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用户注册 | 登录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类目:首页试题中心高考试卷

阅读:1015  
标签:人教版 高三 下册 高考试卷
重磅:备战2024 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1015]
5年高考3年模拟分类汇编:文学作品类三
十、(07黄冈、襄樊高三11月摸底考试)阅读下面一篇散文,回答1~4题。
  大树和我们的生活
  周 涛
  如果你的生活中周围没有伟人、高贵的人和有智慧的人怎么办?请不要变得麻木,不要随波逐流,不要放弃向生活学习的机会。因为至少在你生活的周围还有树——特别是大树,它会教会你许多东西。一棵大树,那就是人的亲人和老师,而且也可以毫不夸张地说,它就是伟大、高贵和智慧。
  树的生命比人的生命更长久,从“阅世”的意义上看,人是比不过树的。所以,你若是到十三陵,看到周围静立在那里的松柏,尤其是看到那种虎卧龙盘的老柏,会不由得生出某种敬畏的感激——有什么办法,帝王们全都死了,它们却依然活着,默默地、居高临下地看着人间的兴衰更迭、生死荣辱。在某种意义上,它们就是历史,它们就是帝王。
  我甚至觉得没有什么哲学比一棵不朽的千年老树给人的启示和教益更多。同样是生命,树以静以不言而寿,它让自己扎根大地并伸出枝叶去拥抱天空,尽得天地风云之气。树的存在为人们贡献了自己的全部,从枝叶到花果根干,却也从未向人们索取过什么。许多家畜供人驱使食用,但同样也靠人喂养照料。树本来是用不着人养的,它在大自然中间活得好好的,姿态优美,出神入化。
  等到大树被伐倒了,人们看到了它的心——年轮,一圈一圈,岁月的波纹荡漾,生命的记忆永存,这时候,略有悟性和良知的人就全明白了:树绝不是麻木的,而恰恰是有灵有智的。它虽不语不行,心里面却比谁都清楚。它与山河大地、飞禽走兽、风云雨雪雷电雾的关系,比人更深入,更和谐。它是处理这些复杂关系的大师。
  它不靠捕杀谁、猎获谁而生存,但它活得最长久。这可真不是一件简单的事儿,它连草也不吃,连一只小虫子的肉也不吃,但它却能长得最高大、最粗壮、最漂亮。这才是奇迹呢,树不用吃饭。真正有生命力的大树全都已经与天地风云融为一体了,它与山河共呼吸,取万物之精气,反过来又养育万物;得日月之灵华,结果又陪衬日月。若是说什么气功,树才是真懂得气功的大师。
  我在塔克拉玛干边缘的墨玉县见到过一棵八百年的梧桐树王,那样干燥的沙漠边缘,它得有多大的修行才能活过来呀?何况它不仅活着,而且枝叶繁茂,生机勃勃,它像一个巨人一样健康地屹立着,襟怀博大,人和梯子在它的脚下显得极其可笑。
  它的王者风范不是靠什么前呼后拥的虚势造成的,它靠它的阅历、它的顽强生命力、它的光辉的生命形态,使人望之而生敬仰之心、爱慕之情,使人认识到伟大、高贵、智慧这些词语从人类头脑中产生时的本意。
  我还见到过五百年高龄的无花果王,它占地数亩,落地的无花果使它周围散发着甜腻的腐败和幽深的清香,它的枝干如同无数巨蟒纠缠盘绕,四处爬伸。它达到了它这种植物的极致,造就成、编织成一座自己的宫殿。
  一棵树在漫长的成长过程中,会遇到各种大大小小的灾难,但它要是都挺过去了,经历了时间的考验,它就会成为一棵大树。这样的大树会引起人们特殊的敬意。比如在哈密,就有一些幸存下来的百年老柳树。它们的形态确实不同凡响,一看就知道,是有特殊生命力和特殊经历的树。它们身上都有编号挂牌,就像勋章一样,代表着特殊的荣誉。这些柳树就是大名鼎鼎的“左公柳”——左宗棠平阿古柏后沿途栽下的柳树。可是当年“遍栽杨柳三千里”,能活到今天的,也就只有这些了。


浏览完整试题  你细细端详这些巨大的柳树,会从它们每一棵树的神态上,找到左宗棠的神韵,一派大人物风范。我当时就颇感疑惑,心想,难道树也会遗传栽树人的风貌吗?要是果然如此,那树就是通神通灵的生物了。
  (选自《美文十年精华》,有删节)
  1.文章第1段,作者说:“一棵大树,那就是人的亲人和老师,而且也可以毫不夸张地说,它就是伟大、高贵和智慧。”结合原文,树的“伟大”“高贵”“智慧”的内涵分别有哪些?
  伟大:                                             
  高贵:                                             
  智慧:                                             
  答案 伟大:①树的生命比人的生命更长久。②在某种意义上,它们就是历史,它们就是帝王。 
  高贵:①贡献全部,从未索取。②姿态优美,出神入化。 
  智慧:①有灵有智,虽不语不行,心里面却比谁都清楚。②处理复杂关系的大师。
  2.文章第4段,作者说树是“有灵有智”的,“它虽不语不行,心里面却比谁都清楚”,请指出树都“清楚”些
  什么?
  答:                                               
  答案 ①清楚它与大自然的关系。②清楚它的一生应该如何度过。
  3.文章写了梧桐树王、无花果王的哪些特点?
  梧桐树王:                                           
  无花果王:                                           
  答案 梧桐树王:战胜条件的艰苦,生命力顽强。
  无花果王:尽己所能,做出最大贡献。
  4.大树的成长过程对我们的生活有什么启示?
  ①                                              ②                                              ③                                              ④                                              
  答案 启示:①人应该像大树那样,站稳脚跟,拥抱世界,“尽得天地风云之气”;②人应该少说话多思考;
  ③人应该学会多奉献,少索取;④人要活得高贵,有骨气;⑤人要善于处理与周围环境的关系;⑥人的一生会遇到各种大大小小的灾难,但若能经历考验,那就会成为一个真正的人。(任选四点即可)
  十一、(07黄冈市高三年级2月质量检测)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
  不朽的失眠
  他落榜了!一千二百年前。榜纸那么大那么长,然而,就是没有他的名字。啊!竟单单容不下他的名字“张继”那两个字。
  考中的人,姓名一笔一画写在榜单上,天下皆知。奇怪的是,在他的感觉里,考不上,才更是天下皆知,这件事,令他羞惭沮丧。
  离开京城吧!议好了价,他踏上小舟。本来预期的情节不是这样的,本来也许有插花游街、马蹄轻疾的风流,有衣锦还乡、袍笏加身的荣耀。然而,寒窗十年,虽有他的悬梁刺股,琼林宴上,却并没有他的一角席次。
  船行似风。
  江枫如火,在岸上举着冷冷的爝焰,这天黄昏,船,来到了苏州。但,这美丽的古城,对张继而言,也无非是另一个触动愁情的地方。
  如果说白天有什么该做的事,对一个读书人而言,就是读书吧!夜晚呢?夜晚该睡觉以便养足精神第二天再读。然而,今夜是一个忧伤的夜晚。今夜,在异乡,在江畔,在秋冷雁高的季节,容许一个落魄的士子放肆他的忧伤。江水,可以无限度地收纳古往今来一切不顺遂之人的泪水。
  这样的夜晚,残酷地坐着,亲自听自己的心正被什么东西啮噬而一分一分消失的声音。并且眼睁睁地看着自己的生命如劲风中的残灯,所有的力气都花在抗拒上,油快尽了,微火每一刹那都可能熄灭。然而,可恨的是,终其一生,它都不曾华美灿烂过啊!
  江水睡了,船睡了,船家睡了,岸上的人也睡了。惟有他,张继,醒着,夜愈深,愈清醒,清醒如败叶落余的枯树,似梁燕飞去的空巢。
  起先,是睡眠排拒了他。(也罢,这半生,不是处处都遭到排拒吗?)而后,是他在赌气,好,无眠就无眠,长夜独醒,就干脆彻底来为自己验伤,有何不可?月亮西斜了,一副意兴阑珊的样子。有鸟啼,粗嘎嘶哑,是乌鸦,那月亮被它一声声叫得更黯淡了。江岸上,想已霜结千草。夜空里,星子亦如清霜,一粒粒零落凄绝。
  在须角,在眉梢,他感觉,似乎也森然生凉,那阴阴不怀好意的凉气啊,正等待凝成早秋的霜花,来贴缀他惨绿少年的容颜。
  江上渔火二三,他们在干什么?在捕鱼吧?或者,虾?他们也会有撒空网的时候吗?世路艰辛啊!即使潇洒的捕鱼人,也不免投身在风波里吧?
  然而,能辛苦工作,也是一项幸福吧!今夜,月自光其光,霜自冷其冷,安心的人在安眠,工作的人去工作,只有我张继,是天不管地不收的一个,是既没有权利去工作,也没有福气去睡眠的一个……
  钟声响了,这奇怪的深夜的寒山寺钟声。一般寺庙,都是暮鼓晨钟,寒山寺庙敲“夜半钟”,用以惊世。钟声贴着水面传来,在别人,那声音只是睡梦中模糊的衬底音乐。在他,却一记一记都撞击在心坎上,正中要害。钟声那么美丽,但钟自己到底是痛还是不痛呢?
  既然无眠,他推枕而起,摸黑写下“枫桥夜泊”四字。然后,就把其余二十八个字照抄下来。我说“照抄”,是因为那二十八个字在他心底已像白墙上的黑字一样分明凸显:
  月落乌啼霜满天 江枫渔火对愁眠  姑苏城外寒山村  夜半钟声到客船
  感谢上苍,如果没有落第的张继,诗的历史上便少了一首好诗,我们的某一种心情,就没有人来为我们一语道破。
  一千二百年过去了,那张长长的榜单上(就是张继挤不进去的那纸金榜)曾经出现过的状元是谁?哈!谁管他是谁?真正被记得的名字是“落第者张继”。有人会记得那一届状元披红游街的盛景吗?不!我们只记得秋夜的客船上那个失意的人,以及他那场不朽的失眠。


展开余下试题  (选自《台湾文学选刊》)
  1.第6段画横线的句子在文中的作用是什么?
  答:                                               
  答案 ①形象地体现了张继落第后悲痛流涕的悲伤欲绝的心理。 ②把张继的落第的个人事件升华到封建社会知识分子的普遍命运。
  2.第9段画线部分描写了哪几种景物?它们的作用是什么?
  答:                                               
  答案 描写了西斜黯淡的月亮,粗嘎嘶哑的乌鸦,已结千草的秋霜,零落凄绝的星子。作用:构成一幅清冷幽寂的凄凉景象,烘托出张继落第后孤寂伤感的心情。
  3.作者认为落第后的张继泊舟苏州城外枫桥的失眠是不朽的失眠,其理由是什么?
  答:                                               
  答案 ①为我们留下了一首好诗。②为我们道破了一种心情。
  4.这篇散文行文很有特色,请选择其中两点作简要的赏析。
  答:                                               
  答案 ①以《枫桥夜泊》为纲,全文结构严密精巧;②合理丰富的想像;③细腻的心理活动描写;④语言典雅凝练;⑤多种修辞手法的运用。
  十二、(07江西师大附中、临川一中高三第二次联考)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
  清 欢
  少年时代读到苏轼的一阕词,非常喜欢,这阕词,写苏轼和朋友到郊外去玩,在南山里喝了浮着雪沫乳花的小酒,配着春日山野里的蓼菜、茼蒿、新笋,以及野草的嫩芽。所以能深记这阕词,最主要的是爱极了后面这一句——“人生有味是清欢!”
      那么,“清欢”是什么呢?
  “清欢”,不同于“人生在世不称意,明朝散发弄扁舟”的自我放逐;不同于“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的尽情欢乐;也不同于“人生不相见,动如参与商”的那种无奈。当一个人感觉野菜的清香胜过了山珍海味,或者看出路边的石头比钻石更有魅力,或者觉得聆听林间鸟鸣比提笼遛鸟更令人感动,或者体会了静静品一壶茶比吃一顿喧闹的晚宴更能清洗心灵……他就懂得了“清欢”。
  我们活在这个世界上,领略过千百种人生。可是,享受“清欢”就难了!尤其是生活在现代的人,差不多是没有清欢的。我们想在路边好好地散个步,可是人声车声不断地呼吼而过,一天里,几乎没有纯然安静的一刻。
  我们到馆子里,想要吃一些清淡的小菜,几乎不可得,过多的油、过多的酱、过多的盐和味精已经成为中国菜最大的特色。
  我们有时只想和朋友啜一盅茶、饮一杯咖啡,可惜的是,心情也有了,朋友也有了,就是找不到约会的地方,即便是山中或海边,凡是人的足迹可以到的地方,就有了垃圾、污秽和吵闹!
  我当学生的时候,有一位朋友住在中和圆通寺的山下,我们常常沿着上山的石阶,走走、坐坐、停停、看看。我们顺手拈下山道两旁熟透的朱槿花,吸着花朵底部的花露,感觉清香胜蜜,心里遂有一种只有春天才会有的欢愉。
  后来,朋友到国外去了。我又去了一趟圆通寺,寺院的门口摆满各种摊贩,有一摊是儿童乘坐的机器马,叽里咕噜的童歌震撼半山,有两摊是打香肠的摊子,烤烘香肠的白烟正往那古寺的大佛殿飘去,有一位母亲因为不准她的孩子吃香肠而揍打两个孩子,激烈的哭声尖厉而急促……我连圆通寺的寺门都没有进去,就沉默地转身离开了。
  下山时的心情只是惆怅,心中浮起的是一首李觏的诗:“人言落日是天涯,望极天涯不见家;已恨碧山相阻隔,碧山还被暮云遮!”那时正是黄昏,在都市烟尘蒙蔽了的落日中,真的看到了一种悲剧似的橙色。
  生在这个年代,眼要清欢,找不到青山绿水;耳要清欢要,找不到宁静和谐;鼻要清欢,找不到干净空气;舌要清欢,找不到蓼茸蒿笋;身要清欢,找不到清凉净土;意要清欢,找不到智慧明心。现代人的欢乐,是到油烟爆起、卫生堪虑的啤酒屋去吃炒蟋蟀;是到不见天日的卡拉OK去乱唱一气;是到胡乱搭成的乡间山庄去豪饮一番;是到狭小的房间里做重复摸牌的方城之戏……为什么现代人反而以浊为欢,以清为苦呢?
  清欢是不讲究物质条件的,它只讲究心灵的品味。我们拥有的物质世界愈大,清欢愈容易失去。这使我想起东坡的另一首诗来:
  梨花淡白柳深青,柳絮飞时花满城;
  惆怅东栏一株雪,人生看得几清明!
  满城都飞着柳絮时,梨花也开了遍地。一株梨花却从深青的柳树间伸了出来,仿佛雪一样的清丽,但是,人生,看这么清明可喜的梨花能有几回呢?这正是千古风流人物的性情,这正是清朝大画家盛大士在《溪水卧游录》中说的:“凡人多熟一分世故,即多生一分机智。多一分机智,即少却一分高雅。”此言极是。
  第一流人物是什么人物?第一流人物,是能体会人间清欢滋味的人物!第一流人物,是在污浊的人间也能找到清欢滋味的人物!
  1.本文以“清欢”为题,根据文意用自己的话解释“清欢”二字的具体含义。第4段作者认为“清欢”难享,文章是从哪几个方面来表现的?
  答:                                               
  答案 ①从平淡(或“平静”)简单(或“简朴”)的生活中得到的人生欢乐(或“享受到的人生真味”)。②散步(安静的环境几乎不可得)、吃饭(清淡的小菜几乎不可得)、约会(清洁、清静的处所几乎不可得)。
  2.作者在文中先后引了李觏的诗(“人言落日是天涯”)和苏轼的诗(“梨花淡白柳深青”),分别说说这两首诗在文中所起的作用。
  答:                                                
  答案 ①引李觏的诗,意在表现失去清欢的惆怅和清欢难寻的悲哀,进而引出下文——鼓励现代人追求清欢,做个能品味生活的人。②引苏轼的诗,意在表现对清欢的追求,体现了人的心灵品位(或“高雅性情”),从而与开头呼应,表达作者对清欢的喜爱与推崇。
  3.在作者看来,人们怎样才能获得清欢?
  答:                                                  
  答案 ①不过度追求物质生活,多讲究心灵的品位。②少一些世故,少一些机智,追求高雅的生活情趣(或“性情”)。
  4.本文第3段和第10段大量运用了排比的手法,在语言上很有特点。请任选其中一组排比句分析其妙处。
  答:                                               
  答案 ①“‘清欢’,不同于……不同于……也不同于……”排比的使用,将“清欢”与“自我放逐”“尽情欢乐”“无奈”等情感体验区别开来,条理清晰,能够更多地引发读者的思考。
  ②“当一个人……或者……或者……或者……”排比的使用,将“什么是清欢”用生活实例加以解释,阐释透彻,能够很好地引发读者的联想、思考与感悟。
  ③“这个年代,眼要清欢,找不到青山绿水;……意要清欢,找不到智慧明心。”这个排比的使用,从各种感官的角度将“清欢难寻”的观点论述得透彻、有力,语言明快流畅,富有节奏感。


展开余下试题  ④“现代人的欢乐,是到……是到……是到……是到……”排比的使用,将现代人以浊为欢的生活描述得很真实,富有表现力,能够激发读者的思考,强化读者的认识。
  十三、(07西安地区八校联考)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
  待月黄昏后
  江文湛
  “待月黄昏后”的心情使人觉得时间是漫长的,应邀的人姗姗来迟,及至相见又忘却了时间,“欢娱夜短”
  “期盼天长”。我在终南山种梅花已有数百株,每年待梅花发,正如待月黄昏后的心境。
  古有以梅为妻的雅人,那叫梅妻鹤子。可以想见,在那枝柯横斜、梅瓣纷扬的林中,伴着闲鹤,呼吸着香韵宜人的清气,超凡脱俗,不娶也罢。我想那雅人在同梅的朝夕相处中悟到了清幽、高洁、素雅、疏狂的梅品,能以梅为妻,那妻也定是温慧、娴静、清和、率真的至美佳人了。
  相传唐以前秦中渭水多竹,终南盛梅。而如今,终南寻梅却是一桩难事了,人们甚至认为秦岭非梅花之乡。抱着试试的态度,我于终南别墅种梅五载,经年培育,居然长势茁秀,花发弥狂。每年从腊月始,我会厮守着梅树,天天亲望,日参数巡,直到落英缤纷,怅然若有所失。
  梅树坐花当在腊月,草籽般的花芽密密地布满枝桠,然后经冬数九,霜雪酷寒,似漫漫无期;三九过后,苦寒中的梅花开始了萌动,那着花的弱枝几经霜寒变得纵横穿插、多姿多态。此时我就进入了待月的心境,“欢娱夜短”“期盼天长”这是一种时间的相对论,谁能将美好留住,久久浸淫于欢娱而不觉度日如年?谁又会将短暂的欢娱延长如年地度日?
  立春后的梅树,也像人一样知觉到春光即临。遇晴空万里,暖洋洋地享用着日光;遇阴风雪霜,则默默地承受着严寒,那如麦籽般的花芽静静地随着寒风摇曳,隐忍着,积蓄着万种风情伺机待发。雨水过后我越发往园子里跑得勤了。清晨从床上爬起来就奔向园子,午间会端上老碗,将午饭吃在梅枝间。一日去城里办事,三五日事毕我急急入山,奔到梅间,忽见那疏疏密密的花苞已如豆了,从此这如豆的花蕾牵魂似的竟使我食不香,坐不宁,真可谓“为爱梅花月,经宵不肯眠”。
  每逢此季,气候常有不测,前年的春天山杏伴着梅花竞相开放,满园春色,心也雀跃。突然一场呼啸的寒风,山中居然飘起了大雪,“暗雪萧萧,经寒漫漫”的机遇使我目享梅将雪共春的佳境,白梅与雪不辨,绿梅寒蕊冷香,红梅则如美人额上的血痣,荒寒一点红,足以酬天地,一夜的风雪直显出了玉骨冰心的梅品。相形之下杏花就惨多了,虽然我连夜给它包上防寒外衣,当年杏子还是颗粒无收。今年梅杏竞春的季节又到了,我又操起心来,每日晨起,必听天气预报,心情也随着天气时阴、时阳、时欢、时郁,这样的心境在一两月中度过,多么美好的时光竟变得漫漫、悠长了。
  待真的花季到来,你眼巴巴地瞅着那一树树的繁花转瞬间落英而去反倒惆怅起来。板桥有诗:“留春不住由春去……明岁早些来……烟花待剪裁……”
  1.文章开头说:“我在终南山种梅花已有数百株,每年待梅花发,正如待月黄昏后的心境”。文中哪几处体现了作者“待梅花发”如同“待月黄昏后的心境”?
  答:                                                  
  答案 ①作者每年从腊月始,就厮守着梅树,天天亲望,日参数巡。②雨水过后越发往园子里跑得勤了。③花苞如豆时竟会食不香、坐不宁。④到了梅杏竞春的季节,就操心起来,心情也随着天气的变化而变化。⑤待真的花季到来,瞅着一树树繁花转瞬间落英而去反倒惆怅起来。
  2.文章第四自然段说:“‘欢娱夜短’‘期盼天长’这是一种时间的相对论”,从心理角度看,作者为什么会这样说呢?
  答:                                               
  答案 “时间的相对论”指人沉醉于欢娱时,对时间长短的感知有心理上的相对性;因为人已沉醉其中,所以便会觉得时间过得很快;因为情之所系而为之喜,所以也会觉得两厢厮守的时间很久很久。
  3.文章第六自然段是如何描写梅花竞春的景象的?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答:                                               
  答案 运用了衬托和对比的手法来写的;先以雪衬梅,写出梅在雪中的色彩意态,然后对比梅花与杏相同环境中的不同姿态,从而突出了梅花凌风傲雪,坚强不屈,玉骨冰心的品质。(意思对即可)
  4.文章结尾引用郑板桥诗句,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联系全文简要分析。
  答:                                               
  答案 表达了作者看到春去花落而产生的无限惋惜之情;同时也抒发了作者盼来春再赏花的乐观旷达的情怀。十四、(07江西省九所重点中学高三联合考试)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
  凝视片刻
  周 涛
  (1)他抱起双臂,目光异样平静。
  (2)他所站立的位置并不算高,但是他喜欢这样用平静的目光打量远方,他的身边和身后,已经或正在变成废墟。
  (3)能够看见什么呢?
  (4)是观赏风景吗?风景不过是现实呈现出的某种状态,而这种状态是变化的,不稳定的,甚至是毫无根据的。烂熟的风景令人厌倦。太阳是陈旧的,月亮是苍白的,云朵是轻浮的,一切都已经很难再唤起新鲜的感受。
  (5)他所能够望到的,都不是他所需要的,而他渴望看见的,全都是眼下尚未呈现的。
  (6)比如,他望见了身下的这座运行着的城市。这座城市在运行,在忙碌,它仿佛有明确切实的目标,但本质上它非常盲目。它仿佛存在于秩序和规范里,但实际上它相当混乱。它迅速地产生着,支撑着,仿佛每时每刻都在崛起,然而他看见它的钢筋水泥的骨架是颓废的,看见它四通八达的道路相当脆弱,还看见它的整体里弥漫着日甚一日的坍塌和不堪重负的呻唤。
  (7)这是一些容易引起眼睛疲倦的事物,他眨了一下眼,试图让目光从这上面掠过去,望到更远些的东西。
  (8)更远的地方其实也不存在什么更新鲜的东西。越远的地方,那些存在就越古旧,越老迈,越像一个陈旧熟悉的梦境,之所以偶尔唤起人的亲切感,只是因为熟悉罢了。
  (9)农村的道路像
标签:人教版 高三 下册 高考试卷
相关:关于“5年高考3年”的其他试题
重磅:备战2024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1015]

部编人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统编版高中试题按册查询
高一必修上 | 高一必修下 | 高二选修上 | 高二选修中 | 高二选修下
苏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语文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北师大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沪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把本页分享到:QQ空间新浪微博腾讯微博微信


关闭本页返回网站首页退出登录

导航:课件下载教学文摘杂文参考教学设计音像素材作文素材试题下载备课中心中学英语教学资源网小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8487054
联系手机: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