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用户注册 | 登录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类目:首页试题中心高考模拟卷

阅读:981  
标签:人教版 高三 下册 高考模拟卷
重磅:备战2024 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981]
河南省实验中学2009届高三语文压轴题
河南省实验中学2009届高三语文压轴题
第Ⅰ卷 选择题(共30分)
一、基础知识(每题3分,共12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的读音完全相同的一组是( )
A、讪笑 单田芳 餐厅用膳 赡养父母
B、瘪三 憋闷 翁中捉鳖 蹩痛了脚
C、濒危 殡葬 鬓发苍白 摈而不用
D、擘画 泊位 安徽亳州 薄物细故
2、依次填人下面划横线处的词语、诗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
你还记得村头上的那顶石桥吗,那桥栏的条石已经沉入河底,那桥头的石板已经陷落,涨水时要先 水,后上桥,然后才能到达彼岸。每天上学的时候你都痴等在桥头,等着她像 扑在你的肩上,然后轻轻地把她背上桥去……那是属于你的桥,你那萌动的青春永远停留在那里。诗人陆游在将就稽山土的时候,还忘不了沈园的那顶石桥,“ , 。”
A.渡 小鸟 城上斜阳画角哀 沈园非复旧池台
B.趟 蜜蜂 香穿客袖梅花在 绿蘸寺桥春水生
C.涉 蝴蝶 伤心桥下春波绿 曾是惊鸿照影来
D.踩 蜻蜒 此身行作稽山土 犹吊遗踪一泫然
3、下列各句加点的词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 )
A. 大学毕业了,一向勤奋学习的李同学考上了研究生,而讲究吃穿玩的孙同学却不得不摆上了服装地摊,不过这也算各得其所了。
B.在“纪念周恩来诞辰一百周年”的大会期间,著名的画家石坚先生即席作画,他信笔涂鸦,似有神助,在三勾两画之中,一只展翅高飞的雄鹰便跃然纸上。
C.享有“歌神”盛誉的香港歌手张学友广州演唱会盛况空前,他那极具磁性的歌声如空谷足音般美妙动听,歌迷如痴如醉,为之疯狂。。
D.这篇小说题材新颖、构思心窍的确给我们许多启发,但未必就有什么值得大家反复推敲的微言大义。
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通过从中央到地方的专项整治,使房地产领域违法违规、钱权交易行为得到有效遏制,市场秩序明显好转。
B.第24届世界大冬会开幕式的文艺演出有“相约冰城”“凝聚中华”“和谐世界”“青春与未来”四部分组成,既展示了东道主哈尔滨的文化风貌,也展现了世界各国大学生的青春风采。
C.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强调,做好明年经济工作,对于维护改革发展稳定大局,推进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程,实现“十一五”规划确定的目标任务,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D.一月份统计显示,我国CPI同比涨幅已经连续8个月逐月回落,说明国家扶持农业生产、增加供给、控制物价过快上涨的宏观调控政策已取得根本性成效。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5-7题。(每题3分,共9分)
多吃少长肉
阿曼达•斯帕克
宾夕法尼亚州立大学人类进食习惯研究实验室,是世界上最先进的人类进食行为研究中心之一。这个非同寻常的烹饪帝国的女王是这个大学的营养学家芭芭拉•罗尔斯教授。该实验室最近研究的课题是热量密度,即一定量的食物中所含的热量,对饱觉和体重控制的影响。芭芭拉在她的新书《食量测定进餐计划》中称这项研究为 “食量测定法”。
罗尔斯发现,饱觉,即吃饱的感觉,是针对某一种食物而言的。也就是说,人们吃饱一种食物之后,他们还吃得下另一种食物。罗尔斯说,这可以用来解释“为什么人们吃饱饭后总还有肚子吃甜食”。人类每天的饭量基本上是一样的,然而热量不一样,这个看法现在已为营养学家所接受,罗尔斯是最先提出这个看法的人之一。


浏览完整试题然而,她还发现一个明显的矛盾:当食物分量“超大”时,人们吃得更多。她的实验室给成年人提供四种分量不同的通心面和干酪,吃最大一份的人比吃最小一份的人多吃进去30%的热量,而受试者中只有不到一半的人发觉饭菜分量不同。同样,罗尔斯用三明治搞了一次实验,让男人和女人吃6英寸、8英寸、10英寸和 12英寸等大小不同的三明治。与吃6英寸三明冶的人相比,吃12英寸三明冶的女人多摄取31%的热量,而男人则多摄取了56%的热量。饭后问他们有几成饱,不管吃的三明治大小如何,食客们的回答没有多少区别。罗尔斯说:“至于人们为何作出这样的回答,我不知道,这也是我们正研究的问题。不过,显然视觉和人的暗示很重要。”
食量测定研究中显而易见的是,体重控制的关键在于“食物的选取,可以使你在吃饱的同时降低热量的摄取”。感觉吃不饱是多数“节食计划”实施不顺或长久不了的一个原因。罗尔斯在书中写道:“体重控制中缺少了饱觉这个因素。”有人说让人们少吃就可以扭转美国肥胖人增多的局面,罗尔斯对这种说法很不赞成。她说: “人们需要多吃热量密度低的食物,比如水果和蔬菜,这样他们不仅能吃饱而且可以得到足够的热量。”《2005年美国人节食指南》对这个观点表示赞同。研究表明,鼓励身体超重的家庭多吃水果和蔬菜,这样减肥的效果比不让他们吃高脂肪和高糖的食物要好得多。罗尔斯说:“看来强调人们能吃什么比强调他们不应该吃什么更具有可持续性。”
根据食物包装标签,热量密度很容易计算出来。将一份食物的热量除以重量(克)就可以得出这份食物的热量密度。利用食量测定法控制体重,罗尔斯建议食用热量小于重量(克)的食物,这样热量密度就会低于1(多数水果、蔬菜和低脂肪奶制品都可以)。热量等于或略高于重量的食物也可以,热量密度在l和2之间的食物 (豆类、鱼、没有脂肪或皮的鸡肉、土豆、大米等)也行。热量为其重量两倍以上的食物(冰淇淋、牛肉、炸薯条、干酪、炸薯片、脆饼干、曲奇饼、咸肉)则需要控制。
在一系列的实验中,罗尔斯还研究了食物多样性对人的饭量的影响。如果一餐四道菜,学生们的饭量将比一餐一道菜多吃60%。吃四种不同馅的三明冶,护士学校的学生们饭量将比只吃一种馅的三明冶增加33%。就连食物的样子也会影响人们的饭量:如果供应三种不同的意大利面食,志愿者的饭量将比只供应一种增加 15%。
(节选自《参考消息》2005年3月20日)
5. 对“热量密度”这一概念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 食物分量越大,热量密度越高,反之,热量密度越低。
B. 计算热量密度的方法是用一份食物的热量除重量(克),就可以得出这份食物的热量密度。
C. 热量密度,是一定量的食物中所含的热量,它对饱觉和体重的控制有影响。
D. 人们在进餐时,热量密度为其重量两倍以上的食物(冰淇淋、牛肉、炸薯条、干酪、炸薯片、脆饼干、曲奇饼、咸肉)需要控制。
6.下列说话,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A. 罗尔斯最先提出了现在已为营养学家所接受的一个看法——人类每天的饭量基本上是一样的,然而热量不一样。
B.人们吃饱一种食物之后,他们还吃得下另一种食物,是因为人的饱觉(吃饱的感觉)是针对某一种食物而言的。
C.罗尔斯不大赞成有人说的让人们少吃就可以扭转美国肥胖人增多的局面这种说法。
D. 食物多样性和食物的样子对人的饭量有影响,因此,只要注意了食物多样性和食物的样子就能少长肉,不会长胖。
7.根据原文所提供的信息,以下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A.罗尔斯已经找到了“饭后问他们有几成饱,不管吃的三明治大小如何,食客们的回答没有多少区别”的原因。
B. 根据罗尔斯的研究成果,体重控制的关键在于食物的选取,即使吃热量密度在2以上的食物,对体重控制也没有多大关系。
C. 如果食物包装标签上标明该食物的热量密度,人们在选取食品时便可以比较每份食品所含的热量,这样,人们控制体重就较容易了。
D.根据罗尔斯的研究成果,今后的食品企业要注意多生产品种多样、样子新奇的食品,这样人们才会多吃,才有助于控制体重。
三.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8~10题。(9分,每小题3分)
曾巩,字子固,建昌南丰人。生而警敏,年十二,试作《六论》,援笔而成,辞甚伟。甫冠,名闻四方。欧阳修见其文,奇之。
嘉祜二年进士第,出通判越州。岁饥,度常平①不足赡,而田野之民,不能皆至城邑。谕告属县,讽富人自实粟,总十五万石,视常平价稍增以予民。民得从便受粟,不出田里,而食有余。又贷之种粮,使随秋赋以偿,农事不乏。
知齐州,其治以疾奸急盗为本。曲堤周氏子高横纵,贼良民,力能动权豪,州县吏莫敢诘。巩取置于法。章邱民聚党村落间,号“霸王社”,椎剽夺囚,无不如志。巩属民为保伍,使凡察其出入,有盗则鸣鼓相援,每发辄得盗。有葛友者,名在捕中,一日,自出首。巩饮食冠裳之。假以骑从,夸徇四境。盗闻,多出自首。巩外视章显,实欲携贰其徒,使之不能复合也。自是外户不闭。
徙洪州。会江西岁大疫,巩命县镇悉储药待求,军民不能自养者,来食息官舍,资其食饮衣衾之具,分医视诊。师征安南,所过州为万人备。他吏暴诛亟敛,民不堪。巩先期区处猝集。师去,市里不知。
徙明、亳、沧三州。巩负才名,久外徙,世颇谓偃蹇不偶。一时后生辈锋出,巩视之泊如也。过阙,神宗召见,劳问甚宠,拜中书舍人。
巩性孝友,父亡,奉继母益至,抚四弟、九妹于委废单弱之中,宦学婚嫁,一出其力。为文章,上下驰骋,一时工作文词者,鲜能过也。少与王安石游,安石声誉未振,巩导之于欧阳修,及安石得志,遂与之异。神宗尝问:“安石何如人?”对日:“安石文学行义,不减扬雄,以吝故不及。”帝日:“安石轻富贵,何吝也?”曰;“臣所谓吝者,谓其勇于有为,吝于改过耳。”帝然之。
(节选自《宋史》卷三一九)
[注]①常平:官仓名。
8.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欧阳修见其文,奇之 奇:认为奇异
B.讽富人自实粟 讽:讽刺
C.实欲携贰其徒 贰:使……有贰心
D.帝然之。 然:赞同
9.下列句子中,全部不属于曾巩仁政措施的一组是


展开余下试题①视常平价稍增以予民。 ②又贷之种粮,使随秋赋以偿 ③自是外户不闭 ④巩命县镇悉储药待求 ⑤一时工作文词者,鲜能过也。 ⑥师去,市里不知。
A.①②③ B.①④⑤ C.②④⑤ D.③⑤⑥
10.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曾巩从小就机智敏锐,曾尝试写作《六论》,提笔立成,文辞很有气魄。到了二十岁,名声已传播到四方。欧阳修看到他的文章,十分惊异。
B. 曾巩为了保护百姓,打击盗贼,嘱咐百姓编制成保伍,让他们侦察盗贼行踪,有情况就击鼓传递消息,相互救援,所以每次都能将盗贼捕获。
C.调任洪州时,朝廷的军队征讨安南,所经过的州要准备上万人所需的物资,曾巩则事先分别处理好了大军突然集结时的吃住问题,因此,军队离开时,城乡的百姓都夹道欢送。
D.曾巩享有才名,却长期做地方官,世人便认为他时运不好。而与此同时,一些晚生后辈却仕途显达,但曾巩对此非常淡泊。
第Ⅱ卷 非选择题(共120分)
四.(23分)
11.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①曲堤周氏子高横纵,贼良民,力能动权豪,州县吏莫敢诘。(5分)

②臣所谓吝者,谓其勇于有为,吝于改过耳。(5分)

12.阅读下面唐诗,然后回答问题。(8分)
落日怅望 马戴
孤云与归鸟,千里片时间。
念我何留滞,辞家久未还。
微阳下乔木,远烧入秋山。
临水不敢照,恐惊平昔颜。
(1)本诗以“落日怅望”为题,从全诗内容看,作者惆怅的原因是什么?(4分)
(2)请从语言、表达技巧方面任选一个角度进行鉴赏。(4分)
13请任选一组,补出下列空缺部分。(5分)
(1) 在《游褒禅山记》通过一次游山,阐述了精辟的人生道理: , ,其孰能讥之乎?此余之所得也。”
欧阳修的《伶官传序》中“ , ,”的句子和孟子的“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的意思相近。
(2) ,户枢不蠹。(马总《意林》)
千古江山, 。舞榭歌台, 。(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身无彩凤双飞翼, 。(《李商隐•无题》)
尔曹身与名俱灭, 。(杜甫《戏为六绝句》)
五.阅读下面文章,回答14—17小题(共22分)
绝唱
严阵
我每年都要到圆明园去,虽然圆明园一直有荷花池,三四月间,荷叶出水,一片清绿;五六月间,花瓣初展,点点新红。可我到圆明园看荷花,既不在三四月间去看它的绿叶,也不在五六月间去看它的红花。不知为什么,我总觉得圆明园的荷花和别处的荷花不一样,它说的话不一样,它做的梦也不一样。
因此我愿在每年的初冬季节到圆明园去,不是为别的去,就是为了在这个时候,到那里的荷花池去看荷花。
诚然,荷花的绿叶的美是无可比拟的,它浅浅的深深的绿叶上凝聚着汪汪点点的水露,在阳光的照射下,宛如透明的翡翠上滚动的几颗珍珠。
这是一塘荷花最美的时候吗?“接天莲叶无穷碧”的名句曾被人无数次地吟咏过,的确,我起初曾经以为,这是荷花最美的时候,可是我现在却觉得,也许这一切并非如此。
诚然,荷花的红花的美是有口皆碑的,它粉粉的,淡淡的,文文的,雅雅的,仿佛永远是十五六岁的年纪,不管在明亮的阳光下或是在轻风细雨中,它婷婷于岸畔又隐隐于水底的那些神秘莫测的艳影,都会使人心醉神迷。
这是一塘荷花最美的时候吗?“映日荷花别样红”的诗行,人们总是不绝于口,当然,我也曾经以为,满塘红艳是荷花最美的时候,可是,我现在越来越不这么以为了。
既然绿叶不是最美,红花也不是最美,那么荷花到底在什么时候才是最美的呢?
那是一个10多年前的十月,我孤自一人到圆明园,想去寻找那里的残秋,可是当我徜徉于既找不到一片绿叶也找不到一朵红花的荷花池的石岸上,无意之间,我却被蓦然呈出在我面前的另一种景色震撼了:在映满圆明园断石残柱所组成的黑白相间的奇妙图案的水影中间,交织其上的是一池残荷。它有枯梗还高高地耸立着,有的则已折断在水中;它有的叶子早就被秋风撕破,有的卷作黑色的一团,却依然在空中高悬;那些它结下的果实,那些曾是翠绿色或者金黄色的莲蓬,有的虽然已变成黑色,却依然在空中高举,有的被风雨摧折,成堆地倒伏在水中,却依然守着这自己的根。看到这种景象,看到圆明园断墙残柱的倒影上,好些由残荷组成的神奇幽秘的大大小小的正方形、三角形、圆圈形、菱形的交相印叠的美丽图案,我顿时感到我走进了一个荷花的神奇的世界。
“留得残荷听雨声”吗?不,我当时的感觉完全不是这样。我感到这满池的荷花没有枯,没有死,那布满池水的断梗残枝,完全是那一池碧绿一池艳红的最高的升华。从它们以残枝断梗和倒在池水中的莲蓬所组成的各种神秘的图案中间,你可以发现一种美,可以发现那处不是红红绿绿的俗美,可以发现那种不是迎合季节的庸美,可以发现那种不被别人所发现的蕴藏于残破枯败之中的那种自信和孤高,那种一直展现到生命最后的充满无比自信的高尚的凄美。
它是满地枯梗残叶,但它却表达了一种力量,一种精神,它不再以绿叶使人清心,也不再以红花使人陶醉,它现在给人们的,和圆明园留下的断墙一样,是一种似乎已被摧毁但却永远无法摧毁的象征,是一种不屈的沉默。因此,我想,这满塘残荷才是圆明园荷池的绝美之处,因为它是远胜于色远胜于香的一池历尽凄风苦雨的绝唱。
何况,隆冬过后,它那散落满池的莲子,又会叶出新芽,用它青青的绿意,覆盖着这片古老的荷池呢!
只要不失去那点孤高和自信,即使不再有绿叶红花,即使只剩下一根枯梗,一片枯叶,也照样会具有永远属于自己的那种独特的美。
不要留得残荷听雨声,还是在风雨声中去听残荷吧!
去听它的精神。
去听它的风格。
去听它的情操。
去听它的力量。
世间如此,人生如此。只要精神拥有美,便谁也摧毁不了你的美。有些时候,越是摧毁,便越是美丽,存在就是力量。
14.文章以“绝唱”为题,有什么深层含义?(4分)
15.作者写“残荷”之前依次写了对荷花绿叶、红花的美的认识,这样写有何好处?(4分)
16.作者说”这满塘残荷才是圆明园荷池的绝美之处”,他这样说的理由是什么?(6分)
17.结尾段作者写道:“只要精神上拥有美,便谁也摧毁不了你的美。有些时候,越是摧毁,便越是美丽,存在就是力量。”请联系全文谈谈你对这段话的理解。(6分)
六、(15分)
18.2008年是“90后”成人的元年,他们的成长备受社会关注。下图是取自《中国青年报》的一份调查表。请认真阅读分析该图表,写出两条结论性的话。(每条不超过25字)(6分)
“90”后调查:你对未来的期待是什么?


(1)
(2)
19.阅读下面这则材料,仿照第一则材料的标题,为第二则材料拟一个标题。要求:字数相等,结构相似,用词不重复。(4分)
(1)北京奥运会男子佩剑的个人决赛场上,中国选手仲满在最后关头连得6剑,击败法国对手洛佩,取得了中国乃至亚洲选手在奥运会史上的第一枚男佩金牌。仲满夺冠,宣告了欧洲选手统治世界剑坛时代的结束。中国佩剑队的总教练法国籍的克里斯蒂安•鲍埃尔,因为控制不住内心的激动而跪倒在剑台下。


展开余下试题(2)奥运会女子气手枪决赛中,在俄罗斯军队服役的32岁的帕杰林娜获得银牌,来自格鲁吉亚的39岁的萨卢克瓦泽获得铜牌。俄格两国是敌战国,但当两位运动员站在同一个领奖台上时,她们没有愤怒,没有仇恨,而是互相亲吻对方的脸颊。
标题一:体育超越国界,对手可称为朋友
标题二:
20.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答题。(5分)
近年来,校园“手机族”悄然出现。学生要求家长给自己购买手机的愿望强烈,家长买还是不买,左右为难;学校对学生在校内使用手机禁还是不禁,也左右为难。3月10日,蓝天中学召开座谈会,专题讨论这个问题。会上,一位老师谈了自己的观点:学生使用手机,不能一味禁止,而应积极引导。
请你具体阐述这位老师的观点。要求:阐述充分,条理清楚,不超过80字。


七.作文(60分)
21.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担当”,在词典里的意思是“接受并负起责任”。担当是一种态度,也是一种行动。担当可以为自己、他人,也可以为国家、民族┅┅
你对“担当”有着怎样的体验或感悟,请以“担当”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除诗歌外,文体不限。②全文不少于800字。
河南省实验中学2009届高三语文压轴卷参考答案
1、A(全都读shàn)【分析】B项:瘪biē三、憋biē闷、翁中捉鳖biē、蹩bié痛了脚。C项:濒bīn危、殡bìn葬、鬓bìn发苍白、摈bìn而不用。D项:擘bò画、泊bó位、安徽亳bó州、薄bó物细故。
2、C/渡:由此岸到彼岸。趟:从浅水里走过。踩:脚底接触地面。涉:徒步过水。这里应选“涉”。/蝴蝶:最符合情侣关系。这里应选“蝴蝶”。/陆游《沈园二首》“城上斜阳画角哀,沈园非复旧池台。伤心桥下春波绿,曾是惊鸿照影来。”“梦断香消四十年,沈园柳老不吹绵。此身行作稽山土,犹吊遗踪一泫然。”陆游84岁时(生前最后一年)春天来沈园,有两首七绝:“路近城南己怕行,沈家园里最伤情,香穿客袖梅花在,绿蘸寺桥春水生。”“城南小陌又逢春,只见梅花不见人。玉骨久成泉下土,墨痕犹锁壁间尘。”曹植《洛神赋》中“翩若惊鸿”言凌波仙子倩影,作者用以喻其所怀念的亡妻唐氏。这里语境应着落在“惊鸿照影”上。
3、D(各得其所:每个人或事物都得到恰当的位置或安排。信笔涂鸦:书法拙劣或胡乱写画。“空谷足音”比喻极难得的言论、音讯或事物,不能形容歌声的美妙。微言大义:精微的语言和深奥的道理。)
4、D(A.成分残缺,缺少主语,可删去“通过”或“使”。B.句式杂糅,可删去“组成”,也可将。“有”改为“由”C.语序不当,应改为“对于维护改革发展稳定大局,实现‘十一五’,规划确定的目标任务,推进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程”)
5. 【解析】对“热量密度”这一概念的理解,第一自然段的第三句话和第五自然段的第二句话有解释,据此可知,A、B、D都没有揭示它的本质或特点。
【答案】选C。
【评注】理解文中词语,首先要理解词语本身的内涵,其次要把握词语的适用范围、使用对象、感情色彩、使用程度等,再次要结合语境挖掘出词语在文中的正确含义。关键是要将选项放入具体的文中去检验,看是否偷换概念、以偏概全等。
6.【解析】结合选项内容,找到相关语句,A项,原文是说“罗尔斯是最先提出这个看法的人之一”,故是错误的;C项 ,原文说的是“很不赞成”,而不是“不大赞成”,故是错误的;D项,前后不构成因果关系,故是错误的。
【答案】选B。
【评注】 解答本题,需要将选项与对应的原文进行对照,然后辨别试题中信息的正误。
7.【解析】本题中,A项原文说的是“至于人们为何作出这样的回答,我不知道,这也是我们正研究的问题”;B项,原文说的是“则需要控制”,而并不是“没有多大关系”;D项,原文无此信息,且多吃与控制体重的关键在吃热量密度低的食物。
【答案】选C。
【评注】 做好此类题,要求:①学会比较阅读。②全面辩证地分析文章内容,要求眼光敏锐,思维严密,想不离文(旨)。③注意事件前因后果的联想,想像合理。④推断要有根据,不可主观武断,原因(条件)与结果之间要有必然的逻辑联系;想像要合理,合乎事理、情理。
8.B(讽:劝说。 )
9.D.(①②④是仁政措施)
10.C(应是军队离开后,城乡的百姓都不知道。)
11(1) 曲堤有个姓周的人家的儿子周高横行骄纵,残害良民,他的能力能够影响当地的权贵和豪绅,州县的官吏都没有人敢去追究。(5分,“横纵”、“贼”、“动”各1分,大意对给2分。)
(2)我所说的吝啬,是指他勇于作为,而吝啬于改正过错啊!(5分,“吝”、“谓”各1分,大意对给2分。)
参考译文:
曾巩,字子固,建昌南丰人。他从小就机智敏锐,十二岁时,曾尝试写作《六论》,提笔立成,文辞很有气魄。到了二十岁,名声已传播到四方。欧阳修看到他的文章,十分惊异。
嘉祐二年考中进士,出任越州通判。这一年发生了饥荒,他估计常平仓储存的粮食不足以用来救济,而乡间的百姓,又不能都到城里来购粮。曾巩就张贴告示晓谕所属的各县,劝说富人如实申报自己储存的粮食,共有十五万石,让他们将这些粮食比照常平仓的价格稍稍提高一点后卖给百姓。百姓得以就近方便地买到粮食,又不出家乡,而且粮食有余。曾巩又让官府借给农民种子,让他们随秋季的赋税一起偿还,使得农事没有耽误。
任齐州知州,他的管理以根治邪恶、迅速严厉地打击盗贼作为根本。曲堤有个姓周的人家的儿子周高横行骄纵,残害良民,他的能力能够影响当地的权贵和豪绅,州县的官吏都没有人敢去追究。曾巩逮捕了他,处以刑罚。章邱有百姓在乡村里聚众结伙,号称“霸王社”,杀人劫财,劫夺囚徒,没有一件不能如愿的。曾巩让百姓组成保伍,让他们侦察盗贼的行踪,有盗贼就击鼓传递消息,相互援助,每次都能将盗贼擒获。有一个名叫葛友的人,名列被追捕者之中,有一天,他到官府自首。曾巩就招待他吃喝,送给他衣帽,把车马和随从借给他,让他在齐州四境夸示炫耀。盗贼听说了这件事,大多出来自首。曾巩表面上看来是将此事到处张扬,实际上是想要离间分化那些盗贼,让他们不能再纠合在一起。从此,齐州的人们连院门都不用关闭就可以安睡了。
调任洪州。适逢江西当年瘟疫大流行,曾巩命令各县镇都储存药物以备需求。士兵和百姓生活困难不能养活自己的,就招来住在官舍,供应
标签:人教版 高三 下册 高考模拟卷
相关:关于“河南省实验”的其他试题
重磅:备战2024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981]

部编人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统编版高中试题按册查询
高一必修上 | 高一必修下 | 高二选修上 | 高二选修中 | 高二选修下
苏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语文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北师大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沪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把本页分享到:QQ空间新浪微博腾讯微博微信


关闭本页返回网站首页退出登录

导航:课件下载教学文摘杂文参考教学设计音像素材作文素材试题下载备课中心中学英语教学资源网小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8487054
联系手机: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