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用户注册
|
登录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首页
备课
教案
论文
杂文
试题
课件
素材
音像
公开课
类目:
首页
》
试题中心
》
高考模拟卷
阅读:1091
标签:
人教版
高三
下册
高考模拟卷
重磅:
备战2024 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1091]
安溪八中2009届普通高等学校招生统一考试语文试题(最后一卷)
安溪八中2009届普通高等学校招生统一考试
语 文 试 题(最后一卷)
命题:梁晓艺 审核:谢章棋
一、古代诗文阅读(27分)
(一)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6分)
1.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只选三小题)(6分)
(1)君子生非异也, 。 (《劝学》)
,血色罗裙翻酒污。 (《琵琶行》)
(2) 吾师道也, ? (《师说》)
飞湍瀑流争喧豗, 。 (《蜀道难》)
(3)一日之内,一宫之间, 。 (《阿房宫赋 》)
舞榭歌台, 。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4)何方圜之能周兮, ? (《离骚》)
苟非吾之所有, 。 (《赤壁赋》)
(二)文言文阅读(15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2—4题。
道山亭记 (曾巩)
闽,故隶周者也。至秦,开其地,列于中国,始并为闽中郡。自粤之太末,与吴之豫章,为其通路。其路在闽者,陆出则阸①于两山之间,山相属无间断,累数驿乃一得平地,小为县,大为州,然其四顾亦山也。其途或逆坂如缘絙②,或垂崖如一发,或侧径钩出于不测之溪上,皆石芒峭发,择然后可投步。负戴者虽其土人,犹侧足然后能进。非其土人,罕不踬也。其溪行,则水皆自高泻下,石错出其间,如林立,如士骑满野,千里下上,不见首尾。水行其隙间,或衡缩蟉糅③,或逆走旁射,其状若蚓结,若虫镂,其旋若轮,其激若矢。舟溯沿者,投便利,失毫分,辄破溺④。虽其土长川居之人,非生而习水事者,不敢以舟楫自任也。其水陆之险如此。汉尝处⑤其众江淮之间而虚其地,盖以其陿⑥多阻,岂虚也哉?
福州治侯官,于闽为土中,所谓闽中也。其地于闽为最平以广,四出之山皆远,而长江(指闽江)在其南,大海在其东,其城之内外皆涂,旁有沟,沟通潮汐,舟载者昼夜属于门庭。麓多桀木,而匠多良能,人以屋室巨丽相矜,虽下贫必丰其居,而佛、老子之徒,其宫又特盛。城之中三山,西曰闽山,东曰九仙山,北曰粤王山,三山者鼎趾立。其附山,盖佛、老子之宫以数十百,其瑰诡殊绝之状,盖已尽人力。
光禄卿、直昭文馆程公为是州,得闽山嶔崟⑦之际,为亭于其处,其山川之胜,城邑之大,宫室之荣,不下簟席而尽于四瞩。程公以谓在江海之上,为登览之观,可比于道家所谓蓬莱、方丈、瀛州之山,故名之曰“道山之亭”。闽以险且远,故仕者常惮往,程公能因其地之善,以寓其耳目之乐,非独忘其远且险,又将抗其思于埃壒⑧之外,其志壮哉!
程公于是州以治行闻,既新其城,又新其学,而其余功又及于此。盖其岁满就更广州,拜谏议大夫,又拜给事中、集贤殿修撰,今为越州,字公辟,名师孟云。
【注释】①阸(ài),阻隔②絙(gēng),粗绳③衡缩蟉(liù)糅,水势曲折奔流
④破溺,船破溺水⑤处,安置⑥陿,狭⑦嶔崟(qīn yīn),山势高耸的样子⑧埃壒(ài),尘埃、尘世
2.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累数驿乃一得平地 累:累积、连接
B.非其土人,罕不踬也 踬:跌倒
C.岂虚也哉 虚:空虚
D.舟载者昼夜属于门庭 属:聚集,集中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浏览完整试题
A.作者开篇极力描写闽地山路水道艰险,以体现程师孟入闽任职“忘其远且险”。
B.第一段作者用汉代将闽地的百姓迁徙于江淮之事,来强调这地方险狭多阻。
C.第二段写福州的民居、庙观等反映了居民安乐,间接地表现出程师孟的治郡政绩。
D.第三段描写程师孟建在城中道山之上的“道山之亭”的胜景,以表现“其志壮哉!”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1)负戴者虽其土人,犹侧足然后能进。
(2)汉尝处其众江淮之间而虚其地,盖以其陿多阻,岂虚也哉?
(三)古代诗歌阅读(6分)
5.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6分)
点绛唇 呈络滨、筠溪二老
张元幹
清夜沉沉,暗蛩啼处檐花落。乍凉帘幕,香绕屏山角。
堪恨归鸿,情似秋云薄。书难托,尽交寂寞,忘了前时约。
注:络滨,因坚持抗金为秦桧所忌,不久便被罢职。晚年游览于山水之间,与张元幹等一块游玩吟唱。 筠溪,南渡后因反对秦桧议和,不久被落职。归隐福建连江西山,与张元幹、富直柔等吟唱游玩。
这首词表达了仕途的险恶与中原未复怅惘情绪,结合词的上下片简析作者是如何抒发这种情感的。(6分)
二、文学名著、文化经典阅读(16分)
(一)文学名著阅读(10分)
6.下列各项中对作品故事情节的叙述不正确的两项是(5分)( )
A.他终于看到纵队的前列从这条街进入广场,不一会,一大群人便挤满广场。但除了知道这是一群人以外,在黑暗中什么也看不清。
正是因为加西莫多看不清楚广场上的情况,才误以为他们是来加害爱斯梅拉达的。所以,当那一大群人靠近圣母院时,加西莫多便拼死抵抗。(《巴黎圣母院》)
B.马达声音响了,一八八九号汽车开路,已经动了,忽然吴老太爷又锐声叫了起来:“《太上感应篇》!”
吴老太爷自从骑马跌伤了腿,终至成为半肢疯以来,就虔奉《太上感应篇》,二十余年如一日;除了每年印赠而外,又曾恭楷手抄一部,是他坐卧不离的。
C.刘姥姥为了答谢凤姐对她资助,带了一些时新果蔬第二次进贾府。贾母设宴招待。她们留姥姥宴会、游园,把她当作“玩物”取乐,刘姥姥也有意哄着老太太开个心,一开席,刘姥姥便站起来说:“老刘,老刘,食量大如牛,吃一个老母猪不抬头。”一句话让众人笑得弯腰曲背,上气不接下气。原来晴雯要捉弄刘姥姥,欺她没见过世面,叫她这样说,以博取众人一笑。姥姥最后迷了路,醉卧在宝玉床上。(《红楼梦》)
D.在觉慧和觉民的鼓励下,琴很快就在《黎明周报》上发表了关于女人剪头发的文章。作为新时代的女性,而且又是第一个发表关于女子剪头发文章的琴在好朋友的鼓励下,不顾母亲张太太在强烈反对。很快她也理智战胜了感情,把头发剪掉了。(《家》)
E.“我要生活,我要家庭和孩子,我想过人的生活。”就在她迈着很快的步子,连眼皮也不抬,走进办公室的时候,他脑海里掠过这样一些想法。
聂赫留朵夫靠彼得堡朋友副检察长谢列宁的帮助,将玛丝洛娃由原判服苦役改为一般移民流放,因此聂赫留朵夫觉得再也没有任何东西可以妨碍他们共同生活了,于是萌生了这些想法。(《复活》)
7.简答题。(任选一题.每题l00字左右)(5分)
(1) 却说吴国太见孙权疑惑不决,乃谓之曰:“先姊遗言云:‘伯符临终有言:内事不决问张昭,外事不决问周瑜。’今何不请公瑾问之?”权大喜,即遣使往鄱阳请周瑜议事。
那么随后诸葛亮在与周瑜相见时是怎样智激周瑜的呢?请简要叙述。
(2) 请简述堂吉诃德主仆在“驴鸣镇”的遭遇。
答:
(二)文化经典阅读(6分)
8.阅读下面文言文,按要求答题。
子曰:“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大车无輗①,小车无軏② ,其何以行之哉?(《论语•为政》)
子曰:“言必信,行必果,硁硁③然小人哉!”(《论语•子路》)
孟子曰:“大人者,言不必信,行不必果,惟义所在。”(《孟子•离娄下》)
孟子曰:“君子不亮④,恶乎执?”(《孟子•告子下》)
注释:①輗(ní):车辕和车辕前横木相接的木销子。②軏(yuè):义同“輗” 。③硁硁(kēng):象声词,敲击石头的声音。这里引申为像石块那样坚硬。④亮:通“谅”,诚信。
(1)对上面选段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以上选文反映了孔子和孟子在对待是否诚信问题上的看法是一致的。
B.在《论语》中,“信”有两层含义:一是受人信任,二是对人有信用。“民无信不立”,说明治理国家要得到百姓的信任。
C.“言必信,行必果,硁硁然小人哉!”“大人者,言不必信,行不必果,惟义所在”,由此可以推断出“小人者,言必信,行必果”的结论。
D.以上选文可以看出孔孟在对待诚信问题上看似矛盾,其实不然。
(2)不少人都把“言必信,行必果”当作座右铭,根据上面四个选段,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3分)
答:
三、现代文阅读(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9—11题。
中华文化海外传播的第三次高潮发生在宋元时代。宋代在文化上达到了一个新的境界,处处表现出它的纯熟和深厚。宋朝特别重视海上贸易,与日本、朝鲜、东南亚和南亚地区的海上贸易都十分活跃,中国商船甚至远达波斯湾和非洲东海岸。到元帝国时代,横跨亚欧的帝国版图以及驿站制度的完善,更使东西方的交通畅通无阻。在这样开放的国际环境下,东西方的交往空前频繁,使节的往来、命令的传递、商队的贸易、大规模的移民,络绎不绝,相望于道,形成了文化大交流、大融合的广阔壮观景象。中国的许多重大发明,如火药和火器技术、雕版印刷术和指南针等等,都是在这一时期大规模西传的。
明清之际出现了中华文化海外传播的第四次高潮。这次高潮的显著特点是来华的基督教传教士充当了文化传播的主要角色。他们把许多中国学术典籍翻译介绍到欧洲,并通过撰写专著和大批的书信,介绍中国的历史、地理、政治制度、社会生活、民间风俗、文学艺术,在欧洲思想界引起强烈反响,对正在兴起的启蒙运动产生了重大影响。比如伏尔泰、狄德罗、莱布尼兹等欧洲的大思想家,都对中华文化表现出热烈的赞许和倾慕之情。在他们的心目中,中国成为一个令他们向往的“乌托邦”,用来对照批判当时欧洲各国的封建专制制度。与此同时,中国的瓷器、漆器等日常生活用品大量销往欧洲,在欧洲各国刮起了持续一个多世纪的“中国风”,一定程度上影响甚至改变了人们的日常生活方式和艺术风格。如在巴黎的雨果故居里,就有一间“中国厅”,是雨果按照自己理解和想像的中国风格设计装饰的。在欧洲的许多地方,都有按照中国造园理念设计的“中国式园林”。这是一个中华文化广泛西传并在近代欧洲社会的发展中留下相当影响的时期。
展开余下试题
9、下列关于“中国风”的理解,不正确的两项是( )( )(5分)
A、“中国风”的出现,主要源于中国的瓷器、漆器等日常生活用品大量销往欧洲。
B、“中国风”的出现,一定程度上影响甚至改变了欧洲各国人们的日常生活方式和艺术风格。
C、“中国风”早在宋元时代就对欧洲各个领域产生了重大影响。
D、在巴黎的雨果故居里的“中国厅”,就是雨果按照中国风格设计装饰的。
E、按照中国造园理念设计的“中国式园林”,广泛出现在欧洲各国。
10、选文中第二自然段划线的句子分别论证了什么观点?请简要概述。(3分)
答: 11、宋元时代出现中华文化海外传播的第三次高潮,请分条概述其出现的原因。(每条不超过12字)(4分)
答:
四、文学类、实用类文本阅读(15分)
本大题为选考题.请从甲、乙两类文本中选定一类作答。不能全选。
(甲)文学类文本阅读(15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2-l4题。
让儿子独立一回 (凌鼎年)
儿子真是争气,以全县高考总分第三名的好成绩被上海财经大学录取。
史工程师比当年自己考取大学要高兴得多,满脸的阳光,满脸的春色。
望子成龙,是中国人的传统,这些年来,儿子他妈真是费尽了心血。真可谓儿子读一年级,她也读一年级,年年这样陪着读陪着复习。如今儿子是如愿以偿考取了大学,他妈却病倒了。
病床上的她念念不忘的是儿子开学在即,自己将不能亲自送儿子去大学,这叫她如何放心得下?她坚持叫丈夫无论如何要把儿子送到大学,安顿好了才回来。
史工程师更放心不下妻子,与妻子商量说:“让儿子独立一回吧?”
“不行!没娶媳妇总是孩子。哪能让儿子一个人去大学。再说这孩子你也知道,他能行吗?”
妻子的担心不是没有一点道理的。儿子长这么大了,没买过一回菜,没烧过一顿饭,没洗过一件衣,没拖过一次地,就连床也都是他妈铺的。自小到现在,从未单独出过一回门,就像鸡雏似的从未离开过母鸡翅膀的保护。而现在,猛一下就叫儿子一个人去经风雨见世面,她一百个放心不下。
史工程师开导妻子说:儿子是去上海读大学,又不是去非洲探险去神农架考察野人,不会有什么事的。想当年,我十七八岁时不是去长征大串联吗,家里谁跟我去了?你在儿子年纪时,不是报名去了黄海边的建设兵团,你爹妈送你到了海边?没有吧。常言道,到啥山,砍啥柴。
让儿子独立一回有好处……
几乎是磨破了嘴皮子,好说歹说,妻子才十分勉强十分不愿意地不再持反对票,但她拖了一句:“就是我同意,儿子也不会同意的,人家父母都送,他父母不送,多没面子……”
简直是出乎意外,儿子很平静地说:“早该让我独立了。”
儿子去大学前一天,史工程师关照了又关照,诸如碰到意外情况立即找警察,安顿好后,先打电话回来,再写封详细的信……
儿子去了三天,没有电话,儿子去了七天,依然没有音信。史工程师夫妇急了。妻子要史工程师无论如何亲自去一趟学校。
正当史工程师准备去上海时,儿子的信来了。夫妇不啻接到福音书,迫不及待地打开。不料随信纸带出的是叠发票,共有:
娄城至上海中巴车票一张
上海出租车票一张
大三元酒家餐费发票一张
新华书店购书发票一张
另附纸一份,上注明:
付搬运费、服务费、冷饮费若干
买饭菜票若干……
乖乖,不连学杂费,光这些额外开支,就一千多。
看了儿子的信才知道,儿子这回过了下独立瘾。他去上海时,不坐公共汽车乘中巴,到了上海后,打的去学校,到了学校后,花钱请人搬行李,乃至挂蚊帐铺床他都未自己动手。为了搞好关系,他买了一箱冰淇淋,凡那天在他宿舍的,不管是同学教师,还是他们的父母、朋友,一概由他请了。第三天,他又请同宿舍的到大三元酒家聚了聚……
史工程师看了信和发票,不知说什么才好。他妻子看了,一颗十五个吊桶七上八下般的心总算放了下来。她很欣慰地说:“我这儿子,是做大事的料!”
史工程师没有接嘴,他大概正在为如何为儿子回信而伤脑筋呢。
12.下列对小说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两项是( )( )(5分)
A.小说采用明暗交织的双线结构,明写史工程师夫妇为儿子事事操心,事事包办的过程,暗写儿子事事被父母包办缺乏独立能力的成长过程。
B.小说主要采用语言描写、动作描写和心理描写等描写方法,刻画了一位爱子胜过爱自己、事事为儿子操心、时时为儿子牵肠挂肚的慈母形象。
C.小说通过儿子在大学里为搞好关系花钱请客的事情,含蓄而有力地批判了社会上的一些不正之风对当代大学生的毒害。
D.小说语言富有特色,有些语言略带微讽而引人深思,如“真可谓儿子读一年级,她也读一年级”、“我这儿子,是做大事的料”等等。
E.小说借史工程师家的故事,既批判了父母溺爱孩子事事包办的错误的教育方式,同时也对年轻一代起到了一种告诫、警醒的作用。
13.小说中“儿子去了三天,没有电话,儿子去了七天,依然没有音信。”一句有什么作用?(4分)
14.小说中的儿子上大学后之所以缺乏独立能力,有人认为罪在史工程师夫妇,也有人认为罪在儿子?试结合文本选择一种观点进行探究。(6分)
(乙)实用类文本阅读(15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l2~14题。
勇武校长马君武 (林天宏)
为民国知识分子的勇武好斗排个座次,马君武想必位于前列。 但了解那段历史的人都说,马君武虽“性烈”,却有其“烈”的道理。他曾经是孙中山的秘书长,又是同盟会章程八位起草者之一。辛亥革命后,历任南京临时政府实业部次长、北京临时执政府司法总长、教育总长等,实为国民党元老级人物。
这位留德工学博士,精通英、日、德、法等数国文字,又写得一手好诗。首次将《共产党宣言》的纲领译成中文,刊登在《民报》上。他还是第一个翻译并出版达尔文《物种起源》的中国人。
展开余下试题
因固执己见,马君武曾被国民党开除。后来,国民党广西党部欲为其恢复党籍,就让他填个表。表上有“何时入党”一栏,马君武却填上“同盟会章程是我起草”,党部的官员们哭笑不得,只得作罢。
马君武一度任广西省长,但多次与桂系军阀交恶,其座船被军阀袭击,连随侍身边的妻子都中弹殒命。死里逃生的马君武向老友陆费逵痛陈道:“政治生活,真是我所不 能过的……可惜数千册心爱的书籍和许多未刊行的诗文译稿,完全丢了,实在令我心痛。”陆费逵答曰:“你是文学家、工业家、教育家。我国应该做的事多得很,你的脾 气,不宜搞政治,何不去做本行的事业呢?”
从此,中国政坛上便少了一个“勇夫”,却多了一个雷厉风行的大学校长。
其时,恰逢国立北京工业大学校长空缺,全校学生一致公议,要求教育部任命马君武为校长。他的学生回忆,马校长一到,“久不冒烟之实习工厂,亦浓烟冉冉升空;严冬冷寂之教室与图书馆,亦得有煤升炉取暖,全校员生振奋不已。”
在出任广西大学的首任校长后,马君武又奉行“锄头主义”。他要求学生拿起锄头参加建校劳动,既培养学生吃苦耐劳,又使家境贫寒的学生通过劳动得到一点报酬,以补贴生活费用的不足。抗战期间,为了让学生适应战斗生活,马君武还大力提倡军训。西大学生过着军事化的生活,戴军帽、扎皮带、裹绑腿,每日三餐,号兵吹号,学生列队进入食堂,有时候还要搞夜间演习。
在用人方面,马君武不拘一格。按照当时国内惯例,大学毕业生必须担任一定年限的助教,才能晋升为讲师。马君武却从中学教师暑期讲习班中选拔人才,来广西大学担任助教。反之,对不安心本职工作、学生不满意的教师,则不管资历、学识如何,一旦聘期已满,立即予以解聘。
马君武以其改造中国的封建教育体制、极力推广现代高等教育的办学理念,与蔡元培同享盛名,有“北蔡南马”之誉。但这个一度“恃才傲物”的马校长,却多次因学校的工作低下“勇武”的头颅。他曾求张学良为其捐助一笔办学款,张学良拒见,他便在张的公寓门房外呆了一夜,张学良只好接见。康有为去世后,他的家人将其藏书出售,马君武得知这一消息,立即派人前往,苦苦哀求,才得以花费巨资,将康的藏书收于校图书馆。
1936年,广西当局改组西大,规定校长由省政府主席兼任。马君武请求担任理工学院院长,遭拒,只得离开他一手创建的西大。离别前,他意味深长地对学生说,我一生做的许多工作,都是别人求我,只有办西大,是我求别人。
但他似乎从未后悔。1939年,58岁的马君武再度出山,重任国立广西大学校长。他的居所位于校区内杉湖旁,门前是他亲撰的一副对联:“种树如培佳弟子,卜居恰对好湖山。”有后人评说,这副对联,“早洗净先前勇武之气,显得温情脉脉这般”。
马君武去世时,周恩来写的挽词是“一代宗师”;朱德、彭德怀的挽词是“教泽在人”。(选自《中国青年报》略有改动)
12、下列关于文本的解说,不正确的两项是(5分)
A、马君武不仅才华横溢,诗文俱佳,而且性格果敢勇猛,不畏权贵。屡与桂系发生冲突,以致几乎为桂系所害。
B、马君武首次将《共产党宣言》的纲领译成中文,刊登在《民报》上。他还是第一个翻译并出版达尔文《物种起源》的中国人。
C、国民党广西党部欲为马君武恢复党籍,让马君武填表,表上有“何时入党”一栏,马君武却填上“同盟会章程是我起草”,表现其狂妄自大。
D、马君武以其改造中国封建教育体制,与蔡元培同享盛名,有“北蔡南马”之誉。这位“恃才傲物”的马校长,从未低下“勇武”的头颅。
E、马君武逝世时,周恩来写的挽词是“一代宗师”,朱德、彭德怀的挽词是“教泽在人”。这是对其一生恰如其分的评价。
13、在马君武做大学校长之前,文章从哪几个角度介绍他?这些介绍与下文有何联系?(4分)
答:
14、马君武亲撰对联“种树如培佳弟子,卜居恰对好湖山”,如何理解其所蕴含的思想境界,请就你的观点进行探究。(6分)
答:
五、语言文字运用(10分)
15.新华网北京5月4日电 国务院总理温家宝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讨论并原则通过《关于支持福建省加快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的若干意见》,为了进一步扩大宣传,激发青年学子积极投身“海西”建设行列。请你以此为内容,拟写一条宣传语。(3分)
【要求】主题鲜明,语言简明得体,至少使用一种修辞,不超过30字。
答:
16.阅读以下两则材料,完成后面题目。(7分)
材料一:自从改革开放以来,在我国,无论城市还是农村,无论大学还是幼儿园,英语学习热潮汹涌,大街小巷随处可见英语补习的广告;在我国,任何一种晋级考试都离不开英语;在我国举行的国际会议上,工作语言全是英语……
材料二:目前,有109个国家、3000多所高等学校都开设了汉语课程,特别是中小学开设汉语课的热情越来越高。世界各国学习汉语的人数,很多国家都是以每年50%甚至更高的速度增长。
(1)用一句话概括以上两则材料所说的现象。(2分)
答:
(2)根据上述材料,谈谈你对目前“英语热”的看法。(5分)
答:
六、写作{70分)
17.从下面两个题目中任选一题作文。
(1) 请以“我的 情结”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 ①请先把题目补写完整。②立意自定。③文体自选。④不少于800字。
(2)根据下面材料,自选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蛹和蝶
蛹看着美丽的蝴蝶在花丛中飞舞,非常羡慕,就问:“我能不能像你一样在阳光下自由地飞翔?”蝴蝶告诉它:“第一,你必须
上一篇:
2009年南京艺术学院附属高中招生考试语文试卷及答案.
下一篇:
初中生必须背诵的古诗词名句分类集锦
标签:
人教版
高三
下册
高考模拟卷
相关:
关于“安溪八中20”的其他试题
重磅:
备战2024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1091]
部编人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统编版高中试题按册查询
高一必修上
|
高一必修下
|
高二选修上
|
高二选修中
|
高二选修下
苏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语文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北师大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沪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把本页分享到:
QQ空间
新浪微博
腾讯微博
微信
红楼
孔子
庄子
李白
杜甫
苏轼
东坡
鲁迅
高考
讲坛
神话
唐诗
宋词
诗歌
小说
散文
关闭本页
》
返回网站首页
》
退出登录
导航:
课件下载
》
教学文摘
》
杂文参考
》
教学设计
》
音像素材
》
作文素材
》
试题下载
》
备课中心
》
中学英语教学资源网
》
小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
8487054
联系手机:
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