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用户注册 | 登录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类目:首页试题中心高考模拟卷

阅读:951  
标签:人教版 高三 下册 高考模拟卷
重磅:备战2024 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951]
安徽省宣城市2009届高三第三次调研测试语文试题
安徽省宣城市2009届高三第三次调研测试
语 文 试 题
考生注意:
1.本试卷分第Ⅰ卷(阅读题)和第Ⅱ卷(表述题)两部分。共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2.答题前,考生务必将答题卷密封线内的项目填写清楚。
3.请将各卷答案填在试卷后面答题卡上。
第Ⅰ卷(阅读题共66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9分)
当文坛充斥“笔盈盈”
许朝军
近年来,中国文坛频频发生抄袭事件,自郭敬明《梦里花落知多少》抄袭庄羽的《圈里圈外》之后,又陆续揭露出海默的《中国城市批判》抄袭易中天的《读城记》,河南省原作协主席张宇的小说《蚂蚁》抄袭夏泊的《离散的音符》……曾推出薇薇比《寻找前世之旅》的博弈中天老总孙业钦接受采访时提到,据他估计,国内80%的网络作家都有抄袭的现象。
针对文坛频发的抄袭现象,目前读者已经发明出一个形容抄袭的新词“笔盈盈”。据悉,“笔盈盈”是网友们在搜索薇薇比的抄袭证据时,无意中发现在一篇中学生的作文里,错将“笑盈盟地竞相怒放”打成了“笔盈盈地竞相怒放”,此后,这句话竟被许多的人照抄了。网友查证发现,在《女娲神石》、《琴怡馆》等至少8部作品中均有“笔盈盈地竞相怒放”这样的字句,至此,“笔盈盈”迅速成为网络热门词,用来讽刺那些抄袭者在拷贝之后,连错别字也一并拷贝进作品中而不动一点脑筋的行为。
本应是最能体现创作力和生产力的文坛,竟然大量充斥类似“笔盈盈”这样的抄袭现象,这不能不让喜欢文化和文学作品的人大倒胃口。一旦文坛上“笔盈盈”泛滥开来,其恶劣的后果就是文学创作和创新不再被重视,而抄袭和吃现成的则成为一种流行恶习。与创作的呕心沥血和殚精竭虑相比,这种信手拿来再加上不怎么费心思的“创作”行为,不仅不用付出应有的心血和汗水,而且在经济和名誉等方面能够得到大收获。文坛“笔盈盈”的抄袭行为是对创作者个人权益的恶意践踏和对别人创作成果的巧取豪夺。倘若这种畸变发展成为一种风气,对于那些辛勤创作者而言,更是一种刺激性的腐蚀剂,那么最终毁掉的则是文坛的科学繁荣,毁掉的将是文化的健康发展。
文坛充斥“笔盈盈”抄袭现象,很大程度与目前国内文坛普遍存在一种维权难的问题分不开。不少作家的作品刚一面世,就被一些“剽客”瞄上,即便是创作者这边有确凿的证据,但“剽客”那边却与出版方一起互相推卸责任,甚而采用“死猪不怕开水烫”的无所顾忌态度。倘若维权进入司法程序,又遭遇举证难、花费精力多、维权成本高、诉讼对象难以确定、审理过程复杂等难题,也常常使维权者望而却步。特别是目前有关法律对抄袭、剽窃者一般只采取道歉、赔偿、停止销售作品等处罚措施,却没有对出版者连带责任的追究机制,因此,抄袭者即便被揭发也仅付出较小的经济代价,这更让抄袭者肆无忌惮。
一个富有生命力的文坛必然是独创占据主流的文坛,一个繁荣的文化市场必然是正气战胜抄袭等不正之风的市场;而检验一个国家、一个民族文化发展成果的标志,也往往是创作的精品而不是那些畸形的“笔盈盈”。所以,面对文坛充斥“笔盈盈”抄袭现象,我们有必要高擎打假大旗,向“笔盈盈”恶劣行为开刀。
(节选自2009年2月28日《中国教育报》,有改动)
1.下列有关“笔盈盈”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有人将“笑盈盈”一词误写成“笔盈盈”,那些不动脑筋的抄袭者就原封不动


浏览完整试题 地将错别字一并拷贝进作品中。
B.“笔盈盈地竞相怒放”一句被许多人照抄后,“笔盈盈”迅速成为网络热门词。
C. 针对文坛频发的抄袭现象,读者发明出一个新词——“笔盈盈”,用来讽刺那
些“剽客”的不正当行为。
D. 有人估计,国内大部分网络作家都有“笔盈盈”现象,长此以往,将毁掉文坛
的科学繁荣和文化的健康发展。
2.对文中第五段中划线句子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 拥有富有生命力的文坛和繁荣的文化市场的主要因素是:独创占据主流,正气战胜抄袭等不正之风。
B.如果出现繁荣的文化市场,那么一定是正气占据了市场;如果是不正之风占据了市场,那么文化市场将可能不健康。
C. 文坛“笔盈盈”的抄袋行为是对创作者个人权益的恶意践踏和对别人创作成果的巧取豪夺,直接导致文坛缺少生命力,文化得不到健康发展。
D. 我们有必要高擎打假大旗,向“笔盈盈”恶劣行为开刀,绝不能让它占据文坛主流,威胁文化市场。
3.下列选项不属于“笔盈盈”抄袭现象存在的原因的一项是(3分)
A.目前国内文坛普遍存在一种维权难的问题,又遭遇各种法律上的困惑,使得维权者望而却步。
B. 不少作家的作品刚一面世,就被一些“剽客”瞄上,“剽客”与出版方抱着无所顾忌的态度。
C. 那些抄袭者肆无忌惮地抄袭,对于辛勤的创作者来说是一种刺激性的腐蚀剂,并带给创作者深深的伤害。
D. 目前有关法律对抄袭、剽窃者一般只采取道歉、赔偿、停止销售作品等处罚措施,惩罚力度不够。
二、古代诗文阅读(32分)
(一)文言文阅读(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
人未有不乐为治平之民者也,人未有不乐为治平既久之民者也。治平至百余年,可谓久矣。然言其户口,则视三十年以前增五倍焉,视六十年以前增十倍焉,视百年、百数十年以前不啻增二十倍焉。
试以一家计之:高、曾之时,有屋十间,有田一顷,身一人,娶妇后不过二人。以二人居屋十间,食田一顷,宽然有余矣。以一人生三计之,至子之世而父子四人,各娶妇即有八人,八人即不能无佣作之助,是不下十人矣。以十人而居屋十间,食田一顷,吾知其居仅仅足,食亦仅仅足也。子又生刊、孙又娶妇,其间衰老者或有代谢,然已不下二十余人。以二十余人而居屋十间,食田一顷,即量腹而食,度足而居,吾以知其必不敷矣。又自此而曾焉
自此而元焉视高曾时口已不下五六十倍是高曾时为一户者至十户不止。其间有户口消落之家,即有丁男繁衍之族,势亦足以相敌。
或者曰:“高、曾之时,隙地未尽辟,闲廛未尽居也。”然亦不过增一培而止矣,或增三倍五倍而止矣,而户口则增至十倍二十倍,是田与屋之数常处其不足,而户与口之数常处其有余也。又况有兼并之家,一人据百人之屋,一户占百户之田,何怪乎遭风雨霜露饥寒颠踣而死者之比比乎?
曰:天地有法乎?曰:水旱疾疫,即天地调剂之法也。然民之遭水旱疾疫而不幸者,不过十之一二矣。曰:君、相有法乎?曰:使野无闲田,民无剩力,疆土之新辟者,移种民以居之,赋税之繁重者,酌今昔而减之,禁其浮靡,抑其兼并,遇有水旱疾疫,则开仓廪、悉府库以赈之,如是而已,是亦君、相调剂之法也。
要之,治平之久,天地不能不生人,而天地之所以养人者,原不过此数也;治平之久,君、相亦不能使人不生,而君、相之所以为民计者,亦不过前此数法也。然一家之中有子弟十人,其不率教者常有一二,又况天下之广,其游惰不事者何能一一遵上之约束乎?一人之居以供十人已不足,何况供百人乎?一人之食以供十人已不足,何况供百人乎,此吾所以为治平之民虑也。
(洪亮吉《治平篇》)
4.对下列句了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 视六十年以前增十倍焉 视:看见
B. 视百年、百数十年以前不啻增二十倍焉 啻:止
C. 而君、相之所以为民计者 计:考虑
D. 即量腹而食,度足而居 度:测量
5.下列加点的词语意义和用法完全相同的一项是(3分)
A. 此吾所以为治平之民虑也 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B. 以一人生三计之 移种民以居之
C. 其间有户口消落之家 吾知其居仅仅足
D. 疆土之新辟者 计未定,求人可使报秦者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 作者首先从正面阐述治平之世人口繁衍激增势必造成供给不足、生活困难的道理。
B. 作者采用例主法进行论证,以一家人口繁衍的情况为例,说明田屋由“宽然有余”到不足的事实。
C. 在文中,作者驳斥了“隙地未尽辟,闲廛未尽居也”的说法;回答了“天地有法乎”、“君相有法乎”的疑问,在此基础上提出了解决问题的具体办法。
D. 文章以“乐”字句开头,以“虑”字句结束,首尾呼应,形成鲜明的对照,有力地突出了作者的观点。
7.断句与翻译。(10分)
(1) 将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波浪线的部分用(/)断句。(4分)
又自此而曾焉自此而元焉视高曾时口已不下五六十倍是高曾时为一户者至曾元时不分至十户不止
(2)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6分)
①人未有不乐为治平既久之民者也。(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何怪乎遭风雨霜露饥寒颠踣而死者之比比乎?(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古代诗歌鉴赏(8分)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8-9题。
杨柳词
白屠易
一树春风千万枝,嫩于金色软于丝。
永丰西角荒园里,尽日无人属阿谁?
【注】此诗约作于会昌三年至五年之间,诗人为避朋党倾轧,自请外放,长期远离京城。
8.一二两句诗人从哪角度来描写杨柳?请作简要分析。(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诗人主要运用哪些表现手法?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情感?(5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展开余下试题 (三)名篇名句默写(5分)(任选5题)
10.补写出下列各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
(1)______________________,归雁入胡天。(王维《使至塞上》)
(2)沧海月明珠有泪,______________________。(李商隐《锦瑟》)
(3)_____________________,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李清照(醉花阴))
(4)遥岑远目,献愁供恨,_______________________。(辛弃疾《水龙吟•登健康赏
心亭》)
(5)子曰:不愤小启,_____________________。(《论语》)
(6)_______________________,身死人手,为天下笑者,何也?(贾谊《过秦论》)
(7)宫中府中,俱为一体,__________________,不宜异同。(诸葛亮《出师表》)
(8)悟已在之不谏,_____________________。(陶渊明《归去来兮辞》)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25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ll-14题。
举世无双的珍品
【德国】威塞尔
“这颗钻石精美绝伦,是本店最贵重的宝石。”珠宝商本德尔向他的顾客介绍着。
“你喜欢不喜欢这个坠子,亲爱的?”那位男顾客温情地问站在他身旁的少妇。
身着华丽服装的少妇一脸不高兴的样子:“还问我喜欢不喜欢?这颗钻石的确是精美无比,我还从没有见过……”
“这个坠子多少钱?”男顾客问。
本德尔的心都有点颤抖了,如此爽快的顾客他还从没有碰到过呢!“这颗钻石的价格肯定不会低哟。”本德尔的口气是试探性的。
“那当然啰 。”男顾客不屑一顾地说,“多少钱?”
珠宝商本德尔深深地吸了一口气,仿佛要费很大力气才能说出这个数目似的!“十万。”店堂里好大一会儿没有一点儿声息。那位衣着华贵的女顾客“啊”一声,睁大了一双美丽的眼睛瞧看她身边的男人。而男顾客仿佛没显出什么犹豫就问道:“我可以用支票付款吗?”本德尔好半天没有转过神儿来,他感到太突然了,就连站在店里后面的两个女营业员也面面相觑,仿佛不相信她们刚刚听到的问话。
“怎么?”男顾客显出不高兴的样子,“您该不会以为我会把十万马克的现金带在身上吧?”珠宝商怔怔地望着面前的顾客,好半天才说:“当然不是。不过您是知道的,为了安全起见我们不得不对支票进行验证。你们请到会客室稍候片刻!”本德尔把这一对男女让进了会客室,男顾客拿出一张支票填好之后交给了他,本德尔只看了一眼支票上的签名就把它递给一个女营业员,签名是“卡尔•舒尔曼”。
十分钟之后本德尔就放下心来了!支票完全正常。他暗自在心里笑了——像这样的生意可不是每天都有啊。这颗钻石确实价值千金,而且做工也极其考究。然而遗憾的是这颗钻石有一点小小的瑕疵,就是因为这一点点美中不足,使宝石的身价一落千丈。好在这点瑕疵外行人是看不出来的,只有宝石专家才能发现。因此本德尔仍将它按正品出售,而且没有影响他在此价格上再如上四万马克。他知道,珠宝不遇穷人。几个星期后的一天,珠宝店里又走进了那个叫卡尔•舒尔曼的人。本德尔一眼就认出了他,顿时他的心跳加快了:难道他发现了……
卡尔•舒尔曼从口袋里掏出一张名片递给了本德尔:“这是我们的新地址。今天我来是为了一件事。自从我妻子从您这儿买了那个钻石坠子以后,整天话不离钻石。这倒使我犯难了,怕是再也找不到能够使她更高兴的礼物了。我想如果能再送她一颗一模一样的钻石,她肯定会非常高兴的。不过这次要是镶嵌在手镯上就更好了。价钱我不在乎。”
“这恐怕是不可能的”本德尔叹了口气说世界上是不会有两颗完全相同的钻石的。”
“那就太遗憾了。”舒尔曼怅然若失,“唉,你们同行之间有没有往来,能不能跟他们联系联系?”
“有,有,先生,我们都有联系的。”本德尔先生简直不知道说什么好了。
“那太好了,如果您找到了请跟我电话联系。”
本德尔派人四处查访,又分别给一百多家珠宝行去信联系。如今几个月过去了,仍一无所获。正在这时,被派出去的人当中有个人从远东打来了电话,说他在缅甸的仰光发现了一颗与所需钻石质量相仿的钻石。本德尔先生对着话筒发了话:“只要能弄到手,不管多少钱!”当本德尔以三十五万马克将这颗钻石弄到手之后,简直欣喜若狂,可是他总觉得与卖给舒尔曼的那颗有点相像,于是他又请来了原来那位珠宝鉴定专家。
这位专家一看见宝石就禁不住叫了起来:“咦!您这颗钻石不是已经卖掉了吗!”
“您搞错了!您讲的那颗早就卖掉了,这是另外一颗。不过这一颗也已经有人买了!” 专家仔细地看了看宝石后说:“确切的鉴定结果过两天才能出来。不过我记得那颗钻石也是在这个部位有一点瑕疵——如果真是这样,那就肯定是同一颖钻石!”
本德尔先生的脸刷的一下全白了,他慌了神,但还是跑到电话机旁拔了舒尔曼的电话号码。话筒里传来了一位女性的声音:“这里是豪华大酒店……非常遗憾,舒尔曼先生和他的妻子两天前就走了,他们没有留下地址。”
11.“‘这恐怕是不可能的,’本德尔叹了口气说,‘世界上是不会有两颗完全相同的钻石的。’”一句在全文中起到了什么作用?(5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请结合具体内容梳理本德尔心理变化过程,并说说这样行文的妙处。(8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小说以“举世无双的珍品”为标题,有何含义?请简述。(6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结合全文,说说本德尔先生能否避免上当受骗。(6分)
第Ⅱ卷(表达题共84分)
四、语言文字运用(24分)
15.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3分)
A. 惘然 遣责 杀一儆百 世外桃源
B. 纰漏 起讫 惹是生非 韦编三绝
C. 海涵 辑拿 众口铄金 文采蜚然
D. 副刊 融资 风雨如讳 自命不凡
16.下列各句中,加点的熟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3分)
A. 如果索马里海盗对世界人民的严正声明和强烈抗议置之度外,一意孤行,必将自食其果。
B. 王大伟作为领导干部,工作上危言危行,并能时刻注意自己的生活作风。
C. 她是班里的学习委员,乐于助人,同学们都喜欢她这种好为人师的精神。
D. 读书是一种精神的修行,不仅需要同学们之间口传心授,还需要学以致用。
17.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3分)
A. 汶川人地震过去快一年了,但灾难的惨景还没有从人们的记忆中淡去,灾区的同胞还在承受着地震带来的痛苦。
B. 海盗,这个一度濒临消亡、后来只存在于影视作品和传奇小说中的词,再一次从我们的记忆深处搜罗出来。
C. 以色列研究人员最新研究发现,飓风强度与闪电频率有天,这一研究成果将有助于科学家今后预测飓风天气的准确率。
D. 通过《高考1977》还原了一个特定历史背景下的教育制度变革,也完成了对一个时代的祭奠与怀念。
18. 古人在实践中积累了一套识人、用人的五则经验,归纳起来为“五视”。请根据示例,任选两则,作出合理解释。(4分)
示例:“居而视其所亲”——注意观察一个人平时跟谁在一起。如与贤人相近,则可重用。相反,若与小人为伍,就要加以当心。
“富而视其所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展开余下试题 “达而视其所举”——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窘而视其所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贫而视其所取”——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下面两幅图是德国与中国分别对待“孩子”和“意见表达”这两个主题的不同表现形式。请将图中的信息用自己的语言表述出来。(4分)

(1)【孩子】:德国——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中国——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意见表达】:德国——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中国——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有人说:“媒体的责任在于:当社会哭时,不让大家哭得更伤心;当社会笑时,不让大家笑得太狂妄。”请根据这段话的意思,续写一段文字,将媒体的责任更加明确地表达出来。注意与引文衔接自然。字数在l00左右。(7分)
五、写作(60分)
21. 詹姆斯•加菲尔德当选美国总统前,是俄亥俄州海拉姆大学的校长。一天,有位父亲问加菲尔德,大学哪些课程最容易,能让他的儿子以最快的速度修满所需的学分。
“那要看你希望把儿子培养成什么样的人才。”加菲尔德说,“当上帝要培养一棵橡树,他用一百年的时间。如果上帝要一片灌木丛,他只要花两个夏天的时间。”
请你根据上面的材料,自主确定立意,确定文体,自拟标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不得套作,不得抄袭。
2009年宣城市高三年级第三次调研测试语文试卷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
1.(3分)B (B选项与原文不相符,原文说网友在查证之后,“笔盈盈”一词才迅速传播。)
2.(3分)C (C选项属于强加因果,过于绝对。)
3.(3分)C (C选项强调的不是原因而是“笔盈盈”抄袭现象的结果。)
4.(3分)A (视:比,比照)
5.(3分)D (定语后置的标志)
6.(3分)C (“在此基础上提出了解决问题的具体办法”有误。)
7.(10分)
(1)(4分)又自此而曾焉/自此而元焉/视高曾时口已不下五六十倍/是高曾时为一户者/至曾元时不分至十户不止(每处1分)
(2)(6分)①人没有不愿意当长治久安社会的老百姓。(“乐”“治平既久”各1分,共2分)
②遭到风雨霜露饥寒倒地而死的人到处都是,这还有什么奇怪的呢?(“颠踣”1分,“比比”1分,主谓倒置1分,语句通顺1分,共4分)
8.(3分)首句写杨柳之形,枝条之盛,舞姿之美。春风吹拂,柳枝随风起舞。一树而千
万枝,可见柳之繁茂。(1分)次句写杨柳的颜色和质感。柳枝绽出细叶嫩芽,望去
一片嫩黄;细长的柳枝,随风飘荡,比丝缕还要柔软。(2分)(意思对即可)
9.(5分)对比:一二两句写柳之繁茂、柔嫩多姿与后两句中杨柳的荒凉处境、孤独
寂寞形成鲜明的 对比。(2分)托物言志:借杨柳抒发了对永丰柳的惋惜之情,表达了对当时社会政治腐败、人才埋没的感慨。(3分)(意思对即可)
10.(5分。每空1分)
(1)征蓬出汉塞 (2)蓝田玉暖日生烟 (3)莫道不消魂 (4)玉簪螺髻
(5)不悱不发 (6)一夫作难而七庙隳 (7)陟罚臧否 (8)知来者之可追
11.(5分)①这句话借本德尔之口点明了世上不可能有两颗相同的钻石,也为本德
尔高价买下钻石以致上当受骗埋下伏笔。(3分)②点明题意,与结尾相呼应,使得小说结构紧凑。(2分)(意思对即可)
12.(8分)(1)①当本德尔面对这位爽快的男顾客时,他既喜悦又紧张;②当男顾客要当即支付支票时,他感到突然、惊讶;③当确定支票完全正常时,他窃喜、得意;④当男顾客再次光顾珠宝店,他既紧张又心虚;⑤当得知缅甸仰光有一颗质量相仿的钻石时,他欣喜若狂;⑥最后得知自己上当受骗后,他惊慌失措。(6分) (2)作用是:使得故事情节曲折动人,波澜起伏,引人入胜。(2分)(意思对即可)
13.(6分)①“珍品”即这颗钻石,它是小说的线索,也对情节的发展起推动作用。
(2分)②作者借此揭示了小说的主题,这颗有瑕疵的钻石,在文中出现两次,隐喻了有瑕疵的人心,讽刺了那些唯利是图的贪婪者。(4分)(意思对即可)
14.(6分)答题角度:不能。本德尔的悲剧—方面是因为自身的贪欲造成的,另一
方面是因为舒尔曼骗术高超,他正是抓住了人性的弱点。(意思对即可)
15.(3分)B (A谴责 C辑拿 文采斐然 D风雨如晦)
16.(3分)B
17.(3分)A(B应为“再一次被我们从记忆深处搜罗出来”;C应为“有助于提高科
学家今后预测飓风天气的准确率”D缺少主语,删去“通过”。)
18.(4分)“富而视其所为”——看他如何支配自己的财富。如果只满足私欲,大肆挥霍,贪图享乐,则不可重用。(意思对即可)
“达而视其所举”——如已处于显赫之位,需要观察他如何选部属。若能任人唯贤,量才录用,自然是胸谍坦荡、秉公办事的有为之士。(意思对即可)
“窘而视其所为”——对处于困境的人,可以视其操守如何。身处困境,却不做任何苟且之事,这样的人就可以放心地委以重任。(意思对即可)
“贫而视其所取”——看一个人在贫困潦倒之时的行为。不取不义之财,甘守清贫,则品行高洁。若见钱眼开,如蝇逐臭,就万不可重用。(意思对即可)
19.(4分)(1)德国:孩子与大人在家庭中处于平等的地位,将孩子看作家庭中
普通的一分子:中国:孩子是家庭的中心,大人围着小孩,过于关注宠爱。(2分)(意思对即可)
(3) 德国:有意见直接表达,直言不讳;中国:采取迂回策略,委婉地表达意见。(2分)(意思对即可)
20.(7分)示例:这几句话的意思是说,媒体的责任有两个方面:一是当社会面临
困境时,媒体应该鼓舞大众,给人以信心和希望;(3分)二是当社会时各方感到乐观时,媒体应该提醒公众不要过于乐观,要保持清醒的头脑。(3分)(语句通顺1分)(意思对即可)
21.参照高考作文评分标准
【译文】
人没有不愿意当安定社会的老百姓的,人没有不愿意当长治久安社会的老百姓。社会安定一百年以上,可以算长久了。可是说到它的住户人口,就比三十年以前增加了五倍,比六十年以前增加了十倍,比一百年以前、比一百多年以前不只增加了二十倍。
试以一个家庭来计算:(他们)高祖、曾祖那时候,有十间屋子,有一顷田地,自己一个人,娶媳妇以后不过才两口人。两个人住十间屋子,吃一顷田地出产的粮食,是绰绰有
标签:人教版 高三 下册 高考模拟卷
相关:关于“安徽省宣城”的其他试题
重磅:备战2024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951]

部编人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统编版高中试题按册查询
高一必修上 | 高一必修下 | 高二选修上 | 高二选修中 | 高二选修下
苏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语文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北师大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沪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把本页分享到:QQ空间新浪微博腾讯微博微信


关闭本页返回网站首页退出登录

导航:课件下载教学文摘杂文参考教学设计音像素材作文素材试题下载备课中心中学英语教学资源网小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8487054
联系手机: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