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用户注册 | 登录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类目:首页试题中心高考模拟卷

阅读:1031  
标签:人教版 高三 总复习 高考模拟卷
重磅:备战2024 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1031]
安徽省2009届高三语文模拟考试分类精编----古诗鉴赏专题
安徽省2009届高三语文模拟考试分类精编----古诗鉴赏专题
2009年安庆市高三模拟考试(二模)
(三)古诗鉴赏( 8 分)
阅读下面两首宋诗,完成13—14题
苏堤清明即事
吴惟信
梨花风起正清明,游子寻春半出城.
日幕笙歌收拾去,万株杨柳属流莺.
清明二绝(其二)
陈与义
卷地风抛市井声,病夫危坐了清明.
一帘晚日看收尽,杨柳微风百媚生.
13、这两首诗写景的顺序和角度有何不同?请结合诗歌选择其中一个方面作简要分析。(4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从总体上看,这两首诗的感情基调同中有异,相同的是什么?不同的又是什么?试作简要分析。( 4 分)
13.(4分) 都绘出了春天美妙的画面,但写景的顺序和角度不同:吴诗先从视觉状梨花、杨柳,再从听觉摹笙歌、流莺;陈诗先从听觉交代市井声,再从视觉写晚日、杨柳。(每点2分)或:吴诗从“大”处落笔,写“游子”群体赏春的热闹场面;陈诗从“小”处着笔,写“我”所见所闻所感。
14.(4分)相同点:总体上看都比较明朗。(1分)不同点:吴诗情景合一,令人陶醉,感情更显欢畅(1分);陈诗前两句感情凄苦,令人怆然,但后两句感情上扬,给人爽朗之感。
安徽省示范高中皖北协作区2009年高三联考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8~9题。
清溪行
李白
清溪清我心,水色异诸水。
借问新安江,见底何如此?
人行明镜中,鸟度屏风里。
向晚猩猩啼,空悲远游子。
注:清溪,流经安徽贵池城,与秋浦河汇合,出池口入长江。
8、诗的颔联、颈联分别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来描写清溪水色的?请简要分析。(4分)
9、诗的尾联描绘了什么情境?流露出诗人怎样的情感?(4分)
(二)(8分)
8、(4分)领联运用衬托的手法,以新安江水色之清衬托出清溪水更清。颈联运用比喻手法,以明镜比喻清溪,岸上景物倒影清溪之中,写出了水的清澈。(答“侧面描写,正面描写”,言之有理即可给分)
9、(4分)
诗的尾联描绘了凄凉清寂的情境,流露出诗人内心的一种寂寞抑郁的情绪,(意思对即可)
安徽省江南十校2009届高三素质测试语文试题
(二)古代诗文阅读(8分)
阅读下面这两首宋诗,完成8~9题。(8分)
江上 江上
王安石 董颖
江北秋阴一半开,晚云含雨却低徊。 万顷沧江万顷秋,镜天飞雪一双鸥。
青山缭绕疑无路,忽见千帆隐映来。 摩挲数尺沙边柳,待汝成阴系钓舟。
【注】董颖是个穷愁潦倒的诗人,一生为生计所迫而常年奔走异乡。
8.试从动静角度对两首诗前两句的写景特点加以分析。(4分)
答:
9.两首诗的第四句分别寄托了什么思想感情?(4分)
答:
8.王诗:阴云中,含雨的晚云似在低垂慢移,静中有动,悠远含蓄。(2分)董诗:万顷秋江之上,双鸥飞舞,忽高忽低,静中有动,空阔寂寥。(2分)(言之有理,酌情给分)
9.王诗阐述了困难与黑暗中往往蕴含着希望和光明的哲理。(2分)董诗不仅抒写出了自己惜别的心情,也表达了对安定生活的向往。(2分)(言之有理,酌情给分)
黄山市2009届高中毕业班第一次质量检测
12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8分)
过杨村
杨万里


浏览完整试题 石桥两畔好人烟,匹似诸村别一川。杨柳荫中新酒店,葡萄架下小渔船。
红红白白花临水,碧碧黄黄麦际天。政尔清和还在道,为谁辛苦不归田?
【注】‘‘政”通“正”,正当的意思;“清和”指农历四月。

(1) 试从“绘色”的角度对这首诗的中间两联进行赏析。
答:
(2) 结合你对尾联的理解,简析这首诗是怎样表现主旨的。
答:
12、(1) 绿色的杨柳和葡萄,红白相同的鲜花,金黄的麦田和碧蓝的天空,浓墨重彩,色调对比强烈。(2分)诗的中间谢联勾画了一幅田园风光的美丽图画。(1分)
(2) 尾联是作者的感想,意思是说,在这农历的四月天,我还在赶往异地做官的路上,农村是这样的美,何不回家种田,出去辛辛苦苦做官,究竟是为了谁呢?(2分)这首诗的前三联描写农村的美好风光,目的就是这最后一句。(1分)在主旨上,作者是用自然美来表现对理想生活的追求,用田园乐趣来衬托辞官归隐的愿望,(2分)
合肥市2009年高三第二次教学质量检测
阅读下面一首宋词,完成13—14题。
忆王孙 春词
李重元
萋萋芳草忆王孙,柳外高楼空断魂,杜宇声声不忍闻。
欲黄昏,雨打梨花深闭门。
【王孙】王孙:本指贵族公子,此处指主人公的丈夫。
13、作者精心选取了哪些意象?这些意象营造出什么样的氛围?(4分)
答:
14、杜牧的《清明》“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与李重元词一样,都写到了“断魂”,但其所抒发的感情各不相同,试做简要的分析。(4分)
答:
13.(4分)作者精心选取了芳草萋萋、杨柳青青、杜宇悲啼、雨打梨花等四种意象。这些意象的组合营造出暮春时节令人伤感的氛围。
14.(4分)杜诗写孤身赶路的行人雨中奔波,不见家人,“魂断”指思乡之情;李词写闺中少妇登楼远眺,不见行人,徒使魂销魄断,“断魂”是思夫之愁。
安徽省皖西四校2009届高三下学期第一次联考
12、阅读下面这首词,然后回答问题。(8分)
酒 泉 子
(北宋)潘阆
长忆观潮,满郭人争江上望,来疑沧海尽成空,万面鼓声中。
弄潮儿向涛头立,手把红旗旗不湿。别来几向梦中看,梦觉尚心寒。
(1)这首词的上片主要从哪两个方面来写观潮的?主要用了什么表现手法?
(2)结合下片的句子,分析词人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12、(1)答:上片写“观潮”,以人与潮两个方面分开写。先写观潮人倾城而出,人山人海,争看江面潮水上涨;后写潮势潮声,潮水象一道道银白色的长城,排出倒海而来,简直让人怀疑大海的水,都被倒得一干二净,集中到钱塘江,声音轰隆轰隆,象万里战鼓同时敲打,真是天下壮观,人间奇迹!(也可回答为“以视觉和听觉两个方面来写观潮的。词人绘声绘色,描述观潮人人山人海,争先恐后的 场面,表现潮水汹涌澎湃,排山倒海的气势以及传达潮声声如雷鸣,震人心魄的声威。)
主要用了夸张和描绘的手法。如“满郭”“沧海尽成空”、“万里鼓声中”虽是夸张之辞,却也生动真实地写出了观潮空前盛况,描写了潮水巨浪滚滚,势不可挡之势,特别是潮声声声震耳似万鼓齐鸣!
(2)答:扣住所谓“弄潮儿”就是敢于在风口浪尖上向潮头挑战,戏弄潮头,藐视潮头的健儿。下片写“弄潮”,人与潮结合着写,写弄潮健儿迎向涛头手举红旗,英资飒爽,不可屈服。主要表现出健儿们敢于挑战大自然和大自然搏斗的大无畏的精神面貌。
淮南市2009届高三第一次模拟考试
12.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8分)
江城子 季春五日有感而作,歌以自适也
段成己①
阶前流水玉鸣渠。爱吾庐,惬幽居。屋上青山,山鸟喜相于。少日功名空自许,今老矣,欲何如? 闲来活计未全疏。月边渔,雨边锄。花底风来,吹乱读残书。谁唤九原②摩诘③起,凭画作,倦游图。
注:①段成己:金末曾中进士,官至宜阳主簿。不久金亡,与兄隐居龙门山。②九原:九泉,黄泉,指人离开世间和所去的另一世界。③摩诘:即王维。
(1)全词上下片分别描绘了怎样一幅情景?该词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4分)
答:
(2)结句为何引“摩诘”而不写其他人?(4分)
答:
【命题意图】
本题选定是一首词,着重于思想情感理解的考查。
【参考答案】:
(1)上片:阶前溪水溅玉,屋后山鸟相呼的居室环境。(1分)下片:主人公月下垂钓,雨中锄地,花下读书的闲适生活。(1分)表达了词人乐于隐居生活的闲适之情和因年老而功名无望的惆怅之情。(2分)
(2)①王维是著名山水画家,引用他可以表现出主人公对自己生活的喜爱之情。(2分)②作者同王维一样,都是因“倦世”而隐居。(2分)
安徽省怀远县第三中学2009年高三第七次月考
12.阅读下面这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 (8分)
宿济州西门外旅馆
晁端友
寒林残日欲栖乌①,壁里青灯乍有天。
小雨愔愔②人假寐,卧听疲马啮残刍。
注:①乌:乌鸦;②愔愔:寂静无声。
(1)诗中的“乌”和“马”两个意象有何作用?请简要说明。(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诗的三.四两句,叶梦得《石林诗话》作“小雨愔愔人不寐,卧听羸马啮残蔬”。其中“不寐”与原诗“假寐”相比哪个更好?请简要说明理由。 (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8分)
①诗中的“乌”和“马”既是实景,又倾注着诗人的感情:乌鸦暮投林,而诗人却无家可
归,疲马尚且夜不眠,人更是如此,“乌”和“马”,一反一正衬托了诗人奔波劳顿.凄
风苦雨的人生漂泊之情。
②“假寐”更好。“假寐”,即坐着打盹儿,表明诗人旅途劳顿,要睡又因心绪不宁,只得“假寐”,同时由本句的“坐“到第四句的“卧”,层次清楚。而“不寐”则与第四句“卧听”重复。说“不寐”好,只要言之成理亦可。


展开余下试题安徽省泗县2009届高三语文期末综合测试题
12. 阅读下面的诗歌,然后回答问题 (8分)
八月十五日夜湓亭望月① 白居易
昔年八月十五夜,曲江池畔杏园②边。 今年八月十五夜,湓浦沙头水馆前。
西北望乡何处是,东南见月几回圆。 昨风一吹无人会,今夜清光似往年.
[注]①此诗为作者被贬为江州司马后所作。②杏园:唐时朝廷举办庆宴的场所。
中 秋 月 苏轼
暮云收尽溢清寒,银汉无声转玉盘。 此生此夜不长好,明月明年何处看.
(1)两首诗都写到了中秋之月,但却有着不同的感慨,请简要说明两首诗各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情感。(4分)
答:
(2)请就《八月十五日夜湓亭望月》这首诗中运用的对比手法进行简要的分析。(4分)


12. (1)白诗:抒发了被贬后面对与往昔相似的中秋明月而产生的愁闷(抑郁、惆怅、失落等)之情。(2分)
苏诗:面对不可永在的中秋美景,抒发了人生难料,前景未卜的感叹,表达了应珍惜眼前美好时光及时享受快乐的思想。(2分)
(2)昔年与今年的对比:去年中秋是在京城中的曲江池畔杏园边欢度的,今年中秋却是在被贬后的湓江边度过。
乐情与哀情的对比:昔之乐游,今之苦叹;皆之欢快,今之愁苦。
(①两点中任答对一点可得满分;②概述正确2分,简要分析2分)
马鞍山市2009届高三“五校联考”语文试题
(二)古代诗歌阅读(8分)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8~9题。
寄黄几复①
黄庭坚
我居北海君南海,寄雁传书谢不能。
桃李春风一杯酒,江湖夜雨十年灯。
持家但有四立壁,治病不蕲三折肱②。
想见读书头已白,隔溪猿哭瘴溪藤。
注:①诗人写此诗时监德州(今属山东)德平镇,好友黄几复时知四会县(今属广东)。②治病不蕲三折肱:《左传说》:“三折肱,知为良医。”《国语•晋语》有“上医医国,其次救人”的说法。蕲:祈求。
8.宋代诗人张耒认为“‘桃李春风一杯酒,江湖夜雨十年灯’真奇语”,这两句诗奇在何处?试作简要分析。(3分)




9.诗的后四句从哪些方面来表现好友黄几复的?表达了怎样的情感?(5分)




㈡古代诗歌阅读(8分)
8.①运用对比手法,把“桃李春风”与“江湖夜雨”、“一杯酒”与“十年灯”进行对照,将相聚之乐与别后相思之苦表现得淋漓尽致。②叠加“桃李”、“春风”、“酒”、“江湖”、“夜雨”、“灯”等典型意象(选用一些名词物象),创造了相聚之乐与别后相思之苦的独特意境,令人回味无穷。(3分。答出一点即可)
9.①从持家、治病(治国)、读书三个方面。②表达了对黄几复清正廉洁、长于治国、好学不倦的赞美之情,同时对其不被朝廷重用表达了婉惜。(5分。第一问3分,第二问2分,意思对即可)
蚌埠市2009届高三年级第二次教学质量检查考试
(一) 古代诗歌鉴赏(8分)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第8-9题
秋夜曲
张仲素
丁丁漏水夜河长,漫漫轻云露月光。
秋逼暗虫通夕响,征衣未寄莫飞霜。
8、“秋逼暗虫通夕响”一句在整首诗中起到哪些作用?(4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漫漫轻云露月光”,一句在诗中起什么作用?诗中主人公是什么人?流露出怎样的思想感情,请作简要回答。(4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照应诗题(1分);表现秋虫鸣叫时间之长(1分);暗示思妇(主人公)彻夜不眠(1分);衬托思妇(主人公)离情萦怀和难耐的寂寞(1分)。(4分)
9、(1)承前启后(1分)。(承上句长夜不眠,故而引起望月,为思夫做铺垫。)(1分)
(2)主人公是位丈夫远行的思妇(或“……的妇女”,或“……的中女子”)。
(3)诗歌表现她丈夫远行独守闺中的凄清孤寂(1分)和关怀(关心)丈夫的无限深情(1分)。(5分)
ww.jk.zy.w.com (218.6.128.98)
标签:人教版 高三 总复习 高考模拟卷
相关:关于“安徽省2009”的其他试题
重磅:备战2024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1031]

部编人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统编版高中试题按册查询
高一必修上 | 高一必修下 | 高二选修上 | 高二选修中 | 高二选修下
苏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语文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北师大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沪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把本页分享到:QQ空间新浪微博腾讯微博微信


关闭本页返回网站首页退出登录

导航:课件下载教学文摘杂文参考教学设计音像素材作文素材试题下载备课中心中学英语教学资源网小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8487054
联系手机: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