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用户注册 | 登录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类目:首页试题中心期中试卷

阅读:993  
标签:鲁人版 高二 上册 期中试卷
重磅:备战2024 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993]
高二语文期中试卷鲁人版(精品)
高二语文期中试卷山东人民版
【本讲教育信息】
一. 教学内容:
期中试卷
【模拟试题】(答题时间:120分钟)
说明:1、本试题共150分,考试时间为120分钟。
第I卷(共39分)
一、(共27分,每小题3分)
1. 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A. 筵席(yán) 殓衾(qīng) 回溯(sù) 生机盎然 (àng)
B. 窥伺 (sì) 毗邻(pí) 给予(jǐ) 解甲归田 (jiě)
C. 侍婢(bēi) 濒临(bīn) 央浼(měi) 白雪皑皑(ái)
D. 坟茔(yíng) 沮丧(jǔ) 妃嫔(bīn) 泱泱大国 (yāng)
2. 下列各项书写没有错误的一项是( )
A. 销蚀 绝伦 按部就班 赴汤蹈火
B. 幅射 祈祷 察言观色 义愤填膺
C. 讫今 拼搏 如火如荼 戴罪立功
D. 元勋 缔造 和盘托出 兴高彩烈
3. 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运用不当的一项是( )
A. 也许是大家都知道巴金老人对玫瑰情有独钟,一束束象征热情与朝气的红玫瑰将冬日里巴金的病房装点得春意盎然。
B. 和煦的春风带来生机盎然的季节,学校社团的招新活动再次成为一道亮丽的风景线,男女同学纷至沓来 ,踊跃报名。
C. 北京大学“五四剧社”为百年校庆排练的话剧《蔡元培》是否会以全新的风格出现在舞台上,大家都拭目以待。
D. 通过诚实的劳动,创造不俗的业绩 ,名誉就会随之而来;实至名归,才能安之若素;淡泊名利,才会不断进取。
4. 下列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当今世界,自主知识产权所占比重是衡量一个国家科学发展水平的标志,而科学技术进步与否是国家富强的标志。
B. 科学工作者认为,目前国内具有如此独特的适于华南虎种群自然繁衍的生态环境,已经不多了。
C. 实施名牌战略,精心打造世界知名品牌,是加入WTO之后,面对机遇与挑战并存的形势,我国各大企业相继制定的发展策略。
D. 如果太阳帆宇宙飞行器——“宇宙1号”发射成功,并顺利展开帆体自如飞行的话,它将成为一个重要的人类航空史上的里程碑,也将创造多个世界第一。
5. 填入下面横线处的句子,与上下文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
  去年夏天,我在杭州一所疗养院里休养。__________江岸后面是起伏的山峦和绵延不断的树林。
  ①这儿的景色真是美极了! ②那儿的景色真美!
  ③六和塔静静地矗立在钱塘江边,④六和塔在钱塘江边静静地矗立着,
  ⑤帆影点点的江面上碧波粼粼, ⑥江面上帆影点点,碧波粼粼,
A. ②③⑥ B. ①④⑤ C. ②③⑤ D. ①④⑥
6.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

7.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意义和用法相同一项是( )

阅读下面一首诗歌,完成题8——9题。
漫成一首 杜甫
         江月去人只数尺,风灯照夜欲三更。
         沙头宿鹭联拳静,船尾跳鱼拨剌鸣。
8. 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 首句从水中月影写起,描写了江上月夜宁静的美景,与“江清月近人”这句诗异曲同工。
B. 第三句写白鹭屈曲着身子,恬静地夜宿在月照下的沙滩上,意境安谧、和平。
C. 二、四两句分别写了江风吹打桅灯、大鱼跃出水面的“动”,与一、三两句的“静”对比鲜明。
D. 全诗通过写夜泊时的所见所闻,透露出诗人对平静、安宁生活的向往。


浏览完整试题9. 这首诗的四句分别写了月、灯、鹭、鱼四景,四景又组成了一个统一的意境。下列四首诗中与这种写法相同的一首是( )
A.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B. 门径俯清溪,茅檐古木齐。红尘飘不到,时有水禽啼。
C. 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
D.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二、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10—13题。(共12分,每个3分)
田单者,齐诸田疏属也,为临菑市掾,不见知。及燕使乐毅伐破齐,尽降齐城,惟独莒、即墨不下。燕引兵东围即墨,即墨大夫出与战,败死。城中相与推田单,立以为将军,以即墨拒燕。顷之,燕昭王卒,惠王立,与乐毅有隙。田单闻之,乃纵反间于燕,宣言曰:“齐王已死,城之不拔者二耳。乐毅畏诛而不敢归,以伐齐为名,实欲连兵南面而王齐。齐人未附,故且缓攻即墨以待其事。齐人所惧,惟恐他将之来,即墨残矣。”燕王以为然,使骑劫代乐毅。乐毅因归赵,燕人士卒忿。田单又纵反间曰:“吾惧燕人掘吾城外冢墓,僇先人,可为寒心。”燕军尽掘垄墓,烧死人。即墨人从城上望见,皆涕泣,俱欲出战,怒自十倍。田单知士卒之可用,乃令甲卒皆伏,使老弱女子乘城,遣使约降于燕,燕军皆呼万岁。田单又收民金,得千镒,令即墨富豪遗燕将,燕军由此益懈。田单乃收城中得千余牛,为绛缯衣,画以五彩龙文,束兵刃于其角,而灌脂束苇于尾,烧其端。凿城数十穴,夜纵牛,壮士五千人随其后。牛尾热,怒而奔燕军,燕军夜大惊。牛尾炬火光明炫耀,燕军视之皆龙文,所触尽死伤。五千人因衔枚击之,而城中鼓噪从之,老弱皆击铜器为声,声动天地。燕军大骇,败走。齐人遂夷杀其将骑劫。燕军扰乱奔走,齐人追亡逐北,所过城邑皆叛燕而归田单,齐七十余城皆复为齐。
10. 对下列句子中加粗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城之不拔者二耳。 拔:被攻取。 B. 齐人未附。 附:归附。
C. 使老弱女子乘城。 乘:巡视。 D. 齐人追亡逐北。 北:指败逃者。
11.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 )

12. 以下句子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表现田单“兵不厌诈”手段的一组是( )
①燕王以为然,使骑劫代乐毅。 ②乃令甲卒皆伏,使老弱女子乘城。
③遣使约降于燕,燕军皆呼万岁。 ④令即墨富豪遗燕将,燕军由此益懈。
⑤牛尾热,怒而奔燕军,燕军夜大惊。⑥燕军视之皆龙文,所触尽死伤。
A. ①③⑤     B. ①④⑥ C. ②③④ D. ②⑤⑥
13. 下列对原文的叙述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田单是齐国田氏较远的宗亲,起先未被上司了解。燕军攻打齐国,包围了即墨,即墨守将战死,田单被推举为将军。这使他后来得以立下不朽的战功。
B. 田单善于审时度势,利用敌人的矛盾。惠王与乐毅有隙,他乘机诈言乐毅攻即墨是待机图变,混淆了惠王的视听,乐毅最终离职,齐国消除了一大威胁。
C. 田单深谙战略艺术,他诱使燕军犯下令即墨民众发指的罪行,以激发已方同仇敌忾;又假装投降,派遣富豪打入敌军以作内应,麻痹对方,瓦解了敌军斗志。
D. 田单的战术很巧妙,他布下火牛阵,纵牛直冲燕军,继之以士卒的追击,百姓的助威,一举夷杀燕将骑劫,摧毁了燕军。先前被侵占的七十余城全部收复。
第Ⅱ卷(111分)
三、(18分)
14. 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每题2分,共8分)
①遥想公瑾当年, , 。 , ,
。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 (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
②千古江山,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 ,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
(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③然则诸侯之地有限,暴秦之欲无厌, , 。
。 (苏洵《六国论》)
④使六国各爱其人 ,则足以拒秦;使秦复爱六国之人, ____________ ,
? ,而后人哀之;_____________ ___,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 (杜牧《阿房宫赋》)
15. 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①燕赵处秦革灭殆尽之际,可谓智力孤危,战败而亡,诚不得已。(5分)
②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天下可运于掌。(5分)
四、阅读下文,完成第16~19题。(本大题共4小题,共23分)
乡村的瓦
乡村的瓦大都呈蓝色,那种蓝不是天蓝也不是海蓝,是近似土蓝;我们乡下有个词说得准确——“瓦蓝”。这个词属于瓦的专利。
在我的印象里,瓦是童年的底片,能冲洗出乡村旧事。
瓦更像是乡村房子披在身上的一面带羽的蓑衣,在苍茫乡村没有开始也没有结束的雨的清气里漂浮。若在雨日来临时刻,瓦会更显出自己独到的神韵与魅力。雨来了,那一颗颗大雨珠子,落在片片房屋的羽毛上,胆子大的会跳起,多情的会悄悄滋润到瓦缝;最后才开始从这面蓑衣上滑落,从屋脊上,再过渡到屋檐。浩浩荡荡穿越雨瓦的通道,下去,回归大地,从而完成一方方瓦存在的全部意义。
瓦有对称之美,任何人看到乡村的瓦,都会想到一个成语,叫“鳞次栉比”,如观黄河的鱼鳞与母亲的梳篦。瓦在骨子里是集体主义者,它们总是紧紧地扣着,肩并肩,再冻再冷也不松手。在冬天它们能感到彼此的体温,像肌肤相亲的爱人,贴得密不透风,正团结在月亮缓缓上升的乡村里。
当瓦还没有走上屋顶,生命里的“籍贯”一栏早就填上了,是两个粗拙的字,叫“乡村”,像一个孩子或者老人用颤巍巍的笔所写。是的,瓦更是一种对乡村的坚守。在瓦的记忆里,所有的飞鸟都是浪子与过客,都是浮云与苍狗。
籍贯属于乡村的瓦有一天走进城市,它晕头转向,无所事事,毫无用途。城市里的幻影夜色与镭射霓虹拒绝它。有一片瓦迷路了。它被开往城市里的一辆大卡车用来垫上面的器物,最后被拉向城市,当它完成自己的使命时又被远远地抛弃在公路边。城市人就爱过河拆桥,瓦看看身上“籍贯”一栏,早已被风的手擦模糊了。
瓦上的风景只有一种,那就是“瓦松”,我们那里叫“蓝瓦精”。这称呼多气派啊!那些一棵棵站在瓦上的小小生灵,因为听风观雨的缘故,已经一位位聪明成精了。且慢,它们还是“乡间郎中”呢。乡村药谱如是说:瓦松,又名天蓬草、瓦莲草、向天草,清热解毒。我小时候得过恶性疟疾,久不见愈,姥姥就从旧屋顶上采到几棵瓦松,炖汁连服,止住了。


展开余下试题小时候我常在梦里想到,那些瓦松站在我外祖母的屋脊上,跷着脚丫,在我不知不觉的夜半时刻,正一颗颗摘星呢。那一柄北斗七星的长勺低低地垂落下来,一如在汲瓦松上一颗颗透清的露珠。终于,一不小心,有两颗最大的掉下来,缓缓地,落在我的眼角。
当我的灵魂有一天回归大地,就请瓦在上面扣上小小的一方,有你瓦的余温,还有你瓦的纹络。这一方故乡的小房子,泥与水组合的小房子,草气上飘摇的小房子,你罩着我。像谁夜半耳语:
“睡吧,孩子。这叫归乡。”
16. 文中说:“在我的印象里,瓦是童年的底片,能冲洗出乡村旧事。”请解释这句话的含义。
17. 作者从“乡村的瓦”中感受到了什么?结合全文简要回答。
18. 文中第六段写道:“有一片瓦迷路了”为什么瓦会“迷路”?作者这样写有什么意义?
19. 结合全文,回答下面的问题。
(1)文章是从哪些方面写“瓦松”的?作者为什么要写“瓦松”?
(2)文章最后两段写了“我”与“瓦”对语的情景,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五、(70分)
20.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作文。
据有关部门调查,六年来我国国民图书阅读率持续走低:1999年为60.4%,2001年为54.2%,2003年为51.7%,而2005年为48.7%,首次低于50%。造成图书阅读率持续走低的原因是多方面的。识字的人为什么不读书?中年人多数说“没时间”,青年人多数说“不习惯”,还有的人说“买不起”“没地方借”。
与图书阅读率走低相反,网上阅读率正在迅速增长:1999年为3.7%,2003年为18.3%,2005年为27.8%。
要求全面理解材料,但可以选择一个侧面、一个角度构思作文。自主确定立意,确定文体,确定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其含义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试题答案
一、1. B 2. A 3. D 4. C 5. A 6. D 7. A 8. C 9. C
二、10. C 11. D 12. C 13. C
三、14. ①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墙橹灰飞烟灭。
②英雄无觅孙仲谋处,舞榭歌台
③奉之弥繁,侵之愈急。故不战而强弱胜负已判矣
④而递三世可至万世而为君,谁得而族灭也 秦人而暇自哀 后之哀之而不鉴之
15. 略
四、16. “瓦”真实记录了“我”的童年生活(2分),能勾起“我”对童年时代乡村生活的回忆(2分)。
学生不能得满分多是因为只答了一方面。另外,很多学生不会概括,使用原文中描写性的文字来答题。
17. ①雨中的神韵与魅力;(1分)②对称之美;(1分)
③团结与温情;(1分)④对乡村的坚守。(1分)
“雨中的神韵与魅力”,“温情” 多数学生会忽略。其它回答较好。
18. “迷路”的原因:
①原答案是“对乡村的背弃” ,现评分标准是只要答出“原籍是乡村”,“只属于乡村”就得分;(2分)
②被城市拒绝和抛弃。(2分)
意义:①表现现代人在追求新生活过程中的困惑,(2分)②强调面对光怪陆离的现代生活不要丢掉过去美好的东西。或:思乡(2分)
“困惑”多数学生回答不上来。
19. ①“瓦松”名称(1分)及药用功能(1分)、梦中“瓦松” (1分)。
未从“实写”“虚写”角度评分。前两点学生一般都能得分。
原因:与瓦“能冲洗出乡村旧事”形成呼应,更能表达出对童年乡村生活的怀念。(2分)
②表现“我”对“瓦”的一往情深,使文章更有亲切感;( 2分)
点明主题,表达“我”灵魂归乡的愿望。(2分)
译文:田单这人,齐王田氏宗室的远房亲属(齐原为姜姓诸侯国,战国初年齐相田和正式夺取政权),为临淄(齐国都城)管理市场的辅助人员,不被人知晓。等到燕国使者乐毅攻败齐国,燕军已经使齐国其他城邑全都投降了,只有莒城和即墨没有攻下。燕国率军向东围困即墨。即墨的长官出城与燕军作战,战败而死。城中共同推举田单,拥戴他做将军,凭即墨来抵抗燕军。过了不久,燕昭王死了。惠王即位,与乐毅有隔阂。田单听说它,对燕国施用反间计,扬言说:“齐王已死,城邑没有攻下的的只有两座了。乐毅害怕被杀而不敢回去,不过用继续攻打齐国做幌子,实际是想联合即墨和莒城的守军,自己来做齐王。齐人没有归附,所以暂且缓攻即墨以等待王齐之事。齐人所害怕的,是只怕别的将领来了,那样即墨城就毁灭了。燕王以为这是对的,使骑劫代替乐毅。
乐毅于是回到故国赵国去,燕国将士(因此感到)气愤。田单施用反间计说:“我害怕燕军挖掘我们城外的坟墓,侮辱我们的祖先,当会为此感到痛心。”燕军挖掘全部的坟墓,焚烧死尸。即墨人从城上望见,都流泪哭泣,都想出战,怒气自然比原来大了十倍。田单知道士兵激起了斗志,可以用于作战了,使老弱妇幼登城,派遣使者向燕约定投降,燕军都高呼万岁。田单又收集百姓的黄金得到千镒,命令即墨的富豪赠给骑劫,燕军由此而更加松懈。田单于是在城内收集到一千多头牛,叫人做了深红色绸衣给牛穿上,上面画着五颜六色的龙形花纹,把锋利的尖刀绑在牛角上,把淋了油脂的芦苇扎在牛尾上,再给芦苇梢点火燃烧。在城墙上挖数十个洞,夜晚放开牛,壮士五千人跟随在牛的后面。牛尾灼热,愤怒地冲向燕军。牛尾上有火把,明亮耀眼,燕军看见狂奔的火牛全身都是龙纹,被它冲撞的不是死就是伤。五千人因含着枚攻击燕军,而城中擂鼓呐喊追击燕军,老弱都击打家中各种铜制器具制造声响,声音震天动地。燕军非常惊惧,失败逃走。齐人接着诛杀对方的将领骑劫。燕军混乱奔走,齐人追杀逃跑败北的人,所经过的城邑都背叛了燕国,重新回到齐国的怀抱。田单的兵力一天比一天更加多了,而齐国的七十多座城邑又成为齐国领土。
五、首先,审材料。比如,我们在阅读本材料的时候,一定会知道这是关于阅读方面的材料,那文章的立意就可以确定为“阅读”;其次,审要求。 “全面理解材料,但可以选择一个侧面、一个角度构思作文”是明确作文的构思方向;“自主确定立意,确定文体,确定标题”是作文的“三确定”原则;“ 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其含意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是作文的“三不”方针。其中作文的构思方向是我们审题的焦点,也是我们立意的切入点。“全面理解材料”意味着考生要对本材料作一个全面的理解,这个内容应该是“图书阅读率与网上阅读率”的问题,核心是“阅读”的问题,因此,我们可以以此立意,阅读是什么?怎样阅读?阅读的结果会怎样?“可以选择一个侧面、一个角度构思成文”意味着让考生可以选取材料中的任何一个片断,如图书阅读率或网上阅读率等,这样可以有下面的立意:读书心得,网络阅读之利弊等等。这时,我们还有一个关键点不能忽略——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其含意作文,这是一种较之话题作文要严格的一种限制,脱离了这个限制来谈任何问题都是离题的。如我们由本材料不可以谈人们观念的变化,单纯地谈科技如何迅速发展等问题。
优秀文1
阅读是一种孤独
  曾经读过著名女作家毕淑敏的一篇名叫《阅读是一种孤独》的文章,今天看到这个作文题目,首先想到了这篇文章。“阅读是一种孤独”也是我对阅读的一点看法,下面就来简单谈一谈。
  阅读是一种环境上的孤独。当我们捧读一本书,徜徉在字里行间时,我们与文本对话,与书中人物对话,与作者对话,这时我们需要环境的清幽。嘈杂的环境固然也能读进去,但很难走出来。阅读需要一个宁静温馨的氛围,一个无人打扰的“世外桃源”。曾记否,夜深人静、细雨如丝的夜晚,我们坐在椅上,品一杯香茗,与书相拥,思绪在文字间游走,情感在文字间跌宕,这样的夜晚是何等惬意!曾记否,在孤灯相伴的夜晚,读孔孟言、悟李杜诗、品刘墉文、赏清玄章,积智慧之沙建文学之宝塔,感悟文学之纯美,悟得人生之真谛的思路过程!


展开余下试题  阅读是一种心理上的孤独。“宁静致远”是一种大境界。阅读,同样需要一种境界,那就是心理上的孤独。所谓心理上的孤独,并不是说心理上的孤僻,而是阅读时需要达到的一种境界。祛除芜杂的思想,净化心灵的空间,是阅读需要的一种境界。不管是浏览,还是精读,都要有一种心理孤独的境界。这样,才能真正咀嚼文字的魅力,才能真正走进作者给我们营建的思想空间。
  阅读是一种精神上的孤独。古今中外,凡是成大事者,无一不是精神上的强者。阅读,是一种获取知识的渠道,是一种丰厚人生积淀的好方法。书籍是人类最好的精神朋友,是至高无上的朋友。人世间,很多事情都是得失参半,当你得到其中的一部分时,同时也意味着失去了一些东西。阅读也是这样,当你在享受读书带给你的快乐时,你也失去了与朋友觥筹交错、推杯换盏的时刻。但作为一个真正读书的人,不因失去这样的机会而惋惜,而是更加庆幸失去了这样的机会,因为他们深知阅读是一种精神上的孤独,没有精神上的孤独,也就不是真正的阅读,只有在精神领域全方位地阅读,才是阅读的真正要义。
  阅读是一种环境、心理、精神上的孤独,这样的孤独是大智慧的孤独,我喜欢这样的孤独!
  阅读就是孤独!但在孤独的时候,我懂得了阅读!
  赏析:这是一篇谈对阅读的看法的文章。本文具有以下几点特色:一、观点明,立意好。文章的题目“阅读是一种孤独”,是观点,题显论点,之所以立意好,是因为把“阅读”的感觉用“孤独”来概括,很特别(即使是借用别人的),值得借鉴。二、思路清,结构紧。作者为了证明自己的观点,采用了段首亮分论点的形式(这样的形式最适合考场作文),读者在阅读时,一目了然,而且本文首尾圆合,不枝不蔓。三、语言美,文采现。文章虽然是一篇议论文,但作者的语言却是富有韵味的,如第二段,这样使得整篇文章文采斐然。
优秀文2
穿越名人读书的历史
穿越名人读书的历史,我的思绪穿行在书林瀚海间……
韩驹——唯书有真乐
韩驹,宋朝著名诗人。他把读书当作一种乐趣,曾在一首诗中说:“欲乐诳凡夫,须臾皆变坏。唯书有真乐,意味久犹在。”诗的说法虽然有些武断,但作者对读书的乐趣溢于言表,鲜明的对比,说明真乐唯有读书。多读书、多思考,慢慢地体会“意味久犹在”的真乐吧。
宋濂——借阅抄书
  宋濂,明朝著名的学者。小时候家境贫寒无钱买书,酷爱读书的他就到处向别人借书,回来后自己常常把书抄在纸上,不管刮风下雨、酷暑严寒,他都坚持这样做。据说,即使砚台里的水已结成冰,手指都冻僵了,他还是忘我地抄写不停。这种刻苦执著的精神是值得我们学习的。
鲁迅——读书排遣
鲁迅自日本留学归国后,曾长久陷入精神的苦闷之中,于是用读书来排遣:回到古代去,抄古碑,校古书,读佛经,慢慢地,使自己学识逐渐丰厚起来,成为了“新文化运动的主将”。
华罗庚——读书就猜
华罗庚,我国著名的数学家。他读书有一个习惯:当他拿到一本书时,并不马上从头到尾地读,而是对着书思考一会儿,然后闭目静思,当书中的意思与自己的猜想一致时就不再读这本书了。这样读书既节省了宝贵的时间,又培养了独立思考和想象的能力。
列宁——批注读书
  列宁,无产阶级革命家、政治家。他酷爱读书,在读书时常常在书页的空白处随手写下内容丰富的评语、注释和心得体会;有时还在书的封面上标出最值得注意的观点或材料。“不动笔墨不读书”说的就是这种情况吧。
恩格斯——重视原著
  恩格斯认为读书应该读原著,这样可以了解一个理论的产生、发展和完善的过程,可以全面系统地掌握其基本原理,进而了解这一理论的全貌。读原著的方法是探究理论的最基本的途径之一。
名人与读书,读书与名人,这似乎有一种天然的联系,名人的读书方法或读书感言都是我们学习的好榜样,多读书,多体味名人的读书经历或睿语,自然会提升我们的人格品位。让我们走进历史,穿越用书构筑的名人文化吧,它是我们汲取养料的不竭之源!
赏析:文章是一篇有关名人读书方法的介绍,有很强的知识性与趣味性。本文具有以下特色:一、立意深刻,选材精当。文章以“穿越名人读书的历史”为中心,通过对各类名人读书方法的叙述,意在揭示我们需要这样的读书方法,只有这样读书,才能成就辉煌的人生。二、结构严谨,中心突出。本文虽然是对古今名人读书的一种介绍,但结构并不松散,文章始终以“穿越名人读书的历史”为行文线索,使得结构严谨,中心突出。三、布局精巧,富有创意。文章的每一段(除了开头与结尾外)都有一个小标题,形式新颖;而且作者对每一段名人的读书都有一点感怀。文章以“穿越名人读书的历史”为中心,串联起了古今中外各类名人的读书生活。作者跳出了一般文章的形式,以列举名人读书的方式来构思文章,并佐以自己的感想,有独创的意味。
优秀文3
给“面包”的世界加点芬芳
春蚕死去了,但留下了美丽的丝绸;画眉飞去了,但留下了美妙的歌声;雨滴落下了,但留下了七彩霓虹;先哲们逝去了,但他们精神与智慧的芬芳,却仍萦绕在世界的每一个角落,不遁不散。
哲人说:“假如你有两块面包,你得用一块换一朵水仙花。”的确,在忙碌的都市生活中,人们脚步匆匆,似乎一切的奔走只为求取那囊中的“面包”,甚至连欢娱,都充满着迅速与等价。歌舞升平中的人们,搅乱了原本宁静的精神家园,我似乎听到了先人们的叹息。
忙忙碌碌,多少人行色匆匆?背负着太多的“面包”上路,真的不会被重荷所累倒吗?我们的世界被过多的“面包”追求所充斥,少了些许芬芳的味道。或许,人们只有站在历史的海岸漫溯那一道道古老的沟渠,才能体会到那曾经的精神家园的圣洁。中世纪的欧洲是灰色的,人们企图在对宗教的信服和无尽的祈祷中推动时代的巨轮。然而,他们并没有看到文明的曙光。直到布鲁诺在鲜花广场上浴火焚身,一道炫目的精神的圣洁之光才将其照亮。亦或许,人们早已忘记了“采菊东篱”的悠然,忘记了“沉吟泽畔”的悲痛,忘记了“大庇天下”的壮心?不!“只有精神的升华才是社会进步的原动力”,于是,鲁迅在疾呼,王朔在鞭挞,任长霞在奔走,邰丽华在诠释!也唯有芬芳的萦绕,我们的社会才会成为充满活力和激情的、能够不断提升的社会。一盏灯,一杯茶,几页书,在夜深之时,去探索心灵的净土,让灵
标签:鲁人版 高二 上册 期中试卷
相关:关于“高二语文期”的其他试题
重磅:备战2024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993]

部编人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统编版高中试题按册查询
高一必修上 | 高一必修下 | 高二选修上 | 高二选修中 | 高二选修下
苏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语文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北师大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沪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把本页分享到:QQ空间新浪微博腾讯微博微信


关闭本页返回网站首页退出登录

导航:课件下载教学文摘杂文参考教学设计音像素材作文素材试题下载备课中心中学英语教学资源网小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8487054
联系手机: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