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复习及训练 1. 对下列句中划线的字的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 A. 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生:生下来。 B. 堕军实而长寇仇 堕:通“隳”,毁弃。 C. 臣之不敢倍德也 倍:通“背”,违背。 D. 其称文小而其指极大 指,通“旨”,旨趣。 2. 对下列句中划线的词语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A. 若能以吴越之众与中国抗衡 中国:中原地区 B. 忠之属也,可以一战 可以:能够。 C. 因为长句,歌以赠之 因为:表示原因。 D. 每得降卒,必亲引问委曲 委曲:曲折。 3. 对下列句中划线的词语的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A. 所击杀者无虑百十人 无虑:约计 B. 县官日有廪稍之供 县官:朝廷。 C. 先帝不以臣卑鄙,枉自委屈 卑鄙:品质恶劣。 D. 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 不必:不一定。 4. 请辨析下列各句划线词语的古今异义,并在其后说明它的古义。 (1)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 (2)璧有瑕,请指示王( ) (3)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 ) (4)至于颠覆,理固宜然( ) (5)县官日有廪稍之供( ) (6)昨日入城市,归来泪满襟( ) (7)从流飘荡,任意东西( ) (8)何不按兵束甲,北面而事之 5. 下列句子里划线的文言词,从词义的发展变化看,有缩小、扩大、转移,有的词感情色彩有了变化。选出归类正确的一组。( ) (1)曹操自江陵将顺江东下 (2)若能以吴、越之众与中国抗衡 (3)牺牲玉帛,弗敢加也 (4)同心之言,其臭如兰 (5)先帝不以臣卑鄙 (6)四体不勤,五谷不分 (7)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8)宿将爪牙,若李广、程不识者 A. (1)(2)/(3)(5)/(4)(8)/(6)(7) B. (1)(2)/(4)(6)/(3)(7)/(5)(8) C. (1)(8)/(3)(5)/(4)(7)/(2)(6) D. (1)(8)/(3)(6)/(4)(7)/(2)(5) 6. 填出下列各句中通假字及其本字。 (1)其北陵文王之所辟风雨也(“”通“”) (2)有勇力者聚徒而衡击(“”通“”) (3)玉盘珍馐直万钱(“”通“”) (4)颁白者不负戴于道(“”通“”) (5)巫妪何之也?弟子趣之(“”通“”) (6)距关,勿内诸候(“”通“”) (7)罢夫羸老易子而咬其骨(“”通“”) (8)殴民而归之农(“”通“”) (9)入则无法家拂士(“”通“”) (10)梦见夫人据案其身哭矣(“”通“”) (11)辞决而行(“”通“”) (12)寡助之至,亲戚畔之(“”通“”) (13)张良出,要项伯(“”通“”) (14)所识穷乏者得我欤(“”通“”) (15)为天下唱,宜多应者(“”通“”) (16)手裁举,则又超忽而跃(“”通“”) (17)图穷而匕首见(“”通“”) (18)雷鼓大震(“”通“”) (19)列缺霹雳,丘峦崩摧(“”通“”) (20)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通“”) 7. 对下列句中划线字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 A. 以至晋鄙军之日北乡自刭 乡:乡村 B. 如有营,予佐尔贾 贾:通“价”,钱。 C. 今殴民而归之农 殴:殴打。 D. “离骚”者,犹离忧也 离:离开
浏览完整试题 8. 下列句中划线的词,与现代汉语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A. 璧有瑕,请指示王。(《廉颇蔺相如列传》) B. 子布、元表各顾妻子。(《赤壁之战》) C. 若能以吴越之地与中国抗衡。(《赤壁之战》) D. 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伶官传序》) 9. 对下列句中划线字的词语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 A. 空谷传响,哀转久绝。响:声音。 B. 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池:护城河。 C. 夫今樊将军,秦王购之金千斤。购:买。 D. 稍近,益狎,荡倚冲冒。稍:稍微。 10. 下列句子中全含有通假字的一组是 (1)担中肉尽,止有剩骨。(《狼》) (2)甚矣,汝之不惠。(《愚公移山》) (3)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曹刿论战》) (4)发闾左,適戍渔阳九百人。(《陈涉世家》) (5)怀其璧,从径道亡。(《廉颇蔺相如列传》) (6)属予作文以记之。(《岳阳楼记》) A. (1)(2)(3)(4) B. (4)(5)(6) C. (1)(2)(4)(6) D. (3)(4)(5) 11. 下列句中划线字,注音释义有错误的一项是( ) A. 独乐(yuè,奏乐)乐(lè,快乐),与人乐乐,孰乐(yuè,奏乐)?(《庄暴见孟子》) B. 士志于道而耻恶(è,粗陋)衣恶食(shí,食物)者,未足与议也。(《论语•里仁》) C. 比至陈,车六七百乘(shèng,四马一车七十二甲士为一乘),骑(jì,骑兵),千余。(《陈涉世家》) D. 人争非之,以为鄙吝,故不随俗靡(mǐ,顺风倒)者 12. 下列句子,句式与其它不相同的一句是( ) A. 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核舟记》) B. 是时以大中丞抚吴者,为魏之私人。(《五人墓碑记》) C. 以后典籍皆是版本。(《活板》) D. 适为虞人逐。(《中山狼传》) 13. 下列句子,不属于判断句的一项是( ) A. 粟者,民之所种。(《论贵粟疏》) B. 陈胜者,阳城人也。(《陈涉世家》) C. 人马烧溺死者甚众。(《赤壁之战》) D. 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醉翁亭记》) 14. 下列句子,全属于被动句的一组是( ) (1)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廉颇蔺相如列传》) (2)羸兵为人马所蹈藉。(《赤壁之战》) (3)渐见愁煎迫。(《孙雀东南飞》) (4)冀君实或见恕也。(《答司马谏议书》) (5)不求闻达于诸侯。(《出师表》) (6)而君幸于赵王。(《廉颇蔺相如列传》) (7)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荀子•天论》) (8)举孝廉不行。(《张衡传》) A. (1)(2)(3)(6)(8) B. (2)(3)(4)(5)(7) C. (3)(4)(5)(6)(8) D. (1)(2)(4)(7)(8) 15. 下列句子不属于定语后置的一项是( ) A. 亦雁荡具体而微者。(《雁荡山》) B. 其市井小人昔与敬亭尔汝者。(《柳敬亭传》) C. 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愚公移山》) D. 缙绅而不能易其志者。(《五人墓碑记》) 16. 对下列疑问句疑问方式的说明,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王尝语庄子好乐,有诸?(表示询问,要求回答)(《庄暴见孟子》) B. 吾王之好田猎,夫何使我至于此极也?(表示诘责,不要求回答)(《庄暴见孟子》) C. 吾王庶几无疾病与,何以能鼓乐也?(表示设问,要求回答)(《庄暴见孟子》) D. 是亦不可以已乎?(表示反问,不要求回答)(《鱼我所欲也》) 17. 下列句子与例句句式相同的一项是( ) 例句:国胡以馈之?(《论积贮疏》) A. 大王来何操?(《鸿门宴》) B. 古之人不余欺也。(《石钟山记》) C. 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师说》) D. 君何以知之?(《廉颇蔺相如列传》) 18. 下列成语中的结构形式与其它不相同的一项是( ) A. 唯利是图 B. 唯我独尊 C. 唯命是从 D. 人莫予毒 19. 下列各组成语,句式结构形式不相同的一组是( ) A. (1)置之度外;(2)失之交臂 B. (1)诗以言志;(2)夜以继日 C. (1)何乐不为;(2)何乐之有 D. (1)时不我待;(2)时不我与 20. 下列句子中的省略,与例句中的省略情况相同的一项是( ) 例句:死马且买之五百金。(《战国策•燕策》) A. 肃追于宇下。(《赤壁之战》) B. 沛公军霸上。(《鸿门宴》) C. 又试之鸡。(《促织》) D. 据亿丈之城。(《过秦论》) 21. 下列的句子按不同的句子分类,正确的一项是( ) (1)时人莫之许也。(《隆中对》) (2)先君之好是继。(《左传•僖公四年》) (3)和氏璧,天下共传宝也。(《廉颇蔺相如列传》) (4)父母宗族,皆为戮没。(《荆轲刺秦王》) (5)沛公安在?(《鸿门宴》) (6)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出师表》) (7)蹑足行伍之间。(《过秦论》) (8)口技人坐屏障中。(《口技》) A. (3)(4)(6)/(1)(5)/(2)/(7)(8) B. (3)(6)/(4)/(1)(2)(5)/(7)(8) C. (1)(5)/(2)(3)(6)/(4)/(7)(8) D. (2)(4)/(1)(5)/(3)(6)/(7)(8) 22. 补出下列句子中省略的成分,不正确的一句是( ) A. (成妻)折(而)藏之,归以(之)示成。(《促织》) B. 子路从而后,(子路)遇丈人,(丈人)以杖荷蓧。(《荷蓧丈人》) C. 一鼓作气,再(鼓)而(气)衰,三(鼓)而(气)竭。(《曹刿论战》) D. (丈人)止子路宿,(丈人)杀鸡为黍而食之,(子路)见其二子焉。(《荷蓧丈人》) 23. 下列句子中划线词的活用情况不同于其它的一项是( ) A. 蹑足而窗窥之。(《聊斋志异•画皮》) B. 东犬西吠,客逾庖而宴。(《项脊轩志》) C. 士大夫终不肯以小舟夜泊绝壁之下。(《石钟山记》) D. 遂前其足,手向后据地。(《游黄山记》) 24. 下列句子中带线的“下”,与例句中的“下”意义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例句:礼贤下士,圣人垂训。(《宋书•江夏文献王义恭传》) A. 元济于城上请罪,进城梯而下之。(《李 雪夜入蔡州》) B. 公子为人,仁而下士。(《信陵君窃符救赵》)
展开余下试题 C. 今之众人,其下圣人也亦远矣。(《师说》) D. 惧满溢则思江海下百川。(《谏太宗十思疏》) 25. 下列成语结构相同,但词的活用情况不同,其中用法不同于其它的一项是( ) A. 箪食壶浆 B. 鼎铛玉石 C. 幕天席地 D. 瓮牖绳枢 26. 下列成语与“富国强兵”结构相同且词语活用情况也相同的一项是( ) A. 披坚执锐 B. 党同伐异 C. 师心自用 D. 远罪丰家 27. 下列句子中带线的动词,活用情况不同的一项是( ) A. 既泣之三日,乃誓疗之。(《病梅馆记》) B. 先生之恩,生死而肉骨也。(《中山狼传》) C. 外连衡而斗诸侯。(《过秦论》) D. 毕礼而归之。(《廉颇蔺相如列传》) 28. 下列句中划线的“远”字,用法与其它不同的一项是( ) A. 王不如远交而近攻。(《战国策•秦策》) B. 是以君子远庖厨也。(《齐桓晋文之事》) C. 亲贤臣,远小人。(《出师表》) D. 敬鬼神而远之,可谓知也。(《论语•雍也》) 29. 下列句子中划线词按不同用法归类,正确的一组是( ) (1)沛公欲王关中(《鸿门宴》) (2)去今之墓而葬焉(《五人墓碑记》) (3)能面刺寡人之过者(《邹忌讽齐王纳谏》) (4)人皆得以隶使之(《五人墓碑记》) (5)成以其小,劣之(《促织》) (6)渔人甚异之(桃花源记) (7)焚百家之言,以愚黔首(《过秦论》) (8)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A. (1)(3)/(2)(4)/(5)(8)/(6)(7) B. (1)(2)/(3)(4)/(5)(6)/(7)(8) C. (1)/(2)(3)(4)/(5)(6)(7)/(8) D. (1)(2)(3)/(4)/(6)/(5)(7)(8) 30. 下列句子中带线词与“负荆请罪”的“负”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 A. 均之二策,宁许以负秦曲。(《廉颇蔺相如列传》) B. 臣恐见欺于王而负赵。(《廉颇蔺相如列传》) C. 斑白者不负载于道路也。(《孟子•梁惠王》) D. 武安负贵而好强。(《魏其武安侯传•沦》) 31. 下列句子中带线的词与例句中的“绝”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 例句:空谷传响,哀能久绝。(《三峡》) A. 贯虱之心而悬不绝。(《纪昌学射》) B. 抚尺一下,群响毕绝。(《口技》) C. 虽杀臣,不能绝也。(《公输》) D. 若魏兵绝我汲水之道,蜀兵岂不死哉?(《失街亭》) 32. 下列句子中带线词的意义与“亡羊补牢”的“亡”相同的一项是( ) A. 今亡亦死,举大计亦死。(《陈涉世家》) B. 今刘表新亡,二子不协。(《赤壁之战》) C. 暮而果大亡其财。(《智子疑邻》) D. 吾村亡无日矣。(《冯婉贞》) 33. 下列句子中带线词的意义与“比肩接踵”的“比”相同的一项是( ) A. 其两膝相比者,各隐卷底衣褶中。(《核舟记》) B. 每自比于管仲、乐毅。(《隆中对》) C. 今虽死乎此,比吾乡邻之死则已后矣。(《捕蛇者说》) D. 孟尝君曰:“为之驾,比门下之车客。”(《冯谖客孟尝君》) 34. 下列句子中划线的词,意义用法不同于其它的一项是( ) A. 邹忌修八尺有余,而形貌 丽。(《邹忌讽齐王纳谏》) B. 盖简桃核修狭者为之。(《核舟记》) C.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离骚》) D. 乃重修岳阳楼,增其旧制。(《岳阳楼记》) 35. 下列句子中划线词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 A. 于反复(一次又一次)不宜卤莽。(《答司马谏议书》) B. 沛公奉卮酒为寿,约为婚姻(指男女结婚的事)。(《鸿门宴》) C. 子路从而后,遇丈人(岳丈,妻子的父亲)。(《荷蓧丈人》) D. 日抱鸡呼少年(指年轻人)博市中。(《书博鸡者事》) 36. 下列成语中划线词与括号内语句中划线词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 A. 莫名其妙(莫名的烦恼折磨着他) B. 求全责备(妈妈又责备我了) C. 身体力行(老人身体还健壮) D. 具体而微(老师作了具体说明) 37. 下列句子带线的词,全属偏义复词的一组是( ) (1)昼夜勤作息(《孔雀东南飞》) (2)怀怒未发,休 降于天(《唐雎不辱使命》) (3)唇吻翕辟(《促织》) (4)有孙母未去,出入无完裙。(《石壕吏》) (5)士气有早晚,天时有愆伏。(《采草药》) (6)冀缓急或可救助。(《谭嗣同》) A. (1)(3)(5)(6) B. (1)(2)(4)(6) C. (2)(3)(4)(5) D. (1)(2)(5)(6) 38. 下列句子中带线的词,与现代汉语意义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 青春作伴好还乡。(《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B. 岂果知道欤?或传闻之过实耶?(《芋老人传》) C. 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出师表》) D. 初至北营,抗辞慷慨。(《<指南录>后序》) 39. 下列句子中带线词的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 A. 始适(到……去)还家门。(《孔雀东南飞》) B. 等(同样)死,死国可乎?(《陈涉世家》) C. 寻(不久)蒙国恩,陈臣洗马。(《陈情表》) D. 徒(呼下人)属皆曰:“敬受命”。(《陈涉世家》) 40. 下列句子中带线词的解释,完全正确的一组是( ) (1)后五年,吾妻来归(女子出嫁)。(《项脊轩志》) (2)渠(他)会永无缘。(《孔雀东南飞》) (3)保(保护)民而王,莫之能御。(《齐桓晋文之事》) (4)谗人间之,可谓穷(不富有,贫穷)矣。(《屈原列传》) (5)乃重修岳阳楼,增其旧制(规模)。(《岳阳楼记》) (6)生孩(小孩儿)六月,慈母见背。(《陈情表》) (7)交相问难(诘责)。(《问说》) A. (1)(2)(3)(5) B. (3)(4)(6)(7) C. (1)(2)(5)(7) D. (1)(4)(6)(7) 41. 下列表示地域的名称,意义与现代基本相同的一项是( ) A. 山东豪杰并起而亡秦族矣。(《过秦论》) B. 到夏口,闻操已向荆州。(《赤壁之战》) C. 若能以关越之地与中国抗衡(《赤壁之战》) D. 将军战河南,臣战河北。(《鸿门宴》) 42. 古代词义变化主要有:(1)词义扩大(古代词义的外延小于现代);(2)词义缩小(古代词的外延大于现代);(3)词义转移(即古今形同义不同);(4)名称改变(即古今义同形不同)。下列成语中带线词各属哪种情况,在括号内用序号加以说明。 A. 臭味相投( ) B. 削足适履( ) C. 破釜沉舟( ) D. 相去甚远( ) E. 子曰诗云( ) F. 四体不勤,五谷不分( ) 43. 古今词义的变化情况是较为复杂的,比如下列句子中的“书”字,相对现代不同的词语可视为不同的变化。关于这不同情况的说明,不正确的一项是( ) 例句:俄而谢玄淮上信至,[谢安]看书尽,默默无言。(《世说新语》) A. 相对现代“写信”的“信”,是名称改变(式换了说法) B. 相对现代“读书看报”的“书”,是词义转移 C. 相对“书写”的“书”,可视为词义扩大 D. 相对“书信”一词,应视为单音词的复音化 44. 下列句子中,只有一个通假字的一项是( ) A. 古之治天下,至 至悉也,故其畜积足恃。(《论积贮疏》) B. 有勇力者聚徒而衡击,罢夫羸老易子而咬其骨。(《论积贮疏》)
展开余下试题 C. 云:“是当为河伯妇。”即娉取洗沐之。(《西门豹治邺》) D. 寡助之至,亲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顺之。(《孟子•公孙丑》) 阅读下边的文言文 太宗尝止一树下,曰:“此嘉树。”宇文士及从而美之,不容口。帝正色曰:“魏公常劝我远佞人,我不悟佞人为谁,意常疑汝而未明也。今日果然。”士及叩头谢曰:“南衙群官,面折廷争,陛下尝不得举手;今臣幸在左右,若不少有顺从,陛下虽贵为天子,复何聊乎?”帝意复解。(节选自《隋唐嘉话》) 45. 下列短句句式不同的一项是( ) A. 此嘉树 B. 今日果然 C. 佞人为谁 D. 贵为天子 46. 下列句子中的“远”与“远佞人”的“远”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 劳师以袭远,非所闻也。(《崤之战》) B. 敌人远我,欲以火器固我也。(《冯婉贞》) C. 故远人不服,则修文德以来之。(《论语•季氏》) D. 窥镜而自视,又弗如远甚。(《邹忌讽齐王纳谏》) 47. 下列句子中划线词与“从而美之”的“美”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 舞幽壑之潜蛟。(《前赤壁赋》) B. 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伤仲永》) C. 追亡逐北,伏尸百万。(《过秦论》) D. 三保戒团众装药实弹。(《冯婉贞》) 48. 下列句子中划线词与“面折廷争”的“面”和“廷”用法不同的一项是( ) A. 齐将田忌善而客待之。(《史记•孙子吴起列传》) B. 北通巫峡,南极潇湘。(《岳阳楼记》) C. 每韵为一帖,木格贮之。(《活板》) D. 夜篝火,狐鸣曰:(《陈涉世家》) 49. 对文中“不容口”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 “不容口”即太宗不容于口,是说太宗不把别人的话放在口中 B. “不容口”是在“容”后省略了“他人”,而“口”是名词活用为动词 C. “不容口”即宇文士及不容于口,是说宇文士及不把他人的话放在口中 D. “不容口”即太宗不容臣子开口,“口”是名词活用为动词 阅读下边的文言文 孔子曰:“大道(1)之行也,与三代之英(2),丘未之逮也,而有志焉。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3),讲信修睦,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寡孤独(4)废疾者皆有所养,男有分(5),女有归(6)。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7),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是故谋闭而不哭,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今大道既隐,天下为家(8)。各亲其亲,各子其子,货力为己;大人世及(9)以为礼,城郭沟池以为固,礼义以为纪,以正君臣,以笃父子,以睦兄弟,以和夫妇,以设制度,以立田里,以贤勇知,以功为己。故谋用是作,而兵由此起。禹汤文武成王周公,由此其选也,此六君子者,未有不谨于礼者也。以著其义,以考其信,著有过,刑仁讲让,示民有常。如有不由此者,在执者去,众以为殃,是谓小康(10)。”(《礼记•礼运》节录) [注释](1)大道,指原始共产社会的准则。(2)三代之英,指夏商周杰出的人,主要有禹汤文武。(3)与能,举能。“与”通“举”。(4)矜寡孤独,鳏寡孤独。“矜”通“鳏”。(5)分,职分,职务。(6)归,出嫁,这里指婆家。(7)不必藏于己,承上句是说人们恨财物丢在地上想收起来,但不一定是藏在自己家中。(8)天下为家,天下成为私家的。(9)大人世及,指天子诸侯实行世袭制。大人,指天子诸侯。世,父子相传;及,兄弟相传。(10)小康,小安。相对大同而言,有不及大同的意思。 50. 联系全文来理解“丘未之逮也,而有志焉”,正确的一项是( ) A. 我没能赶上那样的时代,但心里向往那样的时代 B. 我虽然不及三代之英,但心里向往那时的禹汤文武 C. 我虽然不及三代之英,但心里向往那样的时代 D. 我没能赶上那样的时代,但心里向往那时的禹汤文武 51. 对下列句子中带线词用法的说明,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亲其亲,子其子(前一个“亲”是意动词,后一个是名词) B. 男有分,女有归(“归”是动词活用为名词) C. 选贤与能(“贤”和“能”都是形容词活用为名词) D. 幼有所长(“长”是动词活用为名词,指成长的条件) 52. 对下列句子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1)著有过 (2)刑仁讲让 A. (1)写出有过失的人来;(2)把合乎仁的定为法则,提倡谦让 B. (1)使有过错的显露出来;(2)处罚那些仁义的,议论那些谦让的 C. (1)使有过错的显露出来;(2)把合乎仁的定为法则,提倡谦让 D. (1)写出有过失的人来;(2)处罚那些仁义的,议论那些谦让的 53. 对下列句子中带线词用法的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 以正(1)君臣,以笃(2)父子,以睦(3)兄弟,以和(4)夫妇,以设(5)制度,以立(6)田里,以贤(7)勇知。 A. 全是使动用法 B. (7)是意动,其余是使动用法 C. 全是意动用法 D. (1)(2)(3)(4)是使动用法,(7)是意动 54. 下边两个句子“以”后都省略了“之”,对这两个“之”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1)以著其义 (2)众以为殃 A. 前者代“谨于礼”,后者代“礼” B. 前者代“礼”,后者也代“礼” C. 前者代“谨于礼”,后者代“不用礼” D. 前者代“礼”,后者代“不用礼” 55 下列各组句子中划线的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3分) A. 从此畜牧不收,多放散,云:“但付府君”。 卿但暂还家,吾今且报府。 B. 将财物寄置界内以避盗。 告先帝之灵以彰其咎。 C. 人遂竞贡新果。 大江南北遂谓忠烈未死。 D. 一身获罪,且活千室,何所怨乎? 昔者先王以为东蒙主,且在邦域之中。 56 下列各项中两个划线词的词性,意义完全相同的一项是(2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