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用户注册 | 登录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类目:首页试题中心期末试卷

阅读:1104  
标签:鄂教版 七年级 下册 期末试卷
重磅:备战2024 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1104]
七年级下册期末试题
龙河片区七年级语文第三次月考试题
(120分钟 满分150分)
一、积累与运用(60分)。
1、根据拼音完善词语。(6分)
chēnɡ(  )目结舌 人声dǐng( )沸 zhēn(  )别
qiè(  )而不舍 百无liáo(  )lài(  ) 商què(  ) shān shān(  )(  )来迟 怨天yóu(  )人 销声nì(  )迹
根深dì(  )固 piān piān(  )(  )起舞 抽yē(  )
2、加点字注音和字形都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忿然(fèn) 女娲(wō) 商榷( què) 倩影(qiàn)
B 竦峙(sǒngzhì) 倜傥(tìtǎng) 面面相觑(qù) 跌宕(dàng)
C 立有间(jiān) 惆怅(chàng) 锲而不舍(qì) 荒谬(miù)
D 默而识之(shí) 赊帐(shē) 高屋建领(lǐng) 慷慨(kǎi)
3、下列加点词运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3分)
A 蚂蚁便不辞劳苦地将蚜虫的卵搬到蚁巢。
B 闻一多沥尽心血,凝结成《唐诗杂论》。
C 劫匪的神机妙算终究抵不上警察的老谋深算。
D 根深蒂固的传统观念,不能让她大胆挑战世俗的眼光。
4、与上下文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3分)
自然界的物体,多数是曲线状。崇山峻岭, ;江河溪流, ;大海汪洋, ;湖光粼粼, 。
① 是抖动着的曲线 ② 是翻腾着的曲线 ③ 是流动着的曲线 ④ 是屹立着的曲线
A ④③②① B ④①②③ C ②③④① D ②①④③
5、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是( )。(3分)
A 村里有个姑娘叫小芳,长得好看又善良。
B 水渐渐窜上来,放肆地舔着人们的腰。
C 因为挣的钱多,所以,他能吃苦耐劳。
D 从材料表明:无比是子虚乌有。
6、下列加点的虚词,解释有错误的一项是(  )。(3分)
A 予愠为戏,趋行。(认为) B 命小奚以木简束书从。(以为)
C 因问渡者尚可得南门开否。(于是) D 天下之以躁急自败。(因为)
7、下列句子中朗读停顿节奏标注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B 汝/等各奉/吾一只箭。
C 医之好治/不病/以为功。 D 啼/未即/起,理书/就束,而前门/已/牡下矣。
8、阿豺折箭的用意是(用原文回答)
。(3分)
9、仿照例句的形式,写一个句子,内容自定。(6分)
  例句:人们都爱秋天,爱她的天高气爽,爱她的云淡日丽,爱她的香飘四野。
  仿句: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
10、阅读对联,请分析对联中与《三国演义》中哪个人物有关?根据对联内容,简要写出你了解的两件事。(6分)
收二川,排八阵,六出七擒,五丈原前,点三十九盏明灯,一心只为酬三顾。
取西蜀,定南蛮,东和北拒,中军帐里,变金木土爻神卦,水面偏能用火攻。
这副对联与( )(人名)有关 对联中,你知道的两件事是( ) ( )
古诗积累。根据提示,默写出诵读过的古诗文。(每题1分,共9分)
11、《过故人庄》中写出山村一派清幽恬静的气氛的语句是         ,         。
12、(陶渊明《饮酒》其五)中的千古名句是          ,         。


浏览完整试题13、《观沧海》中展示曹操博大胸襟的诗句是:         ,         。       ,        。14、          ,谁家新燕啄春泥。(白居易《钱塘湖春行》)
15、 ,草色遥看近却无。(韩愈《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
16、 ,沉醉不知归路。(李清照《如梦令》)
17、旧时王谢堂前燕, 。(刘禹锡《乌衣巷》)
18、 ,似曾相识燕归来。(晏殊《浣溪沙》)
19、《论语》中辩证论述学习和思考关系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微笑着对面生活》是我们曾经经历的一次语文综合性学习活动,也许这次活动,已成为难以磨灭的生命印记,成为我们享受生活快乐的一种体验,请依据本次综合性学习活动回答下列问题。(10分)
(1)如果本次活动语文教师让你设计活动步骤,你打算怎样设计,请把你的设计简要地写下来。(4分)
(2)为了搞好本次演讲,如果让你设计一个开场白,你打算该如何设计?(3分)
(3)你的一位同学在多次考试中,虽然经过不断的努力,但成绩还是不够理想,他感到前途渺茫,打算放弃。通过本次学习后,你打算该怎样劝说他?(3分)
二、阅读(共40分)
(一)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第21—23小题。(12分)
黄生借书说
黄生允修借书。随园主人授以书而告之曰:
书非借不能读也。子不闻藏书者乎?七略四库,天子之书,然天子读书者有几?汗牛塞屋,富贵家之书,然富贵人读书者有几?其他祖父积、子孙弃者无论焉。
非独书为然,天下物皆然。非夫人之物而强假焉,必虑人逼取,而惴惴焉摩玩之不已,曰:“今日存,明日去,吾不得而见之矣。”若业为吾所有,必高束焉,庋藏焉,曰“姑俟异日观”云尔。
余幼好书,家贫难致。有张氏藏书甚富。往借,不与,归而形诸梦。其切如是。故有所览辄省记。通籍后,俸去书来,落落大满,素蟫灰丝,时蒙卷轴。然后叹借者之用心专,而少时之岁月为可惜也。
今黄生贫类予,其借书亦类予;惟予之公书与张氏之吝书若不相类。然则予固不幸而遇张乎,生固幸而遇予乎?知幸与不幸,则其读书也必专,而其归书也必速。
为一说,使与书俱。
2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4分)
①汗牛塞屋 ②非夫人之物而强假焉
③若业为吾所有 ④姑俟异日观
22、翻译下面的句子。(4分)
①往借,不与,归而形诸梦。

②惟予之公书与张氏之吝书若不相类。

23、作者在这篇文章中提出了“书非借不能读也”的观点,为论证观点作者是从哪三个方面作对比的?(4分)


(二)阅读下文,根据要求回答下面的24-----29题。(13分)
摆渡
有四个人到了渡口,要到彼岸去。
这四个人,一个是有钱的,一个是大力士,一个是有权的,一个是作家。他们都要求渡河。
摆渡人说:“你们每一个人,谁把自己最宝贵的东西分一点给我,我就摆谁;谁不给,我就不摆谁。”
有钱人给了点钱,上了船。
大力士举举拳头说:“你吃得消这个吗?”也上了船。
有权的人说:“你摆我过河以后,就别干这苦活了,跟我去做一点干净省力的事儿吧。”摆渡人听了很高兴,扶他上了船。
最后轮到作家开口了。作家说:“我最宝贵的,就是写作。不过一时也写不出来。我唱个歌儿给你听听吧。”
摆渡人说:“歌儿我也会唱,谁要听你的!你如果实在没有什么,唱一个也可以。唱得好,就让你过去。”
作家就唱了一个。
摆渡人听了,摇摇头说:“你唱的算什么,还没有他(指有权的)说的好听。”说罢,不让作家上船,篙子一点,船就离了岸。
这时暮色已浓,作家又饿又冷,想着对岸家中,妻儿还在等他回去想办法买米烧夜饭吃,他一阵心酸,不禁仰天叹道:“我平时没有作过孽,为什么就没有路走了呢?”
摆渡人一听,又把船靠岸,说:“你这一声叹,比刚才唱得好听,你把你最宝贵的东西——真情实意分给了我。请上船吧!”
作家过了河,心里哈哈笑。他觉得摆流人说得真好,作家没有真情实意,是应该无路可走的。
到了第二天,作家想起摆渡人已跟那有权的走掉,没有人摆渡了,那怎么行呢?于是他就自动去做摆渡人。从此改了行。
作家摆渡,不受惑于财富,不屈从于权力;他以真情实意待渡客,并愿渡客以真情实意报之。
过了一阵之后,作家又觉得自己并未改行,原来创作同摆渡一样,目的都是把人渡到前面的彼岸去。(13分)
24、给加点字注音。(1分)
(1)“作孽”的“孽”:
(2)“受惑”的“惑”:
25、结合上下文,推断词义。(1分)
(1)“彼岸”:
(2)“屈从”:
26、文中写了四个人,他们各自最宝贵的东西是什么?(2分)
(1)有钱人: (2)有权的:
(3)大力士: (4)作家:
27、文章结尾,作家为什么觉得自己并未改行?(用文中原文回答)(1分)


28、选择。(每题2分,共4分)
(1)下列提法不符合本文寓意的一句是( )
A.文学伤口没有真情实意是不会感动人的。
B.好的文学作品可以提高人的认识水平,净化人的心灵,陶冶人的情操,给人以美的享受。
C.要达到“彼岸”,除了用金钱、权力和武力外,还可以用真情实意感动“摆渡”的人。
D.现实生活中需要正直的作家作为“摆渡人”。
(2)“作家”要把人渡到“彼岸”去,这个“彼岸”指的不是( )
A.没有苦难,没有剥削,没有战争,没有贫穷,人人平等的“世外桃源”。
B.“不受惑于财富,不屈从于权力”,精神上独立、自由的世界。
C.思想进步,高度文明,充满智慧的境界。


展开余下试题D.经济腾飞,物质文明高度发达的上流社会。
29、简答。(每题2分,共4分)
(1)“原来创作同摆渡一样,目的都是把人渡到前面的彼岸去。”这句话该怎么理解?
答:

(2)摆渡人认为作家“叹”的比“唱”的好听,你认为“唱”和“叹”各意味着什么?
答:

(三)阅读下面现代文,完成第30—17小题。(共15分)
寻 春
韩少华
①迎着早春的轻寒,或野游,或山行,多么好啊。也许,早春的景色过于素淡了;可也正因为还没有万紫千红的撩拨,才更宜于漫步、沉思……
②趁个假日,我出了城,径自寻春去了。
③“山带去年雪,春来何处峰?”眼前,蓟塞披沙,燕山负雪,该上哪里去寻春呢?又寻春的什么呢?……嗯,春的影子么,该是绿的。如果找见了大地上最初的一小片草地,那就一定是春天刚刚落脚的地方。春天必在那里。
④不上田间小路,我只朝着旷野走去。
⑤微风挟着寒意,卷地而来。这大概是朔气的余威了。“燕北地寒生草迟”,低眉所见,尽是些隔冬的衰草,谁知有没有一两株敢于破土而出的小草?即使有,怕也不易找见……
⑥穿疏林,过小桥,桥下流水无声,慢吞吞的,仿佛刚才融没了最后一片残冰,那满怀凝冻的迟疑,还没散尽……我不禁责怪起自己来:虽说是早春之游,也未免太早了。但是,既来之,则安之——走吧。
⑦渐渐地,云雾中的山峰越来越清晰了。到了山脚下,有大石如卧。近前转身坐定了,无意间,向着来路抬眼一望……怎么?远处,小桥头,疏林边,那旷地上,竞泛出一片新绿!仔细看去,还含着几分鹅黄——好嫩,好新鲜。可那旷地,分明是我才经过的,来时没见一芽新草。莫非不早不迟,正当我才上了小桥那阵儿,就在我背后,春天,悄悄儿地飞落在林边了?……我猛地站起来,朝着那片草色奔去。
⑧小桥下,流水依然迟迟的;林边旷地,又在脚下了。仍旧是几许衰草,一带疏林。莫不是春天怕这里寒肃,刚落脚,竞又携着她那青青的影子,一同飞去了?
⑨哦,这不正是“草色遥看近却无”!
⑩重又跑回山脚下,大石跟前;转身再放眼望去,可不,那疏林边,草色依稀,似乎比刚才又浓了些,也扩展了些。“草色遥看近却无”。这早春草色,为什么只可遥看呢?回想一路所见——是了,说是来寻春,却只低眉顺目,眼界自然仅限于咫尺间了。“燕草如碧丝”,走三五步难见一两芽,何况还有衰草杂陈呢。若是放眼望去,那些萌芽,就算是一个个微绿的质点吧,那么,这十里平川,尽收眼底,那质点,也该不可胜数了。无数个微绿的质点,横行纵漫,就密了,草色也浓了——瞧那边,好一抹新绿。衰草的憔悴,被欣欣然的生机淹没了。
○11这一霎间,我似乎寻到了春天的步履。
○12真的,就连野游,都需要扬眉放眼,才能从无数点刚刚破土的萌芽上面,看到无边的春色。那么,对于生活呢……在人生的道路上,在斗争的历程中,总会有阴霾、霜雪,但是,尽管朔气如磐,时间却没有一瞬的凝固。“今朝腊月春意动”。这是诗意,也是万古不灭的规律。而正当风雪弥天的时刻,谁能在胸怀深处寻到那最初的一抹新绿,用自己的心去暖它,催促它,谁就会拥有一个芳草连天、艳阳满地的内心世界。心里有一个春天,那就往前走吧。诗云“燕山雪花大如席”,哪怕真是“大如席”的燕山雪花砸到热腾腾的胸膛上,也将立刻消融。如果谁的内心的春光与大地上第一抹草色连成一片了,那就把步子迈得再大些。这样的步子,每一落地,都会铿镪作响;路旁的花蕾呢,也将应声怒放。
(选自《韩少华散文选》有改动)
30、“春天在哪里?”对这一问题,文章记叙了作者三次逐渐深入的认识,请概括如下:(4分)
答:(1)春天在大地上最初的一小片草地里。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1、第⑦段“春天,悄悄儿地飞落在林边了”中的“飞”字用得好,为什么?(3分)


32、.“草色遥看近却无”,〔1〕这句话在文中的含义是什么?〔2〕作者由此引出了一个什么哲理?(4分)
答:(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3、联系全文内容,谈谈你对文题“寻春”的理解。(4分)


三、作文(50分)
18、 一位养蜂的农人,每次收完蜜后,总是随手采摘几片“野笸箩菜”的叶子,蘸上蜜,递给围观的孩子们,孩子们就愉快地吮吸着绿叶上的蜜汁。当他们要将吮吸干净的绿叶扔掉时,农人便笑着说:“把叶子扔到羊圈去吧。”孩子们不解,农人用慈祥的目光看着他们,说:“羊儿会从你们手中的叶子上品尝到甜蜜,会感激你们的。”以后孩子们就不用农人提醒了,有的孩子还故意多留一些蜜汁,让羊儿与他们一起品尝蜜汁的甜美。
农人走了,一片片“野笸箩菜”的叶子却成了孩子们心中抹不去的最亮丽的风景。那片片叶子,使人明白了一个深刻的道理:“不要忘记送给别人一片爱的叶子,分享是一种美丽的行为!”
请以“分享是美丽的”为话题作文。
要求:①紧扣话题,可以记叙经历,叙说故事,也可以发表议论,抒发议论,抒发情感,文体不限,题目自拟;②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校名、地名和人名;③字数不少于600字。





100






200





300






400





500






600





700





答案:
龙河片区七年级语文第三次月考试题答案
一、积累与运用
1、瞠、鼎、甄、锲、聊赖、榷、姗姗、尤、匿、蒂、翩翩、噎


展开余下试题2、B 3、C 4、A 5、B 6、B 7、B 8、单者易折,众则难摧。戮力一心,然后社稷可固。
9、例:人人都爱春天,爱她的鸟语花香,爱她的桃红柳绿,爱她的高山闲鹤;人们都爱冬天,爱他的银装素裹,爱他的冰清玉洁,爱他的五谷丰登 ;人们都爱夏天,爱他的绿树成阴,爱他的荷花映日,爱他的热情似火。
10、诸葛亮、三顾茅庐、七擒孟获。
11、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 12、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13、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14、几处早莺争暖树。15、天街小雨润如酥。
16、常记溪亭日暮,17、飞入寻常百姓家。18、常记溪亭日暮,19、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20、(1)示例:a.收集关于“笑对人生”的资料。(准备演讲稿)b.结合名人事例谈体会。c.讲述自己生活或学习中遇到的挫折,并回顾自己是如何面对的。d.每个人的桌面上贴一条“勇于面对挫折,笑对人生”的座右铭。(2)提示:注意有称呼,有主题且语言富有激情。(3)示例:别灰心,俗话说“谁笑到最后,谁才是胜利者。”请相信自己,你一定会在失败中站起来。
二、阅读
21、①使……流汗 ②同借 ③已经,业已 ④等待
22、①(我)去借,(他)不借给我,回来后在梦中出现向他借书的情形。
②只是我慷慨借书给别人,与张氏吝惜自己的书,好像不相同。
23、书非借不能读也。①藏书者和借书者对书的不同态度的对比;
②藏书者和借书者不同心理的对比;
③作者过去和现在对书的不同态度的对比。
24、(1)niè (2)huò
25、(1)实指河的对岸,结尾处的“彼岸”除此之外,还含有比喻所向往的境界之意。
(2)对外来压力不敢反抗,违背本意,勉强服从。
26、(1)金钱 (2)权势 (3)武力 (4)真情实意
27、原来创作同摆渡一样,目的都是把人渡到前面的彼岸去。
28、(1)C (2)D
29、(1)好的作品可以净化人的心灵,陶冶人的情操,可以纠正人们的世界观,可以把人送到精神的理想彼岸,就像摆渡把人渡到前面的彼岸一样。
(2)因为作家唱歌缺乏真情实感,而作家叹气发自肺腑,出自真心实意。“唱”意味着只求轻松欢乐,让人欢娱,并没有真正反映现实生活和真情实感的作品。“叹”意味着反映社会人生,充满“真情实意”的作品。
30、⑴,春天在大地上最初的一小片草地里。
⑵,春天在人们的内心世界里。
⑶,春天在登高望远所见的大地母腹里。
31、采用比拟的手法,生动形象;写出春天来得迅速、来得轻快的特点;表现了春天突然来临给“我”带来惊喜和欢愉。
32、⑴,低眉顺眼难觅春,只有扬眉放眼,才能寻找到早春的踪迹。
⑵,在人生道路上,在遇到人生阴霾霜雪时,只有放眼远望,才能寻觅到人生的春天。
33、要点:“寻春”蕴含两层意思:(1)寻自然之春(2分);(2)寻人生的理想、目标或心中的希望等”(2分)。言之成理即可。 (219.152.0.210)
标签:鄂教版 七年级 下册 期末试卷
相关:关于“七年级下册”的其他试题
重磅:备战2024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1104]

部编人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统编版高中试题按册查询
高一必修上 | 高一必修下 | 高二选修上 | 高二选修中 | 高二选修下
苏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语文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北师大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沪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把本页分享到:QQ空间新浪微博腾讯微博微信


关闭本页返回网站首页退出登录

导航:课件下载教学文摘杂文参考教学设计音像素材作文素材试题下载备课中心中学英语教学资源网小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8487054
联系手机: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