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用户注册 | 登录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类目:首页试题中心课文同步练习

阅读:1358  
标签:人教版 八年级 上册 课文同步练习
重磅:备战2024 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1358]
第21课桃花源记
第21课 桃花源记
成都市实验外国语学校西区 吴兆辉
读一读•捷足先登
1. 字词点津
(1)字音字形
浔(xún) 豁(huò)然开朗 俨(yǎn)然 阡(qiān)陌(mò)交通 垂髫(tiáo) 叹惋(wǎn)
诣(yì) 间(jiàn)隔 语(yù)
(2)通假字
便要还家 “要”通“邀”,邀请
(3)古今异义
鲜美 古义:鲜艳美丽 例句:芳草鲜美。
今义:(味道)新鲜
交通 古义:交错相通 例句:阡陌交通。
今义:交通运输
妻子 古义:妻子儿女 例句: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
今义:指男方的配偶,老婆
绝境 古义:与世隔绝的地方 例句: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
今义:没有出路的地方
无论 古义:不要说,更不必说 例句: 无论魏晋。
今义;不管(连词)
如此 古义:像这样。 例句:诣太守,说如此。
今义:这样。
不足 古义:不值得。 例句:不足为外人道也。
今义:不充足;不满。
穷 古义:穷尽。 例句:复前行,欲穷其林。
今义:经济贫困。
开朗 古义:地方开阔,光线充足。  例句:豁然开朗。
今义:乐观,畅快,不阴郁低沉。
缘 古义:沿 例句: 缘溪行。
今义:缘故,缘分
延 古义:请 例句: 余人各复延至其家。
今义:延长.延伸
津 古义:渡口 这里问津指探访。 例句:后遂无问津者。
今义:口液
(4)词类活用
异:形容词意动用法,认为……诧异。 例句:渔人甚异之。
穷:形容词用作动词,尽,有走完或穷究根源之意。例句:欲穷其林。
(5)一词多义
①年间:晋太元中
中 ②中间:中无杂树
①标记:寻向所志
志 ②做标记:处处志之
为 ①(wéi)作为:武陵人捕鱼为业
②(wèi)对,向:不足为外人道也
寻 ①寻找:寻向所志
②随即,不久:寻病终
闻 ①听说:村中闻有此人
②听到的事情:具言所闻
舍 ①(shě)舍弃,放下:便舍船
②(shè)房舍:屋舍俨然
作 ①劳作:其中往来种作
②做:设酒杀鸡作食
①助词,的:忘路之远近
之 ②代词,这件事:闻之,欣然规往
③代词,它,指代所看到的景象:渔人甚异之
④助词,不译:处处志之
(6)由本文流传下来的成语
豁然开朗:形容由狭窄幽暗变得开阔明亮的样子。也比喻对某个道理长期思索不解而后突然明白。豁然,开阔敞亮的样子。
无人问津:比喻无人探问价格或情况。津,渡口。
怡然自乐:形容高兴而满足的样子。
世外桃源:借指一种空想的脱离现实斗争的美好世界。
2.预习导读
(1)走进作者
陶渊明,又名潜,字元亮,世称靖节先生。浔阳柴桑(今江西九江市)人,东晋著名田园诗人。不满当时现实,弃官归隐。《桃花源记》、《归去来兮辞》都是传世名篇。我们还学过他的《归园田居》。
(2)课文层次 按渔人行踪分三部分
第一部分(第1节):写渔人捕鱼时偶然发现桃花林的经过。
第二部分(第2~3节):写渔人进入桃花源,在桃源人家里做客及辞去的经过。


浏览完整试题 第三部分(第4~5节)写渔人离开桃源后,太守派人先后探访桃源未果的情形。
(3)质疑解难
① 渔人怎么发现桃花源的?
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复前行,欲穷其林。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人。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
②作者怎样描写桃花林的自然景色的?
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
③作者怎样描写桃花源的生活环境的?
土地平旷,屋舍产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④ 作者怎样描写桃花源人的热情好客的?
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
⑤ 桃源人见渔人为什么“乃大惊”?
写出桃源人对陌生人的惊异,显示桃源与世隔绝的久远。
⑥ 渔人—一为具言所闻,桃源人为什么“皆叹惋”?
为桃源外的世界如此动乱,黑暗而叹惋,为桃源外的人没有过上安定和平的生活而叹惋。
⑦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的原因是什么?
不希望外人来打扰这里的生活。也为下文再寻桃源不得埋下伏笔。
⑧渔人出桃源时,“处处志之”,为什么再往时,“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
作者这样写的目的是使人觉得桃源是一个似有而无、似真而幻的所在。暗示桃源是虚构的。
⑨为什么说桃花源是当时的理想社会?我们今天应当怎么评价?
作者虚构的世外桃源,是与作者所处的现实社会相对照的。这里景色优美,土地肥沃,资源丰富,风俗淳朴;这里没有压迫,没有战乱,社会平等,和平安宁,确实是当时乃至整个封建社会人民理想的世界。这理想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广大人民的愿望,但在当时的条件下是不可能实现的,因而它只是一种空想。
练一练•齐头并进
积累•运用
1、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
便舍船( ) 豁然开朗( ) 屋舍俨然( )( ) 阡陌( )( )
怡然( ) 便要还家( ) 邑人( ) 及郡下( )
(shě , huò , shè yǎn , qiān mò , yí , yāo , yì , jùn)
2、解释句中加点的词语
(1)缘溪行( )忘路之远近( )(2)落英缤纷( )渔人甚异之( )
(3)屋舍俨然( )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4)阡陌交通( )悉如外人( )
(5)具答之( )咸来问讯( )(6)诣太守( )遂迷( )
(7)欣然规往( )寻病终( )
((1)沿着;的;(2)繁多的样子;对……感到惊异(3)整齐的样子;类
(4)田间的小路、都(5)详细、全都;(6)到、往;于是(7)高兴的样子,计划;不久)
3、古今异义辨析
古: 古:
(1)芳草鲜美 (2)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
今: 今:
古 : 古:
(3)乃不知有汉, (4)阡陌交通
无论魏晋 今: 今:
(1)鲜艳美丽;指食物味道好;(2)妻子和子女;妻子;(3)不要说,更不必说;连词,表示条件不同而结果不变;(4)交错相通;各项运输和邮电事业的统称。
4、辨析下列词的解释:
处处志之 寻向所志
志 寻
寻向所志 寻病终
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 具答之
闻 之
闻之,欣然规往 闻之
(1)做标志;标志(2)寻找,不久(3)听到的(事情);听说(4)他们(代桃源人);这件事
5、文学常识
《桃花源记》的作者 ,他是 (时期)人,《桃花源记》原是 中的 。本文选自 。
陶渊明、东晋《桃花源诗并序》序《陶渊明集》
6、根据下列的要求默写语句
(1)描写桃林美景的语句是:
(2)描写桃花源自然环境的句子有哪些?
(3)写村中人好客,待人热情的句子是:
(4)渔人离开桃花源的句子是什么?
(1)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
(2)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并怡然自乐。
(3)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
(4)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忘之,
7、翻译下列句子
(1)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2)黄发垂髻,并怡然自得
(3)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
(4)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5)闻之,欣然规往
(1)田间的小路交错相通,到处听到鸡闻狗叫的声音。
(2)老人和小孩,都非常高兴。
(3)率领妻子和子女、同县的人,来到这与世隔绝的地方,不再出去了,于是与外面的人隔绝。
(4)问现在是什么朝代,竟不知道有汉朝,更不必说魏朝和晋朝了。
(5)听说了这件事,高兴地计划前往。
阅读•理解
阅读下列各文段,完成文后的有关问题。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 )见渔人,乃大惊,问( )所从来。( )具答之。( )便要( )还家,( )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 )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 )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 )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 )皆出酒食。( )停数日,( )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8.解释文中加点词语。
俨然: 属: 阡陌: 垂髫:
要: 绝境: 遂: 惋:
9.将“渔人”、“村人”两词语准确填入文中括号内。
10.用语段中的原句回答。
(1)表现“村人”热情待客的句子有: , ; , 。
(2)村人见渔人后,“大惊”“问所从来”是因为他们 , 。
(3)表现“村人”都来关心渔人的句子是: 。


展开余下试题(4)“村人”来桃花源的原因是: 。
(5)“村人”“不知有汉,无论魏晋”的原因是: 。
11.从上面语段中理出“渔人”的行踪,用简洁的文字填入方框中。
.
12.读文中画横线的句子,你认为其叹惋的原因是什么?
13.作者生活在东晋末年,当时社会政治黑暗,战乱频繁,民不聊生。联系当时的社会背景,说说为什么桃花源是当时的理想社会?我们今天应当怎样评价?写一段话表明你的看法。
8.俨然:整齐的样子 属:类 阡陌:田间小路 垂髫:指小孩
要:同“邀”邀请 绝境:与人世隔绝的地方 遂:于是、就 惋:惊讶、惊奇
9.村人 渔人 渔人 村人 渔人 村人 村人 村人 村人 村人 渔人 渔人
10.(1)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2)来此绝境,不复出焉
(3)咸来问讯(4)先世避秦时乱(5)与外人间隔
11.发现桃源 访问桃源 离开桃源
12. 为外界社会的动乱、黑暗,人民生活的痛苦而叹惋。
13.桃花源是一个作者虚构的、和当时生活现实相对立的理想社会,这里的生活是当时乃至整个封建社会人民理想中的社会生活,寄托了作者的社会理想,也反映了广大人民反对压迫、反对战争的愿望,同时批判了当时的黑暗社会,具有一定的积极意义。但它只是一种幻想,在阶级社会里是不可能实现的。
试一试•更上层楼
阅读•拓展
(一)文言文阅读
世传桃源事,多过其实。考渊明所记,止言先世避秦乱来此,则渔人所见,似是其子孙,非秦人不死者也。又云杀鸡作食,岂有仙而杀者乎?……旧说南阳有菊水,水甘而芳,居民三十余家,饮其水皆寿,或至百二三十岁。蜀青城山老人村,有五世孙者。道极险远,生不识盐醢(xī醋),而溪中多枸杞,根如龙蛇,饮其水,故寿。近岁道稍通,渐能致五味,而寿益衰,盖其比也。使武陵太守得至焉,则已化为争夺之场久矣。常意天地间若此者甚众,不独桃源。
(苏轼《和桃源诗序》)
14.文中“考渊明所记”中的“渊明所记”是指他所写的《 》。
15.解释下列各句加点的字。
(1)止言先世避秦乱来此。( ) (2)饮其水皆寿。( )
(3)或至百二三十岁。( ) (4)使武陵太守得至焉。( )
16.历代附会《桃花源记》的情况很多,其中有把桃源说成是神仙居住的境地。苏轼在《和桃源诗序》中认为这种说法是 (用选文中的原句回答)。
17.把下列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1)止言先世避秦乱来此。
(2)常意天地间若此者甚众,不独桃源。
18.在这段文字中,作者举了“青城菊水”的事例,其目的是什么?
14.桃花源记
15.①只 ②长寿 ③有的人 ④这里
16.多过其实
17. (1) 只说是先祖逃避秦朝的战乱来到这里。(2)一般来说,天下像这样的地方很多,不单单是桃花源而已。
18.是为了说明桃花源并非仙境,只是它与世隔绝,民风淳朴,水甘食简,人皆长寿。
翻译[世上所传的桃花源这件事,很多都夸大其词。 考察陶渊明所记载的,都说是先祖逃避秦朝的战乱来到这里,那么渔人所见的都是避乱人的子孙,不是其人,所以说并非那个秦朝人是不死的。 又说杀鸡作为食物,哪里有仙人杀生的? 以前说南阳有菊水,水质香甜,住了三十多家人,喝那里的水都长寿,有的活了一百二三十岁。 四川青城山那里有个老人村,据说五世同堂。 道路极其危险遥远,活着的时候不吃盐和醋,而且溪水中有很多枸杞,它的根弯弯曲曲像龙和蛇一样,喝了那里的水就会长寿。 近些年道路稍微通常,逐渐能够接触到日常的调味品,故而寿命减短,所以这就和外面的人寿命差不多了。 当武陵太守得知到了那里的时候,那里已经早就成为很多人争夺的地方。 一般来说,天下像这样的地方很多,不单单是桃花源而已。]
(二)表达•创新
19.语序,蕴含着说话人独具的匠心。同为一句话中的几个词,如果重新组合,改变语序,意义会大变。请结合上下文,将下面文段中划线句的语序改变,重新组合后填空。
某厂破产后,失业的工人们在政府的帮助下,大都重新找到了工作。但也有几个以好吃懒做闻名的人借机无理取闹。一天,他们又来到政府的信访办公室,大叫“有人无事做!”此话刚好被及时赶到的该厂工会主席听到,他马上接口说:“政府与厂里一起,曾多次给你们安排工作,但你们都挑肥拣瘦,这明明是 !”那几个人听后,无话可说,只好悄悄溜走了。
19.(有事无人做)
20.阅读下面两则材料,按要求答题。
①据《川东周末》报道:一位八旬的老人被子女遗弃在广安一卫生院,无人照料。其实老人有四位子女。卫生院也曾多次联系老人子女,希望他们承担起照料老人的义务,但他们都以各种理由拒绝,甚至说:“又不是我一个人的老人。”
②据报载,一位学生在班上乐于助人,积极协助班主任管理班级,不料却招来一些同学“出风头”的讥讽,让其很受伤。
到底什么是荣,什么是耻?人们在认识上存在着不少困惑。由此看来在全社会开展荣辱观教育是很有必要的。作为学生,面对上面材料①中老人的子女和材料②中的那位学生,你会对他们说些什么呢?请任选其一,在下面写出你要说的话。(注意说话对象,语言得体,易于对方接受)
A面对遗弃父亲的子女,你会对他们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B面对被讥讽的学生,你会对他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A:叔叔(阿姨),尊敬老人,赡养老人是民族美德,你也不希望你们的子女这样对你吧!快把老人接回去,好好照料吧! B:同学,知荣辱是每个公民的基本素质,你是我们的骄傲,有道德的人都为你喝彩,走自己的路,让别人去说吧! (59.175.211.119)
标签:人教版 八年级 上册 课文同步练习
相关:关于“第21课桃花”的其他试题
重磅:备战2024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1358]

部编人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统编版高中试题按册查询
高一必修上 | 高一必修下 | 高二选修上 | 高二选修中 | 高二选修下
苏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语文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北师大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沪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把本页分享到:QQ空间新浪微博腾讯微博微信


关闭本页返回网站首页退出登录

导航:课件下载教学文摘杂文参考教学设计音像素材作文素材试题下载备课中心中学英语教学资源网小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8487054
联系手机: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