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用户注册
|
登录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首页
备课
教案
论文
杂文
试题
课件
素材
音像
公开课
类目:
首页
》
试题中心
》
高考试卷
阅读:1032
标签:
人教版
高三
下册
高考试卷
重磅:
备战2024 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1032]
5年高考3年模拟分类汇编:文学作品类四
十六、(08石家庄市毕业班复习教学质量检测)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
湖 泊
王小妮
带着一根擀面杖,德国的朋友坐两小时火车来和我们共同包一顿饺子。如果他不来,我们就得一律用细酒瓶擀面。吃过了中国饭喝过了中国酒,朋友说,这附近有一个熊湖,很值得一看。随后的一星期,找熊湖成了大事情。树林茂密,又不会问路,我们捉迷藏一样乱走。几次遇到一个跑步的德国小伙子,后背像扎武装带满满地扎了一排,远看像一排手榴弹。我们经常见他,细看时背后捆扎的竟是饮用水。
别人的湖啊,你在哪儿?秋天了,橡树、核桃树、栗子树的果子劈劈啪啪又砸头又硌脚,路上采了我所见过的最大蘑菇,直径有30厘米。举着蘑菇见到了湖。哪里有熊,只有野鸭子在红黄绿各色树叶的粼粼倒影里。湖边有一个小酒吧,两层楼,有人端坐在高处看水,有人坐在水边晒太阳,我估计那一天有30人在熊湖边,一丝人声都没有。
离熊湖几公里远有大停车场,车辆到那里为止,不能再接近湖。除林间偶尔有原木的秋千木椅外,没有什么设施。从公路到熊湖边,至少步行一小时的沙石路。林间几家原住户,外墙高处挂着鹿角猎枪松枝,湖区不供游人留宿。
这以后的又一年秋天,我们早回了国回到东北,去看长白山脉的一串火山湖。夜里听到当地人讲各种熊瞎子的故事,熊瞎子掰苞米,熊瞎子偷蜂蜜,熊瞎子和老虎打架……在阵阵笑声中,那又笨拙又憨实的家伙,竟引起了我们的兴趣。于是让我想起了熊湖。在中国的东北部更应该有熊湖,一百年前这一带还完全蛮荒。德国的纬度和中国东北差不多。在德国中部平原上,能闻到中国北方旷野中浓烈的草香。特别在秋天,湖水山色完全相似,只是居住的人不同。
10月的东北,过了旅游季节,立刻萧瑟,紧临火山湖修建的宾馆正要锁门过冬,松林间拉根电线,洗衣机整日整夜突突地响,脏水冲着飞旋的落叶直接流进湖里。
有个清凉的早上,想到一个人的两句诗:德意志啊德意志,得到了意志,丧失了激情。
和德国人比,中国人的激情实在太高涨了。这几年旅游业兴起,每逢旺季,或举家出行,或单位公款出游,大小车辆涌向这里,成排地挤满湖边。东北宾馆里的人说,来这儿的客人多数是彻夜打麻将,有时候下湖一会儿,主要是打鱼。谁看湖?拔凉拔凉的水有什么好看?
中国东北最有名的湖是松花湖,10月中旬去,水边的简陋木屋全上了锁。说服老板开一间最豪华的,但是一打开房门,看到的竟是满天花板黑压压地爬满快冻僵的瓢虫,有电视机,没卫生间。在德国刚好相反,可以没电视机,干净的卫生间是必须的。德国的家庭旅馆还会送过来一份果盘,或者一束鲜插野花。在松花湖过的那一夜,老板送过来一只超长手电筒,专门叮嘱我们,出门就可以方便,不要走远,惹得狗叫。
别人的东西不要羡慕,因为你自己也会有,我的长辈这么告诉我。但是,我怎么告诉我的孩子?
1.文中描绘的熊湖周围环境有何特点?
答:
答案 (1)树林茂密;(2)野生动植物没有遭到破坏(保存良好);(3)环境安静;(4)人为设施少(或爱护环境)。
2.解释下面两句话在文中的含意。
(1)在德国中部平原上,能闻到中国北方旷野中浓烈的草香。
浏览完整试题
答:
(2)德意志啊德意志,得到了意志,丧失了激情。
答:
答案 (1)德国中部平原与中国东北纬度相同,自然条件相同,湖光山色相似。
(2)肯定了德国人对环境保护的意义有深刻的认识,并有切实的行动;同时也是对一些中国人任意破坏祖国美好自然资源的做法的讽刺;表达了作者的痛惜之情。
3.本文主要运用了什么写作手法?它起到了什么样的作用?
答:
答案 对比。中国人和德国人在旅游的情趣和对自然保护方面的对比,揭露了国人在这方面存在的问题:
(1)旅游破坏了生态(紧临火山湖修建宾馆,脏水直接排入湖中);(2)对自然风光缺乏审美能力与兴趣(到景点打麻将,打鱼);(3)不讲究文明卫生(爬满瓢虫)。
4.解释文章最后一段的含意,写出其中蕴含的思想感情。
答:
答案 长辈的话——不羡慕别人的东西,要有通过努力赶超别人的志气。本来有比别人好的东西却不知爱惜,不加保护,我们将无颜面对后人。用反问句,表达了自己的羞愧之情;同时蕴含着国人应该关注环保、爱护旅游资源的希望之情。
十七、(08北京市海淀区高三年级第一学期期末练习)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1~4题。
孤独的普希金
肖复兴
来上海许多次,没有去岳阳路看过一次普希金的铜像。忙或懒,都是托词,只能说对普希金缺乏虔诚。似乎对比南京路、淮海路,这里可去可不去。
这次来上海,住在复兴中路,与岳阳路只一步之遥。推窗望去,普希金的铜像尽收眼底。大概是缘分,非让我在这个美好而难忘的季节与普希金相逢,心中便涌出普希金许多明丽的诗句,春水一般荡漾。
其实,大多上海人对他冷漠得很,匆匆忙忙从他身旁川流不息地上班、下班,看都不看他一眼,好像他不过是身旁的水泥电杆一样。提起他来,甚至说不出他哪怕一句短短的诗。
普希金离人们太遥远了。于是,人们绕过他,到前面不远的静安寺买时髦的衣装,到旁边的教育会堂舞厅跳舞,到身后的酒吧间捧起高脚酒杯……
当晚,我和朋友去拜谒普希金。铜像四周竟然了无一人,散步的、谈情说爱的,都不愿到这里来。月光如水,清冷地洒在普希金的头顶。由于石砌的底座过高,普希金的头像显得有些小。我想,更不会有人痴情而耐心地抬酸了脖颈,如我们一样仰视普希金那一双忧郁的眼睛了。
此时,教育会堂舞厅中音乐四起,爵士鼓响得惊心动魄。红男绿女进进出出,缠绵得像糖稀软成一团,偏偏没有人向普希金瞥一眼。
我很替普希金难过。我想起曾经去过的莫斯科普希金广场,在普希金铜像旁,即便是雨雪飘飞的日子,那里也会有人凭吊。那一年我去时,正淅淅沥沥下着雨,铜像下依然摆满鲜花,花朵上沾满雨珠,宛若凄清的泪水。有人在悄悄背诵着普希金的诗句,那诗句也如同沾上雨珠,无比温馨湿润,让人沉浸在一种美好的诗的意境中。 而这一夜晚,没有雨丝、没有鲜花,普希金铜像下,只有我和朋友两人。普希金只属于我们。
第二天白天,我特意注意这里,除了几位老人打拳,几个小孩玩耍,没有人注意普希金。铜像孤零零地立在格外灿烂的阳光下。
朋友告诉我,这尊塑像已是第三次塑造了。第一尊毁于日军侵华的战火中,第二尊毁于我们自己手中。莫斯科的普希金青铜塑像屹立在那里半个多世纪安然无恙,我们的普希金铜像却在短短的时间内连遭两次劫难。
在普希金铜像附近住着一位老翻译家,一辈子专门翻译普希金、莱蒙托夫的诗作,在文化大革命中亲眼目睹普希金的铜像被红卫兵用绳子拉倒,内心的震动不亚于一场地震。曾有人劝他搬家,避免触目伤怀,老人却一直坚持守在普希金的身旁,度过他的残烛之年。
老翻译家或许能给这尊孤独的普希金些许安慰。许多人忘记了当初是如何用自己的手毁掉了美好的事物,当然便不会珍惜美好的失而复得。而年轻人漠视那段悲惨的历史,只沉浸在金庸或琼瑶的故事书里,哪里会有老翻译家那份浓厚的情怀,涌动老翻译家那般刻骨铭心的思绪?据说残酷的沙皇读了普希金的诗还曾讲过这样的话:“谢谢普希金,他的诗感发了善良的感情!”而我们却不容忍普希金,不是把他推倒,便是把他孤零零地抛在街头。
我忽然想起普希金曾经对于春天的诅咒——
啊,春天,春天,
你的出现对我是多么沉重,
……
还是给我飞旋的风雪吧,
我要漫长的冬天的幽暗。
有几人能如老翻译家那样理解普希金呢?过去成了一页轻轻揭去的日历,眼前难以抵挡春日的诱惑,谁还愿意去在凛冽风雪中洗涤自己的灵魂呢?
离开上海的那天下午,我邀上朋友再一次来到普希金的铜像旁。阳光很好,碎金子一般缀满普希金的脸庞。真好,这一次普希金不再孤独,身旁的石凳上正坐着一个外乡人。我为遇到知音而兴奋,跑过去一看,失望透顶。他手中拿着计算器正在算账,很投入。他的额头渗出细细的汗珠。
再到普希金像的正面,我的心更像被猫咬一般难受。石座底部刻有“普希金(1799~1837)”字样,偏偏“金”字被黄粉笔涂满。莫非人们只识得普希金中的“金”字吗?
我们静静地坐在普希金塑像旁的石凳上,什么话也说不出来。阳光和微风在无声流泻。我们望着普希金,普希金也望着我们。
1.下面对原文的理解,正确的两项是 ( )
A.文章开篇作者提到,相对于上海的南京路、淮海路,岳阳路上的普希金铜像是可看可不看的,因为前者比
者名气盛,影响大。
B.文章第4段“普希金离人们太遥远了”一句,是说无论在时间上,还是在空间上,普希金距离当代大多数人
十分遥远。
C.莫斯科的普希金塑像屹立了半个多世纪安然无恙,上海的普希金塑像却曾经毁在我们自己手中。这里作者运用了对比手法,突出了本文主题。
展开余下试题
D.老翻译家坚守在普希金像的身旁,是出于对普希金及其诗作的热爱,他成为孤独的普希金惟一的安慰。
E.作者表达自己的感情或直抒胸臆,或委婉含蓄,使得文章所蕴含的情感丰富而饱满,既有无奈、痛苦,又有遗憾、忧虑。
答案 CE
2.解说文中画线语句所表达的含意。
答:
答案 对于过去那段践踏、毁灭文化的沉重历史,人们能轻易地忘掉。人们沉浸在物质的享受和对金钱的追求中,没有人愿意在痛苦的磨砺中净化自己的灵魂。
3.题目“孤独的普希金”有多层含义,请根据全文内容,加以解释。
答:
答案 (1)上海街头的普希金铜像无人拜谒。(2)普希金的诗作无人阅读。(3)普希金所象征的高雅文化,美好、崇高的精神备受冷落。(4)作者含蓄地表达了对冷落普希金及其精神的现象的否定态度。
4.文中所反映的现象在我们的现实生活中还有许多,请你举出一例,并加以评论。
答:
答案 略。
十八、(08北京市西城区高三抽样测试)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1~4题。
约会白桦
张 波
好几年前,一位北方朋友问我,你看过冬季里的白桦林么?我摇头。他说,那你一定要看看,否则你算不上真正的北方人。我问他,你看了是什么感觉?他沉默良久后对我说:“当时,我想哭……”
这句话让我无法忘怀。
前年,在新疆,我看到了大片夏季的白桦林。在宽阔的额尔齐斯河的两岸,生长着无数的白桦,浓荫蔽天,如同一道绿色的云将那冷冷的河水覆盖。远远看去,那些白桦纤弱得令人怜爱,茂密的树冠仿佛随时都会使那苍白的树干折断。走到近前,你会感觉到如同面对着一排倾国佳丽,个个亭亭玉立,风姿绰约 那时,我感觉到,再没有比白桦更能体现女性风采的树木了,也再没有比白桦更能够让男人动心的树木了。
然而,冬季的白桦呢?那让人看了“想哭”的白桦呢?
现在,我终于踏上了黑河的土地。我明白此行最重要的目的就是和白桦在此时此刻约会。没错,是约 会——一次企盼已久的约会。
果然,在一片纤尘不染的雪原上,我看到了梦中的白桦林。蓝得纯净无比的天空下面,一大片白桦默默地伫立在雪地上。用白璧无瑕之类的语言来形容这片雪地是不够的,因为这雪地尚无任何一行人或兽的脚印,真的是令人不忍落脚。雪野无言,静谧得令人感到听觉功能的存在已毫无必要。
我沉默地注视着面前的她们。我在心里一千遍地说着:你好……我的眼角渐渐地潮湿。我开始相信,那位北方朋友的话言之不虚。
她们有一种特殊、奇异、难以言说的美。她们身处严寒,立足冰雪,躯干纤细却又永远笔挺,枝杈柔弱却从不倒垂。虽叶片全无仍傲然于世,经霜侵雪欺却纯洁如斯。她们经历过无数次与风雪的抗争搏斗,这可以从她们身上暴起的树皮和深深的裂口看出来。但她们在严寒中生长得如此从容,如此平静,看不出有任何一点痛苦的表情。她们的全部生命力永远向着蓝天和太阳。
我恍然——“亭亭玉立”并非只是一种婀娜的姿态;“玉树临风”也不尽是一种单纯的潇洒。达到这样的境界,都需要一番经历和磨炼。
我缓缓地向她们走去。此时,我已经不敢随便向她们道一声“你好”了,因为我知道,现在的我没有资格同她们平等对话。与饱经风雪的她们相比,我不过是一个未谙世事的小毛头。
我走进她们当中。我能感觉到她们的呼吸、窃笑、私语。我知道,她们正在打量着我这个远道而来、冒冒失失的赴约者。从单纯精神意义上说,我和她们前生有缘,今世有约。我定定神,看到了她们身上无数只眼睛。这些眼睛美丽而有神,多呈鱼形,如那远古的图腾。片刻之后,我心痛地发现,她们的每一只眼睛都是一次苦难的证明,都是某一次断裂和夭折的记号。想想吧,这是何等的壮烈和悲怆啊 每经历一次摧残,她们,便睁开一只眼睛!
然而,这些眼睛里没有泪,只有情。你会感觉到白桦林没有恨,只有爱。最苦的是她们,最美的也是她们;最纤弱的是她们,最有生命力的也是她们;最令人怜爱的是她们,最让人肃然起敬的还是她们。
白桦林啊白桦林。面对这雪中的白桦,好男人不能不流泪。
走出白桦林,我回首看去,白桦无语,林梢微动。我已经无法看到她们的眼睛了。但我知道,她们的每一只眼睛都将永不闭合,她们的目光会永远注视我,无论我走到天涯海角,这目光传达出的一切都与我同在。我的身后,是两行深深的足迹,那是我前来赴约的证明,更是我朝圣的记录。尽管待到春来雪融,这足印将消失殆尽;尽管此刻告别白桦,这一别也许就是永远!但有一点是无疑的,那就是,这样的一次约会已足够我受用终生。
(取材自《中华名家散文精粹》,有删改)
1.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两项是 ( )
A.作者写冬日白桦处于蓝天下、白雪中,意在用环境烘托白桦的纯洁、美丽,为下文的感叹作铺垫。
B.“我缓缓地向她们走去”中,“缓缓”二字,显示作者此时内心的敬意,他的脚步因此变得沉重而艰难。
C.由初见雪地白桦时向她们问好,到后来不敢随便问好,说明作者由初来时的随意,变为后来的郑重。
D.文章用“想哭”描述看到冬日白桦的感受,显示了冬日白桦的品格带给作者巨大的心灵震撼和冲击。
E.作者认为,白桦树身上的眼睛是她们久经磨难的证明,因为每次磨难,白桦都会睁开一只眼睛。
答案 BC
2.作者在写冬天的白桦树之前,写到夏天的白桦,其用意何在?
答:
答案 ①写夏天的白桦,写出了白桦具有女性美丽的风采。②写出白桦树虽然纤弱却充满生命力。③这样写为下文写雪地白桦,深入揭示其精神本质作铺垫。
3.分析作者为什么将“看”白桦林写作“一次企盼已久的约会”。
答:
答案 “约会”使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把白桦人格化了,这表明“我”认为“我”与白桦树有着心灵的沟通(答作“对白桦的崇敬”“对白桦的敬重”“对白桦充满敬意”亦可),形象地写出了“我”对白桦向往已久的感情。
4.统观全文,试析为什么文章结尾说“这样的一次约会已足够我受用终生”。
答:
答案 经过这次与冬日白桦的约会,作者感到,白桦树外表柔弱,身处严寒却从容平静,充满生命力。虽然历经重重艰难,却仍然充满深情(爱意)。这种博大胸怀,给了“我”深深的震撼,并深入到“我”内心,伴“我”终生。
十九、(08湖北省八校高三第一次联考)阅读下面的散文,按要求答题。
家之恋
乔安娜?门特
11月的一天下午,昏暗的光线伴着寒风透过光秃秃的树枝,在我家的窗户上投下了一张黑色的网。微弱的光线渗进室内。屋里,父亲沉重的躯干颓然倒在椅子里。房中一片寂静。我不时抬起头来注视着父亲的腹部。我看见它轻微地起伏,运动神经仍在工作。他坐在一张已磨损的特制的桃色丝绒椅子里,衣服上油墨斑斑,周围放着报纸和其他杂志。右边的茶几上放着一盏灯和几星期来的《奥马哈世界先驱》,左边的杂志架上塞满了一年的《全国地理》,上面又堆放着《时代》《内布拉斯加农场主》,而更多的是《世界先驱》。所有这些报刊上都覆盖着一层薄薄的土。有时当我用吸尘器打扫时,我故意把吸尘管对着他和报纸来吓唬他,或者就干脆在他手臂上吸尘。这使他开怀大笑。我很喜欢他能这样,我喜欢感到父亲仍然在那儿并且伸手可及。
展开余下试题
突然间,他莫名其妙地紧张起来。他的头和双手一起抽搐,同时抓起弄皱了的报纸。当他用颤抖的双手试图举起报纸阅读时,又开始了那特有的“沙沙”响声。下面就是他读报的样子:运动神经开始工作,双手拿起报纸,头开始颤动着向前倾,并且和手一起愈来愈往下沉,眼睑一张一闭,直到报纸掉在腿上,随后运动神经又停止工作。有时他一连几天都看同一版报纸。但是,正如他说的,“生活对我来说总是崭新的”。他与五年、十年或十五年前相比判若两人,那时他还未得震颤性麻痹,是一位高大、黝黑、膀宽、眼睛碧蓝的德国人。而现在他却永远地弓腰驼背,突出的眼睛越过总是滑到鼻尖的眼镜上端,直勾勾地盯着什么。左脚吃力地拖荡着,步履维艰。最近三年里,他脸部肌肉失控,时而不由自主地弄出嘈杂的声响,但仍然能凭借自己的力量走动。他读报时坐的椅子的弹簧已经断裂。他习惯在上床时让两百磅重的身体一下子倒在床上,把床架也弄断了。我们的家庭就是如此地望着父亲的身体每况愈下而度过了十三年。父亲变糊涂已有六年。我和母亲认为这是件幸事,因为他似乎不再去注意岁月的流逝及其对他的影响。正如他有时说的:“我仅仅是在这儿打发时光。”但在我们家里总要有人照看他,主要是我母亲。她默默地在实现1940年11月22日的誓言:同甘共苦,白头偕老。他俩是在明尼苏达州的明尼阿玻利斯物价管理办公室工作时结识的。婚后第四年当共和党削减开支时,物价管理办公室关闭了。母亲跟着父亲回到了内布拉斯加的家乡。在这儿他们养育了五个孩子。母亲常常告诉我,过去他们一起生活得多么幸福。她多么为他而感到自豪!他具有她想在一个丈夫身上找到的一切品质:洒脱、善良、虔诚,是一位她能在众多方面依赖的人。现在关系变了,父亲成了一个要全部依靠母亲的人了,以前生活中的许多乐趣一去不复返。母亲挑起了曾经由父亲承担的照料家庭的重担,还要额外地添上照看父亲(这是非常花时间的),和干全日工作。所有这一切都要一位五十九岁的妇女包揽,实难想像。我的两个弟弟无知透顶,他们竟指责母亲对父亲缺乏同情,建议母亲花更多的时间与父亲做伴。我想说的是:要知道,正视死亡不是件容易的事。人们喜欢抱抱婴儿,喜欢和年轻人在一起,因为他们是生活中的新生力量,然而我们中间又有谁愿意看着死亡之神一步步走近我们爱着的人呢?母亲过去和现在都一直爱着父亲,而她的爱并不是能轻易被两个弟弟所理解的那种简单的爱情。她把爱留在记忆中,爱使她照料好一个空荡荡的家,一个失去精神的灵魂。她与他在新的关系中同舟共济,就像一位母亲尽管看着自己的孩子不幸地死去,她还是深深地爱着。
1.从第一段写父亲身边摆设(画线处)的文字中你读出了什么?
答:
答案 ①“所有这些报刊上都覆盖着一层薄薄的土”,说明这些报刊父亲其实是看不了的;②看不了但还是给父亲准备好,因为读报刊是父亲平时惟一的生活内容,表现了家人对父亲的关爱。
2.父亲变糊涂了,“我和母亲认为这是件幸事”。你怎么理解这句话?
答:
答案 这并非说明家人对父亲无情,其实“我”和母亲都是在替父亲着想,这是对父亲爱的表现,因为精神的丧失可以使“他似乎不再去注意岁月的流逝及其对他的影响”,可以减轻他的痛苦。
3.请简要分析一下“母亲”的形象。
答:
答案 母亲是一个对自己的丈夫有着忠贞不渝的爱情的妇女(妻子)形象。突然降临的不幸并没有动摇她对丈夫的爱,她一方面承担着繁重的劳动,一方面又要以特殊的心情和方式照料丈夫。即使这样,也仍然不尽能为儿女理解。
4.从全文的内容看,作者的“家之恋”是怎样表现的?请有条理地回答。
答:
答案 ①作者将自己对家的深情寄寓到父亲和母亲两个具体的人物身上。②表达了对在病榻上度过了十三年生涯但身体情况每况愈下的父亲的深沉的爱和对含辛茹苦的母亲的崇敬之情。③这种情感体现在对具体事情的描述上,而非空洞地抒情,作者描述这些人与事时,自然地流露出对家的爱。(把父亲和母亲分开作为两点来说也是可以的。)
二十、(08郑州市高中毕业班第一次质量预测试卷)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
冬日絮语
冯骥才
朋友送来一盆“香棒”,放在我的窗台上说:“看吧,多漂亮的大叶子!”
这叶子像一只只绿色光亮的大手,伸出来,叫人欣赏。逆光中,它的叶筋舒展着舒畅又潇洒的线条。一种奇特的感觉出现了!严寒占据窗外,丰腴的春天却在我的房中怡然自得。
自从有了这盆“香棒”,我才发现我的书房竟有如此灿烂的阳光。它照进并充满每一片叶子和每一根叶梗,把它们变得像碧玉一样纯净、通亮、圣洁。我还看见绿色的汁液在通明的叶子里流动。这汁液就是血液。人的血液是鲜红的,植物的血液是碧绿的,心灵的血液是透明的,因为世界的纯洁来自于心灵的透明。但是为什么我们每个人都说自己纯洁,而整个世界却仍旧一片混沌呢?
我还发现,这光亮的叶子并不是为了表示自己的存在,而是为了证实阳光的明媚、阳光的魅力、阳光的神奇。任何事物都同时证实着另一个事物的存在。伟大的出现说明庸人的无所不在,小人的恶言恶语不恰好表现你的高不
上一篇:
5年高考3年模拟分类汇编:文学作品类三
下一篇:
2009淄博市中考语文试题及答案
标签:
人教版
高三
下册
高考试卷
相关:
关于“5年高考3年”的其他试题
重磅:
备战2024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1032]
部编人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统编版高中试题按册查询
高一必修上
|
高一必修下
|
高二选修上
|
高二选修中
|
高二选修下
苏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语文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北师大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沪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把本页分享到:
QQ空间
新浪微博
腾讯微博
微信
红楼
孔子
庄子
李白
杜甫
苏轼
东坡
鲁迅
高考
讲坛
神话
唐诗
宋词
诗歌
小说
散文
关闭本页
》
返回网站首页
》
退出登录
导航:
课件下载
》
教学文摘
》
杂文参考
》
教学设计
》
音像素材
》
作文素材
》
试题下载
》
备课中心
》
中学英语教学资源网
》
小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
8487054
联系手机:
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