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用户注册 | 登录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类目:首页试题中心单元练习

阅读:1095  
标签:人教版 高一 上册 单元练习
重磅:备战2024 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1095]
高一第一册第二单元检测题
高中语文第一册第二单元检测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
A、熨(yù)帖 袅娜(nuó) 宁谧(mì) 玉砌(qì))雕栏
B、焦灼(zhuó) 隽秀(jūn) 壁龛(kān) 一模(mó)一样
C、蝉蜕(tuì)) 倔强(qiáng) 迥然(jiǒng) 撅树枝(juē)
D、踱步(duó) 给予(jǐ) 恪(kè)守 窸窸窣窣(suō)
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玲珑 飘缈 俯仰天地 绵密 兴味盎然
B、拜谒 炫耀 浑然天成 斑驳 没精扣彩
C、聆听 恍惚 声名狼藉 脉搏 深婉迂曲
D、天籁 霎那 坚忍不拔 苍桑 重岩叠嶂
3、对下列加点词语的解释,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弥望(遍,满) 恪守(忠诚而勤奋) 倩影(美丽)
B、阡陌(田地间的小路) 月迷津渡(渡口) 万籁俱寂(泛指声音)
C、邂逅(陌生人的初次相遇) 壁龛(供奉神灵的小阁子) 东施效颦(皱眉)
D、凝目遐思(远) 婀娜(温柔而苗条) 残灯耿然(光明的样子)
4、下列各句中,标点符号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有很多地方,蚂蚁筑的小径笔直地穿过路面,好像它们也知道那条数学定理:两点之间的直线是最短的连接线(对于这一点,有些原始民族至今还是茫然无知的)。
B、凝视着壁龛里摆着的一朵插花,我心里想道:与这同样的花自然开放的时候,我会这样仔细凝视它吗?
C、譬如冬天雪地上孩子的脚印,总让人猜想他们是谁?曾在哪儿做过什么?然后又都到哪儿去了?
D、记得英国作家史密斯在谈论小品文创作时,曾说过这样一句话:“伦理学在玫瑰丛中,身入其境,芳香朴鼻。”(《小品文作法论》)真是精妙地道出了我们在读散文佳作时的快感与美感。
5、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
A、国庆之夜,解放广场华灯齐放,彩色音乐喷泉形态万千,五光十色,令人眼花缭乱,扑朔迷离。
B、让子女通过上学改变身份和命运,是千千万万个农民家庭殊途同归的心愿。
C、春节期间,有关部门加大了对赌博活动的打击力度;但春节一过,赌博活动又死灰复燃,而且大有星火燎原之势。由此看来,禁赌任重而道远。
D、南阳玉器闻名遐迩,那用精美的玉石雕刻成的人物花鸟,形象生动,栩栩如生,真可谓巧夺天工。
6、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教师素质的高低和学生学习积极性是否调动起来,是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因素。
B、新学期开学前,市教育局明确要求,各校学生公寓的生活日用品和床上用品由学生自主选购,不得统一配备。
C、数百名巴勒斯坦群众、以色列犹太和平团体以及国际和平人土组织示威游行,抗议以色列继续在西岸修建隔离墙。
D、这家工厂虽然规模不大,但曾两次荣获科学大会奖,三次被授予省优质产品称号,产品远销全国各地和东南亚地区。
7、从修辞角度看,与其它三句有区别的一句是( )
A、塘中的月色并不均匀;但光与影有着和谐的旋律,如梵婀玲上奏着的名曲。
B、微风过处,送来缕缕清香,仿佛远处高楼上渺茫的歌声似的。
C、小屋在山的怀抱中,犹如在花蕊中一般,慢慢地花蕊绽开了一些,好像层山后退了一些。
D、渐渐地越唱越高,忽然拔了一个尖,像一线钢丝似的,抛入天际。
8、下列对课文有关语句的分析品味,不恰当的一项是( )
A、“叶子和花仿佛在牛乳中洗过一样;又像笼着轻纱的梦。”(用比喻手法借对月下荷叶、荷花色彩的描写,巧妙地写出了荷塘上月光的朦胧。)


浏览完整试题B、“树总是轻轻摇动着。树的动,显出小屋的静;树的高大,显出小屋的小巧;而小屋的别致出色,乃是由于满山皆树,为小屋布置了一个美妙的背景。”(“树”与“小屋”.两相对比描写,各自特点鲜明,互为映衬,相得益彰,突出了“树”的动态美和“小屋”的静态美。句式整散交错,富于变化,富有节奏感。)
C、“多年来我头一次意识到,这园中不单是处处都有过我的车辙,有过我的车辙的地方也都有过母亲的脚印。”(作者把“我的车辙”和“母亲的脚印”紧密地联系在—起,含蓄地表达了对深沉母爱的充分理解。语言看似平淡,却蕴含着无限的母子深情。)
D、“如果说,一朵花很美;那么我有时就会不由自主地自语道:要活下去!”(作者凌晨四点醒来,发现海棠花未眠,感受到了它的美:并由此受到了启迪,认为“自然的美是无限的”,而自然的美正是鼓舞作者“要活下去”的因素。这句话表达了作者热爱自然、热爱生活、珍惜生命的思想感情。)
9、联想一般为四种:A、相似联想;B、相关联想;C、相反联想;D、因果联想。为下列各句选出联想类型。(只填序号)
(1)在《荷塘月色》中,作者由眼前荷塘的荷花,想到了江南“采莲的事情”。( )
(2)在《花未眠》中,作者由在京都观赏的晚霞,想到了长次郎制造的茶碗。( )
(3)在《我与地坛》中,作者由自己“活得最苦的母亲”想到比自己母亲运气好的朋友的母亲。( )
(4)诗句“阳光妩媚的清早,露会升华成一朵美丽洁白的云”中,由“阳光”想到“露”会变成云,( )
(5)在《荷塘月色》中,作者由树缝里漏着的——两点路灯光想到了“渴睡人的眼”。( )
(6)在《我与地坛》中,作者由园中的“车辙”想到母亲的“脚印”。(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0——11题。
小屋在山的怀抱中,犹如在花蕊中一般,慢慢地花蕊绽开孑一些,好像层山后退了—些。山是不动的,那是光线加强了,是早晨来到了山中。当花瓣慢慢收拢,那是夜晚降临了。小屋的光线既富于科学的时间性,也富于浪漫的文学性。
]0、画线句子是个比喻句,对其表达作用分析恰当的一项是( )
A、生动地表现出小屋所处的位置和环境的优美。
B、形象地写出了山里早晚光线的奇妙变化。
C、形容山中小屋的美丽动人,表现山中清晨景象的美好。
b、既表现小屋所处环境的美丽,又生动地写出了作者早晨在小屋里的视觉感受。
11、分别用一句话解释文中加点短语的具体含义。
(1)“富于科学的时间性”是指
(2)“富于浪漫的文学性”是指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2—14题。
①只是到了这时候,纷纭的往事才在我的眼前幻现得清晰,母亲的苦难与伟大才在我心中渗透得深彻。上帝的考虑,也许是对的。
②摇着轮椅在园中慢慢走,又是雾罩的清晨,又是骄阳高悬的白昼,我只想着一件事:母亲已经不在了。在老柏树旁停下,在草地上,在颓墙迫停下,又是处处虫呜的午后,又是鸟儿归巢的傍晚,我心里只默念着一句话:可是母亲已经不在了。把椅背放倒,躺下。似睡非睡挨到日没,坐起来,心神恍惚,呆呆地直坐到古祭坛上落满黑暗然后再渐渐浮起月光,心里才有点明白,母亲不能再来这园中找我了。
12、找出①段中显示时间推移的词语。
- - - - - -
13、②段中三次写心理活动,其具体内容是 ;还写动作
;写精神状态 。
14、根据要求,回答问题。
(1)结合上下文内容思考,为什么作者说“上帝的考虑,也许是对的”?


(2)第②段中,作者反复说到“母亲已经不在了”,这表现了作者怎样的心情?



15、阅读下面的文段,回答问题。
月光如流水一般,静静地泻在这一片叶子和花上。薄薄的青雾浮起在荷塘里。叶子和花仿佛在牛乳中洗过一样;又像笼着轻纱的梦。虽然是满月,天上却有一层淡淡的云,所以不能朗照;但我以为这恰足到了好处——酣眠固不可少,小睡也别有风味的。月光是隔了树照过来的,高处丛生的灌木,落下参差的斑驳的黑影,峭楞楞如鬼一般;弯弯的杨柳的稀疏的倩影,却又像是画在荷叶上。塘中的月色并不均匀,但尤与影有着和谐的旋律,如梵婀玲上奏着的名曲。
(1)“酣眠固不可少,小睡也别有风味的”——句中“酣眠”指代 ,“小睡”指代 ,全句的意思是 。
(2)这段文字写出了景物什么样的特点?

阅读下面一篇文章,完成16—19题。
报 秋
宗 璞
似乎刚过完春节,什么都还来不及干呢,已是长夏天气,让人懒洋洋的像只猫。一家人夏衣尚未打点好,猛然却见玉簪花那雪白的圆鼓鼓的棒槌,从拥挤着的宽大的绿叶中探出头来。我先是一惊,随即怅然。这花一开,没几天便是立秋。以后便是处暑便是白露便是秋分便是寒露,过了霜降,便立冬了。真真的怎么得了!
这花的生命力极强,随便种种,总会活的。不挑地方,不拣土壤,而且特别喜欢背阴处,把阳光让给别人,很是谦让,据说花瓣可以入药。还有人来讨那叶子,要捣烂了治脚气。我说它是生活上向下比,工作上向上比,算得一种玉簪花精神罢。
我喜欢花,却没有侍弄花的闲情。因有自知之明,不敢邀名花居留,只有时要点草花种种。有一种太阳花又名死不了,开时五彩缤纷,杂在草间很好看。种了几次,都不成功。“连死不了都种死了。”我们常这样自嘲。
玉簪花却不同,从不要人照料,只管自己蓬勃生长。往后院月洞门小径的两旁,随便移栽了几个嫩芽。次年便有绿叶白花,点缀着夏末秋初的景致。我的房门外有一小块地,原有两行花,现已形成一片,绿油油的,完全遮住了地面。在晨光熹微或暮色朦胧中,一柄柄白花擎起,隐约如绿波上的白帆,不知驶向何方。有些植物的繁茂枝叶中,会藏着一些小活物,吓人一跳。玉簪花下却总是干净的。可能因气味的缘故,不容虫豸近身。


展开余下试题花开有十几朵,满院便飘着芳香。不是丁香的幽香,不是桂花的甜香,也不是荷花的那种清香。它的香比较强,似乎有点醒脑的作用。采几朵放在养石子的水盆中,房间里便也飘散着香气,让人减少几分懒洋洋,让人心里警惕着:秋来了。
秋是收获的季节,我却是两手空空。一年、两年过去了,总是在不安和焦虑中。怪谁呢,很难回答。
久居异乡的兄长,业命喜好诗词。前天寄来南宋词人朱敦儒的《西江月》:
日日深杯酒满,朝朝小圃花开,
自歌自舞自开怀,无拘无束无碍。
青史几番春梦,红尘多少奇才,
不消计较与安排,领取而今现在。
我把“领取而今现在”一句反复吟哦,觉得这是一种悠然自得的境界。其实不必深杯酒满,不必小圃花开,只在心中领取,便得逍遥。
领取自己那一份,也有品味把玩、获得的意思。那么,领取秋,领取冬,领取四季,领取生活罢,
16、作者在第一自然段中写到看见玉簪花开,“先是一惊,随即怅然”。
(1)作者为什么吃惊?因为
(2)联系全文看,作者为什么怅然?因为
17、作者在第三自然段中写自己种太阳花的经历,这样写有什么作用?
(不超过12字)。
18、作者在第一自然段和最后一个自然段中分别使用了六个“便”宇和五个“领取”,这样写在表达上有什么好处?
(1)反复用“便”字的好处是
(不超过26字)
(2)反复使用“领取”的好处是
(不超过26字)
19、对文章的分析和鉴赏,正确的三项是( )( )( )
A、玉簪花的芳香似乎有点醒脑的作用,可以提醒人们秋的到来,让人减少一些惰性。
B、本文主旨可以概括为主要赞美那种“生活向下比、工作向上比”的玉簪花精神。
G、作者对“领取而今现在”一句的吟哦让人们体味到一种悠然自得,面对现实的人生态度。
D、“领取自己那一份”,是劝慰人们及时把握自己应得的那一份,而不要有非分之想。
C、作者借助比较的手法,巧妙地写出了玉簪花所散发出的与其它几种花不同的芳香。
F、作者把玉簪花的绿叶描写为“绿波”,使人们想到生活的长河,有广阔的空间感和深邃的时间感。
阅读下面一篇文章,完成20—23题。
暗 香
皓 明
①突然,觉得办公室内流动着一股熟悉的香味,很熟悉,却又想不起来是什么香味,开始,还以为是某个同事身上的香水味。可一个个挨着猛嗅了一番,却都不是。这时,有人提醒:“是桂花香吧?”
②我才恍然醒悟,这确实是桂花香啊!于是,赶到室外,走到立在人行道旁的桂树旁,果然,一股浓烈的幽香沁人心脾,激荡魂魄。再仔细瞧去,在那密密的树叶后面,那些米粒大小的嫩黄的花正如天空的星星闪烁,却又十分静谧,毫无张扬之意。
③瞧着瞧着,我的眼睛就湿润了。这些惹人怜爱的小东西,竟在暗暗地飘香,飘香了还像什么都没发生似的,静静地立在枝头,等着悄悄地凋零,我们如不仔细瞧,还不知道它们已经到过这个世界,已经香过这个世界。这时,我的思绪触到一个最温柔的记忆,那是上中学时一个同学讲的故事。
④当时,这个同学家里很穷,为了省电,他每天晚自己后十一点钟回家,学校的大门也在他走后一段时间才缓缓地关上。他一直以为大门是要在那个时候才关的。因此春夏秋冬,他天天如此,从不觉得有什么不妥。直到有一天,他被锁在校园内过了一夜,才知道学校大门是十点就关的,而原来关门的老大爷生病住院了。直到。那时他才明白,老大爷一直在默默地为他开着方便之—门。当他流着泪买了一大堆礼品去看望老大爷时,老大爷已经去世了……
⑤听完这个故事,我们许多人的眼睛都湿润了,为了那个默默行善的老人。我们的心湿漉漉的。因为在那一刻,我们才醒悟,其实我们每个人身边都有那个开门的老人,在为我们开着方便之门。他们就像这小小的嫩黄的桂花,悄悄地释放幽香,然后悄悄地凋零。
⑥他们不张扬,是因为他们的生命本来就如此啊!
20、文章思路清晰,请从“闻香”开始,理出本文思路,用简明的语言表述出来。
答:闻香――
21、文章中“桂花”的特点是什么?“看门考人”的特点是什么?
(1)桂花:
(2)老人:
22、文中画线句子“其实我们每个人身旁都有那个开门的老人,在为我们开着方便之门”的含义是什么?

23、试谈文章标题在文中的作用。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24—27题。
绿之歌
冰心
我的童年是在大海之滨度过的,眼前是一望无际的湛蓝的大海,身后是一抹浅黄的田地。
那时,我的大半个世界是蓝色的。蓝色对于我,永远象征着阔大,深远,庄严……
我很少注意到或想到其他颜色。
离开海边,进入城市,说是“目迷五色”也好,但我看到的只是杂色的黯淡的一切。
我开始向往一大片的红色,来振奋我的精神。
我到西山去寻找枫林的红叶,但眼前这一闪光艳,是秋天的“临去秋波”,很快的便被朔风吹落了。
在怅惆迷茫之中,我凝视着满山满谷的吹落的红叶,而向前看的思路,却把我的心情渐渐引得欢畅起来!
“落红不是无情物”,它将在春泥中融化,来滋润培养它新的一代。这时,在我眼前突兀地出现了一幅春意迎人的图画!那是有一年的冬天,我回到我的敌乡去,坐汽车从公路进入祖国的南疆。小车在层峦叠嶂中穿行,两旁是密密层层的参天绿树:苍绿的是松柏,翠绿的是竹子,中间还有许许多多不知名的、色调深浅不同的绿树。衬以遍地的萋萋的芳草。“绿”把我包围起来了。我从惊喜而汇入恬静,静默地、欢悦地陶醉在这铺天盖地的绿色之中。
我深深地体会到“绿”象征着:浓郁的春夹,蓬勃的青春,崇高的理想,热切的希望……
绿,是人生中的青年时代。
个人、社会、国家、民族、人类都有其生命中的青年时代。
我愿以这支“绿之歌”献给生活在青年时代的社会主义祖国的青年们!
24、文中作者用“临去秋波”比喻 ,(不超过8个宇)表达了作者
的感情。(不超过8个字)
25、文中写“向前看的思路,却把我的心情渐渐引得欢畅起来”,这里“向前看的思路”是指 。(摘录原文回答)
26、“‘绿,把我包围起来了,我从惊喜而汇入恬静,静默地、欢悦地陶醉在这铺天盖地的绿色之中”,作者见到“绿”,为什么从“惊喜”到“恬静”进而“陶醉”其中?

27、下面对文章内容和写作技巧的评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
A、“我”离开海边,进人城市后,“看到的只是杂色的黯淡的一切”,这里暗指城市色彩的驳杂,与辽阔大海—片湛蓝相比显得黯然失色。


展开余下试题B、作者先写大海的蓝色、城市的杂色、枫林的红色,目的是为了衬托后面的绿色,突出后面的绿色。
C、文中“落红不是无情物”引自清代诗人龚自珍《己亥杂诗》,其下句是“化作春泥更护花”,“落红”的“红”运用了借代的手法,冰心在文中与龚自珍在诗中所指代的对象诗一致的。
D、文章成功地运用了象征和比喻的手法,分别赋予蓝色、红色和绿色以象征之意,使一般的色彩具有了耐人寻味的深刻意蕴。
E、文章最后几段是作者对“绿”的感悟和联想,表达了作者对“绿”的赞美和对青年们的热切期望。
28、把下面一段话改写成一组排比句。
理想不是现成的粮仓和画卷.而是一粒种子、一张白纸,需要你去播种和植画;理想是一片荒漠,而不是葱葱茏的绿洲,你要去开垦它。


29、名篇填空。
(1)曲曲折折的荷塘上面,弥望的是田田的叶子。 , 。
层层的叶子中间,零星地点缀些白花, , ; ,
, 。(朱自清《荷塘月色》)
(2) , 。薄薄的青雾浮起在荷塘里。 ; 。(朱自清《荷塘月色》)
30、作文(任选一题)
①请以“生命的韵味”为题,写一篇散文。要联想到相关的人和事,表达真挚的感情,不少于800字。
②以“课堂”为话题,写一篇文章。文体不限,可以记述故事,抒发感想,发表见解。题目自拟,不少于800字。
【第二单元检测题参考答案】
1、A 2、C 3、B 4、C 5、D 6、C 7、C(C为比喻,其它为通感) 8、B(写树是为了衬托小屋)
9、(1)B (2)A (3)C (4)D (5)A (6)B 10、D 11、(1)小屋光线变化很有规律。 (2)小屋光线变化美不胜收。 12、清晨--白昼--午后--傍晚--日没-落满黑暗--浮起月光 13、依次为:母亲已经不在了--把椅背故倒,躺下,坐起来--似睡非睡,心神恍惚 14、(1)因为母亲去世后,“我”才体会到为自己操心担忧的母亲的苦难是多么深重,去世对她采说是一种解脱。从这点来说,上帝带走母亲可能是对的。 (2)作者反复说这句话,表达出对母亲的探探的怀念,以及失去母爱后的探深的哀伤。 15、(1)月光朗照 淡云遮月不能朗照 全句意思:月光朗照当然好,但淡云遮月不能朗照的朦胧景色更是别有情趣。 (2)静谧、朦胧 16、(1)投几天便是立秋。 (2)收获的季节却两手空空。 17、反衬玉簪花生命力之强。 18、(1)将一个个节气紧凑地衔接起来,强调时光的飞逝。 (2)层层铺开,逐步扩大,对本文主旨起强化作用。 19、ACE 20、闻香--寻香--赞香--由“香”引发的“温柔记忆”--悟香21、(1)悄悄地释放幽香,毫无张扬之意。 (2)默默地为他人开着方便之门。(童思对即可) 22、在我们的生活中,在我们的周围,有许多人像那位开门的老人那样默默地为他人无私地奉献着自己的爱。(意思对即可) 23、文章标题“暗香”一语双关,既指桂花暗暗地飘出的香味,更是象征看门老人默默行善的高贵品质。 24、即将凋零的红叶 喜爱又惋惜 25、“落红不是无情物”,它将在春泥中融化,来滋养培育它的新一代。 26、绿是春天和青春的象征,也是作者理想和希望的所在。 27、AC 28、理想不是现成的粮食,面是一粒种子,需要你去播种;理想不是现成的画卷,而是一张白纸,需要你去辕画;理想不是葱笼的绿洲,面是一片荒漠,需要你去开垦。 29-30、(略) (221.210.50.74)
标签:人教版 高一 上册 单元练习
相关:关于“高一第一册”的其他试题
重磅:备战2024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1095]

部编人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统编版高中试题按册查询
高一必修上 | 高一必修下 | 高二选修上 | 高二选修中 | 高二选修下
苏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语文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北师大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沪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把本页分享到:QQ空间新浪微博腾讯微博微信


关闭本页返回网站首页退出登录

导航:课件下载教学文摘杂文参考教学设计音像素材作文素材试题下载备课中心中学英语教学资源网小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8487054
联系手机: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