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用户注册
|
登录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首页
备课
教案
论文
杂文
试题
课件
素材
音像
公开课
类目:
首页
》
试题中心
》
单元练习
阅读:1011
标签:
人教版
八年级
上册
单元练习
重磅:
备战2024 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1011]
人教版八年级(上)第一单元试卷
八年级(上)第一单元测试卷
姓名 成绩
一、积累运用(21分)
1.下列各项加点字注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2 分)
A、手臂bèī 疟子yào 锐不可当dāng B、蹿红cuàn 提防tí 负隅顽抗yǘ
C、绥靖jìng 歼灭qiān 高屋建瓴líng D、蜿蜒wān 吆喝yāo张皇失措huáng
2.下列各项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2分)
A、溃退 杀戮 响彻云宵 B、鞠躬 瓦砾 富丽堂皇
C、建忘 阻遏 眼花嘹乱 D、泻气 箱箧 月明风青
3.下列成语运用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
A.人民解放军英勇善战,锐不可当。B.王东张皇失措地跑到学校,累得上气不接下气。
C.她已经精疲力竭,坐在那里休息了好长时间。D.这是一件世界上独一无二的作品。
4.选出比喻手法运用不恰当的一项是(2分)( )
A.鲜嫩的芦花像一片展开的紫色的丝绒。
B.母亲眺望的目光是一根无形的线,牵扯着远方游子的心。
C.同学们的学习劲头像决了堤的洪水,一泻千里,势不可挡。
D.每一朵盛开的花像一个个张满了的小小的帆。
5.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2分)( )
A.在人民解放军伟大的胜利的进攻下,南阳守敌弃城南逃。B.欢迎志愿军凯旋归来。
C.不知不觉就走了十里左右的距离。D.那就是我带走的沉重记忆。但这是个美丽的记忆。
6.在下面短文中横线上填写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2分)
2006年4月,胡锦涛主席访问美国,向全世界传达了这样一种信息:国际________、国内________、两岸________是中国当前所要努力的方向,中国将按照自己的步伐、发展目标与需要,来进行有计划的改革。
A.和平 和谐 和气 B.和平 和谐 和解
C.和平 和气 和解 D.和气 和谐 和解
7、古诗填空(4分)
《长歌行》一诗中借流水喻时光飞逝的诗句是: , 。
《野望》一诗中表现诗人孤独抑郁心情的诗句是: , 。
8、请写出关于“战争”的词语二个(1分;古诗句一句(两个分句)(2分);名言一句(2分)。
词语 、 古诗 , 。
名言
二、文言文阅读。(14分)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彷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著,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9、从选段中理出“渔人”的行踪,在空格处填入短语。(2分)
发现桃花源——( )——( )
10、在选段中找出与下列加点字意思相同的词。(2分)
⑴悉如外人( )⑵便要还家( )
11、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4分)
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译文:
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译文:
12、第一段中表现桃花源优美环境的句子是 , , ;表现村中人快乐生活的句子是 , 。(4分)
浏览完整试题
13.如此美好的“世外桃源”,寄托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2分)
三、消息阅读理解(10分)
俄外长表示
反对武力解决伊武器核查问题
(新华社莫斯科1月14日电)(1) 俄罗斯外长普里马科夫14日在与美国国务卿奥尔布赖特进行电话交谈时表示,俄罗斯反对动用武力解决与伊拉克武器核查有关的问题。
(2)据国际文传电讯社援引俄外交部发言人涅斯捷鲁什金的话报道,双方在交谈中强调了伊拉克同负责武器核查工作的联合国销毁伊拉克生物、化学和核武器特别委员会合作的重要性。
(3)普里马科夫同时重申,由此产生的问题用武力解决是不能接受的。
(4)涅斯捷鲁什金在接受采访时指出,一切问题均应通过对话解决。俄罗斯主张武器核查小组的人员组成应当更加平衡。
14.这则消息的标题由两部分组成:“俄外长表示”称作引题(亦叫做_眉题);正题 是_________ _______;消息的导语是________段,主体是_______段。(2分)
15.“新华社莫斯科1月14日电”是这则消息的____ __,它表明了消息发出的___ __和____ _,它显示了消息的____ __和____ ___。(5分)
16.这一则消息的语言十分简明。以第2段为例,加点的30个字,具有丰富的内涵,它表明:伊拉克当局应当“合作”的对象是 ,这个组织的任务就是_______ ___,它要销毁的是____ ___________;
四、《芦花荡》选文阅读(10分)
老头子无力地坐下来,船停在那里。月亮落了,半夜以后的苇塘,有些飒飒的风响。老头子叹了一口气,停了半天才说:“我不能送你们进去了。”
小女孩子睁大眼睛问:“为什么呀?”
老头子直直地望着前面说:“我没脸见人。”……
这时那受伤的才痛苦地哼哼起来。小女孩子安慰她,又好像是抱怨,一路上多么紧张,也没怎么样。谁知到了这里,反到……一声一声像连珠箭,射穿老头子的心。他没法解释:大江大海过了多少,为什么这一次的任务,偏偏没有完成?自己没儿没女,这两个孩子多么叫人喜爱!自己平日夸下口,这一次带着挂花的人进去,怎么张嘴说话?这老脸呀!他叫着大菱说:“他们打伤了你,流了这么多血,等明天我叫他们十个人流血!”
两个孩子全没有答言,老头子觉得受了轻视。
他说:“你们不信我的话,我也不和你们说。谁叫我丢人现眼,打牙跌嘴呢!可是,等到天明,你们看吧!”
小女孩子说:“你这么大年纪了,还能打仗?”
老头子狠狠地说:“为什么不能?我打他们不用枪,那不是我的本事。愿意看,明天来看吧!二菱,明天你跟我来看吧,有热闹哩!”
17、选文突出表现了老头子什么样的性格特点?(2分)
18、 老头子的性格特点主要通过什么描写方法表现出来的?试举例说明。(4分)
19、 设想:老头子说出要叫鬼子十个人流血的话时,二菱心里是怎样想的,请把她当时的心理活动补写出来。(2分)
20、 当二菱看到老头子的英勇战斗过程时,她又会怎样想?(2分)
五、阅读下列语段。(15分)
歌 声
本文选自《旅程记》,作者以群。写于1942年4月。抗日战争期间,香港沦陷后,我党组织护送一批知名文化人离开香港,经由广东沦陷区到达抗战大后方。本文所写,即为这次行动的一段生活。
梅林坳的路是难行的,肩上的负荷渐渐地沉重起来。我们行进在艰难的路上。
那正遭受着残酷践踏的土地——九龙新界的远影,还依稀地( )在那迷蒙的雨雾中,在那模糊的远山的阴影下,好像一只在荒野颤抖着的受伤的野兽。人们不都是刚从那死亡线上逃脱出来的吗?
站在山道上回过头去。那久经荒芜的田地,变成了瓦砾的村舍的旧迹,被砍伐了的树木残根……还清晰地呈露在人们的眼底,这一切都铭志着这土地的被蹂躏、被残害的过去。
仰望山头,路还那么悠长啊!可是,越过这山壁,越过这难行的山道,不就是自由的天地吗?怀着这希望,这确信,谁也不会发出一声怨叹。曾经走到绝望边缘上的人是不会屈服于艰苦的!
一刻钟以前,我们不是还在敌人武器的控制之下吗?可是,现在,我们竟然平安地转上了通向自己人的土地的路,摆脱了野兽的跟踪。谁还会顾虑到道路的艰难呢?
当我们到达山顶的时候,那是多么地高兴啊!向北望去,一片丰饶的田地,展开了在山下,虽然已是残冬的季候,可是,那些成熟了的麦子,那些将近开花的蔬菜,绿得多么诱人啊!就在那方向,寄托着我们的希望,我们的渴望,我们的漫漫长路的目的。
微风轻抚着我们发红的脸,阳光从云隙里伸展下来,温暖着我们,有如一条金色的被子。多么明朗的天气啊!我们多久不曾在这样明朗的天空下呼吸过了啊!三十天以来,在我们的回忆中似乎搜寻不出一个明朗的天气。那些日子,天空总是那么阴沉,战烟和阴雾混和着,低低地压了下来,压得人喘不过气来。那时,我曾经想:“香港的天气难道向来是这样的么?为什么一向不曾发觉呢?”可是,现在,我们终于摆脱了那窒闷的空气的压迫!我们又能轻快地呼吸新鲜的空气了!
经过了十几分钟的休息,一天行旅的疲劳,似乎很快地洗清了,我们又精神饱满地开始了未尽的旅程。
0下坡路特别地好走,人们的脚步都轻松了起来。有人轻轻地唱起歌来:
“起来,不愿做奴隶的人们……”这歌是太熟悉了,不大容易在人们的心里唤起感动。可是,现在,这同样的歌声,却多么地叫人感动啊!三十多天以来,我们不曾听到过这歌声,谁还敢唱这歌呢?恶兽们不是正在窥视着每一个“不愿做奴隶的人们”,而企图以一声歌或一句话来做屠杀的罪证吗?我清楚地记得:在圣诞节次日的那个恐怖的早晨,邻家的三岁的孩子曾经为着唱了一句“起来,不愿做奴隶的人们”而遭到她母亲一顿打。当她母亲变了脸色,用手扪她的嘴的时候,她挣扎着,带哭地问:“为什么不许唱呢?”
展开余下试题
大人们也只能含着泪沉默地望着她,谁能说这歌是有罪的呢?三岁的孩子是不能了解这一夕之间的巨变的,她又有什么理由要抑制这唱歌的欲望呢?
可是,现在,我们又重新听到了这歌声!一个人低声地开始,于是第二人,第三人……不自觉地随和起来,于是这低声的吟哦终于成了壮大的歌唱——叫人激动,颤栗的歌唱!
负荷依然是那么沉重,道路依然是那么崎岖,可是却不再感到疲困,因为我们终于越过了那生和死的界山,踏上了自己人的土地!
21.选择最恰当的词语填入( )处。(1分)
A.隐没 B.隐现 C.躲藏 D.掩映
22.“自由的天地”在文中是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2分)
23.第5、6两段文字中运用的修辞方法有:(4分)
(1)_________ 举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 举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4.第7段中多次写到“明朗的天气”,表达了作者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心志;“那窒闷的空气的压迫”既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又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分)
25.“这同样的歌声”现在为什么“叫人感动”?(2分)
26.文中画横线的句子对第13段的描写起到了________________作用。(1分)
27.从全文看,第14段连用“依然”一词的作用是什么?(2分)
六、作文:(50分)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愿望和心声:有的想与某位师长亲友说一说久藏的心里话;有的想减轻过重的负担。多一些自由发展的空间;有的想消除与某位同学的误解,以重续友情;有的想向辛劳一生的父母奉一份孝心;有的想把家乡变得更加美丽富饶;有的想施展才华。实施自己的理想……
请以《我多么想——》为题,将题目补充完整,写一篇作文。 。
要求:①除诗歌外,其他文体均可。②字数600字以上。
答案:一:1、D 2、B 3.B(应为“急急忙忙”)
4.C 5.D (A.应为“攻势”;B.“旋”和“归来”重复;C.删“的距离” 6、B
8、一夫当关,万夫莫开、马革裹尸、赤膊上阵、
乌合之众、四面楚歌、用兵如神、有勇无谋
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黄金和财富是战争的主要根源(塔西佗)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二、19.访问(进入)桃花源离开桃花源
20.(1)咸(皆)(2)延
21.(他们)问起现在外面是什么朝代,竟然不知道有过汉朝,更不用说魏和晋了。
22.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23.寄托了作者对美好生活、和平社会的向往之情。
1.引题(眉题);反对璼和解决伊武器核查问题;第①,第②-④
2.电头 时间 地点 直实 及时
3.联合国销毁伊拉克生物化学和核武器特别委员会 负责武器核查工作 伊拉克生物化学和核武器
1.自尊心与自信心都很强。
2.语言描写。例如:“我没脸见人。”“你们不信我的话,我也不和你们说。谁叫我丢人现眼,打牙跌嘴呢!可是,等到天明,你们看吧!”
心理描写。例如:他没法解释:大江大海过了多少,为什么这一次的任务,偏偏没有完成?自己没儿没女,这两个孩子多么叫人喜爱!自己平日夸下口,这一次带着挂花的人进去,怎么张嘴说话?这老脸呀!
这几处语言描写和心理描写都生动地表现了老头子因没有圆满地完成任务而懊丧、内疚、自责的心理,和要为小姑娘报仇的决心和信心,表现了老头子极强的自尊心和自信心。
3.言之有理,符合人物身份、年龄特点和当时的背景即可。如:二菱心想:别光说大话,你一个人打十个鬼子,谁信哪,刚不就被鬼子打了吗?你又这么大年纪了,怎么可能……。
4.意思对即可。二菱会为自己以前有些看不起老头子而后悔、内疚,心里油然而生一股要像老头子学习的激情,很敬佩老头子。
(二)17.B 18.抗战大后方
19.排比 例:寄托着我们的希望,我们的渴望,我们的漫漫长路的目的。 反问 例:我们不是还在敌人武器的控制之下吗? 或者:谁还会顾虑到道路的艰难呢? 比喻 例:摆脱了野兽的追踪。
20.向往光明和自由 战烟和阴雾压得人喘不过气来 敌占区人们被蹂躏,被残害的内心感受
21.经受被奴役的痛苦,才觉得这歌声的感人。
22.反衬
23.呼应开头;为突出“踏上了自己的土地”的人们获得自由时的欢快心情。 (220.160.203.100)
上一篇: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第一单元试卷
下一篇:
八年级第二单元试卷
标签:
人教版
八年级
上册
单元练习
相关:
关于“人教版八年”的其他试题
重磅:
备战2024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1011]
部编人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统编版高中试题按册查询
高一必修上
|
高一必修下
|
高二选修上
|
高二选修中
|
高二选修下
苏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语文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北师大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沪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把本页分享到:
QQ空间
新浪微博
腾讯微博
微信
红楼
孔子
庄子
李白
杜甫
苏轼
东坡
鲁迅
高考
讲坛
神话
唐诗
宋词
诗歌
小说
散文
关闭本页
》
返回网站首页
》
退出登录
导航:
课件下载
》
教学文摘
》
杂文参考
》
教学设计
》
音像素材
》
作文素材
》
试题下载
》
备课中心
》
中学英语教学资源网
》
小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
8487054
联系手机:
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