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语文期末综合复习及模拟试题(二)人教实验版 【本讲教育信息】 一. 教学内容: 期末综合复习及模拟试题(二) 【模拟试题】 一. 1. 下面加点字注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 A. 踱步(duó) 驯鸽(xùn) 袅娜(nuó) 潜意识(qiǎn) B. 独处(chù) 煤屑(xiè) 吞噬(shì) 黑魆魆(xū) C. 譬如(pì) 葱茏(lóng) 脉脉(mò) 混混沌沌(dùn) D. 猗郁(yī) 蕈菌(xùn) 颤栗(chàn) 急不暇择(xiá) 2. 下面各组词语中,书写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 落寞 深邃 丰致 揠苗助长 B. 尘垢 姿容 私混 没精打彩 C. 班驳 敛裾 流览 黯淡无光 D. 涸辙 歧韵 萧索 一椽破屋 3. 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全对的一组是( ) A. 夜缒而出(zhuì) 秦军氾南(sí) 杞子(qǐ) B. 共其乏困(gòng) 秦伯说(yuè) 佚之狐(yì) C. 失其所与(yù) 若不阙秦(jué) 樊於(yú)期 D. 变徵(zhǐ) 夫战,勇气也(fú) 逢孙(páng) 4. 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有误的一组是( ) A. 飨(xiǎng)士卒 美姬(jī) 弭谤(mǐ) B. 卮(zhī)酒 樊哙(kuài) 瞋目(chēn) C. 参乘(shèng) 啖之(dàn) 桮杓(bēi) D. 厉王虐(nüè) 数目(shù) 川壅而溃(yōng) 5. 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 A. 若舍郑以为东道主(认为) B. 樊於期偏袒扼腕而进(袒露一只臂膀) C. 行李之往来(随身包裹) D. 樊将军以穷困来归丹(贫穷困难) 6. 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古今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 A. 沛公居山东时,贪于财货,好美姬 B. 沛公奉卮酒为寿,约为婚姻 C. 所以遣将守关者,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 D. 闻大王有意督过之,脱身独去,已至军矣 7. 依次填入下面句子横线处的词语,恰当的一项是( ) ① 这是一条 的路;白天也少人走,夜晚更加寂寞。 ② 最好,还要在牵牛花底,教长着几根疏疏落落的尖细且长的秋草,使作 。 ③ 度过了一个月,两个月,我 于这片绿色。 ④ 真是神奇,这简简单单的一件事,却可以这么 地显现,——这水族界的谋杀案会暴露出来——我站在远远的高处,看到了那水的扩大的圆涡,它们的直径有五六杆长。 A. 幽僻 陪衬 留恋 精巧 B. 幽静 映衬 流连 精美 C. 幽僻 陪衬 留恋 精美 D. 幽静 映衬 流连 精巧 8. 对下面文学常识的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 A. 朱自清是中国现代著名散文家、诗人。字佩弦,号秋实。主要作品有诗文集《踪迹》,散文集《背影》《欧游杂记》等。 B. 郁达夫,原名郁文,浙江富阳人,现代著名小说家、散文家。1921年6月与郭沫若等人发起成立“觉悟社”,同年7月发表第一部小说集《沉沦》,对当时文坛产生巨大影响。 C. 陆蠡是现代文学史上卓有成就的散文作家。他以散文诗集《海星》步入文坛,崭露头角。后来又出版了散文集《竹刀》和《囚绿记》。 D. 《瓦尔登湖》的作者是美国浪漫主义时期的散文游记作家亨利•戴维•梭罗。他的作品既是自然随笔,又具有哲学散文的特点。 9. 下面对课文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 A. 《荷塘月色》写景状物的别致之处在于将描写荷塘和描写月色巧妙地结合起来。荷塘,是月下的荷塘;月色,是荷塘上的月色,突出了幽雅、朦胧、幽静这美。 B. 《故都的秋》是一篇颇具特色的抒情散文,作者将故都“清”“静”“悲凉”的秋色与个人“忧虑”“孤独冷落”的情思巧妙自然地融为一体,写出了北国之秋特有的品格,也抒发了自己对北国之秋的眷恋之情。
浏览完整试题C. 《囚绿记》讲述了作者与常春藤绿枝条的一段“交往”经历,描绘了绿枝条的生命状态和“性格特点”,文章大致思路可以分为五个阶段,即“怀绿”“寻绿”“观绿”“囚绿”“放绿”。 D. 《瓦尔登湖》一文描写了瓦尔登湖美丽的湖光山色,抒发了作者观景时的丰富感受,表达了作者皈依大自然的心愿和对人类文明发展使大自然遭受破坏的痛心。 10. 下列加点的词,活用现象不同的一项是( ) A. 夜缒而出 B. 朝济而夕设版焉 C. 乃丹书帛曰“陈胜王” D. 又欲肆其西封 11. 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有何词类活用的现象,请归类。 ① 沛公军霸上 ② 范增数目项王 ③ 籍吏民 ④ 刑人如恐不胜 ⑤ 素善留侯张良 ⑥ 项伯杀人,臣活之 ⑦ 沛公旦日从百余骑来见项王 ⑧ 先破秦入咸阳者王之 ⑨ 交戟之卫士欲止不内 ⑩ 吾得兄事之 归类: (1)名词活用为动词,有 (2)形容词活用为动词,有 (3)动词的使动用法,有 (4)名词用作状语,有 12. 选出下列有关文学常识说法不正确的一项( ) A. 《烛之武退秦师》选自我国第一部叙事较详细的编年体历史著作《左传》,作者相传是鲁国史官左丘明。 B. 《战国策》是西汉刘向编校的一部国别体史书。当时见到的本子有《国策》《国事》《短长》《事语》《长书》《修书》等名称。经过整理编校,才定名为《战国策》。分为西周、东周、秦、齐、楚、赵、魏、韩、燕、宋、卫、中山十二国,共三十三篇。 C. 司马迁,字子长,西汉人,汉武帝时曾继父职作太史令,是我国古代的一位伟大的历史学家和文学家,也是一个杰出的思想家,著有《史记》。《荆轲刺秦王》即是《史记》中的名篇。 D. 中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是西汉司马迁撰写的《史记》,第一部纪传体断代史是东汉班固撰写的《汉书》,最大的编年体史书是北宋司马光主持编写的《资治通鉴》。 二. 阅读下文,完成习题。 月光如流水一般,静静地泻在这一片叶子和花上。薄薄的青雾浮起在荷塘里。叶子和花仿佛在牛乳中洗过一样,又像笼着轻纱的梦。虽然是满月,天上却有一层淡淡的云,所以不能朗照;但我以为这恰是到了好处——酣眠固不可少,小睡也别有风味的。月光是隔了树照过来的,高处丛生的灌木,落下参差的斑驳的黑影,峭楞楞如鬼一般;弯弯的杨柳的稀疏的倩影,却又像是画在荷叶上。塘中的月色并不均匀;但光与影有着和谐的旋律,如梵婀玲上奏着的名曲。 13. 请概括这段文字描写的内容。
16. 对文章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酣眠固不可少,小睡也别有风味的”中的“酣眠”与“小睡”都是一种比喻的说法,分别指满月的状态和月亮被淡淡的云笼罩着若明若暗,不能朗照的状态。 B. 这段文字写景顺序是从荷到树。 C. “却又像是画在荷叶上”中的“画”浓淡相宜,有动感,突出了“黑影”与“倩影”不断变化的特点。 D. 选文最后一句作者抓住了光与影若明若暗、并不均匀的和谐与名曲的抑扬顿挫、高低均匀的和谐两者相通的特点,将“光和影”与“名曲”联系起来,用“和谐的旋律,如梵婀玲上奏着的名曲”来形容光和影,这是通感的表现手法。 阅读下文,完成习题。 不逢北国之秋,已将近十余年了。在南方每年到了秋天,总要想起陶然亭的芦花,钓鱼台的柳影,西山的虫唱,玉泉的夜月,潭柘寺的钟声。在北平即使不出门去吧,就是在皇城人海之中,租人家一椽破屋来住着,早晨起来, ① 一碗浓茶,向院子一坐,你也能看得到很高很高的碧绿的天色, ② 到青天下驯鸽的飞声。从槐树叶底,朝东 ③ 数着一丝一丝漏下来的日光,或在破壁腰中, ④ 对着像喇叭似的牵牛花(朝荣)的蓝朵,自然而然地也能感觉到十分的秋意。说到了牵牛花,我以为以蓝色或白色者为佳,紫黑色次之,淡红者最下。最好,还要在牵牛花底,教长着几根疏疏落落的尖细且长的秋草,使作陪衬。 17. 在下面所列的词语中,给文中①②③④空缺处选择恰当的词。 煮、泡、冲、烫;听得、听见、细听、聆听;漫、细、忙、点;面、静、正、坐 ① 处( ) ② 处( ) ③ 处( ) ④ 处( ) 18. 作者写对故都之秋的怀念时,重点描写了住在最平凡的“皇城人海”中的“一椽破屋”时的所见所感,而对于“陶然亭”等名胜只是一笔带过。这样写的原因是 19. 作者从 、 、 方面来描绘清晨在院中见到的景象,读来亲切感人。这是因为作者把个人的心情与故都的秋色自然地融化在一起, 的眷恋, 的落寞。 20. 你认为这个画面所具有的特征有哪几项?( )( )( ) A. 疏密得体,淡浓相宜 B. 动静兼备,绘声绘色 C. 小巧玲珑,优美别致 D. 富有立体美 阅读下文,完成习题。 烛之武退秦师 晋侯、秦伯围郑,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晋军函陵,秦军氾四南。 佚之狐言于郑伯曰:“国危矣,若使烛之武见秦君,师必退。”公从之。辞曰:“臣之壮也,犹不如人;今老矣,无能为也已。”公曰:“吾不能早用子,今急而求子,是寡人之过也。然郑亡,子亦有不利焉。”许之。 夜缒而出,见秦伯,曰:“秦、晋围郑,郑既知亡矣。若亡郑而有益于君,敢以烦执事。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焉用亡郑以陪邻?邻之厚,君之薄也。若舍郑以为东道主,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君亦无所害。且君尝为晋君赐矣,许君焦、瑕,朝济而夕设版焉,君之所知也。夫晋,何厌之有?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若不阙秦,将焉取之?阙秦以利晋,唯君图之。”秦伯说,与郑人盟,使杞子、逢孙、杨孙戍之,乃还。 子犯请击之,公曰:“不可。微夫人之力不及此。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失其所与,不知;以乱易整,不武。吾其还也。”亦去之。
展开余下试题 21. 对下列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烛之武退秦师 退:使……退却、退去 B. 又欲肆其西封 肆:扩张 C. 朝济而夕设版焉 济:成功 D. 若不阙秦,将焉取之 阙:侵损 22. 下列句中加点的词与“晋军函陵”的“军”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 以乱易整 B. 秦伯说,与郑人盟 C. 朝济而夕设版焉 D. 既东封郑 23. 选出下列不属于让秦伯退兵的理由的一项是( ) A. 许君焦、瑕,朝济而夕设版焉 B. 邻之厚,君之薄也 C. 秦、晋围郑,郑既知亡矣 D. 阙秦以利晋,唯君图之 24. 对文章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晋、秦围郑的原因是郑国在晋文公出亡时没有礼待他,并且从属于楚国。 B. 烛之武去见秦君的原因是郑伯向他道了歉。 C. 秦伯被烛之武说服了,不仅解除了郑围,而且派将军帮助郑国守城。 D. 晋文公不去攻打秦国,表现了他的仁义和明智。 25. 翻译句子。 (1)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 译文: (2)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失其所与,不智。 译文: 荆轲刺秦王 荆轲有所待,欲与俱,其人居远未来,而为留待。 顷之未发,太子迟之。疑其有改悔,乃复请之曰:“日以尽矣,荆卿岂无意哉?丹请先遣秦武阳!”荆轲怒,叱太子曰:“今日往而不反者,竖子也!今提一匕首入不测之强秦,仆所以留者,待吾客与俱。今太子迟之,请辞决矣!”遂发。 太子及宾客知其事者,皆白衣冠以送之。至易水上,既祖,取道。高渐离击筑,荆轲和而歌,为变徵之声,士皆垂泪涕泣。又前而为歌曰:“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复为慷慨羽声,士皆瞋目,发尽上指冠。于是荆轲遂就车而去,终已不顾。 既至秦,持千金之资币物,厚遗秦王宠臣中庶子蒙嘉。 嘉为先言于秦王曰:“燕王诚振怖大王之威,不敢兴兵以拒大王,愿举国为内臣。比诸侯之列,给贡职如郡县,而得奉守先王之宗庙。恐惧不敢自陈,谨斩樊於期头,及献燕之督亢之地图,函封,燕王拜送于庭,使使以闻大王。唯大王命之。” 26. 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太子迟之 迟:认为……晚了 B. 请辞决矣 请:请求 C. 今日往不反者 反:反复 D. 厚遗秦王宠臣中庶子蒙嘉 遗:赠与 27. 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与现代汉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 其人居远未来 B. 太子及宾客知其事者 C. 入不测之强秦 D. 复为慷慨羽声 28. 下列句中的“之”与例句中的“之”意义与用法都相同的一项是( ) 例:慕大王之威 A. 千金之资币物 B. 太子迟之 C. 戒白衣冠送之 D. 顷之未发 阅读下文,完成习题。 静夜听风 姜琍敏 ① 静夜听雨,仅仅这几个字,就赋予我们多少诗意!最是那温馨的春夜,淅淅沥沥的细雨,抚着恬怡的春梦、绿肥红瘦的江南,是何等美妙意境? ② 静夜听风可就大不同了。如果说前者宛如丝竹悠悠、清泉淙淙,后者则浑似江河破堤、大漠飞沙。尤其是无雨的冬夜,听虎啸龙吟般朔风动地而来,门窗劈啪,雨蓬呻吟,耳畔嗖嗖如有利箭飞掠,心头瑟缩似万马狂踏,落英狼藉。那心境,无论如何是找不到一丝美感来的。何况晚来的风总给人以凄凉的暗示,静夜的喧嚣声不免让人心惊肉跳。所以,我们难听到对夜风的欣赏或讴歌。尤其是不眠的长夜或病痛的僵卧中,听萧萧风过,黯淡的心境更如夏日雷雨将骤,飞沙走石,天昏地暗。 ③ 当然,也有例外的人。诸如我,每于无眠之夜听风,便别有一番滋味在心头。风似乎会吹开记忆之门,听不同的风声,如同听到久远而淡忘的歌声,会将不同的往事纷纷乱乱地勾陈于眼前,牵起种种沉溺的情愫,有时竟也因之温情绵绵甚或慷慨激昂。因为我与风,曾有过一段特殊的因缘。 ④ 早年我下放煤矿,矿在太湖之中。按月休假。而休假前夜,总特别关注风情。因为交通全靠班轮,遇有6~7级风便要停航。夜来无风,睡眠便稳,有风则忧不能行,常至不寐。而假毕前夜,心情又正相反,夜风越大越是窃喜,为可在家多呆一日也。由是对风的感情忽喜忽憎,可谓自私无理,却又大可理解。这也是矿上大多数人的一般心态,算是一种特色。在矿上,我当过多年外线电工,常年在电杆甚至输电铁塔上爬上爬下。对风又别有一番敏感。高空作业,晴朗无风的日子总是顺利也舒畅得多。遇风,尤其是阴寒天,上得杆去冷而僵,不利索不说,危险也相对大些。杆顶的风比地上又格外尖利而硬朗,足可将尚未系上安全带的人吹落几十米外。所以我那时极厌风,而现在每听到某种风声,眼前常会活现杆上苦苦僵持的情景。不纯然是苦味,也有淡淡的自豪在心头。去年重回故地,见到我当年架起的电杆犹在那儿为人造福,那分感情更其甘洌。即使那时,在风中的电杆上,也有别人体味不到的独特情趣。那就是活干得顺手时,听那新扯起的四根长线,如琴弦般在风中铮铮放歌,嗡嗡有韵,奏出我的欢悦。人越高,如在几十米的铁塔上,那风越劲,“弦”上的音乐听来也越发清长动人,有时竟令我激动不已,操起大铁扳手,铿铿猛击粗长的银线,那气势,直若壮士临风,挥剑长啸大风歌! ⑤ 毕竟才20出头,意气方遒呵!而今雄风犹在,我这气势却哪去了?连梦中也找不见它,却常从铁塔上飞落,惊醒一身冷汗。只有静静深夜,听着当年一样的风声,才会拾到几分一样的心情。悲欤,喜欤? ⑥ 风吹来多少记忆?风吹走多少故事!而风逍遥自在,无影无踪,来复去,去又来。我呢,该向谁追索飘逝的生命? 29. 根据第②段的内容,用两个词概括“静夜听风”的心境。
试题答案 一. 1. C 2. D 3. D 4. D 5. B 6. D 7. A 8. B 9. C 10. D 11.(1)①②③④⑧ (2)⑤ (3)⑥⑦⑨ (4)⑩ 12. C 二. 13. 荷塘上的月色 14. (1)月光的流泻与流水的流泻相似。 (2)叶子与花在薄雾中朦朦胧胧的状态同梦境中朦朦胧胧的状态相似。 15. 不可以。①“参差”指高高低低,“斑驳”指颜色不均,这是从大处到细处的描写,如果颠倒了,意思虽没多大妨碍,但有一点无序的感觉。② 原句“弯弯”是修饰“杨柳”的;“稀疏”是形容“倩影”的,且与“斑驳”遥相呼应,一个色彩“淡”一个色彩“浓”。改了就没有神韵了。 16. B 17. ① 泡 ② 听得 ③ 细 ④ 静 18. 选择这样的地方写更能体现出北国之秋“清”“静”“悲凉”的特点。符合作者要表达的思想。 19. 形;音;色;秋中有情;情中有秋 20. ABD 21. C 22. B 23. A 24. D 25. (1)越过别国而把远地当作边邑,您知道这是很困难的。 (2)依靠别人的力量,又反过来损害他,这是不仁道的,失掉自己的同盟者。这是不明智的。 26. C 27. C 28. A 29. 凄凉(黯淡)惊恐 30. ① 休假前后的风,常使“我”的感情忽喜忽憎。② 野外作业时的风,既让“我”苦恼、厌恶,又让“我”欢悦、自豪(激动) 31. 因为现今的“我”失却当年的意气和豪情,因此感到悲。因为现今的“我”不用再经受,当年那种忽忧忽喜的悲苦,因此感到喜。 32. ① 运用比喻手法,具体、形象地写出了“静夜听雨”与“静夜听风”的迥乎不同。② 运用了对比手法,突出了“静夜听风”与“静夜听雨”的迥乎不同。③ 运用了比拟手法,形象地写出了听雨时的心境。 三. 33. 略 34. 略 四. 略 (218.76.216.1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