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用户注册 | 登录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类目:首页试题中心日常专题训练

阅读:942  
标签:苏教版 九年级 下册 日常专题训练
重磅:备战2024 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942]
中考复习词的赏析
古代词鉴赏复习
苏轼《浣溪沙》游蕲水清泉寺,寺临兰溪,溪水西流 。
山下兰芽短浸溪,松间沙路净无泥。萧萧暮雨子规啼。
谁道人生无再少?门前流水尚能西。休将白发唱黄鸡。
这首词从山川景物着笔,意旨却是探索人生的哲理,表达作者热爱生活、旷达乐观的人生态度。整首词如同一首意气风发的生命交响乐,
上阕写暮春三月兰溪幽雅的风光和环境:山下小溪潺潺,岸边的兰草刚刚萌生娇嫩的幼芽。松林间的沙路,仿佛经过清泉冲刷,一尘不染,异常洁净。傍晚细雨潇潇,寺外传来了杜鹃的啼声。作者选取几种富有特征的景物,描绘出一幅明丽、清新的风景画,令人身临其境,心旷神怡,表现出词人热爱自然、执着人生的情怀。
下阕迸发出使人感奋的议论。以富有情韵的语言,表达有关人生的哲理。溪水尚能倒流,谁说人老了不能焕发青春?尾句反用其意,劝阻人们不要徒发悲伤衰老之叹,体现了作者热爱生活、旷达乐观的性格。
这首词,上片以淡疏的笔墨写景,景色自然明丽,雅淡凄美;下片既以形象的语言抒情,又即景抒慨中融入哲理,启人心智,令人振奋。词人以顺处逆的豪迈情怀,政治上失意后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催人奋进,激动人心。
(1)这首词体现了诗人怎样的人生态度?
参考:体现了作者热爱生活、乐观旷达的人生态度。
(2)上阕描写了怎样的景色?
参考:幽静、充满自然生机、令人心旷神怡的景象。
(3)赏析下阕。
参考:下阕就眼前“溪水西流”之景生发感慨和议论,劝阻人们不要徒发自伤衰老之叹,体现了诗人热爱生活、乐观旷达的性格。
苏轼《水调歌头》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1.分别概括上下阕的主要内容。
参考:上阕写月下饮酒,词人由幻想超脱尘世,转化为喜爱人间生活。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
皎洁的明月何时出现?我端起酒杯询问青天。不知道月中宫殿,今晚该是哪一年。反映了词人对天上宫阙的向往。为什么向往月宫呢?他写这首词时正处在政治失意的时候,这首词正反映了他内心的激烈矛盾:冷漠的现实使他得不到安慰和满足,因此萌生了乘风归去、飘然高举的奇想。
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
我想驾着长风回到天上,又恐怕经不起那月中宫殿的高寒。他幻想忘掉一切,使精神有所寄托,可是他又顾虑“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未能忘情于现实。这里,天上和人间,幻想和现实,出世与入世两方面都吸引着他,使他处在矛盾之中。
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月下起舞,清影随人,清冷的月宫怎比得上人间。这时作者的思想从天上的幻境回到了地上的现实,表现了作者对人间生活的赞美和热爱。
下阕写对月怀人,词人由感伤离别而转为对离人的祝福。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
月光转过朱红色的楼阁,贴近雕花的窗户,照着离人不能成眠。也写月下离人。这就自然过渡到怀念子由的手足深情,引出下面“何事”一问。
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
它跟人不应该有什么怨恨,为什么总是在别离时又亮又圆?不应:这里是不应该的意思。何事:为什么。这是词人怅恨久别,用埋怨的口吻对月亮无可奈何的发问。“不应有恨”,而恨在其中。但词人很快领悟到离别是人生无法解决的永恒的遗憾,因而自解自叹了。


浏览完整试题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
人间有离别的痛苦、团聚的欢欣,月亮也会阴藏晴出,团圆残缺。这些事自古以来难得圆全。人月无常,自古皆然。人的悲欢离合同月的阴晴圆缺一样,两者都是自然的常理,是人生无法克服的遗憾。既然如此,惟望各自珍重了。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但愿我们岁岁平安,远隔千里,共对这明月互相祝福。词人终于以理遣情,希望从共赏明月中互致慰藉,离别之憾可以从兄弟友爱中获得补偿,这样也就能做到“不应有恨”了。全词以美好的境界结束。结句与上阕“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一样,是积极乐观的。
2.这首词反映了词人怎样的思想感情?全词的感情基调是怎样的?
参考:反映了作者仕途失意,幻想超脱物外,但积极的出世态度终于战胜了消极“遁世”的念头,表现了旷达的胸怀和乐观的情致。全词的感情基调是乐观的。
3.简要分析这首词的艺术特色。
参考:全词深沉婉曲,流转自如,以美丽的想像,明睿的哲理,创造出幽深高远的境界,具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
4.这是一首中秋咏月兼怀亲人的抒情之作 。上片望月,下片怀人,开篇化用李白《把酒问月》中的“青天有月来几时,我今停杯一问之”的两句诗意。开篇问月问年的疑问,反映了诗人对天上宫阙的向往。这反映了作者在政治失意时内心的激烈矛盾。他幻想忘掉一切,但终未能忘情于现实。出世与入时两方面都吸引着他,使他处在矛盾之中。但月下起舞,清影随人,直令诗人陶醉。这时他的思想从天上的幻想回到了人间的现实,表现了作者对人间生活的赞美和热爱。
《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
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桥忽见。
(1) 全词流露出词人怎样的思想感情?描绘一幅什么图画?
参考:流露出词人热爱农村的思想感情。山村夜行图。
(2)赏析“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两句。
参考:这两句在夏夜中靠嗅觉和听觉来捕捉景物特征,给人印象鲜明而深刻,从中流露出词人热爱农村的思想感情。“蛙声一片”已透出天将下雨的信息,为下文写天气突变埋下伏笔。
(3)用描述性语言描述一下诗歌表现的意境:
栖息在斜枝上鸟鹊被明亮闪眼的月光惊起,已经喧闹了一天的蝉儿在轻风的吹拂下有名叫起来。哇哇叫着的青蛙们仿佛在未到花的清香所昭示的丰收的年成开起了庆祝的盛会。远处的天边还悬挂着七八个稀疏的星星,山前却在忽然间就落下了两三个雨点。眼看着要下雨了,急得我赶紧找躲雨的地方,顺路转弯到溪桥才发现我曾经住过的旧旅社。
总结:
这首词写的是作者在山乡夜行中所见所闻。明月清风,惊鹊鸣蝉,稻香蛙声,溪流小桥,构成了江南山乡夏夜一幅优美动人的画面。而贯彻全篇的却是对大自然的热爱和丰收的喜悦。作者善于抓住夏夜山乡的特点,又理解农民对丰收的热望,加上笔调轻快,语言优美,音节和谐,使人读了这首词仿佛临其境,余味无穷。
3、译文:
明亮的月光惊起了正在栖息的鸟鹊,它们离开枝头飞走了。在清风吹拂的深夜,蝉儿叫个不停。稻花香里,一片蛙声,好像是在诉说好年成。不一会,乌云遮住 了月亮。只有远方的天边还有七八颗星星在闪烁,山 前竟然落下几点雨。行人着慌了:那土地庙树丛旁边过去明明有个茅店可以避雨,现在怎么不见了?他急急从小桥过溪,拐了个弯,茅店就出现在他的眼前。
、辛弃疾《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
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
上阕描写了一个秋天的早晨沙场上点兵时的壮盛场面
下阕写投入战斗的惊险场面,抒发了报国无门壮志难酬的悲愤。
1、 用你自己的话,描述“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所展现的壮观场面。
将军和战士们骑着的卢那样飞快的战马,像狂风一样卷过敌阵。战士们万箭齐发,弓弦的响声如雷鸣般使人心惊。(3分。要有一定的描写,仅翻译得1分。)
2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词中划线的句子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抒发了收复失地的雄心和壮志难酬的悲愤。
(1)这首词表现了词人怎样的情怀?
参考:表现了词人抗敌报国、建功立名的宏大抱负和壮志难酬的悲愤。可怜白发生作者一生坚决主张抗金,收复失地,统一国家,甚至在梦中都念念不忘抗金的战斗生活。但由于朝廷的腐朽无能,他的理想难以实现。当他看到自己鬓边新生的白发,感到自己已入暮年,心中不由涌起壮志难酬的悲情。
(2)赏析“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
参考:以工整的对仗形式,描绘战争爆发前的情状。“秋”,既点明了战争爆发的季节,也为战士出征增添了肃杀的气氛。
(3)赏析可怜白发生作者一生坚决主张抗金,收复失地,统一国家,甚至在梦中都念念不忘抗金的战斗生活。但由于朝廷的腐朽无能,他的理想难以实现。当他看到自己鬓边新生的白发,感到自己已入暮年,心中不由涌起壮志难酬的悲情。
(4)赏析这首词的艺术特色。
参考:这首词上下贯通,衔接紧密,所写的壮与悲、理想与现实形成了强烈对照。
范仲淹《渔家傲》
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1)用简洁的语言分别概括上下阕的主要内容并说说这首词的主题。
参考:上阕描绘荒凉的秋景,以显示边地生活的艰苦和军事事态的严重。
下阕作者慨叹功业未立和自己思念家乡的复杂心情。
抒发了将士们壮志难酬、思乡忧国的情怀。(言之成理即可)
(2)赏析这首词的表现手法及艺术风格。
参考:这首反映北宋西北边境军旅生活的词,将写景与抒情完美结合:写景围绕“异”字着笔,勾勒出一幅充满肃杀之气的塞下秋景;抒情重在揭示孤城将士内心的苦闷,那种壮志难酬、有家难归的抑郁情怀。表现出一种苍凉悲壮的艺术风格。


展开余下试题(3)从这首词中的“长烟落日”“羌管悠悠”你能想到哪些相似的景物描写的诗句?请摘录下来。
参考: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4)“千障里,长烟落日孤城闭”,写出了塞外怎样的景致?试加亦描述。
参考:群山连绵,炊烟袅袅,夕阳西下,一座孤城,表现了边塞的悲凉。
(5)“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抒发了将士们怎样的情怀?
参考:抒发了将士们壮志难酬、思乡忧国的情怀。(言之成理即可)
(6)“塞下秋来风景异”一句是全词的总纲,总领全篇,以“风景”二字引出下文,接着从三方面来描写塞下秋景:“衡阳雁去无留意”写气候; “四面边声连角起” 写战争的形势;“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写当时的地形。“浊酒一杯家万里”,“浊酒”可见“生活艰苦”,此时饮酒,战士们是在“借酒销愁,表现了戍边将士思乡心切的惆怅的心情。“燕然未勒归无计”用了汉代窦宪的典故,其作用是:透出归家无期的悲伤,为国戍边的责任感。“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是作者从幽怨的羌笛中想象的情景,是虚写,从“将军白发”可见战争持久;由“征夫泪”,可见将士背井离乡远征边塞的痛苦。
相见欢 李煜
独上西楼,月如钩。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 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
(1)、上阕描绘出那些景物(意象)?渲染了怎样的氛围?
(深秋时节)西楼、缺月、梧桐、深院等意象,渲染了孤寂凄凉(冷落凄清)的氛围。
(2)、下阕写离愁妙在何处?
用丝缕比喻离愁,形象地表现了词人心中的愁情万端。
(3)用自己的话描述上片的内容
无言的独自一人上了西楼,天上的寒月残缺如钩,梧桐遮蔽的寂寞幽深的小院,关锁着无法消散的清冷秋。
小结:上片18个字写了三处景物,背景是清秋深院的月夜,以凄清的环境烘托寂寞的心情。
下片:以形象的比喻反映心头无可解脱的离愁。
浣溪沙 【宋】晏殊
一曲新词酒一杯, 去年天气旧亭台。 夕阳西下几时回? 无可奈何花落去,
似曾相识燕归来。 小园香径独徘徊
(1)、词描绘了什么样的景物?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描绘了暮春时节、日落时分的景物,表达了词人对人事变迁、聚散无定的惆怅和对春意衰残、年华流逝的感伤,是一曲伤春怀旧之作。
(2)、赏析“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
将自然现象与人的感受巧妙结合,景中寓情,委婉含蓄地抒发了伤别怀旧之情。
(3)词中抒发了怎样的情感?
对人事变迁聚散无定的惆怅和对春意衰残时光流逝的悼惜。
江城子(密州出猎)苏轼
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
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微霜,又何妨,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1)抒发词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这首词通过描写出猎的壮观场面。借历史典故抒发作者杀敌卫的雄心壮志,表达了为国效命的坚定决心和爱国思想,并委婉地表达期望得到朝廷重用的愿望。。
(2)概括下下阙内容
上阕描绘了出猎的壮观场面,勾画出一位善射的赳赳武夫形象。
以孙权自比,虽然年迈,仍然能够立功报国显示自己英武有为。
下阕抒情,希望朝廷能够重用他,给他机会去建立功业,表述了自己企望为国御敌立功的壮志。
(3)如何理解“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
运用典故,拿魏尚自比,含蓄委婉地希望朝廷能重用他,,让他有机会到西北边防抵抗外敌,再展宏图、为国立功。 (218.91.109.119)
标签:苏教版 九年级 下册 日常专题训练
相关:关于“中考复习词”的其他试题
重磅:备战2024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942]

部编人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统编版高中试题按册查询
高一必修上 | 高一必修下 | 高二选修上 | 高二选修中 | 高二选修下
苏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语文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北师大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沪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把本页分享到:QQ空间新浪微博腾讯微博微信


关闭本页返回网站首页退出登录

导航:课件下载教学文摘杂文参考教学设计音像素材作文素材试题下载备课中心中学英语教学资源网小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8487054
联系手机: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