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用户注册
|
登录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首页
备课
教案
论文
杂文
试题
课件
素材
音像
公开课
类目:
首页
》
试题中心
》
月考试卷
阅读:1078
标签:
粤教版
高三
上册
月考试卷
重磅:
备战2024 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1078]
广东省湛江二中2010届高三语文第二次月考
广东省湛江二中2010届高三第二次月考
语文试卷
说明:本试卷共8页,24小题,满分150分。考试用时150分钟。要准确填写姓名、学号和班级。必须用黑色字迹钢笔或签字笔作答,答案必须写在答题卡各题目指定区域内相应位置上。不准使用铅笔和涂改液。不按以上要求作答的答案无效。
一、语文基础知识(12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完全相同的一组是( )(3分)
A.狂飙 镖局 骠勇善战 分道扬镳
B.胆怯 惬意 提纲挈领 度长絜大
C.臭氧 铜臭 臭味相投 遗臭万年
D.沏茶 蹊跷 栖身之所 休戚相关
2.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 ) (3分)
A.什么是后现代文学作品?教授解释了很多,引经据典,用语深奥难懂,不可理喻。
B.重庆打黑除恶风暴扫除了一大批黑恶势力分子,真是大快人心,广大人民群众拍手称赞。
C.曾几何时他是一位风度翩翩的学者,然而,被改革开放的经济大潮卷入商界后,他竟成了一名商界精英。
D.张家界自有它独特之处,奇峰异岭,峰回路转,云雾弥漫,其景色之美,可谓出神入化,大有鬼斧神工之妙。
3.下列四项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3分)
A. 月光如水,春风一阵阵吹来,树枝摇曳着,发出沙沙的声响,树影也晃动起来。
B.这次活动的宗旨是展现京剧艺术形成、发展的历史过程,并以此推动弘扬民族文化优秀传统和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
C.发现有关曹雪芹的史料已属不易,鉴定并用于科学的红学研究更不容易,红学界过去很多专家主要精力就花费在这方面。
D.由于《古文观止》具有特色,自问世以后近三百年来,广为传布,经久不衰,至今仍不失为一部有价值的选本。
4.把下面的句子组成一段话,正确排序的一项是( )(3分)
①以此带动各学科建设的整体推进,努力形成一批具有航空机务院校特色的优势专业。
②大力整合人才资源、技术资源和设施资源。
③他们把特色学科建设作为办学的基础工程。
④集中力量加强飞机战伤抢修、飞机测量与检测等特色专业建设。
A.②③④① B.②③①④ C.③②①④ D.③②④①
二、古诗文阅读鉴赏(33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5~9题。(21分)
太公望吕尚者,东海上人。其先祖尝为四岳,佐禹平水土甚有功。虞夏之际封于吕,或封于申,姓姜氏。夏商之时,申、吕或封枝庶子孙,或为庶人,尚其后苗裔也。本姓姜氏,从其封姓,故曰吕尚。
吕尚盖尝穷困,年老矣,以渔钓干周西伯。西伯将出猎,卜之,曰“所获霸王之辅”。于是周西伯猎,果遇太公于渭之阳,与语大说,曰:“自吾先君太公曰‘当有圣人适周,周以兴’。子真是邪?吾太公望子久矣。”故号之曰“太公望”,载与俱归,立为师。或曰,太公博闻,尝事纣。纣无道,去之。游说诸侯,无所遇,而卒西归周西伯。或曰,吕尚处士,隐海滨,知西伯贤。言吕尚所以事周虽异,然要之为文武师。
周西伯昌之脱羑里归,与吕尚阴谋修德以倾商政,其事多兵权与奇计,故后世之言兵及周之阴权皆宗太公为本谋。周西伯政平,及断虞芮之讼,而诗人称西伯受命曰文王。伐崇、密须、犬夷,大作丰邑。天下三分,其二归周者,太公之谋计居多。
文王崩,武王即位。遂至盟津。诸侯不期而会者八百。诸侯皆曰:“纣可伐也。”武王曰:“未可。”还师,与太公作此《太誓》。居二年,纣杀王子比干,囚箕子。武王将伐纣,卜龟兆,不吉,风雨暴至。群公尽惧,唯太公强之劝武王,武王于是遂行。十一年正月甲子,誓于牧野,伐商纣。纣师败绩。纣反走,登鹿台,遂追斩纣。散鹿台之钱,发鉅桥之粟,以振贫民。封比干墓,释箕子囚。迁九鼎,修周政,与天下更始。 师尚父谋居多。
浏览完整试题
武王已平商而王天下,封师尚父于齐营丘。东就国,道宿行迟。逆旅之人曰:“吾闻时难得而易失。客寝甚安,殆非就国者也。”太公闻之,夜衣而行,黎明至国。莱侯来伐,与之争营丘。营丘边莱。莱人,夷也,会纣之乱而周初定,未能集远方,是以与太公争国。
太公至国修政因其俗简其礼通商工之业便鱼盐之利而人民多归齐齐为大国。
注:本文选自《史记•齐太公世家第二》,略有删节。
5.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佐禹平水土甚有功。 辅佐
B.从其封姓,故曰吕尚。 封赏
C.故后世之言兵及周之阴权皆宗太公为本谋。 效法
D.伐崇、密须、犬夷,大作丰邑。 兴建
6.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 )(3分)
A.虞夏之际封于吕。 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中。
B.天下三分,其二归周。 吾师道也,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
C.诸侯不期而会者八百。 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D.载与俱归,立为师。 客亦知夫水与月乎?
7.下列加点词语不是古今异义的一项是( )(3分)
A.纣反走,登鹿台,遂追斩纣。
B.与吕尚阴谋修德以倾商政,其事多兵权与奇计。
C.纣无道,去之。
D.吕尚盖尝穷困。
8.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吕尚博学多识,但直到老年时期才寻找到贤明的君王周西伯,得以重任。
B.周西伯在打猎途中遇到了姜尚,相谈甚欢。虽然姜尚曾侍奉商纣王,但周西伯并不计较,任命他为军师。
C.周武王准备讨伐纣王,很多大臣都畏惧纣王的势力,反对伐纣,但吕尚坚定地支持武王伐纣。
D.商周交替之际,天下动荡不安,尚未完全稳定, 因此,与营丘相邻的莱国趁机抢夺吕尚的封地。
9.断句和翻译(9分)
(1)用“/”给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的语段断句。(3分)
太公至国修政因其俗简其礼通商工之业便鱼盐之利而人民多归齐齐为大国。
(2)翻译下面的句子。(6分)
①当有圣人适周,周以兴。子真是邪?(3分)
②吾闻时难得而易失。客寝甚安,殆非就国者也。(3分)
10.阅读下面的诗歌,回答问题。(6分)
明发房溪二首(其一)
杨万里
青天白日十分晴,轿上萧萧忽雨声。
却是松梢霜水落,雨声那得此声清。
⑴ 诗中哪一个字能概括全诗的意境特点?为什么?(3分)
⑵ 这首诗叙写得曲折有致,请作简要分析。(3分)
11.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任选3个小题,若4小题都答,评前三题答案)(6分)
①. 夫战,勇气也。_________________,再而衰,三而竭。_________________,故克之。(《曹刿论战》)
②.先帝不以臣卑鄙,_________________,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_________________,遂许先帝以驱驰。(《出师表》)
③.______________,归雁入胡天。大漠孤烟直,______________。(《使至塞上》)
④.__________________,百年多病独登台。__________________,潦倒新停浊酒杯。(《登高》)
三、必考现代文阅读 (18分)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12-15题。
中国古典园林中“风”的文化意蕴
李金宇
在中国古典园林中,以风为题名的景观、建筑极多,极常有。大到北京避暑山庄的万壑松风、杭州西湖的曲院风荷等景区;小到扬州个园的透风漏月厅、卢氏意园的“水面风来”馆、苏州留园的清风池馆、北京香山见心斋中的畅风楼等建筑。风在园林中如此受重视,这是因为它不仅丰富了园林的空间意境,更重要的是体现中国传统的文化意蕴。
翻开中国园林建筑的历史,我们不难发现,有较多的古典园林是扇形建筑的,如苏州拙政园的扇面亭、留园的“与谁同坐轩”等。这是因为扇能让人联想到风,意会到风。园林中如此突出“风”,其实和园主身份有极大的关联。中国园林的主人多是皇室、官宦或士大夫文人,他们深受中国儒家学说的熏陶和浸渍,以讲“仁”“礼”为己任,以追慕“圣贤”为大道。而“风”在中国儒家经义中正有着特殊的含义。《毛诗正义》中就云:“风,风也,教也;风以动之,教以化之。”因此有着强烈的政治教化色彩,更出现了一个极常见的词语——仁风。
儒家官宦的喜风,还因为风里的那份心情,风里的那个理想世界。司马光《独乐园记》有:“明月时至,清风自来,行无所牵,止无所柅,耳目肺肠,悉为己有,踽踽焉、洋洋焉,不知天壤之间复有何乐可以代此也。”我们从充满自然生气的表象里,看到了儒家之风的深层的审美涵义:对心灵、宇宙“天人”之间亲密和谐的无限追求与向往。
王振复在《宫室之魂》一书中写到:“在中国建筑文化之灿烂星空中,究竟哪一类建筑样式受中国道家思想影响最大,或者说其文化意蕴开拓了建筑文化的道家境界呢?是中国园林。” 无疑,道家对自然的崇尚,正和中国园林“虽由人作,宛自天开”的艺术追求相拍相合。李格非记董氏西园:“开轩窗四面,甚敞,盛夏燠暑,不见畏日,清风忽来,留而不去,幽禽静鸣,各夸得意,此山林之乐。”在风中,人与自然似乎更为知音。“宵分人静,风起云涌,长林萧萧,如作人语。”(清戴熙《赐砚斋题画偶录》)对风的敏感,正是人们心静闲适的表现。清郑板桥云:“茅屋一间,天井一方……月中有清影,夜中有风声,只要闲心消受耳。”聆听风中之味,大有道家所谓“心斋”、“坐忘”的精神境界。只有在闲、静、平和的心境下映物,才能进入妙赏的佳境,才可达到人与自然的合二为一。
禅境是道境的又进一步,是由道的虚转而为禅的空。冯钟平说:“中国园林命意在空不在实”。“空灵是中国古典园林意境的特点之一”,正如任晓红所说的“园境也与这禅境一样,都是超然物相之上,在心性的自由天地中建立起的境界”。对中国园林的欣赏是视觉的,更是心觉的。一亭、一树、一石、一水,多需妙悟迁想,体味出象外之象。要有“慧心”,才可在咫尺山林中体味到一石一天地,一花一世界。而寺塔悬铃,是借风来传梵音的。“风吹悬铃,日夜铿然有声,有梵音到耳之妙境与妙趣”。风正如严羽以禅论诗云:“羚羊挂角,无迹可寻”,“听松声,可豁烦襟……听梵音,可清尘根”(明倪允昌《光明藏》)。对佛家而言,风里的世界是一个洗涤灵魂的世界,它吹去了千千万万的尘埃,还原成一个“明镜台”。身有所感,心有所动,神有所思。或许,这就是风在寺庙园林中体现出的无穷禅味。
展开余下试题
“风”对园林而言,无论是从自然借景,还是从文化审美角度,都对观者心理产生了极大的影响。而“风”,在强调“天人合一”的文化里又被赋予了丰富的内涵。
(节选自《新华文摘》2006年第9期,有改动)
12.下列说法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两项是( ) (6分)
A.风不仅丰富了园林的空间意境,还蕴涵了传统文化的特点,故在中国的古典园林中备受重视。
B.中国古典园林深受中国道家思想的影响,它深厚的文化意蕴开拓了建筑文化的道家境界。
C.对风的敏感是闲适、宁静、平和心境的体现,在这种心境下映物,可达到天人合一的境界。
D.对中国古典园林的欣赏,不是用视觉,而是用心来感悟景物,从而体味出象外之象来。
E.在佛家看来,“风”可洗涤人的灵魂,风能使人在闲、静、平和的心境下进入妙赏的佳境。
F.在观者心中,“风”成为古典园林中不可缺少的自然景物,也成为园林中重要的审美对象。
13.下列各句能够直接证明“风被赋予了丰富的内涵”的说法是( ) (3分)
A.在中国古典园林中,以风为题名的景观、建筑极多,极常有。
B.中国园林的主人多是皇室、官宦或士大夫文人。
C.风里的世界是一个洗涤灵魂的世界,它吹去了千千万万的尘埃。
D.禅境是道境的又进一步,是由道的虚转而为禅的空。
14.请列出官宦文人喜爱“风”的原因。(4分)
答:
15.请概括出“文化意蕴”在本文中的意思。(5分)
答:
四、选考现代文阅读(15分):对以下两类文本考生只需任选一类作答。答题前务必标明所选类别的题号,在规定的答题区域书写答案,否则作零分对待。
(一)文学类文本阅读(15分)
一小时的变故
[美]凯特•肖邦
亲友们都知道马拉德太太的心脏有问题,因此,在向她透露她丈夫的死讯时,十分小心,尽量婉转。
是她姐姐约瑟芬告诉她的,话说得吞吞吐吐、遮遮掩掩。她丈夫的朋友理查兹也在她身边。报社收到铁路事故的消息时,他正好在那里。布伦特里•马拉德的名字在“遇难者”名单的最前面。为了把真相弄清楚,他只是根据另外一份电报把出事时间记了下来,就抢在其他不太小心、不够体贴的朋友之前捎来这一不幸的消息。
要是别的妇女遇到这种情况,一定是目瞪口呆,无法接受这一现实,而她却不一样。她立刻扑倒在姐姐的怀里,号啕大哭起来。当一阵悲哀消退之后,她独自一人走进自己的房间里,不愿让任何人跟着她。
卧室的窗户开着,窗前摆着一把宽大、舒适的安乐椅。她筋疲力竭地一屁股坐进椅子,疲惫缠着她的身子,似乎就要触及她的灵魂。
屋前空旷的广场上,春意盎然,新春骚得树梢颤栗。空气中弥漫着春雨芬芳的气息。楼下沿街叫卖的商贩正吆喝着兜售商品。远处有人在唱歌,曲调隐隐约约地传入她的耳朵。屋檐下,无数麻雀唧唧喳喳地叫着。
窗户的西面,朵朵云彩相互交汇,一朵堆积在另一朵的上方。透过云层,片片蓝天随处可见。
她静静地坐在椅子里,头枕在靠垫上,只有当一阵呜咽涌上她的嗓门时,她才动一动,像一个哭睡着了的孩子在梦中还在啜泣一样。
她还很年轻,面容白皙、安详。脸上的皱纹显示出一种压抑,甚或是某种力量。但是,此刻她目光呆滞,茫然地直盯着远方的一片蓝天。这不是思索的目光,而是理智的思考暂时停止活动的征象。
某种东西正在向她逼来,她等待着,诚惶诚恐地等待着。等待着什么呢?她不知道。这种东西太微妙,太难以捉摸,她说不清楚。但她感到它正在空中蔓延,它穿过弥漫于空气中的声音、气味和颜色慢慢地逼近她。
此刻,她内心骚动不安。那种向她逼近、将要缠住她的东西在她的脑海里越来越清晰了。她正努力凭着自己的意志来抗击它,但是她无能为力,她的意志力如同她那双白皙纤细的手一样无力。
她干脆任其自然,这时一个轻如耳语般的词从她那微启的双唇中逃逸出来。她屏住呼吸一遍又一遍地重复着:“自由,自由,自由!”那茫然而随后变得惶恐的目光从她的眼中消失了。现在,她两眼炯炯有神,闪闪发光。她心跳加快,热血沸腾,周身无一处不畅快。
她并没有停下来扪心自问一下,是否是一种可怕的欢娱在控制着她。十分清晰的是,一种昂扬的感觉使她能够打消那种无足轻重的联想。
她知道,当她见到丈夫的尸体时她还会哭泣。那双曾经亲切、温柔的手现在已经僵硬;那张总是情意绵绵地面对着她的脸庞已经变得凝固、灰暗、死气沉沉。然而,瞬间的痛苦之后,她看到了完全属于她自己的那漫长、绵延的未来的岁月。她张开双臂去拥抱它们。
在未来的岁月里,她不再为别人而活着;她将为自己而活着。再也没有任何强大的意志盲目地坚持要征服她了。男人和女人总是盲目地坚持他们有权把个人的意志强加在同类的身上。当她在那顿悟的瞬间之后再来看待这种行为时,不管其意图是善意还是恶意,它都显得不亚于一种罪恶。
不错,她曾爱过他——有时候,然而并非经常是这样。这又有什么关系!她突然认识到自主才是她生命中最强烈的冲动,拥有了它,爱情,那未解之谜,又有什么价值?“自由了!彻底自由了!”她反复低声吟道。
约瑟芬跪在紧闭的房门前,嘴唇对着锁眼恳请进去。“路易斯,开门!我求你了;开门——你会把自己弄出病来的。你在干什么,路易斯?看在上帝的面上,开门吧。”
“走开。我不会把自己弄出病来的。”的确,她不会的。透过那扇敞开的窗户,她正在畅饮的恰是生命的精髓。
她的想象力正沿着未来的时日自由驰骋。春天,夏天,一年四季都将属于她自己。她低声快速祈祷着长命百岁。就在昨天,她一想到生命如此漫长还感到不寒而栗。
她终于站了起来,在她的姐姐的胡搅蛮缠下把门打开。她的目光中充满胜利的喜悦,不自觉地摆出了胜利女神般的姿态。她搂着姐姐的腰,一起走下楼梯。理查兹站在底下等着她们。
这时有人用钥匙在开前门。进来的竟然是布伦特里•马拉德,他提着旅行包和雨伞,镇定自若,略显得风尘仆仆。他离事故发生地很遥远,甚至不知道发生了火车事故。眼前的情景使他愣住了:约瑟芬尖叫一声;理查兹迅速移动身子站在他和他妻子之间,试图挡住她的视线。
然而,理查兹还是太晚了。
当医生们赶到时,他们说路易斯死于心脏病,死于致命的喜悦。
(选自《名作欣赏》,2006年第2期)
16.小说刻画了一个形象鲜明的女主人公,主要使用了什么描写手法?通过这些描写,小说表现了女主人公怎样的思想情感?(4分)
答:
17. 画线的两个段落描写的是窗外的春景。删除这两个段落好不好?为什么?(5分)
答:
18. 医生认为路易斯“死于致命的喜悦”。你认为路易斯因何而死?请结合小说内容具体分析。(6分)
答: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15分)
告别三峡
赵本夫
告别三峡,已经讲了几年。其间除去旅游部门炒作的成分,全国和世界各地的游客,多是怀着真诚惜别的心情去三峡的。长江浩浩荡荡,自由自在地奔腾了亿万年,第一次被人类强行改变它的面目。今年六月大坝蓄水后,上游六百多公里的长江,将变成一个狭长而巨大的水库,三峡将不再是昔日的三峡,长江也不再是过去的长江了。它将失去许多原始的形态和野性,变得温顺、驯服。建造三峡大坝是经过科学论证的,我们不怀疑它将在防洪、发电、航运等诸多方面发挥特殊的功用。但当这条亘古以来一直追求自由的大水终被锁住时,人们还是蓦然生出一种怜惜、怅然和失落。
展开余下试题
去年十月底,我终于去了三峡。正是深秋时节,长江两岸的山峦有些冷峻之气,“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我的确感受到了大江的气势。但老实说,三峡并没有我想象中那么美丽奇伟,山不够绿,水也不够清,浑黄的江水泥汤一样翻滚流淌。江面上往来船只很多,有客轮,那上头满载着告别三峡的游人;也有货船,装满各种各样的物资,船体吃水很深,看了让人揪心。江面繁忙而嘈杂,即使面对美景,也少了从容欣赏的情趣,只感到一种紧迫和忙乱。此时,距三峡明渠截流只有几天的时间了,届时将要断航,该运的急用的货物要赶快运出,天南海北赶来的游客要最后看一眼原始的三峡。那时,我和所有的游客一样,都显得多情而惆怅。但在后来的日子里,当我实地目睹了涪陵、万州、云阳、巫山等地移民拆迁的许多现场后,却突然发现自己和游人的多情惆怅是多么的空洞。
在整个三峡库区,有一百多万移民,其中有十二万人迁去外省定居,剩下的或远或近,也都要离开自己的家园。长江两岸,到处可见残墙断壁,瓦砾成堆,一座座县城,一个个乡镇和村落,全都成了废墟。百万移民为三峡工程建设所作出的巨大牺牲,他们舍弃祖辈生活的土地远离家乡的故事,搬走前夜一村人在露天场地上喝告别酒时相拥而泣的场面,临行前向滔滔长江向已成废墟的故土磕头祭拜的情景,一次次让我动容,让我顿生敬意。那时我才真切感到,他们才是告别三峡的主角。游人的告别只是一个概念一个情结一种诗情,而百万移民的告别才是实实在在撕心裂肺感天动地的。
告别不一定都是坏事。在远离长江的地方,我同样也看到了一座座崭新的城市和村镇,三峡移民已经开始新的生活,建设新的家园。其实,在今天的中国,移民已不应再被看成苦难的象征。中国所有的城市都在急速发展,正是因为新移民走了进来。而为数更多的遍布全国的打工族和流动人口,正像鸟儿寻找新的栖息之地,随时准备把家乡作故乡,把他乡作家乡。在人类历史上,移民总是伴随着苦难和生离死别,但同时也促进了经济文化的交流乃至人种的优化。移民从来就是一股活水。当年,如果没有欧洲移民,就不会有今天的美利坚。中国人固守家园,终老一生的传统观念已经发生了变化,移民正成为当今中国具有活力和开拓精神的一个群体。
19. “游人的告别只是一个概念一个情结一种诗情,而百万移民的告别才是实实在在撕心裂肺感天动地的”,这句话在文中的含意是什么?(4分)
20. 全文渗透着作者告别三峡的强烈情感,请具体说明其情感的变化。(5分)
21.文章第三段中写三峡移民告别时“相拥而泣”、临行前“磕头祭拜”,第四段又写“中国人固守家园,终老一生的传统观念已经发生了变化”,这样写是否矛盾?谈谈你对“告别”的认识。(6分)
五、语言运用(12分)
22.阅读某省主要年份农村居民家庭平均每人生活费支出构成表(%),回答后面问题。(6分)
年份
项 目 1996 2001 2005 2008
食品 59.62 49.13 40.71 36.69
衣着 6.85 5.75 5.16 5.03
居住 13.91 15.47 20.03 27.02
家庭设备 4.23 4.52 4.42 4.51
医疗保健 3.24 5.24 7.15 9.81
文化教育 7.81 11.06 18.18 22.72
其它商品 2.76 3.14 3.24 3.08
答:经过分析归纳,从上表可以看出,该省绝大多数农民十年间消费结构发生了变化,主要表现,一是 ,二是 。由此,可以得出如下结论: 。
23.仿写:依照例句的句式、修辞和句间关系,另选主题仿写。(6分)
例句:爱是生命的源泉。爱,孕育了我们做人的良心;爱,滋养了我们思考的智慧;爱,赋予我们行动的力量。
24.作文:在生活中,有生产,也有消费;有创造,也享受。享受是生活的重要内容之一。饥渴时,喝一杯水是享受;困惑时,读一本好书是享受。享受和创造常常形影相随。如何看待“享受”,可以映射出一个人内心世界的情景。你是怎样看待的呢?
以“享受”为话题作文,除诗歌外,文体自选,字数不少于800字。不得抄袭。
湛江二中2010届高三第二次月考语文试卷答题卡 座位号_____
登分表
9
10 11 14 15 16/19 17/20 18/21 22 23 24
一、选择题(每个选择3分,共33分) 得分:
题号 1 2 3 4 5 6 7 8 12 13
答案
二、古诗文阅读鉴赏(33分)(5—11题)
9. (1)用“/”给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的语段断句。(3分)
太公至国修政因其俗简其礼通商工之业便鱼盐之利而人民多归齐齐为大国。
(2)翻译:
①当有圣人适周,周以兴。子真是邪?(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分)
②吾闻时难得而易失。客寝甚安,殆非就国者也。(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分)
10. 古代诗歌阅读:
⑴ 诗中哪一个字能概括全诗的意境特点?为什么?(3分)
⑵ 这首诗的叙写曲折有致,请作简要分析。(3分)
11. 补写下列名句中的空缺部分。(任选3个小题,若4小题都答,评前三个答案)(6分)
①. 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 (《曹刿论战》)
②. 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 (《出师表》)
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 (《使至塞上》)
④.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 (《登高》)
三、必考现代文阅读(12-15题)(18分)
14. (4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5. (5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上一篇:
广东省湛江二中09-10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
下一篇:
河北省唐山二中09-10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第一次月考
标签:
粤教版
高三
上册
月考试卷
相关:
关于“广东省湛江”的其他试题
重磅:
备战2024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1078]
部编人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统编版高中试题按册查询
高一必修上
|
高一必修下
|
高二选修上
|
高二选修中
|
高二选修下
苏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语文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北师大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沪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把本页分享到:
QQ空间
新浪微博
腾讯微博
微信
红楼
孔子
庄子
李白
杜甫
苏轼
东坡
鲁迅
高考
讲坛
神话
唐诗
宋词
诗歌
小说
散文
关闭本页
》
返回网站首页
》
退出登录
导航:
课件下载
》
教学文摘
》
杂文参考
》
教学设计
》
音像素材
》
作文素材
》
试题下载
》
备课中心
》
中学英语教学资源网
》
小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
8487054
联系手机:
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