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用户注册
|
登录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首页
备课
教案
论文
杂文
试题
课件
素材
音像
公开课
类目:
首页
》
试题中心
》
期末试卷
阅读:1123
标签:
人教版
高一
必修四
期末试卷
重磅:
备战2024 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1123]
中学高一语文第二学期期中考试试题
中学高一语文第二学期单元考试试题
说明:本卷分I卷(阅读题)和II 卷(表达题)两部分。考试时间150分钟,总分150分。选择题答案按相应序号填涂在答题卡上。非选择题答案写在答题卷上。
I卷 阅读题(共75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每小题3分。
“山寨现象”要区别看待郭振刚 “山寨”一词源于广东话,最初是指一种由民间力量发起的产业现象,表现为仿造性、快速化、平民化,以兼容的强大功能、花哨的包装、低廉的价格赢取消费者而盈利。如今,山寨一词已经成为网络流行语,成为网民心中一种创新恶搞和非主流的标志。本来,你还以为它仅仅限于数码、包装领域的时候,结果它居然挤进了娱乐圈。无人不山寨,已经成为一
种生活态度。” ———《人民日报》
据《新华每日电讯》报道,一段时间以来,“山寨现象”似乎成了一种时尚、一种流行、一种“品牌文化”——从最初的“山寨手机”,到“山寨食品”、“山寨服装”、“山寨药品”等,甚至还出现了“山寨电视剧”、“山寨晚会”、“山寨歌曲”等“山寨文化产品”;一些地方,不仅有零散的“山寨产品”销售地,还有专售“山寨产品”的“山寨一条街”。 从物质形式考察,“山寨产品”无论是从最初的简单模仿,还是到现在具有一定“技术含量”的抄袭、复制甚至是“克隆”名牌产品,其实都是一种仿冒。由于“山寨产品”具有形似名牌产品的外观,确实让一些“山寨族”过足了名牌瘾,但“山寨产品”的出现和蔓延也导致了侵权。这种侵权既体现为对他人注册商标的不正当抄袭、对他人外观专利的不正当使用,也体现为假冒伪劣给一些消费者带来的产品质量问题。因此,“山寨产品”既给不知情的消费者带去了产品质量问题的烦恼,更给被仿冒企业造成了不小的损害。 从文化形式考察,某些所谓的“山寨文化产品”契合了当今社会的“快餐文化”。一些“山寨族”认为,“山寨产品”是“99%的克隆加上1%的原创”,注重的是“形似”。这从一个层面说明,“山寨文化产品”迎合了一些人在较大生活压力下的某种情感宣泄的需求。剥离掉其模仿他人产品的特性,“山寨生活”的流行提醒我们不得不思考一个问题:我们是不是正陷入创造力的退化、萎缩? “山寨”作为一种符号、一种流行语言、一种潮流主张,正在或者已经渗入我们生活的诸多领域。客观审视“山寨现象”,引导其健康存在,是维持社会良性秩序的必然要求。大体而言,对于“山寨产品”、“山寨文化”等,应该区别对待。对于那些侵犯他人合法权益,给消费者造成损害的假冒伪劣“山寨产品”,虽然“存在即为合理”给了它们一定的生存空间,但我们不能因此而忽视其“搭便车”背后的侵权本质。不管“山寨族”怎样强调其“创造性”,都应该坚决打击,不能任其侵害合法企业和消费者的合法权益;对于一些只是形式上模仿、并无实质的侵权,或多少有些搞笑的“山寨现象”,大可以宽容待之,引导其健康发展。(摘自《工人日报》略有改动)1.下列有关“山寨现象”的解释不完全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A.从“山寨手机”开始,到各种“山寨产品”的纷纷出现,“山寨”一词已经从经济行为,逐渐演变为一种文化现象。B.物质形式的“山寨产品”其实都是一种仿冒,其质量问题很难得到保证,它无论给消费者还是企业都造成了不小的损害。C.“山寨文化”也能以产品形式出现,具有模仿他人产品的特性,说明了我们正陷入创造力的退化、萎缩。D.“山寨”作为一种符号、一种流行语言、一种潮流主张,有其积极的一面,也有其消极的一面。2.下列有关文章内容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山寨”最初是一种由民间力量发起的产业现象,如今“山寨”一词已成为平民百姓心中一种创新恶搞和非主流的标志。B.山寨产品也有一定的“技术含量”,有其“创造性”,所以对山寨产品应保持客观而审慎的态度。C.无论是物质形式的山寨产品,还是“山寨文化产品”,注重的都是形似,剥离掉其模仿性,必须深思我们创造力的有关问题。D.“山寨”现象正在或者已经渗入我们生活的诸多领域,无人不山寨,已经成为当今生活的一种态度。3.下列有关文章内容推断想象不合理的一项是( )A.“山寨”正在迅速演化为一个泛文化概念,它的内涵变得越来越复杂,其危险的一面也浮现了出来。B.“山寨”现象来自于民间,是草根现象的一种表现形似,应为其创造更广阔的自由发展的空间和正确的舆论氛围。C.不能将“山寨文化”与主流文化看做是势不两立的,“山寨文化”也是一种大众文化,它在某些层面体现了“大众”的意志。D.有人筹划“山寨春晚”,向央视春晚挑战,这一定程度地体现了大众由被动的文化接受者、消费者向参与者、创造的转变。
浏览完整试题
二、古诗文阅读(44分)
(一)文言文阅读(15分)
阅读下面文段,完成4-8题,每题3分。
及至始皇,奋六世之余烈,振长策而御宇内,吞二周而亡诸侯,履至尊而制六合,执敲扑而鞭笞天下,威振四海。南取百越之地,以为桂林、象郡;百越之君,俯首系颈,委命下吏。乃使蒙恬北筑长城而守藩篱,却匈奴七百余里;胡人不敢南下而牧马,士不敢弯弓而报怨。于是废先王之道,焚百家之言,以愚黔首;隳名城,杀豪杰;收天下之兵,聚之咸阳,销锋镝,铸以为金人十二,以弱天下之民。然后践华为城,因河为池;据亿丈之城,临不测之渊,以为固。良将劲弩守要害之处,信臣精卒陈利兵而谁何。天下已定,始皇之心,自以为关中之固,金城千里,子孙帝王万世之业也。
4.下列加点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奋六世之余烈 烈:功业。 却匈奴七百余里 却:击退。
B.废先王之道,焚百家之言 言:言论,这里指著作。
践华为城,因河为池 践:削平。 因:凭借。
C.隳名城,杀豪杰 隳:毁坏。 销锋镝 镝:箭头。
D.振长策而御宇内 策:马鞭子。 金城千里 金:坚固。
5.对下列加点词语解说正确的一项是( )
①南取百越之地,以为桂林、象郡。
②自以为关中之固,金城千里。
③收天下之兵,聚之咸阳。
④信臣精卒陈利兵而谁何。
A.两个“以为”意思相同,两个“兵”意思相同。
B.两个“以为”意思相同,两个“兵”意思不同。
C.两个“以为”意思不同,两个“兵”意思相同。
D.两个“以为”意思不同,两个“兵”意思不同。
6.下列解说有误的一项是( )
A.奋六世之余烈 六世:指孝公、惠文王、武王、昭襄王、孝文王、秦始皇。
B.履至尊而制六合 六合:东西南北天地,天地四方。
C.南取百越之地 百越:古代越族居住在江、浙、闽、粤各地,每个部落都有名称,
而统称百越。
D.以愚黔首 黔首:秦代称老百姓。
7.下列加点的词语没有活用现象的一项是( )
A.执敲扑而鞭笞天下。
B.以愚黔首。
C.以弱天下之民。
D.良将劲弩守要害之处。
8.下列加线词语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
①据亿丈之城,临不测之渊。
②乃使蒙恬北筑长城而守藩篱。
A.华山。黄河。比喻边疆上的屏障。
B.泰山。易水。篱笆。
C.崤山。泛指所有河流。比喻边疆上的屏障。
D.所有山。所有河。藩镇和篱笆墙。
(二)文言文翻译(6分)
根据课文《师说》《寡人之于国也》翻译9—10题。每题3分。
9.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不焉,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3分)
10.七十者衣帛食肉,黎民不饥不寒,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3分)
(三)古代诗歌阅读(8分) 阅读下面一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11—12题。(8分)
南 浦 王安石
南浦东风二月时,物华撩我有新诗。
含风鸭绿粼粼起,弄日鹅黄袅袅垂。
注:南浦,在江西南昌西南,即“画栋朝飞南浦云”(《滕王阁序》)中的南浦。
11.“鸭绿”“鹅黄”分别指什么?请作具体说明。(4分)
答:
12.第二句“物华撩我有新诗”中的“撩”字用得好,请作简要赏析。(4分)
答:
(四)名句名篇默写(15分。)
13.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15分。每空1分,错一个字不给分。)
(1)连峰去天不盈尺, 。
剑阁峥嵘而崔嵬, 。
(2) ,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3) ,塞上风云接地阴。
(4)《师说》中定义教师职责的句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师说》)
(5)然后以六合为家,崤函为宫; ;身死人手,为天下笑者,何也? 。
(6)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日暖玉生烟。 ?
。
(7) ,此时无声胜有声。
(8)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 __。 (9)或百步而后止,或五十步而后止。 ,则何如?
(10)曲终收拨当心画,四弦一声如裂帛。 ,
。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2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17题。
我们在十七岁时干些什么
舒 婷
17岁,有个共同点,就是每天在镜子前,龇牙咧嘴挤压青春痘。
儿子现在的班级成立文学社,众同仁在冥思苦想给班刊命名时,盯着社长硕果累累的苞谷脸,豁然贯通,遂一致同意叫“青春痘”。社长即儿子,一任而已,其伟大使命莫非就是贡献脸上那张“横看成岭侧成峰”的样板?
他老爸17岁时,引为己任的是作家使命感,社长交椅一坐好几年,几至坐穿。文学自是圣殿一般,班刊非“采贝”即“鼓浪”,满纸豪言壮语。脸上火力更足,未有“珊拉娜”洗痘水、敷痘霜之类济世良方,常常这瘤那瘤叠罗汉,冒冒尖尖,岌岌可危。至今太阳穴两旁还赫然留有遗迹,雨天可以存好几盅水哩。
展开余下试题
我17岁时下了乡,水清风净滋润,缺鱼少肉没有油脂浪费在脸上。偶尔鼻尖眉头爆出一两颗信号弹,便忧心如焚,有男知青来串门,将刘海儿拉来拨去设法遮丑。就着油灯读名著,唱“外国民歌两首”,抄古今中外格言,写华丽动情的信。技痒时诌几行诗,随着手抄本四处乱飞,没有刊名,捞不到社长当,时时提心吊胆。
17岁,儿子不叠被不整理书桌,更不洗衣服和臭袜子,喊泡茶来饭盛好,鞋要自选衣要名牌,每月上一次发廊,整天问有什么好吃的,唯一自己动手的只有开冰箱和打电脑游戏。不过,长途旅行时他是家中的全劳力,因为老爹老妈的颈椎、腰椎、肩周关节遭岁月风化,儿子便手提肩扛,嘴里咬着自己的机票和身份证。同学中有“月薪、周薪”的,儿子领“日薪”,从未超支略有节余。压岁钱、奖金(提琴或作文比赛所得)或生日红包统统自觉上缴,尚无经济头脑不懂回扣。
他老爸17的上半岁紧锣密鼓地打拼,准备上中文系。屁股和膝头的补丁厚如烙饼,而且颜色迥异。海外频频寄来的进口布料、纯毛衣服,窝赃般地压在箱底发霉虫蛀。他身任学生会副主席、团委书记、对敌斗争积极分子兼足球队长,该足球队转战全省没有失过一个球,遂去大连参加全国少年足球比赛度过17岁生日。下半岁碰上文化大革命,忙着写大字报、贴标语,早请示晚汇报,被抄家和去串联。绘画学3个月,小提琴练半年,饭不会做衣服不会洗,直到两年后去插队。
我17岁体重只有42公斤,要挑50公斤的谷担,耱田、育秧、割稻,学一样哭一场。自留地里栽菜秧子,不长叶子只生虫,幸亏种番薯倒是光长叶子,便不觉采来炒着吃。跟着新华字典每天学5个生字,翻英汉读物,背唐宋诗词,做大学梦。腋下夹一本禁书,到各知青点去投桃报李,换来各种意外的惊喜。衣裳、头发每日一洗,抽屉、衣箱纹丝不乱,学会用二两肉、一板豆腐、几棵芥菜做一桌佳肴。和伙伴过中秋节,然后佯醉,为了不必到结霜的小河边涮碗。
17岁的儿子崇拜贝克汉姆、谢霆锋和麦当劳。小时候口必称郑渊洁,从未仰视过老爸老妈,称班主任“凡姐”,直呼物理老师“阿弟”,说班上男生都叫女朋友“老婆”。趁机追问儿子:有没有拍拖?答:还没有那么畅销。上网聊天,打又臭又长的电话,时而卷着舌头说两句英语。从幼儿园开始,音乐小学、音乐中学、小提琴专业浸泡10年,一打开私房音响,还是张信哲和王菲。功课百忙之中,不忘见缝插针频频跟电视机接吻,因近视已达750度,不肯戴眼镜。
17岁时,他老爸开始写小说,至今没得发表;再写诗,发表以后除了他的老娘将《诗刊》放在菜蓝里向左邻右舍显宝外,似无追星女青年;改写寓言、随笔、科幻小说,书出得薄薄的,反响也是小小的。喜欢马雅可夫斯基、雷锋、贝多芬、郭小川,其中没有我。有心栽花无心插柳,而今所出版的书大多是数十万字一本的诗歌理论,这是后话。
17岁时,我梦想的是一斤膨体纱毛线,可以打件时髦的套衫;一柜满满大部头小说,最后是卷了边,发了黄,略有破损,这样的书才好看;梦想不用向队长赔笑脸,不必上大队部去送礼,也无需走县城“四个面向办公室”找关系,忽然一纸通知书便腾云驾雾进了大学。猛听一声吆喝:“翻谷咯!”被震醒过来,原来自己还在晒场边打盹。
从未想过成为一名作家或诗人,更不懂得梦想当母亲。
咳,17岁!
14.阅读全文,用自己的语言概括两代人17岁时各自的特点。(6分)
答:
15.试分析作者对儿子17岁时的表现持什么态度。(4分)
答:
16.请指出本文采用的最主要的表现手法是什么?结合文章内容说说运用这种表现手法来写有什么好处?(6分)
答:
17.以文章中某些关键词句的分析为例,简要说明这篇散文的语言特点。(6分)
答:
II卷 表达题 (共75分)
四、语言文字运用(15分)
18.只有一个错别字的一项是( )(3分)
A.痒序之教 侧身西望长资嗟
B.转轴拔弦 坐中泣下谁最多
C.良将劲驽 故不积跬步
D.虽有稿暴 度长契大 比权量力
19.下列名句及其作者对应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王勃 B.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 韩愈
C.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李白 D.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杜牧
20.将下面的诗句按春、夏、秋、冬排列,顺序正确的一组是 ( )(3分)
①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②一树梨花一溪月,不知今夜属何人。
③过春风十里,尽荠麦青青。
④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A.③④①② B.②④①③ C.②①④③ D.③②④①
21.某班学生在讨论“说不尽的贾宝玉”时,从不同角度简要地阐述了他们对贾宝玉的认识。
请你将其整合为—个长句,必须是单句,可以适当增删词语。 (3分)
①贾宝玉是个贵族公子。
②贾宝玉生活在充满矛盾的封建大家庭。
③叛逆精神是贾宝玉的性格特征。
④曹雪芹写《红楼梦》是为了揭示贾府的衰亡史和罪恶史。
⑤贾宝玉是封建伦理的孤独的反抗者。
整合的长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2.下面这副对联有明显对的不工整的地方,在不改动字句的前提下,请分别调整上下联词
语顺序,使上下联对仗工整,合乎对联的要求。请将修改后的对联写在下面横线上。(3分)
纵目登阁鸢飞鱼跃千帆竞
览胜抒怀水木清华万类荣
改后的对联: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
五、写作(60分)
23.阅读下面文字,写一篇作文。(60分)
头儿、头等、头球是挂在嘴边的词语;
点头、摇头、埋头是生活中常见的镜头。
勇于创新,总不免“万事开头难”;
面对失败,又何妨“从头再来”。
。。。。。。
一个“头”字,含义万千。
请以《从“头”说起》为题写一篇作文。
注意:①立意自定,文体自选;②不得抄袭,不得套作;③不得透露个人相关信息;④不少于800字;⑤书写规范,正确使用标点符号。
参考答案
一(9分)
1、选C。(选文第五段中关于“创造力的退化、萎缩”是一种思考,不是肯定判断)2、选D。(选文第一段中陈述对象为“网民”非“平民百姓”。B选文第三、第六段中,山寨产品所谓的“技术含量”和“创造性”都是一种仿冒、抄袭,作者并不赞同,应坚决打击。C选文第四段中陈述对象是“山寨文化产品”,不包括物质形式的“山寨产品”)3、选B。(“山寨现象”要区别看待,要从正反两方面认识,以客观而公正的态度审视,这是解答此题的依据和关键。选文第六段中“引导其健康发展”,说明“自由发展”的不合理性)
二、(44分)
(一)4.B 践踏,引申为依仗。 5.C 第一个“以为”意思是“以之为”(把它划为)。第二个“以为”意思是“认为”。两个“兵”都是“兵器”。 6.A 7.D 8.A。
(二)文言翻译(6分)
9、(3分)(一方面)不通晓句读,(另一方面)不能解决疑惑,有的(句读)向老师学习,有的(疑惑)却不向老师学习;小的方面倒要学习,大的方面(反而)放弃(不学),我没看出那种人是明智的。
展开余下试题
10、2分)七十的人能够穿丝织的衣服,吃上肉食,百姓不挨饿,不受冻了,这样不能统一天下称王的情况,是不曾有过的事。
(三)古诗鉴赏(8分,每小题4分)
11、因风粼粼而起的是“鸭绿”色的“水光”;柔和的阳光映照下“袅袅”而垂的当是“鹅黄”色的新柳。“鸭绿”与“鹅黄”用的都是借代手法。
12、第二句中一个拟人化的“撩”字,极富情态,既从侧面烘托了南浦风光旖旎,又点明引发诗歌创作激情的原因,令人遐思。
(四)默写
13、(15分)
1、枯松倒挂倚绝壁 一夫当关 ,万夫莫开
2、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3、江间波浪兼天涌
4、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5、一夫作难而七庙隳 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
6、此情可待成追忆, 只是当时已惘然。
7、别有幽愁暗恨生
8、无边落木萧萧下, 不尽长江滚滚来。
9、以五十步笑百步
10、东船西舫悄无言 , 唯见江心秋月白
三、(22分)
14.(6分)父母辈特点:生活艰苦,理想远大,积极上进,勤俭奋斗。子辈特点:注重实际,看重享受,富有爱心,爱好广泛,有平等意识。
15.(4分)对儿子饭来张口、衣来伸手的习惯持批评态度,但是对儿子在外出旅游时表现出来的爱心和面对金钱不懂得回扣的单纯却持肯定态度;对儿子的平等意识持肯定态度,但是对儿子兴趣爱好的狭窄却持怀疑态度。
16.(6分)对比手法。文章把父(母)子两代人在17岁时的各种表现对比起来写,突出两代人各自的特点,使人物形象鲜明。
17.(6分)本文语言特点是幽默诙谐。“横看成岭侧成峰”借用古人诗句诙谐而又形象地写出了儿子脸上青春痘之多、之大;“见缝插针频频跟电视机接吻”则以夸张的手法描写儿子由于近视而不得不凑得很近去看电视的情景,让人忍俊不禁。显出幽默诙谐的智慧。
四、15分
18、C(A痒-庠,资-咨,B 拨弦,座中C驽→弩D稿→槁,契—絜)
19、C
20、B
21.(3分)答案示例:
贾宝玉是曹雪芹为揭示贾府的衰亡史和罪恶史所写的《红楼梦》中生活在充满矛盾的
封建大家庭里的具有叛逆精神的孤独地反抗着封建伦理的贵族公子。(单句1分;要 点齐全2分)
22、(3分)调序后的对联为:登阁纵目鸢飞鱼跃千帆竞;览胜抒怀水清木华万类荣。(“纵目”“登阁”须调序,二者存在先后关系,下面是“纵目”所见,若理解为目的性的,即为了“纵目”去“登阁”显然是不合理的;从平仄上看“览胜”“抒怀”不能颠倒,因为 “纵”(仄声)对 “抒”(平声)可,若对 “览”(仄声)则不可;“鸢飞”“鱼跃”主谓式结构,为了对仗,“水木”“清华”须做相应调整,改为“水清”“木华”,若改为“木华”“水清”亦可。每改对一处得1分。)
23.参考高考作文评分细则。 (117.70.233.95)
上一篇:
山西省三校2009届高三第三次联考语文试题
下一篇:
2008年普通高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夷陵中学模拟试卷语文测试
标签:
人教版
高一
必修四
期末试卷
相关:
关于“中学高一语”的其他试题
重磅:
备战2024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1123]
部编人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统编版高中试题按册查询
高一必修上
|
高一必修下
|
高二选修上
|
高二选修中
|
高二选修下
苏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语文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北师大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沪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把本页分享到:
QQ空间
新浪微博
腾讯微博
微信
红楼
孔子
庄子
李白
杜甫
苏轼
东坡
鲁迅
高考
讲坛
神话
唐诗
宋词
诗歌
小说
散文
关闭本页
》
返回网站首页
》
退出登录
导航:
课件下载
》
教学文摘
》
杂文参考
》
教学设计
》
音像素材
》
作文素材
》
试题下载
》
备课中心
》
中学英语教学资源网
》
小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
8487054
联系手机:
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