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用户注册
|
登录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首页
备课
教案
论文
杂文
试题
课件
素材
音像
公开课
类目:
首页
》
试题中心
》
期末试卷
阅读:1052
标签:
人教版
高一
必修四
期末试卷
重磅:
备战2024 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1052]
高一年级第二学期语文期末测试
高一年级第二学期语文期末测试
第Ⅰ卷(共34分)
一、(18分,每小题2分)
1.下列各组词语加点字注音正确的一组是( )
A. 校(jiào)对 殷(yān)红 中(zhòng)肯 否(pǐ)极泰来
B. 拱券(quàn) 女红(gōng) 叶(yé)韵 暴虎冯(píng)河ò
C. 曝(pù)露 巷(xiàng)道 朴(pō)刀 一叶扁(biǎn)舟
D. 垂涎(xián) 纰缪(miào) 纤(qiàn)夫 朝秦(qín)
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 )
A. 诡奇 寒喧 自诩 栩栩如生
B.狭隘 付梓 浑浊 垂涎三尺
C.镌刻 殒落 萌蘖 因地制宜
D.萦绕 流弊 斟酌 娇揉造作
3.依次填在下列空白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
① 为了繁荣艺术,促进争鸣,我们应提倡平等和_____的精神。
② 女人们却不独_____了她似的,脸上立刻改换了鄙薄的神气,还要陪出许多眼泪来。
③ 别里科夫心慌意乱,匆匆忙忙的穿大衣,脸上带着恐怖的_____。
④ (听完柳妈的话)祥林嫂就显出恐怖的_____来,这是山村里所未曾知道的。
A. 宽容 宽恕 神色 神情
B. 宽恕 宽容 神情 神色
C. 宽容 宽恕 神情 神色
D. 宽恕 宽容 神色 神情
4.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A.极光可真美,大自然这一画家用精益求精的手法,赋予天空以无限的美丽。
B.李校长的开场白可谓抛砖引玉,引导我们提出了许多建议。
C.暴雨倾盆,满路泥泞,车子无法行经,大家只好安步当车,一路跋涉前往目的地。
D.此次大型宣传展出活动将伪科学暴露的淋漓尽致,使参观者了解了许多真相,深受教育。
5.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若想让孩子长成有用之材,家庭和学校教育首先应将孩子的自立精神培养放在守卫。
B.作为一个公开、透明的制度,政府采购是对付腐败的有效武器。
C.美国有十五个州禁止黑人在娱乐场所与白人享有平等的权利。
D.“心连心”艺术团在老区的巡回演出,博得了各界观众的热烈欢迎,对这次成功的演出给予了很高的评价。
6.将下列四句话填在下面的横线上,顺序最恰当的一项是( )
①就像勇猛的战士一样,②不顾一天行军的疲劳,③马上扔下背包,④听到大雨即将来临的广播
某校师生野营训练来到村里,____________________和村民一道投入抢收战斗。
A.②④①③ B. ④③①② C.④②③① D.①④②③
7.下列文学常识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契诃夫,19世纪末俄国伟大的批判现实主义作家,情趣隽永、文笔犀利的幽默讽刺大师,短篇小说的巨匠,著名剧作家。
B.长篇小说《边城》是沈从文的代表作,寄寓着沈从文“美”与“爱”的美学思想,是他表现人性美最突出的作品.
C.刘征原名刘国正,诗人、杂文家、语文教育家、全国中学语文教学研究会会长,写有《庄周买水》《复印的应用》《庄周与鲫鱼》等一系列脍炙人口的佳作。
D.托马斯•刘易斯《这个世界的音乐》、《说味》、《鲸鱼座》等作品强调了生物间信息交流的重要性,从另一方面指出了人和其他生物本质上的同一性,批判和嘲讽了人类的傲慢或人类沙文主义。
8.下列句中“乎”字用法归类正确的一项是( )
①生乎吾前,其闻道也顾先乎吾。 ②其皆出于此乎?
浏览完整试题
③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 ④若是,则与吾业者其亦有类乎?
⑤以子之道,移之官理,可乎?
A.①/②③/④⑤ B。①/②④/③/⑤ C。①/②/③⑤/④ D。①/②④/③/⑤
9.与例句句式相同的一项是( )
例:何必劳神苦思,代百司之职役哉?
A.岂取之易而守之难乎? B。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C.虽董之以严刑……貌恭而心不服 D。复道行空,不霁何虹?
二、(6分,每小题2分)
阅读下面一段文字,完成10 ~ 12题
这几个例子可以证明《伊索寓言》是不宜做现代儿童读物的。卢梭在《爱弥儿》卷二里反对小孩子读寓言,认为有坏心术,举狐狸骗乌鸦嘴里的肉一则为例,说小孩子看了,不会同情被骗的乌鸦,反会羡慕善骗的狐狸。要是真这样,不就证明小孩子的居心本来欠好吗?小孩子该不该读寓言,全看我们成年人在造成一个什么世界、一个什么社会,给小孩子长大了来过活卢梭认为寓言会把纯朴的小孩教的复杂了,失去了天真,所以要不得。我认为寓言要不得,因为它把纯朴的小孩教得愈简单了,愈幼稚了,以为人事里是非的分别、善恶的果报,也像在禽兽中间一样公平清楚,长大了就处处碰壁上当。缘故是,卢梭是原始主义者,主张复古,而我是相信进步的人——虽然并不像寓言里所说的苍蝇,坐在车轮的轴心上,嗡嗡地叫道:“车子的前进,都是我的力量。”
10.“小孩子该不该读寓言……”对这句话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小孩子读寓言要有一个好的环境,成年人只顾自己,使社会变得肮脏喧闹,孩子们就无法读书。
B.作者借题发挥,意即对儿童的教育不能只讲真善美,简单化、理想化而脱离社会实际,这样有害无益,同时呼吁净化社会环境,为后代创造良好的生活空间。
C.寓言故事都是成人编给儿童看的,小孩子该不该读寓言,应看你编的寓言故事是不是有好的教育意义。
D.作者借题发挥,从读书转入环境保护,认为为孩子创造一个洁净安宁的环境,是成年人义不容辞的责任。
11.“我认为寓言要不得,因为它把纯朴的小孩教得愈简单了,愈幼稚了,以为人事里是非的分别、善恶的果报,也像在禽兽中间一样公平清楚,长大了就处处碰壁上当。”受这句话启发,我们应该认识到( )
A.人事是复杂的,我们的头脑也应该复杂一些,头脑简单,走向社会必然到处碰壁。
B.人世间是非不分,“为善的受贫穷寿更短,造恶的享富贵又寿延”,一切既不公平,也不清楚。
C.人心恶心,地善良的人步入社会以后必然会到处碰壁。
D.处处碰壁的人,多半是把读的寓言当成了真实的生活,头脑越发简单了。
12.贯穿《读〈伊索寓言〉》全文的一个深刻见解是( )
A.我们相信现代一切,在价值上、品格上都比古代进步。
B.人类文明的进步,在恶的一面,也使我们变得越来越狡猾。
C.《伊索寓言》是不宜做现代儿童读物的。
D.《伊索寓言》有好多浅薄的见解,非加以纠正不可。
三、(10分,每小题2分)
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13 ~ 17题
柳宗元少聪警绝众,尤精西汉、诗、骚。下笔构思,与古为侔。精裁密致,粲若珠贝。当时流辈咸推之。登进士第,应举宏辞,授校书郎、蓝田尉。贞元十九年,为监察御史。
顺宗继位,王叔文、韦执宜用事,尤奇待宗元。与监察温密引禁中,与之图事。转尚书礼部员外郎。叔文欲大用之,会居位不久,叔文败,与同辈七人俱贬。宗元为邵州刺史,在道,再贬为永州司马,即罹窜逐,涉履蛮嶂。崎岖湮厄,蕴骚人之郁悼,写情叙事,动必以文。为骚文数十篇,览之者为之凄恻。
元和十年,例移为柳州刺史。时郎州司马刘禹锡得播州刺史,制书下,宗元谓所亲曰:“禹锡有母年高,今为郡蛮方,西南绝域,往复万里,如何与母偕行。如母子异方,便为永诀。吾与禹锡执友,胡忍见其若是?”即草章奏,请以柳州授禹锡,自往播州。会裴度亦奏其事,禹锡终易连州。
柳州土俗,以男女易钱,过期则没入钱主,宗元革其乡法。其以没者,仍出私钱赎之,归其父母。江岭间为进士者,不远千里皆随宗元师法;凡经其门,必为名士。著述之盛,名动于时,时号“柳州”云。有文集四十卷。元和十四年十月五日卒,时年四十七。观察史裴行立为营护其丧及妻子还于京师,时人义之。
13.下列各加点字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柳宗元少聪警觉众 警:机警
B.与之图事 图:商议
C.禹锡终易连州 易:改任
D.仍出私钱赎之,归其父母 归:赠送
14.下列各项中与“大将军奇其才”中“奇”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叔文欲大用之 B。宗元革其乡法
C.仍出私钱赎之 D。时人义之
15.对下列各项加点字的意思和用法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
①宗元革其乡法 ②凡经其门,必为名士
③览之者为之凄恻 ④裴行立为营护其丧及妻子还于京师
A.①②不同,③④相同 B。①②不同,③④不同
C.①②相同,③④不同 D。①②相同,③④相同
16.下列各句从分句间语意关系的角度看,分类正确的一项是( )
①少聪警绝众,尤精西汉、诗、骚。
②如母子异方,便为永诀。
③叔文欲大用之,会居位不久,叔文败。
④会裴度亦奏其事,禹锡终易连州。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④
C.①/②/③④ D。①/②/③/④
17.下列叙述符合原文题意的一项是( )
A.柳宗元参加科举考试,中进士,又被推荐为宏辞科,授为教书郎]永州司马。
B.王叔文想重用柳宗元,但赶上皇帝居位不久,想法没有实现。
C.长江至岭南间,想考进士的人,不远千里随柳宗元学习,结果那些人都出了名。
D.柳宗元文学才华受人称赞,但其政治才能未能显示,表现在未被重用就被遭贬了。
第二卷(共66分)
四、(10分)
18.把文言文中化线句翻译成现代汉语。
⑴当时流辈咸推之。(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⑵为营护其丧及妻子还于京师。(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填写句子(5分)
⑴_________________, 克终者盖寡。
⑵_________________, 知来者之可追。
展开余下试题
⑶后人哀之而不鉴之,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⑷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⑸故知一死生为虚诞,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20 ~ 23题。
门
开门和关门是人生中含意最深刻的动作。在一扇扇门内,隐藏着何等的奥秘!
没有人知道,当他打开一扇门十,有什么在等待着他,即使那是最熟悉的屋子。时钟滴答响着,天已傍晚,炉火正旺,也可能隐藏着令人惊讶的事情。也许是修管子的工人就在你外出之时已经来过,把漏水的龙头修好了。也许是女厨的忧郁症突然发作,向你要求得到保障。聪明的人总是怀着谦逊和容忍的精神来打开他的前门。
门有各种各样。有旅馆、商店和公共建筑的转门,它们是喧闹的现代生活方式的象征。还有古怪的吱吱作响的小门,它们依然在变相的酒吧间外面晃动,只有从肩膀到膝盖那样高低。更有活板门、滑门、双层门、后台门、监狱门、玻璃门……然而一善门的象征和奥秘在于它那隐秘的性质。玻璃门根本不是门,而是一善窗户。门的意义就是把隐藏在内部的事物加以掩盖,给心儿造成悬念。
开门的方式也是多种多样的。当侍者用托盘端给你晚餐时,他欢快地用肘推开厨房的门。当你面对上门推销的书商或者小贩时,你把门打开了,但又带着猜疑和犹豫退回了门内。彬彬有礼、小心翼翼的仆役向后退着,敲开了属于大人物的壁垒般的橡木门。牙医的那位富于同情心然而深深沉默的女助手,打开通往手术室的门,不说一句话,只是暗示你医生已为你作好了准备。一大清早,一扇门猛然打开,护士走了进来:“是个男孩!”
门是隐秘、回避的象征,是心灵躲进极了的静谧或悲伤的秘密搏斗的象征。没有门的屋子不是屋子,而是走廊。无论一个人在哪儿,只要他在一扇关着的门的后面,他就能使自己不受拘束。在关着的门内,头脑的工作最为有效。人不是在一起放牧的马群。
开门是一个神秘的动作:它包容着某种未知的情趣,某种进入新的时刻的感知和人类烦琐仪式的一种新的形式。它包含着人间至乐的最高闪现:重聚,和解,久别的恋人们的极大的喜悦。即使在悲伤之际,一扇门的开启也会带来安慰:它改变并重新分配人类的力量。然而,门的关闭要可怕的多,它是最终判决的表白。每一扇门的关闭就意味着一个结束。在门的关闭中有着不同程度的悲伤。一扇门猛然关上是一种软弱的自白。一扇门轻轻关上常常是生活中最悲剧性的动作。每一个人都知道把门关上之后接踵而来的揪心之痛,尤其是当所爱的人音容犹在,而人已远去之时。
开门和关门是生命之严峻流动的一部分。生命不会静止不动并听任我们孤寂无为。我们总是不断地怀着希望开门,又绝望地把门关上。
一扇门的关闭是无法挽回的。至于另一扇门是不存在的。门一关上,就永远关上了,通往了消逝的时间脉搏的另一个入口是不存在的。
20.作者开头说:“开门和关门是人生中含意最深刻的动作。”请根据文意写出“开门”和“关门”的含义。
“开门”的含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开门”的含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1.第三段中,作者说:“玻璃门根本不是门。”请联系“门”在文中的主要含义,分析作者这样说的原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2.请分别说明以下三句话在文中的意思。
⑴人不是在一起放牧的马群。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⑵开门和关门是生命之严峻流动的一部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⑶一扇门的关闭是无法挽回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3.下列对这篇文章分析,正确的两项是( )
A.作者对各种各样的门的描写,赋予“门”以象征意义,写出了自己独特的人生感悟,既表现出积极的、乐观向上的人生态度,也表现出某些消极的、不可知的神秘色彩。
B.作者笔下的门,有的实实在在,有的则赋予象征意义:实在的“门”,是读者最熟悉的,拉近了作者与读者的距离:象征意义的“门”,蕴涵深刻的哲理,给读者以极大的启迪。
C.作者笔法自然,轻巧而又严密,看似信笔所至,实则前后多有内在联系。如第二段说“聪明的人总是怀着谦逊和容忍的精神来打开他的前门”,就于上文工人修水龙头和女厨突发忧郁症有一定内在联系。
D.第四段对开门方式的描写,作者精选了五个各具特色的生活情景,生动细致地表现出不同社会层面的人的不同心态,紧扣文章主题,具有典型意义和强烈的现实意义。
E.第六段中“一扇门猛然关上是一种软弱的自白”,这句话反映了作者对“最终判决”的畏惧和对“一个结束”的悲伤,是作者深刻人生体验的形象化表达。
六、(5分)
24.依照例句,另写一组有寓意的句子。要求按下面提供的两种动物,写出寓意与动物形象特征相统一的意思完整的句子。(不要求与例句字数相同)(2分)
例句;
萤火虫:我在欲望难遂时发出的一点光,却美丽了多少孩子欢乐的眼睛。
驴子:别嘲笑我!蒙上眼睛,套上绳索,你拥有再活跃的头脑,也只能和我一样,绕圈圈。
⑴蚊子:喜欢听嘤嘤颂歌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⑵喜鹊:乌鸦姐妹啊,怎么还不明白?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5.依照下面句子的修辞方式和句式特点,以“秋天”开头仿写句子。(4分)
春天像一个步履轻盈的小姑娘,她携着神奇的花篮,把五彩的鲜花撒向山坡,撒向原野。
秋天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七、作文(30分)
26.阅读下面一首诗,根据要求作文。
一个海员,
他最喜欢的是
起锚所激起的那一片洁白的浪花——
一个海员,
最使他高兴的是
抛锚所发出的那一阵铁链的喧哗——
一个盼望出发,
一个盼望到达。
“一个盼望出发/一个盼望到达”,诗中的“出发”“到达”引发你想些什么呢?请以此为话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立意自定;除诗歌无外体自选;题目自拟:不少于800字。
附:参考答案
第Ⅰ卷(34分,每小题2分)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答案 A B C D C D C B A
题号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
答案 B A B D D B D C —
第Ⅱ卷(66分)
18.⑴当时文人同辈都推崇他。(2分)
⑵帮助料理他的丧事并护送他的妻子儿女会到京师。(3分)
19.⑴善始者实繁(1分)
⑵悟已往之不谏(1分)
⑶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1分)
⑷师不必贤于弟子(1分)
⑸齐彭殇为妄作(1分)
20.预示着一个新的开始,一个新的发现;(1分)意味着一个结束。(1分)
21.因为门的意义就是能把隐藏在它内部的事物加以掩盖,给心儿造成悬念;(2分)而玻璃门是透明的,做不到这些。(1分)(或“因为玻璃门是透明的,毫无隐秘可言,而一扇门的象征和奥秘在于它那隐秘的性质”)
22.⑴人是有思想有感情的,人需要有自己独立的天地。(或“人是有隐秘需求的”)(2分)
⑵人生包含着一个个重要阶段的开始和结束。(2分)
⑶当一个过程终结之后,再想让它重现是不可能的。(2分)
23.B、C
24.⑴就叫他付出血的代价。(1分)
⑵报喜的话,什么时候都有人爱听。(1分)
25.像一位技巧高超的丹青手,他端起巨大的画笔,把金黄的水粉撒向田野,撒向村庄。(或“他举起神气的画笔,用斑斓的色彩点染树梢,点染山岳。)(4分)
26.(略) (117.67.216.145)
上一篇:
论语选读教学质量检测试卷
下一篇:
湖南省益阳市2009年初中毕业生学业考试试卷
标签:
人教版
高一
必修四
期末试卷
相关:
关于“高一年级第”的其他试题
重磅:
备战2024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1052]
部编人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统编版高中试题按册查询
高一必修上
|
高一必修下
|
高二选修上
|
高二选修中
|
高二选修下
苏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语文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北师大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沪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把本页分享到:
QQ空间
新浪微博
腾讯微博
微信
红楼
孔子
庄子
李白
杜甫
苏轼
东坡
鲁迅
高考
讲坛
神话
唐诗
宋词
诗歌
小说
散文
关闭本页
》
返回网站首页
》
退出登录
导航:
课件下载
》
教学文摘
》
杂文参考
》
教学设计
》
音像素材
》
作文素材
》
试题下载
》
备课中心
》
中学英语教学资源网
》
小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
8487054
联系手机:
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