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用户注册
|
登录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首页
备课
教案
论文
杂文
试题
课件
素材
音像
公开课
类目:
首页
》
试题中心
》
月考试卷
阅读:990
标签:
人教版
高三
上册
月考试卷
重磅:
备战2024 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990]
陕西省宝鸡中学2010届高三语文上学期第一次月考(A卷).
陕西省宝鸡中学2010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月考
语文试题 A卷
说明:
1、本试题分I、II两卷,第I卷的答案要按照A、B卷的要求涂到答题卡上,第I卷不交;
2.全卷共七道大题22小题,满分150,150分钟完卷。
第Ⅰ卷(共33分)
一、基础知识(共12分,每小题3分)
1、下列各项中加点字注音全正确的一项是( )
A.执拗(niù) 怃(wǔ)然 弄(lòng)堂 百舸(gě)争流
B.赝(yàn)品 神祇(zhǐ) 词藻(zǎo) 舐(shì)犊情深
C.尘滓(zǎi) 倾圮(pǐ) 桀骜(ào) 泪下沾襟(jīn)
D.踟(chì)蹰 踯(chí)躅 婆娑(suō) 长歌当(dàng)哭
2、下列各项中字形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A. 绿阴 子衿 披靡 不肖子孙 B.斑斓 干躁 骷髅 天伦叙乐
C. 沮咒 账本 深邃 不堪之论 D.搏弈 赍发 疏竣 黯然失色
3、下列加点的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句是 ( )
A.《无极》让陈凯歌的声誉跌至低谷。昨天剧组正式拍板由黎明来演“梅兰芳”的消息传出后,引起了京剧界和观众的议论,议论的焦点是黎明像不像“梅兰芳”和陈凯歌是否能借《梅兰芳》咸鱼翻身。
B.尽管赵本山大叔今年春晚的作品《不差钱》并没有给观众带来太大的惊喜,但是“瘦死的骆驼比马大”,本山大叔还是蝉联了第十个“小品王”。
C.记者问胡加尔巴霍金市长,人们是否担心恐怖分子进行袭击?市长不假思索地说:“担心什么,有我们的士兵守卫,塔利班不敢轻举妄动。”
D.我们每个单位都要旷日持久地开展“三个代表”学习活动,并要求每个党员深入群众,身体力行“三个代表”。
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
A.交管部门首次在长安街上使用交通疏导流动提示牌,以缓解“两会”期间会务交通对社会交通造成的压力。
B.由于一至四号“神舟”无人飞船的成功返回,使中国加入了航天开发大国的行列,这也是中国国防力量日渐强大的标志。
C.高速磁悬浮列车运行时与轨道完全不接触。它没有轮子和传动机构,列车的悬浮、导向、驱动和制动都靠的是利用电磁力来实现的。
D.据资料记载,生长在野外的长尾鸡的尾羽,每年能增长一米左右,而长尾鸡的寿命能活八至十年,所以最长的尾羽能够超过七米。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5--7题(共9分,每小题3分)
为什么我们容易区分上下,但却不容易分辨左右?一位哲人说过,“人,诗意地栖居于大地”,我们头顶蓝天,脚踩大地,这是区分上下的最为直观方便的参照系。但左右就不同了,左和右并无明显的参照系。小时候,大人教我们:拿筷子的是右手,端碗的是左手。两只手的功能的不对称,帮我们分辨了左右,可见,要区分左右之不同,首先得有赖于某种不对称的基准,人类能够区别左右,奥秘就在于人类的左右大脑是不对称的!动物的大脑是对称的,因而动物不能区分左右。这一设想最初由奥地利物理学家马赫提出,如今已有实验证明,马赫的洞见是正确的。我们的右脑与直觉、情感有关,左脑与逻辑、语言有关。一个简单的测试就可以证明这一点。给出这样的问题:所有的猴子都会爬树,豪猪是一种猴子,豪猪会爬树吗?这是一个三段论,大前提正确,但小前提却是错的。对于左侧休克的病人来说,他的右脑仍然起作用,于是他回答:豪猪怎么能爬树呢?它不是猴子,它的刺多得像一只刺猬。但对于右侧休克的病人来说,他的左脑依然起作用,他的回答则全然不同:豪猪是一种猴子,它当然会爬树。这个测试明白无误地告诉我们,右脑与具体情景有关,因而右脑正常的病人能够记得豪猪的模样,它当然不是猴子;而左脑则与逻辑有关,因而左脑正常的病人能够运用演绎逻辑来推理,但他却不知道豪猪长什么样。日常生活中的我们,偶尔也会有这样的体验,一时想不起某物或某景的抽象名词,但却能在大脑中生动地再现其具体模样。这就是左右大脑分工的不同。人类正常的思维活动有赖于左右脑的合作,否则这个世界在我们眼中就会变得荒唐不堪。
浏览完整试题
人类生活在一个近似对称的世界之中,人体就呈明显的两侧对称。但这种对称又不时会被打破,众所周知,体内的器官分布就呈现某种不对称,如心脏偏于左侧。或许因为我们处处遭遇对称,因而科学家对于自然规律的对称性有一种痴迷。然而,更加重要的却是,在所有创造性的活动中,首先必须打破的恰恰是这种原始的对称性。以哲学史上有名的“布里丹的驴子”为例,当它置身于两堆同等距离的干草之间时,将难以在向左走与向右走之间做出抉择。它置身于对称性之中,若不打破这种对称性,它就会被活活饿死。当然,现实中的驴子决不会饿死,由于某种细微差别的影响,它会以不可预测的行动去打破这种逻辑上的对称。
就此而言,随着不对称性而来的,就是创造和活力。以性别为例,基于雌雄相异的两性生殖,为生命界带来无穷的变异或活力。而人类的两情相悦,更是生活而不是活着的见证。以时间为例,未来和过去的不对称,才让我们的生活始终都充满希望。
(选自《科技导报》2008年第2期,有删改)
5、下列各项中,“豪猪爬树”测试所直接证明的一项是( )
A.人类能够区别左右,奥秘就在于人类的左右大脑是不对称的。
B.我们人类的右脑与直觉、情感有关,左脑与逻辑、语言有关。
C.左侧休克的病人和右侧休克的病人的左右大脑分工是不同的。
D.人类正常的思维活动有赖于左右脑的合作,否则就荒唐不堪。
6、下列表述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文章第一段明确指出:无论是区分上下还是区分左右,都依赖更直观方便的参照系。
B.动物不能区分左右,因为动物的大脑是对称的。奥地利物理学家马赫提出并通过实验证明了这个结论,马赫的洞见是正确的。
C.科学家对于自然规律的对称性有一种痴迷,原因或许就在于人类生活在一个近似对称的世界之中,我们处处遭遇对称。
D.现实中的驴子即使身处两堆同等距离的干草之间也决不会饿死,因为它会凭借其大脑的不对称性,打破逻辑上的对称。
7、根据原文的信息,下列推断正确的一项是( )
A.左右大脑的不对称是我们人类区别于动物的特征之一。
B.人类区别左右的能力不是天生的,而是后天教育的结果。
C.人类所有的创造和活力,都来源于所处世界的对称性。
D.我们之所以充满希望,就是因为未来必定比过去更美好。
三、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8--11小题。(共12分,每题3分)
李迪字复古,其先赵郡人。曾祖避五代乱,徙家濮。迪深厚有器局,尝携其所为文见柳开,开奇之,曰:“公辅才也。”举进士第一,擢知制诰。真宗幸毫,为留守判官,遂知毫州。亡卒群剽城邑,发兵捕之,久不得。迪至,悉罢所发兵,阴听察知贼区处,部勒骁锐士,擒贼,斩以徇。
尝归沐,忽传诏对内东门,出三司使马元方所上岁出入材用数以示迪。时频岁蝗旱,问何以济,迪请发内藏库以佐国用,则赋敛宽,民不劳矣。帝曰:“朕欲用李士衡代元方,俟其至,当出金帛数百万借三司。”迪曰:“天子于财无内外,愿下诏赐三司,以示恩德,何必曰借。”帝悦。
初,上将立章献后,迪屡上疏谏,以章献起于寒微,不可母天下,章献深衔之。天禧中,拜给事中。周怀政之诛,帝怒甚,欲责及太子,群臣莫敢言。迪从容奏曰:“陛下有几子,乃欲为此计。”上大寤,由是独诛怀政。
仁宗即位,章献太后预政,贬寇准雷州,以迪朋党傅会,贬衡州。丁谓使人迫之,谓败,知河南府。来朝京师,时太后垂帘,语迪曰:“卿向不欲吾预国事,殆过矣。今日吾保养天子至此,卿以为何如?”迪对曰:“臣受先帝厚恩,今日见天子明圣,臣不知皇太后盛德,乃至于此。”太后亦喜。
知徐州,迪欲行县因祠岳为上祈年,仁宗语辅臣曰:“祈祷非迪所宜,其毋令往。”元昊攻延州,武事久弛,守将或为他名以避兵,迪愿守边,诏不许,然甚壮其意。
李迪贤相也方仁宗初立章献临朝颇挟其才将有专制之患迪正色危言能使宦官近习不敢窥觎而仁宗君德日就章献亦全令名古人所谓社稷臣于斯见之。
(选自《宋史•李迪传》,有删改)
8、对下列句子中加点字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
A.开奇之,曰:“公辅才也。” 奇妙
B.以章献起于寒微 出身
C.上大寤,由是独诛怀政 惩罚
D.元昊攻延州,武事久弛 延缓
9、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 ( )
A.①李迪字复古,其先赵郡人 ②祈祷非迪所宜,其毋令往
B.①发兵捕之,久不得 ②周怀政之诛,帝怒甚
C.①时频岁蝗旱,问何以济 ②迪请发内藏库以佐国用
D.①陛下有几子,乃欲为此计 ②臣不知皇太后盛德,乃至于此
10、下列句子中,都能表现李迪“胆量非凡”的一组是( )
①迪深厚有器局 ②部勒骁锐士,擒贼,斩以徇
③上将立章献后,迪屡上疏谏 ④以迪朋党傅会,贬衡州
⑤迪欲行县因祠岳为上祈年 ⑥守将或为他名以避兵,迪愿守边
A.①②⑥ B.②③④ C.②③⑥ D.③⑤⑥
11、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正确的一项是( )
A.李迪本来是赵郡人,为了躲避五代的战乱,他与家人搬家来到濮地,并以文为媒,结识了柳开。
B.李迪不同意章献做皇后,因为这件事,他立即遭到了章献的打击报复,所以贬官衡州。
C.周怀政事件使皇帝非常生气,他想惩罚太子。李迪不畏众怒,挺身而出,说服皇帝改变了初衷。
D.仁宗登基,章献成了太后。她曾经与李迪有嫌隙,但两人为了朝廷的利益,最终还是和好了。
宝鸡中学2010届高三月考(一)语文试题
第Ⅱ卷(117分)
四、翻译、默写、鉴赏(25分)
12、用“/”给下列文段断句。(4分)
李迪贤相也方仁宗初立章献临朝颇挟其才将有专制之患迪正色危言能使宦官近习不敢窥觎而仁宗君德日就章献亦全令名古人所谓社稷臣于斯见之。
展开余下试题
13、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赵)普独相凡十年,刚毅果断,以天下事为己任。尝欲除某人为某官,帝不用;明日,复奏之,又不用;明日,更奏之。帝怒,裂其奏投诸地,普颜色自若,徐拾奏归,补缀,复奏如初。帝悟,卒可其奏,后果以称职闻。又有立功当迁官者,帝素嫌其人,不与。普力请与之,帝怒曰:“朕不与迁官,将奈何? ”普曰:“刑以惩恶,赏以酬功。刑赏者天下之刑赏,非陛下之刑赏也,岂得以喜怒专之! ”帝弗听,起,普随之。帝入宫,普立于宫门,良久不去,帝竟从其请。
(l)帝悟,卒可其奏,后果以称职闻。(3分)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刑以惩恶,赏以酬功。刑赏者天下之刑赏,非陛下之刑赏也,岂得以喜怒专之!(5分)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默写(7分)
(1)舍南舍北皆春水,但见群鸥日日来。 ,蓬门今始为君开。(杜甫《客至》)
(2)携来百侣曾游, 。(毛泽东 《沁园春长沙》)
(3)念去去,千里烟波, 。(柳永《雨霖铃》)
(4)挟飞仙以遨游, ;知不可乎骤得,托遗响于悲风。(苏轼《赤壁赋》)
(5)积善成德, ,圣心备焉。(荀子 《劝学》)
(6)失之东隅, 。(范晔 《后汉书》)
(7) ,奉命于危难之间。(诸葛亮 《出师表》
15、阅读下面的诗歌,回答问题。(6分)
幽居初夏 陆游
湖山胜处放翁家,槐柳阴中野径斜。水满有时观下鹭,草深无处不鸣蛙。
箨龙已过头番笋,木笔犹开第一花。叹息老来交旧尽,睡来谁共午瓯茶。
[注]箨(tuò)龙,就是笋。木笔,又名辛夷花。两者都是初夏常见之物。
(1)诗人写景是从哪几方面突出表现一个“幽”字的?试作简要分析。(3分)
答:
(2)这首诗抒发了诗人哪些复杂的思想感情?(3分)
答:
五、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6--19题。(22分)
乡村的瓦 冯 杰
乡村的瓦大都呈蓝色,那种蓝不是天蓝也不是海蓝,是近似土蓝;我们乡下有个词说得准确——“瓦蓝”。这个词属于瓦的专利。
在我的印象里,瓦是童年的底片,能冲洗出乡村旧事。
瓦更像是乡村房子披在身上的一面带羽的蓑衣,在苍茫乡村没有开始也没有结束的雨的清气里漂浮。若在雨日来临时刻,瓦会更显出自己独到的神韵与魅力。雨来了,那一颗颗大雨珠子,落在片片房屋的羽毛上,胆子大的会跳起,多情的会悄悄滋润到瓦缝;最后才开始从这面蓑衣上滑落,从屋脊上,再过渡到屋檐。浩浩荡荡穿越雨瓦的通道,下去,回归大地,从而完成一方方瓦存在的全部意义。
瓦有对称之美,任何人看到乡村的瓦,都会想到一个成语,叫“鳞次栉比”,如观黄河的鱼鳞与母亲的梳篦。瓦在骨子里是集体主义者,它们总是紧紧地扣着,肩并肩,再冻再冷也不松手。在冬天它们能感到彼此的体温,像肌肤相亲的爱人,贴得密不透风,正团结在月亮缓缓上升的乡村里。
当瓦还没有走上屋顶,生命里的“籍贯”一栏早就填上了,是两个粗拙的字,叫“乡村”,像一个孩子或者老人用颤巍巍的笔所写。是的,瓦更是一种对乡村的坚守。在瓦的记忆里,所有的飞鸟都是浪子与过客,都是浮云与苍狗。
籍贯属于乡村的瓦有一天走进城市,它晕头转向,无所事事,毫无用途。城市里的幻影夜色与镭射霓虹拒绝它。有一片瓦迷路了。它被开往城市里的一辆大卡车用来垫上面的器物,最后被拉向城市,当它完成自己的使命时又被远远地抛弃在公路边。城市人就爱过河拆桥,瓦看看身上“籍贯”一栏,早已被风的手擦模糊了。
瓦上的风景只有一种,那就是“瓦松”,我们那里叫“蓝瓦精”。这称呼多气派啊!那些一棵棵站在瓦上的小小生灵,因为听风观雨的缘故,已经一位位聪明成精了。且慢,它们还是“乡间郎中”呢。乡村药谱如是说:瓦松,又名天蓬草、瓦莲草、向天草,清热解毒。我小时候得过恶性疟疾,久不见愈,姥姥就从旧屋顶上采到几棵瓦松,炖汁连服,止住了。
小时候我常在梦里想到,那些瓦松站在我外祖母的屋脊上,跷着脚丫,在我不知不觉的夜半时刻,正一颗颗摘星呢。那一柄北斗七星的长勺低低地垂落下来,一如在汲瓦松上一颗颗透清的露珠。终于,一不小心,有两颗最大的掉下来,缓缓地,落在我的眼角。
当我的灵魂有一天回归大地,就请瓦在上面扣上小小的一方,有你瓦的余温,还有你瓦的纹络。这一方故乡的小房子,泥与水组合的小房子,草气上飘摇的小房子,你罩着我。像谁夜半耳语:
“睡吧,孩子。这叫归乡。”
16、文中说:“在我的印象里,瓦是童年的底片,能冲洗出乡村旧事。”请解释这句话的含意。(4分)
答:
17、作者从“乡村的瓦”中感受到了什么?结合全文简要回答。(4分)
答:
18、文中第六段写到:“有一片瓦迷路了。”为什么“瓦”会“迷路”?作者这样写有什么意义?(6分)
答:
19、 结合原文,回答下面的问题。(8分)
(1)文章是从哪些方面写“瓦松”的?作者为什么要写“瓦松”?(6分)
答:
(2)文章最后两段写了“我”与“瓦”对语的情景,这样写有什么好处?(2分)
答:
六、语言表达(10分)
20、下面是有关太阳能热水器的一段介绍性文字,请根据它的内容,给太阳能热水器下一个定义,不超过35个字。(5分)
从旭日东升,到太阳西下,太阳每天都在无偿地赋予地球光和热。地球在每秒钟内接受太阳的能量相当于600万吨标准煤释放出来的能量。如此之多的能量如果不加以利用,那就白白浪费了。
各种各样的太阳能热水器正是靠太阳光转化来获取热量的家居用品。在一次性投资之后,太阳能热水器便源源不断地以零成本为家人提供热水,只需3年时间就可以收回热水器投资。这种家居新宠,与电加热相比,可以大量节约能源;与天然气等燃气相比,可以杜绝环境污染。因此,用太阳能这样的清洁能源解决家用热水,不仅省钱,而且意义重大。
市场上的太阳能热水器大多数是以全玻璃真空镀镆管为集热元件,集热管像一个拉长了的暖水瓶胆,由两根同心圆玻璃管组成,内外管之间抽成真空,太阳选择性吸收涂层沉积在内管的外表面构成吸热体,将太阳能转化为热能。
答:
21、在下面横线上续写两个分句,使之语义连贯并与第一个分句大致组成排比句式。(5分)
读冰心的散文,仿佛在一片冰雪莹净的世界里,聆听缕缕清婉的琴音; ,
, ; , , ;如此深隽的滋味,恐怕只有在散文的笔调里,方能充分领略。
七、作文(共60分)
22、阅读下面材料,按要求作文。
年都有不少人到南美洲的原始森林探险,带路向导都是当地部落的土著人。土著人十分机敏和风趣,他们有一个十分奇怪的习惯,每走一段路就要唤一声自己的名字。土著人说这是为防止自己的灵魂跟不上自己的躯体,他们得唤回自己。
展开余下试题
有位哲学家说,每个人都是自己命运的建筑师,只有不断唤醒自己,才能使自己的生命攀上高峰。
请根据你对以上材料的理解与体会,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文体不限,文题自拟,不得抄袭,套题。
宝鸡中学2010届高三月考(一)语文试题答题纸
四、翻译、默写、鉴赏(25分)
12、用“/”给下列文段断句。(4分)
李迪贤相也方仁宗初立章献临朝颇挟其才将有专制之患
迪正色危言能使宦官近习不敢窥觎而仁宗君德日就
章献亦全令名古人所谓社稷臣于斯见之。
13、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l)帝悟,卒可其奏,后果以称职闻。(3分)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刑以惩恶,赏以酬功。刑赏者天下之刑赏,非陛下之刑赏也,岂得以喜怒专之!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
____。
14、默写(7分)
(1)舍南舍北皆春水,但见群鸥日日来。 ,蓬门今始为君开。(杜甫《客至》)
(2)携来百侣曾游, 。(毛泽东 《沁园春长沙》)
(3)念去去,千里烟波, 。(柳永《雨霖铃》)
(4)挟飞仙以遨游, ;知不可乎骤得,托遗响于悲风。(苏轼《赤壁赋》)
(5)积善成德, ,圣心备焉。(荀子 《劝学》)
(6)失之东隅, 。(范晔 《后汉书》)
(7) ,奉命于危难之间。(诸葛亮 《出师表》
15、阅读下面的诗歌,回答问题。(6分)
(1)诗人写景是从哪几方面突出表现一个“幽”字的?试作简要分析。(3分)
答:
(2)这首诗抒发了诗人哪些复杂的思想感情?(3分)
答:
五、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6--19题。(22分)
16、文中说:“在我的印象里,瓦是童年的底片,能冲洗出乡村旧事。”请解释这句话的含意。(4分)
答:
17、 作者从“乡村的瓦”中感受到了什么?结合全文简要回答。(4分)
答:
18、文中第六段写到:“有一片瓦迷路了。”为什么“瓦”会“迷路”?作者这样写有什么意义?(6分)
答:
19、 结合原文,回答下面的问题。(8分)
(1)文章是从哪些方面写“瓦松”的?作者为什么要写“瓦松”?(6分)
答:
(2)文章最后两段写了“我”与“瓦”对语的情景,这样写有什么好处?(2分)
答:
六、语言表达(10分)
20、下面是有关太阳能热水器的一段介绍性文字,请根据它的内容,给太阳能热水器下一个定义,不超过35个字。(5分)
答:
21、在下面横线上续写两个分句,使之语义连贯并与第一个分句大致组成排比句式。(5分)
, ,
; ,
, ;
七、作文(60分)
宝鸡中学2010届高三月考(一)语文试题答案
A卷
1.A ( B神祇(qí)C.尘滓(zǐ) D.踯(zhí)躅)
2.A ( B干燥 C. 诅咒、不刊之论; D.博弈,疏浚)
3. D(A咸鱼翻身:比喻一个人生活或事业处于低谷的时候,突然出现转机,一下子红火起来。B瘦死的骆驼比马大:原指—个大户人家再穷也起码剩个架子,好过一般穷人家。也可用于指—个出过名的人再怎么不济也能盖过初出茅庐的无名小辈。C用不着想,形容说话做事迅速D旷日持久:多费时日,拖得很久,多指被迫的事.)
4. A(B项成分残缺,可去掉句首的“由于”;C项句式杂糅,应删掉“靠的”。 D搭配不当,删去“的寿命”。
5.B (第二自然段“我们的右脑与直觉、情感有关,左脑与逻辑、语言有关。一个简单的测试就可以证明这一点”。)
6. C (A“都依赖更直观方便的参照系”应为“首先得有赖于某种不对称的基准”。B马赫只提出设想,没有实验证明。D错,文中明确指出“动物的大脑是对称的”。)
7.A (B第二自然段“人类能够区别左右,奥秘就在于人类的左右大脑是不对称的”。C文中说“随着不对称性而来的,就是创造和活力”。D最后一段“未来和过去的不对称,才让我们的生活始终都充满希望”)
8.B(A.奇:意动用法,认为……
上一篇:
襄樊市实验中学2009-2010学年度上学期期中考试
下一篇:
江西省大余中学2010届高三第十一周周练
标签:
人教版
高三
上册
月考试卷
相关:
关于“陕西省宝鸡”的其他试题
重磅:
备战2024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990]
部编人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统编版高中试题按册查询
高一必修上
|
高一必修下
|
高二选修上
|
高二选修中
|
高二选修下
苏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语文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北师大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沪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把本页分享到:
QQ空间
新浪微博
腾讯微博
微信
红楼
孔子
庄子
李白
杜甫
苏轼
东坡
鲁迅
高考
讲坛
神话
唐诗
宋词
诗歌
小说
散文
关闭本页
》
返回网站首页
》
退出登录
导航:
课件下载
》
教学文摘
》
杂文参考
》
教学设计
》
音像素材
》
作文素材
》
试题下载
》
备课中心
》
中学英语教学资源网
》
小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
8487054
联系手机:
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