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用户注册 | 登录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类目:首页试题中心高考模拟卷

阅读:935  
标签:人教版 高三 下册 高考模拟卷
重磅:备战2024 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935]
2009年福建高中毕业班考前热身训练
2009年福建高中毕业班考前热身训练
语 文 试 题
(本试卷分六大题,共12页。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注意事项:
1、答题前,考生务必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考生作答时,请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在本试卷上答题无效。按照题号在各题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
3、答题使用0.5毫米的黑色中性(签字)笔或碳素笔书写,字体工整、笔迹清楚。
4、做选考题时,考生按照题目要求作答,并在答题卡上填写所选题目的序号。
5、保持答题卡卡面清洁,不折叠,不破损。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古代诗文阅读(27分)
(一)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6分)
l.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任选三题)(6分)
(1)长太息以掩涕兮, 。 (屈原《离骚》)
一肌一容, ,缦立远视,而望幸焉。(杜牧《阿房宫赋》》
(2)木直中绳, ,其曲中规。 (《荀子•劝学》)
,吾未见其明也。 (韩愈《师说》)
(3) ,凌万顷之茫然。 (苏轼《赤壁赋》)
君子生非异也,     。 (荀况《劝学》)
(4)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 。(李白《蜀道难》)
三岁为妇,靡室劳矣。 ,靡有朝矣。(《诗经•氓》)
(二)文言文阅读(15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2-4题。
景延楼记 [宋]杨万里
予尝夜泊小舟于峡水之口,左右后先之舟,非吴之估①则楚之羁也,大者宦游之楼船,而小者渔子之钩艇也。岸有市焉。予蹑芒屦策瘦藤以上,望而乐之。
盖水自吉水之同川入峡,峡之两崖对立如削,山一重一掩,而水亦一纵一横。石与舟相仇,而舟与水相谍。舟人目与手不相计则殆矣。下视皆深潭激濑,黝而幽幽,白而溅溅。过者如经滟滪②焉。峡之名岂以其似耶?至是,则江之深者浅,石之悍者夷,山之隘者廓,地之绝者一,顾数百里不隔矣。时秋雨初霁,月出江之极东,沿而望,则古巴丘之邑墟也;面而觌,则玉笥之诸峰;溯而顾,则予舟所经之峡也。市之下,有栋宇相鲜,若台若亭者。时夜气寒甚,予不暇问,因诵山谷先生《休闲赋》登舟。至今坐而想之,犹往来目中也。
隆兴甲申二月二十七日,予故人月堂僧祖光来谒予,曰:“清江有谭氏者,既富而愿学。作楼于峡水之滨,以纳江山之胜,以待四方之江而陆憩者。楼成,乞名于故参政董公,公取鲍明远《凌烟铭》之辞,而揭以‘景延’。公之意欲属子记之而未及也,愿毕公之志,以假谭氏光。”
予曰:“斯楼非予畴昔之所见而未暇问者耶?”曰:“然。”予曰:“山水之乐,易得不易得,不易得而易得者也。乐者不得,得者不乐;贪者不与,廉者不夺也。故人与山水两相求而不相遭。庾元规、谢太傅、李太白辈,非一丘一岳之人耶,然独得竟其乐哉;山居水宅者,厌高寒而病寂寞,欲脱去而不得也。彼贪而此之廉也,彼予而此之夺也,宜也。宜而否何也?今谭氏之得山水,山水之遭乎?抑谭氏之遭乎?”祖光曰:“是足以记矣。”乃书以遗之。
【注】①估:通“贾”,指商人。②滟滪:长江瞿塘峡口的险滩,在四川省奉节县东。
2.下列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舟人目与手不相计则殆矣 殆:危险。


浏览完整试题B.面而觌,则玉笥之诸峰 觌dí:见,看。
C.贪者不与,廉者不夺也。 与:(被)给予。
D.山居水宅者,厌高寒而病寂寞 病:生病。
3.下列对文章的阐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文章开头写景,从夜泊峡水之口舟中所见写起,夜色迷蒙之中,大小船只云集于此,江岸边又有市镇,好一派繁华热闹的景象。
B.作者描写了舍舟登岸后登楼所见的奇山异水,经过层层渲染,烘托出清幽明丽的气氛,而对于楼本身,只以“有栋宇相鲜,若台若亭者”寥寥数语,写法独到新颖。
C.接下来的议论颇有理趣,通过旧友祖光和尚代人请自己为景延楼作记之事,阐述了“人与山水两相求而不相遭”的观点。
D.作者认为贪图山水之乐的人得不到真正的乐趣,而不企求山水之乐的人却反而能拥有山水之乐,写出了自己独到的感受和思考,也似乎透露了自己的困惑迷茫。
4.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9分,每小题3分)
(1)左右后先之舟,非吴之估则楚之羁也。
(2)公之意欲属子记之而未及也。
(3)今谭氏之得山水,山水之遭乎?抑谭氏之遭乎?
(三)古代诗歌阅读(6分)
5.阅读下面的一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6分)
泊 歙 浦
方岳
此路难为别,丹枫似去年。人行秋色里,雁落客愁边。
霜月倚寒渚,江声惊夜船。孤城吹角处,独立渺风烟。
(1)诗人运用了哪些意象?表达了他怎样的情感?(3分)
(2)请结合全诗,谈谈颈联中“惊”字的好处。(3分)
二、文学名著、文化经典阅读(16分)
(一)文学名著阅读 (10分)
6.下列各项中对作品故事情节的叙述不正确的两项是( )( )(5分)
A.建安四年,袁绍自恃兵多粮足,率兵十余万南下。曹操兵少粮缺,以劣势迎击袁绍,两军相峙于官渡。袁绍不听许攸分兵袭击许都的建议,许攸弃袁绍而投降曹操。曹操采纳许攸的计谋;领兵抢走了袁绍在乌巢积屯的粮草,袁绍所部军心动摇,纷纷溃散投降,降将中有张邰和高览等。(《三国演义》)
B.“寂寞啊!我们的家庭好像是一个沙漠,又像是—个‘狭的笼’。我需要的是活动,我需要的是生命。在我们家里连一个可以谈话的人也找不到。”
这是因为闹学潮,觉慧被祖父关在家里时写下的一段日记。在家里,他常常看到的是许多毫无表情、似笑非笑的脸,有时候他实在忍耐不下去了,便愤愤地说:“等着吧,总有一天…” (《家》)
C.丝厂老板吴荪甫四十多岁,酱紫色的脸上,长着许多小疱,浓眉圆眼。他身材魁梧,举止威严。他刚从匪患频仍的乡下接来了吴老太爷。没想到,在乡下清静惯了的老父,初来到灯红酒绿的上海滩,尤其受不了他的一对金童玉女那受到诱惑的样子。强刺激之下,竟一命呜呼了!(《子夜》)
D.欧也妮是个悲剧人物。她的堂弟查理曾热烈追求过她,她慷慨地资助了六千法郎私蓄让他到印度谋生,可是查理后来却一去不回。欧也妮的母亲父亲相继去世后;她继承了巨额遗产,生活上却很寂寞孤单。她始终没有结婚,拒绝了一个又一个别有用心贪图钱财的人,连名义上的丈夫也没有。她成了金钱的牺牲品。(《欧也妮•葛朗台》)
E.堂吉诃德为了替自己行侠冒险做准备,先做了一件事:擦洗曾祖传下的甲胄,可是年久不用已生锈发霉。他用尽方法去擦洗收拾,发现头盔不带面甲。他便用厚纸板拼凑了一个面甲,不料用剑一试便戳坏了,只好重做一副。重做以后,就不敢再试了,并且掩耳盗铃地认为,这就是一顶坚牢的头盔了。(《堂•吉诃德》)
7.名著简答题(任选一题作答)。(5分)
①宝玉被打之后,紧接着作者就写了宝钗和黛玉分别来探伤的事,请简要叙述她们不同的言行举止。(《红楼梦》)
②欧也妮在读者眼中,是一个善良而软弱的人,但再软弱的人也有它强硬的一面,请简述表现欧也妮强硬的情节。
第( )题
(二)文化经典阅读(6分)
8.阅读下面《论语》选段,回答问题。(6分)
有子曰:“礼①之用,和为贵。先王之道,斯为美,小大由之。有所不行,知和而和,不以礼节之,亦不可行也。” 《论语•学而》
[注]①礼:在春秋时代,“礼”泛指奴隶社会的典章制度和道德规范。这里的“礼”,既指“周礼”中的礼节、仪式,也指人们的道德规范。
(1)下列对上面选段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有子提出“礼之用;和为贵”,意思就是说,礼最重要的作用就是实现“和”。儒家思想是十分强调“礼”的,而“礼”的运用,又以和睦为贵。这就突出地反映了“和”在儒家思想中的重要地位。
B.选段中的“小大由之”,是总结上文。这里的“由之”是“遵循这个原则”的意思;儒家认为:“礼”是为了“和”,“和”最重要,凡事都要讲和谐。
C.儒家既强调“礼”的运用以“和”为贵,又指出不能为“和”而“和”,要以“礼”节制之,可见孔子提倡的“和”并不是无原则的调和。
D.“和”是儒家所特别倡导的伦理、政治和社会原则。儒学“礼之用,和为贵”的思想,表明“礼”的最高境界和最高目标,就是创造人与人之间的和谐乃至全社会的和谐。
(2)孔子也曾说过“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请结合上面的选段,简要说说你对这句话的理解。(3分)
三、现代文阅读(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9—11题。
今天为什么还要阅读经典
我们今天所处的时代,的确是一个具有多重身份、多重性格的时代。你可以从不同的角度、不同的侧面加以解读。比如你可以说,现在是一个大力推进现代化进程的时代,是一个全球一体化的时代;也可以说这是一个信息爆炸的时代,是知识过剩的时代;还可以说这是一个消解文字的时代,一个读图时代等等。
在这样一个令人眼花缭乱的时代,经常有人发出这样的疑问:我们还需要读书吗?还需要阅读中国古代的经典吗?
实际情况是,现在在中国,很多人已经不喜欢读书了,“理由”也可以举出很多。可我想说的是,文本阅读是不可缺少的。阅读中国古代的经典,更应该成为今天的一种时尚。
至于为什么要读中国的这些经典,我想主要是为了文化传承的需要。如果你不想完全抛弃自己的民族文化传统,那么阅读代表自己文化传统的典范性文本,是承继传统的一种必要的方式。就个人的修养而言,阅读经典文本是使阅读者经历一番文化儒化的过程,它可以改变人的气质。古人、古贤、古书,都是传统文化积淀的代称,接触多了,势必使一个人的气质发生潜移默化的变化。很多人都发生气质的变化,一个时代的社会风气就会随之发生变化。所以阅读本民族文化经典,在个人,可以变化气质;对社会,可以转移风气。


展开余下试题 当然,现代社会是多元文化交错的社会,一个人不可能只接受单一的某一种文化。近百年来,西方强势文化影响于东方、影响于中国,是不争的事实。我们也无须拒绝这种影响。只是当我们接受异质文化的时候,应该收拾好自己文化的主体,打点好自己的文化精神,把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融在一起,那才意味着新的文化的诞生。现在仍有很多人把现代化和“西化”完全等同起来,以为自己的文化传统无法和现代性相衔接,这是一种过时的看法,不应让这种看法成为我们的文化导向。我们正在进行的现代化进程,同时有一个提高全民族文化素质的任务,我可以肯定地说,要完成这个任务,必须营造全民族的阅读风气,而尤为重要的,是营造阅读本民族文化经典的风气。
9.以下说法不正确的两项是(5分) ( )( )
A.现今的时代具有多重身份、多重性格,人们因角度、侧面不同而作的解读也不同。
B.虽然很多人已不喜欢读书,但阅读中国古代经典仍应成为今天的时尚。
C.阅读承载着本民族文化传统的文本,是承继传统文化的一种必要方式。
D.在多元文化交错的社会中,我们要胸襟宽广,对不同的文化要兼收并蓄。
E.倡导阅读本民族文化经典,是加快我国现代化进程的一项首要任务。
10.文章最后一段提到要“收拾好自己文化的主体,打点好自己的文化精神”,请谈一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3分)
11.从全文看,作者认为还要阅读中国古代经典的原因都有哪些?(4分)
四、文学类、实用类文本阅读(选考)(15分)
本大题为选考题,请从甲、乙两类文本中选定一类作答。不能全选。
(甲)文学类文本阅读(15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2—14题。
不败的秘密
梁 刚
①肖华刚上大学,师姐就告诉他:校门口有两家糖炒栗子店,斜对门开着。一家店的糖炒栗子每斤6元,另一家是5元,质量差不多。当然,学生们通过性价比,卖5元一斤的那家店生意特别好,每天车水马龙排长队;而另一家店则生意清淡,偶有情侣经过,或是怕排队耽误时间的,或死认“一分价钱一分货”的人才会光顾一下。
②生意不好的那家店老板非常麻利的翻炒栗子,把那糖炒栗子的香味溢得满街都是,一边还大声吆喝:“好吃来,又甜又香的糖炒栗子!”但吆喝来的人上前一问价,侧眼看见斜对面排着长队的那家店,便折身过去问价,这一问,就坚定不移地排到这店的队伍后去了。这店的老板并不吆喝,他只在店门口挂了一块牌子,上面写着:质量更好,价格更低!糖炒栗子每斤5元。两家店较着劲开了三年,也没见哪家关门大吉。肖华就有些好奇,肖华是学营销专业的,他知道扎堆原理,但他不明白生意好坏如此悬殊的两家店怎么开到了一起?
③于是他就去问那家少人问津的店老板:“生意这么清淡你怎么维持呀?”老板笑着说:“我没闲着,生意很好呀!”肖华疑惑了,明明是“门前冷落车马稀”,怎么说好呢?老板看了肖华一眼说:“有人愿意买5元一斤的糖炒栗子,也有人愿意买6元的,这没什么稀奇的。”肖华想想也对,市场消费是多元的,但问题是,剔除成本,边际利润必须等于或大于边际成本,根据其客流估算,他不可能盈利,除非他另有销路。
④老板笑而不答,肖华更加疑惑。继之,肖华又去问生意特别好的那家店老板:“你的糖炒栗子比对面每斤贱卖1元,质量是否会有问题?”老板说:“怎么可能呢,我是薄利多销,而且我的货销售得越多,进货价格就会越便宜,货销得越快,就会越新鲜越好。”肖华暗想:这个老板的营销方法是符合营销学原理的。
⑤日子就这么一天天过去了,两家店还是毫无悬念地继续对峙着,一家店照例是生意红火,一家店依然是门庭冷落,但两家店的糖炒栗子都一样地毫无空闲地在不停翻炒,那香味一阵阵飘过学校教室,把学生们的馋虫引诱得满肚子翻腾。
⑥但肖华心中的疙瘩却一直未解开,四年大学就将毕业,他将独自面对市场,但他始终无法明白那家生意清淡的糖炒栗子店为啥能保持不败,这不符合市场营销学原理。为了弄清楚这家店背后的秘密和生存之道,他决定再次一探究竟。这天肖华装成一个卖报者在这家生意清淡的店门前逗留,一边暗中打量老板的经营过程。店门前人流不断,有问价后折身走开的,也有毫不在乎掏钱就买的,但老板似乎并不在意他的生意,他的眼睛不停地扫视着斜对面的经营状况,他炒完一锅装出几小袋之后,全部将其倒入一个大桶,托进内屋,然后重新将麻袋中的生栗子倒入锅中,重新开始加工。肖华不知那些被拖到屋内去的栗子怎么处理,他突然灵机一动,决定绕到店后去看个究竟,这一看让他发现了一个秘密:只见一个工人将刚才那个装有熟栗子的大桶搬上黄鱼车,然后推着走了。绕过一个大弯,肖华见黄鱼车拐进了对面那家糖炒栗子店的后门,肖华恍然大悟:原来他们是一家的呀!
⑦肖华拍着脑门暗道:这种营销方法绝对是书本上学不到的。
12.下列对作品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两项是( )( )(5分)
A.小说开篇直接写到有两家糖炒栗子店,一家生意特别好,每天车水马龙排长队;而另一家店则生意清淡,“门前冷落车马稀”,体现了小小说的语言简洁、要言不繁的特点。
B.“生意不好的那家店老板非常麻利的翻炒栗子,把那糖炒栗子的香味溢得满街都是”,一个“溢”字,似乎让人能够感受到糖炒栗子的香味,用词非常的准确。
C.于是他就去问那家少人问津的店老板:“生意这么清淡你怎么维持呀?”老板笑着说:“我没闲着,生意很好呀!”小说主要通过对话来充分展示老板的性格。
D.两家店还是毫无悬念地继续对峙着;两家店的糖炒栗子都一样地毫无空闲地在不停翻炒;小说写到这里,已经在告诉我们这两家店铺有可能就是一家,秘密揭开了。
E.为解开心中的疙瘩,了解生意清淡的糖炒栗子店为啥能保持不败的秘密,肖华再次一探究竟,最终让他发现了秘密,原来他们就是是一家的。
13.“肖华就有些好奇”“肖华疑惑了”“肖华更加疑惑”,请从写作的角度简析这样写的作用。(4分)
答:
14.对糖炒栗子店的营销方法,众说纷纭,评价不一,你是如何评价糖炒栗子店的营销方法的,字数60字以上。(6分)
答:
(乙)实用类文本阅读(15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2—14题。
科学家与首相
在十九世纪末的苏格兰,有一位贫苦农夫叫弗莱明。有一天,他和自己的妻子带着只有7岁的儿子正在田里收拾农活。忽然听到附近的泥沼地里有人发出呼救的哭泣声。他和妻手立即放下手中的农具,迅速跑到泥沼地边,发现一个男孩掉进了粪池里,孩子已经被粪水污泥淹到了胸,眼看一个活生生的小生命就要被吞没了。他毫不顾忌地跳了下去;奋力将那个男孩救起来。妻子赶快提来了清水把孩子身上的污泥冲洗干净,孩子脱离了生命危险。
孩子告诉农夫,他跟随家人从这里经过,父母看到这里风光很好就让他随处走走,没有想到不小心掉到了粪池里。农夫看着孩子向父母所在的地方走去,然后埋头继续收拾自己的农活。
不久,一位高雅的绅士驾着一辆华丽的马车来到了弗莱明所住的农舍,彬彬有礼地自我。介绍说,他就是被救男孩的父亲,特地前来道谢的。他的太太感激不尽地从马车上拿下来很多名贵的礼品。这位绅土表示要以优厚的礼金报答他对儿子的救命之恩。农夫却坚持不受,一再申明:“我不能因救了你的小孩而接受报酬;我们这里的任何一个人遇到了都会这样做的。”


展开余下试题 他们正在互相推让之际,一个农家少年突然从外面走进屋来。绅土瞥了一眼便问道:“这是你的儿子吗?”农夫很高兴地点点头说:“正是。”绅士接着说道:“那好,你既然救了我的孩子,那就也让我为你的儿子尽点力,让我们订个协议吧,请允许我把你的儿子带走,我要让他受到良好的教育。假如这个孩子也像他父亲一样善良,那么他将来一定会成为一位令你感到骄傲的人。”鉴于绅士的诚意,农夫只好答应了他的提议。
绅士非常讲信誉,不但把农夫的孩子送到学校读书,而且一直供他到圣玛利医学院上学。
这个农夫的孩于不是别人,就是后来英国著名的细菌学家亚历山大•弗莱明教授。
1928年,弗莱明在实验室研究葡萄球菌时,因为没有盖好仪器盖子,致使楼上培养的青霉菌飘落到仪器中。奇迹发生了,因为青霉菌的到来,葡萄球菌竟然全部不见了。弗莱明经过进一步的试验证实,青霉菌当中的“青霉素”,是葡萄球菌的克星,并能杀灭多种细菌。于是,第一种抗生素就这样被发明出来了。后来又经过英国病理学家弗洛里和德国生物学家钱恩的进一步研究完善,于1941年开始用于临床,并于1943年逐渐加以推广。青霉素被公认为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中与原子弹和雷达相并列的第三个重大发明。青霉素能够治疗多种疾病,发明以来,挽救病人生命数以亿计。弗莱明也因此获得诺贝尔医学奖,并被公认为历史上最具影响力的一百位名人之一。而那个绅土,就是英国上议院议员丘吉尔,他那个被农夫从粪池里救起的儿子,就是后来英国著名的政治家,二战时期的盟军领袖,首相丘吉尔爵土。
二次大战期间,已经当上英国首相的丘吉尔出访非洲时,本幸罹患肺炎,生命垂危。肺炎在当时属绝症,医师均束手无策。紧急时刻,弗莱明从英国赶来,使用自己刚刚发明的青霉素,治好了丘吉尔的病。丘吉尔紧紧握住弗莱明的手说:“谢谢你,给了我两次生命。”弗莱明微笑着回答:“不用客气,第一次是我的父亲救了你,但这一次是你的父亲救了你。”。
12.下列对文章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两项是( )( )(5分)
A.农夫弗莱明毫不犹豫地跳进粪池里救起一个素不相识的孩子,这样一件再普通不过的小事情,却未料到后来会对人类世界产生如此重大的影响。
B. 掉进粪池孩子的父母没有尽到家长的责任,险些让孩子丧命,为了减轻自己的罪过,不惜用优厚的礼金收买农夫以封嘴,不让事态扩大。
C.绅土知恩图报,带走农家少年亚历山大•弗莱明,让他接受良好的教育,终于使他成为英国著名的细菌学家。弗莱明后来发明了青霉素,为人类造福。
D.丘吉尔大难不死,终有后福。他成为英国著名的政治家,二战时期的盟军领袖,英国首相。这是农夫弗莱明有先见之明,所以当年舍身救人,在所不惜。
E. 本文通过记叙弗莱明、丘吉尔两家人互助互爱、与人为善的真实故事,重点勾勒了弗莱明父子俩可亲可爱、朴实无华的慈善人家的感人形象。
13.农夫弗莱明坚持不受厚礼,却同意让绅士带走自己的孩子,这是为什么?请结合原文概括回答。(4分)
14.这里所叙述的事情,经历并不复杂,但却很感人,从某种角度说,它对人类进程产生了积极的影响。请依据文章内容,并结合实际,探究文中阐述了一个什么道理?你受到了什么启迪?
五、语言文字运用(10分)
15. 下面是日常生活中的三个口语交际情景,语言表达不得体,请指出并加以改正。(3分)
①情景一:某领导给下级的批示:
这个问题事关重大,望你组织群众讨论后再行钧裁。
②情景二:某编辑给投稿者的回信:
你的文稿,我已看了,对其中不妥当的几处,我已进行斧正……
③情景三:某哀悼会现场:
一位来宾对死者的哥哥说:“对舍弟的过世我深表哀悼,请节哀顺变。”
答:① 改为 ② 改为
③ 改为
16.阅读下列两则材料,回答问题。(7分)
材料1:中国青年报社日前进行一项家教调查,讨论“在孩子成长的过程中,谁承担了更多的教育责任”的问题。结果为:46%的人选择了母亲,28.7%的人表示“父母均担”,11.4%的人选择了其他,仅有上3%的人表示是父亲。
材料2:有关资料表明:我国家教中存在不少问题,尤以父教缺失为最。其原因大致有几种:生活压力大,男性忙于赚钱养家;男性的职业压力更大,无暇他顾;观念形成的问题;整个社会不重视男性教育。
(1)用一句话概括以上材料的内容。(2分)
(2)你对上述材料涉及的问题有何看法?请简要阐述。(5分)
六、写作(70分)
17.下面有两道作文题,请任选一题作答。
(1)请以“读”为标题,写一篇作文。
【注意】①立意自定;②文体自选;③不少于800字。
(2)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完成作文。
“我就是我自己的神,就算有失望,但不会绝望。”
“苍白的生命由鲜活的梦想点燃。”
“快乐之道不在于做自己喜欢的事,而在于喜欢自己不得不做的事。”
“人与人之间最大的差别不是先前的距离,而是你的加速度。”
以上几句话摘自某中学“学生凡语”橱窗。请选择你感受最深的一句话,联系现实生活,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要求:①自拟题目,自选文体,诗歌除外。②不得抄袭,不得套作。
语文试题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
一、(27分)
(一)(6分)
1.(6分)
(l)哀民生之多艰 尽态极妍 (2)輮以为轮 小学而大遗
(3)纵—苇之所如 善假于物也 (4) 侧身西望长咨嗟 夙兴夜寐
(每处1分,有错、漏、添字的该处不得分。如4题都写,则看前3题判分)
(二)(15分)
2.D(病:联系前面的“厌高寒”的“厌”来看,这里的“病”作动问,担心、忧虑的意思)
3.B(第二段,作者绘形绘色地描写厂舍舟登岸后所见的奇山异水,经过层层渲染,为景延楼布设了一个清幽明丽的自然环境。作者追记昔日所过之楼,反倒只以“有栋宇相鲜,若台若亭者”寥寥数语勾勒出—个朦胧的大致印象,山景而楼,而且不着力刻画所记之楼,写法独到新颖。“若台若亭”也非比喻)
4.(1)只见左右前后的船只,不是吴地商贾的船只就是楚地游子的船只。(非……则……,不是……就是……,1分;羁,人在旅途之中,羁旅,1分;句意顺畅1分)
(2)董公想要嘱托你写一篇记却还没来得及。(“属”通“嘱”,嘱托,1分;而,表转折,1分,句意顺畅1分)
(3)现在谭氏获得山水,是山水有幸遇上了谭氏,还是谭氏有幸遇上了山水?(遭,遇上,1分;抑,表示选择,1分;句意顺畅1分)
标签:人教版 高三 下册 高考模拟卷
相关:关于“2009年福建”的其他试题
重磅:备战2024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935]

部编人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统编版高中试题按册查询
高一必修上 | 高一必修下 | 高二选修上 | 高二选修中 | 高二选修下
苏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语文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北师大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沪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把本页分享到:QQ空间新浪微博腾讯微博微信


关闭本页返回网站首页退出登录

导航:课件下载教学文摘杂文参考教学设计音像素材作文素材试题下载备课中心中学英语教学资源网小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8487054
联系手机: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