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用户注册 | 登录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类目:首页试题中心月考试卷

阅读:977  
标签:苏教版 高二 选修 月考试卷
重磅:备战2024 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977]
岱山中学高二语文第二次月考试卷
岱山中学高二语文第二次月考试卷
一、基础知识 (每小题1.5分 )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全部正确的一组是( )
A.蜜渍(zì) 红缯(zèng) 狭隘(yì) 妊娠(chēn)
B.笑靥(yàn) 喋血(dié) 草蓐(rù) 镌刻(juān)
C.险衅(xìn) 伺机(sì) 疱疹(pào) 栈桥(zhàn)
D.嘶哑(sī) 枕藉(jí) 栏楯(shǔn) 譬如(bì)
2、下列词语书写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优渥 希冀 金榜提名 浑浑噩噩 B.盘垣 修葺 长歌当哭 黯然失色
C.拙劣 龟裂 桀骜不训 殒身不恤 D.震撼 胸臆 莞尔一笑 门衰祚薄
3、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全部正确的一组是
A.颛臾(duān ) 后羿(yì) 社稷(jì) 鳏寡孤独(guān )
B.阙如(quē) 期功(qī) 弑君(shì) 鲜为人知(xiān)
C.忝居(tiǎn) 怃然(wǔ) 击磬(qìng) 荷枪实弹(hè)
D.孝弟(tì) 忠恕(shù) 左衽(rèn) 被发行吟(bèi)
4、下列词语中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A.狩猎 修葺 钻燧改火 及及可危 B.渎职 沮丧 礼崩乐坏 克己复礼
C.迂阔 肇始 譬如北辰 岁不我与 D.陪臣 轻裘 始作俑者 待价而沽
5.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克己复礼为仁 克:克制,约束。
B. 楚狂接舆歌而过孔子曰 过:拜访。
C. 男有分,女有归 归:女子出嫁。
D. 使民敬,忠以劝 劝:勤勉努力。
6. 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 后死者不得与于斯文也 鸟兽不可与同群
B. 使之居于王所 君子于其所不知
C. 天之将丧斯文也 君子之至于斯也
D. 则修文德以来之 无求生以害仁
7.下列各组句中不全含通假字的一项是:
A. ①忠告而善道之 ②能近取譬,可谓仁之方也已 ③盖十世希不失矣
B. ①吾其被发左衽矣 ②使子路反见之 ③与师道之言与
C. ①女奚不曰 ②敝之而无憾 ③趋而辟之,不得与之言
D. ①居其所而众星共之 ②则民无所错手足 ③礼以行之,孙以出之
8.下列各句中加点字活用特点与“己欲达而达人”的“达”相同的是:
A.君子耻其言而过其行 B.修己以安百姓
C.饭疏食,饮水 D.子钓而不纲
9.下列各句中的“其”的意义和用法与“尧舜其犹病诸”中的“其”相同的是:
A.民到于今受其赐 B.如之何其废也
C.君子于其言,无所苟而已矣 D.微管仲,吾其被发左衽矣
10.下列各句中有语病的一句是(   )
A.在春秋战国时代,许多政治家和士人都充斥急功近利的情绪,他们提出了许多政治策略和措施都是短视的。
B.孔子认为拯救道德人心才是解决社会问题的根本,他的主张被人们视为迂腐。
C.孔子在奔走于列国之间的年代里,曾多次受到暴力威胁,每次他都以坚定的信心克服了困难。
D.无论历史条件还是自身条件,孔子若实现改造社会的理想,其困难都比汤、武大得多。
11.下列加点的成语使用不当的一项是( )
A. 保垒是最容易从内部攻破的,我们如果不加强廉政建设,就会祸起萧墙,自己搞垮自己。
B. 比赛开始了,远动员们陈力就列,发令枪一响,就箭一般地向前跑去。


浏览完整试题C. 20世纪90年代,社会主义思想阵营日益巩固,资产阶级思想阵营分崩离析。
D. 片面追求升学率,只能培养出四体不勤,五谷不分的书呆子,于国于民都有害处。
12.下列句子中的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A.西部大开发将为中国其他地区提供无限广阔的发展空间和巨大的商机,但是这项事业任重道远。
B.对烦心的事、不顺心的事、不中听到话应豁然大度,泰然处之,付之一笑,古语中早就有“既来之,则安之”的格言。
C.老师们早出晚归,问寒问暖,对我们的关心简直是无所不至。
D.由于体制的拖累,“进金钱”集团沦为“特困”,到2005年春节,已是披发左衽了。
13.下列倒装句式的性质与例句“不患莫己知,求为可知矣”不相同的一项是:
A.自经于沟渎而莫之知也 B.不好犯上,而好作乱者,未之有也
C.仁以为己任,不亦远乎? D.日月逝矣,岁不我与。
14.选出对下列加点字的意义与用法判断正确的一项 ( )
①士志于道,而耻恶衣恶食者 ②子温而厉,威而不猛 ③ 死而后己,不亦远乎 ④河不出图,吾已矣夫
A.①②不同,③④同 B.①②同,③④同
C.①②不同,③④不同 D.①②同,③④不同
15.下列对加点“以”字意思和用法的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
①行有余力,则以学文 ②以勇气闻于诸侯 ③而谁以易之 ④吾道一以贯之
A.①②不同 ③④同 B.①②同 ③④同
C.①②不同 ③④不同 D.①②相同 ③④不同
16.下列有四组文言句子,选出对每组中加点字的意思或用法判断正确的一项( )
第一组:①尧舜其犹病诸 ②千乘之国,可使治其赋也 ③不知其仁也
第二组:①未之有也 ②焉知来者之不如今也 ③予之不仁也
第三组:①克己复礼为仁 ②为政以德 ③何以伐为
第四组:①鄙哉,硁硁乎 ②囷囷焉 ③使子路问津焉
A.第一组中,三个“其”均可译为“他”或“他的”。
B.第二组中,三个“之”均是助词,取消句子独立性,不必译出。
C.第三组中,三个“为”意思各不同,依次为:是、治理、句末语气词。
D.第四组中,“乎”和“焉”都表示形容词词尾。
17.对下列古代文化知识解说恰当的一项是( )
A.千乘之国,指国力强大的国家。古时四匹马拉的一辆车称一乘。
B.“萧墙”指国君官门内当门的照壁,“有国者”、“有家者”分别指国君和诸侯。
C.古代认为大伦有五条,即君臣有义、父子有恩、夫妇有别、长幼有序、朋友有信。
D.“四体不勤”中的“四体”指头、手、身、脚;“五谷不分”中的“五谷”指稻、黍、稷、麦、菽。
18、对下列文学知识解说错误的二项是( )
A.《论语》是记录孔子及弟子言行的一部语录体著作,也是有关儒家思想的最重要的著作。
B.《论语》由孔子编写,全书共20篇;孔子,春秋时期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
C.《论语》的内容涉及政治、教育、文学、哲学以及立身处世的道理等多方面。
D.“四书”指《大学》、《中庸》、《论语》、《孟子》。
E.孔子,名丘,字仲尼,春秋后期鲁国人,现在的山东曲阜是孔子的故乡,是中国古代东方文化的中心,历史悠久,人文荟萃。被称为“孔孟故里;诗书之乡;礼仪之邦”。
F.《论语》是我国古代最早的语录体著作,后收入儒家“五经”之列。
G.在《君子之风》中孔子形象地表述自己安贫乐道的思想和乐以忘忧的心境。
19.下面四副对联中不适用于孔子的一副是 ( )
A.至圣无域泽天下 盛德有范垂人间 B.万世文章祖 历代帝王师
C.先师功德垂青史 儒学精华照五洲 D.尊王言必称尧舜 忧世心同切孔颜
20.填入下面横线处的几句话,排列恰当的一句是(  )
失去理性的人是盲目的,失去情感的人是没了心肺的,前者很危险,后者很可怕。 。
①然而,历史上最可怕的事情是,打着历史理性旗号的偏见煽动起狂热的情感,使人民甘愿献祭,使生命横遭荼毒。
②有人说,人类历史就是一部理性的发展史,对此我有点怀疑:在奥斯维辛事件以后,我们还能如此乐观么?
③情感则是一种内在动力,它不仅是属于个人的,也是属于时代的;失去它,任何个人和时代都无力前进。
④理性是构筑合理现实的基石,在今天这个社会中尤其需要理性力量的引导与仲裁。
A.③④②① B.②④③① C.①②③④ D.①③④②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21—22题。(3分,每小题1.5分)
“以德治国”有三层含义。一是说执政者应当重视自身“德”的修养,行为操守应当以“德”为准则。二是说执政者应当推行德政、善政,行政以“德”为本。三是说执政者应当对被统治者的言行确定以“德”为中心的严格规范,并予以有效约束。
儒家正统学说中的理想“德治”,其实应该三者兼有。可是中国古代大多数帝王的理解,基本只停留于第三层含义。这就是《管子•君臣下》所说的“道德定于上,则百姓化于下矣”。通常所谓“以德化民”(《史记•孝文本纪》)比较准确地体现了这种政治意识。然而事实上如果说“以德治国”曾经产生过积极的历史影响的话,主要却是因为基于“以德治国”的第一层含义,执政者执行着某种道德自律,接受着某种道德监督。《贞观政要》开头所引录唐太宗李世民的言论“若安天下,必先正其身,未有身正而影曲,上治而下乱者”,以及魏征发表的对于君主来说“修身之术”与“治国之要”原本一致的观点等等,都是一种以“德”自律的自觉。古代帝王的“罪己”诏或者类似的文书中“簿德”“寡德”的自责尽管并不都是真挚之言,但是在形式上,仍可看作是一种面对某种道德标准的自我检讨。
也正是因为有讲究“德”的政治传统,而执政者也热心“德”的政治宣传,社会于是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实行对权力者的道德监督。在有的时代,曾经形成了较为澄清的社会舆论氛围,出现了较为勇敢的政治批判力量。鲁迅说:“我们从古以来,就有埋头苦干的人,有拼命硬干的人,有为民请命的人,有舍身求法的人,……这就是中国的脊梁。”这些人和事常有多彩的“光辉”,其中尤以不惜牺牲生命挑战政治强权者最为令人兴奋。事实上,他们有时是从“德”得到有力的精神鼓舞,有时又是以“德”作为自身的信念支撑的。


展开余下试题在中国古代,天灾以及相关的异象,常常被看作君主不“德”所受到的天的警告和惩罚。于是因此而发生的大臣辞职、帝王自谴等历史记录不绝于书。以现在科学的眼光观察,这种言行和思想固然是可笑的,然而在当时,却常常体现出一种以“德”为标尺的严肃的政治反省。
21、下列对文意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儒家正统学说中的理想“德治”既重视自身“德”的修养,又重视善政的推行。
B.中国古代大多数帝王对“以德治国”的理解只是对被统治者的言行确定以“德”为中心的严格规范,并予以有效约束。
C.所谓“以德化民”准确体现了执政者积极推行德政、善政,行政以“德”为本的政治意识。
D.“以德治国”在历史上产生过影响,是因为执政者热心“德”的政治宣传。
22、根据原文所提供的信息,以下推断正确的一项是( )
A.执政者坚持道德自律,重视自身“德”的修养,接受社会的道德监督,是真正的“以德治国”。
B.敢于不惜牺牲生命而挑战政治强权,人的一生才会焕发出多彩的“光辉”,才能成为“中国的脊梁”。
C.中国古代因天灾等异象而引发大臣辞职、帝王自谴的言行和思想尽管是可笑的,却往往有益于政治清明和社会安定。
D.修身养性的方式与治理国家的方法有相同之处,都有重视道德标准的含义,因此魏征说“修身之术”与“治国之要”原本一致。
三、诵读及体验(8分,每个空格0。5分)
1、其为人也, , ,不知老至将至。
2、凤兮凤兮,何德之衰! , 。
3、    ,    ,是谁是过与 ?
4、老者安之, , 。
5、饭疏食,饮水, ,乐亦在其中矣。 , 。
6、《论语》的成语或熟语:
⑴表示遇到应该做的事,就要积极主动地去做,不应该推委。       
⑵形容举动慌乱,或没有办法应付。       
7、 阅读《论语》片段,回答问题:
子曰:“甚矣吾衰也!久矣吾不复梦见周公!”
这一则《论语》中,引号内的都是 句式,第一句应读出孔子 的心情,第二句应读出孔子 的心情。这两句主要是表达了孔子对 的推崇和向往。
四、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23——26题。(共8分,每题2分)
仲由字子路,卞人也。少孔子九岁。
子路性鄙,好勇力,志伉直,冠雄鸡,佩豭豚,陵暴孔子。孔子设礼稍诱子路,子路后儒服,委质,因门人请为弟子。
子路问政,孔子曰:“先之,劳之。”请益。曰:“无倦。”
子路问:“君子尚勇乎?”孔子曰:“义之为上。君子好勇而无义则乱,小人好勇而无义则盗。”
子路有闻,未之能行,唯恐有闻。
孔子曰:“片言可以折狱者,其由也与!”“由也好勇过我,无所取材。”“若由也,不得其死然。”“衣敝媪袍与衣狐貉者立而不耻者,其由也与!”“由也升堂矣,未入于室也。”
季康子问:“仲由仁乎?”孔子曰:“千乘之国可使治其赋,不知其仁。”
子路为季氏宰,季孙问曰:“子路可谓大臣与?”孔子曰:“可谓具臣矣。”
子路为蒲大夫,辞孔子。孔子曰:“蒲多壮士,又难治。然吾语汝:恭以敬,可以执勇;宽以正,可以比众;恭正以静,可以报上。”
初,卫灵公有宠姬曰南子。灵公太子蒉聩得过南子,惧诛,出奔。及灵公卒而夫人欲立公子郢。郢不肯,曰:“亡人太子之子辄在。”于是卫立辄为君,是为出公。出公立十二年,其父蒉聩居外,不得入。子路为卫大夫孔悝之邑宰。蒉聩乃与孔悝作乱,谋入孔悝家,遂与其徒袭攻出公。出公奔鲁,而蒉聩入立,是为庄公。方孔悝作乱,子路在外,闻之而驰往。遇子羔出卫城门,谓子路曰:“出公去矣,而门已闭,子可还矣,毋空受其祸。”子路曰:“食其食者不避其难。”子羔卒去。有使者入城,城门开,子路随而入。造蒉聩,蒉聩与孔悝登台。子路曰:“君焉用孔悝?请得而杀之。”蒉聩弗听。于是子路欲燔台,蒉聩惧,乃下石乞、壶黡子路,击断子路之缨。子路曰:“君子死而冠不免。”遂结缨而死。
孔子闻卫乱,曰:“嗟乎,由死矣!”已而果死。故孔子曰:“自吾得由,恶言不闻于耳。”是时子贡为鲁使于齐。 (选自《史记•仲尼弟子列传》)
【注】①冠雄鸡.佩瑕豚:头戴雄鸡似的帽子,佩戴着公猪皮装饰的宝剑。
23.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子路性鄙,好勇力 鄙:质朴。 B.片言可以折狱者 狱:诉讼案件。
C.造蒉聩,蒉聩与孔悝登台 造:找麻烦。D.宽以正,可以比众 比:使……亲近。
24.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因门人请为弟子 不如因善遇之
B.子路为卫大夫孔悝之邑宰 吾属今为之虏矣
C.恭以敬,可以执勇 夫夷以近,则游者众
D.恶言不闻于耳 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
25.以下句子编为四组,全部表现子路“好勇力,志伉直”的一组是( )
①冠雄鸡,佩微豚,陵暴孔子 ②子路有闻,未之能行,唯恐有闻
③由也升堂矣,未入于室也 ④食其食者不避其难
⑤千乘之国可使治其赋,不知其仁 ⑥方孔悝作乱,子路在外,闻之而驰往
A.①③⑤ B.②⑤⑥ C.①④⑥ D.②④⑥
2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子路喜欢逞勇斗力,性格直爽,曾经欺凌过孔子,孔子没有跟他计较,而是用礼乐诱导他。后来,子路做了孔子的学生。
B.孔子很赞赏子路判决诉讼案件的能力,认为他有仁德,可以管理拥有一千辆兵车的国家的赋税。
C.子路出任蒲邑的大夫,向孔子辞别时,孔子告诫他“恭以敬”“宽以正”“恭正以静”来治理蒲邑。
D.卫出公时,子路担任卫国大夫孔悝的采邑之宰,蒉聩联合孔悝作乱。子羔劝子路离去,他没有听从,最后被蒉聩手下的人杀掉。
五、阅读《论语》中的两则文字,然后回答问题。(5分)
子路从而后,遇丈人,以杖荷蓧。子路问曰:“子见夫子乎?”丈人曰:“四体不勤,五谷不分。孰为夫子?”植其杖而芸。
子击磬于卫。有荷蒉而过孔氏之门者,曰:“有心哉!击磬乎!”既而曰:“鄙哉!硁硁乎!莫己知也,斯己而已矣。深则厉,浅则揭。”子曰:“果哉!末之难矣。”
27.(1)把划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文。(2分)
(2)丈人与荷蒉者都不赞同孔子的哪一种处世态度?对孔子的这一态度及所表现的言行,你如何评价?(3分)
六、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27—30题。(12分)
孔子的“仁”到宋明理学的“理”(或“心”),再到现代新儒学的“心”、“性”等。这种范畴的演变原因是多方面的。从思想资料上看,孔子的思想资料主要是《周礼》,而宋明理学除孔子著述、儒家经典外,还有道家、佛家的东西。现代新儒学除继承宋明理学的遗产外,还有西学的成份。这不同是思想资料多寡、丰贫的不同,更是社会时代的不同,因为这多寡、丰贫不是从头脑、观念中产生出来的,归根到底是由社会的变迁提供的。
孔子处于社会大变动时期,“礼崩乐坏”,周公那一套不再行于世。孔子虽四处奔走,讲学授徒,也没能奏效。持续到任用法家治国的秦始皇时代,儒学还处于低谷。孔子之被立为正统,是从汉代开始的。刘邦接受了陆贾马上取天下不能马上治天下的建议,拉开序幕,到汉武时代推行董仲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政治文化策略奠定基础。但是,孔学并非像孔子儒家所创立的系统那样被原封接受,而是有一个从礼仪到其社会地位逐渐确立的过程。它适应建立新的中央集权和稳定社会的需要。刘邦刚当天子,君臣关系一如征战中的兄弟,一塌胡涂,是儒臣叔孙通制定的“朝仪”,才使尊卑贵贱的地位和交往通过法定的“仪”严格确立下来。刘邦之后,到文帝、景帝,礼仪虽有,但孔学不显,黄老的“无为而治,与民休息”成为治国之道。到武帝刘彻时儒学才超越黄老诸家,成为“显学”。之后,代之而起的是魏晋玄学的兴盛和佛学的崛起。被称为“三玄”的《周易》、《老子》、《庄子》,登上了时代的祭坛。“独尊儒学”的外在束缚不再存在,自由“空谈”的风气油然而起。如果说先秦的儒道互补以儒为主,那么在魏晋则是以道为主,严分亲疏,位主贵贱的礼仪受到双重挑战,它一方面表现在曹操的实践中,如求贤非求德,有才可重用;另一方面表现在名士们不拘小节,非圣无法的言谈中。


展开余下试题从汉的外在宇宙论到宋的内在心性学,有唐一代是一个关键环节。表面上看,儒、释、道同尊共奉,既始于唐也终于唐,但从深层看,却是封建社会三教合流——合到统治主流的一个开端——儒治世、佛治心、道治身。大批经由考试而进入各级政权的世俗地主阶级分子在新的局势支配下,不能再作注经的事业,也不能清谈哲理,而要为新政权的巩固和意识形态的转换作工作。在这种潮流影响之下,鲜有绝世独立的人,于是,塑造了一个儒、释、道互补共济的人格化身——白居易。旧唐书本传说:白居易“放心于自得之场,置器于心安之地。优游卒岁,不亦贤乎?”所谓:“无论海角与天涯,大抵心安即是家”(《种桃花》)云云,不就是宋代祥意甚浓的苏东坡所津津乐道的吗?其实,从此已开了宋学的先声。
宋学之所以能以理学(程朱)心学(陆王)为正统,自有其社会的本身特征的原因。自北宋起,中国形成了权力空前高度集中的绝对君权,已没有别的力量能制约它。于是“格君心之非,正心以正朝廷”和“明天理灭人欲”就成了制约君权、训导百姓的不二法门。理学汲取了唐代盛行的佛教,融化在变 “外王”为 “内圣”的张力中。一切 “外王”都只是为了“内圣”,外王便成为次要的了。
新儒学产生的一个根本原因,是中国近代的被动、挨打的局面刺激造成的。新儒家尽管利用了西方的分析方法,对中国思想史粗疏笼统方面进行了改造,使之趋于明晰准确,但他们要求回到宋明理学、心学以“返本开新”,强调可从“内圣”(道德)“开”出“外王”,民主、科学却是南辕北辙。
28.对文中有关语句的分析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
A.“这种范畴的演变原因是多方面的”。这里的“这种范畴”指的是孔子的仁学、宋明的理学和新儒学;“原因”有思想资料的不同和社会的变迁两个方面。
B.“‘独尊儒术’的外在束缚不再存在,自由‘空谈’的风气油然而起”意思是说“独尊儒术”的一切障碍不再存在,自由“空谈”的风气盛行,形成了儒道互补的局面。
C.“鲜有绝世独立的人”是说很少有只信奉一教教义的,大多数是像白居易一样儒释道互补共济,思想信仰三教兼容。
D.“一切‘外王’都只是为了‘内圣’,外王便成为次要的了。”这里指宋学强调“内圣”,一切“外王”只是为了“内圣”,而新儒学则强调由“内圣”开出“外王”,两者强调的重点完全不同。
29.下面的叙述,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2分)( )
A.孔子的儒学被社会接受“有一个从礼仪到其社会地位逐渐确定的过程”,这个过程从春秋到西汉时期才完成。
B.孔学在战国和秦代并不被社会接受,就是刘邦之后的文景之治的时期也没有作为治国的指导思想。
C.宋代理学和明代心学来源于孔子的著述,而新儒学思想资料来源于宋学。
D.唐代白居易是儒释道互补共济的人格化身,但个人生活态度仍以儒为主导。
30.从第二段第三段看,儒、道、佛在先秦、魏晋、唐代地位及其关系是怎样的?(不过35个字)(4分)
答:
31.从孔子的“仁”到宋明的理学、心学到现代的新儒学,三种学说兴起的原因是什么?(4分)
答:
七、阅读点评(4分)
32.认真阅读以下两则材料,请用150左右的文字,谈一谈你对它们的看法。
材料一:《论语•子罕》篇记载了孔子这样一段话:礼帽用麻料制作,这是合乎礼法的;现在大家都用丝线制作,这样更省俭一些。孔子赞成大家的做法。
材料二:臣与君行礼,先在堂下磕头,升堂之后再磕头,这是合乎礼法的;现在大家直接到堂上磕头,这是骄慢的表现。虽然违反大家的做法,孔子还是赞成原来先在堂下磕头、上堂再磕头的礼法。


八、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33-35题。(6分)
鹊桥仙•夜闻杜鹃 陆游
茅檐人静,蓬窗灯昏,春晓连江风雨。林莺巢燕总无声,但日夜常啼杜鹃。催成清泪,惊残①孤梦,又拣深枝飞去。故山②犹自不堪听,况半世飘然羁旅?
[注]①惊残:惊醒。②故山:即家乡。
33.这首词“茅檐人静,蓬窗灯昏,春晓连江风雨”描绘了怎样一种景象?诗人描绘此景的目的是什么?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4.词中“林莺巢燕总无声,但日夜常啼杜鹃”两句,采用了怎样的艺术手法?这样写在表达上有什么好处?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5.词的最后两句“故山犹自不堪听,况半世飘然羁旅”表达了诗人怎样一种思想感情?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九、作文(44分)
(一)阅读下面一段文字,按要求回答问题。(4分)
众所周知,麦当劳品牌的创始人是雷•克罗克,他以非凡的经营才能,把麦当劳兄弟的小餐馆变成世界快餐第一品牌,自己也成为美国最有影响的企业家之一。但是据说,当年从麦当劳兄弟手里买下特许权的除了克罗克之外,还有一个荷兰人。
两人走的是完全不同的经营之路。相比之下,克罗克比较愚蠢,他只开麦当劳店,加工牛肉、养牛的钱都任由别人赚去了;而荷兰人却非常聪明,它不仅开麦当劳店,而且所有的赚钱机会都不让别人染指。他投资开办了牛肉加工厂,使加工牛肉的钱也流入自己的腰包;后来他想,我干嘛买别人的牛,让别人赚走养牛的钱呢!随后他自己办了一个养牛场。
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克罗克把麦当劳开遍了全世界,而那个荷兰人呢?人们找啊找,终于在荷兰的一个农场里找到了他,他什么也没有,就养着200头牛。
读了上面这段文字,你有些什么感悟?用简明扼要的文字把你的感悟提炼出来。

标签:苏教版 高二 选修 月考试卷
相关:关于“岱山中学高”的其他试题
重磅:备战2024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977]

部编人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统编版高中试题按册查询
高一必修上 | 高一必修下 | 高二选修上 | 高二选修中 | 高二选修下
苏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语文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北师大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沪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把本页分享到:QQ空间新浪微博腾讯微博微信


关闭本页返回网站首页退出登录

导航:课件下载教学文摘杂文参考教学设计音像素材作文素材试题下载备课中心中学英语教学资源网小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8487054
联系手机: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