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用户注册
|
登录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首页
备课
教案
论文
杂文
试题
课件
素材
音像
公开课
类目:
首页
》
试题中心
》
课文同步练习
阅读:1435
标签:
苏教版
高一
选修
课文同步练习
重磅:
备战2024 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1435]
《红楼梦选读》阅读练习
《红楼梦选读》阅读练习
阅读《红楼梦选读》中的选段,完成文后各题
第七回送宫花贾琏戏熙凤宴宁府宝玉会秦钟(节选)
说着,果然出去带进一个小后生来,较宝玉略瘦些,眉清目秀,粉面朱唇,身材俊俏,举止风流,似在宝玉之上,只是怯怯羞羞,有女儿之态,腼腆含糊,慢向凤姐作揖问好。凤姐喜的先推宝玉,笑道:“比下去了!”便探身一把携了这孩子的手,就命他身旁坐了,慢慢的问他:几岁了,读什么书,弟兄几个,学名唤什么。秦钟一一答应了……
那宝玉自见了秦钟的人品出众,心中似有所失,痴了半日,自己心中又起了呆意,乃自思道:天下竟有这等人物!如今看来,我竟成了泥猪癞狗了。可恨我为什么生在这侯门公府之家,若也生在寒门薄宦之家,早得与他交结,也不枉生了一世。我虽如此比他尊贵,可知锦绣纱罗,也不过裹了我这根死木头,美酒羊羔,也不过填了我这粪窟泥沟。‘富贵’二字,不料遭我荼毒了!”秦钟自见了宝玉形容出众,举止不凡,更兼金冠绣服,骄婢侈童,秦钟心中亦自思道:“果然这宝玉怨不得人溺爱他。可恨我偏生于清寒之家,不能与他耳鬓交接,可知‘贫窭’二字限人,亦世间之大不快事。”二人一样的胡思乱想。忽然宝玉问他读什么书。秦钟见问,因而答以实话。二人你言我语,十来句后,越觉亲密起来。
一时摆上茶果,宝玉便说:“我两个又不吃酒,把果子摆在里间小炕上,我们那里坐去,省得闹你们。”于是二人进里间来吃茶。秦氏一面张罗与凤姐摆酒果,一面忙进来嘱宝玉道:“宝叔,你侄儿倘或言语不防头,你千万看着我,不要理他。他虽腼腆,却性子左强,不大随和此是有的。”宝玉笑道:“你去罢,我知道了。”秦氏又嘱了他兄弟一回,方去陪凤姐。
一时凤姐尤氏又打发人来问宝玉:“要吃什么,外面有,只管要去。”宝玉只答应着,也无心在饮食上,只问秦钟近日家务等事。秦钟因说:“业师于去年病故,家父又年纪老迈,残疾在身,公务繁冗,因此尚未议及再延师一事,目下不过在家温习旧课而已。再读书一事,必须有一二知己为伴,时常大家讨论,才能进益。”宝玉不待说完,便答道:“正是呢,我们却有个家塾,合族中有不能延师的,便可入塾读书,子弟们中亦有亲戚在内可以附读。我因业师上年回家去了,也现荒废着呢。家父之意,亦欲暂送我去温习旧书,待明年业师上来,再各自在家里读。家祖母因说:一则家学里之子弟太多,生恐大家淘气,反不好,二则也因我病了几天,遂暂且耽搁着。如此说来,尊翁如今也为此事悬心。今日回去,何不禀明,就往我们敝塾中来,我亦相伴,彼此有益,岂不是好事?”秦钟笑道:“家父前日在家提起延师一事,也曾提起这里的义学倒好,原要来和这里的亲翁商议引荐。因这里又事忙,不便为这点小事来聒絮的。宝叔果然度小侄或可磨墨涤砚,何不速速的作成,又彼此不致荒废,又可以常相谈聚,又可以慰父母之心,又可以得朋友之乐,岂不是美事?”宝玉道:“放心,放心。咱们回来告诉你姐夫姐姐和琏二嫂子。你今日回家就禀明令尊,我回去再禀明祖母,再无不速成之理。”二人计议一定。那天气已是掌灯时候,出来又看他们顽了一回牌。算帐时,却又是秦氏尤氏二人输了戏酒的东道,言定后日吃这东道。一面就叫送饭。
1、宝玉见了秦钟,为何有“心中似有所失”的怅惘?
2、秦钟见了宝玉埋怨自己生在“清寒之家”,这与宝玉埋怨自己生在侯门公府是不是矛盾的,为什么?
浏览完整试题
3、如何理解“‘富贵’二字,不料遭我荼毒了!”这句话的含义?
4、本选段重在写宝玉初识秦钟,可情节中穿插上秦钟姐姐秦可卿的叮嘱与凤姐打发人来问宝玉饮食,这有什么作用?
5、选文末段,宝玉与秦钟大谈如何上学读书之事,这与宝玉向来因厌恶经济仕途而不喜读书是否矛盾,为什么?
答案:
1、宝玉觉得自己虽然生在侯门公府,但只是泥猪癞狗,不如秦钟出众的人品。并埋怨自己生在侯门公府,不能与秦钟早日相识。
2、不矛盾。首先二人对自己的出生门第的埋怨并非出自对自己物质生活方面的不满,其二,他们各自的埋怨,为的是说明他们门第的悬殊,让这对一见如故的相知相识的朋友相见恨晚。
3、通常人们认为“富贵”二字代表的是钱财富足,地位高贵。在旁人的眼里,宝玉生在豪门高宅的贾府,就是富贵公子,但宝玉说自己荼毒了“富贵”二字,说明他对“富贵”二字的认识是超物质声名的,他认为具有秦钟那样个人品质的人,才是配谈“富贵”二字的。
4、秦氏说秦钟“性子左强”,“不大随和”,这对宝玉眼里的秦钟“人品出众”起到了反衬作用,而凤姐打发人来问饮食,而宝玉“只答应着,也无心在饮食上”,从中可见他与秦钟谈笑有多么投缘。
5、不存在矛盾。宝玉邀请秦钟到贾家私塾里上学,表面上说是不让秦钟的父亲为秦钟不能上学读书悬心,实则是为了两个少年知己能日日相伴,“彼此有益”。
阅读《红楼梦选读》中的选段,完成文后各题
第二十三回 西厢记妙词通戏语 牡丹亭艳曲警芳心(节选)
那一日正当三月中浣,早饭后,宝玉携了一套《会真记》,走到沁芳闸桥边桃花底下一块石上坐着,展开《会真记》,从头细玩。正看到“落红成阵”,只见一阵风过,把树头上桃花吹下一大半来,落的满身满书满地皆是。宝玉要抖将下来,恐怕脚步践踏了,只得兜了那花瓣,来至池边,抖在池内。那花瓣浮在水面,飘飘荡荡,竟流出沁芳闸去了。
回来只见地下还有许多,宝玉正踟蹰间,只听背后有人说道:“你在这里作什么?”宝玉一回头,却是林黛玉来了,肩上担着花锄,锄上挂着花囊,手内拿着花帚。宝玉笑道:“好,好,来把这个花扫起来,撂在那水里。我才撂了好些在那里呢。”林黛玉道:“撂在水里不好。你看这里的水干净,只一流出去,有人家的地方脏的臭的混倒,仍旧把花遭塌了。那畸角上我有一个花冢,如今把他扫了,装在这绢袋里,拿土埋上,日久不过随土化了,岂不干净。”
宝玉听了喜不自禁,笑道:“待我放下书,帮你来收拾。”黛玉道:“什么书?”宝玉见问,慌的藏之不迭,便说道:“不过是《中庸》《大学>》。”黛玉笑道:“你又在我跟前弄鬼。趁早儿给我瞧,好多着呢。”宝玉道:“好妹妹,若论你,我是不怕的。你看了,好歹别告诉别人去。真真这是好书!你要看了,连饭也不想吃呢。”一面说,一面递了过去。林黛玉把花具且都放下,接书来瞧,从头看去,越看越爱看,不到一顿饭工夫,将十六出俱已看完,自觉词藻警人,余香满口。虽看完了书,却只管出神,心内还默默记诵。
宝玉笑道:“妹妹,你说好不好?”林黛玉笑道:“果然有趣。”宝玉笑道:“我就是个‘多愁多病身',你就是那‘倾国倾城貌'。”林黛玉听了,不觉带腮连耳通红,登时直竖起两道似蹙非蹙的眉,瞪了两只似睁非睁的眼,微腮带怒,薄面含嗔,指宝玉道:“你这该死的胡说!
好好的把这淫词艳曲弄了来,还学了这些混话来欺负我。我告诉舅舅舅母去。”说到“欺负”两个字上,早又把眼睛圈儿红了,转身就走。宝玉着了急,向前拦住说道:
“好妹妹,千万饶我这一遭,原是我说错了。若有心欺负你,明儿我掉在池子里,教个癞头龟吞了去,变个大忘八,等你明儿做了’一品夫人'病老归西的时候,我往你坟上替你驮一辈子的碑去。”说的林黛玉嗤的一声笑了,揉着眼睛,一面笑道:“一般也唬的这个调儿,还只管胡说。呸,原来是苗而不秀,是个‘银样镴枪头。'”宝玉听了,笑道:“你这个呢?我也告诉去。”林黛玉笑道:“你说你会过目成诵,难道我就不能一目十行么?”
宝玉一面收书,一面笑道:“正经快把花埋了罢,别提那个了。”二人便收拾落花,正才掩埋妥协,只见袭人走来,说道:“那里没找到,摸在这里来。那边大老爷身上不好,姑娘们都过去请安,老太太叫打发你去呢。快回去换衣裳去罢。”宝玉听了,忙拿了书,别了黛玉,同袭人回房换衣不提。
这里林黛玉见宝玉去了,又听见众姊妹也不在房,自己闷闷的。正欲回房,刚走到梨香院墙角上,只听墙内笛韵悠扬,歌声婉转。林黛玉便知是那十二个女孩子演习戏文呢。只是林黛玉素习不大喜看戏文,便不留心,只管往前走。偶然两句吹到耳内,明明白白,一字不落,唱道是:“原来姹紫嫣红开遍,似这般都付与断井颓垣。”林黛玉听了,倒也十分感慨缠绵,便止住步侧耳细听,又听唱道是:“良辰美景奈何天,赏心乐事谁家院。”听了这两句,不觉点头自叹,心下自思道:“原来戏上也有好文章。可惜世人只知看戏,未必能领略这其中的趣味。”想毕,又后悔不该胡想,耽误了听曲子。又侧耳时,只听唱道:“则为你如花美眷,似水流年......”林黛玉听了这两句,不觉心动神摇。又听道:“你在幽闺自怜”等句,亦发如醉如痴,站立不住,便一蹲身坐在一块山子石上,细嚼“如花美眷,似水流年”八个字的滋味。忽又想起前日见古人诗中有“水流花谢两无情”之句,再又有词中有“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间”之句,又兼方才所见《西厢记》中“花落水流红,闲愁万种”之句,都一时想起来,凑聚在一处。仔细忖度,不觉心痛神痴,眼中落泪。
1、贾宝玉将落花撂进流水中,林黛玉却要将落花埋起来,他们二人在对待落花的感情上是否相同?这样写有什么用意?请作简要分析。
2、林黛玉在读《会真记》时“虽看完了书,却只管出神,心内还默默记诵”,但当贾宝玉背诵书中戏词“我就是个‘多愁多病身’,你就是那‘倾国倾城貌'”时,她却嗔指宝玉“学了这些混话来欺负我”,你如何认识林黛玉这样的矛盾心理?
3、贾宝玉在学着《会真记》里的戏词逗林黛玉时,作者写林黛玉听了,“不觉带腮连耳通红,登时直竖起两道似蹙非蹙的眉,瞪了两只似睁非睁的眼,微腮带怒,薄面含嗔”。你觉得这段神态描写中哪些词语最传神,为什么?请找出一两处试作简要赏析。
4、宝玉被袭人叫走后,作者又写了一段林黛玉梨香院外听戏文的文字,这段文字主要运用了什么描写手法来写林黛玉的?这段描写有什么作用?
展开余下试题
5、林黛玉细嚼“如花美眷,似水流年”的戏文时,又想起来了“水流花谢两无情”“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间”“花落水流红,闲愁万种”等诗句来时,不觉“心痛神痴,眼中落泪”,这些诗句从诗意上说,都有些什么共同之处?这些诗句对刻画林黛玉这个人物有什么作用?
答案:
1、贾宝玉将落花撂进流水与林黛玉将落花埋进土里,其用意都是希望给落花找一个洁净的归宿,不让凡尘沾染。作者这样写既表达了二人的心境追求都是清洁干净,又更能表现出林黛玉在这种追求上显得更加纯粹高远,充斥着一种仙意。
2、其实,林黛玉表现出来的心口之间的矛盾只是表象,从内心上说,她是与贾宝玉一样地被《会真记》(即《牡丹亭》)里所描写的爱情所吸引,所感染,所以才会看得那么快,那么出神,而且还默默记诵。至于对贾宝玉借戏文半真半假地说情话的嗔怪,既是少女害羞的天性所至,也是林黛玉向来爱使小脾气的性格体现。
3、(1)“似蹙非蹙”“似睁非睁”:这两个词描写出了林黛玉听了宝玉的情话后,心理在乐,而表面却装出蹙眉瞪眼,很生气的样子。所以用“似……非……”的格式来传达她的这种特殊心理。
(2)“微腮”“薄面”:这两个词很精确地能过对林黛玉肖像的特征的描写,表现了她性本小气,不可轻易触犯,稍有不意,心理的怨愤就会一古脑地发泄出来,“微腮”“薄面”从来藏不住心里话。
4、这段描写林黛林梨香院外听戏文的文字,主要运用了心理描写的手法来展现人物内心世界。这段描写直接体现了《会真记》对林黛玉内心的极大触动,让她感慨万端,联想颇多,从而把林黛玉对爱情的渴望与追求与现实的孤苦清冷以及对青春时光等闲而逝的伤感等复杂心情表现得淋漓尽致。
5、这些诗句所蕴含的诗意有:①青春固然美好,但韶华易逝;②随时间的流逝,对现实的失意,对往昔的追忆;③水流落花引起平生闲愁,黯然神伤。
林黛玉原本是一个热爱诗词,工于写诗,而又多愁善感的少女,因而引用这些诗句来表现她丰富复杂的内容世界,不但能使小说本身体现出典雅纯正的艺术特点,而且非常符合人物的个性特点。
阅读《红楼梦选读》中的选段,完成文后各题
第二十七回 滴翠亭杨妃戏彩蝶 埋香冢飞燕泣残红(节选)
如今且说林黛玉因夜间失寐,次日起来迟了,闻得众姊妹都在园中作饯花会,恐人笑他痴懒,连忙梳洗了出来.刚到了院中,只见宝玉进门来了,笑道:“好妹妹,你昨儿可告我了不曾?教我悬了一夜心。”林黛玉便回头叫紫鹃道:“把屋子收拾了,撂下一扇纱屉,看那大燕子回来,把帘子放下来,拿狮子倚住,烧了香就把炉罩上。”一面说一面又往外走.宝玉见他这样,还认作是昨日中晌的事,那知晚间的这段公案,还打恭作揖的.林黛玉正眼也不看,各自出了院门,一直找别的姊妹去了.宝玉心中纳闷,自己猜疑:看起这个光景来,不像是为昨日的事,但只昨日我回来的晚了,又没有见他,再没有冲撞了他的去处了.一面想,一面由不得随后追了来.
……
宝玉因不见了林黛玉,便知他躲了别处去了,想了一想,索性迟两日,等他的气消一消再去也罢了.因低头看见许多凤仙石榴等各色落花,锦重重的落了一地,因叹道:“
这是他心里生了气,也不收拾这花儿来了.待我送了去,明儿再问着他。”说着,只见宝钗约着他们往外头去.宝玉道:我就来。说毕,等他二人去远了,便把那花兜了起来,登山渡水,过树穿花,一直奔了那日同林黛玉葬桃花的去处来.将已到了花冢,犹未转过山坡,只听山坡那边有呜咽之声,一行数落着,哭的好不伤感.宝玉心下想道:“这不知是那房里的丫头,受了委曲,跑到这个地方来哭。”一面想,一面煞住脚步,听他哭道是:
花谢花飞花满天,红消香断有谁怜?
游丝软系飘春榭,落絮轻沾扑绣帘。
闺中女儿惜春暮,愁绪满怀无释处,
手把花锄出绣闺,忍踏落花来复去。
柳丝榆荚自芳菲,不管桃飘与李飞。
桃李明年能再发,明年闺中知有谁?
三月香巢已垒成,梁间燕子太无情!
明年花发虽可啄,却不道人去梁空巢也倾。
一年三百六十日,风刀霜剑严相逼,
明媚鲜妍能几时,一朝飘泊难寻觅。
花开易见落难寻,阶前闷杀葬花人,
独倚花锄泪暗洒,洒上空枝见血痕。
杜鹃无语正黄昏,荷锄归去掩重门。
青灯照壁人初睡,冷雨敲窗被未温。
怪奴底事倍伤神,半为怜春半恼春:
怜春忽至恼忽去,至又无言去不闻。
昨宵庭外悲歌发,知是花魂与鸟魂?
花魂鸟魂总难留,鸟自无言花自羞。
愿奴胁下生双翼,随花飞到天尽头。
天尽头,何处有香丘?
未若锦囊收艳骨,一抔净土掩风流。
质本洁来还洁去,强于污淖陷渠沟。
尔今死去侬收葬,未卜侬身何日丧?
侬今葬花人笑痴,他年葬侬知是谁?
试看春残花渐落,便是红颜老死时。
一朝春尽红颜老,花落人亡两不知!
宝玉听了不觉痴倒。
1、有鉴赏家说,林黛玉的这首《葬花辞》处处紧扣诗题在写“花事”,而又处处联系林黛玉的身世及处境暗写“人事”。请试举例将“花事”写“人事”结合起来作简要分析。
2(评价赏析).有鉴赏家说,这首诗也并非一味专写林黛玉的哀伤凄恻之情,也有诗句写出了她心中的不平之气。也请试举例联系林黛玉的处境与遭遇加以简析。
3、请说说林黛玉怎么会在诗中写“杜鹃无语正黄昏,荷锄归去掩重门”一诗时联想到了“杜鹃”这一意象,这一意象在诗中起什么作用。
4、曹雪芹的友人明义曾说:“伤心一首葬花辞,似谶成真自不如。”所谓“似谶成真”即事后都应验了的话语。联系《红楼梦》中描写林黛玉写《葬花辞》后的情节,从诗中举出诗句为例,说说后来的情节有什么样的应验?
5、有人说,曹雪芹的《葬花辞》是塑造林黛玉这一艺术形象、表现其性格特性的重要作品。你同意这样的说法吗?为什么?
答案:
1、如“花谢花飞花满天,红消香断有谁怜?”明写春天里百花自开自零,无人关心,无人爱怜,只好随风满天飘飞,没有固定的归宿。林黛玉父母双亡、寄居在外祖母家,正是妙龄少女芳心萌动的季节,但一腔心事无人能诉,一身病体难预未来。因此,从诗句中的“花事”,不难让读者感受到林黛玉悲切孤苦的“人事”。
2、如“柳丝榆荚自芳菲,不管桃飘与李飞。”诗句明写柳丝榆夹自管自的开花生长,全然不顾桃花李花被风吹雨打,飘零凋谢,致使红消香断。林黛玉在这句诗中,暗中以桃花李花自喻自己孤苦无助的处境,生生哀怨身边的人们无人真正理解她、关心她的心事,同时也暗示了她未来的归宿的凄凉。
3、远古有“望帝啼鹃”的典故。说的是远古蜀帝妻子被贼臣霸占,自己也被害死于山中,死后化为杜鹃,叫声悲凄。后因杜鹃叫声类似人语“归去——归去——”,这叫声易引起客居他乡的游子的思乡之情。林黛玉因父母双亡寄居外祖母家,贾府虽有钟鼓馔玉、钟鸣鼎食,但终归自己是外人。在花自飘零水自流的残春之悲中,难免不让她对自己的家乡与亲人的怀想。为了表达自己的这种客居思乡之情,自然也就想到了杜鹃这个物象。
4、“尔今死去侬收葬,未卜侬身何日丧?侬今葬花人笑痴,他年葬侬知是谁?”诗句写出了林黛玉在小心爱怜地收葬落红残花时的联想与感慨。她以花自比,可怜自己的处境连落花都不如,落花有自己收葬,来年自己死去会有人收葬吗?在后来的情节中,林黛玉死于贾宝玉与薛宝钗成亲的日子里。全府里的人们都关注与忙碌于“金玉良缘”的喜事中,而奄奄一息的林黛玉只一个丫头紫鹃在身边,最终,在隐隐约约的婚礼鼓乐中气急、凄凉丧命。这正是应验了“他年葬侬知是谁?”的诗谶。
展开余下试题
5、同意这种说法。原因有三:一是借桃红李白的飘零来暗喻了林黛玉孤苦伶仃、寄人篱下的不幸身世;二是通过把林黛玉与落花对比,落花有人收葬,自己无人怜爱,少女的一腔心事无人理解、无人可诉说、无人给予关爱,身世惨淡,遭遇凄苦;三是通过“质本洁来还洁去,强于污淖陷渠沟”等诗句,高度地概括了林黛玉一生洁身自爱、清高孤傲,摒弃一切污浊的人与物的性格特征。
阅读《红楼梦选读》中的选段,完成文后各题
第三十二回诉肺腑心迷活宝玉含耻辱情烈死金钏(节选)
原来林黛玉知道史湘云在这里,宝玉又赶来,一定说麒麟的原故。因此心下忖度着,近日宝玉弄来的外传野史,多半才子佳人都因小巧玩物上撮合,或有鸳鸯,或有凤凰,或玉环金珮,或鲛帕鸾绦,皆由小物而遂终身。今忽见宝玉亦有麒麟,便恐借此生隙,同史湘云也做出那些风流佳事来。因而悄悄走来,见机行事,以察二人之意。不想刚走来,正听见史湘云说经济一事,宝玉又说:“林妹妹不说这样混帐话,若说这话,我也和他生分了。”林黛玉听了这话,不觉又喜又惊,又悲又叹。所喜者,果然自己眼力不错,素日认他是个知己,果然是个知己;所惊者,他在人前一片私心称扬于我,其亲热厚密,竟不避嫌疑;所叹者,你既为我之知己,自然我亦可为你之知己矣,既你我为知己,则又何必有金玉之论哉;既有金玉之论,亦该你我有之,则又何必来一宝钗哉!所悲者,父母早逝,虽有铭心刻骨之言,无人为我主张。况近日每觉神思恍惚,病已渐成,医者更云气弱血亏,恐致劳怯之症。你我虽为知己,但恐自不能久待;你纵为我知己,奈我薄命何!想到此间,不禁滚下泪来。待进去相见,自觉无味,便一面拭泪,一面抽身回去了。
这里宝玉忙忙的穿了衣裳出来,忽见林黛玉在前面慢慢的走着,似有拭泪之状,便忙赶上来,笑道:“妹妹往那里去?怎么又哭了?又是谁得罪了你?”林黛玉回头见是宝玉,便勉强笑道:“好好的,我何曾哭了。”宝玉笑道:“你瞧瞧,眼睛上的泪珠儿未干,还撒谎呢。”一面说,一面禁不住抬起手来替他拭泪。林黛玉忙向后退了几步,说道:“你又要死了!作什么这么动手动脚的!”宝玉笑道:“说话忘了情,不觉的动了手,也就顾不的死活。”林黛玉道:“你死了倒不值什么,只是丢下了什么金,又是什么麒麟,可怎么样呢?”一句话又把宝玉说急了,赶上来问道:“你还说这话,到底是咒我还是气我呢?”林黛玉见问,方想起前日的事来,遂自悔自己又说造次了,忙笑道:“你别着急,我原说错了。这有什么的,筋都暴起来,急的一脸汗。”一面说,一面禁不住近前伸手替他拭面上的汗。宝玉瞅了半天,方说道“你放心”三个字。林黛玉听了,怔了半天,方说道:“我有什么不放心的?我不明白这话。你倒说说怎么放心不放心?”宝玉叹了一口气,问道:“你果不明白这话?难道我素日在你身上的心都用错了?连你的意思若体贴不着,就难怪你天天为我生气了。”林黛玉道:“果然我不明白放心不放心的话。”宝玉点头叹道:“好妹妹,你别哄我.果然不明白这话,不但我素日之意白用了,且连你素日待我之意也都辜负了。你皆因总是不放心的原故,才弄了一身病。但凡宽慰些,这病也不得一日重似一日。”林黛玉听了这话,如轰雷掣电,细细思之,竟比自己肺腑中掏出来的还觉恳切,竟有万句言语,满心要说,只是半个字也不能吐,却怔怔的望着他。此时宝玉心中也有万句言语,不知从那一句上说起,却也怔怔的望着黛玉。两个人怔了半天,林黛玉只咳了一声,两眼不觉滚下泪来,回身便要走。宝玉忙上前拉住,说道:“好妹妹,且略站住,我说一句话再走。”林黛玉一面拭泪,一面将手推开,说道:“有什么可说的。你的话我早知道了!”口里说着,却头也不回竟去了。
宝玉站着,只管发起呆来。原来方才出来慌忙,不曾带得扇子,袭人怕他热,忙拿了扇子赶来送与他,忽抬头见了林黛玉和他站着。一时黛玉走了,他还站着不动,因而赶上来说道:“你也不带了扇子去,亏我看见,赶了送来。”宝玉出了神,见袭人和他说话,并未看出是何人来,便一把拉住,说道:“好妹妹,我的这心事,从来也不敢说,今儿我大胆说出来,死也甘心!我为你也弄了一身的病在这里,又不敢告诉人,只好掩着。只等你的病好了,只怕我的病才得好呢。睡里梦里也忘不了你!袭人听了这话,吓得魄消魂散,只叫“神天菩萨,坑死我了!”便推他道:“这是那里的话!敢是中了邪?还不快去?”宝玉一时醒过来,方知是袭人送扇子来,羞的满面紫涨,夺了扇子,便忙忙的抽身跑了。
1、此段选文的主要内容是写宝玉第一次向黛玉表白自己的肺腑之情。可在文段之前引入了戴金琐的宝钗,和与宝玉戴有同样的麒麟的史湘云。这对本段主题起什么作用?
2、宝玉说“林妹妹不说这样混帐话,若说这话,我也和他生分了”这话背着林黛玉让林黛玉听到与当着林黛玉说让林黛玉听到表达效果一样吗?请作简要说明。
3、本文段主要通过什么方法来表现林黛玉已完全明白了宝玉对她的一片真心?从文段的哪些地方可以看出来?
4、在文段中,贾宝玉与林黛玉最终没能通过对话沟通彼此的心灵,你以为主要原因是什么,请结合此文段内容作简要分析。
5、本文段末,袭人追出来给贾宝玉送扇子的情节对刻画贾宝玉的形象有什么作用?
答案:
1、黛玉与宝玉性情相投,真心相爱,在他们之中间入了一个宝钗,贾府里有“金玉良缘”之说,这对宝黛的爱情历程增加了相当的复杂性与曲折性,同时也是对宝黛爱情的大考验。而来自史湘云的麒麟之说,不但再次丰富了宝黛爱情的情节,而让黛玉完全明白了宝玉对她一心一意的真情。
2、两种写法表达效果肯定不一样。如果让宝玉当着林黛玉的面说,即使也是出于他的真心,但有三点不足:一是从林黛玉的刻薄好讥的性格上说,她听到宝玉这样说,一定会违其自己心愿地否定宝玉的说法;二是如果当着宝玉的面听到这话,林黛玉没有静态的空间来作那一番“又喜又惊,又悲又叹”的感叹;三是偷听到宝玉对自己的称赞比当面听到,更能让她相信了宝玉对她的真心。
3、文段主要是通过林黛玉的心理描写来表现她已完全明白了宝玉对她的一片真心。从以下描写中可以看出:①为自己素日没有错认宝玉为知己;②为宝玉能在人前亲热厚密、不避嫌疑地称赞她而惊喜;③当她的话让宝玉急出汗时,她禁不住近前伸手替他拭面上的汗。④林黛玉听了宝玉的肺腑之言,感觉竟比自己肺腑中掏出来的还觉恳切。
4、宝黛二人意趣相投,心灵相通,真心相爱。但又总是矛盾重重,别扭不断。从此文段内容来看,主要是黛玉与宝玉的性格悬殊导致的。黛玉无意间听到宝玉在称赞她,听了宝玉发自肺腑的话,她惊喜自己没有认错这个知己,觉得宝玉的话就像从自己的心底说出来一样真切,可是,在她与宝玉的对话中,还是带叉带刺,或讥或讽,并非像宝玉一样心口一致。再加上宝玉在她面前总是显得憨愚,难以从黛玉嘴里感受她的内心。矛盾与别扭因此而生。
5、袭人出门给宝玉送扇子,这个小情节看是闲笔,其实不然。因为宝玉原本要向黛玉直接表述衷情,但黛玉却说了一句“你的话我早知道了”便离去了。然而,这个痴情公子还沉浸在向心上人诉说衷情的情境中未能自拔,错把袭人当林黛玉,终于把“睡里梦里也忘不了你”的情话说了出来。这不但表现了宝玉的无比痴情,同时也暗示了这对情人总有靠不拢,解不了的距离与隔阂。
阅读《红楼梦选读》中的选段,完成文后各题
第五十七回慧紫鹃情辞试莽玉 慈姨妈爱语慰痴颦(节选)
袭人听了
上一篇: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下册期中测试题
下一篇:
景德镇市09—10上学期七年级上册第一单元质检卷
标签:
苏教版
高一
选修
课文同步练习
相关:
关于“红楼梦选读”的其他试题
重磅:
备战2024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1435]
部编人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统编版高中试题按册查询
高一必修上
|
高一必修下
|
高二选修上
|
高二选修中
|
高二选修下
苏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语文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北师大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沪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把本页分享到:
QQ空间
新浪微博
腾讯微博
微信
红楼
孔子
庄子
李白
杜甫
苏轼
东坡
鲁迅
高考
讲坛
神话
唐诗
宋词
诗歌
小说
散文
关闭本页
》
返回网站首页
》
退出登录
导航:
课件下载
》
教学文摘
》
杂文参考
》
教学设计
》
音像素材
》
作文素材
》
试题下载
》
备课中心
》
中学英语教学资源网
》
小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
8487054
联系手机:
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