遗之而受,何故言邪?”人曰:“窃闻贤明之君,使人不畏吏,吏不取人。今我畏吏,是以遗之,吏既卒受,故来言耳。“茂曰:“汝为敝人矣。凡人所以贵于禽兽者,以有仁爱,知相敬事也。今邻里长老尚致馈遗,此乃人道所以相亲,况吏与民乎?吏顾不当乘威力强请求耳。汝独不欲修之,宁能高飞远走,不在人间邪?亭长素善吏,岁时遗之,礼也。”人曰:“苟如此,律何故禁之?”茂笑曰:“律设大法,礼顺人情。今我以礼教汝,汝必无怨恶;以律治汝,何所措其手足乎?一门之内,小者可论,大者可杀也。且归念之!”于是人纳其训,吏怀其恩。初,茂到县,有所废置,吏人笑之,邻城闻者皆蚩其不能。河南郡为置守令,茂不为嫌,理事自若。数年,教化大行,道不拾遗。更始立,以茂为侍中祭酒,从至长安,知更始政乱,以年老乞骸骨归。时光武初即位,先访求茂,茂诣河阳谒见。乃下诏曰:“前密令卓茂,束身自修,执节淳固,诚能为人所不能为。夫名冠天下,当受天下重赏,故武王诛纣,封比干之墓,表商容之闾。今以茂为太傅,封曪德侯。”建武四年,薨,车驾素服亲临送葬。
(选自《后汉书•卓茂传》,有删节)
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幸至丞相府归我 幸:希望
B.乃诣府送马,叩头谢之 诣:前往
C.茂辟左右问之曰 辟:躲避
D.吏顾不当乘威力强请求耳 顾:但是
5.下列各组句子中,全都直接表现卓茂“宽仁恭爱”的一组是(3分)
①心知其谬,默解与之 ②后以儒术举为侍郎,迁密令
③视人如子,举善而教 ④束身自修,执节淳固
⑤于是人纳其训,吏怀其恩 ⑥以律治汝,何所措其手足乎
A.①④⑥ B.①③⑥ C.②③⑤ D.②④⑤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卓茂骂告发者是“敝人”时,心里真有点火了,因为告发者话中有话地指责他没有管好属下官吏,他觉得告发者的行为如同禽兽,毫无仁爱可言。
B.卓茂认为那亭长向来是好官吏,如果百姓出于敬爱而赠送他礼物,他也可以接受,虽然法律禁止此类事情,但这样做是顺从人情,并不违背礼义。
C.卓茂教育告发者的一番话,也表明了他为政的基本思想,那就是与人为善,慎用刑法,注重以礼义教化百姓。
D.卓茂任密县县令期间,十分爱护当地吏民。当有人告发他属下的亭长接受馈赠时,他很谨慎地问明情况,并用礼义教育告发者,妥善解决了此事。
7.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⑴凡人所以贵于禽兽者,以有仁爱,知相敬事也。(3分)
译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⑵汝独不欲修之,宁能高飞远走,不在人间邪?(4分)
译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⑶一门之内,小者可论,大者可杀也。且归念之!(3分)
译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回答问题。(8分)
菩萨蛮
舒直
画船捶鼓催君去,高楼把酒留君住。去住若为情【注】?西江潮欲平。
江潮容易得,只是人南北。今日此樽空,知君何日同?
【注】若为情:何以为情,难为情。
8.“催”字在词的前两句中有怎样的表达效果?请简要分析。(4分)
答:
9.这首词在情与景的处理上很有特色,宋人曾季貍称赞说“甚有思致”,请结合下片句
子,谈谈你的理解。(4分)
答:
(三)、名句名篇默写
10.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两题任选一题)(5分)
(1)上有六龙回日之高标, 。 ,猿猱欲度愁攀援。 , 。扪参历井仰胁息, 。(李白《蜀道难》)
(2)吴楚东南坼, 。(杜甫《登岳阳楼》)
女娲炼石补天处, 。(李贺《李凭箜篌引》)
六朝旧事随流水, 。(王安石《桂枝香•金陵怀古》)
,此时无声胜有声。(自居易《琵琶行》)
渔舟唱晚,响穷彭彝之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王勃《滕王阁序》)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25分)
病 人
(1)每天下午,她都要准时来到医院大门口左侧台阶上,铺下一张报纸,静静地坐在那儿看书。那是一本很厚的书。她的面前是一个花坛,红色的郁金香正在灿烂地开放。在她若有所思的时候,能看到她的那双大眼睛,平静而清澈。虽然病号服并不合身,但并不能掩盖住她的典雅的气质。
(2)她很友善,每当有人找她问事的时候,她表现得非常耐心。我想,她可能是位教师或幼儿园阿姨。
展开余下试题
(3)起风了,她轻轻地合上书,又整整齐齐把那张报纸叠好,转身走进了大楼。
(4)楼里的人渐渐多了起来,有上班的也有下班的,正好又是探视的日子,电梯刚停下,人们争着拥了进去,电梯马上有了反应,发出“受不了”的报警声,最后上来的人没有下去的意思,她就从中间挤了出来,等下一趟。
(5)下一趟的人照样很多,不过还好,电梯没有报警,人们纷纷选择自己要去的楼层数。有个农民模样的大伯触动数字7的时候,那数字就是不亮。他有些着急,还有些紧张。一遍一遍地摁。但没有人告诉他为什么。她发现后,急忙说:“大伯,这部电梯双层停。”大伯忍然没有明白什么是“双层停”。说话间已经到了8层。大伯不知道该怎么办,不肯下。她非常客气地对电梯内的人说:“请等一下,我把他送到楼梯口。”她让大伯从8层走到7层。其实楼梯离电梯也就四五步远,她很快就回来了,电梯内的不少人只是表情严肃,并没有说什么。当然,肯定有人心里想:这人真多事。
(6)电梯慢慢上行,一位手捧花蓝的小伙子自言自语:口腔科病房是不是在12层呢?她主动接过来说,是的,往左拐。
(7)电梯到了14层,一位急忙下电梯的姑娘不小心丢下了插在塑料袋里的一枝玫瑰。塑料袋里有几盒营养品,但只有这一枝玫瑰。这时电梯门将要关上,她迅速触动开门钮并捡起那枝玫瑰,还没有说完“请等我一下”就跨出了电梯。她一定想把这枝玫瑰还给那位姑娘。对于要看望的人,那肯定是一枝温馨的玫瑰,可以疗伤的玫瑰。
(8)但她没有想到,她的后脚刚刚迈出电梯,电梯内一位戴眼镜的女士“啪”的一下就把电梯给关上了,并且触动了上行按钮。“神经病!”女士似乎憋了一肚子的火气没有发泄干净,继续说,“真的,这个人我知道,在这里住了一个多月了,精神病人。”
(9)“噢,我觉得她的行为不太正常。”另一个人接着说。
(10)电梯内剩下的十余人恍然大悟。
11、在第(1)段中,“她的面前是一个花坛,红色的郁金香正在灿烂地开放”这一句描写在文中有什么作用?(6分)
12、小说为了塑造“她”这个鲜明形象,凸现主旨,重点描写了电梯中的几个场景,请加以概括。(6分)
13、 结尾处“电梯内剩下的十余人恍然大悟”有什么作用?表达了什么意思?(5分)
14、 小说以“病人”为题,揭示了深刻的社会含义,请结合文本内容探究本文的现实意义.(8分)
第Ⅱ卷 表达题 (84分)
一、语言文字运用(24分)
15.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每对读音都不相同的一组是(3分)
A.惩艾/自怨自艾 仿佛/佛口蛇心 脊椎/椎心泣血
B.咀嚼/味同嚼蜡 差遣/差强人意 刨土/刨根究底
C.牵绊/离经叛道 圩堤/滥竽充数 饯别/明修栈道
D.模具/顶礼膜拜 秩序/卷帙浩繁 赡养/高瞻远瞩
16.下列各句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墙壁上有着许多霜花似的花纹,在灯光的照耀下,满墙都放射着姹紫嫣红的光芒,
就好像是彩虹织成似的。
B.这只是一个生活在乡间的普通老人,但是他写的诗却很好,有人说,这是他善于在
田间地头捕风捉影的缘故。
C.他一直生活在窘迫和屈辱当中,写出的诗,没人喝彩;写出的文,没人欣赏。无出
其右的痛楚让他苦不堪言。
D.踢了半天足球,虽然没有进半只球,但队员们奋力拼搏的精神,不屈不挠的斗志,
其表现还可用差强人意来评价。
17.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3分)
A.法国专家认为,为了修复当前中法关系,法方应该重视和正视中方所阐述的立场和观点,采取正确的行动来为中法关系的改善做出重要努力。
B.北京奥运会期间,具有悠久历史的长城、十三陵、故宫、颐和园等都以其迷人的风姿和厚重的文化积淀深深吸引了中外游客。
C.有人认为,不少电影剧本浮在生活表面,对题材发掘不够深,这是阻碍中国电影在国际影坛上走得更远、不能获得更多国际大奖的最大障碍。
D.可燃冰是海底极有价值的矿产资源足够人类使用一千年,有望取代煤、石油和天然气,成为21世纪的新能源。
18.下面的文字说明了煤的间接液化的过程,请概括这个过程的三个阶段。(每个阶段不超过空格规定的字数)(5分)
把经过适当处理的煤送入反应器,在一定温度和压力下通过气化剂使煤不完全燃烧,这样就能以一定的流动方式将煤转化成一氧化碳和氢气混合的原料气,灰分形成残渣排出。将制取的原料气净化,在催化剂作用下,让其发生化合反应,合成类似石油的碳氢化合物。这里催化剂起着关键的作用。就如刚开采出来的石油一样,经过催化反应出来的油也有很多指标不合格,如十六烷值含量、硫含量、水分以及粘度、酸度等,所以还需要对它进行处理,使它达到合格标准,满足市场需要。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生活中有些人们常挂在嘴边的话,把它们的原意变变角度,就会让人产生耳目一新的感觉。依照示例,在下面的四个短语中任选两个,写出你的不同看法。要求通顺、生动,有一定的说服力。(6分)
【示例】
短语:无欲则刚
另一种看法:无论是走仕途,还是做生意,还是钻研学问,欲望往往是一种助推器;没有强烈的进取欲望,休想成什么大器。
⑴短语:喜怒不形于色
另一种看法: 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⑵短语:一言既出,驷马难追
另一种看法: ____________________
⑶短语:世界上怕就怕“认真”二字
另一种看法: ____________________
⑷短语:走自己的路,让别人去说吧
另一种看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有这样两则谜语:
①精忠报国(打两个称谓)谜底:岳母、令郎
②桃花潭水深千尺。(打一成语)谜底:无与伦比。
你能分别解释一下为什么吗?请结合谜面中的典故说明理由(4分)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作文 (60分)
21.
草与花
在五颜六色的盛夏
在山花烂漫的草原
我们不得不惊叹
每一种草居然都能开花
在诗意渐逝的秋天
在枯枝落叶的花园
我们不得不感慨
每一朵花不过是一种草而已
读了上面这首诗,你有什么感想,自拟题目,自定立意,自选文体(不含诗歌),写一
篇作文。必须写出真情实感,不得抄袭。
参考答案
1.D.
2.B.
3.D.
4.C(辟:屏退。根据上下文语意推断,卓茂并没有“躲避”的意思,只是不愿扩大知情的范围)
5.B(注意题目要求的限制:“直接”表现“宽仁恭爱”的一项)
6.A(卓茂指责告发者为“敝人”,是因为他感到这种告发行为不妥当不高尚;“觉得告发者的行为如同禽兽”之说不符合文意)
7.⑴大凡人之所以比禽兽尊贵,是因为有仁爱之心,懂得互相恭敬地侍奉(对待)。(3分。一句1分)
⑵唯独你不想(要)学习这些,难道能高飞远走,不住在人间吗?(3分。一句1分)
⑶这一大门之内(在这衙门之内),小错可以判罪(论罪),大恶可以杀头啊。暂且回家想想其中道理吧!(4分。一句1分)
8. “催”字表现击鼓开船,催促离人上船出发;而“留”字表现楼上把酒话别,难舍难分。(2分)同一时间,不同地点,一“催”一“留”,鲜明的对比把将别而又不忍离别的情景映衬的十分强烈。(2分)[大意对即可得分]
9.江潮来去容易,友人一别难相逢。饮尽此杯,不知何日才能重逢同饮。(或答“今日樽空而潮载君去,但未知潮水何日能复送君归来”)借江潮抒别情,那茫茫的江潮似乎融汇着词人难以用语言表达的浩渺的情思。从将别想到别后,笔意拓展,以问句结尾,曲折层深,表达了作者与好友的深厚友情和依依惜别之情,寄托了重逢的希望,情韵深长。[大意对即可得分]
展开余下试题
10.略.
11.衬托出她对生命的热爱、心灵的美好和典雅的气质 。
12.四个场景:在电梯发出超载警报时,“她”从人群中主动挤出来,等下一趟;“她”帮农民模样的大伯上楼,可是电梯内不少人只是表情严肃,并不回应“她”的请求;热心告诉小伙子口腔科病房的地点;“她”帮一位姑娘捡起一枝玫瑰,被人关在电梯外,被某些人称着精神病人。
13 用对比手法表现了世俗的评价,把作为病人的“她”与作为健康人的“大家”放在鲜明的对照中,暗示并深化了主题。意义略。
14.略.
15.C 16 .D 17.B
18.①制取原料气;②进行催化反应;③提质(深度)加工。(第一点1分;第二、第三点每点2分)
19.答案示例:⑴把真实想法埋在心底,对身体不好,人家会说你城府太深,工于心计,人还是坦荡点好。
⑵人非圣贤,孰能无过?谁都有说错的时候,说错了,改了就好。⑶殊不知,难得糊涂往往是处理同事间纠纷和矛盾的最佳良方。⑷前边就是胡同了,就要无路可走了,还在把别人的批评当耳边风,有你吃亏的那一天。(答案①要指出原来的短语的意思缺陷,②表明自己的主张,③语句通顺)
20.①岳飞母亲岳飞后背刺字要求儿子精忠报匡,此谓之“岳母”“令郎”
②李白写诗感谢汪伦盛情,诗中说“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故曰“无(人
可)与(汪)伦(的真诚热情)(相)比”
21.略. (218.22.58.234)
上一篇:
八下期中(1256单元)检测试题(有详细答案)
下一篇:
四川省2009年高三语文最新模拟试题分类精编--名篇名句默写专题
标签:
人教版
高三
下册
高考模拟卷
相关:
关于“肥西三中20”的其他试题
重磅:
备战2024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954]
部编人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统编版高中试题按册查询
高一必修上
|
高一必修下
|
高二选修上
|
高二选修中
|
高二选修下
苏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语文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北师大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沪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把本页分享到:
QQ空间
新浪微博
腾讯微博
微信
红楼
孔子
庄子
李白
杜甫
苏轼
东坡
鲁迅
高考
讲坛
神话
唐诗
宋词
诗歌
小说
散文
关闭本页
》
返回网站首页
》
退出登录
导航:
课件下载
》
教学文摘
》
杂文参考
》
教学设计
》
音像素材
》
作文素材
》
试题下载
》
备课中心
》
中学英语教学资源网
》
小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
8487054
联系手机:
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