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开余下试题 我们已经习惯了提醒,提醒的后缀词总是灾祸。灾祸似乎成了提醒的专利,把提醒也染得充满了淡淡的贬意。 我们已经习惯了在提醒中过日子。看得见的恐惧和看不见的恐惧始终像乌鸦盘旋在头顶。在皓月当空的良宵,提醒会走出来对你说:注意风暴。于是我们忽略了皎洁的月光,急急忙忙做好风暴来临的一切准备。当我们大睁着眼睛枕戈待旦之时,风暴却像迟归的羊群,不知在哪里徘徊。当我们实在忍受不了等待灾难的煎熬时,我们甚至会恶意的祈盼风暴早些到来。在许多夜晚,风暴始终没有降临。我们辜负了冰冷如银的月光。 风暴终于姗姗的来了。我们怅然发现,所做的准备多半是没有用的。事先能够抵御的风险毕竟有限,世上无法预计的灾难却是无限的。战胜灾难更多的是临门一脚,先前的惴惴不安帮不上忙。 当风暴的尾巴终于过去,我们回到零乱的家园。气还没有喘匀,新的提醒又智慧地响起来,我们又开始对未来充满恐惧的期待。 人生总是有灾难,其实大多数人早已练就了对灾难的从容,我们只是还没有学会灾难间隙的快活。我们太多注重了自己警觉苦难,我们太忽视提醒幸福。 请从此注意幸福。 幸福也需要提醒吗? 提醒注意跌倒,提醒注意路滑,提醒上当受骗,提醒荣辱不惊……先哲们提醒了我们一万零一次,却不提醒我们幸福。 也许他们认为幸福不提醒也跑不了的。也许他们认为好的东西你自会珍惜,犯不上谆谆告诫。也许他们太崇尚血与火,觉得幸福无足挂齿。他们总是站在危崖上,善意地指点我们逃离未来的苦难。 但避去苦难之后的时间是什么? 那就是幸福啊。 享受幸福是需要学习的 ,当幸福即将来临的时刻需要提醒。人可以自然而然的学会感官的享乐,人却无法天生的掌握幸福的韵律。灵魂的快意同感官的舒适像一对孪生的兄弟,时而相傍相依,时而南辕北辙。 幸福是一种心灵的震颤。它像会倾听音乐的耳朵一样,需要不断的训练。 简言之,幸福就是没有痛苦的时刻。它出现的频率并不比我们想象的少。人们常常只是在幸福的金马车已经驶过去很远,拣起地上的金鬃毛说,原来我见过它。 人们喜爱回味幸福的标本,却忽略幸福披着露水散发清香的时刻。那时侯我们往往步履匆匆,瞻前顾后不知在忙些什么。 世上有预报台风的,有预报蝗虫的,有预报瘟疫的,有预报地震的。没有人预报幸福。 27.本文题目是《提醒幸福》,“幸福”需要“提醒”吗?作者的理由是什么?试分条阐述。(6分) 答: 28.第二自然段中“把提醒也染得充满了淡淡的贬意”中的“贬意”有什么含义?(4分) 答: 29.联系全文看 “世上有预报台风的,有预报蝗虫的,有预报瘟疫的,有预报地震的”一句话起什么作用?(4分) 答: 30.对本文内容和技巧的赏析,不正确的两项是(4分) A.文章首先反复强调我们已经习惯了在对苦难、灾祸、恐惧的提醒中过日子,这是不破不立的写法,对此的分析和否定,为表现提醒幸福的主题 奠定了基础。 B. 战胜灾难靠的是“临门一脚”的应变和从容不迫的心态,准备和不安起不了多大的作用,更重要的是要在灾难的间隙中享受幸福,这和“为乐当及时”有异曲同工之妙。 C. 灾难不一定要恐惧,而幸福不仅仅是感官的享受。 D. 本文善用比喻。例如用“人们常常只是在幸福的金马车已经驶过去很远,拣起地上的金鬃毛说,原来我见过它”形象的说明我们与幸福失之交臂的遗憾。 E.与提醒灾难相比,没有人提醒幸福,作者为此深深的遗憾,而“没人预报幸福”,则是因为幸福靠争取,不像灾难可能从天而降。 五、作文(30分) 郭沫若曾说过:“衣裳是文化的表征,衣裳是思想的形象。”服装原本就是一种文明,一种艺术,一种文化。它作为一种特殊的语言,向人们表述着自己。 请以“感悟着装”为话题,自拟题目,写一篇文章。 要求: ①体裁不限。 ②不少于600字。 高一上学期期中试卷答案(2)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答案 B D C B A D B C A D 题号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答案 A B C C B D D C C D 题号 21 22 23 24 25 26 答案 B A C D A C 27.①人们不一定懂得珍惜幸福。 ②幸福可能与我们失之交臂。 ③享受幸福需要学习和训练。 28. “贬意”:提醒竟然成了灾祸的同意语。 29. ①强调我们已经习惯了提醒,而提醒的对象总是灾祸。 ②反衬提醒幸福的缺少和重要。 30. B E (122.198.2.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