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用户注册 | 登录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类目:首页试题中心高考知识点专题训练

阅读:883  
标签:人教版 高三 总复习 高考知识点专题训练
重磅:备战2024 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883]
四川省2009年高三语文最新模拟试题分类精编--文学类文本阅读专题
四川省2009年高三语文最新模拟试题 分类精编
--文学类文本阅读专题
四川省德阳市高中2009级“二诊”考试
五、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17题。(22分)
超越时空的孤独
①李清照遇到的第三大磨难是超越时空的孤独。
②感情生活的痛苦和对国家民族的忧心,已将她推入深深的苦海,她像孤舟在风浪中飘摇。但如只是这两点,还不算最伤痛。本来生活中婚变情离者,时时难免;忠臣遭弃,也代代不绝。更何况她一柔弱女子又生于乱世呢?问题在于她除了遭遇国难、情愁,就连想实现一个普通人的价值,竟也这样的难。暮年的李清照没有孩子和亲人。国事已难问,家事怕再提,只有秋风扫着黄叶在门前盘旋,偶尔有一两个旧友来访。她有一孙姓朋友,其小女十岁,极为聪颖。一日孩子来玩时,李清照对她说,你该学点东西,我老了,愿将平生所学相授。不想这孩子脱口说道:“才藻非女子事也。”李清照不由得倒抽一口凉气,觉得一阵眩晕,像落在四面不着边际的深渊里,一种可怕的孤独向她袭来。她茫然行走在杭州深秋的落叶黄花中,吟出这首浓缩了她一生和全身心痛楚的,也确立了她在中国文学史上的地位的《声声慢》。
③是的,她的国愁、家愁、情愁,还有学业之愁,怎一个愁字了得!
④李清照所寻寻觅觅的是什么呢?一是【A】。她不愿看到山河破碎。在这点上她与同时代的岳飞、陆游及稍后的辛弃疾是相通的。但身为女人,她不能像岳飞那样驰骋疆场,甚至不能像陆、辛那样有政界、文坛朋友可以痛痛快快地使酒骂座。二是【B】。她曾有美满的家庭和幸福的爱情,但转瞬就破碎了。她也做过再寻真爱的梦,但碎得更惨,甚至身负枷锁,锒铛入狱,还以“不终晚节”载入史书,生前身后受此奇辱。三是【C】。她以非凡的才华和勤奋,借着爱情的力量,在学术上完成了《金石录》巨著,在词艺上达到了空前的高度。但是,那个社会不以为奇,不以为功,连那十岁的小女孩都说“才藻非女子事”,甚至后来陆游为这个孙姓女子写墓志时都认为这话说得好。以陆游这样热血的爱国诗人,也认为“才藻非女子事”,李清照还有什么话可说呢? 
⑤李清照的悲剧就在于她是生在封建时代的一个有文化的女人。作为女人,她处在封建社会底层;作为一个知识分子,她又处在社会思想制高点,她看到了许多别人看不到的事情,追求着许多别人不追求的境界,这就难免有孤独的悲哀。本来,三千年封建社会,来来往往有多少人都心安理得,随波逐流地生活。你看,北宋南渡后不是又夹风夹雨,称臣称儿地苟延了152年吗!尽管与李清照同时代的陆游愤怒地喊道“公卿有党排宗泽,帷幄无人用岳飞”,但朝中的大人们不照样做官,照样花天酒地吗?你看,虽生乱世,多少文人不照样手摇折扇,歌咏风月,琴棋书画了一生吗?你看,有多少女性,就像孙姓女子一般,不学什么词藻,不照样生活吗?但是李清照却不,她以平民之身,思公卿之责,念国家大事;以女人之身,求人格平等,追爱情之尊。无论对待政事、学业还是爱情、婚姻,她决不随波,决不凑合,这就难免有了超越时空的孤独和无法解脱的悲哀。她背着沉重的十字架,集国难、家难、婚难和学业之难于一身,凡封建专制制度所造成的政治、文化、道德、婚姻、人格方面的冲突、磨难都折射在她那如黄花般瘦弱的身子上。
⑥如果李清照像孙姓女孩一样麻木,也就算了;如果李清照像杜十娘一样以死抗争,也就算了。她偏偏是以心抗世,以笔唤天。她凭着极高的艺术天赋,将这漫天愁绪又抽丝剥茧般地进行了细细的纺织,化愁为美,创造了让人们永远享受无穷的词作珍品。李词的特殊魅力就在于它一如作者的人品,于哀怨缠绵之中有执着坚韧的阳刚之气,虽为说愁,实为写真情大志,所以才耐得人百年千年地读下去,她和她的词也就永远高悬在历史的星空。


浏览完整试题(节选自梁衡的《乱世中的美神》,有删改)
14.文章开头写道“李清照遇到的第三大磨难是超越时空的孤独” 。结合全文看,其中的“孤独”表现在哪些方面,请分条作答。(不少于3条,6分)
15.根据第④段文意,回答下面两个问题。(6分)
(1)“李清照所寻寻觅觅的是什么呢?”请在【A】【B】【C】处填上恰当的文字(每处不超过8字)(3分)


【A】
【B】

【C】
(2)“李清照还有什么话可说呢”在段中的含义是什么?(3分)
16.文中第⑤段的划线句运用了哪些修辞手法?有什么作用?(4分)
答:
17.根据第⑥段中关于李清照词的信息,请任选一点,以她的诗词中的名句为例简要分析。(6分)
答:
14.(6分)①生活中遭遇婚变,暮年没有孩子和亲人,但无人理解;②学业上达到空前的高度。但社会不以为功;③思想上处于制高点,追求着许多别人不追求的境界;④以平民之身,思公卿之责,念国家大事;以女人之身,求人格平等,追爱情之尊,对待政事学业、爱情婚姻,绝不凑合。(每点2分,答对3点得6分)
15.6分)答(1)(3分)【A】国家民族的前途【B】幸福的爱情【C】自身的价值(每点1分)
(2)(3分)李清照一身才华,无人理解。不但孙姓女子,就连陆游这样热血的爱国诗人,也认为“才藻非女子事”,所以无话可说。
16.(4分)答:排比、反问(1分)。三个“你看……”组成排比和反问(1分),扣住当时官僚、文人、女性的麻木不仁的现实(1分),有力地表达出作者强烈的悲愤之情和李清照超越时空的孤独(1分)。
17.(6分)(答案略)评分要点:正确引用李清照词的名句(2分),扣住李清照词的特殊魅力准确分析(4分)
南充市高2009届第一次高考适应性考试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一17题。
城市的气味
苏北
说世界是由气味组成的,也不为过。比如我生活的这座城市,我对他的气味就相当熟悉。
这座城市应该还是不错的。空气湿润,雨水充足,特别有利于植物的生长。城市的夏天,主要是香樟的气味。那种淡淡的气息,在夏日的午后,散发在空气中,有点清香,仿佛还有点清苦。在夏日的清风中,它们轻巧地游走。它们悄声地说些小话,一副没骨的样子。我骑车上街转一圈,在那些小马路上,在遍植香樟的人行遭上,那些气味就深入我的内心。我看到许多人行遣上,落满了郡种米粒似的淡黄色的花,树头上也是。香樟树枝叶密密织织,样子清秀圆润,有女子气。或许还是书香门第的女子,特别适宜于这样一个小而温润的城市。
其实说一个城市只有一种气味是不准确的。比如我早晨在大蜀山,人一进那个林子,便仿佛跌选了娘的怀抱。郡一份踏实和快乐,是无以言说的。那是一种多种植物混合的气息。还有一夜小雨后的松软的泥土的气息;这种泥土的气息是不同于其它的,它是混合着无数生命的气息,带着小草的、野雏菊的、昆虫的、甚至是小兽物的粪便的气息。……草丛中可是乾坤大了:一只像蓑衣虫一样的黑褐色的虫子,有这么一扎长,身上有几十节,它开起来就是一列火车。身下几百只细细的触须,一起划动起来,像列车的无数个车轮,滚滚地向前,一点也不剐扭,拐弯,减速,在密密的林中(其实是草丛)穿梭。它那一颗小小的脑袋,极严密的结构,比一列D字头的火车还要精致。在这列火车面前,那些蚂蚁就像一个个的乘客,穿着深色西服,忙忙碌碌,为生计神色匆忙地奔波着。我痴想:如若把这些小蚂蚁装在列车的肚子里,让一颗一颗的褐色小脑袋探出窗外,就是人类的一幅微缩景观;而那些在头顶上飞舞的,只有芝麻粒大小的昆虫,就俨然是在空中飞行的飞机了。这一个小小的世界,在这样一个早晨的气息中,在头顶上高大的灌木林中,构成了这个城市的另一种气息的源头。
董铺岛的气息又不同于这里了。那里更多的是水气,还有鸟的气息。对鸟的气息的感受,
多来源于鸟的粪便。那种白色的粪便,有点鱼的腥气,还有点青草气味。林子中的小路上,那些堆积的腐败的落叶上,头顶上的高大松柏针尖般的树枝上,都遍布着。水,乌,真的是另一种气息。
一个城市的气味其实是多元的。我从宁国路上过,大龙虾的气味扑鼻而来,我会油然生出一种生之趣味。那种口福的气味,惹得味蕾像一个个活泼的小人,一下子全醒了,叽叽喳喳,你问我我问你,怎么啦?怎么啦?于是你便想坐下,要上一杯冰啤酒,赤膊捋袖大干一番。我有时黄昏走进一条不知名的小巷,一阵油炸臭干子的气味忽然飘了过来。这时由不得心生欢喜,不知哪家又买了一碗,回家下酒去了……
是的。一个城市的气息,其实是一个城市的精气神。一个人喜欢一个城市的气息,一定是深爱着这座城市。
(节选自《散文•海外版》)
14.请具体说说“比如我生活的这座城市,我对它的气味就相当熟悉”一句中所说的“气味”有哪些?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在第二段中作者用细腻的笔触写“一只像蓑衣虫一样的黑褐色的虫子”,有什么作用?试从表现技巧和文章主旨的表达两方面作简述。(6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请简要概括作者“深爱着这座城市”的原因。(4分)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文中有多处细节描写,试从修辞手法的角度举出两例加以赏析。(6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 4、①夏日午后香樟的清香、清苦的气味;②大蜀山上多种植物混合的气味和松软的泥土的气味;③董铺岛的水和鸟的气味;④大龙虾、臭干子等食物的气味。(答对一点给1分,两点给3分,三点给4分,四点给6分)


展开余下试题 15、表现这个城市“另一种气息的源头”。(2分)表现技巧是以小见大。(2分)内容主旨上是以昆虫的“小小的世界”展现城市中“为生计神色匆忙地奔波着”的人类社会。(2分)
16.①气候条件好,空气湿润,雨水充足,是小而温润的城市;②有山有水还有岛,风景优美(大蜀山、董铺—水);③植物丰茂,生态环境好,是绿色的城市;④小吃多样给人一种生之趣味。(每点1分)
17.例1:“香樟树枝叶密密织织,样子清秀圆润,有女子气。或许还是书香门第的女子,特别适宜于这样一个小而温润的城市”,运用拟人手法,写出樟树的形、神、香气等特点,表现作者对“她”的爱。
例2:“一只像蓑衣虫一样的黑褐色的虫子……就俨然是在空中飞行的飞机了”一段,运用了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描绘了昆虫世界的生机勃勃景象,使读者感受到无限的童趣、意蕴。
例3:“大龙虾的气味扑鼻而来,我会油然生出一种生之趣味。那种口福的气味,惹得味蕾像一个个活泼的小人,一下子全醒了,叽叽喳喳,你问我我问你,怎么啦?怎么啦?”运用比喻、拟人、设问、反复等手法,生动形象地表现出作者闻“味”而“馋涎欲滴”的状态,令读者也“跃跃欲吃”了。 (每例3分,其中:引例占1分,指出其修辞手法占1分,分析修辞的作用占1分。)
内江市2009届高中三年级第二次模拟考试
五、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14—17题。(22分)
雅 舍
梁实秋
①“雅舍”的位置在半山腰,下距马路约有七八十层的土阶。前面是盘旋山间的稻田。再远望过去是几抹葱翠的远山,旁边有高梁地,有竹林,有水池,有粪坑,后面是荒僻的榛莽未除的土山坡。若说地点荒凉,则月明之夕,或风雨之日,亦常有客到,大抵好友不嫌路远,路远乃见情谊。客来则先爬几十级的土阶,进得屋来仍须上坡,因为屋内地板乃依山势而铺,一面高,一面低,坡度甚大,来客无不惊叹,我则久而安之,每日由书房走到饭厅是上坡,饭后鼓腹而出是下坡,亦不觉有大不便处。
②“雅舍”共是六间,我居其二。篦墙不固,门窗不严,故我与邻人彼此均可互通声息。邻人轰饮作乐,咿唔诗章,喁喁细语,以及鼾声,喷嚏声,吮汤声,撕纸声,脱皮鞋声,均随时由门窗户壁的隙处荡漾而来,破我岑寂。入夜则鼠子瞰灯,才一合眼,鼠子便自由行动,或搬核桃在地板上顺坡而下,或吸灯油而推翻烛台,或攀援而上帐顶,或在门框桌脚上磨牙,使得人不得安枕,但是对于鼠子,我很惭愧的承认,我“没有法子”。“没有法子”一语是被外国人常常引用着的,以为这话最代表中国人的懒惰隐忍的态度。其实我的对付鼠子并不懒惰。窗上糊纸,纸一戳就破;门户关紧,而相鼠有牙,一阵咬便是一个洞洞。试问还有什么法子?洋鬼子住到“雅舍”里,不也是“没有法子”?比鼠子更骚扰的是蚊子。“雅舍”的蚊风之盛,是我前所未见的。
“聚蚊成雷’’真有其事!每当黄昏的时候,满屋里磕头碰脑的全是蚊子,又黑又大,骨骼都像是硬的。在别处蚊子早巳肃清的时候,在“雅舍”则格外猖獗,来客偶不留心,则两腿伤处累累隆起如玉蜀黍,但是我仍安之,冬天一到,蚊子自然绝迹,明年夏天——谁知道我还是否住在“雅舍”!
③“雅舍’’最宜月夜——地势较高,得月较先,看山头吐月,红盘乍涌,一霎间,清光四射,天空皎洁,四野无声,微闻犬吠,坐客无不悄然!舍前有两株梨树,等到月升牛天,清光从树间筛洒而下,地上阴影斑斓,此时尤为幽绝。直到兴阑人散,归房就寝,月光仍然逼进窗来,助我凄凉。细雨蒙蒙之际,“雅舍’’亦复有趣,推窗展望,俨然米氏章法,若云若雾,一片弥漫。但若大雨滂沱,我就又惶悚不安了,屋顶湿印到处都有,起初如碗大,俄而扩大如盆,继则滴水乃不绝,终乃屋顶灰泥突然崩裂,如奇葩初绽,砉然一声而泥水下注,此刻满室狼藉,抢救无及。此种经验,已数见不鲜。
高三二模考试语文试卷第7页(共12页)
④“雅舍”之陈设,只当得简朴二字,但洒扫拂拭,不使有纤尘。我非显要.故名公贵卿之照片不得入我室;我非牙医,故无博士文凭张挂壁间:我不业理发,故丝织西湖十景以及电影明星之照片亦均不能张我四壁。我有一几一椅一榻,酣睡写读,均已有着,我亦不复他求。但是陈设虽简,我却喜欢翻新布置。西人常常讥笑妇人喜欢变更桌椅位置,以为这是妇人天性喜变之一征。诬否且不论,我是喜欢改变的。中国旧式家庭,陈设千第一律,正厅上是一条案,前面一张八仙桌,一边一把靠椅,两旁是两把靠椅夹一只茶几。我以为陈设宜求疏落参差之致,最忌排偶。“雅舍”所有,毫无新奇,但一物一事之安排布置俱不从俗。人入我室,即知此是我室,笠翁《闲情偶寄》之所论,正合我意。
⑤“雅舍”非我所有,我仅是房客之一。但思“天地者万物之逆旅”,人生本来如寄,我住“雅舍”一日,“雅舍”即一日为我所有。即使此一日亦不能算是我有,至少此日“雅舍”所能给予之苦辣酸甜,我实躬受亲尝。刘克庄词:“客里似家家似寄。”我此时此刻卜居“雅舍”,“雅舍”即似我家。其实似家似寄,我亦分辨不清。
注:抗战期间,国民政府迁往重庆。1939年5月,梁实秋随教育部中小学教科书编委会迁至重庆北碚,秋天,梁与人在北碚主湾购置平房一栋,遂命名为“雅舍”。
14.文中说(66雅舍’所能给予之苦辣酸甜,我实躬受亲尝”,请结合文章内容说说作者在雅舍躬受亲尝的“苦辣酸甜”。(6分)

15.作者把实有不足的居所称为“雅舍”,作者于“雅舍”的描写中寄托了怎样的情感?请
结合文章内容简要分析。(4分)
16.阅读原文,体会下列句子在文中的含义。(6分)
①我非显要,故名公贵卿之照片不得人我室;我非牙医,故无博士文凭张挂壁间;我不业理
发,故丝织西湖十景以及电影明星之照片亦均不能张我四壁。(3分)
答:
②“天地者万物之逆旅”,人生本来如寄。(3分)
17.本文语言特色十分鲜明,请简要概括文章的主要语言特点,并就①②自然段或④⑤自然段作具体分析。(6分)
14.(6分)苦辣酸甜是雅舍本身的物质匮乏和环境给作者带来的精神感受。(2分)苦辣
酸是指“舍”之陋劣和不足:结构简陋,位置荒凉,环境扰人,陈设简单等物质的匮乏带来生活
的不便(2分);甜在于其“最宜月夜”,在于其简朴。雅舍曾因地势较高给友人探望带来不便,
却又因此得月较先;因其简朴,又可随意布置。于是,观月,陈设便给作者带来无限的乐趣。
(2分)
15.(4分)寄托了作者自由洒脱的人生襟怀,恬淡自然的心境和自由洒脱的生命意识(2分)。
分析:雅舍之雅,与作者的人生态度和心境是分不开的。作者在描述时,心境始终是清雅
恬淡的,态度始终是不愠不怒的。面对许多不便,作者亦能“我仍安之”,“我亦不复他求”雅舍
虽处在半山腰,然亦常有客到,可见朋友情谊之深,“我”每日由书房走到饭厅是上坡,饭后鼓
腹而出,是下坡,亦不觉大不便处,作者并没有将之视为不足。雅舍门窗不严,“我”与邻人彼
此可互通声息,作者并不为之烦恼。对于鼠子,作者虽是无可奈何,却是一番自嘲:“洋鬼子住
到雅舍里,不也是没有法子?”;“在别处早已肃清的蚊子,在雅舍则格外猖厥”,“我仍安之”。
面对雅舍的种种,作者无不显示出一种豁达超然,乐观开朗的态度。(2分,结合观点,有一、二


展开余下试题处分析即可。)
16.(6分)①运用排比句式,看似多余的废话,实则表达了对社会各色人等自我炫耀之陋
习的讥讽,亦有对自我个性的张扬:我自有我的生活方式,我的人生趣味,对他人概不艳羡,亦
不模仿。表现了梁先生超脱、豁达的性格。(3分)
②是作者由雅舍而抒发的对人生的感慨。人如同寄游于天地的蜉蝣,哪里都可为家,却又
是哪里都不为家。表现了作者高雅的志趣和恢弘的雅量。(3分)
17.(6分)特点:骈散相间;雅俗共存;引用自如;幽默丛生。(3分,1点1分,任三点得全分),
①②自然段示例雅俗共存,幽默诙谐。你说“雅舍”典雅吧,文中又“水池、粪坑”一应俱全,“酣声、喷嚏”罗列无遗。这类充满人间烟火味的的近乎粗俗的事物,又用上一个十分雅致的文句来收束——“荡漾而来,破我沉寂。”又如引用外国人对国人“懒惰”的讥评后,作者正儿八经地起而争辩,最后还加上一句:“洋鬼子住到‘雅舍’来,不也是‘没有法子’?”近乎反唇相稽,更像日常生活中的争辩:不然你来试试?“蚊风之盛”有谐音的效果,“最忌排偶”庄词谐用,都有新颖幽默的雅趣。(3分,判断正确1分,分析内容与观点一致2分)
④⑤自然段示例:引用自如,典故诗文,信手拈来,内容贴近,形式多样。引李渔的《闲情偶寄》,只引其题,不征其句,有意雪藏,留有余地;引李白的文、刘克庄的词,则引其句,不述其题,非止惜墨如金,也是对读者的充分信任,不但帮助了文章的表情达意,而且增添了作品的文化含量,显示了学者型作家的饱学多识。(3分,判断正确1分,分析内容与观点一致2分)
四川省珙县中学2009届高三语文模拟试题
五、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17题。(22分)
怀念有信的日子
现代社会日新月异,人们忙忙碌碌,表达感情的方式随着电讯事业的发展日趋丰富多彩,对着话筒、敲着键盘、发电子邮件、发电子贺卡,将感情表达得酣畅淋漓。
现代人热衷于这些方式的情感传递中,是否少了一点韵味?少了一种深沉?
我是一个非常喜欢写信的人,写信的历史也颇为悠久。早在读小学时,就给从小一起长大后随父母到成都读书的伙伴写信,方块字和拼音并用,还是妈妈帮着写的信封。中学时代,同学天各一方,开心也罢,失落也罢,都倾诉于一张张飘着茉莉花香的薄笺飞来往去。朋友们的信,我全部保留。因为它是我和朋友们一起成长的历史。由于信件实在太多,读旧信的时候也不方便。我便将朋友们的信,一本一本地装订好。虽然几次搬迁,却不忍弃之。放得越久的信,当再读时,那种滋味也微妙也冲淡,仿佛吃完橄榄后,回味快要化掉时的感觉,可总也化不掉。
读师范时,收到家书是最令人开心的事情。在信中,当然有父母对女儿的切切嘱托,却也不乏对人生社会的或激烈或温和的讨论。父母从我这里呼吸到了属于青春季节的空气,有如春风扑面;我从父母那里得到了对生活的观察入微的认识和思考,使我能直面人生。我很感谢我的父母能给我一份充实的精神生活礼物,有了它我就感到振奋。读家书就像读一本精彩的散文集,总能无限次地引起你会心地微笑。
传说韩愈读信前,总是先用玫瑰香露洗手,这既是对朋友的尊敬,也是一种雅癖。我不如他那么雅,也不肯落俗。收到朋友的来信,我总是匆匆地浏览第一遍,再找一个僻静之处细细咀嚼。一封好信带给我的快乐何止一天两天!看着那些温馨的话语,感觉就像有一股细细的暖流慢慢潜入自己的心窝。都说文如其人、字如其人,在那些内容深深浅浅、字迹正正草草的纸上,友人的音容笑貌如出其间,举守投足如出其里。白纸黑字犹如重重叠叠的青山绿水,是我生命中一道道美丽的风景线。
信读完了,先放在一个比较顺手的地方,总想有机会再读,直到把它放进一个比较保密、取起来也不方便的地方,信就成了旧信——那是暂时不打算再读的,可总也留着机会读。倘若有那么一个风雪之夜,泡一杯热茶,手捂着微烫的茶杯,这种悠闲读旧信该是多么惬意的事啊!或者有一个懒觉睡足了的星期天的上午,屋子里有几滩淡淡的阳光,被阳光照着的物品在阴影的伴随下,突出地宁静。人在此刻容易寂寞,寂寞的时候,读旧信也最好。因为没有急于知道的内容,没有新鲜的事情,一切恬淡从容,浸在文字中,使人回想起一些欢乐或忧伤的片段。人在一味地向前走的时候,也不免有时会停下来,坐在椅子上,想想过去的朋友,读读朋友的旧信,休闲一下自己的身心。
参加工作后,朋友的信件渐渐稀疏,而后越来越少了。元旦、春节偶尔收到几张明信片,上面有寥寥的几句话,甚至有的除了称呼和落名外,什么也没有,因为上面已印好了祝福的话。更多的只有电话联系、QQ联系。我渐渐感到失落,因为再也没有盼信、拆信、读信的那种愉悦了。在电话和网络交流中,这种美丽也不复存在了。彼此都是匆匆忙忙、言简意赅,没有转承起伏,没有排比递进,更没有含蓄委婉,峰回路转,只求把事情说清楚。
虽然一纸书信并不能承载多少感情,可那却是一段可视的、能够保存的爱的文献。无论过去了多少年,只要你翻它,仍能找到有你也有他的爱之路,情之湾,仍能找到那一路上留下的笑声和泪水。美好的日子便会在生命里定格。我是一个喜欢怀旧的人,一个跟不上时尚的人。
在这纷扰的尘世中,在人们忙于奔波时,我真希望有一天能收到朋友温情款款的来信,那份喜悦的心情一定无法形容。
现在的我偶尔和朋友打打电话、聊聊天保持着纯纯的友情,但我还是很怀念有信的日子。
14、第2段写现代人热衷的感情传递方式,“是否少了一点韵味?少了一种深沉?”文中赋予了“韵味”和“深沉”哪些具体内容?(6分)
15、第5段为什么说书信“是我生命中一道道美丽的风景线”?(4分)
16、作者为什么“希望有一天能收到朋友温情款款的来信”?请用文中的话概括作答。(4分)
17、依据原文,回答问题。
(1)第6段主要运用了什么手法?这样写有什么作用?(4分)
(2)简析文章最后一段的表达效果。(4分)
14、韵味:(1)写信时将自己的心情都倾诉于一张张飘着茉莉花香的薄笺上飞来往去,(2)读信特别时读旧信时,那种滋味微秒而冲淡,总也化不掉。(3分)
深沉:(1)家书中有父母和“我”对人生社会的或激烈或温和的讨论,(2)父母从“我”这里呼吸到属于青春季节的空气,“我”从父母那里得到了对生活的观察入微的认识和思考。(或:家书给了“我”一份充实的精神生活礼物,使我感到振奋。)(3分)
15、(1)一封好信能带给“我”长久的快乐(2)信中温馨的话语,使“我”感到暖意融融(3)友人的音容笑貌、举手投足仿佛现于信纸之上。(答出两点即可,每点2分)
16、(1)因为参加工作后,朋友的信件越来越少,“我”已失去盼信、拆信、读信的那种愉悦。(2)在作者看来,信是一段可视的、能够保存的爱的文献。翻读旧信,能使美好的日子在生命里定格。(每点2分)
17、(1)主要运用了想像的
标签:人教版 高三 总复习 高考知识点专题训练
相关:关于“四川省2009”的其他试题
重磅:备战2024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883]

部编人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统编版高中试题按册查询
高一必修上 | 高一必修下 | 高二选修上 | 高二选修中 | 高二选修下
苏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语文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北师大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沪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把本页分享到:QQ空间新浪微博腾讯微博微信


关闭本页返回网站首页退出登录

导航:课件下载教学文摘杂文参考教学设计音像素材作文素材试题下载备课中心中学英语教学资源网小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8487054
联系手机: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