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用户注册 | 登录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类目:首页试题中心月考试卷

阅读:978  
标签:人教版 高二 必修三 月考试卷
重磅:备战2024 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978]
大杨树二中高二语文第一次月考试题
11级部09-10学年上学期第一次月考
语文测试卷

本试卷分第I卷(选择题)和第Ⅱ卷(主观题)两部分。共12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 命题:11级部语文备课组
第I卷
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
1、下列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 )
A. 氓(méng) 蚩( chī ) 筮(shì ) 邶 ( bè i ) 贻( y í )
B. 公姥(mŭ ) 搴阰(qiān pí) 蕙茝(chǎi) 悄(qi ặo)无言
C.瀛(yί ng)洲 渌(l ù)水 迁谪(zh é) 迢迢(ti áo) 玉砌 (q ì)
D. 纶(lún)巾 樯(qi áng)橹 戍(shù)角 暮霭(ái) 静谧(mì )
2.下面词语中,有两个错别字的一组是 ( )
A.否极泰来 穷困潦倒 窈窕淑女 载笑载言
B.欲盖弥章 溘然而逝 叱咤风云 与子谐作
C.隰则有泮 无食桑葚 方枘圆榫 循规蹈矩
D.夙兴夜寐 誓死如归 袍泽之谊 川流不息
3、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解释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
①天姥连天向天横(横断) ②惟觉(睡觉)时之枕席
③去来(回来)江口守空船 ④莫辞(拒绝)更坐弹一曲
⑤却(退却)坐促弦弦转急 ⑥中原北望气(悲愤)如山
⑦都门帐饮无绪(心思) ⑧烽火扬州路(宋代行政区划名称)
A.②④⑥⑦ B.①③⑥⑧
C.①④⑦⑧ D.④⑤⑥⑧
4.下列各组中加点词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
A.烟涛微茫信难求 B.势拔五岳掩赤城
低眉信手续续弹 出类拔萃
C.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D.忍顾鹊桥归路
故国神游,多情应笑 大行不顾细谨,大礼不辞小让
5. 下列各句中,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 ( )
A.10月1日上午,人们都围坐在电视机前观看盛大的阅兵仪式和群众游行的现场直播,街上的行人车辆也少多了,真可谓万人空巷。
B.中央人民政府和各省、市人民政府给澳门特区赠送了各具特色的礼品,这些礼品真是美轮美奂。
C.我们应该清醒地认识到,反文物走私工作依然任重道远。
D.法国政府宣布中止对英国牛肉的解禁程序,英国政府随即作出强烈反应,形成了紧张对峙的鼎足之势。
6、下列一组词语中空缺处应填入的一组词是 ( )
①_____这个问题,可以参考下列文献。
②陨石进入地球引力场_______以后,便被地心引力吸引到地面上。
③你如果看过科教片《保护青蛙》,一定会为青蛙动作的敏捷、捕食的准确而_________。
A.关于 界限 赞不绝口 B.关于 界线 赞叹不已
C.对于 界线 赞不绝口 D.对于 界限 赞叹不已
7、从词的风格流派看,选出不同的一项( )
A、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B、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C、二十四桥仍在,波心荡,冷月无声D、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
8、下列加点的词,依次指的是谁( )
①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赢得仓皇北顾。 ②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   
③ 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 ④ 座中泣下谁最多,江州司马青衫湿。
A、刘义隆 苏轼 周瑜 白居易
B、刘义隆 苏辙 周瑜 杜甫


浏览完整试题C、刘裕 苏轼 周瑜 白居易
D、刘裕 苏轼 诸葛亮 白居易
9、对加点字含义和作用的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
A、云霞明灭或可睹(或:或许。与“烟涛微茫信难求”中的“信”相呼应,使人油然而生向往之情,表明游山的目的——“访仙”。)
B、迷花倚石忽已暝(忽:忽然。迷恋山水,浑然忘我,不觉时光飞逝,天已将暮。)
C、栗森林兮惊层颠(栗;使……战栗;惊:使……震惊。以拟人的手法,描绘出夜晚山林中令人惊奇的紧张气氛,为下文仙境的出现作铺垫。)
D、恍惊起而长嗟(恍:恍惚。沉浸梦中,虽被惊醒,仍然神志不清。)
10、下面对于宋词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李后主《虞美人》词,作于亡国之后,命乐伎于其生日七月七日之夕演奏,徐铉出卖,宋太宗盛怒之下,用牵机药将他毒死。全词表现了作者深刻的故国之恋,词中选择了作者生活中习见习常的意象,不事雕饰而自然感人,前人评为“粗服乱头,不掩国色”。
B.李清照“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句,极其生动而细致地刻画了作者丧夫后的凄凉的心理过程,先写“寻寻觅觅”思夫不得的难以置信,再写眼前“冷冷清清”之境况,然后方才油然而生“凄凄惨惨戚戚”之感,起头纯用口语连叠七字,反复诉说内心极度的孤寂感,创意出奇,纯因情真。
C.俞文豹《吹剑录》称:“学士(苏轼)词,须关西大汉,铜琵琶,铁绰板,唱《大江东去》,宜用入声韵,抒未得尽展豪情壮志的惆怅,壮中寓悲;《定风波》“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又表现作者开朗达观处变不惊的人生态度;《江城子》“十年生死两茫茫”则追忆亡妻,极尽凄婉,这说明苏词不可以豪放一言以蔽之。
D.辛词中用事很多,内容大多跟作者的政治态度和个人遭遇有关,特别是《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除了回顾作者四十三年前南下归宋经历那一层之外,全属用事,忧愤深广,忠义之心如见,特别是它的末句“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乃全词主旨所在,作者以廉颇自况,要深刻体会作者一吐胸中块垒的英雄气概,也要理解作者人生失意的悲观或怨尤。
二、(8分)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后面问题。
①岁末天寒,近日气温骤隆,惟一的乐趣是靠在床头拥被读唐诗。常念到白居易的《问刘十九》:“绿蚁新醅酒,红泥小火炉。晚来天欲雪,能饮一杯无?”我忽然渴望身边出现两样东西:雪与酒。酒固伸手可得,而雪,却难得一见。
②小时候读这首诗,我只能懂得四分之三,最后一句的味道怎么念也念不出来,后来年事渐长,才靠一壶壶的绍兴高粱慢慢给醺了出来。对于饮酒,我徒拥虚名,谈不上酒量,平时喜欢独酌一两盏,最怕的是轰饮式的闹酒;每饮浅尝即止,微醺是我饮酒的最佳境界。一人独酌,可以深思漫想,这是哲学式的饮酒;两人对酌,可以灯下清谈,这是散文式的饮酒。但超过三人以上的群酌,不免会形成闹酒,乃至酗酒,这样就演变为戏剧性的饮酒,热闹是够热闹,总觉得缺乏那么一点情趣。
③有人说,好饮两杯的人,都不是俗客,故善饮者多为诗人与豪侠之士。张潮在《幽梦影》一文中说:“胸中小不平,可以酒消之;世间大不平,非剑不能消也。”这话说得多么豪气干云!可是这样并不能证明,雅俗与否,跟酒有绝对的关系。如说饮者大多为世间打抱不平者,替天行道,一剑在手风雷动,群魔魍魉皆伏首。而诗人多为文弱书生,而感触又深,胸中的块垒只好靠酒去浇了。
④酒可以渲染气氛,调剂情绪,有助于谈兴,故浪漫倜傥的诗人无不喜欢这个调调儿。酒可以刺激神经,产生灵感,唤起联想。二十来岁即位列“初唐四杰”之冠的王勃,据说在他写《滕王阁》七言古诗和《滕王阁序》时,先磨墨数升,继而酣饮,然后拉起被子覆面而睡,醒来后抓起笔一挥而就,一字不易。李白当年奉诏为玄宗写清平调时,也是在烂醉之下用水泼醒后完成的。“钟鼓馔玉不足贵,但愿长醉不愿醒,古来圣贤皆寂寞,惟有饮者留其名。”他的《将进酒》字字都含酒重。如果把他所有写酒的诗拿去压榨,也许可以榨出半壶高粱酒来。
⑤据《世说新语》所载:一天刘伶酒瘾发作,向太太索酒。太太一气之下,将所有的酒倒掉,并且把酒具全部砸毁,然后一把鼻涕一把眼泪劝他说:“你饮酒太过,非摄生之道,必须戒掉。”刘伶说:“好吧,不过要我自己戒是戒不掉的,只有祝告神灵后再戒。”他太太信以为真,便遵嘱为他准备了酒肉。于是刘伶跪下来发誓说:“天生刘伶,以酒为名,一饮一斛,五斗解醒,妇人之言,慎不可听!”祝祷既毕,便大口喝酒,大块进肉,醉得人事不知。在这方面,苏东坡的太太就显得贤慧得多了。《后赤壁赋》中有一段关于饮酒的对话,非常精彩。话说宋神宗元丰五年十月某夜,苏东坡从雪堂步行回临皋,有两位朋友陪他散步而去,这时月色皎洁,情绪颇佳,走着走着,他忽然叹息说:“有客无酒,有酒无肴,月白风清,如此良宵何?”一位朋友接道:“今者薄暮,举纲得鱼,巨口细鳞,状如松江之鲈,顾安所得酒乎?”有鱼就好办,于是苏东坡匆匆赶回去跟老妻商量。苏夫人果然是一位贤德之妇,她说:“我有斗酒,藏之久矣,以待子不时之需。”只要听到这两句话就够醉人的了。
⑥中国古典诗中关于友叙、送别与感怀这一类的作品最多,故诗中经常流着两种液体,一是眼泪,一是酒。泪的味道既咸且苦,酒的味道又辛又辣,真是五味俱全,难怪某些批评家认为中国的文学是纯感性的。
11.下面对“如果把他所有写酒的诗拿去压榨,也许可以榨出半壶高粱酒来”一句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
A.李白写了很多酒味很浓的诗文。
B.强调李白作诗必得饮酒。
C.是对李白饮酒为诗的夸张调侃。
D.酒味与酒诗成就了李白的清新飘逸。
12.从全文看,不属于诗人喜酒的原因的一项是 ( )
A.可以浇去心中的郁闷和不平。
B.可以渲染气氛,调剂情绪,有助于谈兴。
C.酒可以使人唤起联想,产生创作的灵感。
D.对文人而言,诗文是酒的伴生物,无酒不成诗。
13.下列对文章的评析,恰当的一项是 ( )
A.文章写出了古代诗人与酒的深厚关系,也表明了作者对酒的态度。
B.作者认为中国古典诗歌充满伤感,所以中国的文学是纯感性的文学。
C.“只要听到这两句话就够醉人的了”。这是夸奖苏轼的妻子会持家。


展开余下试题 D.作者认为,饮酒须有雪,否则就缺乏情趣。
14.下列对文章的评述,不恰当的一项是( )
A.作者说的“能饮一杯无”句的味道实际是指欲醉而未醉的境界。
B.“灯下清谈,这是散文式的饮酒。”意谓二人对酌,可以在散文般的意兴中驰骋。
C.三人以上群酌在作者看来带有戏剧诡异多变的味道,少了清幽的情趣。
D.“诗中经常流着两种液体,一是眼泪,一是酒。”形象地写出了部分古典诗的题材特点。
第Ⅱ卷
三.15. 阅读下面一首诗,然后回答问题。(10分)
雨过山村 王健
雨里鸡鸣一两家,竹溪村路板桥斜。
妇姑相唤浴蚕去,闲着中庭栀子花。
[注释]浴蚕:指古时用盐水选蚕种。据《周礼》“禁原蚕”注引《蚕书》:“蚕为龙精,月值大火(二月)则浴其种。” 栀子花:一名“同心花”,诗中向来用作爱之象征。
(1)这首山水田园诗,富有诗情画意。全诗既处处紧扣________特色,又充满了______________的气息,颇值得称道。(2分)
(2)诗评家评论此诗时曾说,诗中的“闲”字“不仅是全句也是全篇之‘眼’,一经安放就断不可轻易”。你是否同意该种说法?为什么?(3分)


16、阅读下面一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5分)
蝶恋花 苏拭
花褪残红青杏小。燕子飞时,绿水人家绕。枝上柳绵吹又少,天涯何处无芳草。
墙里秋千墙外道。墙外行人,墙里佳人笑。笑渐不闻声渐悄,多情却被无情恼。
(1)“绿水人家绕”中的“绕”字,有的版本写作“晓”。你认为哪个字更恰当?为什么?请简要赏析。 (2分)
答:


(2)俞陛云在《宋词选释》中对这首词的上阕作过这样的整体评价:“絮飞花落,每易伤春,此独作旷达语。”你同意他的看法吗?为什么?请结合词的内容简要赏析。(3分)
答:

四、默写(20分)
1. __________________,春与秋其代序。
2. 扈江离与辟芷兮, __________________。
3. 多情自古伤离别,__________________。
4. __________________,百年多病独登台。
5. 女娲炼石补天处,____________________。
6. __________________,两朝开济老臣心。
7. _______________,只是当时已惘然。
8. _________________,千载谁堪伯仲间。
9. ______ ,凝绝不通声暂歇。(白居易《琵琶行》)
10. 《梦游天姥吟留别》一诗的“诗眼”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 《山居秋暝》中对偶的两联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 东船西舫悄无言,__________________。
13. 熊咆龙吟殷岩泉,__________________。
14. 楼船夜雪瓜洲渡,__________________。
15. 李煜的《虞美人》中用比喻写愁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12分)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明月清泉自在怀
读王维的《山居秋瞑》时年龄还小,想象不来“松间明月”的高洁,也不懂得“流泉石上”是什么样。我虽然诗句背得滚瓜烂熟,其意义依然不懂。什么空山、清泉、渔舟,这些田园风物也只是朦胧,而乡野情致则更模糊了。
后来上了大学,有了些古文功底,常常自豪于同窗学友。翻来覆去的“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也能时常获得师长赞许。再后来深入乡村,那儿有田,却无松竹流泉;极至上了华山、峨嵋山,并且专在月夜听泉,古刹闻钟,乘江南渔舟,访溪边浣女,都为寻找王维“山居秋瞑”的那种灿烂意境,都为了却“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的那份执着清洁。一段时间,于世人纷杂之中,自以为林泉在胸,甚至以渔樵野老自居,说和同事纠纷,劝解祸中难人。自以为心中有了王维,就了却了人间烦恼,看透了红尘绝争;更自以为一壶清茶,遍可笑谈古今。
真正进入了人生的生存程序——结婚、生子、住房、柴米油盐等等,才知道青年时代“明月松间照”式的“超脱”,只不过是少年时代“为赋新词强说愁”的浮雕和顺延。真正对王维和他的诗的理解,是在经历了无数生命体验和阅历的堆积之后。人之一生,苦也罢,乐也罢;得也罢,失也罢——要紧的是心间的一泓清泉里不能没有月辉,哲学家培根说过:“历史使人明智,诗歌使人灵秀。”顶上的送月,足下的流泉以及座下磐石,何曾因宠辱得失而抛却自在?又何曾因风霜雨雪易移萎缩?它们自我踏实,不变心性,才有了千年的阅历,万年的长久,也有了诗人的神韵和学者的品性。我不止一次地造访过终南山翠华池边那棵苍松,也每年数次带外地朋友去观览黄帝陵下汉武帝的亲手植柏,还常常携着孩子在碑林前面的唐槐边盘桓..........这些木中的祖宗,旱天雷摧折过它们的骨干,三九冰冻裂过它们的树皮,甚至它们还挨过野樵顽童的斧斫和毛虫鸟雀的啮啄,然而它们全都无言地忍受了,它们默默地自我修复、自我完善。①到头来,这风霜雨雪,这刀斧虫雀,统统化作了其根下营养自身的泥土和涵育情操的“胎盘”。这是何等的气度和胸襟?相形之下,那些不惜以自己的尊严和人格与金钱地位、功名利禄作交换,最终腰缠万贯、飞黄腾达的小人的蝇营狗苟算的了什么?且让他们暂去得逞又能怎样?
王维实在是唐朝的爱因斯坦,他把山水景物参悟得那么透彻。坦诚、执着、自识,使王维远离了贪婪、附庸、嫉妒得装饰,从而永葆了自身人品、诗品顽强的生命力。谁又能说不呢?的确,“空山”是一种胸襟,“新雨”是一种态度;“天气”是一种环境,“晚来”是瞬间的境遇。“竹喧”也罢,“莲动”也罢,“春芳”也罢,“王孙”也罢,生活中的诱惑实在太多太多,而物质的欲望永无止境,②什么都要的结果只能是什么都没有得到。惟有甘于清贫甘于寂寞,自始至终保持独立的人格,这才是人生“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精神财富。
“明月松间照”,照一片娴静淡泊寄寓我无所栖息的灵魂:“清泉石上流”,流一江春水细浪淘洗我劳累庸碌之身躯。浣女是个好,渔舟是个好,好的质地在于劳作,在于独立,在于思想——这是物质的创造,更是精神的明月清泉。
17. 作者理解王维的诗《山居秋瞑》经历了哪几个阶段?(2分)
答:

18. 作者写终南山的松、黄帝陵的柏和碑林前的槐,目的是什么?(2分)


19. 文中两个画线的句子有什么深刻的含义?(4分)

20. 下面是对本文的赏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 )(4分)
A.本文通过对王维诗的理解过程,表达了作者对人生的体验和感悟。
B.文中“诗人的神韵和学者的品性”指的是王维诗的魅力和他的品德。
C.作者主张要创造丰富的物质财富,也要有高尚的精神境界,两者并重。
D.作者对自然景物的拟化和由此引发的议论,深化了文章的内容和主题。
E.文章借对王维《山居秋瞑》的解读揭示了生命的第一要义是保持自己心中一片洁净的天地。


展开余下试题六:应用题
21.下面一段话中有些地方有毛病,请找出四处加以修 改。(4分)
五四青年节那天,我校举办了一次“我为大成添光彩”演讲比赛,各班都选派代表参加,校长也很荣幸地参加这次活动,会上,同学们一拥而上,登台演讲,气氛十分热烈。特别是校长抛砖引玉的即兴演讲,博得了全场一片哗然。会后大家感到欣慰,但是更多的是责任重大。
① 应改为 。
② 应改为 。
③ 应改为 。
④ 应改为 。
七、作文(50分)
在横线上填上适当的词或短语, 将题目补充完整,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议论文。
《生活需要 》
高二第一次月考语文答题卡
一二题选择题(共14题28分)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答案
15、(1)既处处紧扣________特色,又充满了______________的气息。(2分)
(2)(3分)

16、(1)(2分)

(2)(3分)

17. 作者理解王维的诗《山居秋瞑》经历了哪几个阶段?(2分)
答:

18. 作者写终南山的松、黄帝陵的柏和碑林前的槐,目的是什么?(2分)


19. 文中两个画线的句子有什么深刻的含义?(4分)


20、(4分)
21、(4分)① 应改为 。
② 应改为 。
③ 应改为 。
④ 应改为 。
四、 默写(20分)
1.__________________,春与秋其代序。
2.扈江离与辟芷兮, __________________。
3.多情自古伤离别,__________________。
4.__________________,百年多病独登台。
5.女娲炼石补天处,____________________。
6.__________________,两朝开济老臣心。
7._______________,只是当时已惘然。
8._________________,千载谁堪伯仲间。
9.______ ,凝绝不通声暂歇。(白居易《琵琶行》)
10.《梦游天姥吟留别》一诗的“诗眼”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 _。
11.《山居秋暝》中对偶的两联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东船西舫悄无言,__________________。
13.熊咆龙吟殷岩泉,__________________。
14.楼船夜雪瓜洲渡,__________________。
15.李煜的《虞美人》中用比喻写愁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一次月考试测试卷答案
一:选择题:
(1-5)D B DB C B A A D D
(11-14)ADAC
15、(1) 山村 劳动生活
(2)此诗写栀子花无人采,主要在于表明春深农忙,同时说明农忙时节没有谈情说爱的“闲功夫”;作者用“闲着中庭栀子花”表明无人闲着,是从侧面入笔,以“闲”衬“忙”。
二:主观题:
16(1):(2分)①“绕”字好,因为它切实具体地描绘出了绿水环抱人家的场景,生动形象,具有动态美。
②“晓”字好,因为它既点明了时间,又渲染了早晨的清新氛围,能够使读者有更自由、更广阔的想像空间。
只答“绕”字好或“晓”字好,而不作具体分析,不给分。只从字音角度来比较“绕”与“晓”的,言之成理,给2分。答案不必拘泥,言之成理即可。
(2) 答案可以有两种,答其中一种即可。(4分)
①同意。起句“花褪残红青杏小”,虽写了花之凋零,却又写了青杏新生,显示出生机与活力;二、三句则又移向更广阔的空间,燕子轻飞,给画面带来了盎然生气,而绿水绕人家也饶有情趣,这样一来,人的心情也自然随之敞阔;末句虽言萋萋芳草,却以“天涯”起笔,意境开阔。总之,词的上片虽写“絮飞花落”的暮春之景,却处处可见旷达之语。
②不同意。起句写花之凋零,青杏酸涩,为整首词投下了悲凉的阴影;二、三句写燕子翻飞、绿水绕人家,虽富情趣,不乏暖意,但却是以乐景衬哀情;四句说柳絮飘飞,着一“又”字,则又表明词人之看絮飞花落,非止一次,伤春之感、惜春之情自然流出;“芳草”在古诗词中常用来写愁情,此处亦然,“天涯何处无芳草”即言愁情无限。因此,这首词中对“絮飞花落”等景物的描写,依然浸透着伤春之情,并非旷达之语。
每种答案,答出一点给2分,答出两点,语言通顺,给满分。只答“同意”或“不同意”而不作具体分析,不给分。答案不必拘泥,言之成理即可。
17.少年时期未读懂,青年时期自以为读懂,成年后经历了无数生命的体验和阅历的堆积后才理解。
18.赞美自我修复、自我完善的气度和胸襟,批判了不惜以自己的尊严和人格与金钱地位、功名利禄作交换的行为。
19.①从大自然中吸取营养、培养情操。
②一味追求物质享受的人最贫穷。(或:物欲无度的人最贫穷)
20.B C
21。
标签:人教版 高二 必修三 月考试卷
相关:关于“大杨树二中”的其他试题
重磅:备战2024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978]

部编人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统编版高中试题按册查询
高一必修上 | 高一必修下 | 高二选修上 | 高二选修中 | 高二选修下
苏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语文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北师大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沪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把本页分享到:QQ空间新浪微博腾讯微博微信


关闭本页返回网站首页退出登录

导航:课件下载教学文摘杂文参考教学设计音像素材作文素材试题下载备课中心中学英语教学资源网小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8487054
联系手机: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