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用户注册
|
登录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首页
备课
教案
论文
杂文
试题
课件
素材
音像
公开课
类目:
首页
》
试题中心
》
月考试卷
阅读:1058
标签:
苏教版
高一
必修一
月考试卷
重磅:
备战2024 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1058]
江苏省清浦中学高一语文试题
江苏省清浦中学09-10学年度高一年级第一次教学质量调查
语 文 试 卷 2009.10
总分:160分 时间:150分钟 命题:刘锦全
第Ⅰ卷 (选择题,共30分)
一、语言文字运用题(每题3分,12分)
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A.倔强jiàng 溺爱 lì 翡翠fěi 妄自菲薄fěi
B.崛起 jué 迷惘 wǎng 眷念juàn 汗流浃背jiā
C.菜圃 pǔ 峥嵘zhēng 颤动chàn 百舸争流kě
D.炫耀 xuàn 吞噬 shì 给予gěi 挥斥方遒qiú
2.填入下面横线上的词最恰当的一组是( )
①我将冷静地 自己:我为什么失败,我做错过什么,我欠过别人什么。
②孩子,希望你踏进“反抗”的年龄时,能避免摭拾一些概念、术语, 地对父母下评判。
③我们不论是学习现代文还是文言文,都 认真理解文意,否则就有断章取义的可能。
A.检点 草率 必需 B.检查 草率 必须
C.检点 轻率 必须 D.检查 轻率 必需
3.下面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A.我吃惊地发现,每个人留在纸上的物件,万千气象,绝不雷同,有些简直让人瞠目结舌。
B.即使对于温柔慈祥的母爱,我也曾犯过盲目反抗的错误。等到了解“可怜天下父母心”的深情时,已是后悔莫及。
C.夏日,我曾因干旱,站在地头上,焦灼地盼过南来的风,吹来载着雨滴的云朵。那是怎样的望眼欲穿哪!
D.我们少年时代,读书真的到了夙兴夜寐的快乐程度。我现在闭着眼能清晰地看到自己一面吃饭一面读书的“迷样子”。
4.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经历了六十年风风雨雨,中华民族这条巨龙一定会昂首腾飞于无垠的天际,创造出令全世界惊异的奇迹来。
B.《消费者权益保护法》深受广大消费者所欢迎,因为它强化了人们的自我保护意识,使消费者的权益得到了最大限度的保护。
C.今年国庆期间,全国各地市的所有消防车辆、消防官兵,放弃休假,始终坚守在各自执勤的岗位上。
D.我们的报刊、杂志、电视和一切出版物,更有责任做出表率,杜绝用字不规范的现象,增强使用语言文字的规范意识。
二、古诗文阅读(38分)
(一)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5—7题(每题3分,共9分)
积土成山,风雨兴焉;积水成渊,蛟龙生焉;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蟹六跪而二螯,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用心躁也。
5.对下列加点的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圣心备焉 备:具备
B.驽马十驾,功在不舍 驾:驾驶
C.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镂:雕刻
D.用心一也 一:专一
6.对下面虚词“焉”和“之”的意义与用法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
①积土成山,风雨兴焉 ②于其身也,则耻师焉
③蚓无爪牙之利 ④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用心躁也
A.①②“焉”相同;③④“之”相同
B.①②“焉”相同;③④“之”不同
C.①②“焉”不同;③④“之”相同
D.①②“焉”不同;③④“之”不同
7.下列对文章内容的叙述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
浏览完整试题
A.这段文字从学习方法和态度的角度来论述“学不可以已”。
B.先用两个比喻,从“积土”、“积水”推论到人的“积善成德”,正面论述积累的作用,说明学习上的成就是不断积累起来的。
C.用“骐骥”、“驽马”对比,“骐骥”素质虽好,但达不到十步,劣马能力虽差,却能跑得很远,以此说明“笨鸟先飞”的道理。
D.用蚓的“用心一”和蟹的“用心躁”两个比喻正反对照,说明有效的学习还要靠专心致志。
(二)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8—10题(每题3分,共9分)
崔杼与庆封谋杀齐庄公。庄公死,更立景公,崔杼相之。
庆封又欲杀崔杼而代之相。因令卢满嫳兴甲以诛之。尽杀崔杼之妻子及支属,烧其室屋,报崔杼曰:“吾已诛之矣。”崔杼归,无归,因而自绞也。
庆封相景公,景公苦之。庆封出猎,景公与陈无宇、公孙灶、公孙趸诛封。封以其属斗,不胜,走如鲁。齐人以为让,又去鲁而如昊。王予之朱方①。荆灵王闻之,率诸侯以攻吴,围朱方,拔之。得庆封,负之斧质,以徇于诸侯军,因令其呼之曰:“毋或如齐庆封。弑其君而弱其孤,以亡其大夫。”乃杀之。
黄帝之贵而死,尧舜之贤而死,孟贵之勇而死,人固皆死。若庆封者,可谓重死矣。身为残,支属不可以见,行忮②之故也。凡乱人之动也,其始相助,后必相恶。为义者则不然,始而相与,久而相信,卒而相亲,后世以为法程。
(节选自《吕氏春秋•慎行》)
注释:①朱方:地名。 ②忮(zhì):嫉妒、侵害。
8.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崔杼相之 相:辅佐 B.吾已诛之矣 诛:杀掉
C.又去鲁而如昊 去:前往 D.景公苦之 苦:苦于,对…感到苦恼
9.下列句子编为四组,全部表达不义之人没有好结果的一组是( )
①吾已诛之矣 ②(崔杼)无归,因而自绞也
③荆灵王闻之,率诸侯以攻吴 ④若庆封者,可谓重死矣
⑤身为戮,支属不可以见,行忮之故也 ⑥其始相助,后必相恶
A.①③④ B.②④⑥ C.①⑤⑥ D.②③⑤
10.下列对原文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鲁国由于荆灵王的干涉而赶走了庆封
B.崔杼与庆封的交往是小人之间的勾结和利用
C.崔杼因家破人亡而自杀身死。
D.按照大义行事的人才会有真正的友谊。
第Ⅱ卷(130分)
(三)翻译(10分)
11.将上文划线的句子和有关课文中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
(1)得庆封,负之斧质。(2分)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3分)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余嘉其能行古道,作《师说》以贻之。(5分)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古诗鉴赏(10分)
12.阅读毛泽东《沁园春•长沙》(上片)和马致远《天净沙•秋思》,然后回答问题。(10分)
沁园春•长沙
毛泽东
独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头。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漫江碧透,百舸争流。鹰击长空,鱼翔浅底,万类霜天竞自由。怅寥廓,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
天净沙•秋思
马致远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⑴诗歌一般通过意象反映生活,表达感情。意象就是诗人用来抒发感情的物象。《沁园春•长沙》和《天净沙•秋思》选取的意象特点有何不同?试作简要分析。(3分)
答: ▲
⑵两者描绘形象,表达感情的艺术手法有什么不同?试作简要赏析。(4分)
答: ▲
⑶两者表达的感情有什么不同?试作简要概括。(3分)
答: ▲
三、默写(8分)
13.补写出下列名句的空缺部分。(8分)
(1)恰同学少年________▲______;书生意气,________▲______。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粪土当年万户侯。曾记否,到中流击水, ________▲______。(毛泽东《沁园春•长沙》)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则知明而行无过矣。(荀子《劝学》)
(3)是故______▲____________,师不必贤于弟子。闻道有先后,_________▲______,如是而已。(韩愈《师说》)
(4)雄关漫道真如铁,________▲_________。(毛泽东《忆秦娥•娄山关》)
(5)子曰:“三人行,则必有我师焉。” ________▲_________,其不善者而改之。
四、现代文阅读(32分)
(一)阅读《十八岁和其他》(节选),完成文后问题(10分)
“父与子”时常被看作是对立的两方,意味着思想的冲突,观念的差异,新与旧的不同,进步与保守的矛盾。下一代往往在下意识中受到这流行观念的影响,好像一开始便必然处在与上一代对立的地位。孩子,我希望我们不致有这么令人不愉快的关系。
在“两代的矛盾”中,可能有一部分是源于父母的愚昧和落伍,但也有一部分是出自下一代对父母经验的无条件否定,出自年轻人的盲目反抗与追求“成熟”、“独立”的急躁。不过,一切悲剧的造成,都由于父母与子女间有时不能像朋友般地把问题摊出来谈谈,大家尽可能地过一种较随便的、不拘束的、较多接触的共同生活。东东,美国作家劳伦斯著有一本叫做《我的父亲》的书(你可以在我的书架上找到),在他的描写里,他父亲一样犯有许多惹儿女烦厌的“严父”怪癖。但是,就因为他们父子彼此多了点“友情”和理解,两代间的关系充满了和谐的快乐。孩子,我从小丧父,没有享受过父爱,也没有机会服从或反抗父亲。但是,即使对于温柔慈祥的母爱,我也曾犯过盲目反抗的错误。等到了解“可怜天下父母心”的深情时,已是后悔莫及!
14.“两代人的矛盾”形成的原因有哪些?用简要的语言分条概括。(6分)
答: ▲
15. 怎样才能改变“两代的矛盾”?根据上文内容加以概括。 (4分)
答: ▲
(二)阅读下面这篇小小说,完成16—19题。(22分)
伞
汤学春
徒儿功成,拜别师父下山。师父送至山门。
风雨凄迷,山色空蒙。
山风拂动师傅银髯,撩起师父衣带。师傅走了,就如山间一片飘零的黄叶。
这是师父最后一个徒儿,师父再也不会收徒了。师父潜心武功绝技“天罡刀法”的修炼,终生不娶,因而没有子嗣,以后就只有师父一个人孤守寒山了。这也是师父一生中最疼爱的一个徒儿,聪明好学,伶俐精明,平日饮食起居待师父如同亲父。师父于是把毕生心血全都传给了他。此时此刻,师父望着徒儿踽踽而行的背影,心想以后他立足江湖,是可以大有作为的,因而孤寒凄苦的同时,心中也就有了欣慰。
展开余下试题
可是,就在这时候,徒儿回首了。
师父一怔。
徒儿不该回首,这是武林中的规矩。徒儿回首意味着他对师父还有所求。可是,这位风烛残年的师父已经一无所有了。
是师徒情份实在难分难舍么?
师父想到这层,心中不快;似这等儿女情长,今后怎生成得大器?却又一热:一日为师终生为父,何况自己待他如同亲生,这孩子怎能丢舍得下也是人之常情。这么想着,又见那凄迷冷雨,徒儿可还是光着个脑袋呢!于是一阵心痛,慌忙回身找了把雨伞,给徒儿送去。
徒儿在前面断崖边的青石板小道上跪下了。
师父热泪盈眶,慌忙上前伸出双手,欲将徒儿扶起。
却是扶不起。
师父愕然。
一会儿心里明白了,师傅好容易冷静下来,说:“天罡刀法乃我平生绝技,于今你已经得到了,可以无敌于天下了,你还有什么不满足的呢?”
徒儿拜磕在地,说:“师傅曾教我,金、木、水、火、土五行相克相生,徒儿想这天罡刀法总有解法,望师父教我。”
师父说:“刀法乃精、气、神所致,实在五行之外。”
“谢师父。”徒儿起来,拱手。然后背转身去,却是不走。横在小道上,如一截树桩。
“师父,天罡刀法就算无敌于天下,若是师父另传他人,徒儿与他也只是个平手。”
师父长叹,说:“为师已是风烛残年,你是我最后一个徒弟,这话可不是今天说的呵!”
“别怨徒儿放心不下。”徒儿说着,别过脸拿眼睛向小道一边的断崖斜斜,“师父从这儿跳下去,就算说了真话。”
断崖万丈,但见崖边烟缭雾绕。
师父心中打个寒噤,随即哈哈大笑。
师父说:“只是担心爱徒的刀法未必学到了家。”
徒儿想,他的刀法已经炉火纯青,这一点他自己心里绝对有把握;师父笑,说明这刀法果然有解。
“求师父指点。”徒儿又跪下了。
师傅把撑着的伞收拢,一边说:“何必如此多礼,起来吧。”
待徒儿起来,师父将那伞伸到他面前说:“你未必一刀能断得了它。”
徒儿知道江湖上有以伞为兵器的,并且巧藏机关,暗器伤人煞是厉害。但是师父所用兵器虽多,唯独没用过伞;况且,这把普通的竹骨纸伞,还是他自己给师父买的,就在附近小镇上一家伞铺里买的。难道师父有什么神功一下子将它变成了铜针铁骨?即使是铜针铁骨,他的天罡刀法只要斜削下去也能将它挥为两段。
徒儿于是想:好吧,就削了这伞,看你老东西还有什么说的!想罢,抽出刀来,运足平生功力,斜着照准那伞,一刀挥去。
这自然是一把极普通的伞,哪里需要许多功力。一刀下去,纸伞顿时骨散筋飞,老师父手里握着的只是一把竹匕。然而说时迟那时快,就在徒儿用力躬身的一瞬,师父的竹匕也就从他的后脑直穿咽喉,把他钉在青石板上。
山雨凄迷,山风如诉。
师父老泪纵横,一声长啸,扑下山崖。
(选自《小小说十年宝典》)
16、小说的题目往往作用很大,联系全文谈谈“伞”在文中的含义,并分析以“伞”为题的作用。(6分)
答: ▲
17、说说“只是担心爱徒的刀法未必学到了家。”这句话的含义。(5分)
答: ▲
18、“风雨凄迷,山色空濛”,写景简洁,试分析这一句写景的作用。(5分)
答: ▲
19.这篇小小说告诉了我们什么道理?请联系现实谈谈你的看法。(6分)
答: ▲
五、写作(70分)
20.阅读下面文字,根据要求作文。(70分)
现代汉语词典对“发现”有这样的解释:经过研究、探索等,看到或找到前人没有看到的事物或规律。
当然,发现的可大,可小;可具体,可抽象;可平凡,可伟大。你有怎样的关于“发现”的经历、故事或感想、主张?把它们写出来和大家共享吧。
请以“发现”为题写一篇文章,角度自选、立意自定,除诗歌、戏剧外,文体不限;文面整洁,800字左右。
江苏省清浦中学高一年级语文教学质量调查答题纸
题号 一——二 三 四 五 总分
得分
I卷(选择题)答题处:请将选择题答案准确填入表中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答案
11.将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
(1)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古诗鉴赏
⑴意象特点有何不同?试作简要分析。(3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⑵艺术手法有什么不同?试作简要赏析。(4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⑶感情有什么不同?试作简要概括。(3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补写出下列名句的空缺部分。(8分)
(1)恰同学少年________▲______;书生意气,________▲______。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粪土当年万户侯。曾记否,到中流击水, ________▲______。(毛泽东《沁园春•长沙》)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则知明而行无过矣。(荀子《劝学》)
(3)是故______▲____________,师不必贤于弟子。闻道有先后,_________▲______,如是而已。(韩愈《师说》)
(4)雄关漫道真如铁,________▲_________。(毛泽东《忆秦娥•娄山关》)
(5)子曰:“三人行,则必有我师焉。” ________▲_________,其不善者而改之。
四、现代文阅读(32分)
14.“两代人的矛盾”形成的原因有哪些?用简要的语言分条概括。(6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 怎样才能改变“两代的矛盾”?根据上文内容加以概括。 (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小说的题目往往作用很大,联系全文谈谈“伞”在文中的含义,并分析以“伞”为题的作用。(6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说说“只是担心爱徒的刀法未必学到了家。”这句话的含义。(5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展开余下试题
18、“风雨凄迷,山色空濛”,写景简洁,试分析这一句写景的作用。(5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这篇小小说告诉了我们什么道理?请联系现实谈谈你的看法。(6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作文(70分)
20.以“发现”为题,角度自选、立意自定,除诗歌、戏剧外,文体不限;800字左右。
江苏省清浦中学月考试题参考答案
2009.10
1.B/ A溺nì 舸gě 给jǐ
2.c(检点:检查,清点,反思。轻率:考虑不成熟,轻易下结论。必须:一定要)
3.d(夙兴夜寐:早起晚睡,形容很勤劳。此处应用“废寝忘食”。)
4.A/ B项属句式杂糅,应为“深受广大消费者欢迎”。C项搭配不当,“官兵”可以放弃休假,坚守岗位,“消防车”则不能。D项不合逻辑,“一切出版物”包括“报刊、杂志”,因而不能将他们并列
5.B 6.D 7.C 8.C 9.B 10.A
5.B(驾,指马行走一天的路程)
6.D(①焉,兼词,“于此”②焉,语气词,不译③之,定语后置标志④之,助词,的)
7.C(说明条件的好坏不是成功的决定因素,坚持不懈才是学好的关键)
8.c (去,离开)
11.(1)抓获了庆封,让他背着斧质。(“得”,“负”为评分点)
(2)老师,是靠他来传授道理,教授学业,解释疑难问题的。(判断句、所以及实词是评分点)
(3)我赞赏他能履行古人之道,(就)写了《师说》来赠送给他。(嘉、其、作、以、贻、之为评分点,重点为实词)
12.⑴毛泽东的词写秋天,选取了“万山、层林、漫江、百舸”等色彩绚丽、充满生机的景物;马致远的小令选取了“枯藤、老树、昏鸦、古道、西风、瘦马”等萧瑟的景物。(特点必须概括出来:色彩绚丽、充满生机,萧瑟。意思对即可)
⑵毛泽东的词即景抒情,以一个“看”字总领七句,远近相间,动静结合,运用对照,从多角度集中描绘了独立橘子洲头所见到的一幅色彩绚丽的秋景图;马致远的小令借景抒情,主要采用了意象叠加的方法。
⑶毛泽东的词,形象地表现了词人关注国家命运,对当时革命形势的深切感受,提出了苍茫大地应该由谁来主宰的问题,表现了诗人以天下为已任的情怀;马致远的小令,表现了旅人的寂寞和悲凉的情怀。(意思对即可)
13.(1) 风华正茂 挥斥方遒 浪遏飞舟? (2)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3)弟子不必不如师 (4)而今迈步从头越 (5)择其善者而从之
14、①下一代受到流行观念的影响,与上一代对立。
②上一代(父母)的愚昧和落伍。
③下一代(子女)的盲目反抗与急躁追求。
④两代人之间缺乏沟通,缺少平等和理解。
说明:概括1条得1分,2条3分,3条5分,4条6分;大量抄原文只能得1-2分,不能概括出对象扣1-2分;不要求与答案完全一致。
15、两代人之间相互理解与尊重,不断地交流与了解。(关键词:理解、交流、了解)
16.答:①伞,凝结了师徒之情;②伞,又终结了师徒之义。③一把普通的伞,在师傅手中,能轻易化作一招毙命的利器,体现了师傅所说的“刀法乃精、气、神所致”变化随心的刀法真谛。④结尾处的这场较量,其实已是人格武品的较量,通过师徒对伞的处理,高下已分。⑤以伞为线索,⑥以小见大,深化主题。(每一小点1分,共6分,意思答对即可。)
17.答:⑴真的没有学到家。只学到了用刀之法,却没有学到为人之道;不懂得学艺先学做人的道理,更不懂得“刀法乃精、气、神所致”的武术真谛。(2)、担心。因为徒儿只重艺轻德,这样不仅不能修得真功夫,甚至会成为武林祸害,所以担心。因而师傅已在心中决定要惩治徒儿,这样说,为把伞变成武器作准备。小说也正是以此引出”削伞”的情节,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引出悲剧结局的。(1、“未必学到家”2分;2、“担心” 2分;答“推动情节”也可酌情给分)
18.答:为作品定下了悲剧的基调,预示了作品情节的扑朔迷离,也为师傅雨中送伞埋下了伏笔。(“基调”2分;伏笔2分)
19.
①学艺要先学做人。
徒儿成功,便要过河拆桥,算计师傅,岂料师父更有一手,将徒儿击毙,这就是高低之分。一个徒儿,只学武功,无人格可言,此人必败。学武功,首先要学会做人。历史上功成身败的例子还少吗?现代社会只,只重技能,不重人品,亦难立足社会。
② 教徒应先教做人。
老师傅功深德高,但教徒不力,使徒儿学了武艺却没有修得武德,也没有领会刀法真谛,被迫要亲手将爱徒击毙,这是为师的失败。现代教育同样要警惕只教书不育人的错误倾向。
③ 哲学人格大于武功。
中国武术博大精深
上一篇:
苏教九语文(上)第一次月考试题
下一篇:
启蒙中学八年级(1)(2)班语文第一五单元检测题
标签:
苏教版
高一
必修一
月考试卷
相关:
关于“江苏省清浦”的其他试题
重磅:
备战2024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1058]
部编人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统编版高中试题按册查询
高一必修上
|
高一必修下
|
高二选修上
|
高二选修中
|
高二选修下
苏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语文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北师大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沪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把本页分享到:
QQ空间
新浪微博
腾讯微博
微信
红楼
孔子
庄子
李白
杜甫
苏轼
东坡
鲁迅
高考
讲坛
神话
唐诗
宋词
诗歌
小说
散文
关闭本页
》
返回网站首页
》
退出登录
导航:
课件下载
》
教学文摘
》
杂文参考
》
教学设计
》
音像素材
》
作文素材
》
试题下载
》
备课中心
》
中学英语教学资源网
》
小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
8487054
联系手机:
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