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用户注册 | 登录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类目:首页试题中心高考模拟卷

阅读:1016  
标签:人教版 高三 上册 高考模拟卷
重磅:备战2024 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1016]
广西柳州铁一中2010届高三第一次模拟考试语文试题
广西柳州铁一中2010届高三第一次模拟考试语文试题
(考试时间150分钟,满分150分)
(注意:本试卷分第I卷和第Ⅱ卷两部分,请把答案填写在答题卡上,否则答题无效)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用直径0.5毫米黑色签字笔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答题卡上,并将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
2.选择题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将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选项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选项标号,答在试题卷上无效。
3.非选择题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直接答在答题卡对应的答题区域内,答在试题卷上无效。考试结束后,只上交答题卡。
第I卷
一、(12分,每小题3分)
1.以下每对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都不同的一组是( )
A.妥贴/碑帖 宿根/名宿 应届/应有尽有 掺和/曲高和寡
B.荷塘/负荷 龟裂/龟缩 抢劫/抢呼欲绝 发难/令人发指
C.牵强/勉强 哄传/哄骗 停泊/水泊梁山 铜臭/乳臭未干
D.调换/调解 稽查/滑稽 累赘/危若累卵 翘尾巴/翘首以待
2.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 )
A.昨天,一直从善如流的成龙、黄圣依现身全国政协礼堂,出席了大型助残慈善晚会。
B.厦航代理人明确表示,范某在厦航任职期间,曾有威胁飞行安全的危言危行,他们
有权拒绝范某乘坐厦航的航班。
C.这篇文章冗长乏味,占了大半个版面,令人不忍卒读。
D.英国一位百岁老翁因帮助长期遭受疾病折磨的妻子实现安乐死而被起诉,法官判他
无罪,但法学界人士认为此判决不足为训。
3.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重大劳动安全事故罪,是指企业、事业单位的劳动安全设施不符合国家的规定,经
有关部门或者单位职工指出后,仍未对事故隐患采取妥当措施,因而发生重大伤亡事故或者其它严重后果。
B.国家财政部再度重申,各级政府执法部门的各种罚没款必须依法上缴,不能截留自用,他们的经费来源只能来自国家财政拨款。
C.农业资源丰富的国家大力制造生物燃料,以减轻对石油的依赖,缓解高油价带来的
冲击,然而,这样也造成了挤占世界粮食资源、加剧全球部分地区的饥饿和贫困的后
果。
D.当不少非洲民众为他们心目中的英雄奥巴马狂热欢呼的时候,一些非洲学者和政治
家却不得不承认,这位有着非洲血统的美国总统走马上任后,能否为非洲带来期望中
的实惠。
4.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句是( )
伟大的雕塑家罗丹,用他的雕刻刀给人类留下了一尊《思想者》的青铜雕像。 ,低垂着它沉甸甸结满果实的头颅
①神态庄严肃穆,似在审视着宇宙中的一切。
②我每每看到这尊雕塑之时,
③从而向往着臻美的成熟。
④都会感受到心灵之沉重,生命的轻飘;
⑤成熟者的肖像酷似十月里的向日葵,
⑥雕像微微弓着身腰,用手背托着下颚,
A.⑥①②④③⑤ B.⑥①③②⑤④ C.②⑥④③⑤① D.②⑤③①④⑥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5—7题。(9分,每小题3分)
唐宋“国花”意象与中国文化精神
中国的咏花诗词从《诗经》初见端倪,《楚辞》初步建立了“花”作为人格象征的意象内涵。唐宋诗词上承诗骚与魏晋风流,将“咏花”诗词的创作推向极致。花风即唐宋风,唐人尚牡丹,宋人崇梅花,两代国花由牡丹到梅花之更替,代表着截然不同的精神气质之转换,折射着潜在的文化裂变与重新整合,展示了中国文化精神整体的辩证统一构成的新境界。


浏览完整试题 牡丹花大色艳,层层叠叠,具有雍容华贵的丰腴之美,传达出磅礴的春天气势,因而具有成为盛世精神的最好象征和载体的潜质。牡丹作为唐代备受推崇的“国花”,适逢其会地呈现出雄视百代的气势与襟怀,折射出大唐帝国的王者之风。说牡丹,便是说唐人的大气与雍容。唐代文人热烈的吟咏诞生了不少流光溢彩的传世佳作,将牡丹作为“国花”的王者之美烘托得淋漓尽致。人咏花。花映人,彼此间彰显着雍容华贵、灿烂绚丽和大气磅礴,共构着自信开阔、昂扬奋进、雍容大度的时代风神。
然而,由唐入宋,时运推移,文化国情发生巨大转变。理学大兴使得宋代文学精神趋向理性化和细密化,推崇气节、品格。两宋社会生活、思想文化的新气象,使梅花的审美特征日益受到关注与推崇,人格寄托意义不断丰富和凸显,价值持续提高。在宋代士大夫优裕、悠闲、雅致的生活氛围中,微小的梅花逐渐由自然存在走上了人们审美观赏的至位,最终被推为“群芳之首”,并打破了牡丹宠冠天下的局面,成为新一代“国花”。
由“尚牡丹”到“尚梅”,乃是社会习尚和文人心态的变化而引发的审美趣味和价值取向的变化。可以说,梅花的种种特质与当时的文化形态和文化精神相契舍,迎合了两宋之交的文人追求风骨气节的心理需求。梅花之成为国花,是历代文人在千年间层累所致,尤其在艰难时世中愈品愈深的结果。
林逋在咏梅文学史上的意义是划时代的。当他一旦把自己清旷、高洁、淡远的情怀投入梅花意象,梅花意象就被赋予了丰富的人格意趣和道德内涵,以清妙深幽的意志成为士大夫文人理想人格的象征,或人格自许的极佳对应物,开创了中国历史上梅花审美的全新格局。
作为唐宋国花的牡丹和梅花,都曾妍冠群芳,荣宠万户,但它们晋身之路既有直曲,气度也分豪与韵,这些都联系着它们迥异的命运。与梅花走向丰富的多元化意象内涵不同,牡丹在盛唐之后呈现出固定的单一化意象内涵,那就是作为大气雍容、荣华富贵的盛唐气象的象征出现在人们的追忆里。为何它没有能够像梅花一样继续向纵深发展,趋向多元化的圆融境界呢?
首先牡丹意象作为盛唐文化的表征,在民族记忆强大的恒定力的笼罩下,其内涵被剥夺了拓展的可能和空间。其次,牡丹在盛唐之后无端地承担了太多的历史负载。“红颜祸水”和“败坏世风”两罪相加,使牡丹在人人赏识其国色天香的物态之美的同时,难免顾忌骂名。第三,李唐王朝与赵宋王朝不同地域文化的遗传基因,亦在他们对国花审美选择、意蕴发现与赋兴比德上,有着支配性的作用。仅从自然地理而言,北地寒旱,宜牡丹而不宜梅,南土温湿适梅而不适牡丹。自然的选择也给人们的审美选择,提供着不同的、具有普遍代表性的对象。
李氏王朝凭藉军事实力,在马背上夺取了天下,有着浓重的质朴泥土气。王公权贵的喜尚和士人勃发的欢悦、社会大众的需求相契合,构成“牡丹”怒放的时代文化心理的场境。然而,这个场境因热闹而浮躁,由泛众化而蕴浅,使“牡丹”意象不得不在骨子里沾上唐代社会文化之“俗”。
相形之下,宋室帝王重文抑武,艺术素养普遍很高。宋代的文官政治,也使文士们的“雅”的审美选择、文化精神,成了社会文化中的官方主流。这种“雅”“俗”之趣的分流,自然使牡丹降格于民间,使从六朝以来被文士欣赏的梅花不断被抬升。牡丹与梅花的“国花”地位的禅代,在历史政治、地理、文化等多重因素变迁流异的复合作用下,也就成了一种自然而必然发生的事了。
然而梅花意象由于宋人着力全面的开发,却得以不断升华,成为“岁寒三友”之一、“花中四君子”之首。梅花意象由此获得了贫贱不移、威武不屈的道德操守之义。梅花意象在历史的曲折行进中不断吐故纳新,容纳了中国文化多重人格的特征,绵延中国文化贵坚忍的生命力,成为中华民族精神的审美图腾。
(节选自《新华文摘》2009年第2期)
5.下列说法不属于“牡丹在盛唐之后呈现出固定的单一化意象内涵”的原因的一项是
A.作为盛唐文化的表征,牡丹意象的内涵被剥夺了拓展的可能和空间。
B.牡丹在盛唐之后无端地承担了太多的历史负载。
C.李唐王朝地域文化的遗传基因,在其对牡丹审美选择、意蕴发现与赋兴比德上有着
支配性的作用。
D.牡丹没有能够像梅花一样继续向纵深发展,趋向多元化的圆融境界。
6.以下有关牡丹和梅花的比较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牡丹为唐人所崇尚,梅花为宋人所崇尚,两种花代表着截然不同的精神气质。
B.牡丹呈现出大唐雄视百代的气势与襟怀,折射出大唐帝国的王者之风;而梅花的种
种特质与宋代的文化形态和文化精神相契合,迎合了两宋之交的文人追求风骨气节的
需求。
C.牡丹的晋身之路曲折,梅花的晋身之路则顺直;牡丹的气度豪放,梅花的气度则富
意韵。
D.牡丹在盛唐之后呈现出固定的单一化意象内涵,而梅花则在宋代之后发展出丰富的
多元化意象内涵。
7.根据原文的内容,下列推断正确的一项是
A.国花由牡丹到梅花之更替,代表着截然不同的精神气质之转换,是中华国力由强盛
转向衰微的一个标志;
B.李氏王朝尚武,凭军事实力夺取天下.所以唐以牡丹为国花,是由武将的审美情趣
决定的;宋朝国君重文抑武,故宋以梅为国花,是由文士的审美情趣决定的。
C.牡丹与梅花成为“国花”,都是当时历史、政治、地理、文化等诸多因素综合作用的
结果,与这两种花本身的生物特质无关。
D.微小的梅花取代雍容华贵、灿烂绚丽的牡丹,走上了人们审美观赏的至位.成为“群
芳之首”,从这一变化过程中,可以看到中国文化精神朝着健康且内涵丰富的方向
发展。
三、阅读以下文言文,完成8—10题。(9分,每小题3分)
傅察
傅察,字公晦,孟州济源人,中书侍郎尧俞从孙也。年十八,登进士第。蔡京在相位,闻其名,遣子僚往见,将妻以女,拒弗答。调青州司法参军,历永平、淄川丞,入为太常博士,迁兵部、吏部员外郎。
宣和七年十月,接伴金国贺正旦使。是时,金将渝盟,而朝廷未之知也。察至燕,闻金人入寇,或劝毋遽行。察曰:“受使以出,闻难而止,若君命何。”遂至韩城镇。使人不来,居数日,金数十骑驰入馆,强之上马,行次境上,察觉有变,不肯进,曰:“迓使人,故例止此。”金人辄易其驭者,拥之东北去,行百里许,遇所谓二太子斡离不者领兵至驿道,使拜。察曰:“吾若奉使大国,见国主当致敬,今来迎客而胁我至此!又止令见太子,太子虽贵人,臣也,当以宾礼见,何拜为?”斡离不怒曰:“吾兴师南向,何使之称?凡汝国得失,为我道之,否则死。”察曰:“主上仁圣,与大国讲好,信使往来,项背相望,未有失德。太子干盟而动,意欲何为?还朝当具奏。”斡离不曰:“尔尚欲还朝邪!”左右


展开余下试题促使拜,白刃如林,或摔之伏地,衣袂颠倒,愈植立不顾,反覆论辨。斡离不曰:“尔今不拜,后日虽欲拜,可得邪!”麾令去。
察知不免,谓官属侯彦等曰:“我死必矣,我父母素爱我,闻之必大亲戚。若万一脱,幸记吾言,告吾亲,使知我死国,少纾其亡穷之悲也。”众皆泣。是夕隔绝,不复见。金兵至燕,彦等密访存亡,曰:“使臣不拜太子.昨郭药师战胜有喜色,太子虑其劫取,且衔往忿,杀之矣。”将官武汉英识其尸,焚之,裹其骨,命虎翼卒沙立负以归。立至涿州,金人得而系诸土室.凡两月。伺守者怠,毁垣出,归以骨付其家。副使蒋噩及彦辈归,皆能道察不屈状,赠徽猷阁待制。
察自幼嗜学,同辈或邀与娱嬉,不肯就。为文温丽有典裁。平居恂恂然,无喜愠色,遇事若无所可否,非其意,率然不可犯。恬于势利,在京师,故人鼎贵,罕至其门,间一见,寒温谈笑而已。及仓卒徇义,荦荦如此,闻者哀而壮之,时年三十七。乾道中,赐谥日忠肃。
(节选自《宋史•列传第二百五•忠义一》)
8.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蔡京在相位,闻其名,遣子僚往见,将妻以女 妻:嫁给……做妻子
B.是时,金将渝盟,而朝廷未之知也 渝:改变
C.主上仁圣,与大国讲好,信使往来,项背相望,未有失德 讲好:作好约定
D.迓使人,故例止此 迓:迎接
9.身为外事使节,傅察有很强的使命感,且在敌人面前不失气节。下列各组句子中,分别
属于傅察“使命感强”和“临敌不失节”的表现的一项是
A. ①迓使人,故例止此
②太子干盟而动,意欲何为?
B. ①受使以出,闻难而止,若君命何
②愈植立不顾,反覆论辨
C. ①察至燕,闻金人人寇,或劝毋遽行
②左右促使拜,白刃如林
D. ①使人不来,居数日
②尔今不拜,后日虽欲拜,可得邪!
10.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傅察年青时就颇有傲骨,不攀附权贵,当时位高权重的蔡京想要招赘他作女婿,竞
被他拒绝。
B.宣和七年十月,傅察奉命到北方边境迎接并陪伴来自金国的贺正旦使。当时金兵已
经开始入侵宋国,但他以使命为重,毅然冒险北行。在韩城镇,他被金兵劫持。
C.面对盛气凌人的金国二太子斡离不,傅察不卑不亢,使得斡离不十分恼怒。不久,
他被斡离不杀害。同行将官武汉英焚烧了傅察的尸骸.并把遗骨包好带回,交给傅
察家人。
D.傅察从小十分好学,不爱戏耍,不喜交往。他在京做官时,他的某位旧友官高位显,
但他很少前去拜访;偶尔相遇,也只是寒暄谈笑而已。
第Ⅱ卷
四、(23分)
11.把第I卷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①太子虽贵人,臣也,当以宾礼见,何拜为?

②若万一脱,幸记吾言,告吾亲,使知我死国,少纾其亡穷之悲也。

12.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8分)
夜坐
白居易
斜月入前楹,迢迢夜坐情。梧桐上阶影,蟋蟀近床声。
曙傍窗间至,秋从簟上生。感时因忆事,不寝到鸡鸣。
【注】簟:竹席
①诗人是从哪些角度,描写了哪些“夜坐”所感知之景?(4分)


②“迢迢夜坐情”中的“情”指怎样的感情?(4分)


13.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两题任选一题)(5分)
(1)乃瞻衡宇,载欣载奔。僮仆欢迎, 。三径就荒, 。携
幼入室,有酒盈樽。引壶觞以自酌,眄庭柯以怡颜。 ,审容膝之易安。园日涉以
成趣,门虽设而常关。策扶老以流憩, 。云无心以出岫, 。景
翳翳以将入,扶孤松而盘垣。(陶渊明《归去来兮辞》)
(2)
a.山不厌高, 。周公吐哺, 。(曹操《短歌行》)
b.将进酒, , ,请君为我倾耳听。(李白《将进酒》)
c.户庭无尘杂,虚室有余闲。 ,复得返自然。(陶渊明《归园田居》)
五、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一17题。(22分)
秃的梧桐
苏雪林
“这株梧桐,怕再也难得活了!”人们走过秃梧桐下,总这样惋惜地说。
这株梧桐,所生的地点,真有些奇怪。我们所住的屋子,本来分作两下给两家住的,这株梧桐,恰恰长在屋前的正中,不偏不倚,可以说是两家的分界碑。
屋前的石阶,虽仅有其一,由屋前到园外去的路却有两——家走一条。梧桐生在两路的中间。清阴分盖了两家的草场;夜里下雨,潇潇淅淅打在桐叶上的雨声,诗意也两家分享。
不幸园里蚂蚁过多,梧桐的枝干,为蚁所蚀.渐渐地不坚牢了。一夜雷雨,便将它的上半截劈折,只剩下一根两丈多高的树身,立在那里,亭亭有如青玉。
春天到来,树身上居然透出许多绿叶,团团附着树端,看去好像一棵棕榈树。
谁说这株梧桐不会再活呢?它现在长了新叶,或者更会长出新枝,不久定可以恢复从前的美阴了。
一阵风过,叶儿又被劈下来,拾起一看,叶蒂已啮断了三分之二——又是蚂蚁干的好事,哦!可恶!
但勇敢的梧桐,并不因此挫了它的志气。
蚂蚁又来了,风又起了,好容易长得掌大的叶儿又飘去了,但它不管,仍然萌新的芽,吐新的叶,整整地忙了一个春天,又整整地忙了一个夏天。
秋来,老柏和香橙还沉郁地绿着,别的树却都憔悴了。年近古稀的老榆,护定它青青的叶,似老年人想保存半生辛苦贮蓄的家私。但哪禁得西风如败子,日夕在耳畔絮聒?——现在它的叶儿已去得差不多。园中减了葱茏的绿意,却也添了蔚蓝的天光。爬在榆干上的薜荔,上面没有遮蔽,可以酣饮风霜了;它脸上醉得枫叶般红,陶然自足,不管垂老破家的榆树,在它头上瑟瑟地悲叹。
大理菊东倒西倾,还挣扎着在荒草里开出红艳的花。牵牛的蔓,早枯萎了,但还开花呢,可是比从前纤小;冷风凉露中,泛满浅紫嫩红的小花,更觉娇美可怜。还有从前种麝香连理花和凤仙花的地里,有时也见几朵残花。秋风里,时时有玉钱蝴蝶,翩翩飞来,停在花上,好半天不动,幽情凄恋——它要僵了,它愿意僵在花儿的冷香里!
这时候,园里另外一株桐树,叶儿已飞去大半;秃的梧桐,自然更是一无所有,.只有亭亭如青玉的干,兀立在惨淡斜阳中。
“这株梧桐,怕再也不得活了!”人们走过秃梧桐下,总是这样惋惜似地说。
但是,我知道明年还有春天要来。


展开余下试题 明年春天仍有蚂蚁和风呢?
但是,我知道有落在土里的桐子。
14.文章开头,写人们走过那株秃梧桐下,总惋惜地认为“这株梧桐,怕再也难得活了”。请说说这样写的好处(4分)
答:
15.作者总是说:“谁说这株梧桐不会再活呢?”他这样说的依据有哪些?(6分)
答:
16.那株“秃梧桐”是本文的主要描写对象,但作者也写到秋风中的其他植物和动物,有老柏、香橙、老榆、薜荔、大理菊、牵牛花、麝香连理、风仙和玉钱蝴蝶等。这样写是否偏离文章中心?为什么?(6分)
答:
17.请从修辞手法运用的角度,在文中找到两例精彩描写,并作简要赏析。(6分)
答:①

六、(15分)
18.下面这则慰问信,其中语句有多处表达不得体或语病,请指出其中六处并加以改正。(6分)
刘鸿同学:
你好!
惊悉你收到大学录取通知书,我向你表示衷心的祝愿!得知你的家乡遭遇千年一遇的洪水,你的家也被洪水冲垮了,我深表歉意。得知你只身一人连续救出27条生命的事迹,让我为之感动。
我相信,凭着坚强性格和勇敢精神,你一定不要气馁。党和政府一定会帮助你建设家园,社会各界都会援助你,我们大家为你都在积极捐款捐物。希望你能够直面挫折,战胜困难。
此致。
敬礼!
李军
2009年7月30日
① 改为
② 改为
③ 改为
④ 改为
⑤ 改为
⑥ 改为
19.请按照下面句子的思路,另外选择特定事物,仿写两句话。(4分)
竹子,每攀登一步,都作一次小结。
(1)
(2)
20.有位老者写下了这样一首诗:“风吹雨打不回头,力瘁筋摧勿怨尤。何必计较鞭加背,此生原是拓荒牛。”这首诗可以想象成若干电影镜头,前两个镜头的脚本已经写出,请续写最后一个特写镜头。(特写是一种电影艺术手法,把人和事物的局部放大、突出,造成清晰而强烈的视觉形象。)要求:(1)想象合理,与前面的镜头相连贯;(2)能表现拓荒牛的精神风貌;(3)字数不超过80个字。(5分)
远景:灰色的天幕下,广袤荒芜的原野一直铺展到天尽头。风冷冷地吹着,冰凉的雨斜斜地打在地上。若有若无的绿意浮在空气中,一块块黝黑的泥土一片片翻开来。
近景:一个农夫,戴着斗笠,穿着蓑衣,扶着犁,在齐膝深的泥土里艰难地行走着。手中的皮鞭高高举起,猛地一挥,在空中发出“啪”“啪”的鸣响。
特写:
七、写作(60分)
21.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60分)
心理学家罗伯特在地铁站看到一个衣衫褴褛的男子一动不动地躺在台阶中间,而赶地铁的人们都像没有看见他一样,匆匆走过,个别人甚至从男子身上跨过。罗伯特感到非常震惊,于是他停下来,想看看到底发生了什么。就在他停下来之后,耐人寻味的转变出现了:一些人也陆续停了下来。很快,这个男子身旁聚集了一小圈关心他的人,有人给他买了食物,有人给他送来了水,有人打电话叫来了救护车。
为什么人们对这个男子的态度会有这么大的改变呢?罗伯特认为,其中一个最重要的原因是:因为有一个人的关注,致使情况发生了改变。一个人改变了,身边的一些人就可能跟着改变;身边的一些人改变了,很多人可能会跟着改变;很多人改变了,世界就可能会改变。
要求选择一个角度构思作文,自主确定选定螭,确定文体,确定标题;不要脱离材料的内容及含意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218.14.146.166)
标签:人教版 高三 上册 高考模拟卷
相关:关于“广西柳州铁”的其他试题
重磅:备战2024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1016]

部编人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统编版高中试题按册查询
高一必修上 | 高一必修下 | 高二选修上 | 高二选修中 | 高二选修下
苏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语文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北师大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沪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把本页分享到:QQ空间新浪微博腾讯微博微信


关闭本页返回网站首页退出登录

导航:课件下载教学文摘杂文参考教学设计音像素材作文素材试题下载备课中心中学英语教学资源网小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8487054
联系手机: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