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用户注册 | 登录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类目:首页试题中心期中试卷

阅读:971  
标签:苏教版 高二 上册 期中试卷
重磅:备战2024 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971]
浙江省余姚中学09-10学年高二语文上学期期中考试苏教版
余姚中学 高二语文期中试卷

一、语言文字运用(共24分,其中选择题每小题3分)
1.下面词语中加点的字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A.縲绁xiè 油渍zì 旋xuàn风 戏谑xuè 踽yǔ踽独行
B.倜tì傥 汲jī取 荒谬miù 贮chú藏 殒yǔn身不恤
C.愠wèn色 焚fén烧 拯zhěng救 晕yūn厥 长歌当dàng哭
D.尸骸hái 慰藉jiè 赁lìn屋 船坞wù 强qiǎng颜欢笑
2.下列各句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我极报歉的是,由于篇幅的限制,我不能对于那些慷慨帮助我的自然学者一一表示谢意,其中有些是不相识的。 (达尔文《<物种起源>绪论》)
B.明代徐 勃有一首《咏荔枝膜》诗,描写吃荔枝时把壳和膜丢落地上,好似“盈盈荷瓣风前落,片片桃花雨后骄”。 (贾祖璋《南州六月荔枝丹》)
C.昆虫身怀非凡的拟态本领,把生存环境以极其精湛的写实笔法复述出来,伪装成枯叶、竹节或花朵,甚至伪造上面的破损和虫斑。 (周晓枫《斑纹》)
D.歧江公园使我们看到了那些被孰视无睹的人们,推开了被时光默默湮没了的“单位”之门,迎面吹来清新怡和的风,听到劳动的人们在唱歌。 (俞孔坚《足下的文化与野草之美》)
3.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表达作用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而此后几个所谓学者文人的阴险的论调,尤使我觉得悲哀。(表示不配称“学者文人”,含有否定和贬斥之意)
B.但是这回却很有几点出于我的意外。一是当局者竟会这样地凶残,一是流言家竟至如此之下劣,一是中国的女性临难竟能如是之从容 (三个词语连用更能突出表现“出于我的意料”,同时也能强烈地表达出作者的极度愤怒之情)
C.她不是“苟活到现在的我”的学生,是为了中国而死的中国的青年。(以我的“苟活”衬托刘和珍的勇毅)
D.但是中外的杀人者却居然昂起头来,不知道个个脸上有着血污。(表示出乎意料,突出中外杀人者不知羞耻)
4.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组是
A.斑纹无所不至,就像我们有意识修饰并损害的生活。
B.如果秦少游想步入仕途,为国出力,有的是机会和条件,因为远的不说,十分欣赏少游诗词的清正廉洁的王安石就曾数度入相,广有羽翼,政治人脉极旺。
C.在如何开展研究性学习活动的讨论会上,同学们广开言路,各抒己见,既表现出较高的思维能力,又显示出丰厚的文化底蕴。
D.在罗密欧与朱丽叶面前,什么山盟海誓的爱情都黯然失色。
5.下列各句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刚刚过去的国庆“黄金周”,浙东垂钓休闲中心可以用“人满为患”来形容:每天前来体验垂钓休闲乐趣的市内外游客络绎不绝。
B.这几天,三七市镇二六市村盛天养殖公司的总经理陈鹏飞特别开心,因为该公司实施的生猪标准化规模养殖场项目,有关部门通过了验收。
C.近期,牟山镇举办了牟山湖乡村旅游农家乐行业管理和大闸蟹烹饪培训班,迎来了全镇近百位乡村旅游从业人员接受了培训。
D.在外贸出口形势企稳回升的关键时刻,我市企业把广交会作为观察经济形势变化、了解国际产业发展最新动态,对广交会给予了高度重视和积极响应。
6.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表”是古代奏章的一种,多用于臣向君表白心迹,陈请谢贺。李密在向晋武帝上奏的《陈情表》中,既表达了对皇帝的感激之情,又申诉了终养祖母以尽孝道的决心。


浏览完整试题B.元代杂剧盛行,体例一般为一本四折一楔子。关汉卿是元代杂剧的代表作家,与马致远、白朴、王实甫齐名,被称为“元曲四大家”。
C.归有光,明代散文大家,后人将他和唐顺之、王慎中等人称为“唐宋派”。《项脊轩志》借项脊轩之兴废,写与之相关的家庭琐事和人事变迁,表达了物在人亡、三世变迁的感慨以及对祖母、母亲和妻子的深切怀念。
D.莎士比亚是欧洲文艺复兴时期最杰出的戏剧家和诗人。他的主要成就是戏剧,如四大悲剧《哈姆雷特》《奥赛罗》《李尔王》《麦克白》。
7. 根据上下文意,在横线上填写恰当的句子,使内容相对,句式一致。(6分)
江南文化与西北文化是特色迥异的两大体系。比之以人物,若江南文化是眉清目秀、伶牙俐齿的少女,西北文化则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比之以季节,若江南文化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西北文化则是大红大绿、丰硕饱满的金秋;比之宋词,若江南文化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西北文化则是,铿锵雄浑、高亢豪放的苏词。
二、现代文阅读(共35分,其中选择题每小题3分)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8¬—11题。(13分)
景德镇以瓷器著称,其烧制瓷器始于唐朝初年。至今已有一千多年的制瓷历史。景德镇名称来历也与瓷器息息相关。宋朝以前,景德镇的名称,有多种说法,诸如新平镇,昌南镇,陶阳镇等。
唐代,由于昌南镇高岭土质好,人们又吸收了南方越窑青瓷和北方刑窑白瓷的优点,创造出一种青白瓷,晶莹滋润,素有假玉的美称,因而远近闻名。史载,土出婺源、祁门两山:一名高梁山,出粳土,其性坚硬;一名开化山,出糯米土,其性柔软。两土和合,瓷器方成。此土便是“高岭土”。使用高岭土烧制的瓷器“有素肌玉骨之象”。故此,清代学者蓝浦在《景德镇陶录》里说此地“水土宜陶”。可见景德镇成为闻名天下的瓷都,与本地“水土宜陶”有着密切的关系。据记载,这一时期,昌南镇瓷器生产便名扬天下。最有名气的,是“霍窑”和“陶窑”所产,不仅流传天下,而且贡奉于朝廷。
唐末五代初这里就有相当规模的青白瓷,成为全国的代表产地。到宋代,中国的瓷器制造业已十分发达,南北名窑林立,而当时南昌镇的瓷业生产也进入一个崭新时期,规模宏大,行于天下。这个江西小镇,由于拉制的瓷器“土白壤而填,质薄腻,色滋润”,窑事兴旺、赋税充裕而受到朝廷重视。真宗景德年间,皇帝赵恒派人到昌南镇,要这里为皇家制造御用瓷器,特许器底书“景德年”款,并将其年号“景德”赐给昌南镇作地名,“于是天下咸称景德镇瓷器”。
境内的昌江,长年可通木筏、木船,构成了景德镇的生命线,景德镇主要依靠它们载入制瓷原料、釉料、燃料和运出陶瓷产品。周銮书在《景德镇史话》一书中说:“在古代和近代,瓷都景德镇就凭这一泓昌江水,打破偏处一隅的局面,上溯祁、婺,下抵鄱、浔进而连接长江,达于外洋,维系着一千多年的繁荣。”昌江的支流东、西、南河在景德镇陶瓷发展中,也各有其重要作用。千年瓷都景德镇,便是这些纵横河流、丰宜陶土中孕育出的璀璨明珠!清时,昌江两岸一派繁忙,呈现“陶舍重重倚岸开,舟帆日日蔽江来”的壮观景象。
1949年以后,在景德镇附近发现的宋朝窑址有湖田、湘湖、南市街等多处,其中以湖田遗址规模最大,产品丰富、质量精良,最具代表性。宋时景德镇生产的瓷器,据考古发现和史籍记载相印证,乃一种青白瓷。这种瓷器,胎质洁白细腻,胎薄坚致,釉色介于青白之间,青中闪白,白中显青,釉质清澈似湖水,莹润如玉。这种青白釉色,遮照在薄胎器皿的形体上,显得轻盈秀雅。
北宋早期,烧窑采用垫饼装烧法,故器皿的圈足多有褐红色圆饼或圆圈痕迹。后期,吸收北方的复烧工艺,出现“芒口”器。器物底部常印有五个字的作坊标记,现已发现有11种这样的作坊标记,如“许家盒子记”、“段家合子记”等。历史上,景德镇的艺术陶窑是根据宫廷画家设计好的画面、图案或根据民间沿袭下来的优秀图案,由专门的画工将其复制在胚胎瓷器上再经过烧制而成的。瓷器上的装饰多为刻花、划花和印花,兼有镂雕、塑贴。刻、划花于简练流动中见功力,器物上奔跑的孩童、飞动的花草、翻滚的波浪,无不具有清新活泼之美。
“白如玉,薄如纸,声如磬,明如镜”,可谓景德镇瓷器的真实写照。由于品质佳,所以元、明、清历朝,景德镇便成了皇宫用瓷的生产基地。尤其到了明代,景德镇便已成为全国的制瓷业中心,所产瓷器不仅受到国人的青睐,畅销南北各地,而且远涉重洋到海外,在东亚的韩国、日本,东南亚的马来西亚、菲律宾、泰国等国受到热烈追捧。
8.下列说法不属于景德镇瓷器兴盛繁荣的原因的一项是
A.成为元、明、清三朝皇宫用瓷的生产基地。
B.附近有蕴含丰富的能烧制优质瓷器的高岭土这一原材料。
C.与本地“水土宜陶”有着密切的关系。
D. 昌江及其支流为其提供了便利的水运交通。
9.下列理解和分析,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景德镇是著名的瓷都,这里的瓷土与众不同,烧制的瓷器有“素肌玉骨之象”。
B.景德年间皇帝赵恒派人到昌南镇联系烧制御用瓷器事宜,赐该镇名为“景德镇”,从此这里的瓷器便扬名天下。
C.据考古发现,景德镇生产的瓷器都是一种青白瓷,釉色介于青白之间,青中闪白,白中显青。
D. 北宋后期,景德镇瓷器底部往往印有五个字的作坊标记,据统计,现已发现11种这样的作坊标记。
10.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A.北宋景德镇瓷器上的装饰全为刻花、划花和印花,比如所刻或所划的作品,奔跃的孩童、飞动的花草、翻滚的波浪皆清新活泼。
B.昌江可谓景德镇的生命线,景德镇主要依靠这条水路载入制瓷原料、釉料、燃料和运出陶瓷产品。
C.景德镇的艺术陶瓷是这样生产出来的:首先由宫廷画家设计好画面、图案,然后由专门的画工将其复制在胚胎瓷器上,再经过烧制而成。
D. 明代的景德镇瓷器品质优良,不但受到国人的青睐,而且畅销海外,深受外国人追捧,于是,景德镇也业已成为全国的制瓷业中心。
11.请用自己的话(词语)简要概括景德镇瓷器的鲜明特点。(4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展开余下试题(二)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12—15题。(22分)
是谁扼杀了哀愁 迟子建
①现代人一提“哀愁”二字,多带有鄙夷之色。好像物质文明高度发达了,“哀愁”就得像旧时代的长工一样,卷起铺盖走人。于是,我们看到的是张扬各种世俗欲望的生活图景,人们好像是卸下了禁锢自己千百年的镣铐,忘我地跳着、叫着,有如踏上了人性自由的乐土,显得那么亢奋。
②哀愁如潮水一样渐渐回落了。没了哀愁,人们连梦想也没有了。缺乏了梦想的夜晚是那么的混沌,缺乏了梦想的黎明是那么苍白。
③也许因为我特殊的生活经历吧,我是那么的喜欢哀愁。我从来没有把哀愁看做颓废、腐朽的代名词。相反,真正的哀愁是一种悲天悯人的情怀,是可以让人生长智慧、增长力量的。
④哀愁的生长是需要土壤的,而我的土壤就是那片苍茫的冻土。是人烟寂寥处的几缕鸡鸣,是映照在白雪地上的一束月光。哀愁在这样的环境中,悄然飘入我的心灵。
⑤我熟悉的一个擅长讲鬼怪故事的老人在春光中说没就没了,可他抽过的烟锅还在,怎不使人哀愁;雷电和狂风摧折了一片像蜡烛一样明亮的白桦林,从此那里的野花开得就少了,怎不令人哀愁;我期盼了一夏天的园田中的瓜果,在它即将成熟的时候,却被早霜断送了生命,怎不让人哀愁;雪来了,江封了,船停航了,我要有半年多的时光看不到轮船驶入码头,怎不叫人哀愁!
⑥我格外欣赏那些散发着哀愁之气的作品。我发现哀愁特别喜欢在俄罗斯落脚,那里的森林和草原似乎散发着一股酵母的气息,能把庸碌的生活发酵了,呈现出动人的诗意光泽,从而洞穿人的心灵世界。他们的美术、音乐和文学,无不洋溢着哀愁之气。比如列宾的《伏尔加河纤夫》、柴可夫斯基的《悲怆交响曲》,艾托玛托夫的《白轮船》、屠格涅夫的《白净草原》、阿斯塔菲耶夫的《鱼王》等等,它们博大幽深、苍凉辽阔,如远古的牧歌,凛冽而温暖。所以当我听到苏联解体的消息,当全世界很多人为这个民族的前途而担忧的时候,我曾对人讲,俄罗斯是不死的,它会复苏的!理由就是:这是一个拥有了伟大哀愁的民族啊!
⑦人的怜悯之心是裹挟在哀愁之中的,而缺乏了怜悯的艺术是不会有生命力的。哀愁是花朵上的露珠,是撒在水上的一片湿润而灿烂的夕照,是情到深处的一声知足的叹息。可是在这个时代,充斥在生活中的要么是欲望膨胀的嚎叫,要么是麻木不仁的冷漠。此时的哀愁就像丧家犬一样流浪着。生活似乎在日新月异地发生着变化,新信息纷至沓来,几达爆炸的程度,人们生怕被扣上落伍和守旧的帽子,疲于认知新事物,应付新潮流。于是,我们的脚步在不断拔起的摩天大楼的玻璃幕墙间变得机械和迟缓;我们的目光在形形色色的庆典的焰火中变得干涩和贫乏;我们的心灵在第一时间获知了发生在世界任何一个角落的新闻时却变得茫然和焦渴。
⑧在这样的时代,我们似乎已经不会哀愁了,密集的生活挤压了我们的梦想,求新的狗把我们追得疲于奔逃。我们实现了物质的梦想,获得了令人眩晕的所谓精神享受,可我们的心却像一枚在秋风中飘荡的果子,渐渐失去了水分和甜香气,干涩了,萎缩了。我们因为盲从而陷入精神的困境,丧失了自我,把自己囚禁在牢笼中,捆绑在尸床上。那种散发着哀愁之气的艺术的生活已经别我们而去了。
⑨是谁扼杀了哀愁呢?是那一声连着一声的市井的叫卖声呢,还是让星光暗淡的闪烁着的霓虹灯?是越来越炫目的高科技产品所散发的迷幻之气呢,还是大自然蒙难后生出的滚滚红尘?
⑩我们被阻隔在了青山绿水之外,不闻清风鸟语,不见明月彩云,哀愁的土壤就这样寸寸流失。我们所创造的那些被标榜为艺术的作品,要么言之无物、空洞乏味,要么迷离傥荡、装神弄鬼。那些自诩切近底层生活的貌似饱满的东西,散发的却是一股雄赳赳的粗鄙之气。我们的心中不再有哀愁了,所以说尽管我们过得很热闹,但内心是空虚的;我们看似生活富足,可我们捧在手中的,不过是一只自慰的空碗罢了。
(选自《迟子建散文》略有改动)
12.“好像物质文明高度发达了,‘哀愁’就得像旧时代的长工一样,卷起铺盖走人”,这句话表现了现代人怎样的思想感情,并简要分析是如何表现的?(4分)
13.文章举哪些例子来表现“真正的哀愁是一种悲天悯人的情怀,是可以让人生长智慧、增长力量的”?(6分)
⑴表现“哀愁是一种悲天悯人的情怀”的例子:
⑵表现“哀愁让人生长智慧、增长力量”的例子:
14.结合全文提供的有关信息,请用自己的话有条理地概括“是‘谁’扼杀了哀愁”。(6分)
15.根据提供的范例,从下列两句话中任选一句,结合你的经历或者你所了解的现实、历史,对所选的这句话进行评价。要求:字数100左右,条理清楚,语言流畅。(6分)
范例:没了哀愁,人们连梦想也没有了。
评价一:这句话点明了忧患与追求的关系,没有哀愁,少了忧患,就容易失去梦想和追求。历史上南宋朝廷的贵胄们偏安江南,歌舞升平,“直把杭州当汴州”,其结果是恢复中原的美梦破灭,江山因而易主。
评价二:这句话揭示了忧患意识的重要性。现代的人们以对自然的肆意破坏来换取自身物质上的满足,导致山林消失,河流干涸,空气污染,并对此不以为哀愁。如此下去,人类将失去赖以生存的大自然,断送了梦想中的美好明天。
(1)哀愁的生长是需要土壤的。
(2)人的怜悯之心是裹挟在哀愁之中的。
三、古代诗文阅读(共31分,其中选择题每小题3分)
(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6—21题。(18分)
市隐斋记 元好问
予友李生为予言:“予游长安,舍于娄公所。娄,隐者也,居长安市三十年矣。家有小斋,号曰市隐,往来大夫士多为之赋诗,渠欲得君作记。君其以我故为之。”
予曰:“若知隐乎?夫隐,自闭之义也。古之人隐于农、于工、于商、于医卜、于屠钓,至于博徒、卖浆、抱关吏、酒家保,无乎不在,非特深山之中,蓬蒿之下,然后为隐。前人所以有大小隐之辨者,谓初机之士,信道未笃,不见可欲,使心不乱,故以山林为小隐;能定能应,不为物诱,出处一致,喧寂两忘,故以朝市为大隐耳。以予观之,小隐于山林,则容或有之,而在朝市者未必皆大隐也。自山人索高价①之后,欺松桂而诱云壑者多矣,况朝市乎?今夫干没氏②之属,胁肩以入市,叠足以登垄断,利嘴长距,争捷求售,以与佣儿贩夫血战于锥刀之下。悬羊头,卖狗脯,盗跖行,伯夷语,曰:‘我隐者也。’而可乎?敢问娄之所以隐奈何?”
曰:“鬻书以为食,取足而已 ,不害其为廉;以诗酒游诸公间,取和而已,不害其为高。夫廉与高,固古人所以隐也;子何疑焉?”
予曰:“予得之矣,予为之记之。虽然,予于此犹有未满焉者。请以韩伯休之事终其说。伯休卖药都市,药不二价,一女子买药,伯休执价不移。女子怒曰:‘子韩伯休邪?何乃不二价?’乃叹曰:‘我本逃名,乃今为小女子所知!’弃药径去,终身不返。夫娄公固隐者也,而自闭之义,无乃与伯休异乎?言,身之文也,身将隐,焉用文之?是求显也,奚以此为哉?予意大夫士之爱公者强为之名耳,非公意也。君归,试以吾言问之。”
贞祐丙子十二月日,河东元某记。
【注】①山人索高价:山人,指隐士。指有的人隐居是为了博得名誉后再出仕为官。 ②干没氏:指与世沉浮,追逐私利的人。
16.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舍于娄公所 舍:留宿
B.请以韩伯休之事终其说 终:结束


展开余下试题C.伯休执价不移 执:固执
D.予意大夫士之爱公者强为之名耳 爱:喜欢
17.下列选项中,加点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若知隐乎 其冀若垂天之云
B.前人所以有大小隐之辨者 所以隐忍苟活,幽于粪土之中而不能辞者
C.而在朝市者未必皆大隐也 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
D.故以朝市为大隐耳 但以刘日薄西山,气息奄奄
18.下列句子中,加点词有词类活用现象的一项是
A.齐彭殇为妄作 B.行年四岁,舅夺母志
C.欺松桂而诱云壑者多矣 D.取足而已 ,不害其为廉
19.下列句子中,与“乃今为小女子所知”一句句式相同的一项是
A.故以朝市为大隐耳 B.屈原既放,游于江潭
C.当其欣于所遇 D.取和而已,不害其为高
20.下列对原文内容的理解不适当的一项是
A.文章从作者的一位姓李的朋友,代娄公求作者为娄公的“市隐斋”写一篇记为开端,借此引出作者对隐士的看法和对娄公的评价。
B.作者认为,所谓“隐”,就是与世隔绝,任何地方任何行业都可以作为隐居之所,不一定要到深山之中,蓬蒿之下,才算是隐居。
C.文章最后引用的韩伯休的故事旨在说明真正的隐士就不需要文饰,不需要求得显贵。言下之意,娄公的“隐”,不是真正的隐士;而士大夫喜欢娄公,是硬要为他写诗文强为他求名。
D.作者认为能初步懂得大道,不接触贪欲,使自己的心不乱,那是“隐居山林”的小隐;而能做到把握操守,不被外物诱惑,喧寂两忘,才是“隐居朝市”的大隐。作者进而强调隐居在朝市的人一定是大隐。
21.把文中画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6分)
(1)夫廉与高,固古人所以隐也;子何疑焉?(3分)
(2)夫娄公固隐者也,而自闭之义,无乃与伯休异乎?(3分)
(二)古诗文默写(10分)
22.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祖母无臣,无以终余年。(李密《陈情表》)
(2)听得道一声“去也”,_________________;遥望见十里长亭,_________________:此恨谁知?(王实甫《长亭送别》)
(3)亦欲以究天人之际,_________________,成一家之言。草创未就,会遭此祸,惜其不成,_________________。(司马迁《报任安书》)
(4)覆杯水于坳堂之上,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水浅而舟大也。(庄子《逍遥游》)
(5)沧浪之水清兮,可以濯吾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渔夫》)
四、作文(60分)
23.阅读下面文字,按要求作文。
郑国有一个人在一棵树下避暑,他随着阳光变化和树影移动,挪动自己的席子,以此来纳凉。等到黄昏时,他又把席子挪到树下。月亮出来了,他又按月光和树影移动,挪动席子来避免露水,以免淋湿衣服,结果露水照样淋湿了他的衣服……
郑人用“纳凉”的办法来“防露”,历来被当成笑柄。其实生活中与郑人思维方式相同的人并不少见,当然也有许多人的做法正好与之相反。读了这则寓言,你想到了哪些与“变”相关的人和事,你是怎样认识“变”的?请以“变”为话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
①自拟题目,自定角度。②除诗歌外,文体不限。③不少于800字
余姚中学 语文期中试卷 答题卷
选择题(42分)

1 2 3 4 5 6


8 9 10


16 17 18 19 20

7. 根据上下文意,在横线上填写恰当的句子,使内容相对,句式一致。(6分)
江南文化与西北文化是特色迥异的两大体系。比之以人物,若江南文化是眉清目秀、伶牙俐齿的少女,西北文化则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比之以季节,若江南文化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西北文化则是大红大绿、丰硕饱满的金秋;比之宋词,若江南文化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西北文化则是,铿锵雄浑、高亢豪放的苏词。
11.请用自己的话(词语)简要概括景德镇瓷器的鲜明特点。(4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现代文阅读(22分)
(二)
12.“好像物质文明高度发达了,‘哀愁’就得像旧时代的长工一样,卷起铺盖走人”,这句话表现了现代人怎样的思想感情,并简要分析是如何表现的?(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 ⑴表现“哀愁是一种悲天悯人的情怀”的例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⑵表现“哀愁让人生长智慧、增长力量”的例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结合全文提供的有关信息,请用自己的话有条理地概括“是‘谁’扼杀了哀愁”。(6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根据提供的范例,从下列两句话中任选一句,结合你的经历或者你所了解的现实、历史,对所选的这句话进行评价。要求:字数100左右,条理清楚,语言流畅。(6分)
你所选择的句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评价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古代诗文阅读
(一)
21.把文中画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6分)
(1)夫廉与高,固古人所以隐也;子何疑焉?(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夫娄公固隐者也,而自闭之义,无乃与伯休异乎?(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
标签:苏教版 高二 上册 期中试卷
相关:关于“浙江省余姚”的其他试题
重磅:备战2024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971]

部编人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统编版高中试题按册查询
高一必修上 | 高一必修下 | 高二选修上 | 高二选修中 | 高二选修下
苏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语文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北师大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沪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把本页分享到:QQ空间新浪微博腾讯微博微信


关闭本页返回网站首页退出登录

导航:课件下载教学文摘杂文参考教学设计音像素材作文素材试题下载备课中心中学英语教学资源网小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8487054
联系手机: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