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用户注册 | 登录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类目:首页试题中心期中试卷

阅读:911  
标签:粤教版 高三 总复习 期中试卷
重磅:备战2024 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911]
厦门双十中学2010届高三年级期中考试
厦门双十中学2010届高三年级期中考试
语 文 试 题
考试时间:150分钟 总分:150分
注意:答案写在答题卷上,写在试卷上无效
一、默写名句名篇(每空1分,共8分)
1. , 。士也罔极,二三其德。
2.屈心而抑志兮, 。 ,固前圣之所厚。
3.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 ;自其不变者而观之,
,而又何羡乎?。
4.西当太白有鸟道, 。 ,然后天梯石栈相钩连。
二、课外文言文阅读(18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5~8题。
袁安,字邵公,汝南汝阳人也。安为人严重有威,见敬于州里。初为县功曹,奉檄诣从事,从事因安致书于令。安曰:“公事自有邮驿,私请则非功曹所持。”辞不肯受,从事惧然而止。
永平十三年,楚王英谋为逆,事下郡覆考。明年,三府举安拜楚郡太守。是时英辞所连及系者数千人,显宗怒甚,吏按之急,迫痛自诬,死者甚众。安到郡,不入府,先往按狱,理其无明验者,条上出之。府丞掾史皆叩头争,以为阿附反虏,法与同罪,不可。安曰:“如有不合,太守自当坐之,不以相及也。”遂分别具奏。帝感悟,即报许,得出者四百余家。
建初八年,迁太仆。元和二年,武威太守孟云上书:“北虏既已和亲,而南部复往抄掠,北单于谓汉欺之,谋欲犯边。宜还其生口①,以安慰之。”诏百官议朝堂。公卿皆言夷狄谲诈,求欲无厌,既得生口,当复妄自夸大,不可开许。安独曰:“北虏遣使奉献和亲,有得边生口者,辄以归汉,此明其畏威,而非先违约也。不宜负信于戎狄,还之足示中国优贷,而使边人得安,诚便。”司徒桓虞改议从安。太尉郑弘恨之,曰:“诸言当还生口者,皆为不忠。”司隶校尉举奏,安等皆上印绶谢。肃宗诏报,曰:“久议沉滞,各有所志。盖策由众定,君何尤而深谢?”帝竟从安议。
章和元年,代桓虞为司徒。和帝即位,窦太后临朝。太后兄车骑将军宪北击匈奴,安与九卿诣朝堂上书谏,以为匈奴不犯边塞,而无故劳师远涉,损费国用,徼功万里,非社稷之计。书连上辄寝。
诸卿稍自引止,惟安独守正不移,至免冠朝堂固争者十上。太后不听,众皆为之危惧,安正色自若。
窦宪既出,而弟执金吾景专威权,公于京师使客遮道夺人财物。有司畏惮,莫敢言者。安乃劾景惊惑吏人,当伏显诛,寝不报。窦氏大恨。但安素行高,亦未有以害之。
【注】① 生口:指俘虏。
5.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
A.楚王英谋为逆,事下郡覆考 考:刑讯
B.安到郡,不入府,先往按狱 按:查办
C.司隶校尉举奏,安等皆上印绶谢 谢:拒绝
D.公于京师使客遮道夺人财物 遮:拦阻
6.以下各项全都直接表现袁安正直、不畏权贵的一项是(3分) ( )
① 初为县功曹,奉檄诣从事
② 公事自有邮驿,私请则非功曹所持
③ 如有不合,太守自当坐之,不以相及也
④ 司徒桓虞改议从安
⑤ 司隶校尉举奏,安等皆上印绶谢
⑥ 安乃劾景惊惑吏人,当伏显诛
A.①②④ B.②③⑥ C.①⑤⑥ D.③④⑤
7.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
A.袁安平素行为高尚,起初任县功曹时,就拒绝了从事的私下请求。后来弹劾窦景,尽管窦氏家族对他十分忌恨,但也找不出什么陷害他的把柄。


浏览完整试题 B.楚王英阴谋叛乱,朝廷严加查处,受牵连获罪的人很多。袁安不顾风险,就上书要求释放那些因酷刑而屈招的犯人,最终使皇帝醒悟,四百多家得以出狱。
C.窦宪为求取功劳,北击匈奴。袁安认为匈奴不犯边塞,却兴师远征,不是为国考虑的上策,他多次力谏,尽管奏章都被搁置,但他毫不动摇。
D.武威太守孟云和袁安都主张对已和亲的匈奴,应当归还俘虏以示抚慰。但公卿最初都反对,太尉郑弘甚至指责主张归还俘虏的都是不忠之人。
8.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9分)
(1) 如有不合,太守自当坐之,不以相及也。(4分)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不宜负信于戎狄,还之足示中国优贷,而使边人得安,诚便。(5分)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古诗鉴赏(12分)
9.阅读下面一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6分)
新晴山月
(宋)文同
高松漏疏月,落影如画地。
徘徊爱其下,及久不能寐。
怯风池荷卷,病雨山果坠。
谁伴余苦吟,满林啼络纬①。
【注释】①络纬:昆虫名,即纺织娘,善鸣。
(1)颈联“病雨山果坠”一句中的“诗眼”是哪一个字?请简要分析。(3分)
答:


(2)本诗中描绘了一幅什么样的画面?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请简要分析。(3分)
答:


10.阅读下面这首词,然后回答问题。(6分)
鹊桥仙 夜闻杜鹃
陆游
茅檐人静,蓬窗灯暗,春晚连江风雨。
林莺巢燕总无声,但月夜、常啼杜宇。
催成清泪,惊残孤梦,又拣深枝飞去。
故山犹自不堪听,况半世、飘然羁旅。
(1)这首词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3分)
答:


(2)这首词运用了多种表现手法,请选取其中一种作简要分析。(3分)
答:


四、《家》《红楼梦》阅读(15分)
11.下列各项中,对作品故事情节的叙述不正确的两项是( )( )(5分)
A.梅弯着腰把手里的蝴蝶轻轻地放在草坪上,用怜惜的声音说:“可怜,不知道哪个把你弄成了这个样子!”这句话的语意虽是双关,她却是无心说出来的。(《家》)
梅因避战乱来到高公馆后,与觉新相约见面。梅向觉新诉说自己由父母包办嫁给赵家和年少孀居的不幸。她怜惜那只垂死的蝴蝶,不自觉地说出上面这句话。
B.当巫师要到高公馆的每个房间去捉鬼,克明和觉新都不赞成,可在陈姨太的极力主张和其他人的附和下,克明和觉新只好同意了,后来还前去劝说紧闭房门的觉慧。觉慧则以紧闭房门、怒斥克明和觉新的办法来抗拒这种愚昧的做法。 (《家》)
C.“朝罢谁携两袖烟,琴边衾里总无缘。晓筹不用鸡人报,五夜无烦侍女添。焦首朝朝还暮暮,煎心日日复年年。光阴荏苒须当惜,风雨阴晴任变迁。”
由于元妃送来灯谜,大家都在贾母处猜灯谜。贾母看到大家所作的谜语分别是爆竹、算盘、风筝、海灯等散乱、漂浮之物,心中不免有一种不祥的预感。尤其是宝钗的这一首七律,更不像是福寿之人所作,贾母左思右想,竟然伤悲感慨,难以成寐。
D.初秋季节,探春向宝玉倡议创建诗社。适值贾芸为孝敬宝玉送来两盆白海棠花,他们便以此起名“海棠诗社”。稻香老农李纨为社长,首次活动在探春居处秋爽斋,所作之诗为“咏白海棠”。
E.秋爽斋宴席上,凤姐作弄刘姥姥,逗得大家直乐,湘云把含在嘴里来不及咽下的“一口饭都喷出来”;林黛玉连气都笑岔了,伏着桌子只叫‘嗳唷’;年幼的惜春,跑过去拉着奶母的手叫“揉揉肠子”;宝玉早滚到贾母怀里;贾母笑的搂着宝玉叫“心肝”;王夫人笑的用手指着凤姐。
12.“大哥,我不能够在家里再住下去了。我要走!”(《家》)
当觉新得知觉慧要离家去外面寻找新世界时,觉新的态度前后有什么不同? 请简述。(5分)
答:


13.简述宝玉挨打的故事。(5分)
答:


五、论述文阅读(12分)
历史不可娱乐化
仲言
  ①近些年,历史类的图书和影视剧迅速蹿红。先是由名著改编的历史剧热播,进而是宫廷戏、武打戏搬上荧屏,后来是历史类图书热销,再后来就是“百家讲坛”解读历史的学者备受追捧,居高的收视率、海量的印数和直线上升的知名度表明,“历史”似乎炙手可热。
  ②回望历史,鉴往知来,从先贤的成败得失和传统文化典籍中汲取历史的智慧和营养,无疑是一种理性的回归和历史的进步。然而,与历史热相伴的“娱乐化”倾向,需要引起高度关注。有人称孔子是“怀抱理想,在现实世界找不到精神家园”的“丧家狗”;有人推论李白是“大唐第一古惑仔”;有人把梁山泊义士比附成危害社会稳定的恐怖分子;有人笔下岳飞成了大宋奸臣,秦桧反成了忠相;有人从刘备无义、关公好色一路骂来,诸葛亮成为中国历史上“最虚伪的男人”;近期又有解梦派从《红楼梦》中“考证”出:“雍正皇帝是被曹雪芹毒杀的。”他们迎合某些猎奇的文化消费需求,打着学术的旗号,凭空臆想出一些阴暗、无稽、荒诞甚至情色的“历史”故事,用哗众取宠的惊人之语亵渎先贤,推翻历史定论,颠覆传统价值观念。


展开余下试题  ③对于历史事件和人物的评价,当然有个认识不断深化的过程,不同时期不同人群对同一事件做出不同评价也是正常的。然而,历史科学是人类在认识和改造世界过程中,创造和积累的实践经验、理论建树及思维方法的百科全书,被马克思、恩格斯称之为:“我们仅仅知道一门唯一的科学。”它只有从历史事实出发,才能从复杂进程中找到历史发展的规律,成为人类认识过去的镜鉴,走向未来的基石。历史题材创作固然可以宽松些,不必严格考证某些历史细节的真伪,但艺术的虚构也不能违背基本的历史史实,只能在尊重史实基础上寻找历史与艺术的契合点。
  ④梳理历史事件、臧否历史人物、阐释历史典籍,我们既不能因循守旧、泥古不化;也不能数典忘祖、妄自尊大,以无知的狂妄去妖魔化古人。应以历史唯物主义的理性精神,严肃、客观、公正地对待历史,审慎地鉴别史实、历史地评价古人、科学地阐发经典,所有的结论都要用史实说话,持之有据、言之有理,绝不能想当然地凭空捏造杜撰。要把握传统文化精髓要义,用创造性的艺术想象帮助人们恢复历史的记忆,丰富文化的积累,提供前行的借鉴,为博大精深的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继往开来开拓一方新的天地。
  ⑤历史走向大众,国学受到热捧,是我们继承优良传统的良好契机。但那些靠耸人听闻来扬名、谋私的手段,那些将严肃历史肆意娱乐化解读的做法,其结果只能败坏学风,误导受众,把方兴未艾的传统文化热引向歧路。历史和典籍当然要走向大众,但人文精神和道德底线必须坚守。任何媚俗化、低俗化、恶俗化地娱乐历史的行为都是要不得的,以钓名谋利为宗旨的商业炒作更应刹车。面对商品时代复杂多变的大众文化消费,真正有使命感的文化人,理应义不容辞地担当起历史的职责。
14.根据文意,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两项是( )( ) (5分)
  A.近些年,从历史类的图书和影视剧迅速蹿红,到“百家讲坛”解读历史的学者备受追捧,既使某些文化人、媒体扬名谋利,也让“历史”似乎炙手可热。
  B.作家学者打着学术的旗号,凭空臆想出一些阴暗、无稽、荒诞甚至色情的“历史”故事,是为了迎合许多人对历史文化强烈的需求。
  C.题目“历史不可娱乐化”中的“娱乐化”是指那些靠耸人听闻来扬名谋私、将严肃历史肆意娱乐化解读的做法。
  D.历史走向大众,国学受到热捧是我们继承优良传统的良好契机,任何娱乐历史和大众文化消费,都是要不得的。
  E.真正有使命感的文化人,要坚守人文精神和道德底线,杜绝将历史肆意娱乐化,义不容辞地担当起历史的职责。
15.作者认为历史娱乐化有什么危害?请分点概述。(4分)
答:


16.历史事件、人物的评价与历史题材的艺术创作是否相同?为什么?(3分)
答:


六、实用文阅读(15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7~19题。
严 复
叶兆言
严复是学海军出身的,以资历论,他是海军的老前辈。严复学海军的时候,才14岁,学了五年,毕业了,分配在扬武舰当实习生。当时正处于中国海军的草创时期,从时间上来说,中国海军的起步,比日本略早。
光绪二年,严复被派往英国继续深造海军。光绪六年,李鸿章创办北洋水师学堂,聘请刚回国的严复担任总教习,以后又升任总办,这时候他才二十多岁,年轻有为,前程似锦。
可惜这一代学海军的人,注定不会有大出息,因为大清朝的腐败,已烂到了骨子里。日本人成了中国人的心腹大患。中国海军的脸面,很快在甲午中日大海战中,丢失殆尽。第二年,清政府撤销了海军衙门,严复成不了一代海军名将,英雄无用武之地,临了只好弃武就文,到文化人的圈子里来混。
林琴南翻译《巴黎茶花女遗事》,风靡了一大群痴情男女,这种靠小说讨好读者的事情,严复是不愿意干的。他是武人出身,对风花雪月看不入眼,而且相信小说会越看越没有出息,临了不过是儿女情长,英雄气短。严复选择了西方的社会学著作,成了一名现代文明的窃火者,梁启超因此称他为“清季输入欧化之第一人”。从时间上看,严译《天演论》是1898年,比林琴南略早几天。林译小说以情动人,严译著作以理服人,他的《天演论》在思想方面,给一代中国人巨大的冲击。这一年正是戊戌变法之年,“物竞天择,适者生存”的进化论观点,成了现成的改革口号,此后许多年里,救亡图存的观念深入人心,就思想启迪而言,严译要比林译更有意义得多。
就在翻译《天演论》的同一年,严复给光绪皇帝写过一封万言书,把今日世界和中国古代战国做了比较,指出春秋战国时期重视兼并,而现在各国讲究平权,当时的小国如宋,如中山,都被七雄灭了,如今的一些小国,如荷兰,如瑞士,却依然能够瓦全于世界列强之间。因此事在人为,只要中国自强,西方列强“所求于我者,不过通商之利而已”,如果中国老是自己不争气,永远不能自立。随着戊戌变法的失败,严复郁郁不得志,最后只能潜心译书。
严复的翻译比较有系统,他懂外语,所以不像林琴南那么离谱,逮着什么是什么。谈到严复的翻译,通常要说的是他的“译例言”,即后人屡屡要说的信、达、雅,这三个字已成为翻译界的老生常谈。
严复对民国以来的任何政治运动,一概持反对态度。让人深感疑惑不解的,是他为中国介绍了大量西方资本主义文明思想,然而在对待民主,自由,共和,平等,这些常见名词上表现了极度保守主义的观点。
严复甚至对推翻帝制,也有着常人所不同的见解,认为推翻大清朝未必是什么好事。他不是保皇党,从来就没有动过殉清的念头,只是反感革命,反对空口说爱国,说自由。
严复一世的英名,毁于“筹安会”六君子。事实上,严复列名筹安会,纯粹是瞎起哄,因此当局后来通缉“筹安肇首”,有意将他排除在外。据说通缉令没有颁布之前,盛传要抓他坐牢,林琴南匆匆赶到他家,劝他逃走。严复毅然拒绝,说:“俯仰无愧怍,虽被刑,无累于吾神明。庸何伤!”他表现得很英勇,很正气凛然,然而赞成袁世凯称帝,是个人名誉上永远洗不掉的一个污点。严复对中国现代化的进程,起过重要作用,后人长时间不愿意提起他,显然和晚年列名筹安会六君子有关。
17.下列对作品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两项是( )( ) (5分)
A.中国海军起步比日本早,但由于清政府的腐败,导致了甲午海战的失败,这也注定了严复海军名将之梦的破灭。
B.由于武人出身和戊戌变法的影响,严复翻译选择西方的社会学著作,他的译作给当时的中国人带来巨大冲击。
C.严复的思想充满矛盾,他既不保皇,又不赞成推翻清朝;既介绍大量西方资本主义文明思想,又有保守主义观点。
D.本文引用严复文章的有关内容和他的原话,以及梁启超对他的评价,体现了人物叙写方面注重史实,客观真实。
E.本文叙议结合,既通过丰富事例完整生动地再现了严复的一生及其所处的时代,又恰到好处地对严复进行了评点。


展开余下试题18.文中写林琴南,对叙写严复起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4分)
答:

19.鲁迅曾称赞严复“是一个十九世纪末年中国感觉锐敏的人”。严复的“锐敏”体现在哪里?请结合文本进行探究。(6分)
答:

七、写作(70分)
20.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据说,凡是报考印度孟买佛学院的学生,进校的第一堂课就是由该校教授把他们领到该学院正门一侧的一个小门旁,让他们每人进出小门一次。这个门只有1.5米高,0.4米宽,一个成年人要想过去,必须弯腰侧身,不然,就只能碰壁撞头了。进出过这个小门的人几乎无一例外地承认,正是这个独特的行为,使他们顿悟,让他们受益终身。
要求:选择一个角度构思作文,自定立意,自选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注意书写清晰,卷面整洁,书写卷面分5分。
参考答案
一、默写名句名篇(8分)
1.女也不爽,士贰其行。2.忍尤而攘诟 / 伏清白以死直兮
3.则天地曾不能以一瞬 / 则物与我皆无尽也 4.可以横绝峨眉巅 / 地崩山摧壮士死
二、文言文阅读(18分)
5.C(谢:谢罪)
6.B(①说明袁安刚到任,④只能说是间接,⑤谢罪之举,看不出题干所要求的意思。)
7.B(应是袁安要求将其中没有明确证据的犯人释放)
8.(1)如果有不符合实情的,我自当承担罪责,不会因此(因为这)连累你们。(“合”、“坐”、补出“以”后省略“之”、“相”各1分)
(2)不应该对戎狄失信,放俘虏回去足以显示我们中原的优待和宽容,又使边境百姓得到安定,确实是有利的。(“负信”“还”“中国”“贷”“诚便”各1分)
【参考译文】
袁安字邵公,汝南汝阳人。袁安为人严肃庄重有威望,受到当地人尊敬。起初任县功曹,携带着檄文见从事,从事通过袁安送信给县令。袁安说:“公事有邮驿办理,私下请求则不是功曹所应做的。”推辞而没有接受,从事因害怕而没再请托。
永平十三年,楚王刘英阴谋叛乱,此事交由郡审理。第二年,三府推举袁安任命他为楚郡太守。此时刘英供辞所牵连并被逮捕的有数千人,显宗十分愤怒,官吏追查十分急迫,被捕的人因痛苦不堪而屈招,惨死的人很多。袁安到郡后,不进官府,先去审查案件,查出那些没有明确证据的犯人,上奏要求放他们出狱。府丞、掾史都叩头力争,认为这是偏袒附和反叛之人,在法律上是同罪,不同意他的做法。袁安说:“如果有不符合实情的,我自当承担罪责,不会因此连累你们。”于是分条详细上奏。皇帝醒悟了,立即批复同意,因此有四百多家得以出狱。
建初八年,升任太仆。元和二年,武威太守孟云上奏:“北虏既然已经和亲,而我们又前往掠夺他们(的土地),北方的单于认为我们欺负他们,谋划着侵犯我们的边境。我们应该将俘虏归还他们,来安抚他们。”皇帝召百官在朝堂上商议。公卿都说夷狄狡诈,贪心从不满足,得到我们归还的俘虏之后,就会狂妄自大,因而不能同意。惟独袁安说:“北虏遣使奉献贡礼和亲,在边境捕获到人口时,便把他们交还我方,这是表明他们畏惧威严,而不是首先违背誓约。不应该对戎狄失信,放俘虏回去足以显示我们中原的优待和宽容,又使边境百姓得到安定,确实是有利的。”司徒桓虞改变看法而依从袁安。太尉郑弘不满,说:“各位说应当归还俘虏的,都是不忠之人。”司隶校尉也上奏,袁安等人都上交印绶谢罪。肃宗下诏回复说:“议而不决,各持己见。凡政策都由众人决定,你有什么过错而深深谢罪?”皇帝最终听从了袁安的建议。
章和元年,代桓虞任司徒。和帝即位,窦太后掌管朝政,太后兄车骑将军窦宪北击匈奴,袁安与九卿到朝廷上书劝谏,认为匈奴不犯边塞,而我们却无故兴师远途跋涉,浪费国家财用,到万里之外去求取功劳,这不是为国家考虑的上策。然而接连几次上书都被搁置不发。九卿也都渐渐不再上奏。惟有袁安坚持正道不肯改变,直至摘下官帽在朝廷上争论了十几次。太后不听从,众人都为他感到危险恐惧,然而袁安神色自若。
窦宪出征之后,他的弟弟执金吾窦景专掌大权,公然在京师派门客拦路抢夺百姓财物。有关主管官员害怕,不敢上报。袁安便弹劾窦景使官民不安,应当受到公开的处罚,奏章被搁置没有回音。窦氏家族十分忌恨。但袁安平素行为高尚,因此也找不出什么陷害他的把柄。
三、古诗鉴赏(12分)
9.(1)“病”字。(1分)该词运用拟人修辞,(1分)山果以雨为病,形象地写出山中雨久,山果因遭雨害而自落的情景,表达出山林的幽静。(1分)
(2)这首诗描绘了高松、月影、虫唱、风荷、果落等景色,(1分)描绘了一幅初晴后幽美、寂静、清爽的山中月夜图。(1分) 表达了作者漫步月夜林下的恬静、愉悦之情。(1分)
10.(1)①人在羁旅的寂寞孤独思乡之情,②身世苍茫、半生飘零的悲凉之情,③壮志未酬的惆怅之情。(每点1分)
(2)示例一:这首词运用了起兴手法,先写杜鹃的鸣叫,从而引出羁旅之人的愁思和感慨。示例二:这首词运用了衬托(或反衬)的表现手法,以夜阑人静,林莺巢燕无声,衬托杜鹃的啼鸣,突出了由杜鹃鸣叫传递出来的悲凉。 示例三:这首词运用了借〈写)景抒情的表现手法,借春夜风雨淋漓,人静灯暗,莺燕无声,唯有杜鹊悲鸣的自然之景触发身世苍茫、半生飘零的羁旅之人悲凉、寂寞的情感。(表现手法1分,简要分析2分,共3分)
四、《家》《红楼梦》阅读(15分)
11.A、C(①没有“相约”,而是不期而遇;②梅没有向觉新诉说自己由父母包办嫁给赵家和年少孀居的不幸。C是“贾政”看到大家所作的谜语后伤悲感慨,难以成寐)
12.对于觉慧的离家,觉新先是拦阻,并以家人反对及爷爷没有安葬为由;(2分)后看到觉慧的决绝,觉新表示愿意帮助觉慧
标签:粤教版 高三 总复习 期中试卷
相关:关于“厦门双十中”的其他试题
重磅:备战2024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911]

部编人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统编版高中试题按册查询
高一必修上 | 高一必修下 | 高二选修上 | 高二选修中 | 高二选修下
苏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语文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北师大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沪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把本页分享到:QQ空间新浪微博腾讯微博微信


关闭本页返回网站首页退出登录

导航:课件下载教学文摘杂文参考教学设计音像素材作文素材试题下载备课中心中学英语教学资源网小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8487054
联系手机: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