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用户注册 | 登录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类目:首页试题中心月考试卷

阅读:1010  
标签:人教版 高三 上册 月考试卷
重磅:备战2024 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1010]
河北省唐山一中09-10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第一次月考
唐山一中2009—2010学年度第一学期月考
高一年级 语文试卷
说明:
1.考试时间90分钟,满分150分。
2.将卷Ⅰ答案用2B铅笔涂在答题卡上,卷II用0.5—0.8mm黑色签字笔或蓝黑钢笔答在试卷上。
3.II卷卷头和答题卡均填涂本次考试的考号,不要误填学号,答题卡占后5位。
卷Ⅰ ( 共54分)
一.选择题(共15小题,每小题3分,计45分)
1. 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屋檐(yán) 粗糙(zāo) 青苔(tái) 咒(zhòu)语
B.忤视(wǔ) 骨髓(suí) 谒见(yè) 团箕(jī)
C.忸怩(ní) 长篙(gāo) 叱(chì)骂 冠心病(guàn)
D.漫溯(sù) 糯(nuò)米 杀戮(lù) 若不阙(quē)秦
2. 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书写有错误的一项是( )
A.百舸 沉浮 笙箫 箕踞
B.融合 挥斥  寂寞  竞自由
C.保拇 揉碎 斑斓 揕其胸
D.拜谒 惆怅 纽扣 凌侮
3.下列有关文学知识的表述,有错误的一项是( )
A.词,又称“长短句”。据宋词的风格特征,分为豪放派和婉约派,苏轼和辛弃疾是豪放派代表,柳永和李清照是婉约派杰出代表。沁园春,词牌名。沁园,相传为东汉明帝之女沁水公主的园林。
B.《左传》是我国第一部叙事详细完整的纪传体历史著作。《左传》《公羊传》《谷梁传》都是解说春秋的著作,被称作“春秋三传”。《左传》又称《春秋左氏传》。
C.新格律诗突出的特征是讲求“三美”,即音乐的美(音节),绘画的美(词藻),建筑的美(节的匀称和句的整齐)。闻一多、徐志摩是新格律诗派的代表人物。《大堰河——我的保姆》是一首带有自传性的抒情长诗。
D.《史记》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作者司马迁,是西汉著名的史学家、文学家、思想家。鲁迅称赞《史记》是“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4.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A.近几年,来中国演出的外国艺术团络绎不绝,不过人们对俄罗斯芭蕾舞团的《天鹅湖》还是情有独钟,屡看不厌。
B.中、日、韩三国参加这次围棋比赛的运动员,水平都在伯仲之间,谁能胜出,就要看谁具有更好的竞技状态和心理素质了。
C.著名学者季羡林先生学贯中西,兼容百家,在诸多研究领域都卓有建树,被人们誉为学界泰斗,真可谓实至名归。
D.英勇而机智的荆轲,筹划了一个有始有终的行动方案,为了吸引秦王赢政上钩,就必须砍下樊於期的头颅,作为晋见时奉献的礼品。
5.下列各句不全含通假字的一项是( )
A.乃引其匕首提秦王 卒起不意
B.秦伯说,与郑人盟 图穷而匕首见
C.今日往而不反者,竖子也 毋内诸侯
D.秦王还柱而走 令将军与臣有郤
6.下列加点词语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① 许君焦、瑕,朝济而夕设版焉 ② 先生不知何许人也。
B.① 吾不能举全吴之地,十万之众,受制于人 ② 杀人如不能举
C.① 辞曰:“臣之壮也,犹不如人。” ② 卮酒安足辞
D.① 秦王必喜而善见臣。 ② 而燕国见陵之耻除矣
7.下列加点字的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
A.今急而求子,是寡人之过也 过错
B.愿足下更虑之 更加
C.秦王复击轲,被八创 遭受
D.素善留侯张良 交好


浏览完整试题8.下列各组加点词语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① 以其无理于晋,且贰于楚也 ② 具告以事
B.① 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 ② 邻之厚,君之薄也
C.① 使人言于项王曰 ② 得复见将军于此
D.① 今人有大功而击之,不义也 ② 秦王还柱而走
9.下列加点虚词的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
A.吾其还也 其实
B.项伯乃夜驰之沛公军 到,往
C.若不阙秦,将焉取之 哪里
D.荆轲奉……秦武阳奉地图匣,以次进 按照
10.下列句中词类活用与其它几项不同类的一项是( )
A.既东封郑 B.函封之
C.吾得兄事之 D.项伯杀人,臣活之
11.下列加点词的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
A.此其志不在小 形容词活用作名词,小的方面
B.范增数目项王 名词活用作动词,用眼睛示意
C.此亡秦之续耳 形容词或用作动词,继续
D.群臣怪之 形容词活用作动词,认为奇怪
12.下列句中划线词语不全含古今异义的一项是( )
A.行李之往来 沛公居山东时
B.樊於期偏袒扼腕而进 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
C.此臣日夜切齿拊心也 荆轲遂就车而去,终已不顾
D.沛公奉卮酒为寿,约为婚姻 微夫人之力不及此
13.下列每组句子句式不同类的一组是( )
A.①太子及宾客知其事者 ②吾属今为之虏矣
B.① 夫晋,何厌之有 ②大王来何操
C.① 取之百金 ② 卫士仆地
D.① 若亡郑而有益于君 ② 具告以事
14.下列朗读音节停顿错误的一项是( )
A.那/河畔的/金柳
B.是/夕阳中的/新娘
C.波光里的/艳影
D.在/我的/心头荡漾
15. 下列有关《雨巷》这首诗的分析错误的一项是( )。
A.“雨巷”象征着诗人寻觅、追求的理想。
B.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梅雨时节江南小巷的阴雨图景,借此构成了一个富有浓重象征色彩的抒情意境。
C.诗人借“丁香一样的姑娘”表达了一种追求美好理想的愿望。
D.《雨巷》诗行长短不一,顿数也错落有致。以三顿体和二顿体居多,也有一顿体。
二、课外阅读(共3小题,每小题3分,计9分)
阅读下列文言语段,回答问题
进,与操遇于赤壁。
时操军众已有疾疫,初一交战,操军不利,引次江北。瑜等在南岸,瑜部将黄盖曰:“今寇众我寡,难与持久。操军方连船舰,首尾相接,可烧而走也。”乃取蒙冲斗舰十艘,载燥荻枯柴,灌油其中,裹以帷幕,上建旌旗,豫备走舸,系于其尾。先以书遗操,诈云欲降。时东南风急,盖以十舰最著前,中江举帆,余船以次俱进。
操军吏士皆出营立观,指言盖降。去北军二里余,同时发火,火烈风猛,船往如箭,烧尽北船,延及岸上营落。顷之,烟炎张天,人马烧溺死者甚众。瑜等率轻锐继其后,雷鼓大震,北军大坏,操引军从华容道步走,遇泥泞,道不通,天又大风,悉使羸兵负草填之,骑乃得过。羸兵为人马所蹈藉,陷泥中,死者甚众。刘备、周瑜水陆并进,追操至南郡。时操军兼以饥疫,死者太半。操乃留征南将军曹仁、横野将军徐晃守江陵,折冲将军乐进守襄阳,引军北还。
——《赤壁之战》
16.对下列加点词语用法及含义的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
A.可烧而走也 活用作使动词,使……走
B.瑜等率轻锐继其后 活用作名词,轻装、精锐的部队
C.引军北还 名词活用作动词,背对
D.天又大风 名词活用作动词,刮大风
17.下列解说错误的一项是( )
A.裹以帷幕 (“以”为介词,解释为“拿”、“用”)
B.去北军二里余 (“去”的含义是离开)
C.初一交战 (“初一”是古今异义词,解释为刚一开始)
D.雷鼓大震 (“雷”是通假字,通擂)
18.下列各句句式相同的一项是( )
A.难与持久 秦王购之金千斤
B.裹以帷幕 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
C.羸兵为人马所蹈藉 将军战河北,臣战河南
D.人马烧溺死者甚众 而秦法,群臣侍殿上者,不得持尺兵
卷Ⅱ (非选择题 共96分)
三、基础巩固题(共7题,计76分)
19.给下列加点字注音(8分)
A.碣( )石 遒劲( ) 彳 亍( )( )
B.青荇( ) 冰屑( ) 匕首( ) 飨( )士卒
C.鲰( )生 厄( )酒 樊哙( ) 参乘( )
D.啖( )之 目眦( ) 目眩( ) 扼腕( )
20.根据拼音填汉字(5分)
Pǐ yōu yí wěn rú
①颓( ) ②( )长 ③逶( ) ④自( ) ⑤相( )以沫
21.文言翻译(24分)
(1)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失其所与,不知;以乱易整,不武。吾其还也。


                                                                         
(2)(荆轲)前为谢曰:“北蛮夷之鄙人,未尝见天子,故振慑,愿大王少假借之,使毕使于前。”


                                 
(3)悉使羸兵负草填之,骑乃得过。

(4)盖以十舰最著前,中江举帆,余船以次俱进。

                                  
22.阅读下面一首诗,完成后面的问题。(15分)
我爱这土地    艾青
假如我是一只鸟,
我也应该用嘶哑的喉咙歌唱:
这被暴风雨所打击着的土地,
这永远汹涌着我们的悲愤的河流,
这无止息地吹刮着的激怒的风,
和那来自林间的无比温柔的黎明……
——然后我死了,连羽毛也腐烂在土地里面,
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
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
——1938年11月17日


展开余下试题(1)诗中写了哪些意象?有什么作用?
答:        
                              
(2)诗人为什么用“嘶哑”形容鸟儿的歌喉?
答:            
                          
(3)最后两句运用了什么手法?在内容和结构上有什么作用?
                                      
         
                                      
   
23.补写出下列诗句中的空缺部分。(14分)
(1) , ,谁主沉浮?(毛泽东《沁园春 长沙》)
(2) ,大渡桥横铁索寒。(毛泽东《七律 长征》)
(3)她飘过 像梦一般的, 。(戴望舒《雨巷》)
(4) ,不是清泉,是天上虹 ,沉淀着彩虹似的梦(徐志摩《再别康桥》)
(5)满载一船星辉, 。(徐志摩《再别康桥》)
(6)高渐离击筑,荆轲和而歌, ,士皆垂泪涕泣。(《荆轲刺秦王》)
(7) , ,发尽上指冠(《荆轲刺秦王》)
(8)曾记否,      ,        ?(毛泽东《沁园春 长沙》)
(9)但我不能放歌,          ;(徐志摩《再别康桥》)
(10)太子及宾客知其事者,        。(《荆轲刺秦王》)
24. 请为空缺处选择恰当答案。(4分)
沁园春
文天祥
为子死孝,为臣死忠,死又何妨?自光岳气分,士无全节,君臣义缺,谁负刚肠?骂贼张巡,爱君许远,①      。后来者,无二公之操,百炼之钢。  
人生翕欻云亡,好轰轰烈烈做一场。使当时卖国,甘心降虏,受人唾骂,②     ?古庙幽沉,仪容俨雅,枯木寒鸦几夕阳。邮亭下,有奸雄过此,仔细思量。
注:作者赞美唐朝的张巡、许远在安禄山叛乱时死守睢阳,忠贞义烈,决不向贼人屈服。
①A.万古留香  B.留香万古 C.留得声名万古香 D.留得声名香万古
②A.安得后世留香 B.焉得永垂不朽 C.焉得不朽 D.安得留香
答   ①    ②  
25.仿照例句,从下面给出的事物中任选一个(也可以自己另选一个),分别从正面和反面立意,写出两个有寓意的句子。(6分)
例:月亮
正面:在清凉的夜里,总是你和最孤独的旅人作伴。
反面:因为靠别人而发光,所以白天不敢露脸。
选择参考:纸伞 彩虹 水草 云彩
所选事物:
正面:
反面:
四、书面表达
26.从以下两题中任选一题作文(20分)
(1)用优美的语言改写《再别康桥》最后一节。
要求展开联想,凸显离别场景,综合运用叙述、描写、抒情、议论等表达方式,恰当运用一定修辞手法。350字左右。
(2)请就伟大祖国60华诞庆典写一段文字。
凸显庆典场景,综合运用叙述、描写、抒情、议论等表达方式,恰当运用一定修辞手法。350字左右。



























唐山一中2009—2010学年度第一学期月考
高一年级 语文试卷 答案
1. D 2. C 3. B 4. D 5. A 6. C 7. B 8. B 9. A 10. D 11. C 12. C 13. A 14. D 15. A 16. C 17. B 18. D
19(略)
20.颓圮 悠长 逶迤  自刎 相濡以沫
21、(1)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失其所与,不知;以乱易整,不武。吾其还
也。依靠别人的力量,而又去损害他,这是不仁义的;失掉自己的同盟者,这是不明智的;用散乱代替整齐,这是不符合武德的。我们还是回去吧。
(2)(荆轲)前为谢曰:“北蛮夷之鄙人,未尝见天子,故振慑,愿大王少假借之,使毕使于前。” (荆轲)走上前替他向秦王谢罪说:“北方蛮夷地区的粗鄙人,没有拜见过天子,所以害怕,希望大王稍微原谅他些,让他在大王的面前完成他的使命。”(状语后置)
(3)悉使羸兵负草填之,骑乃得过。
让瘦弱的士兵全部去背草填埋道路,骑兵才得以通过。
(4)盖以十舰最著前,中江举帆,余船以次俱进
黄盖率领十艘战船排在最前头,到了江中心拉起船帆,其余的船只按照次序前进。
22、(1)鸟、土地、河流、风、黎明。“鸟儿”这个意象与人融为一体,抒发了对土地的深沉的爱,“土地、河流、风、黎明”抒发了对大地遭受的苦难,人民的悲愤和激怒,对光明的向往和希冀。
(2)诗人不用“珠圆玉润”之类的词语,而用“嘶哑”来形容鸟儿的歌喉,使人体味到歌喉者经历了坎坷、悲酸和执著的爱。
(3)直接抒情。抒发作者的忧国之情和爱国之心,既点明了题旨,又与前部分顺理成章地形成因果关系。
23、(略)
24、(1)、C(2)D
25、纸伞
正面:在烈日和暴雨中,总是你给人们最好的关怀。
反面:因为掌握在别人手里,所以注定生活在逆境。
26、作文(略) (218.76.216.133)
标签:人教版 高三 上册 月考试卷
相关:关于“河北省唐山”的其他试题
重磅:备战2024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1010]

部编人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统编版高中试题按册查询
高一必修上 | 高一必修下 | 高二选修上 | 高二选修中 | 高二选修下
苏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语文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北师大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沪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把本页分享到:QQ空间新浪微博腾讯微博微信


关闭本页返回网站首页退出登录

导航:课件下载教学文摘杂文参考教学设计音像素材作文素材试题下载备课中心中学英语教学资源网小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8487054
联系手机: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