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用户注册 | 登录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类目:首页试题中心高考知识点专题训练

阅读:1098  
标签:鄂教版 高三 总复习 高考知识点专题训练
重磅:备战2024 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1098]
武汉市2009届高中毕业生五月供题训练(二)语文试卷
武汉市2009届高中毕业生五月供题训练㈡
语 文 试 卷
武汉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命制 2009.5
本试卷共150分,考试用时150分钟。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试题卷和答题卡上,并将准考证号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
2.选择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标号。非选择题用黑色墨水的签字笔或钢笔直接答在答题卡上。答在试题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监考人员将本试题和答题卡一并收回。
第Ⅰ卷(选择题部分,共36分)
一、基础知识部分(本大题共5题,每小题3分,共15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选出。未选、错选或多选均不得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全都相同的一组是( )
A.一模一样 时装模特 人生楷模 模棱两可
B.强弩之末 强手如林 强人所难 强词夺理
C.曲径通幽 曲意逢迎 曲折惊险 曲突徙薪
D.弱不禁风 令行禁止 情不自禁 禁锢思想
2.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
A.辨别 意气用事 迷天大谎 金碧辉煌
B.抱负 重蹈覆辙 兵荒马乱 备尝忧患
C.防犯 轻歌曼舞 新潮服式 出神入化
D.烦琐 崭露头角 先发制人 合衷共济
3.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句是( )
A.股价暴跌,导致蒙牛乳业抵押给外资的蒙牛股份在价值上大为缩水,这引得境外一些不怀好意的资本大鳄蠢蠢欲动,企图恶意收购。
B.第七届航空博览会上,中国新一代战斗机进行了表演,正在研制中的一批新型导弹装备也首次亮相,本届航展的透明度由此可见一斑。
C.美国大选结束后,在国际社会对反恐战争表示乐观的时候,印度的孟买突然遭到恐怖袭击,令印度和国际社会措手不及,迟迟难以回应。
D.2008年“神七”升空,2009年与俄罗斯进行火星联合探测,2012年实施“夸父计划”,我国太空探测计划正在迅速推进,真是大快人心。
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由主要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组成的20国集团金融峰会就金融危机暴发的原因取得共识,并为防止危机再次暴发表明了一些原则性的意见。
B.日前制作人周亚平爆出猛料,《铁窗泪》演唱者根本就不是迟志强唱的!这是20年来中国歌坛最大的假唱事件,歌迷竟然集体被骗了20年。
C.针对索马里安全局势和日益猖獗的海盗活动等问题,在联合国安理会一致通过决议,决定对所有破坏索马里和平与稳定的个人和实体实施制裁。
D.依据嫦娥一号卫星拍摄数据制作中国第一幅全月球影像图涵盖了神秘月境的全部领地,是目前世界上已公布的月球影像图中最完整的一张。
5.下列各项中,标点符号的使用不合乎规范的一项是( )
A.一方面,演员要讲些经典的段子,积累基本功;另一方面,也应该让相声重新回归民众,因为语言只有在平民百姓中才最活跃。
B.土耳其政府于1999年逮捕了库尔德武装组织——库尔德工人党领袖奥贾兰,并以叛国罪判处其死刑(至今未执行)。
C.《重庆晚报》“国际新闻”版上有一则新闻:《对上层失望,法塔赫投降哈马斯》。看到“法塔赫投降哈马斯”几个字,笔者心中不由一愣:真有其事?
D.一本名为《中国不高兴》的书正在中国大陆热卖。该书副标题是:“大时代、大目标及我们的内忧外患”,封面上还印着“为国直言,替天行道”等引人注目的字句。


浏览完整试题二、(12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
在中国历史上存在1300年的科举制是一种复杂的文化现象。由于科举制影响巨大,人们的评价向来都有很大的差异。
现在多数学者都赞同唐宋时期的科举在历史上起了进步作用,分歧主要在对明清时期科举制度的评价。过去对科举的认识往往以偏概全,例如,很多人到现在还以为明清科举只考八股文。其实,科举考试内容繁多,即使是明清时期的科举,八股文也仅为多种考试内容的一部分或者一科,只是其重要性有点像当代高考或研究生考试中的英语,往往起着决定性作用罢了。但明清两代科举也要考三场,除头场考八股文以外,第二场考论、判、诏、表等当时政府的应用文,第三场考经史时务策,只通八股文而不懂其他知识,也是无法考上的。
在1300年的中国科举史上,无论哪个朝代,策问与对策都是重要的考试题型。策问的内容也非常丰富,举凡政治、经济、军事、法律、文化、教育、天文、地理、民族等各种与国计民生相关的大事或经史典籍中的问题,都可以作为策问题目,统治者也往往通过举子的对策来了解民情、征询解决问题的对策。同时,策试这种形式可以考查应试者的德、识、才、学以及对“时务”即现实问题的见解。特别是时务策,主要是与国计民生有关的内容。
在传统社会,教育和考试以人文知识为主要内容,西方的中世纪大学和东亚书院,科举皆然。只有到文艺复兴,特别是工业革命之后,教育的内容才逐渐转到自然科学方面来,注重自然科学,即所谓的实科,是工业文明时代教育的重要特征。在19世纪未20世纪初,伴随着坚船利炮强劲东来的西学代表先进的工业文明,而当时的中国还处于农业文明的时代,科举考试内容基本上还停留在古代的古典人文知识,自然逃脱不了被停废的命运。
科举是一种复杂的文化现象。然而,在现代中国人对传统事物的看法中,科举大概也是被误解最深的制度。我们不应忽略科举制的历史性。评价历史制度,需将其还原到当时的历史环境中去,这样才不至于使讨论脱离了历史实际。试想在传统社会,能构想出其他更好的选才制度来吗?古代的中国统治者和许多文化巨人并不是没有看到科举制的局限和弊端,也不都是因循守旧之辈,但经过反复比较,最后还是选择了科举制,这实际上是一种择善而从。古代一些学者批评科举取士并不等于反对科举制度。从古代到近代的学者对科举制的批判主要是对应试现象、对考试内容和形式的批判,特别是对八股取士的批判,很少有人否定科举制本身。如朱熹批评只重举业而忽略真实学问的现象,顾炎武严厉批判八股文,但都没有否定科举制本身。吴敬梓的《儒林外史》、蒲松龄的《聊斋志异》是两位文人久困科场、屡试屡败之后转而撰写的抨击和讽刺科举的文学作品,其中的《范进中举》等篇章长久以来作为中学教材,主导着对科举制的看法。但是,你找得到从韩愈、柳宗元、白居易、欧阳修、苏东坡、辛弃疾到文天祥、林则徐、纪晓岚等成千上万进士出身的人才对科举制的否定评价吗?科举是有很多弊端,也对古代教育造成了一些负面影响,但古人始终没有找到更加公平合理而可操作的办法来替代它,因此,一千多年中伴随着连绵不断的批评,科举还是在选拔官员中起主要作用。
6.下列对“中国科举制度”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中国科举制度是一种复杂的文化现象,1300年来,人们对其褒贬不一。
B.科举考试内容繁多,八股文仅为考试内容的一部分。
C.明清两代科举考试要考三场:八股文、应用文,经史时务策。
D.时务策考查了应试举子对与国计民生有关的现实问题的见解。
7.下列不属于“科举大概也是被误解最深的制度”的具体表现的一项是
A.认为科举制在唐宋时期起有进步作用,而对明清时期科举制的评价却有分歧。
B.很多人以为科举只考八股文,犯了以偏概全的错误。
C.认为古代一些学者批评科举取士就等同于反对科举制度。
D.将少数人对科举制的抨击当作整个社会对科举制的否定。
8.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科举考试的内容可以涉及到政治、经济、军事、法律、文化、教育、天文、地理、民族等各种与国计民生相关的大事。
B.在文艺复兴之前的传统社会中,教育和考试都以人文知识为主要内容,东方和西方的学院和科举都是这样。
C.科举制度不注重自然科学,其根源在于它是农业文明传统社会的产物,是排拒新事物和现实问题的。
D.从古代到近代的学者主要批判的是科举制的应试现象、科举制的考试内容和形式,很少有人否定科举制本身。
9.根据原文的内容,下列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A.现代中国人对科举制度的误解,是由于脱离了当时的历史环境,受了《儒林外史》等文学作品的影响。
B.来自西方的先进的工业文明与中国传统的农业文明的尖锐冲突,最终让科举制逃脱不了被停废的命运。
C.虽然统治者看到了科举制的局限和弊端,但最终还是选择了科举制,这是生活在落后的农业文化的统治者的必然选择。
D.伴随着连绵不断的批评,科举制在选拔官员中还是起有主要作用,当今社会的公务员考试就是对科举制的一种扬弃。
三、(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2题。
芋老人传
清•周容
芋老人者,慈水祝渡人也。子佣出,独与妪居渡口。一日,有书生避雨檐下,衣湿袖单,影乃益瘦。老人延入坐,知从郡城就童子试归。老人略知书,与语久,命妪煮芋以进;尽一器,再进。生为之饱,笑曰:“他日不忘老人芋也。”雨止,别去。
十余年,书生用甲第为相国,偶命厨者进芋,辍箸叹曰:“何向者祝渡老人之芋之香而甘也!”使人访其夫妇,载以来。丞、尉闻之,谓老人与相国有旧,邀见,讲钧礼。子不佣矣。
至京,相国慰劳曰:“不忘老人芋,今乃烦尔妪一煮芋也。”已而妪煮芋进,相国亦辍箸曰:“何向者之香而甘也!”老人前曰:“犹是芋也,而向者之香且甘者,非调和之有异,时位之移人也。相公昔自郡城走数十里,困于雨,不择食矣;今者堂有炼珍,朝分尚食,张筵列鼎,尚何芋是甘乎?老人犹喜相公之止于芋也。老人老矣,所闻实多:村南有夫妇守贫者,织纺井臼,佐读勤苦;幸获名成,遂宠妾媵,弃其妇,致郁郁死。是芋视乃妇也。城东有甲、乙同学者,一砚、一灯、一窗、一橱,晨起不辨衣履;乙先得举,登仕路,闻甲落魄,笑不顾,交以绝。是芋视乃友也。更闻谁氏子,读书时,愿他日得志,廉干如古人某,忠孝如古人某;及为吏,以污贿不饬罢,是芋视乃学也。是犹可言也。老人邻有西塾,闻其师为弟子说前代事,有将、相,有卿、尹,有刺史、守、令,或绾黄纡紫,或揽辔褰帷,一旦事变中起,衅孽外乘,辄屈膝叩首迎款,唯恐或后,竟以宗庙、社稷、身名、君宠,无不同于芋焉。然则世之以今日而忘其昔日者,岂独一箸间哉!”


展开余下试题老人语未毕,相国遽惊谢曰:“老人知道者!”厚资而遣之。于是芋老人之名大著。
赞曰:老人能于倾盖不意,作缘相国,奇已!不知相国何似,能不愧老人之言否。然就其不忘一芋,固已贤夫并老人而芋视之者。特怪老人虽知书,又何长于言至是,岂果知道者欤?或传闻之过实耶?嗟夫!天下有缙绅士大夫所不能言,而野老鄙夫能言之者,往往而然。
10.对下列语句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衣湿袖单,影乃益瘦 影:身影,指体形
B.使人访其夫妇,载以来 以:连词,表修饰
C.绾黄纡紫 绾:绾结,系
D.辄屈膝叩首迎款 迎:迎接
11.下列与文中故事有关的人物属于“忘恩负义”的一组是( )
①后来当相国的书生
②村南之夫
③城东甲同学
④城东乙同学
⑤为吏之谁氏子
⑥受国君恩宠的将相卿尹
A.①③⑤ B.②③⑥ C.②④⑥ D.①④⑤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芋老人在无意中遇到在他家屋檐下躲雨的书生,就叫老妻煮芋头拿来请他吃,没想到与书生结缘,最终享有厚报。
B.当上宰相的书生吩咐厨师煮芋头给他吃,他极不满意。当地郡县的官员听到后就去找那渡口边的老夫妇,用车马载他们来。
C.从不忘记那位芋老人和不忘怀那顿芋头来看,这位宰相应该是好过那些连老人都把他看成像芋头一样的人。
D.同样香甜的芋,同一个人在不同的时期吃在嘴里,却品出了相差很大的滋味,最终作者以“时位之移人也”一语点破天机。
第Ⅱ卷(选择题部分,共114分)
四、(24分)
13.把第三大题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线的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今者堂有炼珍,朝分尚食,张筵列鼎,尚何芋是甘乎?(3分)
译文:
(2)及为吏,以污贿不饬罢,是芋视乃学也。(3分)
(3)特怪老人虽知书,又何长于言至是,岂果知道者欤?(4分)
14.阅读下面这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8分)
祝英台近•晚春
辛弃疾
宝钗分,桃叶渡,烟柳暗南浦。怕上层楼,十日九风雨。断肠片片飞红,都无人管,更谁劝啼莺声住? 鬓边觑。试把花卜归期,才簪又重数。罗帐灯昏,哽咽梦中语:是他春带愁来,春归何处?却不解带将愁去。
(1)开篇三句描绘了一幅什么图景?表现了人物什么心情?(4分)
答:
(2)古人评词曰:“词贵愈转愈深。”本篇巧得此胜。联系此词,试作赏
析。(4分)
15.文学常识与名篇名句填空。(6分)
(1)出师未捷身先死, ① 。(杜甫《蜀相》)
(2) ② ?杨柳岸晓风残月。(柳永《雨霖铃》)
(3)善万物之得时, ③ 。(陶渊明《归去来兮辞》)
(4) ④ ,羡长江之无穷。(苏轼《赤壁赋》)
(5)在《 ⑤ 》中, ⑥ 既以“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歌咏了壮丽的自然景色,又用“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表明了身处逆境时应有的人生态度。
五、(18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6-19题。
武汉的浪漫
刘醒龙
资料里说,我所居住的城市武汉有一百几十座湖泊,可是现在能统计出来的只剩下二十几座了。回想起来湖泊的消失曾有一个较长的过程,因为久了也就司空见惯,甚至还没等到它消失,就不大记得它波光粼粼的样子。湖泊变成历史资料、变成由一座座高楼垒起的碑记深处的往事,我们才想起来,然后开始寻找造成湖泊丢失的原由和肇事者。
实际上丢失湖泊的事主是我们每个人,因为湖泊事关一个人的性情。
没有湖泊的城市性情总难天成。一座西湖让杭州城的古今完全沉浸在著名诗画里,一座东湖更让武汉三镇英姿横空出世。从西安来的一位朋友面对着我们的东湖,就像我们面对大海一样,他喃喃地说,这哪里是湖,分明是海嘛!那一刻里我突然很惊慌,如果没有东湖别人还会为这座城市惊叹吗?在香港,我曾经在不同的光艳下数度长时间地打量着那闻名于世的浅水湾。最终的结论只有一个:真正动人的是那一湾多彩多姿的海水。水的浩荡壮阔让城市总在引为骄傲的那些矫情的东西变得微不足道,仿佛虚化了,林林总总的建筑物看不大清楚时,反而获得了它本来没有的灵魂,并使那只是为了扩大消费的浪漫城市,变成了能够驱动精神的城市浪漫。对于城市,湖泊是一封永远也读不够,越读越不懂,越读越深情的情书。一九九八年夏天,我在大连遇上一场空难,从破碎的麦道飞机里再生一样逃脱性命出来,内心深处的阴影让自己的目光看着哪儿都是可能的陷阱。那样的时刻,朋友们拉上我去了远郊的道观河水库。多少年没有见过这么好的水,蓝处像蓝;绿处像绿,纯洁就是纯洁,情愫就是情愫!水面很宽,那天早上,船将我们载了几里后,一群男人打赌看谁能游回去。突然之间我站起来扒光了衣服,在众人的一片拦阻中,越过船头跃入水中。后来我一直在想到底是谁驱使我如此冲动!大湖大水对我已是久远的感觉了,很多次在遥望它们时我甚至认为自己已经不太可能有横渡的能力了。事实的结论是我并没有太为难自己就做到了。独自从岸边的水里站起来,心中的阴影已经不见了,回望那已成彼岸的模糊景物,蓦然觉得从此什么样的艰难险阻也挡不住自己。水性的一切太有魅力了,城市也是如此,有了湖泊作为灵气,千里万里千载万载也有人潮奔涌而来。为水而去的人,水最终送给了我们一世绝代的情缘。
浪漫本是生命体之间互为区别的光彩之处,城市物化的遮蔽,消褪了它的本色。一群群人行走在大楼与大街之间,无论怎样地特立独行也还是各类人在各自环境中所扮演的角色。所有的洒脱早就在这类角色的确定之中。只不过有了某种法则的规范,但凡在这合适的空间里,明丢一个媚眼,暗赴一个约会,就都被归在浪漫的范畴里,让浪漫成为一个冠冕堂皇的借口与托词。回头再看那位用诗的意境来设计一个国度的毛泽东先生,对长江的十二次横渡,何只是极目楚天舒!在那些被江水泡着的时间里,只有将他认作是一位浪漫王子,才能从道理上说得过去。这一点正是他从此不被人忘记、不被人混淆的地方。城市生活里应该重现往日湖泊的辉煌!不只是为了在洪水来时帮忙多蓄几场渍水。湖泊的清凉正可以平熄城市虚火,抹去踩动,扬起真性情。好水如天命,面对水时人能感应到过去未来的真实与预兆,并将生命的底蕴焕发出来,这时,灵魂里的浪漫就可以同城市交融在一起。那样的城市会很动人,当然,那样的灵魂更动人。
16.作者说:“实际上丢失湖泊的事主是我们每个人,因为湖泊事关一个人的性情。”结合全文,请阐释“湖泊事关一个人的性情”的含义。(4分)
17.第四段中写道:“并使那只是为了扩大消费的浪漫城市,变成了能够驱动精神的城市浪漫。”这里的“浪漫城市”与“城市浪漫”有什么区别?(4分)
18.本文是写“武汉的浪漫”,但作者为什么却要写自己在道观河水库游水的经历?(4分)


展开余下试题 答:
19.文章结尾段在写法上有什么特点?在文中有什么作用?(6分)
六、语言运用(12分)
20.随着社会的发展,有些词语也被人们赋予了新的含义,如“充电”,原来是指把直流电源接到蓄电池的两极上使蓄电池获得放电能力,现比喻通过学习补充知识,提高技能等。再如“放水”,原来是指把水放出去,而现在常指体育比赛中串通作弊,一方故意输给另一方。请在下面的词语中任选两个,解释其新产生的词义。
绿色 亮点 登陆 接轨
答:
21.把下列句子组合成一个单句,为“公职律师”下定义。要求:可以增删词语,但不能改变原意。(4分)
①公职律师在政府职能部门或行使政府职能的部门供职。
②具有律师资格或法律执业资格是成为公职律师的首要条件。
③只有获得了司法行政部门授予的公职律师执业资格,才能成为公职律师。
④公职律师由政府支付工资,办理政府法律事务或承担法律援助职责。
答:公职律师是
22.余秋雨认为,我们现在活着的每个人都是中国元素的载体,我们每个人的高贵、自信、欢乐等就是中国元素的最佳体现。比如北京奥运会的志愿者,他们就是“中国元素”的体现,他们讲着流畅的外语,为外宾指路,帮助他们搬运行李,给他们介绍国内的山川名胜、风物特产……他们热情,大方,彬彬有礼,以自己对祖国的热爱感染着外宾,他们成了中国元素的体现者。
请你写出一种“中国元素”,并对这一“中国元素”的主要表现和它所体现出来的精神风貌作简要说明。(40字以内)
七、(60分)
23.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60分)
阿富汗诗人乌尔法特在一篇题为“生活”的文章中说:“当一个牧羊人从山上下来,口干舌燥的时候,要是能够趴在河边痛饮一顿,那他就是最了解水的甜美的人。可是另外一个人,尽管他坐在绿阴下的靠椅上,身边放着漂亮的水壶,拿着精致的茶杯喝上几口,也仍然品不出这水的甜美来。”
要求选择一个角度构思作文,自主确定立意,确定文体,确定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武汉市2009届高中毕业生五月供题训练㈡
语文试题答案及评分细则
武汉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命制 2009•5
一、(15分,每小题3分)
1.C (A读音分别为mú mó mó mó,B读音分别为qiáng qiáng qiǎng qiǎng,C读音全为qū,D读音分别为jīn jìn jīn jìn)
2.B (A迷-弥 C犯-范 D合-和)
3.D (“大快人心”指坏人坏事受到惩罚或打击。使大家非常痛快。)
4.A (B中“演唱者——不是——唱的”主宾搭配不当,C中“在”应删去,无主语,成分残缺。D中全句结构混乱,主语应该是“中国第一幅全月球影像图”可在其前加一“的”字)
5.D (冒号使用不当)
二、(12分,每小题3分)
6.A(“1300年来,人们对其褒贬不一”理解有误)
7.A(此项不属对科举制的误解)
8.C(该项中“它是排拒新事物和现实问题的”错,见第二段的论述就可知)
9.C(“生活在落后的农业文化的统治者”的表述不准确)
三、(12分,每小题3分)
10.D(迎降)
11.C
12.B(文中是说当上宰相的书生“使人访其夫妇,载以来”)
四、(24分)
13.(1)如今堂上有精致的食物,朝廷赐予美食,摆设酒席列放大鼎,还会认为什么芋头是甜的呢?(“分”“何芋是甘”宾语前置、句意各1分,共3分)
(2)等到当上官,因为贪污受贿不遵守法令被罢官,就是把他所学的道理看成像芋头一样了?(“及”、“以”、句意各1分,共3分)
(3)不过奇怪的是老人虽然读过些书,又怎么擅长说话到这样的地步了呢?难道他果然是懂得道理的人吗?(“特”、“长”、第二个“知”、句意各1分,共4分)
14.(1)三句连用三个有关送别的场景,描绘了一幅情致缠绵的离别图景,(2分)表现了人物凄苦怅惘的心境。(2分)
(2)从南浦赠别,怕上层楼,花卜归期到哽咽梦中语,纡曲递转,逐层迭出新意。上片断肠三句,一波三折。从“飞红”到“啼莺”,从惜春到怀人层层推进。(1分)下片由“占卜”到“梦呓”,动作跳跃,由实转虚,表现出痴情人为春愁所苦、无可奈何的心理。(1分)全词转折特多,愈转愈缠绵,愈转愈凄恻。一片怨语痴情全在转折之中,充分显示了此词缠绵婉转的艺术特点。(2分)
15.(1)长使英雄泪满襟(2)今宵酒醒何处(3)感吾生之行休 (4)哀吾生之须臾(5)劝滕王阁序 (6)王勃(答对一空给1分,共6分)
五、(18分)
16.湖泊的清凉正可以平熄城市虚火,抹去躁动,扬起真性情。(抓住“湖泊”与“性情”的关系来答,符合文意,言之成理即可。4分)
17.“浪漫城市”是指消费至上、多姿多彩的城市生活,“城市浪漫”是指能够体现生命本真性情的城市精神。(“城市生活”“城市精神”各1分,能对此加以恰当限定的,再各1分,共4分)
18.作者运用了类比的手法,由人写到城,水性的魅力可以驱除人心中的阴影,同理水也可以消解城市的浮躁,回复城市的本色。(也可以说为下文作铺垫,手法1分,效果3分,共4分)
19.写法:运用对比的写法,将物化城市中看似洒脱的人在规范下的浪漫和与水亲近的诗意的毛泽东先生对比,凸显“浪漫”的真实含义,即人的真性情。
作用:收束全文,揭示主旨,升华主题。(写法会有多种,符合文章实际即可,1分,解说2分;作用,答对一处1分,答对二处3分,共6分)
六、(12分)
20.绿色:指符合环保要求,无公害、无污染的事物。
亮点:比喻有光彩而引人注目的人或事物。
登陆:比喻商品等打进某地市场。
接轨:比喻两种事物彼此衔接起来。(一点2分,答对两点得4分)
21.公职律师是指具有律师资格或法律执业资格,供职于政府职能部门或行使政府职能的部门,且获得了司法行政部门授予的公职律师执业资格,由政府支付工资,办理政府司法事务或承担法律援助的律师。(不是单句的一律不给分,句子的主干应是“公职律师是……律师”,不能是“人”或“职业”。定语的位置必须准确。②中的“首要条件”表明此句内容应该作为放置在最前的定语,接下来应是①,表领属,随后是③,限定范围,最后是④,表性质。
22.答案略。(“中国元素”的主要表现和它所体现出来的精神风貌各2分)
附译文:
芋老人,他是慈水县祝家渡人。儿子出外当佣工赚钱,自己和老妻住在渡口边。有一天,有名书生在他家屋檐下躲雨,衣袖单薄而且都湿透了,身体非常瘦弱憔悴。芋老人请他进屋里坐坐,(闲聊中)知道对方是刚到郡城参加完童生考试,准备回家。芋老人略懂诗书,和书生聊得很久,就叫老妻煮芋头拿来请书生吃,书生吃光了满满的一碗,芋老人的妻子再为他盛一碗,书生吃得肚子饱饱的。笑着说:“我以后一定不会忘记老人家您请我吃芋头的恩情啊!”雨停了后,书生就告别离开。
十多年后,书生为科举考上高的等第,当到宰相的地位。偶尔一次,他吩咐厨师煮芋头给他吃,吃了吃,他放下手中的筷子感叹道:“为什么从前祝家渡那老人家的芋头是那么香,那么甜呢!”于是就派人去找那渡口边
标签:鄂教版 高三 总复习 高考知识点专题训练
相关:关于“武汉市2009”的其他试题
重磅:备战2024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1098]

部编人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统编版高中试题按册查询
高一必修上 | 高一必修下 | 高二选修上 | 高二选修中 | 高二选修下
苏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语文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北师大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沪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把本页分享到:QQ空间新浪微博腾讯微博微信


关闭本页返回网站首页退出登录

导航:课件下载教学文摘杂文参考教学设计音像素材作文素材试题下载备课中心中学英语教学资源网小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8487054
联系手机: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