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用户注册 | 登录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类目:首页试题中心高考模拟卷

阅读:1030  
标签:苏教版 高三 总复习 高考模拟卷
重磅:备战2024 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1030]
2010年3+X考前模拟信息卷语文
2010年3+X考前模拟信息卷 语文(卷二)
一、语言文字运用(共24分,其中选择题每小题3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每对读音都不相同的一组是( )
A.阴霾/埋怨 寒舍/退避三舍 封妻荫子/绿树成荫
B.星宿/宿根 冠军/弹冠相庆 好大喜功/乐善好施
C.累赘/累计 涤纶/羽扇纶巾 硕果累累/恶行累累
D.尽快/尽情 模拟 /模棱两可 曲径通幽/是非曲直
2.下列各句中,没有错别字的一句是 ( )
A. 经法院审理察明,2009年7月5日晚,被告人阿不都克里木•阿不都瓦伊提在乌鲁木齐“7•5”打砸抢烧严重暴力犯罪事件中,在团结路沿线一路打砸烧杀。
B. 这是目不暇接、精彩纷呈的16天,激情飞扬、紧张忙碌的16天,热热闹闹、红红火火的16天。
C. 各种与动物相关的疾病频繁爆发,促使人类进行反思:我们与这个星球上的各种动物到底是什么关系?该如何相处?
D. 这是一个真正意义上的全球大联盟,既有美、欧传统大国,又有后启之秀的“金砖四国”,还包括了亚非一些国家。
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熟语使用不恰当的一句是 ( )
A.打开门,见是同事老王,他连忙说道:“快请进,你的光临使寒舍蓬荜生辉。”
B.只见演员手中的折扇飞快闪动,一张张生动传神的戏剧脸谱稍纵即逝,川剧的变脸绝技赢得了观众的一片喝彩。
C.美国博物馆的收费可谓五花八门:有的一部分收费,有的分时段收费,还有的是否交费、交费多少由参观者自行决定。
D.俗话说,名正则言顺,言顺则事成。当前,全国人民正致力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将“国家尊重和保障人权”写入宪法是十分必要的。
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
A.电视剧《潜伏》播出后,引起了强烈的轰动效应,一时间好评如潮。
B.在大厅的“神七”航天展品前,参加芜湖科博会的与会嘉宾,认真聆听了航天英雄杨利伟关于航天知识的介绍。
C.只有把政府增加的教育投入更多地向基础薄弱地区倾斜,让大多数学生接受高质量教育的权利,才能从根本上解决教育公平问题。
D.在金融危机席卷全球的形势下,专家们认为,广大出口加工型企业只有大力开拓国内市场,学会内销与外销两条腿走路,才能逐步完善企业销售网络,实现自救。
5.“成绩排名”,一直是激发学生努力学习的重要手段。但近日,我省出台的有关条例明确规定,学校公布按照考试成绩的排名属于“违法”。对此,有人提出了疑问:不排名,拿什么激励学生?对这个疑问,请你作一回答。字数在80字以内。




6.下面是一则登在报纸上的招生广告,看了以后,请你为这则广告拟一个简明、醒目的标题,字数不超过8个字。
古筝、萨克斯、长笛等乐器演奏起来音色悠扬、委婉动听,让很多人喜欢。近期联邦乐器学校面向少儿和中老年朋友推出了各种乐器体验课程。联邦乐器学校创办十年来取得不少成绩,由学员组成的少儿和老年艺术团活跃在杭州的各剧院、广场,还在香港、新加坡的赛场上夺得奖项。
现在报名参加课程体验的前40位读者,200元能体验8次课程。上课地点:城中、城西、城东、城南四个校区。报名地点:中山中路222号402室,报名电话:567892966
标题: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 请仿照下面语段中划线的句子写一段话,句子形式不必完全一致。(4分)


浏览完整试题2008年3月,获得连任的温家宝立言:“天变不足畏,祖宗不足法,人言不足恤。”这是北宋神宗时期,力主变法的王安石提出的“三不足”论断,意为人类社会不必畏惧自然界的灾异,建立制度不必效法祖宗,国家立法不能受“人言”左右。温总理用这句话强调了自己要继续承担改革重任、改变客观时弊的决心、意志,这是种一往无前的勇气。
2008年,温家宝在接受欧洲媒体的联合采访时,记者问道:“温总理,你在晚上睡觉之前最喜欢读什么书?掩卷之后,有哪些问题常使你难以入眠?”总理在回答中引用了一句诗:“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


二.现代文阅读(共32分,其中选择题每小题3分)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8—12题。(11分)
略说中国科举的影响
  在中国实行了整整一千三百年的科举制度,对中国以至东亚、世界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隋唐以后中国的社会结构、政治制度、教育、人文思想,无不受科举的影响。
  科举原来目的是为了政府从民间选拔人才,相对于世袭、举荐等选材制度,科举考试无疑是一种公开、公正的方法,改善了用人制度。最初,东亚的日本、韩国、越南均有效法中国科举的举措,越南科举的废除还要在中国之后。十六至十七世纪,欧洲传教士在中国看见科举取士制度,通过他们的游记把它介绍到欧洲。在十八世纪启蒙运动中,不少英国和法国思想家都推崇中国这种公平和公正的制度。英国在十九世纪中至末期建立的公务员取用方法,规定政府文官通过定期的公开考试招取,渐渐形成后来为欧美各国仿效的文官制度。英国文官制所取的考试原则与方式和中国科举十分相似,很大程度是吸纳了科举的优点,故此有人称科举是中国文明的第五大发明。今天的考试制度在一定程度上仍是科举制度的延续。
  从宋代开始,科举便形成了不论出身、贫富皆可参加的风气。这样不但大为拓宽了政府选拔人才的途径,还让处于社会中下阶层的知识分子,有机会通过科考向社会上层流动,这种政策对维持整体社会的稳定起到了相当的作用。明清两朝的进士之中,接近一半是祖上没有读书或有读书但未做官的“寒门”出身。但只要他们能“一登龙门”,便自然能“身价百倍”,同时也被“紧锁笼中”。
  科举为中国历朝发掘、培养了大量人才,一千三百年间科举产生的进士接近十万,举人、秀才数以百万。当然其中并非全是有识之士,但能过五关斩六将,通过科考成进士的,多数都非等闲之辈。宋、明两代以及清朝汉人的名臣能相、国家栋梁之中,进士出身的占了绝大多数。明朝英宗之后的惯例更是“非进士不进翰林,非翰林不入内阁”,科举成为高级官员必经之路。利玛窦在明代中叶到中国时,所见的负责管治全国的士大夫阶层,便是由科举制度所产生。
  科举对于知识的普及和民间的读书风气,亦起了相当的推动作用。虽然这种推动是出于一般人对功名的追求,而不是对知识或性灵的渴望;但客观上由于科举入士成为了风尚,中国的文风普遍得到了提高。明清两朝时,中国的读书人以秀才计,大部分时间都不下五十万人;把童生算在内则以百万计。当中除少数人能在仕途上更进一步外,多数人都成为在各地生活的基层知识分子。而且由于这些读书人都是在相同制度下的产物,学习的亦是相同的“圣贤书”,故此也间接维持了中国各地文化及思想的统一。
科举所造成的恶劣影响主要在其考核的内容与考试形式。由明代开始,科举的考试内容陷入僵化,变成只要求考生能写出合乎形式的文章,反而不重考生的实际学识。大部分读书人为应科考,思想渐被狭隘的四书五经、迂腐的八股文所束缚;无论是创造能力,还是独立思考能力都被大大限制。大部分人以通过科考为读书唯一目的,读书变成只是为了做官,光宗耀祖。另外科举也限制了人才的出路。到了清朝,在文学创作上有杰出成就的名家,多数都失意于科场。可以推想,科举制度为政府发掘人才的同时,也埋没了民间在其它各方面的杰出人物。清政府为了奴化汉人,更是严格规定科举考试内容。
就算在科举被废除以后,它仍然在中国的社会中留下不少痕迹。例如孙中山所创立的《中华民国临时约法》中规定五权分立,当中设有的“考试院”便是源出于中国的科举考试传统。另外,时至今日,科举的一些习惯仍然可以在中国的高考中看见。例如分省取录,将考卷写有考生身份信息的卷头装订起来,从而杜绝判卷人员和考生串通作弊,称高考最高分者为状元等等,都是科举残留的遗迹。
(选自《百科全书》)
8.对“(科举制度)对中国以至东亚、世界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科举考试是一种公开、公正的方法,所以东亚的日本、越南均有效法中国科举的举
措,甚至越南科举的废除时间要在中国之后。
B.隋唐以后的中国,在社会、政治和教育方面无不受科举的影响,就是今天的考试制
度,在一定程度上仍是科举制度的延续。
C.十六至十七世纪,欧洲传教士在中国看见了科举制度,他们的游记把它介绍到了西
方,改善了欧美的用人制度。
D.英国吸纳了中国科举的优点后,在十九世纪中至末期建立了政府公务员取用方法,
渐渐形成后来为欧美各国仿效的文官制度。
9.下列表述完全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
A.参加科考是为了实现对功名的追求,而不是对知识或性灵的渴望,因为“非进士不
进翰林,非翰林不入内阁”。
B.中国的科举拓宽了政府选拔人才的途径,形成了不论出身、贫富皆可参加的风气。
C.利玛窦到中国时,科考已经成为高级官员的必经之路,所见的负责管治全国的士大
夫都是有识之士。
D.科举为中国历朝发掘、培养了大量人才,巩固了政权,对维持社会的稳定起到了一
定的作用。
10.根据原文提供的信息,下列推断正确的一项是 ( )
A.事实证明,科举与其它选材制度相比要更加公平、公正,世袭和举荐不会出现难得的人才。
B.明清开始,寒门学子如能“一登龙门”,就能“身价百倍”,政府也达到了笼络、控
制读书人的目的。
C.由明代开始,科举的考试内容陷入僵化,不重考生的实际学识,导致科举限制了人才的出路。


展开余下试题D.一些杜绝判卷人员和考生串通作弊的做法在今天高考中仍然得以保留,说明了科举的先进性。
11.请用简短的语言准确概括中国科举的影响。(不超过35字)(3分)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2—15题。(20分)
给我的孩子们
丰子恺
我的孩子们!我憧憬于你们的生活,每天不止一次!我想委曲地说出来,使你们自己晓得。可惜到你们懂得我的话的意思的时候,你们将不复是可以使我憧憬的人了。这是何等可悲哀的事啊!
瞻瞻!你尤其可佩服。你是身心全部公开的真人。你甚么事体都拼命地用全副精力去对付。小小的失意,像花生米翻落地了,自己嚼了舌头了,小猫不肯吃糕了,你都要哭得嘴唇翻白,昏去一两分钟。外婆普陀去烧香买回来给你的泥人,你何等鞠躬尽瘁地抱他,喂他;有一天你自己失手把他打破了,你的号哭的悲哀,比大人们的破产、失恋、brokenheart,丧考妣、全军覆没的悲哀都要真切。两把芭蕉扇做的脚踏车,麻雀牌堆成的火车、汽车,你何等认真地看待,挺直了嗓子叫“汪——,”“咕咕咕……”,来代替汽油。宝姊姊讲故事给你听,说到“月亮姊姊挂下一只篮来,宝姊姊坐在篮里吊了上去,瞻瞻在下面看”的时候,你何等激昂地同她争,说“瞻瞻要上去,宝姊姊在下面看!”甚至哭到漫姑面前去求审判。我每次剃了头,你真心地疑我变了和尚,好几时不要我抱。最是今年夏天,你坐在我膝上见了我腋下的长毛,当作黄鼠狼的时候,你何等伤心,你立刻从我身上爬下去,起初眼瞪瞪地对我端相,继而大失所望地号哭,看看,哭哭,如同对被判定了死罪的亲友一样。你要我抱你到车站里去,多多益善地要买香蕉,满满地擒了两手回来,回到门口时你已经熟睡在我的肩上,手里的香蕉不知落在哪里去了。这是何等可佩服的真率、自然与热情!大人间的所谓“沉默”、“含蓄”、“深刻”的美德,比起你来,全是不自然的、病的、伪的!你们每天做火车、做汽车、办酒、请菩萨、堆六面画、唱歌,全是自动的,创造创作的生活。大人们的呼号“归自然!”“生活的艺术化!”“劳动的艺术化!”在你们面前真是出丑得很了!依样画几笔画,写几篇文的人称为艺术家、创作家,对你们更要愧死!你们的创作力,比大人真是强盛得多哩:瞻瞻!你的身体不及椅子的一半,却常常要搬动它,与它一同翻倒在地上;你又要把一杯茶横转来藏在抽屉里,要皮球停在壁上,要拉住火车的尾巴,要月亮出来,要天停止下雨。在这等小小的事件中,明明表示着你们的弱小的体力与智力不足以应付强盛的创作欲、表现欲的驱使,因而遭逢失败。然而你们是不受大自然的支配,不受人类社会的束缚的创造者,所以你的遭逢失败,例如火车尾巴拉不住,月亮呼不出来的时候,你们决不承认是事实的不可能,总以为是爹爹妈妈不肯帮你们办到,同不许你们弄自鸣钟同例,所以愤愤地哭了,你们的世界何等广大!
你们一定想:终天无聊地伏在案上弄笔的爸爸,终天闷闷地坐在窗下弄引线的妈妈,是何等无气性的奇怪的动物!你们所视为奇怪动物的我与你们的母亲,有时确实难为了你们,摧残了你们,回想起来,真是不安心得很!
阿宝!有一晚你拿软软的新鞋子,和自己脚上脱下来的鞋子,给凳子的脚穿了,穿袜立在地上,得意地叫“阿宝两只脚,凳子四只脚”的时候,你母亲喊着“龌龊了袜子!”立刻擒你到藤榻上,动手毁坏你的创作。当你蹲在榻上注视你母亲动手毁坏的时候,你的心里一定感到“母亲这种人,何等煞风景而野蛮”罢!
瞻瞻!有一天开明书店送了几册新出版的毛边的《音乐入门》来。我用小刀把书页一张一张地裁开来,你侧着头,站在桌边默默地看。后来我从学校回来,你已经在我的书架上拿了一本连史纸印的中国装的《楚辞》,把它裁破了十几页,得意地对我说:“爸爸!瞻瞻也会裁了!”瞻瞻!这在你原是何等成功的欢喜,何等得意的作品!却被我一个惊骇的“哼!”字喊得你哭了。那时候你也一定抱怨“爸爸何等不明”罢!
软软!你常常要弄我的长锋羊毫,我看见了总是无情地夺脱你。现在你一定轻视我,想道:“你终于要我画你的画集的封面!”最不安心的,是有时我还要拉一个你们所最怕的陆露沙医生来,教他用他的大手来摸你们的肚子,甚至用刀来在你们臂上割几下,还要教妈妈和漫姑擒住了你们的手脚,捏住了你们的鼻子,把很苦的水灌到你们的嘴里去。这在你们一定认为是太无人道的野蛮举动罢!孩子们!你们果真抱怨我,我倒欢喜;到你们的抱怨变为感激的时候,我的悲哀来了!我在世间,永没有逢到像你们这样出肺肝相示的人。世间的人群结合,永没有像你们这样的彻底地真实而纯洁。最是我到上海去干了无聊的所谓“事”回来,或者去同不相干的人们做了叫做“上课”的一种把戏回来,你们在门口或车站旁等我的时候,我心中何等惭愧又欢喜!惭愧我为甚么去做这等无聊的事,欢喜我又得暂时放怀一切地加入你们的真生活的团体。
但是,你们的黄金时代有限,现实终于要暴露的。这是我经验过来的情形,也是大人们谁也经验过的情形。我眼看见儿时的伴侣中的英雄、好汉,一个个退缩、顺从、妥协、屈服起来,到像绵羊的地步。我自己也是如此。“后之视今,亦犹今之视昔”,你们不久也要走这条路呢!
我的孩子们!憧憬于你们的生活的我,痴心要为你们永远挽留这黄金时代在这册子里。然这真不过像“蜘蛛网落花”,略微保留一点春的痕迹而已。且到你们懂得我这片心情的时候,你们早已不是这样的人,我的画在世间已无可印证了!这是何等可悲哀的事啊!
注:《给我的孩子们》写于1926年圣诞节,它是《子恺画集》的代序,以画集上的题材为内容。
12.文章第二段说“瞻瞻”是可“佩服”的,请具体说明“瞻瞻”的可“佩服”之处。(4分)

13.文中划线句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它对表达主题起到了怎样的作用?(5分)

14.本文的语言有什么特点,试作举例分析。(5分)

15.有人这样评价丰子恺的这篇文章:“一首童真世界的赞歌,但这首赞歌带着苦涩味。”为什么说“这首赞歌是带着苦涩味的”?请分条陈述你的理解。(6分)


三.古诗文阅读(共34分,其中选择题每小题3分)
(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6—20题。(18分)
游三游洞记
(清)刘大櫆
出夷陵州治,西北陆行二十里,濒大江之左,所谓下牢之关也。路狭不可行,舍舆登舟。舟行里许,闻水声汤汤,出于两崖之间。复舍舟登陆,循仄径曲折以上。穷山之巅,则又自上缒危滑以下。其下地渐平,有大石覆压当道,乃伛俯径石腹以出。出则豁然平旷,而石洞穹起,高六十余尺,广可十二丈。二石柱屹立其口,分为三门,如三楹之室焉。
中室如堂,右室如厨,左室如别馆。其中一石,乳而下垂,扣之,其声如钟。而左室外小石突立正方,扣之如磬。其地石杂以土,撞之则逄逄然鼓音。背有石如床,可坐。予与二三子浩歌其间,其声轰然,如钟磬助之响者。下视深溪,水声泠然出地底。溪之外翠壁千寻,其下有径,薪采者负薪行歌,缕缕不绝焉。


展开余下试题昔白乐天自江州司马徙为忠州剌史,而元微之①适自通州将北还,乐天携其弟知退②,与微之会于夷陵,饮酒欢甚,留连不忍别去,因共游此洞,洞以此三人得名。其后欧阳永叔暨黄鲁直二公皆以摈斥流离,相继而履其地,或为诗文以纪之。予自顾而嘻,谁摈斥予乎?谁使予之流离而至于此乎?偕予而来者,学使陈公之子曰伯思、仲思。予非陈公,虽欲至此无由,而陈公以守其官未能至,然则其至也,其又有幸有不幸邪?
夫乐天、微之辈,世俗之所谓伟人,能赫然取名位于一时,故凡其足迹所经,皆有以传于后世,而地得因人以显。若予者,虽其穷幽陟险,与虫鸟之适去适来何异?虽然,山川之胜,使其生于通都大邑,则好游者踵相接也;顾乃置之于荒遐僻陋之区,美好不外见,而人亦无以亲炙其光。呜呼!此岂一人之不幸也哉!
注解:①微之:白乐天(白居易)好友元稹的字。②知退:白乐天弟弟白行简的字。
16.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则又自上缒危滑以下 危:危险 B.适自通州将北还 适:刚好
C.山川之胜 胜:美景 D.美好不外见 见:显现
17.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古今意义不相同的一项是( )
A.其后欧阳永叔暨黄鲁直二公皆以摈斥流离 B.留连不忍别去
C.相继而履其地 D.穷山之巅
18.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① 乃伛俯径石腹以出 ② 劳师以袭远,非所闻也
B.① 扣之,其声如钟 ② 孤之有孔明,犹鱼之有水也
C.① 而地得因人以显 ② 因利乘便,宰割天下
D.① 则好游者踵相接也 ② 徐而察之,则山下皆石穴罅
19.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这是一篇游记,记述了游历的经过,且写得非常生动,同时又在记游的基础上抒写了因游历而引起的感慨。
B.文中写景,先写三游洞的地点,次写外貌,续写地势,最后写内景,把岩洞的景观写得特色鲜明,为后面的抒情议论铺垫。
C.文章以对三游洞得名原因的说明,作为第一部分记游和第二部分议论的过渡,颇具匠心。它是记游必不可少的内容,对于阐发本文主旨尤其有着重要作用。
D.文章最后一句关于“不幸”的感慨,不仅仅是叹惜“美好不外见”的山川,也包含着作者对自己和一切怀才不遇者的深深叹惋。
20.(1)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划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6分)
①复舍舟登陆,循仄径曲折以上
②若予者,虽其穷幽陟险,与虫鸟之适去适来何异?
(二)阅读下面两首唐诗,完成21—22题。(6分)
汴河①曲
李益
汴水东流无限春,隋家宫阙已成尘。行人莫上长堤望,风起扬花愁杀人。
汴河怀古
皮日休
尽道隋亡为此河,至今千里赖通波。若无水殿龙舟事,共禹论功不较多②?
[注] ①汴河:即通济渠。隋炀帝时开挖的人工运河的一段。 ②不较多:差不多。
21.这两首咏史诗的表达方式各有侧重,前者是 ,后者则是 。(2分)
22.两首诗都写了“汴河”,但写作目的不同,抒发的感慨也不同,请作简要分析。(4分)

(三)阅读《论语》中的一段文字,回答23—24小题。(4分)
齐景公问政于孔子。孔子对曰:“君君,臣臣,父父,子子。” 公曰:“善哉!信如君不君,臣不臣,父不父,子不子,虽有粟, 吾得而食诸?”
23.孔子对于治理国家有怎样的看法?请用自己的话回答。(2分)

24.有人认为孔子的这种观点只是为了维护统治者的利益,所以现在已经完全不适用了。对此你怎么看?(2分)

(四)古诗文默写。(只选3小题,共6分)
25.补写出下列名句中的空缺部分。
① 四十三年, , 。(辛弃疾《永遇乐》)
② 今两虎共斗, 。吾所以为此者, !(司马迁《廉
颇蔺相如列传》)
③ 丰草绿缛而争茂, 。 ,木遭之而叶脱。(欧
阳修《秋声赋》)
④ 子曰:“为政以德, , 。”(《论语》)
⑤ 孔子曰:“天下有道, 。天下有道, 。” (《论语》)
⑥ 孔子曰:“丘也闻有国有家者, , 。” (《论语》)
四.作文(60分)
26.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60分)
参加比赛,脱颖而出,离不开才智;遇险不惊,化险为夷,离不开机智;两难抉择,忍痛割爱,离不开明智;大是大非,控制适当,离不开理智。……智商超人,大智若愚,我梦寐以求。但是,生活在世上:智者千虑,必有一失,你岂可避免?
请自拟题目(题目中必需包含“智”字),写一篇作文,可讲述你自己或身边的故事,抒发你的真情实感,也可阐明你的思想观点。
【注意】①立意自定,角度自选。②除诗歌外,文体不限。③不少于800字。④不得抄袭。
2010年3+X考前模拟信息卷 语文(卷二)参考答案
一、语言文字运用
1.C(A.mái/mán shè yìn / yīn B.xiù /sù guàn /guān hào
C.léi/lěi lún/guān léi/lěi D.jǐn/jìn mó qū)
2.B(A应为“查明”;C应为“暴发”;D应为“后起之秀”)
3.B(“稍纵即逝”:纵:放任,不约束。逝:消失。稍微一放松就会消失。形容时间、机会等容易失去。应用“瞬息万变”。)
4.D(A项,搭配不当,应为“引起了强烈的轰动”或“产生了轰动效应”;B项, “参加”和“与
会”语意重复;C项句式杂糅,“让大多数学生接受高质量的教育的权利”改为“让大多数学生接受高质量教育”或“让大多数学生享有高质量教育的权利”。
5.答案要点:激励学生不一定非要靠排名,因为“排名”往往会挫伤一大片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激励学生可以有多种方法:如可以让成绩好的同学介绍学习方法;表扬学习态度好的同学;教师要善于发现每个同学的闪光点,并不吝赞扬;评价机制也要彻底改变,客观评价一个学生,应涉及德、智、体、美、劳等各个方面。(言之成理即可。要注意语句表达的明确性和条理性。)
6.名师教你学乐器
7.例:这是战国时期,爱国诗人屈原在诗歌《离骚》中吟唱的诗句,意思是为百姓的艰难而流泪,
为民生的艰难而痛苦。温总理引用这句诗表达了自己心忧国家,情系人民,把百姓的忧乐挂在心
头的思想。这是一种爱民亲民的情怀。
二、现
标签:苏教版 高三 总复习 高考模拟卷
相关:关于“2010年3+X考”的其他试题
重磅:备战2024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1030]

部编人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统编版高中试题按册查询
高一必修上 | 高一必修下 | 高二选修上 | 高二选修中 | 高二选修下
苏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语文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北师大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沪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把本页分享到:QQ空间新浪微博腾讯微博微信


关闭本页返回网站首页退出登录

导航:课件下载教学文摘杂文参考教学设计音像素材作文素材试题下载备课中心中学英语教学资源网小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8487054
联系手机: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