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用户注册 | 登录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类目:首页试题中心高考模拟卷

阅读:922  
标签:人教版 高三 下册 高考模拟卷
重磅:备战2024 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922]
2009年厦门六中高三适应性考试
2009年厦门六中高三适应性考试
语文试题
一、古代诗文阅读(27分)
(一)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6分)
1.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只选三小题)(6分)
(1)总角之宴,言笑晏晏。 , 。(《诗经•氓》)
(2)故木受绳则直, ,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荀子《劝学》)
(3)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 , ,术业有专攻,如是而已。(韩愈《师说》)
(4)冰泉冷涩弦凝绝, 。 ,此时无声胜有声。(白居易《琵琶行》)
(二)文言文阅读(15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2—4题。
许将,字冲元,福州闽人。举进士第一。欧阳修读其赋,谓曰:“君辞气似沂公①,未可量也。”签书昭庆军判官,秩满②,当试馆③职,辞曰:“起家为官,本代耕尔,愿以守选余日,读所未见书。”宰相善其志,以通判明州。神宗召对,除集贤校理、编修中书条例。自太常丞当转博士,超改右正言;明日,直舍人院;又明日,判流内铨④:皆神宗特命,举朝荣之。
契丹以兵二十万压代州境,遣使请代地,岁聘之使不敢行,以命将。将入对曰:“臣备位侍从,朝廷大议不容不知。万一北人言及代州事,不有以折之,则伤国体。”遂命将诣枢密院阅文书。及至北境,居人跨屋栋聚观,曰:“看南朝状元。”及肄射,将先破的。契丹使萧禧馆客,禧果以代州为问,将随问随答。归报,神宗善之,以将知审官西院,判尚书兵部。
进翰林学士、权知开封府,为同进所忌。会治太学虞蕃讼,释诸生无罪者,蔡确、舒亶因陷之,逮其父子入御史府,逾月得解,黜知蕲州。
明年,以龙图阁待制起知郓州。上元⑤张灯,吏籍为盗者系狱,将曰:“是绝其自新之路也。”悉纵遣之,自是民无一人犯法,三圄皆空。父老叹曰:“自王沂公后五十六年,始再见狱空耳。”郓俗士子喜聚肆以谤官政,将虽弗禁,其俗自息。召为兵部侍郎。
绍圣初,章惇为相,与蔡卞同肆罗织,贬谪元祐诸臣,奏发司马光墓。哲宗以问将,对曰:“发人之墓,非盛德事。”哲宗纳之。
崇宁元年,抚定鄯、廓州。边臣欲举师渡河,朝议难之。将独谓:“兵机不可失,愿从之。”未几,捷书至。将以复河、湟,功转特进。
御史中丞朱谔取将旧谢章表,析文句以为谤,遂以资政殿大学士知河南府。言者不已,降资政殿学士,知颍昌府。政和初,卒,年七十五。谥曰文定。
(选自《宋史•许将列传》)
注释:①沂公:王曾,仁宗景祐间右相。②秩满:官吏任期届满。③试馆:古代科举考试时应试人居住的场所。④流内铨:官职。专管考试选人、判决案例等事。⑤上元:即元宵节。⑥元祐:宋哲宗元祐元年,司马光为相,废王安石新法。后章惇、蔡京为宰相,称司马光等人为“元祐奸党”。
2.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皆神宗特命,举朝荣之荣:赞誉
B.及肄射,将先破的的:箭靶中心
C.吏籍为盗者系狱籍:登记
D.边臣欲举师渡河,朝议难之难:危难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许将在昭庆军判官一职任期满后,朝廷准备让他任试馆职,但许将却愿做地方官,并希望能多读书。后来神宗非常赏识他,在三天内把他擢拔数级。
B.契丹大举进犯代州,并派遣使者要求宋朝割让代州。而当年应该出使辽国的官员由于惧怕不敢前往,于是许将主动请缨,毅然出使辽国,并圆满完成任务。


浏览完整试题C.许将在郓州任职时,反对让为盗者皆尽入狱,并将他们全部释放。此后,民无人犯法,就连喜欢聚众谤言朝政的士人,也不再非议朝政。
D.御史中丞朱谔用许将过去章表中一些语句,据此诬许将诽谤朝政。徽宗将许将贬为河南知府,朱谔又进谗言,许将又被免除资政殿大学士,任颖昌知府。。
4.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9分)
⑴宰相善其志,以通判明州。(3分)
⑵会治太学虞蕃讼,释诸生无罪者,蔡确、舒亶因陷之。(3分)
⑶与蔡卞同肆罗织,贬谪元祐诸臣,奏发司马光墓。(3分)
(三)古代诗歌阅读(6分)
5.阅读下面这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6分)
商歌 (宋)罗与之
东风满天地,贫家独无春。负薪花下过,燕语似讥人。
【注】《商歌》是一个古老的诗歌题式。春秋时的宁戚就曾唱过两首自鸣不平的《商歌》。“商”是我国古代五音中象征萧瑟秋天的,所以“商歌”属秋,可是罗与之的《商歌》,讲的却是春天里的事。
(1)作者巧妙地运用传统诗题作反面文章,诗言春,而题却言秋,请简要说明作者的用意。(3分)
(2)这首诗运用了什么艺术手法?请结合诗句分析其表达效果。(3分)
二、文学名著、文化经典阅读(16分)
(一)文学名著阅读(10分)
6.下列各项中,对作品故事情节的叙述不正确的两项是( )(5分)
A.陆逊火烧七百里连营,大获全胜。赵云救出刘备,逃往白帝城。陆逊引兵追击,误从死门进入了诸葛亮布下的石阵(名“八阵图”)幸得诸葛亮岳父黄承彦引领,才从生门而出,得以逃脱 。(《三国演义》)
B.《子夜》最后一章里,吴荪甫、赵伯韬当面交锋,赵伯韬以借款给危机中的益中公司作为“和解”的借口,实际上是在进一步完成他的吞并的计划。吴荪甫只好屈服,抛下妻子离开上海。(《子夜》)
C.高老太爷临死前让觉慧叫回觉民,答应和冯家的亲事不提了。觉民与琴争取婚姻自由的斗争取得了胜利。(《家》)
D.甘果瓦误入乞丐小偷们聚居的圣迹区。按照圣迹区的法律,他只有两种选择,要么跟绞索配对,要么跟乞丐王国中的女人结婚。在这千钧一发之际,爱斯梅拉达接受了甘果瓦的求婚,宣布愿意做他的妻子,婚期五年,但两人实际上只是名义上的夫妻。(《巴黎圣母院》)
E.玛丝洛娃在聂赫留朵夫第三次到监狱来探望她的时候,已经戒了酒,还答应在医院里做杂务工,但拒绝接受他的求婚。(《复活》)
7.简答题。(任选一题.每题l00字左右)(5分)
(1)下列文字选自《三国演义》第五十回:
周瑜急急下得船时,岸上军士齐声大叫曰:“周郎妙计安天下,赔了夫人又折兵!”
周郎的“妙计”是什么?又为何“赔了夫人又折兵”?请简要叙述。
(2)在等待了七年以后,欧也妮终于收到了查理的信。激动得不能自已的欧也妮读完信后,巴尔扎克这样写道:“可怕呀,好比天塌地陷!船沉了,在希望的茫茫大海上没有留下一截绳索,一块木板。”
叙述这封给欧也妮巨大打击的信的内容。
(二)文化经典阅读(6分)
8.阅读下面《论语》选段,回答问题。(6分)
子贡问曰:“何如斯可谓之士矣?”子曰:“行已有耻,使于四方,不辱君命,可谓士矣。”曰:“敢问其次。”曰:“宗族称孝焉,乡党称弟焉。”曰:“敢问其次。”曰:“言必信,行必果,硁硁①然小人哉!抑亦可以为次矣。”曰:“今之从政者何如?”子曰:“噫!斗筲之人②,何足算也?”(《论语•子路》)
[注释]①硁硁(kēng):浅薄固执的样子。 ②斗筲(shāo)之人:指器量狭小的人。
(1)下列对上面选段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孔子认为,真正的“士”,是能够在行为上虽曾有令其羞耻之处,但当他出使各国时,能不负君王使命的人。
B.关于士的标准,孔子把它分为三个层次,“言必信,行必果”的是属最后一个层次的。
C.孔子认为不问黑白,一味讲信用,只知贯彻自己言行的人,只是小人罢了。
D.对当朝的执政诸公的言行,孔子颇为鄙视、不屑,认为他们连小人也比不上。
(2)孔子还说:“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这与上文对“信”的表达是否矛盾?结合上面选段,简要说明你对孔子“信”的理解。(3分)
三、现代文阅读(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9~11题。
近段时间,又有学者提议要把“四书”纳入中学课堂。观其议论纷纭,无非说“四书”是中华民族“伦理共识”、“文化认同”的基础,因为我们放弃了以“四书”为表征的儒家文化的伦理资源,所以面临着道德“脱序的危险”。因此,应该把“四书”教育纳入国民教育体系,以取得全社会普遍的族群认同与伦理共识。“不读‘四书’,不知道做人的尊严,人格的力量,人生的价值与意义”。
此论之谬,不待多言。如果此论成立的话,那么包括西方历史上众多最伟大人物在内的人类,绝大多数都“不知道做人的尊严,人格的力量,人生的价值与意义”,因为他们都没有读过“博大精深”的“四书”。
说当前中国社会存在普遍的道德危机,实质是说当前中国社会普遍蔑视某些任何公民本来都应当受其约束的基本原则,而奉行目的至上、不择手段的道德观念。换句话说,就是整个社会缺乏某些不可动摇的、具有普遍约束力的道德规范。
一个社会要形成某种统一的确定性观念,不外乎以下三种途径: 一是统一于某一宗教,比如中世纪欧洲的基督教道德系统和伊斯兰国家的伊斯兰教道德系统;二是统一某种意识形态,比如传统中国社会的儒家道德系统;三是统一于宪政民主精神,比如英美等建立了稳定的自由民主制度的国家,“对宪政政府的信仰是美国传统的核心”。第一种途径主要诉诸人类共有的宗教感,因而比较深刻持久;第二种途径主要依靠政治力量的宣传灌输,往往离不开某种压迫性权力的支持;第三种途径则借由公共理性,因而能稳定持久。
由于中国从来就不存在某种类似于欧洲基督教那样系统稳定、深入人心的宗教,而且在社会不断趋向平等化、民主化的时代,建立新宗教的一切企图,不但要被人视为是邪恶的,而且要被人视为是荒谬的和不合理的,因而第一条途径是不可能在中国走通的。另一方面,中国传统道德因其内在的专制主义缺陷,在其实现自身必要的现代性转化之前,既不可能、也不应该由它来支撑起当代中国人的道德大厦。再加上现代社会的多元主义特征,决定了前两种途径在合法性上存在着极大的疑问。因此,不断推进民主进程,逐步建立稳定的民主制度框架,以民主精神感化国人灵魂,促进现代文明的那些基本原则牢牢扎根于国人的心灵深处,就成了解决当代中国社会道德问题的关键所在。包括提倡儒家旧道德在内的任何药方,即使不是无用的或有害的,也至多只能算是治标之术。(选自《中国青年报》,有删改)


展开余下试题9.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两项是( )( )(5分)
A.人类的绝大多数都没有读过“博大精深”的“四书”,但是他们同样“知道做人的尊严,人格的力量,人生的价值与意义”。
B.中世纪欧洲的基督教道德系统和伊斯兰国家的伊斯兰教道德系统合而为一,共同诉诸人类共有的宗教感,因而深刻持久。
C.英美等建立了稳定的自由民主制度的国家,“对宪政政府的信仰是美国传统的核心”,从而形成一种统一的确定性观念。
D.依靠政治力量的宣传灌输,往往离不开某种压迫性权力的支持,如传统中国社会的儒家道德系统依靠的就是统治者的支持。
E.人们普遍不读“四书”,是当前中国社会存在普遍道德危机的根源。
10.“近段时间,又有学者提议要把‘四书’纳入中学课堂”,其原因是什么?根据原文分点概括。(3分)
11.简要谈谈你对文中“当前中国社会存在普遍的道德危机”这句话含意的理解。(4分)
四、文学类、实用类文本阅读(15分)
本大题为选考题,请从甲、乙两类文本中选定一类作答,不能全选
(甲)文学类文本阅读(15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2~14题。
明月文 周涛
那一轮月亮果然是越来越圆了,它的圆满就像一个句号,结束了四季中最好的时光。春之蓬勃,夏之绚丽,秋之烂漫,至此宣告结束,“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随之,将面对暮秋的肃杀和寒冬的凛冽。
月亮的提醒当然非常重要,人们不能无视这一天的存在。从古到今,中国人对月亮的变化都十分敏感,而这敏感又渐渐培养了独特的,心理,这心理是细的、柔的、感伤的、内敛的,中国人选择了这一天像蚕吐丝一样,把轻易不肯吐露的心思,拉得很长很长——“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这轻轻一问,看似漫不经心,却一下把思想的触角伸向了远古洪荒,一下就追问到了人类的源头。陈子昂在白天想到过这些,他意识到自己的短暂,“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李白也明白“夫天地者,万物之逆旅;光阴者,百代之过客。而浮生若梦,为欢几何?”他甚至想纵身而起“欲上青天揽明月”。
这些唐代的中国人在千余年前就想到了这么远、这么深,既是瑰丽的想象,又是科学的命题,这说明中国人对现实生存的超越性自古而然。
因此,中国人过中秋节便顺情合理。可以说,中秋节是一个全民族的诗的节日,“天上一轮才捧出,人间万姓仰头看”,世界上哪里还有如此凝聚人的心思的节日呢?别的节日都热闹,惟有中秋节,静远。约定俗成,中秋节是不能放鞭炮的,别的节日放鞭炮是造气氛,中秋节放鞭炮是煞风景。
那一轮月亮确实是越来越圆了。因其圆满,反而倒惹出些人的伤感。这时候,伤感是一种难得的、美好的情绪,是思念,是怀旧,是静下心来对自己一生的反思和总结。这些美好的情绪都天然地带有感伤的情调。“长安一片月,万户捣衣声”,是感怀;“访旧半为鬼,惊呼热中肠”,是伤感;“月出惊山鸟”是宁静; “露似真珠月似弓”是巧喻;只有李白那“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长风几万里,吹度玉门关”。毫无伤感之意,一出手,写月亮也是万里横空出世的气魄!
最令人费解的是,以大唐国力之盛、疆域之广,唐诗里竟无一首写太阳的、歌颂太阳的,似乎太阳就根本不存在,“月上柳梢头”才是人间最美好的时刻。
最好有三五良朋,一石桌,几藤椅。一壶老酒须温热,撒一撮姜丝。要有一碟花生米,茴香豆更好;一罐凤尾鱼,一盘大闸蟹,再加上一些果品。不求醉饱,但营情调,故万万不可端上来一大盘手抓羊肉,煞了风景。“碧云天,黄花地,北雁南飞。晓来谁染霜林醉?总是离人泪。”真可谓秋之伤情处,不过还有更伤情的,那一番“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就更将人生的落寞凄凉、心无系处突兀地暴露在典型情态之下。唐以后,宋朝明月愈转华美凄清,这一脉相传的明月情结,已经明白无误地揭示出中国文化中的柔性倾向,即便豪放如苏东坡,高唱“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时,也还是问的明月而不是红日。
那一轮月亮此刻正高悬夜空,越来越圆了,如同宇宙间惟一的一盏华美的路灯。谁也不觉得那光明是反射太阳的,只觉得那清光是它自身独有的;它不炽烈,不耀目,使人可以沐浴那光明,直视那月轮,月之光明,亲近可人。“月光如水”,那是无声的低语,是母亲慈爱的目光,是打乱了星星的诗行后醒目的句号,是云朵的和声伴唱下突出的主题曲。
设想一下,那些终生仰望明月,看着它盈缩变化,产生过无限遐想悠思然后死去的人,肉身寂灭,灵魂是否可以奔月?或者虽不能奔月却化作一缕云影环绕在月之旁也好?因此,不能不羡慕那留下优美诗句的人,他说了“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他虽然早就死了,但谁敢说他真的就完全死了呢?
不朽的诗传诵了千年,已{匕为月光中的一缕,因而那诗人的心思,千年以后,还鲜活着。真是“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
到这里,突然明白了:那轮月亮,那轮“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的月亮,正是一颗高悬碧空、心迹朗朗的中国心。中国人的风韵,中国人的审美,中国人的情态,全在那轮月亮的涵盖里,一句话,中国的古老文化是月亮文化。
“月亮代表我的心”,我的心是中国心。(摘自2009年1月10日《人民日报》,有删节)
12.下列对原文的赏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 )(5分)
A.“它的圆满就像一个句号,结束了四季中最好的时光”,把明月比作一个句号,这主要是因为圆月的形状与句号的形状相似。
B.“陈子昂在白天想到过这些”,句中的“这些”是指“思想的触角伸向了远古洪荒,一下就追问到了人类的源头”。
C.文章运用了比喻、排比、对偶等多种修辞手法和巧妙地引用与月亮有关的诗句,使得文章的语言优美而富有诗意。
D.文章表面上主要是在描写月亮,其实是在借月亮写月亮文化,进而写中国的古老文化,突出中国的古老文化的生命力与特点。
E.“‘月亮代表我的心’,我的心是中国心”这一结尾巧错歌词来表达作者对中国古老文化的热爱之情。
13.文章三次写到“月亮越来越圆了”,请问这—句在文中有什么作用?文章的行文思路是怎样的?(4分)
14.文中第四段写道:“可以说,中秋节是一个全民族的节日。”试探究作者这样说的理由。(6分)
(乙)实用类文本阅读(15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12—14题。
鲁迅的馈赠 孙郁
在现实生活里,鲁迅并不是想象中那样横眉冷对所有的人,而是一个非常真性情的人。记得鲁迅在厦门大学和中山大学教书的时候,很多学生成为他的粉丝,追随他一起到上海。鲁迅经常慷慨地资助困难中的学生,这种关怀与爱,显得非常感人。那时候,有许多年轻人的作品出版不了,鲁迅也常常会拿自己的钱给他补贴出版。
他写文章的时候也愿意开玩笑,他自嘲自己说的玩笑是“猫头鹰的声音”。鲁迅的好多朋友都是有个性的,不那么正襟危坐,比如郁达夫。郁达夫就很好玩,喜欢写一些士大夫的诗画、旧体诗,喜欢写一些旧小说。鲁迅觉得这个人很真,很可爱。萧军也是这样,东北人,有时候非常粗野,但是鲁迅很喜欢他。萧军给鲁迅写信,说“自己的性子是否要改一下”,鲁迅说不要改。


展开余下试题生活中鲁迅很率真,完全是那种性情中人,鲁迅早期的朋友和鲁迅闹翻了,为什么闹翻的?因为鲁迅觉得“这些人有的时候在那里莫名其妙装孙子”。其实,他从来没把自己当成一个名人。
在我的了解中,鲁迅的爱好很多,他喜欢买画册,看外国电影,他买了大量的汉砖、拓片,各种各样的文物。鲁迅对现代画派也√艮喜欢。而且鲁迅特别注重风俗的研究,对地域文明有特别的感受。由此而来,他翻译了很多这方面的书。
鲁迅穿着很朴素,衣服都是破破烂烂的,袜子补了一层又一层,以至于这种打扮带来了很多麻烦,经常受到羞辱。有一次鲁迅去银行取工资,但银行里的人不肯把钱给他,因为他们不相信穿着破烂的人有能力取这么多钱。还有一次警察看到鲁迅提着箱子,就要求开箱检查,因为他的样子像是在卖鸦片。而鲁迅在进出大楼时被保安轰出去的事情也时有发生。
鲁迅是一个非常有操守的人。当年鲁迅的这种姿态,我觉得是真正知识分子的心态。鲁迅一生更多的时间,是把弊端刺向丈人墨客,鲁迅从来没有骂过“被政府通缉过的有文化的人”,他讽刺的都是达官贵人、社会闲人,他觉得那些表面上公允、合理的东西,其实是不合理的,所以他在20世纪早期就强调了人的个性,强调社会变革和人自我价值潜能的释放。
专家评介,鲁迅是一条奔流不息的河流,今天我们读他的作品依然感觉到河的流淌。为什么鲁迅还在流动?就是因为他不是什么,没有成为什么。鲁迅永远是一个进程接一个进程。鲁迅思想不断在发展。人要不断选择,不断地和“那些使自己成为非我的东西相抗争”。鲁迅坚守自己的个性,他对自由主义等等都有提防,但最主要的还是提防自己,“提防自己成为社会的废物”。
鲁迅晚年每年都要翻译两三本书,如果把鲁迅和同时代的学者胡适作比较就可以发现,胡适的思想和智慧在30岁就已经停止前进了,而鲁迅在50岁的时候依然在不断发展。从成就上看,我认为鲁迅首先是一个翻译家,其次才是作家。因为鲁迅要翻译、要输血、要新鲜的东西,他警惕自己成为过去思想的奴隶。而胡适在大多数人看来是很有学问的,但是他到40岁以后就没有什么作品问世了。
鲁迅的思想作为一个过程,依然可以给今天每一个人带来启发。因为我们也在这个过程里面,这就是为什么我们在读鲁迅作品的时候,有那么多的享受与趣味,有那么多变与不变的东西。在他的坚守里面我们可以感觉到一个丰富的鲁迅,一个用世俗语言无法描述的鲁迅。
(选自“中国作家网”2009.04.09)
12.下列对作品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两项是(5分)
A.鲁迅经常慷慨地资助困难中的学生,也常常会拿自己的钱为无法出版作品的年轻人补贴出版,所以鲁迅是非常真性情的人。
B.鲁迅有很多朋友。他的朋友有许多都是很有个性的,比如郁达夫和萧军。特别是萧军,东北人,有时候很粗野,但鲁迅很喜欢他。
C.鲁迅从来不把自己当作名人,他不是什么,没有成为什么,他只有一个进程接一个进程,所以他是一条奔流不息的河流。
D.鲁迅对一些达官贵人、社会闲人常常讽刺挖苦,甚至“横眉冷对”,但他很有操守,从来没有骂过“被政府通缉过的有文化的人”。
E.作者把胡适与鲁迅作比较,意在突出鲁迅的学问之大。因为胡适是很有学问的,但鲁迅的学问比他更大,鲁迅到晚年每年都还要翻译两三本书。
13.作者说鲁迅是“性情中人”,从哪些方面可以体现这一点?(4分)
14.今天我们读鲁迅的作品依然感觉到河的流淌,这是为什么?请结合文本进行探究。(6分)
五、语言文字运用(10分)
15.请根据要求,写一段电话留言。(不超过80个字。)
留言对象:欧总
留言者:3A房地产评估公司秘书
留言主要内容:张董约好与欧总在大富豪酒店共进晚餐,时间是明天晚上7:30,地点是世纪广场三楼巴黎厅。
电话:13910011968
16.阅读以下两则材料,完成后面的题目。(7分)
【材料一】南京男子彭宇乘公交车到站第一个下车,看见有个老人摔倒了,马上去扶起并送去医院,结果老人说自己是被彭宇撞倒,把他告上了法院。法院认为:“从常理分析,彭宇与老人相撞的可能性比较大。”判决彭宇承担原告40%的损失4.5万余元。
【材料二】《人民日报》2008年1月11日刊发了一篇《不能让老实人吃亏》的文章,2008年2月21日、2009年1月16日、2009年4月15日又分别刊发了《老实人值得重用》、《重用老实官》、《老实咋就成了贬义词》等一系列文章。
⑴用一句话概括以上两则材料的内容。(2分)
⑵针对上面的材料,提出自己的观点并加以简要分析(5分)
六、作文(70分)
17、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我就是我自己的神,就算有失望,但不会绝望。”
“苍白的生命由鲜活的梦想点燃。”
“快乐之道不在于做自己喜欢的事,而在于喜欢自己不得不做的事。”
“人与人之间最大的差别不是先前的距离,而是你的加速度。”
以上几句话摘自某中学“学生凡语”橱窗。请选择你感受最深的一句话,联系现实生活,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要求:①自拟题目,自选文体,诗歌除外。②不得抄袭,不得套作。
2009年厦门六中高三模拟考试
语文试题
1.(1)信誓旦旦 不思其反
(2)金就砺则利 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3)师不必贤于弟子 闻道有先后
(4)凝绝不通声暂歇 别有幽愁暗恨生
2.D(难:认为困难。例:1.今不行礼于卫,而藩其君舍以难之。--《左传》。2.是以圣人犹难之。--《道德经》。A.赞誉。B.例:有的放矢。C.例:籍吏民,封府库,而待将军。--《鸿门宴》)
3.B(不是“主动请缨”,而是奉诏使辽)
4.⑴宰相很赞赏他的志向,让他任明州通判。(“善”1分,“以”1分,句意通畅1分)⑵适逢审理太学生虞蕃诉讼一案,(许将)释放了一些无罪的太学生,蔡确舒亶借机陷害许将。(“治”1分,“释诸生无罪者”倒装句1分,“因”1分)⑶(章惇)与蔡卞(蔡京之弟)一起肆意虚构罪名,降职流放元祐党诸臣,并上奏要掘元祐党首司马光墓。(省略1分;“罗织”1分;“贬谪”1分)
参考译文:
许将,字冲元,于仁宗嘉祐八年(1063年)中状元。欧阳修读其赋时说:“君辞气似沂公(王曾,仁宗景祐间右相),未可量也。”任命他为昭庆军判官。任期满后,宋朝廷准备让他任试馆职。(得馆职是当时仕途青云直上的龙门,也是许多以荫入仕的人梦寐以求的。)许将却认为:“起家为官,本代耕,愿出为地方官,读所未见书。”宰相对他的读书志向很赞赏,让他任明州通判。(宋神宗听说这个状元爱读书),神宗便召他进宫(谈话)。神宗(很赞赏他的才能),任命为集贤院校理。由太常寺本当转任博士,但神宗又破格提拔他为右正言,第二天入值舍人院,第三天判流内铨。这是神宗使用的特别任命,举朝上下都赞誉许将的才能。
契丹以20万兵力压代州境(大举进犯代州),并派使者前来要求宋朝割让代州。(过去契丹与宋朝定期在代州谈判),这次原定的宋朝使者不敢去(而轮到当年出使辽国的官员惧不敢行),朝廷因而改派许将去。许将对神宗说:“臣备位侍从,朝廷大议不容不知,万一北人言及代州事,不有以折之,则伤国体。”许将行前到枢密院认真地查阅了有关代州的一切档案,作了充分准备。许将来到代州境时,契丹人爬满房上观看并喊叫:“看南朝状元。”当许将与契丹人进行肄射时
标签:人教版 高三 下册 高考模拟卷
相关:关于“2009年厦门”的其他试题
重磅:备战2024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922]

部编人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统编版高中试题按册查询
高一必修上 | 高一必修下 | 高二选修上 | 高二选修中 | 高二选修下
苏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语文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北师大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沪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把本页分享到:QQ空间新浪微博腾讯微博微信


关闭本页返回网站首页退出登录

导航:课件下载教学文摘杂文参考教学设计音像素材作文素材试题下载备课中心中学英语教学资源网小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8487054
联系手机: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