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用户注册 | 登录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类目:首页试题中心期中试卷

阅读:874  
标签:苏教版 高一 必修一 期中试卷
重磅:备战2024 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874]
杭十四中二〇〇九学年第一学期阶段性测试
杭十四中二〇〇九学年第一学期阶段性测试
高一年级语文学科试卷
考生须知:
1.本试卷分试题卷和答题卷,本卷满分100分,附加题20分,考试时间100分钟.
2.所有答案必须写在答题卷上,写在试题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只需上交答题卷。
一(18分,每小题3分)
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A.戕害(qiāng) 慰藉(jí) 恪尽职守(kè)
B. 灰烬(jìn) 田塍(téng) 锲而不舍(qì)
C. 桑梓(zǐ) 甄别(zhēn) 山川相缪(liáo)
D. 栖息 (xī) 迷惘(máng) 百舸争流(gě)
2.下列词语书写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A.沉湎 枉自菲薄 庸懒 不绝如缕
B.横幅 汗流夹背 蜇居 翅膀甫健
C.闪铄 铩羽而归 箕踞 焦燥不宁
D.惊骇 如痴如醉 惬意 熠熠闪光
3.依次填入下列句子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①你读了多少书,是把书读死了还是读活了,略略交谈几句,别人就知道了你的______。
②孩子,坦率地说,我无法抑制对你的期望,我虽不致横蛮专制到________你对“志愿”的选择,但也实在希望你能考进大学。
③老师的声音很平和,却带有一种不容________的断然压力。
A. 品味 干涉 商洽
B. 品位 干涉 商榷
C. 品味 干预 商洽
D. 品位 干预 商榷
4.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 很多人利用长假出游,怎样才能避免合法权益不受侵害,有关部门对此作了相关提示。
B. 通过中国男子足球队的表现,使我们认识到具有良好的心态是非常重要的。
C. 历史启示我们,前进道路从来不是一帆风顺的,但掌握了自己命运、团结起来的人民必将战胜一切艰难险阻,不断创造历史伟业。
D.在世界教育史上,中国的文字和学校是最早出现的一个国家。
5. 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只选做三小题。)
①鹰击长空,鱼翔浅底, 。(毛泽东《沁园春•长沙》)
②是故无贵无贱, ,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韩愈《师说》)
③寄蜉蝣于天地, 。(苏轼《赤壁赋》)
④ ,凌万顷之茫然。(苏轼《赤壁赋》)
6. 下面是诗歌《祖国颂》的节选,读后仿照相应的句子,把空缺的句子补齐,要求想像合理,比喻恰当,整体结构一致。
如果我是一只小鸟, ,为你唱一千支一万支歌;如果我是一粒种子,也要播撒在你温暖的土地上, ; ,也要融进你广袤的胸怀,去催动繁荣富强的浩海瀚波。我深深地恋着你呵,我亲爱的祖国,伟大的祖国。
二(20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7—10题。
劝学
君子曰:学不可以已。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木直中绳,輮以为轮,其曲中规;虽有槁暴,不复挺者,輮使之然也。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吾尝跂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积土成山,风雨兴焉;积水成渊,蛟龙生焉;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蟹六跪而二螯,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用心躁也。


浏览完整试题7.对下列句子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性格
B.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 清楚
C.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 达到
D.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 横渡
8.比较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虚词的用法,判断正确的一项是(3分)
① 冰,水为之而寒于水
② 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③ 蚓无爪牙之利
④ 不如登高之博见也
A.两个“于”字相同,两个“之”字也相同
B.两个“于”字相同,两个“之”字不同
C.两个“于”字不同,两个“之”字相同
D.两个“于”字不同,两个“之”字也不同
9.从下面三句话中任选两句,把它们翻译成现代汉语 (4分)
① 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② 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
③ 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10.阅读《劝学》第三节。这段文字连用了十个比喻,阐明了学习应持的哪三种态度?(4分)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11—12题。(6分)
早寒有怀
孟浩然
木落雁南度,北风江上寒。
我家襄水曲,遥隔楚云端。
乡泪客中尽,归帆天际看。
迷津欲有问,平海夕漫漫。
11.作者写的是什么季节?从诗中哪些地方以看出?(3分)
12.说一说这首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心情?(3分)

三(22分)
阅读下面的文章,回答完成13—19题。
(一)
①人们早已发现,人生实质上是一场苦旅。坐在这辆车里的人们,将在这样一辆拥挤不堪的车里,开始他们的旅途。我们可以想象:车吼叫着,在坑洼不平的路面上颠簸,把一车人摇得东倒西歪,使人一路受着皮肉之苦。……当然,在这天底下,在同一时间里,有许多人也许是坐在豪华的游艇上、舒适的飞机或火车上进行他们的旅行的。他们的心情就一定要比在这种沙丁鱼罐头一样的车中的人们要好些吗?如果我们把这种具象化的旅行,抽象化为人生的旅途,我们不分彼此,都是苦旅者。
②人的悲剧性实质,还不完全在于总想到达目的地却总不能到达目的地,而在于走向前方、到处流浪时,又时时刻刻地惦念着正在远去和久已不见的家,家园和家乡。就如同一首歌唱到的那样:回家的心思,总在心头。中国古代诗歌,有许多篇幅是交给思乡之情的:“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崔颢)“近乡情更怯,不敢问来人。”(宋之问)“还顾望旧乡,长路漫浩浩。”(《古诗十九首》)“家在梦中何日到,春来江上几人还?”(卢纶)“不知何处吹芦管,一夜征人尽望乡。”(李益)……悲剧的不可避免在于:人无法还家;更在于:即便是还了家,依然还在无家的感觉之中。那位崔颢,本可以凑足盘缠回家一趟,用不着那样伤感。然而,他深深地知道,他在心中想念的那个家,只是由家的温馨与安宁养育起来的一种抽象的感觉罢了。那个可遮风避雨的实在的家,并不能从心灵深处抹去他无家可归的感觉。他只能望着江上烟波,在心中体味一派苍凉。
③这坐在车上的人们,前方到底是家还是无边的旷野呢?
13.作者说,“人生实质上是一场苦旅”,结合第①段,谈谈你对“苦旅”一词的理解。(2分)
14.第②段中,作者指出人的悲剧性命运体现在哪些方面?分条列出。(3分)
15.第③段中,作者说:“这坐在车上的人们,前方到底是家还是无边的旷野呢?”
①这一句中“家”和“无边的旷野”分别指什么?(2分)
②这是一个选择问句,结合文意,说出作者的倾向和态度。(2分)
(二)
但丁的目光
赵丽宏
①暮色降临,那些曲折的街道和小巷顿时更显得幽深。黄昏的佛罗伦萨,在一个外来者的眼里,显得无比神秘。
②走过一条狭窄的小路时,陪我的意大利朋友轻声说:“但丁在这里住过。”顺着他手指的方向望去,是一座很普通的临街小楼,看上去已经歪歪斜斜,门口挂着一盏方形风灯,灯不亮,闪烁着昏黄的光。给人的感觉,这光芒也是古老的,五百年的岁月,都浓缩在这幽暗的灯光中。
③我走到小楼门前,门关着,无法进去。古老的山墙上,有但丁的青铜雕像,诗人眉峰紧锁,目光忧郁而深邃,越过我头顶,凝望着远方。我想象那小楼中,有窄而陡的楼梯,在黑暗中上升,通向一间书房,书房不会很大,但却能容纳下整个宇宙,诗人的幻想和思索在这里上天入地,寻哲人、会鬼神……写出《神曲》的伟大诗人,竟住在如此普通的寒舍中,这有点出乎我的意料。大诗人贫穷,中外古今,大抵如此。
④走在古老的石头街道上,很自然地产生这样的念头:这就是但丁当年走过的路,一条普通的小路,走出非凡的人生。他在这里邂逅初恋的姑娘贝特丽丝,也从这里走上被放逐的路。1302年,但丁37岁,那一年,他遭到权贵的迫害,被当政者宣布终身流放,永远不准返回佛罗伦萨。这样的遭遇,对一般人也许是沉沦和毁灭,然而对但丁,这却是一个伟大的开端。
⑤但丁从此开始流亡生活。他说:“人不能像走兽那样活着,应该追求知识和美德。”离开佛罗伦萨,他旅行,观察,思考,游遍了意大利,认识了社会各阶层的人物。他每天都在思考生命的意义,思考国家的命运和人类的前途。他没有想到,告别故乡,就成了永远的游子,在他活着的时候,竟然再没有机会重返佛罗伦萨。晚年的但丁,定居于古城拉韦纳,将一生的经历和思考,倾注于《神曲》的创作。一个游子,客居他乡,心含着愁苦,也怀着憧憬,用鹅毛笔写出一行行奇妙的诗句。《神曲》长达一万四千余行,但丁在诗中梦游地狱、炼狱,历经千难万险,最后抵达天堂。其惊人的想象力和深邃的思想,前无古人。但丁说过他写《神曲》的目的是“要使生活在这一世界的人们摆脱悲惨的遭遇,把他们引到幸福的境地”,他是为爱和理想而创作。
⑥在但丁流放期间,佛罗伦萨当局感觉将这位大诗人拒之门外很不得人心,便宣告,只要但丁公开承认错误、宣誓忏悔,就可让他回乡。然而但丁认为自己没有错,断然拒绝。1321年,但丁在威尼斯染上疟疾,返回拉韦纳不久便离开人世。他的遗体被拉韦纳人安葬在市中心圣弗兰切斯科教堂广场上。也许是为了表达故乡对这位伟大诗人的歉意,佛罗伦萨当局委托拉韦纳人在但丁墓前设一盏长明灯,灯油则由佛罗伦萨永久提供。1829年,佛罗伦萨在圣十字教堂为但丁立了墓碑和雕像,同时把教堂前的广场命名为但丁广场。这时离但丁辞世已经过了五百多年。


展开余下试题⑦我来到但丁广场时,天已经落黑,下起了小雨。空旷的广场上不见人影,圣十字教堂在雨中,远远看去,像一个白衣巨人,孤独地站在微雨迷梦的夜色里。教堂已经关门,我只能站在门口沉思默想。在这座教堂里,埋葬着佛罗伦萨历代的主教和显赫的权贵。但丁的墓碑,在教堂的入口处,只是块普通的石碑,上面刻着诗人的姓名和生卒年月。然而,到这里的人们,大多只为但丁而来,为他的《神曲》而来。这应了李白诗句的意境:“屈平辞赋悬日月,楚王台榭空山丘”。[注]
⑧教堂大门的左侧,有一尊高大的大理石雕像,是但丁的立像。但丁穿着宽大的长袍,伫立在精致的台基上,诗人的目光,一如他故居前那尊铜像,忧郁而深邃,俯视着夜色迷茫的大地。 (选自《读者》2009第7期)
[注]:“屈平词赋悬日月,楚王台榭空山丘。” 出自李白的《江上吟》,意思是说,屈原的词赋长盛不衰,而楚王的楼台却早已不见,唯有空空如也的山丘。
16.请分析第①段画线部分景物描写的作用。 (3分)
17.文中两处写到诗人但丁的目光“忧郁而深邃”,结合全文,指出其中含义。(4分)
18.作者引用李白诗句“屈平辞赋悬日月,楚王台榭空山丘”的用意何在?(3分)
19.作者说但丁“是为爱和理想而创作”。请结合本文并联系实际,谈谈你的理解。 (3分)
四(40分)
20.阅读下面的内容,按要求作文。(40分)
母亲的一声呼唤,荡漾着爱的涟漪;朋友的一声呼唤,打开了紧闭的心扉。地球呼唤我们警醒,时代呼唤我们前行。呼唤是提醒,是关注,是引领。呼唤来自思考,呼唤源于真情。呼唤责任,呼唤坚强,呼唤燕子归来,呼唤童心不眠……生活中,多少美好的感情凝成一声呼唤,又有多少遗憾期待着一声呼唤。我们经常感受到对方的呼唤,也曾由衷地发出过呼唤。
请以“呼唤”为话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1)立意自定,题目自拟,文体自选(诗歌除外)。(2)不少于700字。
附加题:(每题4分,共20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5题。
居易字乐天,太原下邽人。弱冠,名未振,观光上国,谒顾况。况,吴人,恃才少所推可,因谑之曰:“长安百物皆贵,居大不易。”及览诗卷,至“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乃叹曰:“有句如此,居天下亦不难。老夫前言戏之耳。”贞元十六年,中书舍人高郢下进士、拔萃,皆中,补校书郎。元和元年,作乐府及诗百余篇,规讽时事,流闻禁中。上悦之,召拜翰林学士,历左拾遗。时盗杀宰相,京师汹汹。居易首上疏,请亟捕贼。权贵有嫌其出位,怒。俄有言:“居易母堕井死,而赋《新井篇》,言既浮华,行不可用。”贬江州司马。初以勋庸①暴露不宜,实无他肠,怫怒奸党,遂失志。亦能顺适所遇,托浮屠死生说忘形骸者。久之,转中书舍人,知制诰。河朔乱,兵出无功,又言事,不见听,乞外,除为杭州刺史。文宗立,召迁刑部侍郎。会昌初致仕,卒。
公诗以六义为主,不尚艰难。每成篇,必令其家老妪读之,问解则录。后人评白诗如山东父老课农桑,言言皆实者也。鸡林国②行贾售于其国相,率篇百金,伪者即能辨之。与元稹极善胶漆,音韵亦同,天下曰“元白”。元卒,与刘宾客齐名,曰“刘白”云。
                            (本文有删节) 
【注】①勋庸:这里指被刺杀的宰相武元衡。 ②鸡林国:朝鲜半岛古国名。
1.对下列句子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4分)
A.会昌初致仕           致仕:辞官。
B.因谑之曰 谑:开玩笑。
C.上悦之召拜翰林学士 拜:跪拜。
D.不赏艰难            艰难:艰涩。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4分)                                       A.权贵有嫌其出位          B.乃叹曰:有句如此,居天下亦不难
 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   今其智乃反不能及
C.鸡林国行贾售于其国相       D.与刘宾客齐名
 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
3.下列各句括号中补出的省略成分,不正确的一项是(4分)
A.及览(其)诗卷         B.流闻(于)禁中
C.(老妪)问解则录         D.伪者(国相)即能辨之
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4分)
A.本文开篇以顾况对白居易的前“谑”后“叹”,侧面表现了白居易在诗歌创作上的非凡才华。
B.白居易性格耿直,常上书直言论事,触怒了权贵奸党,这给他的仕途蒙上了阴影。
C.白居易的诗歌内容真实,辞句晓畅,风格平易,在当时流传甚广,包括宫廷内室。
D.白居易在母亲堕井而亡后,却写了篇《新井篇》,言辞浮华。从中可以看出他品行不佳,不能重用,因此被贬江州。
5.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4分)
①况,吴人,恃才少所推可。(2分)
②每成篇,必令其家老妪读之,问解则录。(2分)
杭十四中二〇〇九学年第一学期阶段性测试
高一年级语文学科试卷
参考答案
1.C( A.藉jièB.塍chěng锲qiè D.栖qī惘wǎng。)
2.D(A.妄自菲薄 慵懒 B.汗流浃背 蛰居 C.闪烁 焦躁不宁)
3.B(“品味”为“尝试滋味;品尝”意,动词。而“品位”为“素质”意,名词。①句选“品位”得当。“干涉”:过问或制止,多指不应该管而硬管。“干预”:过问别人的事。②句选“干涉”得当。“商榷”:商讨。“商洽”:接洽商谈。③句选“商榷”得当。)
4.C(A.否定不当,“避免”与“不”重复。B.缺主语。D.主宾搭配不当。)
5.①万类霜天竞自由 ②无长无少 ③渺沧海之一粟 ④纵一苇之所如 (任选三句,每句1分,错字、漏字、多字均不得分)
6.也要飞翔在你明亮的天空 为你捧出一束沉甸甸的花果
如果我是一朵小小的浪花 (一句1分)
7.A (“ 生”同“性”,天赋,资质)
8.D(①介词 比 ②介词 引出对象 ③ 定语后置的标志 ④ 助词)
9.①君子广泛地学习而且每天检查反省自己,就能智慧明达,行为没有过错了。
②登上高处招手,手臂并没有加长,但人们在远处也能看见。
③用刀刻一下就放弃,腐朽的木头也不能刻断;不停地刻下去,金石也能雕刻成功。
10.学习要善于积累
学习要坚持不懈
学习要专心致志
11.此诗是写秋季。 (作者捕捉了当时带有典型性的事物,点明季节。)从诗中木落叶、雁南度和北风吹,可知。
12.透露出了作者思念家乡的心情。(他所在的地方距家乡遥远,两地阻隔不能归去。)
13.在人生的旅途中,人们都要经历各种各样的痛苦和磨难。因此,把人生的旅途说成是一场苦旅。
14.(1)在于人走向前方、到处流浪时,又时时刻刻惦记着正在远去和久已不见的家、家园和家乡;(2)在于“人无法还家”;(3)还在于即便啊还了家,依然还在无家的感觉之中。(每点1分)


展开余下试题15.(1)“家”是指人的精神归宿:“无边的旷野”指人没有精神归宿。(2)虽然是问句,却表明了作者的态度:希望人能找到精神上的归宿。(各2分)
16.第一段的景物描写表现了佛罗伦萨黄昏时分的幽深神秘,交代了作者参观的时间、路线,(2分)为下文参观但丁故居渲染了神秘气氛(1分)。
15.①“忧郁”是因为但丁客居他乡,心含着愁苦(或遭到权贵的迫害,被当政者宣布终身流放);认识到生活在这一世界的人们的悲惨的遭遇。②“深邃”是因为他每天都在思考生命的意义,思考国家的命运和人类的前途;凭借其惊人的想象力和深邃的思想,将一生的经历和思考、爱和理想倾注于《神曲》的创作。(每点2分)
16.作者引用李白诗句,意在表明在人们的心中,埋葬着佛罗伦萨历代的主教和显赫权贵的圣十字教堂像“楚王台榭”一样“早已不见”,而对诗人但丁的敬仰和对其作品《神曲》的热爱却丝毫不减。
17.① 结合本文:可以从诗人的经历、《神曲》的主题、人们对但丁及其作品的态度等方面评价。如:诗人但丁虽遭到权贵的迫害但不忘追求知识和美德,他的《神曲》是要“使生活在这一世界的人们摆脱悲惨的遭遇,把他们引到幸福的境地”,表达了社会大多数人的心声,但丁自然受到人们的敬仰,《神曲》自然会被人们传颂。
② 联系实际:可以从当今文坛现象、作品的价值取向、大众审美心理等方面评价。如:多少追名逐利的所谓作家,心态浮躁,不甘寂寞,作品哗众取宠,无病呻吟,只落得“你方唱罢我登台”、各领风骚“三五天”的惨淡局面,有多少作品能在大众心里“停留”,有多少作家能在人们口中称颂呢? (结合本文,联系实际,言之成理,表达清楚即可)
附加题答案:(20分,每小题4分)
1.C 2.D 3.C 4.D
5.①(顾)况是吴地人,自恃才华,很少有认可的诗文(或人)。
②每写成一篇,必定让他家里的老婆婆先读一读,询问老婆婆直到她理解了才抄录下来。
【附文言文参考译文】
白居易字乐天,太原下邽人。他在年近二十名声未起的时候,(有一次)去京城游玩,拜见(当时名流)顾况。顾况是南方吴地人氏,自恃才华,很少有他推荐认可的诗人,于是就取笑白居易说:“长安城什么东西都贵,要想‘居’于此,是非常不容易的。”等到翻阅白居易诗卷,读到其中“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一诗时,他就又感慨道:“能写出这样的诗句,想居天下都不难。老夫我之前的话是开玩笑的了。”贞元十六年,中书舍人高郢主持进士考试,选拔英才,白居易全都考中,被朝廷授任为校书郎。元和元年,白居易写作乐府及诗歌一百多篇,讽谏时事,流传到了宫中。皇帝读了他的诗后非常喜欢他,召见他并且授任他翰林学士一职,接着又历任了左拾遗。当时有盗贼刺杀了宰相,京城议论纷纷。白居易第一个上疏皇帝,请求紧急抓捕盗贼。有权贵厌嫌他越职行事,对他恼十分怒。不久就有传言说:“白居易的母亲落井而死,他却写了篇《新井篇》,词句十分浮夸华丽,如此品行不可重用。”后来白居易就被贬为江州司马。起初白居易只是认为不应当让被刺杀的宰相武元衡暴尸街头,其实并没有别的想法,(想不到却)触怒了奸党,于是志向受挫。但他能顺其自然,随遇而安,借佛教的生死之说超脱形体的痛苦。很长一段时间后,又调任中书舍人,主管制定朝廷的政令。有一年,河北发生暴乱,朝廷出兵无功,白居易又向朝廷进谏,没有被采纳,于是请求外调,担任了杭州太守。唐文宗即位后,下诏升任白居易为刑部侍郎。会昌初年辞职回家,最后死在家中。
白居易的诗以风雅颂赋比兴六义为主,不推崇艰涩难懂,每写成一篇,必定让他家里的老婆婆先读一读,询问老婆婆直到她理解了才抄录下来。后人评价白居易的诗作就像崤山以东的百姓谈论农桑之事,字字句句都是非常朴实的话。鸡林国的商人把他的诗作卖给他们的国相,每篇都是一百两银子,如果是伪造的,鸡林国相马上就能分辨出来。白居易与元稹关系十分要好,友情可谓如胶似漆,写诗追求的音韵也相同,天下人把他们并称为“元白”。元稹死后,白居易与刘禹锡齐名,并称为“刘白”。 (218.108.45.155)
标签:苏教版 高一 必修一 期中试卷
相关:关于“杭十四中二”的其他试题
重磅:备战2024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874]

部编人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统编版高中试题按册查询
高一必修上 | 高一必修下 | 高二选修上 | 高二选修中 | 高二选修下
苏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语文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北师大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沪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把本页分享到:QQ空间新浪微博腾讯微博微信


关闭本页返回网站首页退出登录

导航:课件下载教学文摘杂文参考教学设计音像素材作文素材试题下载备课中心中学英语教学资源网小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8487054
联系手机: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