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用户注册 | 登录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类目:首页试题中心月考试卷

阅读:945  
标签:人教版 高三 上册 月考试卷
重磅:备战2024 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945]
四川省绵阳南山中学2010届高三语文十月月考
绵阳南山中学2010届高三十月月考
语文试题
考生注意:1.本试卷分第I卷(选择题)和第II卷(非选择题)两部分,共15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
2.答题前,考生务必将密封线内项目填写清楚.
3.请将第I卷第II卷各题答案填在答题卡上.
4.第II卷用蓝黑钢笔或圆珠笔答题.
第I卷(选择题 共30 分)
一.(12分,每小题3分)
1.下列各项中字形全部正确且加点字读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流岚(LÁN) 钟罄(QÌNG) 熨帖(YÙ) 卓有成效(ZHUŌ)
B.怃然(FǓ) 邮戳(CHUŌ) 壁龛(KĀN) 义愤填赝(YĪNG)
C.隽秀(JÙN) 濒临(BĪN) 杠杆(GǍN) 杀一儆百(JǏNG)
D.亘古(GÈNG) 戊戍(XŪ) 慰藉(JIÈ) 浅尝辄止(ZHÉ)
2.依次填入下列各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
①最近到沿海地区,虽然只是 地看看,但那里的变化却给我留下极深刻的印象。
②“六部委”联合开展环保专项 行动,要求建立各级政府负责的环保工作责任制,对工作不利要通报批评,责令限期 。
③人们的国家设施、法的观点、艺术 宗教观念,就是从这个基础上发展起来的。
A. 浮光掠影 整治/整顿 以致 B. 走马观花 整理/整治 以致
C. 浮光掠影 整改/整治 以至 D. 走马观花 整治/整改 以至
3.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的增加,医疗费用支出将迅猛增加,医疗保险金将大量减少,医疗保险的压力越来越大。
B.作为美国的盟友,欧盟在伊朗核问题上怎能不考虑美国的态度呢?何况其自身也不会坐视伊朗拥有核武器。
C.美国保守派为达到增加防务开支,正利用其智能团掀起一股“中国高科技威胁论”,并宣称美国应为与中国打高科技战争做好准备。
D.春节过后,“手机病”患者明显增加,主要是因为这些患者在春节期间频繁发送拜年短信、大量与朋友短信聊天所造成的。
4.下列各项中,标点符号的使用合乎规范的一项是( )
A.我国“十一五”期末,全国人口总量(不含香港、澳门特别行政区和台湾省)控制在13.6亿以内;到2020年,人口总量将控制在14.5亿左右。
B.细想先生多年来给我们信函,用纸确实是最大众化的,或者质地脆硬的信纸,或者邮局出售的明信片,而信封则永远是印有《天津日报》红色字样的那种。
C.一副棉布套袖,我说不清到底联系着什么?联系着质朴、节俭?联系着勤劳、创造和开拓?好像都不完全。
D.读完这两部历史小说,我既为《楼兰》——这座古西域的一代名城的不幸湮灭而痛心不止;亦为《异域人》中的一代忠臣——班超“立功西域”的伟大业绩而钦叹不已。
二、(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5—7题。
何处是江南
在古往今来的各式地名中,最为奇妙的应该就数“江南”了。
这个地名早在先秦就已问世。但到隋代为止,它主要指长江中游的今湖南、江西一带。
“江南”的现代意义起源于唐代的贞观十道。这个地方先是被叫做“江东”。魏晋南北朝时期,由于中国传统中有以左代东的习惯,这一地名又被雅称为“江左”,贞观元年,唐太宗将天下分为十个监察区,称“道”。北方、南方各五道,江南道包括长江以南、南岭以北、西至今贵州、东至海的一大片地区。玄宗开元二十一年,又将江南道从西到东依次分为黔中道、江南西道、江南东道,其中江南东道包括今闽、浙及苏南、皖南地区。


浏览完整试题唐朝人非常强调地域差异,可是被举出来进行对比的,往往是“塞北”和“江南”,“塞北”总是令人想起恶劣的自然环境,残酷的人文环境。而江南呢,从地理位置上它并不位于南方的最南端,它被拉出来是因为它处于环境质量的另一个极端,此地从南朝以来便是有名的“佳丽地”。
这种对比方式让我们有一个有趣的发现,那就是在北方,各地区之间大致是平行的关系,没有哪一个区域可以堂而皇之地以北方代表的身份出现。当时较为突出的地域成见是山东与关中的对立,两地经常相互取笑、斗气。史载唐太宗曾谈起山东人如何、关中人又如何,言辞间颇有“同异”,大臣张行成当即跪奏说:“臣闻天子以四海为家,不当以东西为限。”唐太宗才猛然醒悟。而在南方,各区域之间有一个明显的落差关系,岭南自不必说,因为地多瘴疠,西南的巴蜀之地,也因为僻处一偶,有“蜀道难”之称,杜甫有联著句的诗“支离东北风尘际,漂泊西南天地间”,由此可见一斑。
真正能够让人想起南方的好处来的是“江淮”。在唐人的概念中,它是“江南”和“淮南”两个地域之和的简称。“淮南”指长江和淮河之间的那个地域,当时留下来一个著名的口碑“腰缠十万贯,骑鹤上扬州”,可惜淮南的好地方仅此一处而已。“江南”在上文提到开元二十一年已有“江南西”“江南东”之分,到了唐后期,“江南西”已经简称为“江西”,照此逻辑,“江南东”该简称为“江东”了吧——可是不,它仍叫“江南”。
唐后期的“江南”有广狭两层含义,广义地说,它指贞观十道中的江南道。由于安史之乱以后道(方镇)的数目增加到几十个,并且转化为事实上的高层政区,此时仍常用贞观十道作为一种提纲挈领的地域概念。
但更常用的是“江南”的狭义,即唐中叶的“江南东道”,此时它已分属宣歙、浙东、浙西三个观察使管辖。其中,宣歙(今皖南)相对于两浙已处于边缘。而浙东(今浙东、浙南)、浙西(太湖流域及今浙北)的两浙之地,唐人又很敏感于吴和越的区别,在当时人心目中,吴地(太湖流域)才是江南的典型。
唐代以降,虽然有时人们把扬州也视作江南的一部分,但地道的江南一直稳定地以今苏南、浙北为中心。
5.下列对“江南”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因为“江南”得名很早,早在先秦就已问世,所以可称最为奇妙的地名。
B.“江南”是以其地理位置和优越的自然、人文环境代表与“塞北”相对的另一极端。
C.在唐人的概念中,巴蜀、岭南从不属于“江南”,而淮南也不属于“江南”。
D.到了唐后期,江南西道已简称为“江西”,而江南东道则简称为“江东”。
6.下列对文意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从“江东”变为“江左”,再变为“江南”,只是把江南的雅称还原为古称。
B.唐人在南北对比中发现北方各地区大致平行,南方各区域有明显的落差。
C.从杜甫的两句诗中,可以进一步看出南北尤其是东北和西南的环境差异。
D.贞观十道最初是全国行政区划名,到唐后期已变成提纲挈领的地域概念。
7.根据原文信息,下列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正因为唐太宗在山东与关中的对立中明显地抱有地域成见,所以他遭到了大臣的批评。
B.扬州地处长江以北,但富庶繁华,当时就存有口碑,因而唐人已把它视作地道的江南。
C.安史之乱后方镇的数目大为增加,因而“江南东道”的管辖范围较玄宗时已有所缩小。
D.如果唐朝人不敏感于吴越之间的区别,那么当时的两浙之地都可以被看成江南的典型。
三.(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8—10题。
示季子懋修书
张居正
汝幼而颖异,初学作文,便知门路,吾尝以汝为千里驹。即相知诸公见者,亦皆动色相贺曰:“公之诸郎,此最先鸣者也。”乃自癸酉科举之后,忽染一种狂气,不量力而慕古,好矜己而自足,顿失邯郸之步,遂至匍匐而归。
丙子之春,吾本不欲求试,乃汝诸兄咸来劝我,谓不宜挫汝锐气,不得已黾勉从之,竟致颠蹶。艺本不佳,于人何尤?然吾窃自幸曰:“天其或者欲厚积而钜发之也。”又意汝必惩再败之耻,而俯首以就矩镬也。岂知一年之中,愈作愈退,愈激愈颓。以汝为质不敏那?固未有少而了了,长乃懵懵者;以汝行不力耶?固闻汝终日闭门,手不释卷。乃其所造尔尔,是必志骛于高远,而力疲于兼涉,所谓之楚而北行也!欲图进取,岂不难哉!
夫欲求古匠之芳躅,又合当世之轨辙,惟有绝世之才者能之,明兴以来,亦不多见。吾昔童稚登科,冒窃盛名,妄谓屈宋班马,了不异人,区区一第,唾手可得,乃弃其本业,而驰骛古典。比及三年,新功未完,旧业已芜。今追忆当时所为,适足以发笑而自点耳。甲辰下第,然后揣己量力,复寻前辙,昼作夜思,殚精毕力,幸而艺成,然亦仅得一第止耳,扰未能掉鞅文场,夺标艺苑也。今汝之才,未能胜余,乃不俯寻吾之所得,而蹈吾之所失,岂不谬哉!
吾家以诗书发迹,平生苦志励行,所以贻则于后人者,自谓不敢后于古之世家名德。固望汝等继志绳武,益加光大,与伊巫之俦,并垂史册耳!岂欲但窃一第,以大吾宗哉!吾诚爱汝之深,望汝之切,不意汝妄自菲薄,而甘为辕下驹也。
今汝既欲我置汝不问,吾自是亦不敢厚责于汝矣!但汝宜加深思,毋甘自弃。假令才质驽下,分不可强;乃才可为而不为,谁之咎与!己则乖谬,而使诿之命耶,惑之甚矣!且如写字一节,吾呶呶谆谆者几年矣,而潦倒差讹,略不少变,斯亦命为之耶?区区小艺,岂磨以岁月乃能工耶?吾言止此矣,汝其思之!
8.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又意汝必惩再败之耻 惩:戒止。
B.平生苦志励行 苦:劳苦。
C.所以贻则于后人者 则:家规。
D.固望汝等继志绳武 绳:继承。
9.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①乃才可以而不为 ②度我至军中,公乃入
B.①所谓之楚而北行也 ②欲人之无惑也难矣
C.①吾言止此矣,汝其思之 ②尔其无乃父之志
D.①吾尝以汝为千里驹 ②夫夷以近,则游者众
10.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展开余下试题A.本文是张居正写给他最小的儿子的一封书信,帮助儿子总结科举考试失利的原因。
B.张居正认为儿子两次科考失利,都是因为好高骛远,贪多务得,用力不专的缘故。
C.张居正以自己走过来的经验教训教育儿子,鼓励儿子努力改正自己学习上的缺点。
D.张居正认为儿子自幼聪颖且自大自狂,慕古不成便自暴自弃,及时劝勉能成大器。
第II卷(非选择题 共120 分)
四、(共23分)
11.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吾诚爱汝之深,望汝之切,不意汝妄自菲薄,而甘为辕下驹也。(4分)
译文:

(2)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失其所与,不知;以乱易整不武。吾其还也。(3分)
译文:

(3)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3分)
译文:

12、阅读下面一首诗,然后回答问题。(8分)
江城子•密州出猎
苏 轼
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 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微霜,又何妨。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1)“老夫聊发少年狂”中的“狂”字在整首词中有何作用?(4分)
答:

(2)“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勾勒出了怎样的形象?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4分)
答:

13、默写(5分,每小题1分)
①群臣吏民, ,受上赏。 《邹忌讽齐王纳谏》
②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 ,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劝学》
③亦欲究天人之际, ,成一家之言。 《报任安书》
④黄鹤之飞尚不得过, 。 《蜀道难》
⑤花径不曾缘客扫, 。 《客至》
五、(共2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17题。
我对黑暗的柔情
迟子建
①那天下午,我关窗的时候,忽然发现一只金色的蜜蜂,它蜷缩在窗棂下,好像采蜜采累了,正在甜睡。我想都没想,捉起它,欲把它放生。然而就在我扬起胳膊的那个瞬间,我左手的拇指忽然针刺般地剧痛,我意识到蜜蜂蜇了我了,连忙把它撮到窗外。
②蜜蜂走了,它留在我拇指上的,是一根蜂针。蜂针很细,附着白色的絮状物,我把它拔了出来。我小的时候,不止一次被蜜蜂蜇过,记得有一次在北极村,我撞上马蜂窝,倾巢而出的马蜂蜇得我面部红肿,疼得我在炕上直打滚。
③别看这只蜜蜂了无生气的样子,它的能量实在是大。我的拇指顷刻间肿胀起来,而且疼痛难忍。我懊恼极了,蜜蜂一定以为我要置它于死地,才使出它的撒手锏。而蜇过了人的蜜蜂,会气绝身亡,即使我把它放到窗外,它也不会再飞翔。我和它,两败俱伤。
④我以为疼痛会像闪电一样消逝的,然而一个小时过去了,两个小时过去了,到了晚饭的时候,我的拇指仍然锥心刺骨地疼。天刚黑,我便钻进被窝,想着进入梦乡了,就会忘记疼痛。然而辗转着熬到深夜,疼痛非但没有减弱,反而像涨潮的海水一样,一浪高过一浪。我不得不从床上爬起,打开灯,察看伤处。我想蜜蜂留在我手指上的蜂针,一定毒素甚剧,而我拔蜂针时,大约拔得不彻底,于是拿出一根缝衣服的针,划了根火柴,简单地给它消了消毒,将针刺向痛处,企图挑出可能残存着的蜂针。针进到肉里去了,可是血却出不来,好像那块肉成了死肉,让我骇然。想到冷水可止痛,我便用冷水冲拇指。这招儿倒是灵验,痛感减轻了不少,十几分钟后,我回到了床上。然而才躺下,刚刚缓解的疼痛又傲慢地抬头了,没办法,我只得起来。病急乱投医,一会儿抹风油精,一会儿抹牙膏,百般折腾,疼痛却仍如高山的雪莲一样,凛冽地开放。我泄气了,关上灯,拉开窗帘,求助于天。
⑤已经是子夜时分了,如果天气好,我可以望见窗外的月亮,星星,可以看见山的剪影。然而那天阴天,窗外一团漆黑,什么也看不见。人的心真是奇怪,越是看不见什么,却越是想看。我将脸贴在玻璃窗上,瞪大眼睛,然而黑夜就是黑夜,它毫不含糊地将白日我所见的景致都抹杀掉了。我盼望着山下会突然闪现出打鱼人的渔火,或是堤坝上有汽车驶过,那样,就会有光明划破这黑暗。然而没有,我的眼前仍然是沉沉的无边的暗夜。
⑥我已经很久没有体味这样的黑暗了。都市的夜晚,由于灯火作祟,已没有黑暗可言了;而在故乡,我能伫立在夜晚的窗前,也完全是因为月色的诱惑。有谁会欣赏黑暗呢?然而这个伤痛的夜晚,面对着这处子般鲜润的黑暗,我竟有了一种特别的感动,身上渐渐泛起暖意,有如在冰天雪地中看到了一团火。如今能看到真正的黑暗的地方,又有几处呢?黑暗在这个不眠的世界上,被人为的光明撕裂得丢了魂魄。其实黑暗是洁净的,那灯红酒绿、夜夜笙歌的繁华,亵渎了圣洁的黑暗。上帝给了我们黑暗,不就是送给了我们梦想的温床吗?如果我们放弃梦想,不断地制造糜烂的光明来驱赶黑暗,纵情声色,那么我们面对的,很可能就是单色调的世界了。
⑦我感激这只勇敢的蜜蜂,它用一场壮烈的牺牲,唤起了我的疼痛感,唤起了我对黑暗从未有过的柔情。
⑧只有这干干净净的黑暗,才会迎来清清爽爽的黎明啊。
(原文有删改) 14、根据文意,说说“我”对黑夜有着怎样的“柔情”。(6分)
答:

15、根据上下文,理解文中划线句子的含义。
①黑暗在这个不眠的世界上,被人为的光明撕裂得丢了魂魄。(3分)
答:

②上帝给了我们黑暗,不就是送给了我们梦想的温床吗?(3分)
答:

16、为什么说“只有这干干净净的黑暗,才会迎来清清爽爽的黎明啊。”?(4分)
答:

17、第四段中,作者用大量笔墨描述自己被疼痛折磨的过程,这样写有什么作用?(6分)
答:

六、语言运用(15分)
18、在黛玉生命的最后瞬间,给人们留下了一句未了的呼叫:“宝玉,宝玉,你好……”请根据下列语境把黛玉的话补填完整,并简要分析理由。(6分)
①恨宝玉:
②爱宝玉:
③麻木了,心死了:


展开余下试题19、学校要举办一场诗歌朗诵会,请你结合诗歌内容、风格为主持人写两段串联词,将下面三首诗词串联起来。要求衔接自然,简明得体,每段35——50字。(4分)
第一首诗歌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朗诵结束,串联词①
,请听著名诗人徐志摩的深情告白——《再别康桥》。
《再别康桥》朗诵结束后,串联词②
,接下来,请欣赏一代伟人毛泽东的词《沁园春•长沙》。
20、9月22日是世界无车日,下面是《绵阳日报》的一篇新闻报道,请对此写一篇新闻点评。(50字左右)(5分)
本报讯 昨(22)日为无车日,无车日前后,市环保局工作人员对无车区域的环境质量进行了布点监测,监测结果显示:由于车流量的减少,涪城路和长兴街的环境空气质量和声环境质量得到了明显的改善。
  “无车日”前一天和“无车日”当天,绵阳市环境监测站按照不同时段,在长兴街富临百盛广场和涪城路建国门这两个活动区域内的交通干道旁,对汽车尾气污染物排放对环境空气质量的影响,交通噪声对城市声环境的影响进行重点监测。
  监测结果表明,无车日当天两个监测点的一氧化碳、一氧化氮和二氧化氮的监测值比9月21日两个测点的监测值均有所降低。
点评:


七、作文(60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有一年轻人跋山涉水历尽艰辛去寻找宝物,最终在热带雨林找到一种能散放香气,放在水里却沉到水底的植物,他想这肯定是宝物,就满怀信心地把香木运到市场去 卖,可是却无人问津,隔壁的木炭总是很快卖光,开始还能坚信自己的判断,可是最终改变了想法,把香木烧成木炭,结果很快一抢而空,他很高兴,回去告诉他父 亲。父亲却老泪纵横。原来,青年烧成木炭的香木,正是这个世界上最珍贵的树木——沉香,只要切下一块磨成粉屑,价值就超过了一车的木炭。
要求全面理解材料,但可以选择一个侧面、一个角度构思作文。自主确定立意,确定问题,确定标题;不要脱离材料的含意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绵阳南山中学2010届高三十月月考答题卷
语 文
第Ⅱ卷(共120分)
题 号 四 五 六 七 总 分
得 分
四、(23分)
得分 评卷人

11.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吾诚爱汝之深,望汝之切,不意汝妄自菲薄,而甘为辕下驹也。(4分)
译文:

(2)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失其所与,不知;以乱易整不武。吾其还也。(3分)
译文:

(3)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3分)
译文:

12.阅读下面的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8分)
(1)“老夫聊发少年狂”中的“狂”字在整首词中有何作用?(4分)
答:

(2)“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勾勒出了怎样的形象?表达了作者怎样的心态?(4分)
答:

13.默写(5分,每空1分。)
(1) (2)
(3) (4)
(5)
五、(22分)
得分 评卷人

14、根据文意,说说“我”对黑夜有着怎样的“柔情”。(6分)
答:

15、根据上下文,理解文中划线句子的含义。
①黑暗在这个不眠的世界上,被人为的光明撕裂得丢了魂魄。(3分)
答:
②上帝给了我们黑暗,不就是送给了我们梦想的温床吗?(3分)
答:

16、为什么说“只有这干干净净的黑暗,才会迎来清清爽爽的黎明啊。”?(4分)
答:

17、第四段中,作者用大量笔墨描述自己被疼痛折磨的过程,这样写有什么作用?(6分)
答:

六、(15分)
得分 评卷人

18.(6分)
①恨宝玉:
标签:人教版 高三 上册 月考试卷
相关:关于“四川省绵阳”的其他试题
重磅:备战2024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945]

部编人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统编版高中试题按册查询
高一必修上 | 高一必修下 | 高二选修上 | 高二选修中 | 高二选修下
苏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语文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北师大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沪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把本页分享到:QQ空间新浪微博腾讯微博微信


关闭本页返回网站首页退出登录

导航:课件下载教学文摘杂文参考教学设计音像素材作文素材试题下载备课中心中学英语教学资源网小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8487054
联系手机: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