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用户注册 | 登录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类目:首页试题中心期中试卷

阅读:1024  
标签:粤教版 高三 上册 期中试卷
重磅:备战2024 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1024]
广东省揭阳梅州三校2010届高三语文第二次联考
广东省揭阳梅州2010届高三三校第二次联考
语 文
本试卷共24小题,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一、本大题4小题,每小题3分,共12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全部相同的一项是( )
A.纤维 翩跹 垂涎 鲜为人知
B.掮客 虔诚 天堑 潜移默化
C.整饬 炽热 不啻 叱咤风云
D.逾越 娱乐 囹圄 尔虞我诈
2、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使用恰当的的一项是( )
A.日出而作,日落而息,他们就这样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地劳作生活在这片广袤的土地上,真有点令人匪夷所思。
B.时间真如行云流水,申博成功的情景仿佛就在昨天,转眼间,举世瞩目的上海世博会距离我们已经不到一年了。
C.领导干部要正确把握方向,制定符合实际的工作方针,就必须深入基层,必须做仔细的调查,必须改变目无全牛的工作作风。
D.这位代表说的虽不是什么崇论宏议,但他的话发自肺腑,句句实在,没有套话和假话,因此我们更加重视。
3、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针对美国政府接管房地美和房利美,中国人民银行行长周小川昨天在瑞士巴塞尔出席中央银行会议时表示,美国政府对房利美与房地美的救助是积极的,此举对中国投资者而言是一项利好消息。
B.教育事业能否健康发展,能否办人民满意的教育,关键在于要培养一支德才兼备的教师队伍。
C.一个考古学家小组在德国境内发现了日前已知最早的“核心家庭”——生活在4600年前石器时代的一对夫妻和他们的两个儿子——的遗体。
D.中央农村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表示,要建立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长效机制,最终形成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新格局。
4、把下面几个句子组成语意连贯的一段话,排序正确的一项是:
①“来日绮窗前,寒梅著花未”“去郭轩楹敞,无村眺望赊”“只欲栏边安枕席,夜深闲共说相思”。
②当我们看到建筑中的回廊、栏杆、台阶、星檐、门窗等等,都会触景生情,这些形象本身就是诗一般的语言。
③反过来说,由于文学的积淀,中国古代建筑的形象也变得含情脉脉。
④这些建筑形象,都诗化了,情态化了,所以都是那么的感人。
⑤这种形象,却多与建筑有关。
⑥唐诗的一个显著的艺术特征,在于其形象化,以形感人。
A.②①③④⑥⑤ B.⑥⑤①②④③
C.①②④③⑥⑤ D.⑥⑤①④③②
二、本大题7小题,共35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5—9小题。
游天平山记
高启(明)
至正二十二年九月九日,积霖既霁,灏气澄肃。予与同志之友以登高之盟不可寒也,乃治馔载醪,相与指天平山而游焉。
山距城西南水行三十里。至则舍舟就舆,经平林浅坞间,道傍竹石蒙翳,有泉伏不见,作泠泠琴筑声。予欣然停舆听,久之而去。至白云寺,谒魏公祠,憩远公庵,然后由其麓狙杙①以上。山多怪石,若卧若立,若搏若噬,蟠孥②撑拄,不可名状。复有泉出乱石间,曰白云泉,线脉萦络,下坠于沼,举瓢酌尝,味极甘冷。泉上有亭,名与泉同。草木秀润,可荫可息。过此,则峰回磴盘,十步一折,委曲而上,至于龙门。两崖并峙,若合而通,窄险深黑,过者侧足。又其上有石屋二:大可坐十人,小可坐六七人,皆石穴,空洞,广石覆之如屋。既入,则凛然若将压者,遂相引以去。至此盖始及山之半矣。


浏览完整试题 乃复离朋散伍,竞逐幽胜,登者,止者,哦者,啸者,惫而喘者,恐而咷者,怡然若有乐者,怅然俯仰感慨若有悲者:虽所遇不同,然莫不皆有得也。
予居前,益上,觉石益怪,径益狭,山之景益奇,而人之力亦益以惫矣。顾后者不予继,乃独褰裳③奋武,穷山之高而止焉。其上始平旷,坦石为地,拂石以坐,则见山之云浮浮,天之风飂飂,太湖之水渺乎其悠悠。予超乎若举,泊乎若休,然后知山之不负于兹游也。既而欲下,失其故路,树隐石蔽,愈索愈迷,遂困于荒茅丛筱之间。时日欲暮,大风忽来,洞谷谽呀,鸟兽鸣吼。予心恐,俯下疾呼,有樵者闻之,遂相导以出,至白云亭,复与同游者会。众莫不尤予好奇之过,而予亦笑其恇怯颓败,不能得兹山之绝胜也。
于是采菊泛酒,乐饮将半,予起,言于众曰:“今天下板荡④诸侯不能保其国大夫不能保其家奔走离散于四方者多矣而我与诸君蒙在上者之力得安于田里抚佳节之来临登名山以眺望岂易得哉!然恐盛衰之不常,离合之难保也,请书之于石,明年将复来,使得有所考焉。”众曰:“诺!”遂书以为记。
【注释】①狙杙(jūyì):像猕猴攀登小木桩一样②蟠(pán):盘曲。孥(ná):牵引。③褰裳:提起衣裳。④板荡:《板》、《荡》,《诗经•大雅》篇名,都是写周厉王无道的诗,后因称政局混乱为“板荡”。
5、对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乃治馔载醪 治:准备
B.至则舍舟就舆 就:乘坐,登上
C.众莫不尤予好奇之过 尤:特别,尤其
D.予超乎若举,泊乎若休 举:飞
6、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3分)
A.予与同志之友以登高之盟不可寒也
遂书以为记
B.山之景益奇,而人之力亦益以惫矣
而我与诸君蒙在上者之力
C.遂困于荒茅丛筱之间
乐饮将半,予起,言于众曰
D.予欣然停舆听,久之而去
然后知山之不负于兹游也
7、下列各句都能表明作者“好奇”的一项是(3分)
①予居前,益上,觉石益怪,径益狭,山之景益奇
②乃复离朋散伍,竞逐幽胜
③乃独褰裳奋武,穷山之高而止焉
④予超乎若举,泊乎若休
⑤既而欲下,失其故路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③④⑤
8.下列对原文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作者对天平山的怪石、甘泉、险崖作了细致的描绘,还生动传神地描写了自己及同游者游览天平山时的不同动作、神态和感受。
B.作者特别写了自己登上山的高处后远眺的辽阔境界,而且写出了自己当时心旷神怡、飘飘欲仙的感觉。
C.作者褰裳奋武,独登极顶后下山,虽经历了日暮风作,鸟兽鸣吼,愈转愈迷时的恐惧疾呼,但因能“得兹山之绝胜”,所以“乐”。
D.文章最后,作者感慨时局之动乱、保一己平安之不易、同游盛会之难再。要求记此次游历于石上,以弥补无法再游之遗憾。
9.断句和翻译。(10分)
(1)用“/”给文言文阅读材料最后一个自然段的划线部分断句。(4分)
今 天 下 板 荡 诸 侯 不 能 保 其 国 大 夫 不 能 保 其 家 奔 走离 散 于 四 方 者 多 矣 而 我 与 诸 君 蒙 在 上 者 之 力 得 安 于 田 里 抚 佳 节 之 来 临 登 名 山 以 眺 望 岂 易 得 哉!
(2)翻译下面的句子。(7分)
①顾后者不予继,乃独褰裳奋武,穷山之高而止焉。(3分)

②众莫不尤予好奇之过,而予亦笑其惟怯颓败,不能得兹山之绝胜也。(3分)

10、阅读下面这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7分)
北陂杏花[注]
王安石
一陂春水绕花身,花影妖娆各占春。
纵被春风吹作雪,绝胜南陌碾成尘。
注:本诗作于变法被废除,诗人被迫闲居江宁时。陂,bēi,水池。
(1)“各占春”描写的是什么景象?(2分)

(2)前人说这首诗“恰是自己身份”。你同意这种观点吗?请从艺术方法和思想内容方面说明自己的看法。(5分)


11、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任选3题,多选则按前3题计分)(6分)
(1)白露横江,水光接天。 , 。(苏轼《赤壁赋》)
(2) 。师者, 。(韩愈《师说》)
(3) ,在乎山水之间也。山水之乐, 。(欧阳修《醉翁亭记》)
(4)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 , 。(李商隐《夜雨寄北》)
三、本大题4小题,共16分。
阅读下列文字,完成12—15小题。
庄子的音乐寓言与音乐思想
宗白华
寓言,是有所寄托之言。《史记》上说:“庄周著书十余万言,大抵率寓言也。”庄周书里随处都见到用故事、神话来说出他的思想和理解。我这里所说的寓言包括神话、传说、故事。音乐是人类最亲密的东西,人有口有喉,自己会吹奏歌唱;有手可以敲打、弹拨乐器;有身体动作可以舞蹈。音乐这门艺术可以备于人的一身,无待外求。所以在人群生活中发展得最早,在生活里的势力和影响也最大。诗、歌、舞及拟容动作,戏剧表演,极早时就结合在一起。但是对我们最亲密的东西并不就是最被认识和理解的东西,所谓“百姓日用而不知”。所以古代人民对音乐这一现象感到神奇,对它半理解半不理解。尤其是人们在很早就在弦上管上发见音乐规律里的数的比例,那样严整,叫人惊奇。中国人早就把律、度、量、衡结合,从时间性的音律来规定空间性的度量,又从音律来测量气候,把音律和时间中的历结合起来。甚至于凭音来测地下的深度,见《管子》。太史公在《史记》里说:“阴阳之施化,万物之终始,既类旅于律吕,又经历于日辰,而变化之情可见矣。”变化之情除数学的测定外,还可从律吕来把握。
  音乐在人类生活及意识里这样广泛而深刻的影响,就在古代以及后来产生了许多美丽的音乐神话、故事传说。哲学家也用音乐的寓言来寄寓他的最深难表的思想,像庄子。太史公在《史记》上说庄子书中大抵是寓言,庄子用丰富、活泼、生动、微妙的寓言表白他的思想,庄子主张“视乎冥冥,听乎无声,冥冥之中,独见晓焉,无声之中,独闻和焉,故深之又深,而能物焉”。(《天地》)这是领悟宇宙里“无声之乐”,也就是宇宙里最深微的结构型式。在庄子,这最深微的结构和规律也就是他所说的“道”,是动的,变化着的,像音乐那样,“止之于有穷,流之于无止”。这道和音乐的境界是“逐丛生林,乐而无形,布挥而不曳,幽昏而无声,动于无方,居于窈冥……行流散徙,不主常声。……充满天地,苞裹六极”(《天运》),这道是一个五音繁会的交响乐。“逐丛生林”,就是在群声齐奏里随着乐曲的发展,涌现繁富的和声。庄子这段文字使我们在古代“大音希声”,淡而无味的,使魏文侯听了昏昏欲睡的古乐而外,还知道有这浪漫精神的音乐。这音乐,代表着南方的洞庭之野的楚文化,和楚铜器漆器花纹声气相通,和商周文化有对立的形势,所以也和古乐不同。


展开余下试题 庄子在《天运》篇里所描述的这一出“黄帝张于洞庭之野的咸池之乐”,却是和孔子所爱的北方的大舜的韶乐有所不同。《书经.舜典》上所赞美的乐是“声依永,律和声,八音克谐,无相夺伦,神人以和”的古乐,听了叫人“心气和平”、“清明在躬”。而咸池之乐,依照庄子所描写和他所赞叹的,却是叫人“惧”、“怠”、“惑”、“愚”,以达于他所说的“道”。浪漫主义是和“惧”、“怠”、“惑”、“愚”有密切的姻缘。所以我觉得《庄子.天运》篇里这段对咸池之乐的描写是极其重要的,它是我们古代浪漫主义思想的代表作,可以和《书经.舜典》里那一段影响深远的音乐思想作比较观,尽管《书经》里这段话不像是尧舜时代的东西,《庄子》里这篇“咸池之乐”也不能上推到黄帝,两者都是战国时代的思想,但从这两派对立的音乐思想——古典主义的和浪漫主义的——可以见到那时音乐思想的丰富多采,造诣精微,今天还有钻研的价值。孔子是个极爱音乐的人。《论语》上说他在齐闻韶,三月不知肉味。曰:“不图为乐之至于斯也!”《论语.八佾》篇载:子语鲁太师乐曰:“乐,其可知也!始作,翕如也。从之,纯如也。皦如也,绎如也。以成。”起始,众音齐奏。展开后,协调着向前演进,音调纯洁。继之,聚精会神,达到高峰,主题突出,音调响亮。最后,收声落调,余音袅袅,情韵不匮,乐曲在意味隽永里完成。但是孔子不只是欣赏音乐的形式的美,他更重视音乐的内容的善。《论语.八佾》篇又记载:“子谓韶,尽美矣,又尽善也。谓武,尽美矣,未尽善也。”孔子重视音乐的教育意义,他不要放郑声,因郑声淫,是太过,太刺激,不够朴质。
他对音乐不感兴趣,他认为“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聋”。庄子却爱逍遥游。他要游于无穷,寓于无境。他的意境是广漠无边的大空间。在这大空间里作逍遥游是空间和时间的合一。而能够传达这个境界的正是他所描写的,在洞庭之野所展开的咸池之乐。所以庄子爱好音乐,并且是弥漫着浪漫精神的音乐,这是战国时代楚文化的优秀传统,也是以后中国音乐文化里高度艺术性的源泉。
(选自《中国古代的音乐寓言与音乐思想》 有改动)
12、根据文意,下面说法错误的两项是(5分)
A.音乐这门艺术产生于人类自身,因为人类自身完全具备了从事音乐的自然条件。
B.中国古代最早发现了音律,并且把它运用于时空、气候等方面,体现了我国古代人民对音乐本质属性的理解。
C.庄子把音乐与道结合,创造出一种与商周文化不同的代表南方楚文化的浪漫精神的音乐。
D.孔子是个极爱音乐的人,《论语》中说他在齐闻韶,三月不知肉味。孔子认为只有善的音乐才算得上好的音乐。
E.庄子所爱的“咸池之乐”与孔子所爱的“舜典•韶乐”不同,“咸池之乐”传达了庄子之道,而“舜典•韶乐”却流露出儒家思想,这是中国古代对立的两派音乐思想。
13、在本文中,作者认为最能体现古人音乐思想以及中国音乐高度艺术性的一项是(3分)
A.庄子在《天运》中所描述的这一出“黄帝张于洞庭之野的咸池之乐”。
B.孔子在《论语》中对《韶乐》的评价。
C.老子对音乐的态度。
D.庄子在《天地》中主张的“视乎冥冥,听乎无声”的音乐。
14、请仔细阅读文本,用简要的语言概括庄子与孔子音乐思想的不同之处。(4分)

15、从文本来看,庄子的音乐寓言寄托着他的音乐思想,从哪些地方看出来?(4分)


四、本大题为选考内容的两组试题。每组试题3小题,共15分。
选考内容的两组试题分别为“文学类文本阅读”试题组和“实用类文本阅读”试题组,考生任选一组作答,不得全选。
(一)文学类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6—18题。
最后一趟生意
这是一个战火和硝烟密布的国家,有一次轰炸结束以后,漫天的沙尘渐渐退去,蓝天和烈日出现在沙漠上空。
哈伊是一个出租车司机,这天正开着他那辆破旧的黄色出租车在公路上行使,道路的两旁,处处可见坐满外国士兵的坦克车。哈伊边开车边在心里咒骂:“该死的战争!”两天前一颗导弹落在了他家门口的集市里,几乎毁灭了一切,幸运的是,他活了下来。于是他决定不再开出租车了,他盘算着等今天最后一趟生意做完,就和妻子孩子一起离开这个地方。
哈伊转头看看驾座上放的一张照片,相框的玻璃碎了,不过照片上,妻子和三个孩子的笑脸仍然让他感到欣慰,他自言自语的说:“莎拉、孩子们,我爱你们,我们很快就能见面了,等我把最后一趟生意做完。”
不久他到了一个检查站,路旁停着不少坦克,不少荷枪实弹的外国士兵站在路旁。一个外国士兵伸手示意让他停车,哈伊定了定神,停下了车。这几天,几乎没有什么平民的车辆从首都出来,所以现在路上除了坦克,就剩下他一辆车了。
几个外国士兵走上前,一个、两个、三个、四个、五个。有一个为首的,弯下腰,又看了看他,问道:“你从哪来?到哪里去?”
哈伊笑了笑,用那士兵能听懂的语言,不太流利的回答:“长官,我从首都来,想离开这个地方,战争太危险了!”
说着话,他递给士兵一支香烟,并点上了火,问道:“战争几时才能结束?”
“快了,我们的军队很快就能解放你们的首都。”外国士兵深吸了一口烟,神情挺满意,他看到了车里的相框,问:“那是你的妻子和孩子吗?我也有两个孩子,和他们差不多大。”
哈伊看了看那外国士兵,仍然微笑地回答说:“是啊,他们是我最牵挂的人,不久前就离开这里了,我这就去看他们,也许不再回来了,战争年代开出租车太危险了,我不想干了。”
那个士兵大概是很久都没遇上对他微笑的本地居民了,所以他的心情不错,靠在车窗上,说:“等我们推翻了你们的独裁者,你就可以放心的回来开车了。”
“也许吧,不过我得去看看我的妻儿了,有兴趣去我的家吗?我妻子会为你们做好吃的。一起去吧,最后一趟生意,不收你们的钱。”
士兵摇摇头,说:“我们有任务在身,去不了了,代我向你的妻儿问好。”他忽然想起什么,问:“对了,南方都是战场,你要到哪里去见你的妻儿呢?”
哈伊依旧微笑着,拿起了那个破碎的相框,在照片上吻了一下,然后转过头来,看着那个士兵,还有他身后其他拿着枪的外国人,一字一句地说道:“天堂。”
哈伊最后能看到的,是那个士兵因为恐惧而扭曲的表情,还有从指间滑落的烟头。
然后,哈伊按下了引爆炸弹的按钮。
注:故事背景为美国入侵伊拉克时期。
16.请结合小说的具体内容,谈谈你对 “最后一趟生意”这个题目含义的理解。(4分)

17.相框在文中多次出现,这样描写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5分)

18.你如何看待哈伊的自杀性袭击行动与外国士兵对哈伊的亲切态度?(6分)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


展开余下试题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9—21题。
季羡林是一个坚定的忠诚的爱国者。他热爱祖国的壮丽山川和悠久的历史文化。他说:“平生爱国不敢后人,即使把我烧成灰,我也是爱国的。”求学清华时,他加入赴南京要求蒋介石政府抗日的请愿行列,还到农村去宣传抗日爱国。赴德留学,“是为了爱国”,就在德国法西斯统治的黑暗岁月里,虽然忍饥挨饿,仍然发奋学习希腊文、拉丁文、梵文、吐火罗文、巴利文,研读梵语佛教经典。当他的博士考试门门得优,毕业论文胜利通过时,他的感受是:“我没有给中国人丢脸,可以告慰亲爱的祖国。”
季羡林回国到北京大学工作后,就把爱国精神化成报效祖国的教学与研究的实践。他不断地开创学术研究的新领域新课题,忘我地献身学术研究以实践爱国报国的志愿。他在归国3年里写了40多篇文章,有13篇学术论文而自觉满意;他又为上世纪50年代前5年“我的学术研究成果竟是一个零”而自责,感到愧疚。正是基于学术报国的意志,他在“文革”后期偷偷地翻译蜚声世界文坛的印度史诗《罗摩衍那》。他每天提心吊胆地进行着:先把原诗译成白话散文,然后反复推敲修改成四行一韵的诗句,历经5个寒暑,终于把长达8万行的《罗摩衍那》译成中文,为中国翻译史和中印文化交流史建造了一座丰碑。
穿越“中国历史上空前的最野蛮,最残暴,最愚昧,最荒谬的”(季老语)“文革”岁月,迎来改革开放的新时期,季老心舒气爽,激情焕发,大展才华,辛勤著述,在学术上接连丰收,硕果累累,“在量和质两方面都远远超过这以前的四五十年”。他的晚年出版了11部学术著作,撰写了200多篇学术论文,在中国文化研究、比较文学、东西文化交流、梵语与佛教史研究等十多个学术领域和层面上取得辉煌成就,为祖国的文化事业建树了丰功伟绩。为其作传者写道:“季羡林是一个执着的爱国者,他一生都盼望祖国繁荣富强。”
他对恩师们:德国的瓦尔德施米特教授、西克教授,陈寅恪、胡适、汤用彤等教授前辈的由衷钦敬和缅怀,永生不忘师长的教诲与知遇之恩的无限深情。季羡林留学德国时,同一位金发碧眼、姿容美丽的德国姑娘伊姆加德的深切恋情。他们并肩散步,笑语温馨。但是,季羡林想到远在祖国的妻子儿女,经过痛苦的内心冲突作出抉择:为着不伤害别人,只好克服自己,“让正在燃烧的爱情之火熄灭”。然而,直到耄耋之年,季老还在深深地追思忆念这位异国恋人。
季老说过,自己喜欢的人“是这样的:质朴,淳厚,诚恳,平易;骨头硬,心肠软;怀真情,讲真话;不阿谀奉承,不背后议论;不人前一面,人后一面;无哗众取宠之意,有实事求是之心;不是丝毫不考虑个人利益,而是多为别人考虑;关键是一个‘真’字,是性情中人;最高水平当然是孟子说的‘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其实季老正是这样的品德崇高、个性坚毅的人。
季老是誉满国内外的学术大师,但是绝没有半点架子和派头。他的性格平和、宽厚、朴实。季羡林的不寻常之处恰恰就在于他的“平常”。他衣着朴素,总是穿着一身洗旧了的卡其布中山装,以致来报到的新生误认他是老校工,让他代为照看行李。他安详恬静,从不疾言厉色,“表面上严肃得有点让人敬畏,内心却是滚烫的”。他总是以平和博爱的胸怀,真诚丰富的感情待人对物。他喜爱动物花草,甚至“经常为一些小猫小狗小花小草惹起万斛闲愁”。他宽容和谅解了“文革”中痛打和折磨过自己的人,不记仇,不报复,而且自我反思道:在当时那种气氛中,每个人都“异化”为“非人”,自己被打得“一佛出世,二佛升天”,还相信“文革”的正确性,“焉敢苛求于别人呢?”他这种“洞明世事,反求诸躬”的高尚品格,赢得了众人的钦敬。
季老一生的心思只在学问上,执着地追求学术创新。在学术园地里,他埋头苦干,辛勤耕耘,总是每天清早4点起床,伏案工作,数十年如一日。上世纪90年代里,在3位亲人接连病逝,自己疾病缠身的夹击下,发愤著作,完成了《糖史》等3部开创性的文化巨著,为推动中外文化交流,发展中华文化作出了贡献。
季老不仅学贯中西,融会古今,而且在道德品格上同样融合了中外知识分子的优秀传统。中国传统士大夫的仁爱和恕道,强烈的忧患意识和责任感,坚毅的气节和情操;西方人文主义知识分子的自由独立精神,尊重个性和人格平等观念,开放创新的意识;这些优秀传统都凝聚融化在季老身上。所以,他能够做大学问,成大事业,有大贡献,他是中国现代知识分子的一面旗帜和榜样。
(选自《季羡林先生》张光璘 著 文章略有删节)
19、人物传记在写法上有“传”有“评”,请你用概括性语言分析评价本文是如何处理“传”与“评”的关系的。(4分)

20、为季先生作传的作者写道:“季羡林是一个执着的爱国者,他一生都盼望着祖国繁荣富强。”结合传记有关文段,请你分条列出季先生“执着”爱国的表现。(5分)

21、季老是誉满国内外的学术大师,他的身上值得我们学习的东西很多,你认为季老身上最值得我们学习的是什么?请结合自己的实际,谈谈应该学会怎样做人和做事。(6分)
五、本大题2小题,每小题6分,共12分。
22、“充电”原指将电能输入蓄电池等,使其重新获得放电能力。如今也可以指通过再学习补充新知识、增长新能力。例如:技术培训市场鱼龙混杂,想要充电先擦亮眼睛。这类语言现象在生活中还有许多,请举一例分析说明,要求:①正确解释原义 ②能说清新的含义 ③举例恰当(6分)
答:
23、根据下面一段文字的内容,按要求介绍“木棉花”。(6分)
木棉又名红棉、攀枝花。中国关于木棉的记载最早见于晋代葛洪的《西京杂记》,西汉时,南越王赵佗向汉帝进贡烽火树,“高一丈二尺,一本三柯,至夜光景欲燃”,据说烽火树就是木棉树。
木棉通常3、4月份开花,木棉花较大,色彩橙红,极为美丽,可供欣赏。
广东人常以木棉花的花序或纤维作棉絮,做棉衣、棉被、枕垫;木棉花还可以做药,每逢春末采集,晒干,经拣除杂质和清理洁净后,用水煎服,可清热去湿;木棉的材质轻软,可供蒸笼、包装箱之用。广东人对木棉有着特殊的情感,就是因为它一直造福岭南。
木棉是木棉科落叶大乔木,属于速生、强阳性树种,树形有阳刚之美,树高可达25米,树冠常高出周围的树群,以争取阳光雨露,因为这种奋发向上的精神,木棉被人誉为英雄树、英雄花。
木棉花是广州市和高雄市的市花,阿根廷的国花。

假如你以导游的身份带第一次到岭南的游客在广州旅游,在花朵盛开的木棉树旁经过,你会怎样向他们介绍木棉?(不超过70字<包括标点>)


六、本大题1小题,共60分。
24、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有一老一小两个人同时在沙漠里种胡杨树。年轻人待树苗成活以后,每隔三天就要来给它浇水,而老人一等到树苗成活以后,就来得很少;即使来了,也只是把被风刮倒的树苗扶一扶,不浇一点水。转眼几年过去了,胡杨树都长得很粗了。忽然有一天刮起了沙尘暴,第二天风停后,两人惊讶地发现,年轻人种的胡杨几乎全被风刮倒了,有的甚至连根拔起;而老人种的树,只是被风吹折了一些树枝,吹掉了一些树叶。
标签:粤教版 高三 上册 期中试卷
相关:关于“广东省揭阳”的其他试题
重磅:备战2024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1024]

部编人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统编版高中试题按册查询
高一必修上 | 高一必修下 | 高二选修上 | 高二选修中 | 高二选修下
苏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语文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北师大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沪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把本页分享到:QQ空间新浪微博腾讯微博微信


关闭本页返回网站首页退出登录

导航:课件下载教学文摘杂文参考教学设计音像素材作文素材试题下载备课中心中学英语教学资源网小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8487054
联系手机: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