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用户注册 | 登录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类目:首页试题中心中考试卷

阅读:929  
标签:人教版 九年级 下册 中考试卷
重磅:备战2024 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929]
广西壮族自治区贺州市2009年初中毕业升学考试语文试题
广西壮族自治区贺州市2009年初中毕业升学考试语文试题
  (考试时间:150分钟 满分:120分)
  一、积累与运用(22分)
  1.把下面的文字抄写到田字格里,要求正确、工整、美观。(2分)
  业精于勤 荒于嬉
  (每错一字扣0.5分,扣到1.5分为止)
  2.下列词语注音、字形有误的一项是( )(2分)
  A. 玷(diàn)污 失散(sàn ) 精神涣散 英雄气概
  B. 荫庇(yìn ) 慰藉(jiè) 出奇制胜 纷至沓来
  C. 打量(liàng) 牲畜(chù) 无精打彩 认识肤浅
  D. 处理 (chǔ) 弹弓(dán ) 挑拨是非 怙恶不悛
  3.下列语句中加点的词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 在CCTV青年歌手大奖赛上,许多歌手都不耻下问,及时请教徐沛东等专家。
  B. 他热情大方,豁然开朗,很让大家喜欢。
  C. 清晨,在林间小路漫步,一阵阵清晰的鸟声,使我尽情带回轻松愉快。
  D. 这些日子,家中光景很是惨淡。
  4.对下列病句修改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 学校开学以来,他一直始终参加学校篮球对训练。
  修改:删去“一直” ,或删去“始终” 。
  B. 到了退休年龄的他,精力和身体都还很健壮。
  修改:将“健壮”改为“充沛” 。
  C. 通过这次小题琴比赛,使她的自信心增强了。
  修改:删去“通过”,或删去“使” 。
  D. 作为一名青少年学生,我们都应从小树立巨大的理想,勤奋学习,努力进取。
  修改:将“巨大”改为“远大” 。
  5.诗文填空。(6分,每空1分)
  (1)这是你至爱的女儿含着泪叠的, 。(冰心《纸船》)
  (2)《与朱元思书》中用“急湍甚箭,猛浪若奔”来形容江水湍急奔腾的气势;《三峡》中,间接表现江水相似特点的句子是: ,不以疾也。
  (3) ,随风直到夜郎西。(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4)在汶川大地震中,数百万间房屋被毁坏,数百万人无房可居。面对困难的同胞,最能表达我们心愿的诗句是: ,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
  (5)苏轼在《江城子•密州出猎》中的“ ,西北望,射天狼”抒发了为国杀敌的壮志。
  (6)诗是写意的画,如杜牧《泊秦淮》中的“ ”的那抹轻烟淡月。
  6.名著阅读。(4分)
  时值隆冬,天气严寒,彤云密布。。行无数里,忽然朔风凛凛,瑞雪霏霏;山如玉簇,林似银妆。张飞曰:“天寒地冻,尚不用兵,岂宜远见无益之人乎!不如回新野以避风雪。”玄德曰:“吾正欲使孔明知我殷勤之意。如弟辈怕冷,可先回去。”飞曰:“死且不怕,岂怕冷乎!但恐哥哥空劳神思。”玄德曰:“勿多言,只相随同去。”
  (1)这段文字选自我国古典名著 ,作者 ,以上故事情节表现了主要人物玄德(刘备) 思想品质。(2分)
  (2)选段中的景物描写有何作用?(2分)
  7.综合性学习。(4分)
  为纪念我国改革开放三十周年,积极响应市政府“全面加快贺州”森林之城、田园都市建设进程的号召,为建设富裕和谐新贺州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我市某中学学生会准备进行一次语文综合性学习活动。
  (1) 如果由你来策划,你准备设计哪些活动项目?请列举两项。(2分)


浏览完整试题  (2)同学们想更具体地了解家乡(贺州)改革开放三十年来所取得的成就,请你说出一个能体现家乡变化的事例。(2分)
  二、阅读理解(48分)
  (一)古诗词阅读,完成8——9题。(5分)
  山坡羊 潼关怀古
  张养浩
  峰峦如聚,波涛如怒,山河表里潼关路。望西都,意踌蹰。伤心秦汉经行处,宫阙万间都做了土。兴,百姓苦;亡,百姓苦。
  8.从视觉听觉的角度写潼关险要的两个字分别是 和 。(2分)
  9.这首元曲中的怀古小令,是古代诗词中的优秀作品,请你说说曲中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情怀。(3分)
  答:
  (二)古文阅读,完成10——13题。(12分)
  小石潭记
  (1)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佩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2)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3)潭西南而望, 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4)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5)同游者:吴武陵,龚古,余弟宗玄。隶而从者,崔氏二小生:曰恕己,曰奉壹。
  10.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俶尔远逝,往来翕忽。(忽然)
  B.闻水声,如鸣佩环,心乐之。(以……为乐)
  C.隶而从者,崔氏二小生。(年轻人)
  D.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认为,以为)
  11.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
  (1)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
  (2)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
  12.选文第(2)段从哪几个角度描写潭水的清洌?第(3)段写潭水的来源及岸势,运用了什么修辞方法?(3分)
  13.佳句赏析。(3分)
  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
  你的赏析:
  (三)记叙文阅读,完成14——18题。(13分)
  生命之韧
  (1)那一年,天大旱。夏收以后,老天爷就再也没有痛快地下过一场雨。一口一口的池塘被炙烤得快要发疯的乡亲们舀了个底朝天。
  (2)当大人焦虑不堪时,孩子却乐不可支,没有什么比得上在快要干涸的池塘里抓鱼来得有趣。山塘里的大鱼小鱼、泥鳅虾米、田螺蚌壳被我们收拾得干干净净。
  (3)一个月之后,山塘的淤泥开始硬结发白;两个月后,山塘里硬化的泥土横七竖八地裂成了无数不规则的小块片,裂缝窄的四五公分,宽的有一尺以上。
  (4)直到秋收以后,严酷的旱情才有所缓解。过年时下起了大雪,雪化后山塘里终于有了浅浅的一洼碧绿,但清清的浅水中连一只活着的虫子都看不到。
  (5)阳春三月,细雨绵绵,山坡上的雨水全注入塘中,山塘中一片浑浊。五六月间,山塘里的水澄澈清亮起来。有一天,我在池塘边溜达时,突然眼前一闪,—鱼!一串串小鱼儿在清澈的池水中游弋嬉戏。再仔细一瞧,哟,还有小虾米、小泥鳅呢!
  (6)我纳闷了:小鱼儿是从哪钻出来的?这是一口山水塘,没有别的水源呀。于是我跑回家求证大人。父亲说:“有水就有鱼。有什么大惊小怪的。”这回答等于什么也没说。
  (7)问母亲。母亲迟疑地说:“说不定是有人放养的吧?”这回答和没说差不多。
  (8)问姐姐。姐翻了半天白眼,说:“我知道了,是山上的毛毛虫变的!”这回轮到我翻白眼了。
  (9)奶奶听到了,瘪着嘴说:“那是鱼蛋蛋变的。”我说鱼蛋蛋不早就烤干了吗?奶奶说:“那鱼蛋蛋可厉害呢,三年都晒不死的。”
  (10)我仍然将信将疑。上初中时,我把这个难题送给了生物老师,生物老师挠了半天下巴,说:“可能是泥块里有存活的鱼卵吧。”
  (11)我不再追问。鱼儿一定有一种特殊的延续生命的方式,就像:哪怕是阳光无法透射的深海,也有无数的生物在畅游,抑或是千年的冰层下也有生物在潜滋暗长。
  (12)顽强、坚韧、不屈不挠,野火烧不光,干旱炙不死,洪水荡不尽,地震摧不毁……这,就是生命的本质!
  (13)很多年过去了,但那山塘中的小生灵的神秘、顽强、执著,常常让我的心房有一种无法形容的悸动,让我时常生出一种对各种生命群体的深深的敬意。
  (节选自《青年文摘•绿版》2008年第12期,有改动)
  14.阅读全文,概括(1)——(3)段的主要内容,并简要说明作者的写作用意。(3分)
  15.结合语境,分析下面句中加点词语的表达效果。(2分)。
  两个月后,山塘里硬化的泥土横七竖八地裂成了无数不规则的小块片,裂缝窄的四五公分,宽的有一尺以上。
  16.文中画横线的句子运用了什么表达方式?有何作用?(3分)
  17.“我”是一个怎样的孩子?这个人物形象在全文的结构中起了怎样的作用?(2分)
  18.仔细观察下图,从图中小鸭子的眼睛里你读出了什么?联系选文,谈谈你的感悟。(不超过50字)(3分)
  5•12地震中掉入裂缝里的小鸭子
  (四)说明文阅读,完成19——21题。(7分)
  风能灭火吗?
  (1)提起火焰山,红颜童稚、鹤发老翁,人人皆知;相信看过《西游记》的人,一定会对孙悟空三借芭蕉扇扑灭火焰山之火的场面记忆犹新。但在现实生活中,无论真宝扇还是假宝扇,却是无法将大火扑灭的。像我们常用扇子扇煤炉,目的就是想把炉内火越扇越旺。如此,你是否知道,风究竟是助火,还是灭火呢?
  (2)说起风,我们并不陌生。很早以前,人们就利用风来耕田、提水、磨面、行船、发电……它为人类作出了许多贡献。然而,在风的大家族中,除了我们所共知的龙卷风、台风等熟悉的面孔外,还有人们比较陌生的火风。火风在气象科学上称作“焚风”。
  (3)一般来说,如果不加预防,台风和龙卷风等强风会给日常的生产生活带来很大的灾难和损失,而焚风也不例外。焚者,火也。冷季的焚风常引起积雪融化,甚至出现雪崩;暖季的焚风则使谷物或果实早熟,严重者可引起农作物枯萎,甚至使山林发生火灾。可见,风与火灾之间有着密切的关系。


展开余下试题  (4)在火灾现场,风对火势的蔓延发展影响很大。有时,即使在没有风的情况下起火,因温度差和空气对流等原因也会起风,而且随着火势的不断扩大,风也会越来越大。
  (5)众所周知,要使可燃物燃烧,需要同时满足两个条件:一是可燃物要与氧气接触,二是可燃物的温度必须达到着火点。一旦可燃物的温度达到着火点,氧气越充足,可燃物的燃烧也就越剧烈;而当可燃物的温度低于着火点时,即使氧气很充足,也不可能燃烧。例如,往煤炉内吹风,供给了燃烧所需要的足量氧气。冷空气虽能使炉内燃料降温,但却不能使炉内环境温度低到煤的着火点以下,这样炉火持续燃烧,所以会越扇越旺;而用扇子扇烛火,使环境温度降到蜡烛的着火点以下,所以一扇就灭了。
  (6)因此,风是助火还是灭火,主要取决于风的大小和可燃物的温度。当风使可燃物降温到着火点以下时,风便灭火;当风无法使可燃物温度降至着火点以下时,风便助火。在第二次世界大战的一次空战中,有一架飞机中弹着火,机智的飞行员通过加快飞机的飞行速度,使流过飞机的气流速度大幅度提高而最终灭火。又如,油井着火时,消防人员在油井附近引爆炸药,用爆炸引起的强烈气流来扑灭油井大火等。虽然上述火灾起因和灭火方法不尽相同,但他们利用的都是风能灭火这一原理。
  (7)无独有偶,早在1980年,我国黑龙江大丰林业局机修厂的郭跃尊就根据这一原理研制成功了一种风力灭火机。这种灭火机重5.7千克,可喷出强度在32级以上的飓风,使火瞬间熄灭。这种风力灭火机在扑救小兴安岭的一场大火中大显神威,将两万多亩森林大火全部扑灭;而且在大兴安岭的恶性火灾中,也发挥了重要作用。
  (8)我们有理由相信,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当人们完全认识和掌握了风的脾气和特点后,人们一定能使“风助火势”变为“风抑火势”,让风更好地为人类的生产和生活服务。
  19.风究竟是助火还是灭火?请用原文语句回答。(2分)
  20.对本文的说明顺序以及文章第(5)(6)两段之间的关系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时间顺序 主要与次要的关系
  B、逻辑顺序 原因与结果的关系
  C.空间顺序 整体与局部的关系
  D.逻辑顺序 现象与本质的关系
  21.说明文的语言是非常准确严密的,请你以下面语段中加点的词语为例进行分析。(3分)
  这种风力灭火机在扑救小兴安岭的一场大火中大显神威,将两万多亩森林大火全部扑灭;而且在大兴安岭的恶性火灾中,也发挥了重要作用。
  (五)议论文阅读,完成22——25题。(11分)
  小善大爱
  (1)母亲常常告诉我们:看见人家的墙要倒,如果不能扶起来,不推也是一种善良;看见别人喝粥,你在吃肉,如果不想让,那么不吧唧嘴巴发出声音炫耀,也是一种善良;看见人家伤心落泪,如果不想安慰,那么不幸灾乐祸,也是一种善良;看见别人过断桥,如果你不经过,但提醒一声也是一种善良。
  (2)这些话是朴素的,如同泥土,却厚德载万物:这些举动是细小的,如同白雪,颗粒晶莹衬高洁。
  (3)生活中有许多这样的例子:看见别人践踏规则和公德,如果你无力抵抗,但恪守自己做人的准则,也是一种善良;看见一只小鸟受伤,如果你不能治疗,但能把它轻轻放回原野,也是一种善良;身为人师,如果不能满腹经纶,那么不误人子弟,也是一种善良;建筑一座高楼,如果不能建成丰碑样板,但不偷工减料,保持自警的心,为自己的良心负责,也是一种善良。
  (4) 这些,都是小小的善,就像在夕阳下随风缓缓流动的金色沙粒,尽管渺小,但它们流动的弧线却能交错辉映出晚霞中最美的波纹。这些小善。其实很简单,琐碎而又平常,世俗而又平凡,仅仅是付出那么一点点人生底线,容忍那么一点点小过错,保持那么一点点廉耻之心,秉承那么一点点古老传统即可。这些小善,宛如寒冬墙角的朵朵腊梅,唤起我们内心的希望,让我们对温暖的春天保持信仰和力量。
  (5)古人说“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古人还说“从善如登,从恶如崩”,这些小善是一种日积月累形成的习惯,如同台阶,一步一步把做人的美德送往高处;那些小恶,亦如隐藏在雪山中的一两块小石头,重要关键部位稍微有所松动,就能乘着歪风,导致整座雪山的坍塌,心灵底线的溃烂。
  (6)生活常常是这样,有时候你对一个人做十件善事,他不一定记得住,但是只要你有一件恶举。他或许就记住了你。这是本性释然,所以,一个人若要改变自我形象,当从改变内心开始,积累小善成大善,树立口碑,当从戒恶做起,“不以恶小而为之”即是此理。
  (7)乾坤琅琅,芸芸众生,我们不是孤立的个体,生活的每时每刻与身边的人事、草木、环境有着千丝万缕的偶然和必然的联系。也可以这样说,看得见的小善,是让自己活得快乐的一种涓涓细流,也是让身边的人活得无忧的一种社会责任。自我的小善产生的小快乐,常常带动了周围世界的快乐,而周围世界的幸福也渲染和扩大了我们个体的幸福。
  (8)小善是一种爱的衍射、是一个人内心世界的涟漪。善良、其实很简单,如同最简单的那道数学题“1+1=?” ,在不同的心灵世界就能产生不同的答案,但我始终相信:只要每个人付出一份小善,我们就能得到多于两份的爱以及这些爱所散发出来的独特光辉。
  (选自《读者•乡土人文版》2008年第3期)
  22.解释文段中加点的词语。(2分)
  (1)炫耀:
  (2)恪守:
  23.“小善大爱”是本文所阐明的中心论点,本文是怎样概括“小善”的具体内容的?(3分)
  24.文章第(5)段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请简要分析运用这种论证方法的好处。(3分)
  25.认真阅读选文第(1)段和第(3)段,然后用自己在生活中亲自做过或亲眼看到别人做过的“小善事” ,为本文中心论点补充一个事实论据。(3分)
  三、写作(50分)
  26.从下面两道作文题中,任选一题,按要求作文。
  题一:挑战五处不在,我们每个人都面临着挑战;挑战无时不有,你曾经历过什么挑战?请以“挑战”为题,写一篇文章。
  题二:窗外的 (风景、故事、人………)
  要求:(1)半命题作文,先补全题目,可以用括号中的词语补全,也可以自己另选词语补全。(2)C除诗歌、戏剧外,自选文体,文章不少于600字。(3)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和地名。
  参考答案:
  一、1.略 2、C 3、D 4、B
  5、(1)万水千山求它载着她的爱和悲哀归去。(2)虽乘奔御风 (3)我寄愁心与明月 (4)安得广厦千万间 (5)会挽雕弓如满月 (6)烟笼寒水月笼沙
  6、(1)《三国演义》 罗贯中 求贤若渴(礼贤下士,关心部下)(2)作用:突出天气严寒,烘托人物形象。
  7、(1)要求:活动项目内容必须围绕活动主题示例:①召开纪念我国改革开放三十周年演讲会。②利用双休日到城区街道旁栽花种树。(2)要求:事例中能体现“变化”的得满分,没有前后比较的扣1分。示例:贺州市过去交通条件较差,没有铁路,2009年5月洛湛铁路贺州段胜利建成并正式通车。
  二、(一)、
  8、聚 怒
  9、抒发了作者对祖国河山的热爱,对统治阶级残暴贪婪的痛恨和对劳动大众所受苦难的同情。(意对即可)。


展开余下试题  (二)10、D
  11、(1)(潭)以整块石头为底,靠近岸的地方,石底有些部分翻过来露出水面。 (2)石潭里的鱼大约有一百来条,都好像在空中游动,什么依靠都没有似的。
  12、分别从游鱼、阳光、影子三个角度描写。
  13、这句话采用了借景抒情的写法,通过描写小石潭寂静、凄清的环境,抒发了悄怆悲凉的心境。(或从其他角度进行赏析,言之有理即可)
  (三)14、内容:写天大旱,山塘开列了。用意:交代环境,为下文写小鱼的出现作铺垫。
  15、运用数量次,具体地表现出山塘干裂的程度。
  16、表达方式:议论。作用:表达了作者对小鱼顽强生命的赞美,以及对生命的感悟。17、“我”是一个勤学好问,具有探究精神的孩子。起了连贯全文内容的线索作用。
  18、感悟要点:(1)从小百货鸭子的眼睛里,读出了强烈的求生意愿和顽强的生命力。(2)我们要珍惜生命,学会在困境中顽强地生存,求进步、求发展。(言之有理即可)
  (四)19、主要取决于风力大小和可燃无的温度。当风使可燃物降温到着火点以下时,风便灭火;当风无法使可燃物温度降至着火点以下时,风便助火。
  20、B
  21、“大显神威”表明风力灭火机在扑救小兴安岭的一场大火中的决定性作用;相对而言,“重要作用”在表达程度上要轻得多。两个词实事求是地说明了风力灭火机的作用。
  (五)22、(1)夸耀 (2)恭敬、谨慎地遵守
  23、付出那么一点点举手之劳,恪守那么一点点人生底线,容忍那么一点点小过错,保持那么一点点廉耻之心,秉承那么一点点古老传统。(答错一点扣0.5分)
  24、论证方法:道理论证(或引用论证)。好处:为中心论点提供强有力理论依据,有力地证明了中心论点。
  25、示例:(1)早读已经上课,看到同桌还没有来,我主动帮他把椅子从课桌上放下来,免得他更加难为情。(2)雨天路滑,看到别人不小心摔了一跤,张立同学装作没看见,以免别人难堪。(意对即可)
  三、26、略 (220.160.63.143)
标签:人教版 九年级 下册 中考试卷
相关:关于“广西壮族自”的其他试题
重磅:备战2024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929]

部编人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统编版高中试题按册查询
高一必修上 | 高一必修下 | 高二选修上 | 高二选修中 | 高二选修下
苏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语文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北师大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沪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把本页分享到:QQ空间新浪微博腾讯微博微信


关闭本页返回网站首页退出登录

导航:课件下载教学文摘杂文参考教学设计音像素材作文素材试题下载备课中心中学英语教学资源网小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8487054
联系手机: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