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用户注册
|
登录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首页
备课
教案
论文
杂文
试题
课件
素材
音像
公开课
类目:
首页
》
试题中心
》
文言文阅读专题训练
阅读:1249
标签:
人教版
八年级
上册
文言文阅读专题训练
重磅:
备战2024 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1249]
黄冈市2010年中考古诗文复习专题八
黄冈市2010年中考古诗文复习专题一(八年级上)( 附答案 )
(一) 诗歌赏析
望岳(杜甫)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层云,决眦入归鸟。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1、“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写出了泰山的 和
的形象。“决眦入归鸟”一句蕴藏了
。
2、全诗中没有一个“望”字,但句句是写望,请你谈谈你对此的具体理解。
3、谈谈你对“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理解。
4、“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尾联对我们学习有什么启发?
5、分析“钟”“割”两字,阐述杜甫“语不惊人死不休”的创作作风。
春 望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1、对此诗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
A、这是一首五言律诗,含蓄蕴藉,耐人寻味。
B、这首诗的首联表面描写都城破败、人烟稀少、草木茂密幽深的荒凉景象,实际深藏诗人的无限感慨。
C、这首诗的颔联借对花鸟的感觉,将诗人抑制不住的感伤之情表达得淋漓尽致。
D、这首诗的颈联、尾联极力渲染诗人在战火连绵时期收到家书时的无比喜悦之情。
2、诗中“烽火”本指 ,这里指 。“烽火连三月”一句写战乱频繁和残酷,而“家书抵万金”则
抒发了作者
3、首联描绘了一幅什么景象?蕴含了作者什么思想感情?
4、“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一联中,诗人用“抵万金”来形容什么?
5、、诗句“城春草木深”中的“深”能不能改为“生”?为什么?
6、、赏析“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石壕吏
杜甫
暮投石壕村,有吏夜捉人。老翁逾墙走,老妇出门看。
吏呼一何怒,妇啼一何苦!
听妇前致词:三男邺城戍。一男附书至,二男新战死。存者且偷生,死者长已矣。室中更无人,惟有乳下孙。有孙母未去,出入无完裙。老妪力虽衰,请从吏夜归。急应河阳役,犹得备晨炊。
夜久语声绝,如闻泣幽咽。天明登前途,独与老翁别。
1、 解释下列句中加点字的含义。
⑴吏呼一何怒 ⑵三男邺城戍
⑶一男附书至 ⑷老翁逾墙走
2、从内容上看,这是一首 诗,叙述了
的故事,对安史之乱中人民遭受的苦难表示
3、 这首叙事诗按故事情节可分为几部分?
浏览完整试题
4、“吏呼一何怒,妇啼一何苦”两句中哪些词形成鲜明的对照?这两句在下文中起什么作用?
5、老妇的含泪“致词”,从哪些方面对“安史之乱”给人民遭受的苦乱作了侧面的揭露?找出相关语句并作分析。
6、老妇自请赴役,差役是否大发慈悲放过老妇呢?请从文中找依据。
7、“夜久语声绝,如闻泣幽咽”,泣者是谁,我们能推知是谁吗?
8、一夜之间,这个不幸的家庭又遭受一次沉重的打击,这是多么悲惨的现实啊!作者叙述这个故事,表达了怎样的感情呢?
9、诗人“暮投石壕村”时“翁”与“妇”均在家中,“天明登前途”时竟“独与老翁别”。请根据自己的理解谈谈:老翁此时是怎样的心情?诗人此时是怎样的心情?
(二) 文言阅读
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彷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
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著,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
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闻之,欣然规往。未果,寻病终。后遂无问津者。
1、本文作者是 ,名 ,字 ,自号 ,世人尊称“ ”。
2、解释下列加点词语在文中的含义。
⑴屋舍俨然 ⑵便要还家
⑶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 ⑷未果,寻病终
3、从文段中理出“渔人”的行踪,在空处填入短语。
发现桃花源→( )→( )
4、 在文段中找出与下列加点字意思相同的词。
⑴悉如外人 ⑵便要还家
5、 翻译
⑴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⑵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6、 填写
⑴表现桃花源优美环境的句子是
⑵表现村中人快乐生活的句子是
⑶文中最能体现桃花源人与世隔绝的句子是
7、 文中,桃源人为何叮嘱渔人“不足为外人道也”?
8、 文中共设置了几个悬念?请列举出其中任何两个,并说一说这些悬念在文中的作用。
9、文章最后写刘子骥要去找桃花源,其目的是什么?
10、 文章的第四段意在表明什么?
11、如此美好的“世外桃源”,寄托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12作者在本文中寄托了怎样的一种社会理想?这在当时的条件下这种理想能否得以实现?试作评价。
13、请根据对文章的理解、分别以“归隐田园”、“安贫乐道”为尾词,写一组不少于九言的对偶句。
归隐田园,
安贫乐道。
14、世外桃源一直是人们所追求和向往的理想场所。是可望而不可即的。在我国四大名著中,各有一处这样的所谓“世外桃源”,请一一列举出来,并说说都是何人所居。
15、文章表现了作者主张和平、安定、追求美好生活的意愿,面对眼前的这个世界你想说点什么?
陋 室 铭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廉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
1、本文作者是 字 ,唐代 家、 家。在他的诗中,你最喜欢的诗句是 。
2、解释加点词语在文中的意思。
⑴惟吾德馨 ⑵谈笑有鸿儒
⑶有仙则名 ⑷无丝竹之乱耳
⑸往来无白丁 ⑹无案牍之劳形
3、全文的文眼时什么?为什么这样说?
4、本文从哪几方面来极力形容“陋室”“不陋”?
5、翻译
⑴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廉青
⑵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
展开余下试题
6、文中的“山”“水”“龙”“仙”分别指的是什么?
7、文中点明主旨的句子是哪一句?从中可以看出作者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8、 作者最后引用孔子的话得目的何在?
古诗文专题答案
(三) 诗歌赏析
望岳(杜甫)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层云,决眦入归鸟。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1、“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写出了泰山的 神奇秀丽 和
巍峨高大 的形象。“决眦入归鸟”一句蕴藏了 诗人对祖国山河的热爱
2、全诗中没有一个“望”字,但句句是写望,请你谈谈你对此的具体理解。
首联是写远望,颔联是写近望所见,颈联写细望,尾联写由望岳而产生的意愿。
3、谈谈你对“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理解。
诗的字面意思是(某一天)“我”定要登上泰山,到上面俯视群山,群山就显得渺小了。表现了诗人不怕困难,敢于攀登绝顶,俯视一切的雄心和气概。
(哲理是:只有不怕困难,敢于攀登绝顶,才能俯视一切、傲视群雄。)
4、“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尾联对我们学习有什么启发?
学习当中只要经过奋力登攀,艰苦探索,必会达到理想的境界。
5、分析“钟”“割”两字,阐述杜甫“语不惊人死不休”的创作作风。
一个“钟”字称大自然将一切“钟秀”赋予泰山,极尽赞颂。一个平常的“割”字用得新鲜有力,仿佛“昏”和“晓”都是泰山割开的,真是奇险惊 人,真可谓“语不惊人死不休”。
春 望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1、对此诗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D )
A、这是一首五言律诗,含蓄蕴藉,耐人寻味。
B、这首诗的首联表面描写都城破败、人烟稀少、草木茂密幽深的荒凉景象,实际深藏诗人的无限感慨。
C、这首诗的颔联借对花鸟的感觉,将诗人抑制不住的感伤之情表达得淋漓尽致。
D、这首诗的颈联、尾联极力渲染诗人在战火连绵时期收到家书时的无比喜悦之情。
2、诗中“烽火”本指 古代 打仗时传递信息的烟火,这里指 战争 。“烽火连三月”一句写战乱频繁和残酷,而“家书抵万金”则抒发了作者
思念家乡和亲人的真挚感情。
3、首联描绘了一幅什么景象?蕴含了作者什么思想感情?
国都破败,城郭荒芜的萧条凄凉景象。蕴含了作者无限悲痛及忧国忧民的思想感情。
4、“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一联中,诗人用“抵万金”来形容什么?
形容家书的珍贵,表达对妻子儿女强烈的思念之情
5、、诗句“城春草木深”中的“深”能不能改为“生”?为什么?
不能。“深”写出了国都沦陷后乱草遍地,令人满目凄凉的情景,而“生” 则不能。
6、、赏析“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这两句采用比拟的手法,说花也因感伤时事而溅泪,鸟也因痛恨离别而惊鸣。这是诗人以含情之眼视物,故物亦生情。以物之情写人之情,既委婉曲折,又深沉真挚。
石壕吏
杜甫
暮投石壕村,有吏夜捉人。老翁逾墙走,老妇出门看。
吏呼一何怒,妇啼一何苦!
听妇前致词:三男邺城戍。一男附书至,二男新战死。存者且偷生,死者长已矣。室中更无人,惟有乳下孙。有孙母未去,出入无完裙。老妪力虽衰,请从吏夜归。急应河阳役,犹得备晨炊。
夜久语声绝,如闻泣幽咽。天明登前途,独与老翁别。
2、 解释下列句中加点字的含义。
⑴吏呼一何怒 多么 ⑵三男邺城戍 守边
⑶一男附书至 书信 ⑷老翁逾墙走 越过
2、从内容上看,这是一首 叙事 诗,叙述了 差役乘夜捉人、连衰年老妇也被抓服役 的故事,对安史之乱中人民遭受的苦难表示 深切同情
9、 这首叙事诗按故事情节可分为几部分?
开头四句尾第一部分,写故事发生;第二部分从老妇致词到叙事结束,写故事展开;最后四句写故事结局,是全诗第三部分。
4、“吏呼一何怒,妇啼一何苦”两句中哪些词形成鲜明的对照?这两句在下文中起什么作用?
呼—啼,怒—苦,一方如狼似虎,一方哀婉可怜,形成鲜明的对照;两个状语“一何”,加重了感情色彩,有力地渲染出县吏如狼似虎叫嚣的横蛮气势,并为老妇以下的讲说制造悲愤的气氛。
5、老妇的含泪“致词”,从哪些方面对“安史之乱”给人民遭受的苦乱作了侧面的揭露?找出相关语句并作分析。
“三男邺城戍”——一家三男全部被征,说明唐军兵源枯竭兵役之苛酷。“一男附书至,二男新战死”——三男已死其二,可见战争之惨烈。“出入无完裙”——寡娘衣不蔽体,贫困可知,也见得战争破坏严重。
6、老妇自请赴役,差役是否大发慈悲放过老妇呢?请从文中找依据。
从“天明登前途,独与老翁别”中的“独”字,知道老妇已被捉走。
7、“夜久语声绝,如闻泣幽咽”,泣者是谁,我们能推知是谁吗?
从“独与老翁别”中知道老妇已被捉走,老翁已经归家,那么那位吞声饮泣,不敢放声痛哭的,自然是给孩子喂奶的年轻寡妇。
8、一夜之间,这个不幸的家庭又遭受一次沉重的打击,这是多么悲惨的现实啊!作者叙述这个故事,表达了怎样的感情呢?
表达对安史之乱中人民遭受的苦难的深切同情。
9、诗人“暮投石壕村”时“翁”与“妇”均在家中,“天明登前途”时竟“独与老翁别”。请根据自己的理解谈谈:老翁此时是怎样的心情?诗人此时是怎样的心情?
老翁:“恨”战乱带来的灾难,“痛”死去的儿子,“忧”被捉走的老妇,“怜”未成年的孩子。诗人:痛恨石壕吏的凶暴无情,忧虑国家的命运,同情劳动人民的悲惨遭遇。
(四) 文言阅读
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彷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
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著,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
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闻之,欣然规往。未果,寻病终。后遂无问津者。
展开余下试题
1、本文作者是 陶渊明 ,名 潜 ,字 元亮 ,自号 五柳先生 ,世人尊称“ 靖节先生 ”。
2、解释下列加点词语在文中的含义。
⑴屋舍俨然 整齐的样子 ⑵便要还家 “邀”邀请
⑶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 与世隔绝的地方 ⑷未果,寻病终 没有实现
3、从文段中理出“渔人”的行踪,在空处填入短语。
发现桃花源→(访问桃花源 )→( 离开桃花源 )
10、 在文段中找出与下列加点字意思相同的词。
⑴悉如外人 咸(皆) ⑵便要还家 延
11、 翻译
⑴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田间小路交错相通,(村落间)彼此能听到鸡鸣狗叫的声音。
⑵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他们)问起现在外面是什么朝代,竟然不知道有过汉朝,更不用说魏和晋了。
12、 填写
⑴表现桃花源优美环境的句子是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
⑵表现村中人快乐生活的句子是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⑶文中最能体现桃花源人与世隔绝的句子是见渔人,乃大惊; 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13、 文中,桃源人为何叮嘱渔人“不足为外人道也”?
担心外界的战乱危及桃源,破坏这和平安定,美好幸福的生活。
14、 文中共设置了几个悬念?请列举出其中任何两个,并说一说这些悬念在文中的作用。
(悬念略)作用:表达了作者希望在现实中看到一个理想社会的思想感情,也能激发读者的兴趣。
9、文章最后写刘子骥要去找桃花源,其目的是什么?
使桃花源增添神秘感,让人觉得桃花源是可望不可即的。
11、 文章的第四段意在表明什么?
表明“桃源”是一个虚构的社会,现实是不存在的。
11、如此美好的“世外桃源”,寄托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寄托了作者对美好生活、和平社会的向往之情。
12作者在本文中寄托了怎样的一种社会理想?这在当时的条件下这种理想能否得以实现?试作评价。
没有阶级,没有剥削,没有战乱,自给自足,和平恬静的社会。作者的这一社会理想,在客观上反映了广大人民的要求,具有一定的积极意义;但在阶级社会中也只能是一种幻想,是不可能实现得。
13、请根据对文章的理解、分别以“归隐田园”、“安贫乐道”为尾词,写一组不少于九言的对偶句。
渊明采菊躬耕 归隐田园,
五柳赋诗饮酒 安贫乐道。
14、世外桃源一直是人们所追求和向往的理想场所。是可望而不可即的。在我国四大名著中,各有一处这样的所谓“世外桃源”,请一一列举出来,并说说都是何人所居。
诸葛亮所居住的南阳;一百零八将聚义梁山;贾宝玉及众姐妹住的大观园;孙悟空住的花果山。
15、文章表现了作者主张和平、安定、追求美好生活的意愿,面对眼前的这个世界你想说点什么?
陋 室 铭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廉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
1、本文作者是刘禹锡 字 梦得 ,唐代 文学 家、哲学家。在他的诗中,你最喜欢的诗句是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
2、解释加点词语在文中的意思。
⑴惟吾德馨 品德高尚 ⑵谈笑有鸿儒 博学的人
⑶有仙则名 闻名 出名 ⑷无丝竹之乱耳 扰乱
⑸往来无白丁 没有学问的人 ⑹无案牍之劳形 使…劳累
3、全文的文眼是什么?为什么这样说?
德馨。因为全文是围绕品德问题展开,同时“馨”字统领全篇,起画龙点睛的作用。
4、本文从哪几方面来极力形容“陋室”“不陋”?
通过对居室环境、往来人物和日常生活的情景描述来表现“惟吾德馨”,以 “惟吾德馨”来说明“陋室”不陋。
上一篇:
辽宁省绥中县2009——2010学年度上学期七年级上册第七单元测试题
下一篇:
全国大联考2010届高三第二次联考•语文试卷
标签:
人教版
八年级
上册
文言文阅读专题训练
相关:
关于“黄冈市2010”的其他试题
重磅:
备战2024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1249]
部编人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统编版高中试题按册查询
高一必修上
|
高一必修下
|
高二选修上
|
高二选修中
|
高二选修下
苏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语文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北师大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沪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把本页分享到:
QQ空间
新浪微博
腾讯微博
微信
红楼
孔子
庄子
李白
杜甫
苏轼
东坡
鲁迅
高考
讲坛
神话
唐诗
宋词
诗歌
小说
散文
关闭本页
》
返回网站首页
》
退出登录
导航:
课件下载
》
教学文摘
》
杂文参考
》
教学设计
》
音像素材
》
作文素材
》
试题下载
》
备课中心
》
中学英语教学资源网
》
小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
8487054
联系手机:
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