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用户注册 | 登录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类目:首页试题中心日常阶段测试

阅读:2634  
标签:人教版 八年级 上册 日常阶段测试
重磅:备战2024 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2634]
人教版语文八年级上第五单元测试卷(附答案)
马鞍山一中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五单元测试卷
一、基础知识与运用(28分)
1.下列加点的字的注音和书写都正确的一项是:2分 ( )
A.惑然开朗(huò) 篆章(zhuàn) 多髯(rán) B.亵玩(xiè) 鸿儒(rú) 决眦(zì)
C.纤陌(qiān) 箬篷(ruò) 老妪(kōu) D.椎髻(zhuī) 戌守(shù)幽咽(yè)
2.下列加点的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 )
A.阡陌(田间小路)交通,鸡犬相闻。
B.斯是陋室,惟吾德馨(品德高尚)。
C.其两膝相比(靠近)者,各隐卷底衣褶中。
D.急应河阳役,犹得(还得到)备晨炊。
3.写出下列各句中的通假字并作解释:3分
①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卧右膝,诎右臂支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选贤与能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在括号中补出省略的人称词:3分
①( )见渔人,乃大惊,问( )所从来。( )具答之。
②此人一一为( )具言所闻,( )皆叹惋。余人各复延( )至其家,皆出酒食。
5.选出作品、作者及作者所处的时代搭配错误的一项是:2分 ( )
A.《陋室铭》————刘禹锡————唐代
B.《爱莲说》————周敦颐——— 清代
C.《核舟记》————魏学洢————明代
D.《石壕吏》————杜 甫————唐代
6.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字词:3分
①屋舍俨然( ) ②咸来问讯( ) ③无案牍之劳形( )
④罔不因势象形( )⑤男有分( ) ⑥造化钟神秀( )
7.古今异义辨析:2分
①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 古义: 今义:
②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古义: 今义:
8.文学常识填空:10分
①《桃花源记》作者是_______,文中借虚构的桃花源,表达了作者_________________。
②《陋室铭》中的“铭”是古代刻在器物上用来警戒自己或者 的文字,后成为一种文体,这种文体一般都是 的。
③《礼记》是____家经典之一,其中的《大道之行也》中的“大道”古代指________。
④孔子有句名言“登泰山而小天下”,《望岳》中有一句与之意思相近的诗句是
, 。
⑤《春望》一诗中作者移情于物、抒发感时伤世的情感的诗句是: , 。
二、阅读理解(42分)
(一)《桃花源记》片段阅读(12分)
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A),落英缤纷。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B)。土地平旷,(C),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D),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9.将字母处空缺的原文,依次填在下面横线上:2分
A_____________B_____________C________________D___________________
10.桃花源中的人“见渔人,乃大惊”的原因是什么? 2分
11.翻译下列句子:2分
①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


浏览完整试题②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
12.下列对选文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 )
A.“豁然开朗”一词,写出了渔人进入桃花源后的感受。
B.选文第二段主要写了桃花源的美好环境和桃花源人的幸福生活。
C.“设酒杀鸡作食”,表现了桃花源人的热情好客。
D.“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这句话写出桃花源人的惧怕心理,不愿让官府知道他们的住处。
13.用原文中的语句填空:2分
渔人“欲穷其林”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文中描写桃花源人精神状态的句子
是_________________。
14.“桃花源”是陶渊明虚构的理想境界,既然是不存在的,作者为什么还要写它?请用简洁的文字回答。 2分
(二)《爱莲说》(12分)
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盛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15.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字词:2分
①可爱者甚蕃 ( ) ②亭亭净植( )
③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 ④宜乎众矣( )
16.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2分
①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

②同予者何人?

17.选出加点的字词词义不同的一项:2分 ( )
A.①同予者何人 ②何陋之有
B.①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②可以调素琴
C.①晋陶渊明独爱菊 ②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
D.①水陆草木之花 ②莲之爱
18.下面句意理解不准确的一项是: 2分 ( )
A.“出淤泥而不染,濯请涟而不妖”比喻君子不同流合污,不孤芳自赏.
B.“中通外直,不蔓不枝”比喻君子通情达理,不惹是生非。
C.“香远益清,亭亭净植”比喻君子志洁行廉,美名传扬。
D.“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比喻君子仪态庄重,令人敬重。
19.文中写“菊”和“牡丹”起什么作用?1分
20.文中最能概括莲的高贵品质的一句话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分
21.文章表达了作者______________的生活态度。2分
(三)《大道之行也》(9分)
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男有分,女有归。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
22.本文选自______ _,大约是战国末年或秦汉之际儒家学者托名____ 答问的著作。2分
23.解释句中加点的字:2分
①选贤与能 ( ) ②讲信修睦( )
③盗窃乱贼而不作( ) ④是谓大同( )
24.翻译下列句子:2分
①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
②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

25.文章的结构方式是____________ 。
26.文章从________、__________两个方面说明了“大同”社会的优越性。
27.简要概述“大同”社会的三个基本特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分
(四)《王冕僧寺夜读》(9分)
王冕者,诸暨人。七八岁时,父命牧牛陇上,窃入学舍,听诸生诵书。听已,辄默记。暮归,忘其牛,父怒挞之。已而复如初。母曰:“儿痴如此,曷不听其所为?”冕因去,依僧寺以居。夜潜出,坐佛膝上,执策映长明灯读之,琅琅达旦。佛像多土偶,狞恶可怖;冕小儿,恬若不见。
安阳韩性闻而异之,录为弟子,学遂为通儒。性卒,门人事冕如事性。时冕父已卒,即迎母人越城就养。久之,母思还故里,冕买白牛驾母车,自被古冠服随车后。乡里小儿竞遮道讪笑,冕亦笑。
28.给加点的字注音:2分
诸暨人( )辄默记( )儿痴如此( ) 讪笑( )
29.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字:2分
①窃入学舍( )②听已( )③已而复如初( )④恬若不见( )
30.翻译句子:2分
①母曰:“儿痴如此,曷不听其所为?”
②执策映长明灯读之,琅琅达旦
31.从文中找出两个通假字:1分 _________ _________
32.从上面两段文字可以看出王冕具有怎样的品质? 2分
四、作文(30分)
真诚的关怀,温暖芳馨;真诚的赞扬,催人向上;真诚的交流,获取信任;真诚的合作,赢得成功……真诚是春风,它拂去了心灵的微尘;真诚是雨露,滋润着友谊的花朵。真诚给我们希望,给我们力量……
请以“真诚”为话题写一篇600字左右的文章。
马鞍山一中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五单元
检测试卷参考答案
一、基础知识与运用
1.B
2.D
3. ①要通“邀”:邀请②诎通“屈”:弯曲③与通“举”:选拔
4.①村中人 渔人 渔人 ②村中人 村中人 渔人
5.B
6.①整齐的样子 ②副词,全、都 ③形体、身体 ④无不、全都 ⑤职业、职守 ⑥聚集
7.①古义:妻子及儿女。今义:男子的配偶,同“夫”相对。②古义:不要说,不必说。今义:表示条件的连词。
8.①陶渊明 对黑暗现实的不满和对和平生活的向往。②称述功德 用韵的 ③儒 政治上的最高理想 ④会当凌绝顶 一览众山小 ⑤感时花溅泪 恨别鸟惊心
二、阅读理解(42分)
(一)
9.A芳草鲜美 B豁然开朗 C屋舍俨然 D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
10.他们从未见过外面的陌生人,桃花源与世隔绝久远。
11.①桃林在溪水的发源处就没有了,接着便是一座山,山边有一个小洞口,里面隐隐约约好像有些光亮似的。②带领妻子儿女及乡邻来到这个与人世隔绝的地方,不再从这里出去,于是就与外面的人隔绝。
12.D
13.甚异之 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14.是为了寄托自己的美好理想,希望过自由的生活
(二)
15.①多 ②立 ③亲近而不庄重 ④应当
16.①我惟独喜爱莲花(从)淤泥里生长出来而不受沾染(污秽) ②像我一样的还有什么人呢?
17.D 18.B 19.衬托莲的高贵形象
20.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21.不慕名利、洁身自好
(三)
22.《礼记》孔子 23.①通“举”,选拔 ②和睦 ③兴起 ④和平
24.①因此人们并不仅仅爱自己的亲人,也不仅仅把自己的儿子当作儿子 ②使老年人晚年得到终养,壮年人有用武之地,幼童得到抚育
25.总分总 26.社会制度 社会道德
27.①人人得到关爱 ②人人安居乐业 ③货尽其用,人尽其力。
(四)
28.jì zhé chī shàn 29.①偷偷地 ②完③原来的样子④心神安逸
30.①母亲说:“儿子既然这样痴迷(好学),为什么不听凭他去干想做的事呢?(或:“为什么不按照他的意愿来呢?”)”②手里拿着书就着佛像前长明灯的灯光诵读,书声琅琅一直读到天亮。
31.策通“册” 被通“披” 32.勤奋好学,尊敬母亲。 (60.171.75.30)
标签:人教版 八年级 上册 日常阶段测试
相关:关于“人教版语文”的其他试题
重磅:备战2024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2634]

部编人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统编版高中试题按册查询
高一必修上 | 高一必修下 | 高二选修上 | 高二选修中 | 高二选修下
苏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语文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北师大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沪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把本页分享到:QQ空间新浪微博腾讯微博微信


关闭本页返回网站首页退出登录

导航:课件下载教学文摘杂文参考教学设计音像素材作文素材试题下载备课中心中学英语教学资源网小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8487054
联系手机: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