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用户注册 | 登录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类目:首页试题中心课文同步练习

阅读:2010  
标签:人教版 高一 必修四 课文同步练习
重磅:备战2024 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2010]
《苏轼词二首•念奴娇•赤壁怀古》导学案
《苏轼词二首•念奴娇•赤壁怀古》导学案
编者:若飞 审者:康源 2009.4.13
【学习目标】
1.领略苏轼豪放雄健的词风,了解怀古词的特点。
2.把握诗歌结构,理解诗歌含义,并熟练朗读背诵。
3.欣赏苏词的语言特点,感受婉约与豪放的不同魅力
【学习重难点】
1.重点:用文学视角去解读词中的景物描绘和人物刻画。
2.难点:体会作者含蓄深刻的情感。
【知识链接】
一、词牌介绍
念奴娇:念奴是唐代天宝年间著名的歌妓,调也因此得名。它有双调,有平韵、 仄韵两体,仄体有100字,较为常用,平韵用者较少。
二、词风:豪放及婉约
婉约:词原来是从民间小调发展来的,多以艳情为题材,语言清丽,音律严谨,表现婉曲含蓄,就用“婉约”两字来形容它的风格。婉约词作品语言清丽含蓄,表达情感婉转缠绵,情调或轻松活泼,或离愁别绪,或深沉幽怨。代表词人有柳永、秦观、李清照。
豪放:到苏轼笔下,词的题材被大大拓宽了,所谓“以诗入词”,形式上也不再严格遵守腔调韵律,词境更壮阔了,确立了豪放派的风格。豪放词作品气势豪放,意境雄浑,充满豪情壮志,多给人一种积极向上的力量。代表词人以苏轼、辛弃疾为主。
三、作者简介
苏轼(1037-1101)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四川眉山人。与其父苏洵、弟苏辙三人在文坛上号称“三苏”,同为“唐宋八大家”之一。他是北宋成就最高的文学家,又是多方面创作才能的大家。他的词改变了五代以来婉约柔靡的风格,开创了豪放一派的词风,与辛弃疾合称“苏辛”。
苏轼的词意境和风格都比前人提高一步。他作词不纠缠于男女之间的绮靡之情,也不喜欢写那些春愁秋恨的滥调,一扫晚唐五代以来文人词的柔靡纤细的气息,创造出高远清新的意境和豪迈奔放的风格。苏轼的词强烈地反映着入世和出世的世界观的矛盾。他政治上长期失意,一生经历坎坷不平,但仍能保持乐观豪迈的精神,不时发出健旺爽朗的笑声;另一方面作者在达观潇洒的风度里潜伏着一种浓厚的,逃避现实追求解脱的老庄思想,用来寄托自己对政治现实不满的心情。
四、背景简介
北宋元丰五年,苏轼因“乌台诗案”被贬为黄州团练副使,游赤鼻矶,作词抒怀。《念奴娇》是苏轼贬官黄州后的作品。43岁(元丰二年)时因作诗讽刺新法,被捕下狱,出狱后贬官为黄州团练副使。这是个闲职,他在旧城营地辟畦耕种,游历访古,政治上失意,滋长了他逃避现实和怀才不遇的思想情绪,但由于他豁达的胸怀,在祖国雄伟的江山和历史风云人物的激发下,借景抒情,写下了一系列脍炙人口的名篇,此词为其代表作。
【学习过程】
一、苏轼的有多方面的艺术才能。散文汪洋恣肆,明白晓畅;诗歌题材广泛,内容丰富。你一定熟记他的作品,请你写出几句苏轼作品的名句。(A级)
二、诗词重在朗读,有感情朗读全词。[朗读指导:这首词上片高起然后低回,平稳过渡后激昂慷慨至极,雄风浩荡,热烈奔放,应读得铿锵有力,读出作者对历史上这场战争的向往和对英雄的景仰;下片抖笔挡开,长音袅袅,渐紧渐烈,沉郁过后,复归于沉静、旷远,最后的感慨语尽管含有消极情绪,也应读得洒脱,不要当作低调处理。]
1、正音(A级)
故垒( )公瑾( )还酹江月( )樯橹( )纶巾( )早生华发( )
2、解词(A级)
浪淘尽( )纶巾( )还酹江月( )灰飞烟灭( )( )


浏览完整试题一 尊( )华发( )风流人物( )
3、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B级)
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

三、整体把握
从章法上说,词的上片大多侧重写景,叙事,下片侧重抒情。请简要说说这首词的写作思路。(点拨:理清层次,概括其内容。C级)
四、深入文本,品读文句。
1、“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这一句在全词中起什么作用? (C级)
2、“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描写了怎样的赤壁之景?有什么作用?(C级)
3、为什么单单怀周瑜?(C级)
4、词中周瑜的形象有什么特点?为什么插进“小乔初嫁了”一语?在对周瑜形象的刻画中,作者寄寓了什么感情?(C级)
5、如何理解“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是积极还是消极? (D级)
6、这首词历来评价甚多,其中“开阔雄浑,奔放驰骋”八字犹为突出,请结合词的意象、意境或语言等来分析这个特点。(D级)
五、背诵并默写《念奴娇•赤壁怀古》
【课堂测试】
1、默写。
(1)乱石穿空, , 。江山如画, !
(2)遥想公瑾当年, , 。 , , 。
(3)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 , 。
2、选出对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词中部分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 ( )
A、风流人物:有文采有功绩的人物。 故垒:古老的营堡。
D、雪:喻浪花。 英发:勃发。
C、纶巾:黄色的毛巾。 樯橹:桅杆和桨。
D、故国:故地。 尊:通“樽”。
3、“樯橹灰飞烟灭”句中的“樯橹”借代水军。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也使用了借代手法的一项是 ( )
A、市列珠玑,户盈罗绮 B、举酒欲饮无管弦
C、一蓑烟雨任平生 D、卷起千堆雪
4、对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诗句内容解说不当的一项是 ( )
A.“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总领全词,为下文赞周郎埋下伏笔,创造出雄浑的气氛。
B.“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用词形象生动,绘声绘色地描绘了赤壁奇景。
C.“小乔初嫁”“羽扇纶巾,谈笑间”等词句从正面多角度赞美周郎的年少得志、指挥若定的从容神态。
D.“江山如画”承上总括,“一时多少豪杰”呼应“千古风流人物”,再为赞美周郎蓄势, 自然过渡到下阕。
5、某学校高一举行“唐诗宋词朗诵会”。其中有一位选手的参赛节目是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如果你是主持人,请你为这名选手写一段串台词。
【拓展阅读】
1.《念奴娇•赤壁怀古》的思想内容
《念奴娇•赤壁怀古》融写景、怀古、抒情为一体,从描绘古战场“赤壁”的雄奇景色入手,赞扬一代儒将周瑜的丰功伟绩,表达了词人对古代英雄豪杰的缅怀。又联系到自己的现实处境,产生了年岁将老,壮志难酬的无限感慨。结尾处“人生如梦”的感慨,是作者痛感江山依旧,人事已非,有苦闷消极的愁绪,但是作者渗透更多的是特有的豪放旷达的精神。
2.《念奴娇•赤壁怀古》的豪放情调
首先表现在描写赤壁景物上。词作开篇“大江东去”,写出了长江奔腾的气象,“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由景思人,表达词人对古代英雄的缅怀之情。思维开阔。“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描写古战场的险要形势和壮阔景象,用词刚劲,笔墨雄健。其次,表现在对周瑜形象的塑造上。“小乔初嫁了”,表现了周瑜青春年少、春风得意。“雄姿英发”描写了周瑜英姿飒爽的形态,“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表现了周瑜从容淡定,沉着应战的儒将风采。最后,表现在对与感情的抒发上。收笔有“人生如梦,一樽还酹江月”的慨叹,流露了消极苍凉的思绪,也有祭洒江天的豪放旷达的一面。
3.品读烘托和映衬的表达技巧
(1)烘托:烘托是“以乙托甲”,使甲的性质更加突出,乙起陪衬作用。词中“千古风流人物”引出赤壁之战时的“多少豪杰”,最后集中为周瑜一人,突出周瑜在作者心目中的主要地位。(2)映衬:映衬是烘托的特殊形式,一方面“以乙托甲”,一方面“以甲托乙”,有互相彰显的作用。
词中有两种映衬:①实景与虚景映衬。作者亲眼所见的景象是实,作者想象的战争情景是虚,二者互相衬托。②周瑜的“雄姿英发”与作者的“早生华发”相互映衬,既显出周瑜的少年得志,又嫌出作者的壮志未酬。
4、比较鉴赏
首先,可以与苏轼同时期的散文《赤壁赋》比较。从写景的角度比较,风格迥异:《赤壁赋》所描写的是月白风清、渔歌泛夜的幽美景象。而《念奴娇》所描写的是波涛汹涌、气势磅礴的壮阔意境。从抒情的角度比较同中有异:相同点是,都表现了苏轼豁达、乐观的精神态度,都抒发了人生短暂的感慨,表达了壮志难酬的思想。不同的是,《赤壁赋》内容更丰富,有着更多的人生无常的超脱,有着忘情山水的虚无思想。
其次,可以与婉约派词人的作品比较。从词章的创作上比较,婉约派词人特别讲究词的音律,而苏轼在创作中,则以意为先,常常打破音律的束缚,他是词创作改革的领军人物,也因此受到当时婉约派词人如周邦彦、李清照等人的抨击;从词作的内容上比较,婉约派词人以写离别相思、风花雪月等为正宗,而苏轼的词抒情记事、写景议论、怀古悼亡等,“无事不可入”,扩大了词的写作范围。 
《苏轼词二首•念奴娇•赤壁怀古》导学案
部分答案:
三、请简要说说这首词的写作思路。(点拨:理清层次,概括其内容。C级)
词中借咏史抒发了作者壮志难酬的郁闷心情。上片先以波澜壮阔的长江为背景,点出赤壁战场之所在,然后写它的险要形势,并称颂当时众多的英雄人物;下片先着力塑造周瑜的英雄形象,描述火烧曹营的历史事件,最后抒发作者的感慨,归结全词主旨。
四、深入文本,品读文句。
1、明确:“大江东去”是赤壁之战的衬景,“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是“怀古”的点题。这一句泛写作者凭高远眺,所见所感,是全词起兴之笔,词一开头就浓缩了浩瀚的时空,把江水、浪花、千古风流人物融成一片,创造了一个的旷远、深沉的意境,为“周郎”出场造成声势。


展开余下试题2、明确:第一、二、三句总写长江,引起人的怀古思绪,这几句具体写赤壁之景。先写江岸石壁,“乱”写出险怪,“穿”写出高峭。再写江面波涛,“惊”写汹涌,“拍”描绘出水石相搏的情状。“卷”句写出浪花四溅,狂澜奔腾起伏的异景,声音、色彩、姿态,无不逼真。这几句,作者抓住悬崖、陡壁、惊涛,波浪这些可视性极强变化宏大的形象,大刀阔斧横画纵抹,描绘了一幅奇险雄伟的画面;并暗写赤壁之战惊心动魄的场面和英雄豪杰们的雄姿,表现了作者的豪迈奋发。
3、明确:
a、建功年龄 苏轼四十多岁 团练副使 虚职
周瑜二十多岁就被重用
b、机遇
苏轼遗憾没有碰到这样的机会
周瑜碰到了孙权这样的明君
赤壁之战中主要角色是周瑜
c、惺惺惜惺惺
苏轼:“知音如周瑜。”
怀古的目的是为了抒发感情。
4、明确:周瑜儒将风流,从容潇洒,指挥若定。插写小乔突出周瑜少年英雄气宇不凡。诗人赞颂周瑜非凡的胆略,意在抒发自己年将半百而功业无成的感慨。
5、明确:“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这是苏轼对人生的无限感慨,有大彻大悟、超脱尘俗的味道。苏轼在《前赤壁赋》里说:“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张若虚在《春江花月夜》里说:“今人不见古时月,今月曾经照古人。”也许苏轼在想:人生真的犹如一场空梦,辉煌像周瑜那样是一生,郁闷像我苏轼一样也是一生,在滚滚不息的长江面前,在圆缺循环的月亮面前,一切的失意潦倒,迫害挫折,郁闷愁苦又算得了什么呢?“大江东去,浪涛尽千古风流人物”,放得下,才能拿得起,看得开,才能出得来,因此,苏轼才会情不自禁倒一杯酒祭奠江水和月亮。这就是苏轼的生存智慧,这就是苏轼的达观态度,这也就是苏轼的诗意人生。
不能改变环境,那就改变心情,这难道算是消极吗?这其实告诉我们一个朴实的生活道理,人生不如意事十有八九,当你遇到人生苦难时,抱怨无济于事,伤感徒增烦恼,所以要学会自我解脱和心灵释放,想想人生也就犹如一场梦,“古今将相今何在?不见当年秦始皇”,“一壶浊酒喜相逢,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天大的困难放到短暂而宝贵的人生面前,又算得了什么呢?又何必苦苦去计较什么呢?这就是人生的豁达境界。苏轼年轻时也是意气风发,拼搏进取,有“澄清天下之志”,而“乌台诗案”让他站到了死亡的边沿线上,也许鬼神在向他敲门的时候,苏轼才能真正的体会和领悟人生的价值和意义。如果说这就是“消极”,那么,我想说,人生需要这样的消极,建立自己的弹性人生,或许正是一个人积极进取的另一种表现。
6、明确:(1)景物描写的豪放:你看那“大江东去”,你看那“乱石穿空”,那夸张、比喻手法的运用,那纵横驰骋、游忍有余的描写,给我们呈现现出了一派广阔的景致,显示出了宏大的气魄。(2)周瑜形象的豪放:这个作者极尽赞美的对象,作者选取了美满婚姻、儒雅风度、卓越的指挥才能三个方面,三个特写,便把一个叱咤风云的儒将风采写得形象生动。这个少年得志,在赤壁之战中建树显赫奇功的英雄,正寄托着作者的人生理想。(3)感时伤今的豪放:生不逢时,空有一腔抱负,但对得起天地良心。不过“风流人物”也是要被历史长河淘尽的,不如在江月、江风中举杯逍遥吧,词人在失落中找到了解脱。
【课堂测试】
6、一面是流淌着的现实:乱石穿空,惊涛拍岸,江水涛涛,壁立千仞;一面是逝去的历史:烽烟滚滚,战旗猎猎,曹操周瑜诸葛亮,一一从眼前闪过。字字声声,都是对锦绣河山的赞美,对历史豪杰的钦佩和报国壮志的抒发。如果没有苏轼,中国的词坛不知要失色多少,《念奴娇•赤壁怀古》可以作证。这首千古绝唱,以它排山倒海的气势和大开大阖的历史纵深感,倾倒过无数的爱国志士、骚人墨客,直到今日,它依旧余音绕梁。请欣赏 xxx朗诵的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 (222.139.245.89)
标签:人教版 高一 必修四 课文同步练习
相关:关于“苏轼词二首”的其他试题
重磅:备战2024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2010]

部编人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统编版高中试题按册查询
高一必修上 | 高一必修下 | 高二选修上 | 高二选修中 | 高二选修下
苏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语文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北师大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沪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把本页分享到:QQ空间新浪微博腾讯微博微信


关闭本页返回网站首页退出登录

导航:课件下载教学文摘杂文参考教学设计音像素材作文素材试题下载备课中心中学英语教学资源网小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8487054
联系手机: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