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用户注册
|
登录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首页
备课
教案
论文
杂文
试题
课件
素材
音像
公开课
类目:
首页
》
试题中心
》
高考模拟卷
阅读:915
标签:
人教版
高三
下册
高考模拟卷
重磅:
备战2024 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915]
江西省九江一中2010届高三上学期第四次月考
江西省九江一中2010届高三上学期第四次月考
语文
命题:江西省名校语文高考命题研究组
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两部分,共6页,22题,150分,考试限定用时为150分钟。须在答题卡上书写作答,在试题卷上作答,答案无效。
第Ⅰ卷(选择题 共36分)
本卷共12小题,每小题3分,共36分。在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一、(15分,每小题3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注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A.仓廪(lǐn) 引吭(háng) 强劲(jìng) 生肖(xiào) 靓妆(liàng)
B.蚍蜉(pí) 箱箧(xiè) 暴殄(tiǎn) 旖旎(yǐ) 巾帻(zé)
C.绯闻(fēi) 悄然(qiǎo) 憎恨(zēng) 聒噪(guō) 嗔怒(chēn)
D.抓阄(jiū) 豢养(huàn) 倥偬(zhǒng) 僭越(jiàn) 供给(gōng)
2.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教养和国家发达程度呈正比关系。它是文明的旗帜,并据此展示民族的精神高度。只有教养指数高涨的民族,才具备区域和全球领导力,并承担_________国际秩序的使命。而对于无教养的国度,任何华丽的“盛世叙事”,都只能是自我陶醉的幻梦而已。在GDP指数保持高位、奢侈品被大肆_________的今天,全民教养指数却在继续_________,并有归零的危险,而我们_________对此毫无警觉。
A.维持 哄抬 回落 依然 B.维系 哄抬 跌落 竟然
C.维系 吹抬 回落 竟然 D.维持 吹抬 跌落 依然
3.下列各句中,加点熟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A.今年下半年以来,我国经济全面复苏,平稳发展,综合国力逐步提高。我们走的是和平发展之路,但是所谓的“中国军事威胁论”却甚嚣尘上。
B.从电影《知音》的音乐到《春天的钟》《难忘今宵》等歌曲,王酩创作的一部部人们耳熟能详的作品,无不闪现着探索、创新的光彩。
C.当科比专心打比赛的时候,希腊的防线在他面前不堪一击。
D.目前,不少电视台热播的鉴宝类节目吸引了大批观众。但是少数鉴宝专家为了鼓动观众,对良莠不齐的真品、赝品,一味出高价,严重扰乱了收藏品市场。
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脑血管疾病是一种与心肌梗塞类似的因为脑部供血障碍而引起的疾病,它给人体中央系统带来的创伤可能无法治愈,对人类健康影响极大。
B.英雄中学文学社自从发出建设校园文化的呼吁后,各种形式的文艺活动就在校园红红火火地展开了。
C.近日,由江西人导演、全部取景于江西的励志电影《网络妈妈》在全国各地热映,引起了强烈反响,对这部关注网瘾少年的电影给予了很高的评价。
D.新课标提出了“综合性学习”的要求,借以加强语文和其他学科的联系,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整体推进和发展。
5.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人生何其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所以,他们的一生,是无悔的一生,是光辉的一生。
①即使到最后一刻
②因为——他们毕竟为此而奋斗过
③但追求却无限
④因为——这毕竟是他们挚爱的事业
⑤自由、和平和真爱“引得无数英雄竟折腰”
⑥ 他们也没有丝毫的怨言
A.③④①⑥⑤② B.③⑤①⑥④② C.④①⑥③②⑤ D.④③⑤②①⑥
二、(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8题。
“茶”字究竟从何而来,又是如何演变的?我们从以下三个方面加以考证。
浏览完整试题
首先是“茶”字的来历。根据许慎的“六书”分类法,“茶”是一个形声字。但它的最初形式并不是“茶”,而是“荼”。“荼”有多重意义,其中一项就是茶叶。我们发现,“荼”的读音和“余”相关,后来荼之所以读“tú”,是因为这个读音从余“yú”而来,自汉代起, “荼”又有了一个读音,就是现在的茶“chá”,“荼”作“茶叶”解释时读“chá”是颜师古的注首先提出的。
那么,为什么 “荼”与 “茶”的形旁都是“艹”字而不是“木”字呢?这是因为对于认识有限的古人来说,灌木与草的不同,他们难以精确区别。反映在造字上,高大的乔木类植物,偏旁都用 “木”,而象茶、荆一类的灌木,偏旁都从“艹”。
其次是根据历代的文字、文物留传着 “荼”是如何演变成“茶”的。战国时期,天下纷争,诸候林立。各国所处地域不同,所采取的政策不同,文化的发展水平也不同,这导致了文字风格的差别。当时的字形随意性很大,有线条直、曲的变化,通用偏旁,增减笔画等等。但由于传统文化所特有的趋同性,文字仍是共性大于个性,按照字体的发展规律演变。在这种情况下,“荼”字仍根据其形旁、声旁变化,不离其宗。
到了汉代,字体统一有了进一步发展,而且由小篆演化成隶书。隶书是汉代的主要通行字体,比小篆更简便。同时,汉代的印章艺术极为繁荣,制作精美,风格多样。汉印中不少刻有关于“茶”、“荼”两字。如近年曾在长沙出土一枚汉印,上刻“荼陵”两字,这枚石印成于汉武帝时,是迄今发现较早的有关“荼”字的实物印证。荼陵古称荼乡,今称茶陵,陆羽曾说“茶陵者,所谓陵谷生茶茗焉”。这是个与茶叶关系极其密切的地方,这证明了“荼”字是“茶”字的初始写法,而汉代后期,就发现有以下记载的竹简:“我灵座上,唯设糕饼,茶饮,果酒可矣。”这段交付后事的竹简说明至迟在汉代后期,“茶”字已经正式出现。但当时这个字的字型尚不稳定,还处在“荼”“茶”通用的状态,“茶”还是“荼”的不自觉衍生。汉代字体随类赋形,文字笔画有多重文化。 “荼”、“茶”两字甚至到唐代还有通用现象。从当时的大量文献中可见“茶”字已经基本确定,但在著名的《不空和尚碑》中,仍用了“荼”字。直至中唐以后,陆羽的《茶经》一出,大行于世,然后“荼”字正式减笔而成“茶”字。《茶经》可谓是由荼及茶变化的决定性一笔。从此茶字就是完全的今体字,沿用至今。
6.下列理解,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荼”字在造字时就有多重意义,其中一种意义就是现在的“茶”。
B.当“荼”当“茶叶”讲时,它的读音应该是“chá”.
C.“荼”与“茶”的形旁都是“艹”,是因为古人把灌木类植物归于草本植物。
D.从出土的文物可知,“荼”字是“茶”字的初始写法。
7.下列对原文内容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荼”是一个形声字,“艹”部表意思,“余”表读音。
B.战国时期,天下纷争,诸侯林立,长期的战乱直接导致了文字风格的差别。
C.写有“糕饼,茶饮,果酒可矣”的竹简,证明了在汉代饮茶已成为一种普遍的社会现象。
D.“荼”“茶”两字通用现象,一直延续到唐代,唐以后才将“茶”固定为今体字。
8.根据原文内容,下列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A.“荼毒生灵”中的“荼”不能理解为“茶叶”,也不能读“chá”。
B.秦统一天下后,曾统一过汉字,但是,表示“茶叶”的意思时,是用“荼”还是“茶”,并没有得以统一。
C.陆羽写《茶经》的目的之一就是将“荼”字正式简笔而成“茶”字。
D.苏轼《石钟山记》中“至莫夜月明”的“莫”通“暮”。可以推知“莫”到“暮”的演变与“荼”到“茶”的演变有类似的地方。
三、(12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9~12题。
送石昌言为北使引
苏洵
昌言举进士时,吾始数岁,未学也。忆与群儿戏先府君侧,昌言从旁取枣栗啖我,家居相近,又以亲戚故,甚狎。昌言举进士,日有名。吾后渐长,亦稍知读书,学句读、属对、声律,未成而废。昌言闻吾废学,虽不言,察其意甚恨。后十余年,昌言及第第四人,守官四方,不相闻。吾日以壮大,乃能感悔,摧折复学。又数年,游京师,见昌言长安,相与劳问如平生欢。出文十数首,昌言甚喜称善。吾晚学无师,虽日为文,中心自惭;及闻昌言说,乃颇自喜。 今十余年,又来京师,而昌言官两制①,乃为天子出使万里外强悍不屈之虏庭,建大旆②,从骑数百,送车千乘,出都门,意气慨然。自思为儿时,见昌言先府君旁,安知其至此?
富贵不足怪,吾于昌言独自有感也!大丈夫生不为将,得为使折冲口舌之间,足矣。往年彭任从富公使还,为我言曰:“既出境,宿驿亭,闻介马③数万骑驰过,剑槊相摩,终夜有声,从者怛然失色。及明,视道上马迹,尚心掉不自禁。”凡虏所以夸耀中国者多此类。中国之人不测也。故或至于震惧而失辞,以为夷狄笑。呜呼!何其不思之甚也!昔者奉春君使冒顿,壮士健马,皆匿不见,是以有平城之役。今之匈奴,吾知其无能为也。孟子曰:“说大人,则藐之。”况于夷狄?请以为赠。
【注】①两制:宋指翰林和中书两部门。 ②大旆:大旗。③介马:披甲的战马。
9.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吾始数岁,未学也 始:开始 B.又以亲戚故,甚狎 狎:亲近
C.察其意甚恨 恨:遗憾 D.说大人,则藐之 藐:轻视
10.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又以亲戚故,甚狎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 B.吾日以壮大,乃能感悔尔其无忘乃父之志
C.故或至于震惧而失辞弃甲曳兵而走 D.吾于昌言独自有感也唐浮图慧褒始舍于其址
11.以下各组句子中,分别表现昌言“关心后进”和苏洵“折节向学”的一组是
A.昌言从旁取枣栗啖我吾后渐长,亦稍知读书 B.昌言举进士,日有名及闻昌言说,乃颇自喜
C.虽不言,察其意甚恨乃能感悔,摧折复学 D.出文十数首,昌言甚喜称善虽日为文,中心自惭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本文是篇赠序,有临别赠言的性质。作者在文中表现出了对石昌言官场有为及出使虏庭的赞叹。
B.作者在文中描写了石昌言出使虏庭时出京的盛况,“从骑数百,送车千乘”,流露出对这种富贵排场的反感。
C.文章前半部分着重叙述了石昌言与作者家的渊源,及几十年来他对作者学业上的关心、勉励和影响,流露出作者的感激之情。
展开余下试题
D.文章后半部分属劝慰之辞,借彭任随富公出使的事例及孟子的言论,提醒石昌言千万不要被虏庭的气焰所惑而有辱使命。
第Ⅱ卷(共114分)
四、(24分)
13.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⑴又数年,游京师,见昌言长安,相与劳问如平生欢。(4分)
译文:
⑵自思为儿时,见昌言先府君旁,安知其至此?(3分)
译文:
⑶凡虏所以夸耀中国者多此类。中国之人不测也。(3分)
译文:
14.阅读下面诗词,然后回答问题。(6分)
与夏十二登岳阳楼 【注】 登岳阳楼
李白 杜甫
楼观岳阳尽,川迥洞庭开。 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
雁引愁心去,山衔好月来。 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
云间连下榻,天上接行杯。 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
醉后凉风起,吹人舞袖回。 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
【注】此诗为李白流放途中遇赦,回舟江陵,南游岳阳而作。
⑴这两首诗都写登岳阳楼,但诗人所表达的思想感情是不同的。试作简要分析。(3分)
⑵在李诗的颈联、杜诗的首联中任选一联,对其所运用的表现手法作简要赏析。(3分)
15.文学常识与诗文填空。(5题任选4题)(8分)
⑴ ,内无应门五尺之僮, ,形影相吊。
⑵ ,渺沧海之一粟。 ,羡长江之无穷。
⑶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 ,自其不变者而观之, ,而又何羡乎!⑷ , ;雁阵惊寒,声断衡阳之浦。
⑸ ,穷岛屿之萦回;桂殿兰宫, 。
五、(21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6~19题。
功利性读书
祝勇
读书是爱书人自我满足的一种方法,实在没有太多值得夸耀的地方。它像呼吸、吃饭一样自然,所以,真正的读书人,并不张扬自己读得多。反过来,炫耀自己读破万卷的人,未必是真正的读书人。商务印书馆元老王云五先生仅仅将读书视为一种好玩的事情。这样的心态是健康的。读书就是一桩好玩的事情,一次轻松的自我放逐。无聊才读书,这话未必是错。因为正是读书,驱赶了清寂,使脆冷的心房获得了一层温润的苞衣。月长似岁,闲情难忍,如何是好?友人凸凹便在随笔中答曰:“就依自家所好,想办法‘消闲’:可与同道饮黄酒,或串门子道短长,或网开一面与人对弈,或入歌厅卡拉OK……但诸多妙法均有局限,须有物质,须有党朋,须有这方面的技艺和兴味。若首无物质,次无党朋,又无技艺兴味,居家枯坐,便只有向书乞援。不管是什么书,只要读下去了,凝滞的时光,便如涧底的暗流,兀自流走。”至于读书与人的精神境界究竟有着怎样的干系,这个不敢说。因为许多大字不识一筐的普通劳动者,内心亦温暖如秋阳下的田野;而有些肚肠冷于冰雪的大奸大佞,倒是饱读过诗书的。话虽如此,读书总还不失为一件好事,好书总是引人向善的罢——但愿如此。但是引人向善也罢,丰富智慧也罢,却都不是一朝一夕的事。饭食使我们长大,而使我们长大的,却很难说是哪一天的饭食。
故而,读书的兴味,源于反复摩挲中生出的一股热情,是一份得到了开发的天性。读书的佳境,如同爱情一样,是投契,是相许,是沉浸,是融合,来不得半点强求与逼迫。或许正是出于爱书人共通的生命感受,我和林语堂先生一样,讲求性情,反对功利。12月8日——暂时尚无法搞清是哪一年12月8日——林先生在复旦大学演讲,题目是《论读书》,讲得痛快:“今人读书,或为取资格,得学位,在男为娶美女,在女为嫁贤婿;或为做老爷,踢屁股;或为求爵禄,刮地皮;或为做走狗,拟宣言;或为做塾师,骗小孩……诸如此类,都是借读书之名,取利禄之实,皆非读书本旨。亦有人拿父母的钱,上大学,跑百米,拿一块大银盾回家,在我是看不起的,因为这似乎亦非读书本旨。”
林先生所谈之功利性读书,于今未绝,相反,倒是更丰富了。学堂中的本本主义只是一种,其他各种心态,多系新形势下的新生事物,怕是连林先生都未曾料及。比如,为写作——当然,读书写作,本是一回事,读而后写,亦乃文人本分,只是,当下现炒现卖,做投机生意的,大有人在。常有炮制读书札记的高手,一本书尚未握暖,一篇宏文却早已挥就,急匆匆换稿费去了。这样对书,读与未读,区别不大;这样的文章,怕也值不了几个银两。其次,为装大瓣蒜,譬如某君,每每玄谈,皆胡言乱语,状若酒醉:“关于正在解构的后现代主义精神文本的反向叙述以及一种强势的文化互证……”让人觉着比爱斯基摩人的语言还难懂,不禁喟叹:真有学问!好歹总算是一种自我包装罢,没准会蒙上哪个傻瓜蛋,祝他成功。再次,为图省事。名著巨制,卷帙浩繁,通读起来,颇为费力,不如去读些随笔小品,或者一些轻松的短构,甚至一些文摘或者妙言集锦,轻而易举,便“知道”了许多东西。时日一久,经典长卷,便愈发懒得碰触。于是,约翰•克利斯朵夫便在布满蛛网的书架上熬白了头发,老黑格尔的坟头更是荒草成堆。最后,为赶时髦,人读我读,人云我云,怕是落伍,惟不考虑自我的失落。市面上流行的书是永远读不完的,跟踪追击,步步为营,力是费了,“好”未必讨得到,无非是把自己打扮得更入时一点,体会一下瞬间的浪漫罢了,待云烟散尽,眼前依旧空蒙。总之,跟着排行榜走,未必比泡图书馆高明。书有千种,人有千种,读书的感觉,亦有千种,只有读到符合自家心性、气质与欲望的书,才能倍感精神之至美;盲从于他人抑或媒体的牵引,常常会白费光阴。冷书热读,倒是别显几分生趣。一本书倘出版三五年后还有人读,此书便可刮目相看了。因而,在顾准潮退后研读顾准,在“王小波热”冷却后品味“王二”,未必不是一件美事。时间差若打得巧了,一定会有大收获。
让功利走开,纯然为了取悦心灵而读书,那才真叫享受。书不是挥鞭的强盗,不是高高在上的君主。瑟瑟的清风里,书是妩媚的情侣,温顺的马驹,是杯中的明月,更是幽畅的歌吟。书能让我们觉着活得很好,这就足够了。
16.请结合文章概括,作者对“功利性读书”有何看法?他认为读书的真正目的又是什么呢?二者之间有什么关系?(5分)
17.第3段中举例评述了“其他各种心态”,请用自己的语言分条概括一下有哪几种心态。(6分)
18.请结合原文,解释下列语句在文中的含义。(6分)
①凝滞的时光,便如涧底的暗流,兀自流走。
②书不是挥鞭的强盗,不是高高在上的君主。
19.下列对这篇散文的理解赏析,不正确的两项是(4分)
A.“因为正是读书,驱赶了清寂,使脆冷的心房获得了一层温润的苞衣。”这是说读书使人不再寂寞,也使人不再害怕外界的诱惑。
B.“好书总是引人向善的罢——但愿如此”的意思是好书提供了一扇向善的门,但进不进去却是人自己的事情。
C.在作者看来,读书是一种天性,是勉强不来的,因为读书是爱书人自我满足的一种方法。
D.打读书的时间差是经过时间考验的书籍较之未经时间考验的书籍来说,其可读性和价值会相对较大一些。
E.作者也是一个爱书人,因此才深知读书之乐。作者在劝慰真正爱书之读者的同时,也批评了功利性读书之人,也通过这两种读书的对比,阐述了读书的本旨。
六、(9分)
20.下面是一则某投资咨询公司的广告,请根据实用文体的语言特点,找出其中不得体的两处并进行修改。(4分)
本公司欢迎各界朋友前来垂询,我们将竭诚为您服务不吝赐教,在提供投资策略方面鼎力相助,并惠赠《实用投资指南》一册。
展开余下试题
①将 改为 ②将 改为
21.依照给出的句子,再写两个句子,使每句前后分句的句意、句式前后呼应。(5分)
不是所有的宽容都表示懦弱,就像不是所有的固守都表示坚强;
; 。
七、(60分)
22.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作文。
一个卖草帽的老人,有一天躺在大树下打盹,醒来一看,身边的草帽不见了。抬头一看,树上的猴子都顶着一只草帽。他想,猴子喜欢模仿人的动作,就把自己头上的草帽摘下来往地上一扔,猴子见了也把头上的草帽摘下来往地上一扔,他捡起草帽高高兴兴回家了,并把这件事告诉了儿子和孙子。很多年后,孙子继承了家业。有一天也跟爷爷一样在大树下睡着了,草帽同样被猴子拿走。他突然想起爷爷讲的故事,就把头上的草帽摘下来往地上一扔,结果树上的猴子不但没有跟着做,反而冲他嘲笑似的吱吱大叫。他正纳闷,猴王出来了,说:“还跟我们玩这个,你以为就你有爷爷吗?”
你对爷孙俩或猴子们的行为分别有什么看法,选择其中一角度,写一篇议论文。
要求:
题目自拟;立意自定;所写内容必须与给定的材料相关;不少于800字;不得抄袭,不得套作。
参考答案
1.C A靓妆(jìng);B箱箧(qiè);D倥偬(zǒng)
2.B 维持:维护支持;维系:维持联系;哄抬:纷纷抬高;吹抬:生造词语,吹捧抬高;跌落:往下落;回落:上涨后往下落;竟然:表示出乎意料,与但是构成转折;依然:依旧如此。根据语境,可知选B。
3.D 良莠不齐:指一群人中有好的强的也有坏的差的。用
本句属使用对象错误。
4.A B语序不当,应将“自从”放至句首。C成分残缺,在“对这部”前面加上“观众”。D“推进和发展”与“素养”搭配不当。
5.B ③句“无限”对应上句“何其短”,并总启下文;⑤句紧承③句对“追求”作具体阐述;①⑥句组合成一个复句进一步阐述“追求”;④句“这”指代⑤①⑥的内容,阐述“对事业的挚爱”;②句“此”和“这”指代内容相同,但必须先有“挚爱”,才有“奋斗”。
6. A 原文“荼”有多重意义并不能说在造“荼”字时就赋予了它多重意义。
7.A B 战乱不是造成文字风格差异的直接原因; C结合原文可知, 应该是证明了最迟在汉代后期“荼”字已正式出现; D“唐以后”的说法有误,应该是“中唐以后”。
8.C 陆羽不是以规范文字为目的而写作《茶经》,只是因为这本书的影响而让“荼”字正式减笔为“茶”字。
9.A 始:才
10.A 都是连词,表示因果关系。B前一个“乃”是“才”,后一个“乃”是代词“你的”。C前一个“而”是递进连词,后一个“而”是修饰连词。D前一个“于”是“对”,后一个“于”是“在”。
11.C A项中昌言表现是说二人的亲近;B项中一说昌言举进士后的名气影响,一说苏洵听到昌言的称赞感到高兴;D项中“虽日为文……”言苏洵很晚才求学,虽每天写文,但心中自惭。
12.B 没有反感之意,作者认为石昌言的富贵是情理之中的事情。
13.⑴又过了几年,(我)到京城游学,在长安见到石昌言,互相慰问如同平常一样高兴。(得分点:“游”、“相与”、“劳问”,介宾短语后置句“游京城,见昌言长安”)
⑵我自思(当我)还是小孩,在父亲身边见到昌言时,哪里料想到他有今天这样显赫呢?
⑶大凡敌人用来向中原夸耀的方法大多像这样,中原人不能看透这一点。(关键词“所以”、“测”)
14.⑴李诗是诗人流放途中遇赦,回舟江陵,南游岳阳而作,诗人所表达的是快乐、喜悦的感情。大雁高飞,带走了我心中的忧愁与苦闷,好月出山,仿佛君山衔来了团圆美好之月。大雁多情,君山有意,愁去喜来,令诗人喜出望外。杜诗则是诗人晚年漂泊荆湘一带,登岳阳楼而作此诗,诗人表达的是一种漂泊流离、凄凉落寞的感情。没有亲朋的援助,既老且病,心中无限辛酸,眼望万里关山,天下动荡不安,诗人不禁声泪俱下,悲愤满腔。(思想感情各1分,简要分析各0.5分。)
⑵李诗颈联运用夸张手法写出了岳阳楼高耸入云的情状,同时这两句诗想象奇特,在云间“连榻”,在天上“行杯”,写出了诗人恍若置身仙境的情景。杜诗首联运用对比手法,抒写人世沧桑的感慨。此联叙事,看似平常,却有深意。诗人年轻时,国家昌盛,久闻洞庭大名,心向往却未能一游,十分遗憾。而今山河破碎,满目疮痍,已到暮年而登此楼,不禁感慨万千。(表现手法各1分,简要赏析各0.5分。)
15.(1)外无期功强近之亲 茕茕孑立
⑵寄蜉蝣于天地 哀吾生之须臾
⑶则天地曾不能以一瞬 则物与我皆无尽也
⑷渔舟唱晚 响穷彭蠡之滨
⑸鹤汀凫渚 即冈峦之体势
16.①作者批评了功利性读书并揭露其种种心态。(2分)
②作者认为读书可使人获得精神上的满足,应该为性情爱好而轻松愉悦地读书,并认为读好书能引人向善,丰富智慧。(2分)
③从反面论证了应为取悦心灵而读书的主张。(1分)(意思对即可)
17.①为赶稿而作,换稿费而读书。②为装作有学问,骗人而读书。③为图省事读短构而不读经典长卷。④为赶时髦而读流行的书。(6分)
18.①运用比喻的手法说明读书可使人清除寂寞枯燥之感,而愉快地度过时光。(3分)②运用拟人(比喻)的手法说明书籍不会给人压力,也不会使人产生距离感,书籍是能够与人心灵相通并且取悦心灵的伴侣。(3分)(言之成理即可)
19.A C A文中并无“也使人不再害怕外界的诱惑”之意。C项不成因果。
20.①将“鼎力相助”改为“全(大)力相助”②将“惠赠”改为“敬赠”。③将“竭诚为您服务不吝赐教”中“不吝赐教”删除(答对两点,得4分)
21.示例:不是所有的撤退都表示失败,就像不是所有的征服都表示胜利;不是所有的谎言都表示恶意,就像不是所有的承诺都表示真诚。(注意题干要求,仿写的句子前后分句与例句一致,句意、句式要前后呼应,且内容也要有一定内涵。)
22.写作提示:事物是不断变化的,不能一成不变地看待事物,对待任何事情都要灵活处之,切忌生搬硬套。
【参考译文】
昌言参加科举考试时,我才几岁,还没有开始读书。回想起在先父身边与一群孩子玩耍时,昌言从一旁取来枣子和栗子给我吃的情景。我们两家挨得很近,又因为是亲戚的缘故,十分亲密。昌言参加进士考试,日渐有了名声。我后来逐渐长大,也渐渐知道了读书,学习断句、对仗、声律,但还没有学成就停止了。昌言听说我停止了学业,虽然不说,但细究他的心思应是感到遗憾的。后来的十几年,昌言考中进士获得第四名,在四方作官,彼此间没有了联系。我日渐长大成熟,就感到后悔,面对挫折重新学习。又过了几年,我到京都游
上一篇:
江西省鹰潭一中、新余一中2010届高三1月联考
下一篇:
《中国文化经典研读》水平测试卷
标签:
人教版
高三
下册
高考模拟卷
相关:
关于“江西省九江”的其他试题
重磅:
备战2024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915]
部编人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统编版高中试题按册查询
高一必修上
|
高一必修下
|
高二选修上
|
高二选修中
|
高二选修下
苏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语文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北师大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沪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把本页分享到:
QQ空间
新浪微博
腾讯微博
微信
红楼
孔子
庄子
李白
杜甫
苏轼
东坡
鲁迅
高考
讲坛
神话
唐诗
宋词
诗歌
小说
散文
关闭本页
》
返回网站首页
》
退出登录
导航:
课件下载
》
教学文摘
》
杂文参考
》
教学设计
》
音像素材
》
作文素材
》
试题下载
》
备课中心
》
中学英语教学资源网
》
小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
8487054
联系手机:
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