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用户注册 | 登录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类目:首页试题中心月考试卷

阅读:958  
标签:人教版 高三 上册 月考试卷
重磅:备战2024 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958]
重庆市万州二中2010届高三语文12月月考人教版
万州二中高2010级五期12月考
语文试题
说明:本试卷分为第I卷和第II卷两部分。满分为150分,考试用时150分钟。
第I卷 (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30分)
一、基础知识(12分,每小题3分)
1. 下列词语中的加点字,每对读音都相同的一组是( )
A.正当防卫/安步当车 躯壳/地壳 咸与维新/参与 差别/误差
B.暴殄天物/恬不知耻 提炼/提防 强词夺理/强制 袅娜/挪动
C.擢发难数/数见不鲜 横祸/蛮横 锲而不舍/惬意 怄气/枢纽
D.光风霁月/按图索骥 喧哗/寒暄 匹夫之勇/纰漏 角力/角斗
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
A.惹是生非 陷井 流水帐 青睐
B.山清水秀 文身 明信片 城垣
C.急功进利 沮丧 哈蜜瓜 脉搏
D.委曲求全 撕打 水龙头 经络
3.下列各句中,画线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 )
A、为了应付高考,老师越教越细,学生越学越碎,结果是一篇篇美文被肢解,长此以往,学生自然目无全牛。
B、这次选举,本来他是最有希望的,但由于他近来的所作所为不孚众望,结果落选了。
C、齐白石画展在美术馆开幕了,国画研究院的画家竞相观摩,艺术爱好者也趋之若鹜。
D、你尽管放心,你的困难就是我的困难,你在学习中有什么阻力,我一定鼎力相助。
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在对高地价及高房价的调控,在整顿土地市场的同时,国土资源部开始从饱受争议的农村集体建设用地入手了。新的土地政策能否严厉执行,必将对楼市泡沫形成打压之势。
B.目前,集市上出现了少数人欺行霸市,哄抬物价,甚至殴打工商管理人员,严重损害了广大群众的切身利益,因此,整顿集市秩序是当务之急。
C.2009年11月21日,黑龙江鹤岗发生矿难,这起矿难被视为近两年来最严重的矿难。权威人士强调:国内接连发生特大煤矿爆炸事件,各级各类主管部门必须加强防范意识,尽量防止此类事件不再发生。
D.人们普遍担心,迟早要出现的克隆人将从根本上改变人类数百万年的两性生殖方式,使人类在伦理、道德、法律等方面遭遇巨大挑战。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5-7题(9分)[k s 5u#赵亚丽编辑]
朦胧之美
在一定条件下,朦胧比清晰更富美感。古人云:“马上看壮士,月下看美人。”据天文学家称,即使是满月——十五的月亮,其亮度也只相当于阳光的五十万分之一。
长江三峡的神女峰,终年云雾缭绕,其险峻奇诡尽在半遮半掩之中,故有“半入仙境半人间”的飘渺意境。这种“飘渺”亦即朦胧。常导致人们产生创造性的思维活动,叫做“浮想联翩”。倘若有人走近去,实地考查一番,想那如仙似幻的景色必然减半,所得不过一片残山瘦水古树怪石而已。
所以,朦胧可以使一些事物得以藏拙遮丑而趋于尽美。“明察秋毫”则很难获得持久的美感享受。
现代企业管理学中有一门课叫做“行为科学”,它用社会心理学来研究人的行为及产生种种行为的原因,认为人的欲望(或称需要)是人行为的发动器,倘欲望完全被行为实现而满足了,欲望立即消失,产生索然之感,这时候就需要另一种新的欲望来发动新的行为。而“朦胧”总是使人不识庐山真面目,赏美心理永远不能完全满足,也就不会兴味索然。美感最强烈之点是刚刚触到迫切欲赏的美物而又没有完全得到的那一瞬间,这一瞬间就产生“临界点美感”,朦胧的美学功能就包括使人总是保持在兴趣盎然而不是索然的“临界点美感”上。


浏览完整试题 为满足人类这一固有的审美心理,作家为文则必须含蓄,状物抒情也必须蕴藉,即所谓“意贵透彻,语忌直率”。诚然,朦胧不是晦涩,不是让谁也看不懂,更不是一团漆黑。一言以蔽之:朦胧使美感纯化,使美感丰厚,使美感不衰。
5.对文中概念“临界点美感”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它产生于刚刚触到迫切欲赏的美物而又没有完全得到的那一瞬间。
B.从心理学的角度来看,“临界点美感”是最强烈的美的感受。
C.“临界点美感”所构成的心理基础是对美的事物的一种满足 。
D.使人保持在兴趣盎然的“临界点美感”上,是朦胧的美学功能之一。
6.下列能作为“朦胧使美感纯化”这个观点的依据的一项是 ( )
A.朦胧导致人们产生创造性的思维活动,即“浮想联翩”。
B.朦胧可以使一些事物得以藏拙遮丑而趋于尽美。
C.朦胧不仅可以使美感丰厚,而且还能使之长久不衰。
D.“明察秋毫”(不朦胧)则很难获得持久的美感享受。
7.对“人的欲望(或称需要)是人行为的发动器”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
A.把行为比作发动器,是说行为的发展是非常迅速的。
B.用发动器代指人的行为,来探究行为发生的原因。
C.将欲望比成发动器,表明人的欲望永远不能满足。
D.把欲望比作发动器,是说人的行为是由欲望支配的。
三、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8-10题。(每小题3分,共9分)
朱熹,字元晦,一字仲晦,徽州婺源人。父松字乔年。熹幼颖悟,甫能言,父指天示之曰:“天也。”熹问曰:“天之上何物?”松异之。就傅,授以《孝经》,一阅,题其上曰:“不若是,非人也。”尝从群儿戏沙上,独端坐以指画沙,视之,八卦也。年十八贡于乡,中绍兴十八年进士第。主泉州同安簿,选邑秀民充弟子员,日与讲说圣贤修己治人之道,禁女妇之为僧道者。
淳熙五年,除知南康军。至郡,兴利除害,值岁不雨,讲求荒政,多所全活。讫事,奏乞依格推赏纳粟人。间诣郡学,引进士子与之讲论。访白鹿洞书院遗址,奏复其旧,为《学规》俾守之。
会浙东大饥,宰相王淮奏改熹提举浙东常平茶盐公事,即日单车就道。复以纳粟人未推赏,辞职名。纳粟赏行,遂受职名。即移书他郡,募米商,蠲其征,及至,则客舟之米已辐凑。熹日钩访民隐,按行境内,单车屏徒从,所至人不及知。郡县官吏惮其风采,至自引去,所部肃然。凡丁钱、和买、役法、榷酤之政,有不便于民者,悉厘而革之。于救荒之余,随事处画,必为经久之计。有短熹者,谓其疏于为政,上谓王淮曰:“朱熹政事却有可观。”
庆元二年,沈继祖为监察御史,诬熹十罪,诏落职罢祠,门人蔡元定亦送道州编管。四年,熹以年近七十,申乞致仕,五年,依所请。明年卒,年七十一。
8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
A. 独端坐以指画沙 王好战,请以战喻
B. 日与讲说圣贤修己治人之道 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
C. 禁女妇之为僧道者 古人之观于天地……往往有得
D. 五年,依所请 或因寄所托,放浪形骸之外
9. 以下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表现朱熹“善于处理政务”的一组是
①值岁不雨,讲求荒政,多所全活 ②间诣郡学,引进士子与之讲论
③宰相王淮奏改熹提举浙东常平茶盐公事 ④复以纳粟人未推赏,辞职名
⑤移书他郡,募米商,蠲其征 ⑥随事处画,必为经久之计
A. ①③④ B. ②④⑥ C. ①⑤⑥ D. ②③⑤
10.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朱熹从小就聪慧过人,刚能讲话时所提出的问题就让父亲觉得惊奇。后来跟从老师学习《孝经》,他就用“不若是,非人也”这句话表明了自己的人生志趣。
B. 朱熹对教育非常重视。在同安县任职时,他挑选本县德才优异的人作为自己的学生加以教育。在南康军任知军时经常到郡学里去与学生讲论学问,他还重修了白鹿洞书院。
C. 朱熹政绩显著,曾得到皇帝肯定。他能采取灵活合理的措施应对灾荒,帮助百姓渡过难关。他还能做到只身一人深入民间,察访百姓疾苦。
D. 朱熹在庆元年间被监察御史沈继祖上书诬告十罪,结果皇帝却免掉了沈的职务,取消了他的俸禄,连沈的学生蔡元定也遭到流放。
第II卷 (非选择题,共120分)
四、(23分)
11、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12.用斜线(/)给下面文言文断句(3分)
然 杭 人 游湖 止 午 未 申 三 时 其 实 湖 光 染 翠 之 工 山 岚 设 色 之 妙 皆 在 朝 日 始 出 夕 春 未下 始 极 其 浓 媚 月 景 尤 不可 言 花 态 柳 情 山 容 水 意 别 是 一 种 趣 味 此 乐 留 与 山 僧 游 客 受 用 安 可 为 俗 士道 哉(选自袁宏道《西湖》)
13.阅读郑谷《菊》一诗,完成后面的问题。(6分)

郑谷
王孙莫把比蓬蒿, 九日枝枝近鬓毛。
露湿秋香满池岸, 由来不羡瓦松高。
(1)诗中的菊花是怎样的一个形象。(2分)
(2)本诗用了什么手法来展现这一形象的,试结合第四句进行分析。(4分)
14.补写出下列句中的空缺部分。(6分)
(1) ,恐美人之迟暮。
(2) ,池鱼思故渊。
(3)女娲炼石补天处, 。
(4)              ,此时无声胜有声。
(5)六朝旧事随流水, 。
(6)《百年孤独》一书的作者是            
五、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15-18题。(22分)
江南无雪
刘长春
故乡的冬天留给我童年与少年的,是飘雪的记忆。
向暮时节,天阴沉着脸,云被风追着跑得飞快,气温骤降到零下几度的时候,大人们抬头望一眼灰暗的天空,说是“快要下雪了!”
不一会儿,先是窸窸窣窣的“雨夹雪”,那雨点伴随天然六角的晶体敲打着屋背的黑瓦,就如音乐家灵巧的手轻轻地划过琴键,丁丁东东。多少年过去了,这碎玉之声还萦回在我的耳际。夜里总是睡不稳,会几次三番爬出被窝拉开窗帘看一眼,外面是不是真的下雪了。雪,说不上是什么时候,在人不知不觉中斜刺里飘落了。屋外,清冷的月光下,没有人踏雪而行,用不着着急,像林冲那样,一步高,一步低,踉踉跄跄,捉脚不住,雪夜上梁山。路上无人,田野无人。只有被风追逐着的雪,上下旋转着,左右飞舞着,飘飘洒洒,疏疏密密,忽而转身腾空,忽而前展双臂,然后,一头扑向期待拥抱她的大地。我想象这是在灯光雪亮的舞台上,大自然正在上演一场优美的舞蹈,而雪的舞蹈是一种诗意的语言,关于天的辽远,关于风的吟唱,关于云的彩衣,关于雨的精魂……满心欢喜地躺回被窝,睡梦中又好像听见了,那纷至沓来的雪的脚步──走进我家的院子了,铺在你家的门槛外了,镶上他家的窗台了,漫过田间高高低低的小路了,平齐河边弯月似的石桥了……


展开余下试题清晨推门,眼前一亮:昨夜隔壁瓦屋纸窗外的世界,一片洁白。昨日地上堆满落叶还显得一片狼藉的院子,现在被大雪所掩盖,像在上面盖了一块洁白的手巾;两株挺拔的枣树,威风凛凛地披挂着银色的甲胄,从四面八方伸出雪白的手臂,指向天空;小河结了厚冰,听不见流淌的声音,没有桥,也无须桥,有一种无形的力量吸引着人一直走到对岸。河那边是田野,眺望与地平线相接的远处,也是覆盖了皑皑大雪的白线。那白雪是披在原野身上冬天的被子。在那里,“大地也睡着了──这不是长眠,这似乎是它辛勤一年以来的第一次安睡。”(梭罗《冬日漫步》)
当我不再是孩子,而是孩子的父亲的时候,关于雪的记忆也就逐渐淡漠了。孩子们却没有忘记童话里的白雪公主,向往冬天,向往寒冷,向往雪花飘飘的日子……可是冬天已经变得暖和了,没有寒冷,也没有雪。有几个冬日,天阴沉着脸,云被风追赶着跑得飞快,气温又骤然下降了,看样子是下雪的天气。还在上小学的儿子,迫不及待地问我:“爸爸,什么时候下雪?”我说:“快了,这天准下雪!”可是,雪,向往中的雪,孩子眼里的雪,被人千呼万唤着的雪,总是没有落下来。是啊,“你的睫毛上和舌头上/没有落过甜雪花/怎能说懂得温柔/你没有审视过六角的雪花/你没有见过积雪成冰/没有听过夜半的冰裂/怎能说懂得创造、破坏和一尘不染的纯洁……”(邵燕祥《雪》)
江南的冬天怎么不下雪了?四季不再分明了?──我回答不上。也许,孩子长大了,长了知识,一切都会自己解答。
但是,我盼望雪,依然想念过去有雪的日子。“晚来天欲雪,能饮一杯无?”现在,我家里有酒,有“火炉”,独酌以外,也喜欢雪夜有人敲门,举杯共饮,作通宵长谈。明朝酒醒,不妨雇一条小舟,一起往东湖看雪……
15.第三段中,作者写了哪些“飘雪的记忆”?请分条写出。(6分)
    16.请简析第四段的表达特色并概括雪景的特征。(4分)
 
17.第五段画线句在文中有什么作用?请具体分析。(6分)
   
18.本文题为“江南无雪”,文中却用大量篇幅写雪,请结合全文探究这样安排有哪些意图。(6分)
六、语言表达(15分)
19.下面是为第五版《现代汉语词典》设计的三条广告词,请从其中选出你认为最佳的一条,并从内容与形式两方面简要说明理由。
①现代汉语,一“典”即通。
②规范现代汉语半世纪居功至伟,传播中华文明五大洲声名远扬。
③一本词典,一位良师,一生收获。
20.语文中生活诗意而精彩。不信?你看,连枯燥的数字一旦语文化,也这般乐趣无穷。请从1、2、3、4、5、6、7、8、9数字中任选两个,照例句的格式和修辞仿写两个句子。(4分)
例:0对8说:“你以为把腰扎紧人家就不嫌你胖啦?”
21、请用一句话概括下面的内容,不得超过20个字。(4分)
经过千年风雨的洗涤,古镇磁器口带着明清的笑容慈祥地望着我们。明清风格的建筑,明清模子的磁器,即使是屋顶上一块小小的瓦片,也记载着前人的思想与智慧,它的灵性一直会延续到海枯石烂,还有一种残缺而永恒的温馨感。蕴涵浓郁明清风格的香会、庙会、花会,以及正月龙灯、三月风筝、端午龙舟、七夕河灯、中秋赏月、重阳登高等民俗活动,使这里的古老历史文化更加醇厚悠远。
22.下列语句中的序号处所有标点符号正确的一项是 ( 3分 )
中唐以来,李①杜优劣之论,聚讼纷纭。韩愈云②李杜文章在,光焰万丈长③调张籍④严羽《沦浪诗话⑤诗评》指出⑥子美不能为太白之飘逸,太白不能为子美之沉郁⑦
① ② ③ ④ ⑤ ⑥ ⑦
A , ,“ 。”(《 》) 、 ,“ 。”
B 、 :“ ”(《 》)。 —— ,“ 。”
C , ,“ ”(《 》)。 、 :“ ”。
D 、 :“ 。”(《 》) . :“ 。”
七、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60分)
在汉语经验中,墙暗示了墙体之内的私密性和封闭性。哪怕只是树枝、草茎、泥土合成的简陋墙体,也具有划地为界的符号意义。墙,圈定了一个封闭自足的空间形态,产生安全稳定的心理感受。墙内,是私人空间;墙外,是共享空间。有形的墙,既防范了他者,也阻隔了他者;既保护了自己,也封闭了自己。
【注意】①题目自拟。②立意自定,角度自选。③除诗歌外,文体不限。④不少于800字。⑤不得抄袭。
万二中高三语文参考答案
1、A
2、B(A、井-阱 帐-账 C、进-近 蜜-密 D、 撕-厮)
3. B (A项“目无全牛”指技艺纯熟;C项是贬义词;D项是敬词。)
4. D (A项一面与两面不能呼应;B项“出现”缺宾语中心语,应在“管理人员”后加“的现象”。 C项否定运用不当。
5.C(所谓“临界点”在此文中是指“刚刚触到迫切欲赏的美物而又没有完全得到的那一瞬间”,此时美感最强烈;而审美欲望一旦得到满足,就会产生索然之感。)
6. B(此题要注意“纯化”的含义,即提纯,去除杂质(不美的)。)
7. D
8. B(与:①介词,对,向;②介词,跟,同。A. 以:介词,用。C. 之:助词,取消主谓结构独立性。D. 所:助词,附在动词前,构成“所字”结构)
9、 C(②表朱熹重视教育,③为王淮奏请让朱熹改任他职,④表朱熹的耿直、倔强性格)
10. D(被免职的应是朱熹,蔡元定应是朱熹的学生)
11. (1)他每有时间便到州郡的学校里去,找一些学生来,和他们讲论学问。(3分)
(2)适逢浙东地区发生大饥荒,宰相王淮上书请求改任朱熹为提举浙东常平茶盐公事,并要他马上单人赴任。(4分)
(3)州县的官吏们害怕他的严峻作风,一听说他到来,有些人甚至自动弃职逃走;于是,他所管辖的境内,风纪肃然。(3分)
12.断句 然杭人游湖/止午未申三时//其实湖光染翠之工/山岚设色之妙/皆在朝日始出/夕春未下//始极其浓媚//月景尤不可言//花态柳情/山容水意/别是一种趣味//此乐留与山僧游客受用/安可为俗士道哉(袁宏道《西湖》)
(评分说明:①学生答卷一律用“/”。“//”是为方便阅卷评分设计的标志。②“//”处断句每处得1分。)
13.(1)不求高位、不慕荣利的高士形象。(由最后一句可看出)(2分)
(2)主要用了对比、拟人手法。(1分)作者以池岸边的菊花与高屋上的瓦松作对比,意在说明菊花虽生长在沼泽低洼之地,却高洁、清幽,毫不吝惜地把它的芳香献给人们;而瓦松虽踞高位,实际上“在人无用,在物无成”。在这里,菊花被人格化了,作者赋予它不求高位、不慕荣利的思想品质。“由来”与“不羡”相应,更加重了语气,突出了菊花的高尚气节。(3分)
14、略(6分)
五、现代文阅读(23分)
15.①听落雪的碎玉之声;②多次爬出被窝看雪;③梦中的雪景。
16.运用比喻、拟人、引用等修辞手法,由近及远描写雪中的景物,突出雪后的洁净、辽阔和宁静。(“特色”3分,其中“手法”2分,答出两种即可;“由近及远”1分。“特征”3分,“洁净”“辽阔”“宁静”各1分)


展开余下试题17.内容上:表达了盼望之强和失望之深。形式上:①照应题目;②承上启下,从上文的雪景描写、雪天盼望引起下文对“江南无雪”的思考和忧虑。(“内容”2分,“盼望”与“失望”各1分;“形式”4分,每条2分)
18.①以昔日大雪反衬今日无雪,表现对环境恶化的忧虑和希望环境早日改善的愿望。②以我童年赏雪和儿子童年无雪可赏对照,希望孩子有快乐丰富的童年,能更好地认识自然和人生。③以现实的无雪和想象中的夜饮赏雪映衬,表达对人生美好情趣的渴望。(要求答出两点,一点3分。意思对即可)
六、语言表达(15分)
19.①通过“典”与“点”谐音双关,巧妙突出了词典对于学习现代汉语的作用。②以对仗形式,突出了词典规范现代汉语、传播中华文明的巨大价值。③运用排比,突出了词典对于求学与人生的重要作用。(内容与形式方面的特点各2分。)
20. (4分)
如:6对9说:“走就走呗,打什么倒立嘛。”
1对7说“向我这样点个头就行了,何必老学日本人鞠躬嘛!”
7对2说“起来,跑着求我也不嫁给你。”(供参考)
21 .古镇磁器口是明清历史与文化的缩影和象征。(或“古镇磁器口是明清历史与文化的见证人。”或“古镇磁器口保留了明清历史与文化的风格和特点。”意合即可,共有2个得分点,一是“明清”,二是“历史文化”,每点2分,共4分)
22.D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引号与括号的用法。注意句内引用与句外引用的区别,注意句内括号与句外括号的区别。
文言文参考译文
朱熹,字元晦,又作仲晦,徽州婺源人。他父亲朱松字乔年。他从小就聪慧过人,刚能够讲话时,父亲指着天告诉他说:“这就是天。”朱熹问道:“天的上面是什么?”父亲觉得十分惊奇。到他入学跟从老师读书时,老师教他读《孝经》,他看过一遍,就在书上写道:“不能这样,就不能算作一个人!”他曾经和一群小孩子在沙上玩耍,独自一人端端正正坐着用手指在沙地上画,别人一看,原来是一幅八卦图形。十八岁那年,他参加乡贡考试合格,后来考中了绍兴十八年的进士。在出任泉州同安县的主簿期间,他挑选本县德才优异的人当自己的学生,每天给他们讲授古圣先贤讲求自身修养和治理人民的学问,他还下令禁止妇女出家当尼姑道士。
淳熙五年,朱熹被任命为南康军知军。朱熹到任后,为百姓兴利除害。正逢那一年很久没有下雨,出现旱灾,朱熹非常重视救济饥荒的处置措施,救活的百姓很多。事情结束后,朱熹奏请朝廷按照规矩奖赏主动献纳粮食救荒的人。他每有时间便到州郡的学校里去,找一些学生来,和他们讲论学问。还找到了白鹿洞书院的遗址,奏请朝廷重新修复,并亲自制订《白鹿洞书院学规》,让学生们遵守。
适逢浙东地区发生大饥荒,宰相王淮上书请求改任朱熹为提举浙东常平茶盐公事,并要他马上单人赴任。朱熹以朝廷对南康军主动献纳粮食救荒的人没有给予奖赏,辞谢了这一职务,等到朝廷的奖赏颁发后,他才受职赴任。他接受任命后,随即写信到其他州郡,召募米商,蠲免他们的商税,要他们运粮食到浙东救灾。等他到任时,外地舟船运来的米已经堆积如山。朱熹每天出外调查访问人民的疾苦,走遍浙东全境,都是单人独车,不带随从,所到之地,人们都不知他是什么人。州县的官吏们害怕他的严峻作风,一听说他到来,有些人甚至自动弃职逃走;于是,他所管辖的境内,风纪肃然。凡是丁钱、和买、役法、榷酤这一类政事,只要有对百姓不方便的地方,朱熹全部予以改正、革除。每次在救济灾荒之后,他都要按照实际情况规划处置,必定作长久之计。有人攻击朱熹,说朱熹不好好处理政务,皇帝对王淮说:“朱熹处理政务的成绩却大有可观。”
庆元二年,沈继祖任监察御史,上书诬告朱熹,罗列了朱熹十大罪状,皇帝下诏免掉了朱熹的职务,也取消了朱熹的祠官俸禄,朱熹的学生蔡元定也被流放到道州,在地方官吏监管下居住。庆元四年,朱熹以自己快满七十岁为理由,申请退休。庆元五年,皇上同意了他的请求。庆元六年,朱熹逝世,享年七十一岁。 (218.76.216.133)
标签:人教版 高三 上册 月考试卷
相关:关于“重庆市万州”的其他试题
重磅:备战2024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958]

部编人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统编版高中试题按册查询
高一必修上 | 高一必修下 | 高二选修上 | 高二选修中 | 高二选修下
苏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语文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北师大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沪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把本页分享到:QQ空间新浪微博腾讯微博微信


关闭本页返回网站首页退出登录

导航:课件下载教学文摘杂文参考教学设计音像素材作文素材试题下载备课中心中学英语教学资源网小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8487054
联系手机: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