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用户注册
|
登录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首页
备课
教案
论文
杂文
试题
课件
素材
音像
公开课
类目:
首页
》
试题中心
》
月考试卷
阅读:861
标签:
人教版
高一
上册
月考试卷
重磅:
备战2024 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861]
2009年下期江永二中高一第三次月考试卷
2009年下期江永二中高一第三次月考试卷
语文
命题:宋晓森 何裕华 审阅:何裕华
说明:1.本试卷时量150分钟,分值150分。 2.请将答案写在答卷上。
一、语言运用(21分,每小题3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有错误的一组是( )
A.敛裾 jū 一椽 chuán 猗郁 yī 黑魆魆 xū
B.蓊郁 wěng 独处 chǔ 纤细 xiān 瞥见 piē
C.剑鞘 qiào 瞠目结舌 chēng 重创 chuàng 变徵 zhǐ
D.目眦尽裂 zì 刀俎 zǔ 参乘 shèng 耆艾 qí
2.下列词语中,书写正确的一组是( )
A.气概 撕杀 斑驳 没精打采
B.编篡 袅娜 蜷缩 山清水秀
C.彗星 汇编 收讫 彪炳千古
D.潦倒 阑珊 渺茫 人才倍出
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A.丁香花纤小文弱,清香幽雅。古代诗人以此立意,写出不少古今传诵的佳作,丁香成了古代诗词中人们耳濡目染的意象之一。
B.鲁迅对于请愿的事,一向就不以为然。他认为在“三•一八”惨案中遇难的爱国群众,不过供无恶意的闲人以饭后的谈资,或者给有恶意的闲人作“流言”的种子,此外深的意义很寥寥。
C.入夜,月色溶溶,水天相接,我们或坐在树下谈笑自若,或坐在船上扣弦高歌,或立于小石桥上对月凝思。
D.1926年3月18日,北京人民为了反对帝国主义侵犯我国主权,在天安门前集会抗议,会后到执政府前请愿。段祺瑞竟命令卫兵向请愿群众开枪,打死打伤二百余人,制造了耸人听闻的“三•一八”惨案。
4.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
A.“没有伟大的人物出现的民族,是世界上最可怜的生物之群;有了伟大的人物,而不知爱戴、崇仰、拥护的国家,是没有希望的奴隶之邦。”郁达夫说的“伟大的人物”就是鲁迅。
B.艾青的诗把个人的悲欢融合到民族和人民的苦难命运之中,表现出对光明的热烈向往与追求,富有强烈的时代感和现实性,感情真挚,风格独特,是继郭沫若、闻一多等人之后推动一代诗风的重要诗人。
C.《随想录》体现巴金早年秉持的写作信条“将心交给读者”,他明明白白地告诉世人:“我要把《随想录》当做遗嘱来写。”他“揪出示众的首先是自己”。他的这种光辉的人格感动着每一个有良知的人。
D.古代诗人们在前人的学习中创造,又在自己的创造中学习,使得中国诗歌语言如此丰富多彩。
5.把下面六句话按恰当的顺序填入横线处,语序正确的一项是( )
充满整个夏天的是一个紧张、热烈、急促的旋律, 。火红的太阳烘烤着大地,麦浪翻滚着,扑打着公路上的汽车,像海浪涌着一艘艘的舰船。
①山坡上的芊芊细草渐渐滋成了一片密密的厚发
②这时轻飞曼舞的蜂蝶不多见了
③却换来烦人的蝉
④好象炉子上的一锅冷水在逐渐泛泡、冒气终于沸腾了一样
⑤下面林带的淡淡绿烟也凝成一堵黛色长墙
⑥潜在树叶间一声声长鸣
A.①⑤②③⑥④ B.④⑤①②③⑥ C.④①⑤②③⑥ D.②③⑥④①⑤
6、下列句子中的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A.写文章应该重点突出,详略分明。至于哪些事例要详写?哪些事例要略写?这要服从于中心思想的需要。
B.我要给爷爷理发,爷爷笑了:“你?笤帚疙瘩戴帽子――充人哩。”
C.怎么解释这种人生历程呢,是信念,还是野心?是原则,还是投机?
浏览完整试题
D.请以“诚信”为题写一篇记叙文。写好后,互相评议(也可以以组为单位共同修改),着重推敲语言。
7.为上联“心平浪静,秋月芙蕖湘水碧”选择下联,最合适的一项是( )
A.志远天高,春风杨柳麓山青 B.情深海阔,夏日荷花潇江红
C.气壮山威,鲲鹏展翼楚云飞 D.身正才卓,冬雪松竹衡岳高
二、现代文(一般社会科学类、自然科学类文章)阅读(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8—10题
依托于信息技术革命的网络社会改变了人们传统的空间和时间感受,空间和时间都不再是固定的,成为了“流动的空间”和“压缩的时间”。利用高速传播的音像信息,人们可以立刻进入到一个不同的空间,并参与其中;凭借强大的信息存储能力,不同时间发生的事情都能集中为同一个瞬间。
这种变化导致了更为高速有效的经济活动,同时也使得经济组织彻底国际化;人们的交往活动进一步加速,满足生活需要的各种活动更为方便快捷;由于减少了面对面的接触,人们也就变得更为独立自由,产生了一种普遍的解放感。
新的时空感受给很多人带来了解放和自由的感觉,却也潜移默化地使人丧失了历史深度和特殊的地区认同,使人们在虚拟的数码文化中漂泊无依。这样一种虚拟文化严重挑战传统的男女性别关系、家庭亲情关系。表面上看,信息技术使得社会的组织和结合更为紧密有效,个人自由大幅度增加,个人能力也大幅度增强,但个人责任感和义务感却日益淡薄,自我意识日益脱离群体意识,传统的权威、人与人之间的沟通关系被无情地消解掉,导致了广泛而严重的自恋、孤独和原子化的个人主义,社会面临着解体的危险。
简而言之,网络社会深刻地改变了我们所处的世界的面貌,提升了生产力、文化创造力和传播的潜能,但同时也削弱了社会组织的权威和人际关系纽带。在这样一种“流动的空间、压缩的时间”里,时间节奏突然加快、人际交往抽象化带来了社会普遍失去控制的焦虑和无力感,人们迫切地希望找到一种凝聚的力量,来对抗信息时代所产生的高度风险、无限分散、日益抽象化的总体趋势。
应对网络社会的挑战,新的社会运动、国家和文明共同体理应发挥驾御和控制作用。各种新兴社会运动,如环境生态保护运动、女性运动等等,其实都是一种对抗网络社会的方式。这些运动和社会组织使人们重新认识并加强了自身的责任感、义务感以及性别人同和家庭纽带。在新形势下,我们应该重新审视国家的作用。在充满风险的、高度抽象化、分散化的网络时代,国家权威是抵制风险、保障社会生活、维护个人权利和尊严的有效力量;在传统家庭解体、各种社会团体日益消解、文化与信仰遭受冲击的情况下,建立起恰当的认同感受,就有可能驱除人们普遍存在的无力感受,使得每一个体重新焕发出自身的创造力。(选自《环球时报》2003年7月7日,有删改)
8.下面对“网络社会”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网络社会依托于信息技术革命,即信息实现大量储存和高速传播。
B.网络社会的时间和空间都不是固定的,人们感受到的是“流动的空间”和“压缩的时间”。
C.网络社会改变了人们传统的时间感受,不同时间发生的事情可以在同一个瞬间展开。
D.网络社会改变了人们传统的空间感受,人们在同一时间里,既可以在这个空间,又可以在另一个空间。
9.下面不属于应对网络社会挑战措施的一项是( )
A.突破时空限制发挥家庭的纽带作用,使人际交往更具体。
B.开展新的社会运动,加强社会成员自身的责任感和义务感。
C.建立恰当的国家认同感,使每一个体重新焕发出自身的创造力。
D.发挥文明共同体的驾御和控制作用,强化文化认同和信仰。
10.根据原文提供的信息,下面推断正确的一项是( )
A.网络社会空间是流动的,时间是压缩的,可见网络社会的人们已经不再受到时间的限制。
B.经济活动高速有效,经济组织彻底国际化,这必然会消除世界不同地区的贫富悬殊。
C.文章有较多篇幅分析网络社会的负面影响,可见作者对它持消极态度。
D.应对网络社会挑战有多种方式和力量,只要找到并充分利用好这些方式和力量,人们是能够逐步消除网络社会的负面影响的。
三、文言文阅读(22分,其中选择题每小题3分,翻译题9分,简答题4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1—14题。
项羽解而东归。汉王欲引而西归,用留侯、陈平计,乃进兵追项羽,至阳夏南止军,与齐王信、建成侯彭越期会而击楚军。至固陵,不会。楚击汉军,大破之。汉王复入壁,深堑而守之。
五年,高祖与诸侯兵共击楚军,与项羽决胜垓下。淮阴侯将三十万自当之,孔将军居左,费将军居右,皇帝在后,绛侯、柴将军在皇帝后。项羽之卒可十万。淮阴先合,不利,却。孔将军、费将军纵,楚兵不利,淮阴侯复乘之,大败垓下。项羽卒闻汉军之楚歌,以为汉尽得楚地,项羽乃败而走,是以兵大败。使骑将灌婴追杀项羽东城,斩首八万,遂略定楚地。鲁为楚坚守不下。汉王引诸侯兵北,示鲁父老项羽头,鲁乃降。遂以鲁公号葬项羽穀城。还至定陶,驰入齐王壁,夺其军。(选自《史记•高祖本纪》)
王夫之曰:汉王甫破项羽,还至定陶,即驰夺韩信军,天下自此宁矣。大敌已平,信且拥强兵也何为?故无所挟以为名而抗不听命,既夺之后,弗能怨也。如姑缓之,使四方卒有不虞之事,有名可据,信兵不可夺矣。夺之速而安,以奠宗社,以息父老子弟,以敛天地之杀机,而持征伐之权于一王,乃以顺天休命,而人得以生。(选自王夫之《读通鉴论》)
1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汉王欲引而西归 引:引诱。
B.至阳夏南止军 止:使……止,驻扎。
C.淮阴侯复乘之 乘:乘势(进攻)。
D.使四方卒有不虞之事 卒:通“猝”,仓猝。
1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遂以鲁公号葬项羽穀城 以乱易整,不武。
B.信且拥强兵也何为? 沛公之参乘樊哙也。
C.乃进兵追项羽 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其可怪也欤
D.项羽解而东归 秦王还柱而走。
1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根据文中有关信息推断,“皇帝”指的是刘邦,“齐王”就是韩信。
B.垓下决战之时,刘邦所属的军队在数量上已占绝对优势。
展开余下试题
C.尽管刘邦阵营的孔将军、费将军逃跑了,但项羽军队仍然没有取得优势。
D.王夫之认为,刘邦灭楚后迅速夺取韩信兵权,是时机恰当、富有远见的明智之举。
14.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9分)
(1)至固陵,不会。
(2)汉王引诸侯兵北,示鲁父老项羽头,鲁乃降。
(3)故无所挟以为名而抗不听命,既夺之后,弗能怨也。
15.概括垓下之战的经过。(4分)
四、古诗词鉴赏和古诗文默写(13分)
16.阅读下面的诗,完成后面的题目。(7分)
归田园居(之三) 陶渊明
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
道狭草木长,夕露沾我衣。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
(1) 这首诗写了什么内容?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2) “带月荷锄归”一句常为后世诗评家称道。请说出这一句的妙处。
17.古诗文默写(6分)
(1)昔我往矣, 。今我来思, 。(《诗经•采薇》)
(2) , 。周公吐哺,天下归心。(《短歌行》)
(3) ,桃李罗堂前。暧暧远人村, 。(《归园田居(其一)》)
五、现代文(文学类文章)阅读(17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8—21题。
悼念乔治•桑 雨果
我哀悼一位逝去的女性,向一位不朽的女子致敬。
我以往热爱她,赞赏她,尊敬她;今天,在死亡的宁静肃穆中,我瞻仰她。
我称赞她,因为她的创造是伟大的,而我感谢她,因为她的创造是美好的。我记忆犹新,有一天我曾经给她写信说:“我感谢您心灵如此伟大。”
难道我们失去她了吗?
没有。
高大的形象不见了,但是并没有销声匿迹。远非如此,几乎可以说,这些形象发展了。它们变成了无形,却在另一种形式下变得清晰可见。这是崇高的变形。
人形有隐藏作用,它遮住了真正神圣的面孔,这面孔就是思想。乔治•桑是一种思想;这思想如今离开了肉体,获得了自由;她辞世了,而思想却活着。
乔治•桑在我们的时代享有独一无二的位置。其他伟人都是男人,她却是伟大的女性。
本世纪以完成法国革命和开始人类革命为其法则;在这个世纪里,由于性别的平等属于人类平等的范围内,因此一个伟大的女性是必不可少的。妇女必须证明,她可以拥有我们男性所有的禀赋,而又不失去女性天使般的品质;强大有力而又始终温柔可爱。
乔治•桑就是这种证明。
既然有那么多的人给法国蒙上耻辱,就必须有人给它带来荣耀。乔治•桑将是我们的世纪和法国值得骄傲的人物之一。这个誉满全球的女性完美无缺。她像巴尔斯一样有一颗伟大的心灵,像巴尔扎克一样有伟大的头脑,像拉马丁一样有崇高的心胸。她身上有诗才。在加里波第创造了奇迹的时代,她写出了杰作。
用不着一一列举这些杰作。何必把大家记得的事再鹦鹉学舌一遍呢?标志这些杰作力量所在之特点的,是善良。乔治•桑是善良的。因此,她受到憎恨。受人赞美有个替身,就是遭人嫉恨,热情有一个反面,就是侮辱。嫉恨和侮辱既是表明赞成,又想表明反对。后人会将嘲骂看作得到荣耀的喧闹声。凡是戴上桂冠的人都要受到抨击。
像乔治•桑那样的人都是为公众谋福利的。他们进去了,他们一旦逝去,他们本来那个显得空荡荡的位置上,便可以看到实现了新的进步。
每当这样一个杰出人物去世,我们便仿佛听到翅膀拍击的巨大响声;既有东西逝去,就有别的东西继续存在。
大地像天空一样,也有隐没的时候;但是,人间像上天一样,重新显现,跟随在消失之后:一个男人或者一个女人,就像火炬一样以这种形式熄灭了,却以思想的形式重新放光。于是人们看到,原来以为熄灭的东西是无法熄灭的。这支火炬越发光芒四射;从此以后,它属于文明的一部分;它进入人类广大的光明之中;它增加了光明;因为把假光熄灭了的神秘气息,给真正的光提供了燃料。
劳动者离开了,可是他的劳动成果留了下来。
埃德加•基内去世了,但是从他的坟墓里冒出了至高无上的哲学,而他又从坟墓上方给人们提出劝告。米什莱谢世了,但是在他身后耸立着一部历史,勾画出未来历程。乔治•桑长辞了,但是她给我们留下妇女展露女性天才的权利。变化就是这样完成的。让我们哭悼死者吧,但是要看到接踵而至的现象;留存下来的是确定无疑的事实;由于有了这些令人自豪的思想先驱,一切真理和一切正义都迎我们而来,而这正是我们所听到的翅膀拍击的声音。
请接受我们逝去的名人在离开我们的时候,给予我们的东西吧。让我们面向未来,平静而充满沉思,向伟人的离去给我们的预示的光辉前景的到来致敬吧。
18.“既有东西逝去,就有别的东西继续存在。”从全文看,这句话中逝去的“东西”指什么?“别的东西”又指什么?(4分)
(1)逝去的“东西”指 。
(2)“别的东西”指 。
19.“每当这样一个杰出人物去逝,我们便仿佛听到翅膀拍击的巨大声响。”结合文章内容,简要分析“翅膀拍击的巨大声响”的含义。(3分)
。
20.作者认为乔治•桑给法国带来了荣耀,根据文章内容,分条列举乔治•桑给法国带来的荣耀。(5分)
。
21.阅读画线的句子,然后回答以下问题。(5分)
(1)这段话揭示出了怎样的一种社会现象?请用一句简明的话加以概括。(2分)
。
(2)画线的句子在表达方式上具有什么特点?这样写有什么作用?(3分)
。
六、写作(60分)
2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如果真有“时空隧道”,它可以带你回到历史上的某一时刻,使你有机会见到古今中外的任何一个人,你会选择时间上哪一个坐标点?你会看到什么样的景象?会见到哪一位历史人物?与他进行什么样的对话呢……
要求:以材料提示的“时空隧道”为中心话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题目自拟。
考
室
考
号
班
级
姓
名
2009年下期江永二中高一第三次月考语文答卷
1—13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合计
答案
14.(1)
(2)
(3)
15.
16.(1)
(2)
17.(1)
(2)
(3)
18.(1)
(2)
19.
展开余下试题
20.
21.(1)
(2)
22.
200
400
600
800
1000
2009年下期江永二中高一第三次月考语文参考答案
1.C。(重创 chuāng)
2.C。(A.厮杀 B.编纂D.人才辈出)
3.B。(A.“耳濡目染” 濡:沾湿;染:沾染。耳朵经常听到,眼睛经常看到,不知不觉地受到影响。不合语境。B.不以为然:然:是,对。不认为是对的。表示不同意或否定。C.“谈笑自如” 和平常一样有说有笑。形容态度自然。必须用于紧张或危急的情况。D.“耸人听闻” 耸:惊动。夸大或捏造事实,使人听了感到惊异或震动。改用“骇人听闻” 骇:震惊。使人听了非常吃惊、害怕。)
4.C。( A项“爱戴、拥护、崇仰”排序不当,应该为“拥护、爱戴、崇仰”。B项“艾青的诗”与“是……重要诗人”不搭配。D项逻辑不合理。应该是“在前人的创造中学习,又在自己的学习中创造”。)
5.C。(④与前面句子衔接紧密,⑤应排在①后,因为“下面”是相对于“山坡上”而言的。梁衡《夏感》的开头)
6.B。(A问号均要改为逗号,C第一个逗号改为问号,D第二个逗号移至括号前)
7.A。(主要从平仄相对、词性相当、结构相同等形式点上对照。)
8.D。(根据第1段“人们可以立刻进入到一个不同的空间”一句,可看出“人们在同一时间里,既可以在这个空间,又可以在另一个空间”不合文意。)
9.A。(第5段谈应对挑战的办法,没有“突破时空限制”的意思。)
10.D。(A.第1段没有“人们已经不再受到时空的限制”这样的绝对说法。B.全文没有“必然会消除世界不同地区的贫富悬殊”这样的绝对说法。C.与D项矛盾,且与全文一分为二的辩证观点不相符合。)
11.A.引:率领。
12.A。(A.以:介词,用。B.也:语气助词,表示停顿、舒缓语气/语气助词,表示判断语气。C.乃:副词,于是/副词,却,竟然。D.连词,表示承接/连词,表示修饰。)
13.C。(韩、彭没来会合,而非逃跑。)
14.(1)汉王到达固陵,韩信、彭越却没有来会合。
(2)汉王就率领诸侯军北上,把项羽的头给鲁县的父老们看,鲁人这才投降。
(3)因此韩信没有能够依靠的理由作为名义,对抗刘邦而不接受命令;刘邦夺去韩信的兵权之后,他也无法抱怨。
15.①淮阴侯与楚军首战败退;②孔、费将军与淮阴侯打败楚军;③汉王派灌婴追杀项羽。
16.(1)这首诗描写诗人归隐后的日常劳动生活;表达了诗人对归隐耕种生活的热爱。
(2)“带月荷锄归”这一句将劳动生活的感受和山村静谧的夜景融合在白描般的图画中,含蓄地表达了诗人对田园生活的满足。
17.(1)杨柳依依 雨雪霏霏 (2)山不厌高 海不厌深 (3)榆柳荫后檐 依依墟里烟
18.(1)生命 (2)思想
19.其含义是:杰出人物离开我们时留给我们的精神财富,包括真理和正义。
20.(1)她创作出了杰作,表现了善良;
(2)她是为公众谋福利的杰出人物;
(3)她是一个强大有力而女温柔可爱的完美女性;
(4)她展露了法国女性的天才,并赢得了妇
上一篇:
2009——2010学年上学期九年级语文期中试卷
下一篇:
高三年级第三次周考试题
标签:
人教版
高一
上册
月考试卷
相关:
关于“2009年下期”的其他试题
重磅:
备战2024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861]
部编人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统编版高中试题按册查询
高一必修上
|
高一必修下
|
高二选修上
|
高二选修中
|
高二选修下
苏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语文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北师大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沪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把本页分享到:
QQ空间
新浪微博
腾讯微博
微信
红楼
孔子
庄子
李白
杜甫
苏轼
东坡
鲁迅
高考
讲坛
神话
唐诗
宋词
诗歌
小说
散文
关闭本页
》
返回网站首页
》
退出登录
导航:
课件下载
》
教学文摘
》
杂文参考
》
教学设计
》
音像素材
》
作文素材
》
试题下载
》
备课中心
》
中学英语教学资源网
》
小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
8487054
联系手机:
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