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用户注册 | 登录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类目:首页试题中心月考试卷

阅读:969  
标签:语文版 九年级 下册 月考试卷
重磅:备战2024 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969]
2009年秋季期初三级月考试题
2009年秋季期
九年级语文月考(二)试题
时间:150分钟 分数:120分
一、识字写字、口语交际与综合性学习(13分)
1、下列加点字的读音有误的一项是( )(2分)
A、咫尺(zhǐ) 希冀(jì) 恍若(huǎng) 黯然失色(àn)
B、悖谬(bèi) 迤逦(yǐ) 潸然(shān) 颓垣断壁(tuí)
C、熟稔(rěn) 擅自(shàn) 瞥见(piě) 未雨绸缪(móu)
D、疮痍(chuāng) 蕴藏(yùn) 休憩(qì) 难辞其咎(jiù)
2、下列词语书写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豁达 请帖 顶礼膜拜 瘦骨嶙峋
B、诀窍 琐屑 冲耳不闻 不可名状
C、渲泄 萦绕 痛心疾首 荡然无存
D、纽带 停滞 龙盘虎踞 眼花潦乱
3、书写。根据全卷答题书写情况评分。(3分)
阅读后面的材料,回答4—5题。
下面是一份分别对400名小学生、初中生和高中生课堂回答问题的情况调查表。请根据情况调查表回答后面的问题。
类别 主动回答 被动回答
人数 百分比 人数 百分比
小学生 354 88.5% 26 6.5%
初中生 306 76.5% 72 18%
高中生 228 57% 118 29.5%
4、从上面的表中你看出什么问题?(3分)
答:

5、针对这一问题,请你结合所在班级和学校情况,向同学们提出一条建议。(3分)
答:
二、古诗文阅读与名句积累(24分)
6、《水浒传》中的人物,与故事情节搭配不当的一项是( )(3分)
A、林冲——风雪山神庙 B、陆虞候——火烧草料场
C、武松——血溅鸳鸯楼 D、晁盖——三打祝家庄
7、默写(8分,每小题2分)
①子曰:“见贤思齐焉, 。”(《论语》十则)
② ,野渡无人舟自横。(韦应物《滁州西涧》)
③在杜甫的《闻官军收河南河北》这首诗中,表达诗人迫不及待归心似箭的心境、想象自己回到故乡情境的诗句是: , 。
④在辛弃疾的《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这首词中,表达了词人抗敌收复失地的决心不可阻挡的词句是: , 。
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回答第8题。
约 客 赵师秀
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有约不来过夜半,闲敲棋子落灯花。
8、下面对这首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 )(4分)
A、约客,是希望客人如约而至,然而此诗写的却是客人没有按时来,甚至没有来。
B、前两句写景,主要烘托出单调而寂寞的氛围,为下面的抒情作铺垫。
C、诗中“家家”、“处处”叠字运用很有技巧。“家家”修饰“雨”,说明江南的梅雨季节让人很难捱;“处处”修饰“蛙”,体现丰收在望而令人欣喜的情景。
D、“有约不来过夜半”写主人准备和客人对弈来度过这漫长的梅雨之夜,可迟迟不见人来,长时间的等待,等得心烦了,因而在院落走来走去。
E、最后一句把主人约客久等不至的心境刻画得极为生动。这里面有急,有气,有失落,有无奈,都在无意的“敲”字流露出来,竟震“落”了“灯花”。
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7~9题。
马 说 韩愈
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故虽有名马,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浏览完整试题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呜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9、下面句子中加点的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3分)
A、其真无马邪 其真不知马也
B、策之不以其道 执策而临之
C、一食或尽粟一石 或王命急宣
D、食不饱,力不足 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10、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3分)
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译:
11、下列对选文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两句,写出了千里马的悲惨遭遇。
B、千里马被埋没的根本原因是:“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
C、“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食马者“不知马”的无知在这几句话中充分表现出来了。
D、提示全文主旨的语句是:“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这从中表现出了作者对统治者不识人才、压抑人才的愤慨之情。
三、现代文阅读(23分)
(一)梨一样的苹果
①米哈朵夫是一位出色的小学图画教师,他在这个偏远的小城中教了一年又一年图画课。他一如既往地按照自己的标准评价学生的图画作业,从未出过任何差错。
②一天,像以往一样,米哈朵夫翘着有些俏皮的小胡子走上讲台,教学生画苹果。他绕着教室看了一圈,小胡子快活地抖动着,他满意极了。突然,他的目光落在了墙角的课桌上。这里坐的是刚刚转到班里的尤里卡,他的父亲是西伯利亚的护林员,因病调到小城工作。似乎是故意捣蛋,尤里卡的苹果又长又圆,蒂部尖尖的,并且涂上了梨黄色。可以说,他画的根本就不是苹果。“你画的是苹果吗?”孩子回答:“是苹果。”“我看倒有些像梨。”“是的,老师,有些像梨的苹果。”米哈朵夫压着火气告诉那孩子,苹果是扁圆的,应该用浅黄色,再加上一些鲜艳的红色。他的口气非常的温和,他希望用老师惯用的说理感化的方法,使尤里卡放弃这个像梨的苹果。但这个孩子压根儿没在意老师的温和,他说,在西伯利亚大森林里,一棵苹果树和一棵梨树各自被雷劈去了一半,两棵树紧紧靠在了一起,长成了一棵树,一面结的就是这种像梨一样的苹果。他吃过这种苹果。他是这个世界上唯一吃过这种苹果的人,因为,这两棵树只结了一个苹果,后来,两棵树慢慢烂掉,都死了。
③专注倾听的米哈朵夫从故事的结尾感到了嘲弄的味道。他“嚓”了一下撕掉了那一页像梨一样的苹果,“要么拿出你所说的苹果,要么就乖乖地画我的苹果。否则,就再也不要来上课了!”
④全班同学哄堂大笑。这个从西伯利亚来的土头土脑的小男孩可怜巴巴地缩在墙角,但他仍执拗地坚持:“确实有这种苹果,我吃过这种苹果。”
⑤第二天孩子拿着画满了苹果的作业本乖乖地走到他面前。令米哈朵夫吃惊的是,这些苹果比其他学生的苹果都画得好,只是每一个圆润鲜艳的苹果边都洒满了斑斑点点的泪渍。
⑥如果尤里卡是一个爱说谎的孩子,事情也就那样过去了。但经过米哈朵夫明查暗访,尤里卡从不说谎。米哈朵夫虽然一如既往地上他的图画课,但是那两撇可爱的小胡子像是患了感冒,再也不会欢乐地抖动了:那些泪渍深深地印在了他的心上。每一节课都是一次折磨——他不敢看缩在墙角的尤里卡,更害怕同学们对尤里卡的嘲笑,那些尖锐的笑声像锥子似的扎在心上。
⑦他知道,他必须弄清到底有没有像梨一样的苹果。他到护林员家里打听,他一趟趟到邮电所去发信,他到处询问,但都没有结果。终于有一天,他跳上了一辆破旧的汽车,风尘仆仆地赶到了一千公里外的莫斯科。在国家园林科研所里,园艺家米丘林听完他的故事,突然疯了似地跳起来拿出了伏特加酒,为他的故事、为他身上一千公里的尘土、为他令人尊敬的痛苦与他一次次干怀。米丘林激动地说:“亲爱的米哈朵夫,我的确不知道世界上有没有这种苹果,但我必须感谢你。回答这个问题至少需要三年,也许,三年之后的秋天我会送你一个像梨一样的苹果。”
⑧三个秋天过去了。突然有一天,教室的大门被猛地撞开了,一个披着厚厚尘土的人走了进来。这正是伟大的米丘林,他的手里握着两个神奇的金黄金黄的苹果。米丘林走上讲台,向同学们讲述了他从米哈朵夫讲述的故事中得到的启示,采用嫁接术获得梨苹果的经过:“这是植物界的一场真正的革命,有了嫁接术,我们就有了成千上万种没有见过没有吃过的神奇水果。而开始这场伟大革命的两个人,一个是图画老师米哈朵夫,一个是十几岁的学生尤里卡。”
⑨像三年前一样,米哈朵夫神气地站在讲台上,小胡子再次快活地抖动着:“同学们,让我们再画一次苹果。我要说的是,请画出和我不一样的苹果。尤里卡同学,请务必再画一幅梨苹果。”
⑩尤里卡画好的苹果上,又一次洒满了泪渍。不过,那是米哈朵夫老师不小心弄上去的。
12、这篇小说以“梨苹果”为线索,读完后请概括故事的主要情节。(4分)
起因:图画课上,尤里卡画梨苹果,遭老师责罚。
经过:
结果:
13、下列对文中画线句的理解和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3分)
A、第③段画线句中“一下撕掉了”体现了米哈朵夫老师作为权威受到挑战时恼怒的粗暴行为,为下文他的反省埋下了伏笔。
B、第⑥段的画线句形象生动地写出了老师内心深深的痛苦。
C、第⑦段的最后一句话表现出米丘林作为科学家的实事求是的态度和对科学无比热爱的精神。
D、第⑨段中老师说出这样的话,说明他的内心还在深深地自责,用这种方式向同学们特别是尤里卡表示歉意。
14、结合文意,谈谈你对第⑦段中加点词语“令人尊敬的痛苦”的理解。(3分)
答:①“痛苦”指的是:    ;
②“令人尊敬”的原因是:


展开余下试题
(二)大唐柳色
⑴渭城在哪儿?唐代的柳色是否还那么清新?
⑵每次送别时,总想陪伴着友人走进客含,像唐代诗人那样叫上一壶酒,点上几碟菜,在四周绿色中间“一杯一杯复一杯,二人对酌山花开”。可每次都是来也匆匆去也匆匆,总也无法如愿以偿。同唐人相比,我们总是少了一份旷达,一份恬淡,一份缠绵。
⑶唐人的神韵,唐人的风范,犹如他们所歌颂的柳色一样,永远那么潇洒,那么清新,那么多情,也永远在唐诗里“依旧烟笼十里堤”,让我们这些后来人向往,又让我们无法企及。
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
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又名《渭城曲》)
⑷今夜,月色宜人,独坐在客舍里,看黄昏的月光给窗户镶上一道金边,一直伸向山的那一边。我的思绪又一次踏着遍地月光,沿着《渭城曲》所铺设的意境,走上了去阳关的古道。
⑸去阳关的道路上,多了驼铃狼烟,多了孤独、寂寞与苍凉。然而,这一切都挡不住唐人哒哒的马蹄。不就是沙漠吗?他们就是为了沙漠而来,为了“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的雄浑而来;为了“瀚海阑干百丈冰”的奇异而来;为了“天下谁人不识君”的自信而来。
⑹于是,唐诗中出现了离别,出现了折柳。
⑺客含对饮,灞桥折柳,这种习俗不知是否起于唐代,然而却被唐人挥洒得淋漓尽致,情意万千。当他们拉着马缰绳,立柱斜阳下的驿道边,折柳相送依依惜别时,风吹动着他们青色的长衫,飘飘欲飞。
⑻唐代国势强盛,读书士子人人奋袂而起,走出书斋,离家别子,仗剑远游,去河朔,去塞上,去长安,以求博取功名利禄,入世之心极重。可一旦他们发现追求必须以人格付出为筹码时,他们却惶惑了,他们沉默了,他们爆发了,最终选择义无反顾地高唱“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长揖而去,拂袖归山;然后再去寻找新的起点。
⑼他们重视功名,但更重视人格;人世之心不死,道德之树常青。唐代文人的腰杆同笔杆一样,铁硬。因而,唐诗就显得洒脱,富有个性;而唐代的诗人们漂泊南北,沦落天涯,受够了颠沛流离之苦。
⑽别,是经常的;聚,是短暂的。可唐人的感情从没被滚滚红尘所消磨。相反,由于长期漂泊在外,他们更需要友情慰藉。于是,他们更看重友情。倾盖如故,一见倾心,彼此从不因身份、地位与政见的不同而有所改变,也不因生死而隔离。
⑾唐人,真是太多情了。在南来北往的路上,送人的,折柳相赠;离去的,接枝挥别。“春风知别苦,不遣柳条青。”然而,柳条一年一青,岁月却慢慢老去,唐人衣袂飘飘,迈着潇洒的步子,一步步走入历史的深处,成为一处可望而不可即的风景。
⑿隔着岁月,仿佛隔着一条难以逾越的长河,“野渡无人舟自横”,让我们无论如何也渡不过去,无法进入那种境界。
⒀这,大概就是现代人的悲哀了。
15、下列对文中画线语句的理解和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3分)
A、第(1)段用问句开头,创设了情境,引出了下文的感性遐想。
B、文中引用王维的诗《渭城曲》,照应了文题,增添了诗意的文采,具体形象地表现了唐人潇洒多情的风范神韵。
C、第(8)段中“入世之心极重”道出唐代读书士子积极入世、不顾一切地追求功名利禄的心态。
D、第(11)段中“可望而不可即”体现了作者对诗人神韵风范的无限向往,同时感叹现代人无法企及其境界。
16、请你给文中第(9)段画波浪线语句写上简洁的批注,发表你的评价和看法。(3分)
答:

17、作者在文中引用很多诗句,其中没有离别之意的两项是( )( )(4分)
A、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B、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
C、无情最是台城柳,依旧烟笼十里堤。
D、春风知别苦,不遣柳条青。
E、莫愁前路无知已,天下谁人不识君。
18、认真读完本文,你认为作者在第(13)段中为什么说“是现代人的悲哀”?请结合现实分析。(3分)
答:

四、写作与修改(60分)
(一)文章修改(10分)
感 恩
  ①没有让人夸奖的优秀成绩,没有让人惊讶的美丽外表,也没有让人羡慕的豪华家居,我却固执地认为,自己生活在一个快乐而幸福的情感世界里。因为感恩的存在,我的生活时时绽放着诱人的光彩。
  ②春天,我要将感恩之心献给大地。没有春雨的滋润,就没有绿叶的生机!A没有春风的轻拂,就没有花朵的艳丽。有春天无私的奉献,才有秋天累累的硕果。朋友,漫步在春意盎然的大地上的时候,请带上自己的感恩之心,有了这种心态,自然界的一草一木,都会成为你最好的朋友。
  ③夏天,我要将感恩之心献给农民。B是他们,让原野充满着绿色;是他们,让园圃飘荡着果香;是他们,让汗水变成了粮食。他们用自己的双手,让贫瘠的土地变得不再荒凉;他们用自己的智慧,a开始了新一轮新农村建设的赞歌。如果世界失去他们,那将无法想象。
  ④秋天,我要将感恩之心献给老师。不会忘记,遭遇喜悦时老师那鼓励的眼神;不会忘记,成绩落后时老师那鼓励的笑脸;不会忘记,取得成功时老师无言的喜悦。教师节来临了,我会将自己窗台上那一束刚刚开放的花朵,放到老师的窗前;我会默默地拿起抹布,精心地收拾老师教学的舞台;C我还会在老师迈进教室时,献上深情的祝福。
  ⑤冬天,我要将感恩之心献给父母。父母是我们心的依靠和归宿。有雨的日子,他们是头顶撑起的一把伞;伤心的时候,他们是为我们擦去泪花的手帕。找一个寒冷的冬日,让父母站在我的身边欣赏我的杰作。b我细心地炒菜,我精心地调配,我认真地洗菜。当我将制作出来的可口饭菜送到父母嘴边的时候,我看到了世间最美丽的笑脸,虽然我的小手已经冻得通红。
  ⑥生活在感恩的季节里,我收获到了生活的无限快乐!D
19、文中(A)、(B)、(C)、(D)四处标点符号中,使用不当的一项是( )
(2分)
20、对文中加点词语的修改意见,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第①段中关联词“因为”使用不当,应该删去。
B、第②段中“滋润”与原句搭配不当,应改为“飘洒”。
C、将第④段的“喜悦”改为“失败”。
D、将第⑤段的“可口饭菜”改为“绝美佳肴”。
21、文中画线的句子有语病,请加以修改。(4分)
a句:
b句
22、请你根据文章的内容,重新给文章拟一个恰当的标题。(10个字以内)(2分)

(一)写作(50分)
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作文。
电视剧《西游记》的主题歌里唱道:“敢问路在何方?路在脚下。”其实,不同的路就是不同的人生,有的路通向庸俗,有的路通向高尚,有的路通向平凡,有的路通向辉煌。想要走好人生之路,需要你的勇气,需要你的智慧,需要你的实干,需要你的创新,需要你把握机遇……怎样走好人生之路,彰显个性,实现价值?答案就像歌中唱到的那样“路在脚下”。
23、请以“路在脚下”为话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所写内容必须在话题范围之内;②立意自定,题目自拟,文体自选(诗歌、戏剧除外);③不少于600字;④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


展开余下试题
参 考 答 案
一、1、C(瞥—piē) 2、A(B冲—充 C渲—宣 D潦—缭) 3、根据全卷的书写情况评分。 4、示例:学生随着年级的增高主动回答问题的人数(比例)越来越少,而被动回答问题的人数(比例)越来越多(大)。 5、示例:初、高中的学生要提高课堂回答问题的主动性。
二、6、D(宋江) 7、①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②春潮带雨晚来急 ③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 ④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 8、C(没有体现丰收在望,令人欣喜的意思) D(“走来走去”误解诗意) 9、C(A、表反问,难道/表猜测,大概 B、鞭打/鞭子 C、有时 D、吃/喂养) 10、译:想和普通的马一样尚且不能够,又怎么能让它日行千里呢? 11、B(根本原因是“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三、12、经过:老师怀疑错怪了尤里卡,内心很痛苦;为弄清事实,他到处寻找答案。 结果:梨苹果嫁接成功,老师真诚地请尤里卡再画一幅梨苹果。 13、D(这小小的变化体现出米哈朵夫老师教学理念的转变) 14、①米哈朵夫老师怀疑自己错怪并伤害了学生尤里卡,内心感到不安、自责 ②这种痛苦体现了他作为教育者的爱心和责任心;他到处询问,千里奔波,这种求实态度和执著精神,同样令人尊敬。 15、C 16、示例:这句话是对唐代诗人乐观旷达、洁身自好美好品格由衷的赞美,作者对他们重人格、重友情、有骨气、有个性、不为世俗所累、如柳一般不屈傲立的人生态度充分肯定。 17、B C 18、答案要点一是对唐代诗人崇高的精神情怀和乐观的人生态度赞美,二是对现代人重物质方面追求而轻精神人格方面操守而感叹。
四、(一)19、A(应用分号) 20、C 21、a句改为“唱响了新一轮新农村建设的赞歌” b句改为“我认真地洗菜,我精心地调配,我细心地炒菜” 22、示例:“生活在感恩的季节里”或“春夏秋冬,感恩相伴”等。 23、此是话题作文,“路在脚下”范围较大,因此审题的第一步是把话题变大为小,找到突破口,可以从提示语中立意,比如,路的方向对我们影响很大、走好自己的人生路需要哪些重要条件等,然后拟一个恰当的标题,写记叙文可拟《携勇气一起上路》、《挥着翅膀的女孩》;编小小说可拟《走在花季里的兄弟俩》、《不一样的天空》;写议论文《相对的脚印,不一样的人生》等。


班别: 姓名: 学号:
2009年秋季期九年级语文月(二)考答题卡
一、1、 (2分) 2、 (2分) 3、书写(3分) 4、
(3分)
5、
(3分)
二、6、 (3分) 7、(8分)① ②
③ ④
8、 (4分) 9、 (3分) 10、译:
(3分) 11、 (3分)
三、12、经过:
结果: (4分)
13、 (3分) 14、①
   ②                     
(3分)
15、 (3分) 16、

(3分)
17、 (4分) 18、

(3分)
四、19、 (2分) 20、 (2分) 21、(4分)a句改为:
b句改为:
22、 (2分) (222.217.250.31)
标签:语文版 九年级 下册 月考试卷
相关:关于“2009年秋季”的其他试题
重磅:备战2024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969]

部编人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统编版高中试题按册查询
高一必修上 | 高一必修下 | 高二选修上 | 高二选修中 | 高二选修下
苏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语文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北师大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沪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把本页分享到:QQ空间新浪微博腾讯微博微信


关闭本页返回网站首页退出登录

导航:课件下载教学文摘杂文参考教学设计音像素材作文素材试题下载备课中心中学英语教学资源网小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8487054
联系手机: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