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用户注册 | 登录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类目:首页试题中心月考试卷

阅读:935  
标签:人教版 高二 上册 月考试卷
重磅:备战2024 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935]
贵州省清华实验学校09-10学年高二上学期12月月考(语文).
贵州省清华实验学校09-10学年高二上学期12月月考
语 文
2009-12
一、(18分,每小题3分)
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无误的一项是( )
A.玉玦(jué) 瞋目(chēn) 挑衅(xìn) 茕茕孑立(qíng)
B.陨首(yǔn) 逋慢(bū) 击柝(tuò) 日薄西山(bó)
C.庐冢(zhǒng) 窈然(yǎo) 谬误(niù) 何可胜道(shēng)
D.缧绁(xiè) 愤懑(mèn) 悲恸(dòng) 风流倜傥(tì)
2.下列词语中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
A.磨灭 懈怠 明察秋豪 暴诊天物 B.蔓延 隧道 脍炙人口 重蹈覆辙
C.陨落 残羹 形影相吊 其乐融融 D.勤恳 矫健 隐忍苟活 化险为夷
3.下列句中加点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A.起伏的高楼鳞次栉比,延伸到远方,消失在迷茫的暮色之中。
B.在“祝中韩友谊源远流长”的美好祝愿中,第四届中韩歌友会降下了帷幕。
C.为了提高工作效率,必须杜绝正事不干,见人就侃侃而谈的工作作风。
D.初春时节,草儿泛绿了,叶儿发芽了,可谓春意阑珊,正适合外出踏青。
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和传统的书法艺术不同,现代书法艺术追求的是视觉艺术效果,更注重以造型来抒发自己的感情和个性。
B.明年春天,世界级拳王来北京展开角逐,此举不仅能让观众大饱眼福,还将载入历史的史册。
C.“七一”空难是瑞士空中交通管制塔台和座舱警报系统在撞机前十几秒钟向俄罗斯飞行员发出了相互矛盾的指令。
D.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和中央电视台将在上午10点发布重要新闻,请各位听众观众准时收听收看。
5.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对这部小说的人物塑造,作者没有很好地深人生活、体验生活,凭主观想象加了一些不恰当的情节,反而大大减弱了作品的感染力。
B.煨桑是一种既古老又普遍的藏俗,有着固定的仪式:先把柏树枝和香草堆在山头或河岸的空地上,中间放上糌粑或五谷,然后洒上几滴水,点燃以祭祀神灵。
C.我们平时所用的调味品醋,含有氨基酸、钙、磷、铁和维生素B等成分,被皮肤吸收后可以改善面部皮肤营养缺乏。
D.高速磁悬浮列车没有轮子和传动机构,运行时与轨道不完全接触,列车的悬浮、驱动、导向和制动都靠的是利用电磁力来实现的。
6. 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旧诗可分为古体诗和近体诗两大类,唐代以前的诗统称古体诗,如《迢迢牵牛星》《短歌行》,唐代以后的诗称近体诗,如《梦游天姥吟留别》《书愤》。
B.姚鼐,室名惜抱轩,人称惜抱先生,“桐城派”的集大成者。著有《惜抱轩诗文集》,《登泰山记》选自其中。
C.词从派别上分,有豪放派和婉约派,前者气势豪放,意境雄浑,代表词人有苏轼、辛弃疾;后者语言清丽含蓄,词中所抒之情婉转缠绵,多写个人遭遇、男女恋情,代表词人有柳永、秦观、李清照。
D.雨果,19世纪法国浪漫主义文学的杰出代表。主要作品有长篇小说《巴黎圣母院》《悲惨世界》《九三年》等。
二、(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一段文字,完成7~9题。
庄子与屈原,是中国哲学史与文学史上两颗璀璨的巨星。他们同时出现于中国的战国时代,庄骚比翼,哲诗辉映,代表了我们民族在思辨与审美领域中达到的高峰。庄子是一位将认知与审美融为一体的哲人,他的人本体论哲学,让人们追思“有限的个体生命如何去把握永恒的美的人生”,带有一种诗意的光辉。一部探讨哲理的《庄子》,充满了艺术想像、浪漫情调和浓郁的诗情。以“辩多而情激”著称的庄子,正是在理智与情感、哲学与诗之间寻求美和自由的人生——诗意的人生。庄子既是哲人,又是诗人,确切地说,他是一位“哲诗”。屈原则恰好是诗人而兼哲人,是一位“诗哲”。他不仅写出了《天问》那样广泛涉及宇宙、神灵、万物、历史、政治、人生问题的哲理诗,以诸子式的怀疑、批判、探索的精神,叩问宇宙、历史与人生之谜,即使《离骚》《九歌》这类抒情诗篇,也都蕴含了深邃的哲学意识,表现出诗人对自然哲学、历史哲学、人生哲学的思考。庄子、屈原及其作品的出现,远远超出了哲学、诗歌艺术的范畴,而具有了整个文化精神领域的意义。


浏览完整试题庄子与屈原的出现不是偶然的,而是文化高峰中文史哲互涵互动形成的一种文化现象。战国时代,经济、政治经历着极为深刻的变化,文化上亦在历史继承和南北交流的基础上总结、革新、开创,从而掀起了中国文化史上灿烂的第一个高潮。在这个“高峰”和“源头”时代,出现了以“楚辞”为代表的文学,以《左传》《战国策》为代表的史学和以诸子为代表的哲学,它们体现了整个历史时代的学术造诣和文化水平。而且,三者之间还表现出一种互涵互动的关系:无论是文学、史学还是哲学,其中任何一个科,都不是孤立存在和发展的,而是互相联系、渗透,彼此促进,错综地发展的。在文史哲的交融中,不仅文学自身兼含着史哲的因素,从而呈现了一种气象雄浑的“大文学”形态,同时还出现了史著文学化与哲学诗意化的倾向。史著文学化导致了史传文学的产生,它们是史与文的有机统一,是用文学的手法写出的历史,又是以历史为题材的文学作品,从而既把历史文学化了,又把文学历史化了。哲学的诗意化,其结果是哲理艺术散文的产生和诗化哲学的出现。《老子》等虽是自创体系的哲学,但认知中又都运用了以形见理的方法,逻辑思维的线索上缀满了形象的花结,使哲理与艺术达到了完善的结合,进而更在情与理的交融中,出现了睿智与深情结合的诗化哲学。庄子与屈原正是在这种学术文化背景中出现的。作为一种文化奇观的“庄骚辉映”,实则是在诗意的沉思和沉思的诗意中,表现了哲学和诗在最深层次上的融通。
7.不属于庄子“既是哲人,又是诗人”,屈原是“诗人,而兼哲人”原因的一项是 ( )
A.庄子和屈原的作品都富于哲理。
B.庄子和屈原的作品都充满诗意。
C.庄子和屈原都有哲学著作和诗歌作品传世。
D.庄子和屈原的作品有整个文化精神的意义。
8.关于战国时期文史哲之间互涵互动关系的表现,下列与文意不符的一项是 ( )
A.文学呈现一种气象雄浑的“大文学”形态。
B.文学自身含有史哲因素,产生了《老子》。
C.史著文学化,出现了“史传文学”。
D.哲学诗意化导致了“诗化哲学”的出现。
9.对文章论述主旨表述最准确的一项是 ( )
A.庄子与屈原代表了我们民族在思辨与审美领域中达到的高峰。
B.战国时期文化高峰中文史哲之间呈现出互涵互动的关系。
C.揭示庄子和屈原出现的历史、社会和文化背景。
D.哲学和诗在最深层次上的融通产生了“庄骚辉映”这一种文化奇观。
三、(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第10~12题。
自古宦者乱人之国,其源深于女祸。女,色而已;宦者之害,非一端也。盖其用事也近而习,其为心也专而忍。能以小善中人之意,小信固人之心,使人主必信而亲之。待其已信,然后惧以祸福而把持之。虽有忠臣、硕士列于朝廷,而人主以为去己疏远,不若起居饮食、前后左右之亲为可恃也。故前后左右者日益亲,则忠臣硕士日益疏,而人主之势日益孤。势孤,则惧祸之心日益切,而把持者日益牢。安危出其喜怒,祸患伏于帷闼①,则向之所谓可恃者,乃所以为患也。患已深而觉之,欲与疏远之臣图左右之亲近,缓之则养祸而益深,急之则挟人主以为质。虽有圣智,不能与谋,谋之而不可为,为之而不成。至其甚,则俱伤而两败。故其大者亡国,其次亡身,而使奸豪得借以为资而起,至抉其种类,尽杀以快天下之心而后已。此前史所载宦者之祸常如此者,非一世也!
夫为人主者,非欲养祸于内而疏忠臣硕士于外,盖其渐积而势使之然也。夫女色之惑,不幸而不悟,则祸斯及矣;使其一悟,捽而去之可也。宦者之为祸,虽欲悔悟,而势有不得而去也。唐昭宗之事是已,故曰:深于女祸者,谓此也。可不戒哉!
(节选自《五代史宦者传论》欧阳修)
【注】①帷闼(tà),帐幕和小门;这里指宫廷之内。
10.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义,解释不准确的一项是 ( )
A.宦者之害,非一端也 端:方面
B.小信固人之心 固:使……牢固
C.患已深而觉之 觉:觉察
D.不幸而不悟 幸:宠幸
11.下列句子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表明“宦者谋取专权手段”的一组是 ( )
①能以小善中人之意 ②前后左右者日益亲 ③小信固人之心 ④图左右之亲近 ⑤急之则挟人主以为质 ⑥则惧祸之心日益切
A.①③④ B.②③⑤ C.①③⑤ D.②⑤⑥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本文主要讲的是宦官给国家造成的祸害,远远超过女色所造成的祸害。第一句“自古宦者乱人之国,其源深于女祸”,就是全文的中心论点。
B.文章详细分析了宦官怎样通过“小善”“小信”而逐步把持政权的过程,指出宦官专权的严重后果。
C.宦官专政是中国封建专制主义的必然产物,作者写此文意在警告帝王们不要轻信宦官,渐积养祸,有其进步意义。
D.作者以其犀角烛怪的史学家锐眼,提出了宦官祸害远胜于女色的见解,直接触及到历代王朝衰亡的根本原因。
四、(26分)
13.子贡问孔子怎样与朋友相处,孔子说:“忠告而善道之,不可则止, 自辱焉。”(《论语•颜渊》)请对孔子的话作解读与评价,注意有一定的深度。(60字以内,10分)




14.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8分)
青玉案 贺铸
凌波不过横塘路,但目送,芳尘去。锦瑟华年谁与度?月台花榭,琐窗朱户,只有春知处。


展开余下试题碧云冉冉蘅皋暮,彩笔新题断肠句。试问闲愁都几许!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
【注】凌波:形容女子步态轻盈。 横塘路:贺铸作此词的地方。
锦瑟华年:指美好的青春时期。 蘅皋:长着香草的沼泽中的高地。
(1)词中“彩笔”指文学家的生花妙笔。“彩笔新题断肠句”,词人将“彩笔”与“断肠”并列,有何意味?

(2)这首词的末尾三句,历来为评论家所推崇、赞叹。试分析这三个比喻运用的妙处。

15.阅读下面的材料,如果你是易中天的支持者,请你仿照对方(划横线句子)的句式反驳对方的观点,句子结构大体一致即可。(8分)  
易中天在央视《百家讲坛》上一品三国,便品出粉丝无数,也让《品三国》的版权在拍卖声中得到140万的高价。随之掌声纷至沓来,口水接踵而至;网络论坛更是众说纷纭,几组关键词也逐渐浮出水面:崇高、庸俗、学术性、大众化、严肃性、娱乐化……发有深省。有人认为易中天混嚼三国,把“三国”变成了肥皂剧,既不能显示知识,也不能显示文化,更不能显示学术的严肃性。

五、(18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6~19题。
庄周的燕子
格致
今天的燕子,两千多年前就已飞入庄周先生的视线,并引起他的注意。看来他不仅仅仅喜爱蝴蝶。他看着围着茅屋飞进飞出的燕子,低头思索了一会儿说:鸟都怕人,所以巢居深山、高树以免受害;但燕子特别,它就住在人家的屋梁上,却没人去害它,这便是处世的大智慧!
庄周先生说到这儿就不说了,其实,这后边是有一大段空白的。庄子惜墨。几千年前,庄子辞了那个小官,生活可能十分困难,头脑里的思想又像春天怒放的花,一层层一簇簇,一齐挤着向外怒放。庄子写不尽它们,手里钱少,买笔买墨都要算计。有个思想,只能几笔画个轮廓,细节就顾不上了。像采花的蝴蝶,它要去光顾下一朵花。所以,庄周的身后是狂草的墨迹,存在着大量的飞白。那是庄周的思想一路飞奔留下的空白。
庄周的燕子直到今天还活着,仍重复着庄周时代的伎俩,未被人类识破。人类是见着什么鸟都举枪便射,却对身边萦绕的燕子视而不见。燕子的叫声可谓婉转,却没一个人将燕子放到笼子里,以听它的叫声取乐。有许多珍禽异兽在人类的追杀中灭绝了,这也怨不得人类,实在是因为那些物种比人类还要愚蠢。
燕子智慧的核心是什么?那就是距离。人类是一种你不能离他太远、又不能离他太近的动物。比如珍禽猛兽害怕人,躲得远远的,人便结伙去深山猎捕它们,这是因为离人类太远。家畜因完全被人豢养和左右,人便可随意杀戮,这是因为离人类太近,近得没有了自己的家园。只有燕子看懂了人类,摸透了人类的脾气。又亲近人又不受人控制,保持着自己精神的独立。于是人便像敬神一样敬着燕子。
说到底,燕子是最狡诈的动物,它控制着人类的第一招就是信任。信任是对付多疑的人类的最尖锐的武器。因为人类不信任别人,对来自别人的信任受宠若惊。燕子将自己最脆弱的那一环——巢及卵放到了人居住的屋檐上。你一抬手就可以捣坏,这是最彻底的信任。没有任何一种鸟敢于这样信任人类,于是人类被感动,像从人海中找到一个相知的朋友一样对待燕子,就差不能同燕子拥手相抱。但燕子第一招奏效之后,马上智慧地拉开了同人类的距离。它马上把自己从同人类的亲密接触中抽身出来,落到了人类够不到的树枝上,保持着自己的独立。因为它知道,人类能容忍它把巢建在屋梁上,却未必容得了它在人类生活空间里长时间地没大没小。它绝不嬉皮笑脸地落到人家的饭桌上、手上、肩上做亲昵状。这样小心还不够,它在人类的私生活领域求生存,担心这样时间长了会出问题,于是,住上几个月,便举家搬迁。人类刚刚有些厌烦了燕子的飞进飞出,乳燕动不动声嘶力竭的大叫,正要发作,想不到燕子就在这时知趣地搬走了。于是人的所有怒火平息了,又念起燕子的好来。你看它们也不伤害小鸡,也不啄食园子里的菜。过了几个月,人类已经开始思念燕子来,燕子也就在这个时候又回来了。燕子巧妙地循着人类情绪的起落而安排自己的生活节律。
还有一种敢于亲近人的鸟是麻雀。它也将巢建在人的屋檐下。但它们的蛋被顽童任意毁坏,成鸟被大量捕杀。原因何在?其一,麻雀鬼鬼祟祟,不信任人类,却又不远离人类,这不是找死吗?它进进出出很小心,怕被人发现,这种做法激怒了人类:小小的鸟,竟敢在我的眼皮底下玩花样,你以为我是瞎子?麻雀的这种做法,极大地伤害了人的自尊心。其二,既防着人,又不远离人,整天围着人聒噪,而且一旦住下,就再也不走了,惹得人烦不胜烦。
是有人将燕子比做剪刀的,这就是外形说的,可燕子从形到神都是一把锋利的刀。它一刀插入人类精神深处,游刃有余地在人的精神脉络中出神入化地游动,既不伤人类,也没让人类坚硬的骨骼碰伤自己,在不知疼痛的情况下,人类已被小小的燕子大卸了八块。(选自《7个人的背叛》,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略有改动)
16.从全文看,庄子从燕子的身上领悟到了什么样的“处世的大智慧”?(3分)
17.结合第二自然段,理解“庄周的身后是狂草的墨迹,存在着大量的飞白”这句话
的含意?(4分)
18.同样是与人类一起居住,燕子和麻雀有哪些不同?(5分)
19.根据文章回答下面的问题:
(1) 分析文中加粗的“伎俩”“狡诈”表达的情味和效果?(3分)
(2) 怎样理解“燕子从形到神都是一把锋利的刀”这句话的内涵?(3分)
六、(10分)
20.“月”是一个很常见的诗词意象,第三册课本的古诗词篇目中出现过无数次。请从第三册课本中选择一句或一联含有“月”意象的诗句并仿照例句作答。(不需考虑原句式)(3分)
例句:“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在李煜眼里,往事如梦,只能在“月明中”徒作悲怆的追忆。他曲折命运的悲剧,尽情地展现在“春花秋月”的时间之流中。
“ ”

21.将下列单句改为两个分句,要求不能改变愿意,可适当增减个别词语。(3分)
至于这一回在弹雨中互相救助,虽殒身不恤的事实,则更足为中国女子的勇毅,虽遭阴谋秘计,压抑至数千年,而终于没有消亡的明证了。
22.阅读下面的材料,如果你是易中天的支持者,请你仿照对方(划横线句子)的句式反驳对方的观点,句子结构大体一致即可。(4分)  
易中天在央视《百家讲坛》上一品三国,便品出粉丝无数,也让《品三国》的版权在拍卖声中得到140万的高价。随之掌声纷至沓来,口水接踵而至;网络论坛更是众说纷纭,几组关键词也逐渐浮出水面:崇高、庸俗、学术性、大众化、严肃性、娱乐化……发有深省。有人认为易中天混嚼三国,把“三国”变成了肥皂剧,既不能显示知识,也不能显示文化,更不能显示学术的严肃性。

七、(60分)
23. 以“ 盼”或“盼 ”为题写一篇作文。
要求:(1)把标题补充完整。
(2)自选角度,文体不限,诗歌除外。
(3)600字左右。(4)不得套作,不得抄袭。
贵州省清华实验学校09-10学年高二上学期12月月考
语 文 参 考 答 案


展开余下试题一、
1.B(A.茕茕孑立(qióng);C.谬误(miù);D.悲恸(tòng))
2.A(明察秋豪——明察秋毫; 暴诊天物——暴殄天物)
3.A(A. 鳞次栉比:象鱼鳞和梳子齿那样有次序地排列着。多用来形容房屋等排列得很密很整齐。B. 源远流长:源头很远,水流很长。比喻历史悠久。C. 侃侃而谈:侃侃,理直气壮,从容不迫。理直气壮、从容不迫地说话。D. 春意阑珊:阑珊,将尽,将衰。指春天就要过去了。)
4.D(A.“抒发”和“个性”搭配不当;B.“历史”和“史册”重复;C. 成分残缺,应在“指令”后加上“造成的”)
5.B (A“反而”使用不当;C“改善”缺宾语,在“缺乏”后缺增加“情况”;D句式杂糅,“都靠的是利用电磁力来实现的”改为“都是利用电磁力来实现的”或“都是靠电磁力来实现的”。
6.A(“唐代以后的诗称近体诗”不准确,《梦游天姥吟留别》属古体诗)
二、
7.C.(“有”不等于“融通”)
8.B(《老子》首先是一种自创体系的哲学,算不上严格以上的“互动互涵”)
9.D(抓住第一段第二句,第二段第一句和最后一句理解)
三、
10. D(幸:幸运)
11.C(②是人君对宦官的态度,④是人君觉察“患以深”后的所想及对策,⑥是人君因“势孤”而产生的惧祸心理。)
12.D(文章并未“触及历代王朝”,也非“根本原因”。)
四、
13.孔子的意思是说看到朋友做得不对的事,你要真心地劝告,善意地引导,如果他实在不听就算了,不要自取其辱(文字阐释5分,必须尊重经典本义)其实,距离和独立是一种对人格的尊重,这种尊重即使在最亲近的人中间也应该保持。(价值评价5分,可以跨越古今,生发出人类共性的价值取向。) 
14.(1)作者将“彩笔”和“断肠”作不和谐的“并列”,意在强化求美而不得的愁苦心情。
(2)三个比喻是用来喻上文的“闲愁”,“一川烟草”言其多,“满城风絮”言其杂乱,“梅子黄时雨”言其绵绵无休止,将看不见的、抽象的“闲愁”形象化、具体化, 更加真实可感。烟草、柳絮、黄梅雨又是春季特有的景物,用以表现春心、春愁产,贴切而有韵味。
15.例:易中天品三国,把“三国”变成了大众盛宴,既做到了老少皆宜,也做到了妙趣横生,并做到了将学术作品大众化。(8分) (观点4分,句式4分) 
五、
16.(3分)亲近人又不受人的控制,保持自己精神的独立。
17.(4分)①庄子惜墨,只用几笔来勾画思想的轮廓;②庄子飞奔的思想不会去顾及细节的表述。
18.(5分)虽然都和人类相处,但它们在“距离”的处理上有着不同:①燕子对人类
是彻底的信任;而麻雀是鬼鬼祟祟,不信任人类,又想占人类的便宜。②燕子注意拉
开和人类的距离,保持自己的独立;懂得循着人类情绪的起落安排自己的生活。麻雀
不远离人类,爱占人类的小便宜,不考虑人类的情绪,一旦住下来就再也不走了。
19.(1)(3分)这两个词语是贬词褒用,突出了燕子的睿智,赞扬了燕子对自由与尊
严的维护,给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
(2)(3分)这是比喻的说法,从形来看,燕子像一把剪刀;从神来看,燕子在与
人相处的时侯表现出了超人的智慧,它摸清了人类的心理和情绪,其智慧就刀一样深
入到人类的灵魂深处。
六、
20.(参考一)刘禹锡感叹:“淮水东边旧时月,夜深还过女墙来。”“旧时月”引起了诗人对历史的浩叹和追思,在这里,月再一次通向把千古亘远,深邃浩淼的宇宙意识。 (参考二)沈如筠:“愿随孤月影,流照伏波营。”诗人借“孤月影”描绘了思妇的深思遐念和倾诉无人的隐恨,在这里,月成了一种寄托和幻念,千里相共,愿随孤月,流照亲人。月是他们的一种寄托和幻念,千里相共,愿随孤月,流照亲人。(参考三)柳永哀唱:“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残月”与“杨柳”、“风”等几个最能触动离愁的事物一起集中勾画出一幅凄清的画面,使离人勾起对往事的回忆,深感眼前的孤单与凄苦。(诗句1分,解读2分)
21. (参考)(1)中国女子的勇毅,虽遭阴谋秘计,压抑至数千年,而终于没有消亡;(2)这一回她们在弹雨中互相救助,虽殒身不恤的事实,则更足为明证了。
22.例:易中天品三国,把“三国”变成了大众盛宴,既做到了老少皆宜,也做到了妙趣横生,并做到了将学术作品大众化。 
23.参见2009年高考作文评分标准。
【译文】
自古以来宦官搞乱国家,其祸害的根源要比女色之祸深。妇人,不过以美色惑乱帝王而已;而宦官的为害,就不止一方面了。这是因为宦官日常行事在帝王身边且和帝王关系亲密,其用心专一而残忍,能用小小的善言善行去迎合人意,能用小小的信义去使人深信不疑,从而使帝王对他既信任又亲近。等到帝王已经信任他们了,然后再用祸福等利害去吓唬他并从而掌握他。这时虽然有忠臣贤士在朝廷之上,而帝王以为与自己关系疏远,不像那些起居饮食和自己在一起、经常在自己前后左右的关系很亲近的宦官那样可靠。所以帝王与经常在前后左右的宦官关系更加亲密,则与忠臣贤士的关系就更加疏远了,而帝王所处的形势也更加孤立。帝王形势更加孤立,则害怕灾祸的心情就更加迫切,于是控制他的宦官的地位就更加牢固。帝王的安危系于宦官的喜怒,国家的祸患潜伏于宫闱之内,于是过去所谓可以依靠的宦官,现在竟成了祸患者。为害既深帝王才发觉,于是就同关系疏远的大臣们一起计划铲除一直在自己左右且同自己关系亲近的宦官。如果下手迟缓,则是培养祸患而使之根源更深;如果下手急切,则会导致宦官们挟帝王做人质。此时即便有极高智慧的人,也无法为帝王出谋。即使为帝王出了计谋而事实上无法付诸实施,即使付诸实施也无法取得成功。到了形势严重的时刻,则会双方两败俱伤。所以最严重的结果是亡国,其次是死人,从而导致奸雄得以乘机起事篡政,直至捕捉那些宦官及同党,把他们全部杀死以使天下人心感到痛快而后止。从前历史上记载的宦官之祸,情形常常如此,并不是一朝一代的事了。
做帝王的人,本意不会想在宫廷之内培养祸患,而在宫廷之外疏远忠臣、贤士,祸害都是渐渐累积起来且形势使然的。帝王对女色的迷惑,如果不幸而不能醒悟,那么祸患马上就要临头了。假如他一旦醒悟,揪住她把她赶走就可以了。至于宦官的祸患,帝王即使想悔悟,而受形势的制约往往不能将他们除去,唐昭宗的事就是这样。因此说宦官之祸“深于女祸”,就是这个道理。帝王难道可以不以此为戒吗? (218.76.216.133)
标签:人教版 高二 上册 月考试卷
相关:关于“贵州省清华”的其他试题
重磅:备战2024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935]

部编人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统编版高中试题按册查询
高一必修上 | 高一必修下 | 高二选修上 | 高二选修中 | 高二选修下
苏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语文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北师大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沪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把本页分享到:QQ空间新浪微博腾讯微博微信


关闭本页返回网站首页退出登录

导航:课件下载教学文摘杂文参考教学设计音像素材作文素材试题下载备课中心中学英语教学资源网小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8487054
联系手机: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