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用户注册 | 登录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类目:首页试题中心文言文阅读专题训练

阅读:1416  
标签:人教版 高一 必修五 文言文阅读专题训练
重磅:备战2024 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1416]
常见文言虚词检测
常见文言虚词检测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1.下列各句中对“乃”字的意义和用法分类正确的一项是
①良乃入,具告沛公。 ②今君乃亡赵走燕。 ③赢乃夷门抱关者也。 ④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乃入见。 ⑤必以长安君为质,兵乃出。 ⑥而陋者乃以斧斤考击而求之。 ⑦若事之不济,此乃天也。 ⑧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⑨尔其无忘乃父之志。 ⑩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A.①⑤⑥|②③⑦|④⑧|⑨⑩ B.①④⑤|②③⑦|⑥⑧|⑨⑩
C.①④⑤|②⑥⑧|③⑦|⑨⑩ D.①③⑤|②④⑥|⑦⑧|⑨⑩
解析:C 副词,才,就|副词,竟然,却|动词,是|代词,你的

2.对下列各句中“且”字的意义和用法分类正确的一项是
①王不行,示赵弱且怯也。 ②不出,火且尽。 ③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
④河水清且涟漪。 ⑤古之圣人,犹且从师而问焉。 ⑥卿但暂还家,吾今且报府。 ⑦臣死且不避,卮酒安足辞! ⑧彼所将中国人不过十五六万,且已久疲。
A.①④|②⑥|③|⑧|⑤⑦ B.①|②⑥|③|④⑧|⑤⑦
C.①④|②⑥|③|⑤|⑦⑧ D.①|②③⑥|④⑧|⑤⑦
解析:B 连词,并列|副词,将要|副词,将近|连词,表递进|连词,表让步

3.比较下列各句中的“以”字,对其意义和用法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⑴告先帝之灵以彰其咎 ⑵将财物寄置界内以避盗 ⑶得全首领以没
⑷愿以十五城请易璧 ⑸以秦昭王四十八年生于邯郸 ⑹且以一璧之故逆强秦之欢,不可 ⑺(公子)欲以客往赴秦军,与赵俱死 ⑻君子不以言举人,不以人废言
⑼以不能取容当世,故终身不仕 ⑽天下有变,王割汉中以楚和 ⑾敛赏财以送其行
A.⑴与⑵相同,⑻与⑼相同 B.⑶与⑷相同,⑽与⑾不同
C.⑸与⑹不同,⑺与⑽相同 D.⑴与⑾不同,⑹与⑺不同
解析:A⑴⑵⑾来;⑶相当于“而”;⑷拿;⑸在;⑹⑻因,由于;⑺率领;⑼因为;⑽与

4.比较下列句子中的“因”字,对其意义和用法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①秦军解,因大破之 ②见功而与赏,因能而授官 ③善战者因其势而利导之 ④公等碌碌,所谓因人事者也 ⑤汉兵因乘胜,遂尽虏之 ⑥践华为城,因河为池 ⑦因循守职,无所改作 ⑧因陈桓子以请,乃许之 ⑨因此怒,遣人追杀之 ⑩因其无备,卒然击之
A.②与④相同,③与⑦不同 B.⑥与⑦不同,⑨与⑩相同
C.①与⑤相同,②与③相同 D.④与⑧不同,②与③不同
解析:C ①⑤于是;②③根据;④⑥⑧依靠,凭借;⑦沿袭;⑨因为;⑩趁着

5.比较下列各句中的“于”字,对其意义和用法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①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 ②今吾于人也,听其言而观其行 ③逢蒙学射于羿 ④千秋万岁后,传于王 ⑤然而兵破于陈涉,地夺于刘氏 ⑥于赵则有功矣,于魏则末为忠臣也 ⑦且今时赵之于秦,犹郡县也 ⑧荆国有余于地而不足于民 ⑨于诸侯之约,大王当王关中 ⑩每自出于管仲、乐毅
A.①与⑤相同,③与⑧不同 B.①与④不同,⑨与⑩相同
C.⑥与⑦相同,④与⑩不同 D.②与③不同,⑥与⑦不同
解析:C ①⑤被;②⑥⑦对于;③向;④给;⑧在;⑨根据;⑩引进对象


浏览完整试题
6.对下列各句中“则”字的意义和用法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⑴ 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 ⑵ 唇亡则齿寒 ⑶ 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 ⑷ 今则来,沛公恐不得有此 ⑸ 非死,则徒尔 ⑹ 于是至则围王离,与秦军遇 ⑺ 岂人主之子孙则必不善乎 ⑻ 口耳之间则四寸耳 ⑼ 是故财聚则民散,财散则民聚 ⑽ 向吾不为斯役,则久已病矣 ⑾ 项羽则受璧,置之座上 ⑿ 公使阳处父追之,及诸河,则在舟中矣 ⒀ 于其身也,则耻师焉 ⒁ 谨守成皋!则汉欲挑战,慎勿与战
A.⑴与⑵不同,⑶与⑸不同 B.⑹与⑺不同,⑵与⑼不同
C.⑷与⒁相同,⑿与⒀不同 D.⑻与⑽相同,⑾与⒁相同
解析:C ⑴就是;⑵⑼⑽那么;⑶连词,就;⑷⒁假若;⑸⑹⑺⑻⑾⑿就;⒀却

7.对下列各句中“所”字的分类,完全正确的一组是
①父去里所,复还 ②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安之 ③此百世之怨,而赵之所羞
④抚军不忘所自 ⑤太祖为流矢所中 ⑥皆生毛,长一寸所 ⑦夜以火指鼓所 ⑧渔人一一为具言所闻
A.①⑥|②⑦|③④⑤⑧ B.①②⑥|③④⑤⑧|⑦
C.①⑥|②③④|⑤⑦⑧ D.①②⑥⑦|③④⑤⑧
解析:A ①⑥表数目;②⑦表处所;③④⑤⑧助词

8.对下列各句中的“为”字进行分类,完全正确的一组是
①府丁为文惠君解牛 ②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 ③天下熙熙,皆为利来 ④匈奴不灭,何以家为 ⑤战而不克,为诸侯笑 ⑥为其来也,臣请缚一人过王而行 ⑦便于四方,不能专利,虽多,亦莫以为 ⑧今故告之,反怒为
A.①③|②|④⑦|⑤|⑥|⑧ B.①③|②⑥|④⑦⑧|⑤
C.①|②|③⑥|④⑦⑧|⑤ D.①|②|③|④⑦⑧|⑤|⑥
解析:D 替,介词|因为,介词|为了,介词|表疑问,副词|被,介词|当,等到,介词

9.对下列各句“与”字的意义和用法,分类正确的一项是
①陈涉少时,尝与人佣耕。 ②吾与汝毕力平险。 ③可得闻与? ④与赢而不助五国也。 ⑤子非三闾大夫与?
A.①②|③|④⑤ B.①|②|③⑤|④
C.①②|③⑤|④ D.①③|②④|⑤
解析:B 介词,替|连词,和|助词,表疑问|动词,亲附

10.对下列各句中“焉”字的意义和用法分类正确的一项是
①于是余有叹焉。 ②犹且从师而问焉 ③且焉置土百? ④硿硿焉,余固笑而不信也。 ⑤过而能改,善莫大焉。 ⑥积土成山,风雨兴焉。 ⑦盘盘焉,囷囷焉,蜂房水涡 ⑧寒暑易节,始一反焉。
A.①⑧|②③|④⑦|⑤⑥ B.①⑧|②④|⑤⑥|③⑦
C.①②|③⑤|④⑥|⑦⑧ D.①⑧|②⑤|④⑦|③⑥
解析:A 助词,用于句末不译|代词,他|句中助词,形容词尾|兼词,于之

11.选出“之”字用法归类正确的一项是
⑴屈原之作《离骚》,盖自怨生也 ⑵不知将军宽之至此也 ⑶均之二策,宁许以负秦曲 ⑷辍耕之垄上 ⑸哀秋冬之绪风 ⑹项伯乃夜驰之沛公军 ⑺哀南夷之莫吾知兮 ⑻是寡人之过也 ⑼欲居之以为利,而高其值 ⑽由是,之扬,之杭,之金陵,名达于诸绅间 ⑾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 ⑿师道之不传也久矣
A.⑴⑺|⑵⑶⑼⑾⑿|⑷⑹⑽|⑸⑻ B.⑴⑺⑿|⑵⑶⑼⑾|⑷⑹⑽|⑸⑻
C.⑴⑺|⑵⑶⑼⑽|⑷⑹|⑸⑻⑾⑿ D.⑴⑺⑿|⑵⑶⑼|⑷⑹⑽|⑸⑻⑾
解析:B 主谓间结构助词/代词/动词/结构助词“的”

12.比较下列各句中的“而”字,对其意义与用法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①徐而察之,则山下皆石穴罅  ②余知而无罪也  ③提刀而立  ④子产而死,谁其嗣之
A ①与③相同,②与④相同   B ①与③相同,②与④不同
C ①与③不同,②与④相同   D ①与③不同,②与④不同
解析:B ①连词,表修饰 ②代词,你 ③连词,表修饰 ④连词,表假设

13.比较下列各句中“乎”字,对其意义与用法分类正确的一项是(  )
①吾又何怨乎今之人  ②叫嚣乎南北  ③生乎吾前其闻道也  ④王侯将相宁有种乎  ⑤美哉乎,山河之固
A ①③⑤/②④   B ①②⑤/③/④   C ①②③/④⑤  D ①②③/④/⑤
解析:D ①②③介词,相当于“于” ④副词,表反问 ⑤副词,表感叹

14.比较下列各句中的“其”字,对其意义与用法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①今欲举大事,将非其人不可 ②欲加之罪,其无辞乎  ③其一能鸣,其一不能鸣  ④臣从其计,大王亦幸赦臣  ⑤爱其子,择师而教之 ⑥尽其肉,乃去  ⑦饥寒切身,慈母不能保其子  ⑧兰槐之根是为芷,其渐之修,君子不近  ⑨天之苍苍,其正色邪  ⑩其言简而明,信而通
A ①②④⑤⑥相同,③⑨相同  B ①③⑤⑦⑨相同,④⑧不同
C ②③⑤⑥⑦相同,④⑩相同  D ④⑤⑥⑦⑩相同,⑧⑨不同
解析:D ①指示代词,那 ②副词,表反问 ③代词,其中的 ④人称代词,他的 ⑤人称代词,他的 ⑥人称代词,它的 ⑦人称代词,她的 ⑧ ⑨副词,表揣测 ⑩人称代词,他的

15.“也”是语气助词,可以表判断、肯定、疑问、感叹和句中停顿等语气,下列各句按语气分类,指出分类正确的一项
①和氏璧,天下所共传宝也  ②雍州之地,崤函之固,自若也  ③夫成功名者,此先王之千里也  ④吾见师之出而不见其入也  ⑤自书典所记,未之有也 ⑥汝之疾也,予信医言无害,远吊扬州  ⑦苛政猛于虎也  ⑧君子之仁也,行其义也  ⑨吾王庶几无疾病与,何以能鼓乐也  ⑩缚者曷为者也 
A ①②④/③⑤/⑥⑧/⑦⑨⑩  B ①③/②⑤/④⑩/⑥⑧/⑦⑨
C ①③/②⑤/④⑦/⑨⑩/⑥⑧  D ①②③④/⑤/⑥⑧/⑦⑨⑩
解析:C ①③表判断 ②⑤表肯定 ④⑦表感叹 ⑨⑩表疑问 ⑥⑧表停顿

16.下列句中加点的“若”字意义分类正确的一组是 ( )
①小虫伏不动,蠢若木鸡
②视之,形若土狗
③若亡郑而有益于君,敢以烦执事
④天若有情天亦老
⑤若属皆且为所虏
⑥又有若老人咳且笑于山谷中者
⑦君过矣,不若长安君之甚
⑧若为佣耕,何富贵也
A.①②/③⑤/⑥⑦⑧/④
B.①②⑥/③④/⑤⑦⑧
C.①②⑥/③④/⑤⑧/⑦
D.①②⑥/③④⑦/⑤⑧
解析:C(①如,像 ②如,像 ③如果 ④如果 ⑤你 ⑥像,如 ⑦及,比得上 ⑧你)
17.下列句中加点的“何”字的意义与例句相同是( )


展开余下试题例:作计何不量!先嫁得府吏,后嫁得郎君
A.徐公何能及君也
B.大王来何操
C.其间旦暮闻何物,杜鹃啼血猿哀鸣
D.邻国之民不加少,寡人之民不加多,何也
E.至于誓天断发,泣下沾襟,何其衰也!
解析:D(A怎么 B什么,宾语 C什么,定语 D为什么 E多么)

18.下列句子中“者”的用法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A.楚之南有冥灵者。
B.有复言令长安君为质者,老妇必唾其面。
C.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
D.屈原者,名平,楚之同姓也。
解析:D(A 楚国的南部有冥灵这种树。ABC解释成“…的东西”,D表判断,不翻译。)

高考典题:2004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湖南卷)
19.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故《易》、《诗》人以比贤人君子 若亡郑而有益于君,敢以烦执事?
B.纵其所如,或立于陂田 尽吾志也而不能至者,可以无悔矣,其孰能讥之乎?
C.宜若有益而无损者 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
D.鹤鸣于九皋,声闻于天 夫祸患常积于忽微,而智勇多困于所溺
解析:A(两个“以”都是介词“用来”,B它们/语气词“难道”, C 表并列/表修饰, D到/在)
20(安徽.)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 以母丧解,服除,为工部侍郎
以一璧之故逆强秦之欢,不可
B. 不意休能尔,仁者之勇也
百姓之以王为爱也
C. 时政所得失,言之未尝不尽
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
D. 何自戚戚,不逐去之
长安君何以自托于赵
解析:A (121.15.225.197)
标签:人教版 高一 必修五 文言文阅读专题训练
相关:关于“常见文言虚”的其他试题
重磅:备战2024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1416]

部编人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统编版高中试题按册查询
高一必修上 | 高一必修下 | 高二选修上 | 高二选修中 | 高二选修下
苏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语文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北师大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沪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把本页分享到:QQ空间新浪微博腾讯微博微信


关闭本页返回网站首页退出登录

导航:课件下载教学文摘杂文参考教学设计音像素材作文素材试题下载备课中心中学英语教学资源网小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8487054
联系手机: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