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用户注册 | 登录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类目:首页试题中心期中试卷

阅读:1174  
标签:苏教版 七年级 下册 期中试卷
重磅:备战2024 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1174]
扬州市竹西中学08-09(下)七年级下册期中试卷
扬州市竹西中学08-09(下)七年级语文期中试卷
(考试时间:150分钟 满分150分) 2009.4
第I卷 选择题(每题3分,共18分)
题号 1 2 3 4 5 6
答案
1、 下列词语中加点字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3分)
A、 镌刻(juān) 马鬃(zōng) 矗立(chù) 陌生(mò)
B、 地窖(jiào) 颓唐(tuí) 风靡(mí) 挑衅(xìng)
C、 粗糙(zào) 占卜(bǔ) 倔强(jiàng) 汲取(jí)
D、 颤动(chàn) 窘迫(jiǒng) 脸颊(jiá) 脑髓(suí)
2、 下列句子标点符号使用错误的一项是(3分)
A、“真是一个粗心大意的孩子!”他微微一笑,忽然又叹息一声,“唉,谁又不是这样呢?”
B、他真诚的着急起来:“我怎么办呢?”我上前安慰他:“上不去,就不去了。”
C、三个圆券门上方,镌刻着“民族”、“民权”、“民生”六字,左右黑色大理石护壁上刻有孙中山先生的国民政府建国大纲全文。
D、谁说这树太高,没人能爬上去,我就两脚一甩,鞋飞出去,猴一样“蹭蹭”地一直爬到最高点,爬到底下人越是不让上、越是嚷着危险的那根枝上去。
3、 下列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赛龙船的高潮在上午九时,湖面湖岸人山人海,千支竹篙,掀起湖水的轩然大波,千支鼓槌,敲出惊心动魄的声浪。
B、这道题经老师一讲,他茅塞顿开,立刻做出了这道题。
C、李强胆大心细,敢于创新,无所不为,得到了老师同学的赞扬。
D、文昌楼附近的喷泉随着音乐变换的时候,远远看去,真是烟波浩淼,美不胜收。
4、 选出下列各组语句中句意明确、没有语病的一句(3分)
A、这所中学获得江苏省中学优质生源基地的原因是该校师生共同努力的结果。
B、近年来,不少出版社都推出许多四大名著的新版本供读者选择。
C、通过初一上学期的学习,使我掌握了许多知识,学会了许多做人的道理。
D、心理学家认为,给孩子讲故事有助于培养孩子的创造性思维。
5、下列有关课文说法有误的一项是:(3分)
A、《一面》以饱含深情的笔触,回忆了作者1932年见到鲁迅先生一面的情景,从文章的选材看,运用了小中见大的表现手法。
B、《月迹》作者贾平凹,当代作家,全文按照“盼月亮—议月亮—寻月亮”的顺序,记叙了一家几个孩童中秋夜追寻月亮的过程,表现了孩童奇特敏锐的想象,以及为共同拥有美好事物而满足的可贵的心灵世界。
C、《人民英雄永垂不朽》按瞻仰者的行踪为序具体介绍了巍峨、雄伟、庄严的首都人民英雄纪念碑,在介绍大碑座上的十块浮雕时按照东南西北的空间顺序和浮雕反映历史事件的时间顺序相结合的顺序说明,热情赞颂革命先烈的丰功伟绩,同时表现了人民群众对他们的无限崇敬与怀念之情。
D、《于园》选自明末清初文学家张岱的《陶庵梦忆》,这篇园林小品,着重介绍于园磊石之奇及其建筑的幽远意境,抒写作者游园得自然之趣的感受,赞颂了园林假山建造者高超的艺术造诣。
6、选出与下列句子衔接最恰当的一句:( )(3分)
阵雨过后,雨洗后的草原更加清新碧绿,像块巨大的蓝宝石;_________,却又像数不清的金钢钻。
A、那草尖上缀满水珠 B、那晶莹明亮的水珠
C、那草地上无数的水珠 D、那缀满草尖的水珠
第Ⅱ卷 非选择题(共132分)
一、积累运用(26分)
7、请根据拼音在括号里写上正确的字或给加点的字注音。(4分)


浏览完整试题在浩荡的大江之滨,坐落着我国著名的古都――南京,许多叱咤( )( )风云的著名人物长眠于此。伟大的革命先驱孙中山先生的陵墓就位于南京东郊的钟山南麓。陵园的设计者独具匠心,把陵园设计成钟形,既与钟山吻合,又与“中山”谐音,且钟具有“示警”与“自由”的涵义……整个中山陵充满了安xiáng( )宁静、庄严肃穆的气氛,因而,每天来中山陵参观的人很多,有时竟接zhǒng( )摩肩。
8、指出下列词语中的错别字并订正(4分)
错字
订正

熔于一炉 黄金搭挡 书写缭草 勇往直前
中西合碧 异曲同工 丰功伟绩 内部装璜
9、默写课文(10分)
(1)宋初,在相位者 , ,未有其比。
(2)她马上成为我 , ,成为我最了解、最珍贵的人 。
(3)在这四年里, , ,我咬紧了牙,哼都不哼一声。
(4)不必说 ,光滑的石井栏, ,紫红的桑椹。
(5)杜甫《登岳阳楼》中虚实结合,把洞庭湖的气象描绘得壮阔而又生动的句子是
, 。
10、我们每天生活在校园之中,你一定观察过不少同学和老师的眼神吧?瞧,小张同学的发言多精彩,这时,教师的眼神是    、    的,受了老师的表扬后,小张同学的眼神是    、    的。(2分)
11.随着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日益临近,社会各界参与奥运志愿服务的热情也越来越高涨。假如你是一名志愿者,接受记者的采访,记者向你提出了如下问题:“争着抢着,那么辛苦地去提供无偿服务,贡献出自己的时间和精力,这是不是有点犯傻?”
对此,你的回答是:(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综合性学习。(3分)
2007年度诺贝尔生物学和医学奖得主、美国人奥利弗•史密斯,在谈及科学家的素养时说,拥有“快乐文化”是科学家成功的秘诀之一。请你阅读下面的材料,用简洁的语言归纳出“快乐文化”的含义。
材料一:三个工人在砌一堵墙。有人问:“你们在干什么?”第一个人没好气地说:“没看见吗?砌墙。”第二个人抬头笑了笑说:“我们在盖一幢美丽的高楼。”第三个人边干边哼着歌曲,一脸灿烂:“我们正在建设一座崭新的城市。”10年后,第一个人仍在砌墙,第二个人坐在办公室中画图纸,成了工程师,第三个人呢,成了前两个人的老板。
材料二:考古界有一个著名的利基家族,先是路易斯•利基夫妻俩,从英国跑到非洲,风餐露宿,去和那些化石、山洞打交道。后来儿子、儿媳又接着干,照样是废寝忘食。他们干得是那样的兴趣盎然。他们彻底改变了人类对自己起源的认识,使人类历史前推了上百万年,“人类的祖先在非洲”成了全人类的基本共识。
材料三:达尔文穷其一生醉心进化论;法布尔一生乐于观察、研究虫子,又专为虫子写出十卷本大部头著作,《昆虫记》一版再版,先后被翻译成50多种文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阅读理解(共46分)
(一)阅读常建的《题破山寺后禅院》回答问题。(4分)
题破山寺后禅院
清晨入古寺,初日照高林。
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
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
万籁此俱寂,但余钟磬音。
13、这首诗最后一联似乎是矛盾的,请你从表现手法和诗人内心旨趣两方面谈谈你的看法。(2分)


14、古人评诗常用 “诗眼”的说法,所谓“诗眼”往往是指一句诗中最精练传神的一个字。你认为“潭影空人心”一句中的“诗眼”是哪个字?为什么?(2分)


(二)阅读古文选段,完成15—23题。(共21分)
《黄鹤楼》
州城西南隅,有黄鹤楼者,《图经》云:“费祎登仙,尝驾黄鹤返憩于此,遂以名楼。”事列《神仙》之传,迹存《述异》之志。观其耸构巍峨,高标茏苁,上倚河汉,下临江流;重檐翼馆,四闼霞敞;坐窥井邑,俯拍云烟:亦荆吴形胜之最也。
15、语段选自__________的《黄鹤楼》,历史上被称为江南三大名楼的,除了黄鹤楼,还有江西的_________________,湖南的______________。(3分)
16、下列四句中与“遂以名楼”中“以”的解释不同的一句是( )(2分)
A、徐喷以烟 B、以幽阴深邃奇
C、乃以瓦布之,而动如初 D、太祖常劝以读书
17、划出下列句子的朗读停顿。(2分)
事 列 《神仙》 之 传,迹 存 《述异》 之 志。
18、翻译句子:亦荆吴形胜之最也。(2分)

19.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4分)
①尝驾黄鹤返憩于此( ) ②耸构巍峨( )
③上倚河汉。( ) ④四闼霞敞。( )
20.根据本文的描写,请至少用两个四字短语概括黄鹤楼的主要特点。(不可直接用原文词语)(2分)

楚人学舟
楚①人有习操舟者,其始折②旋疾徐,惟舟师之是听。于是小试洲渚之间,所向莫不如意,遂以为尽操舟之术。遽谢舟师,椎③鼓径进,亟④犯在险,乃四顾胆落,坠桨失柁⑤。
 注释: ①楚:古国名。②折:调头。旋:转弯。③椎:用椎敲,古代作战,前进时以击鼓为号。④亟:突然。犯:碰到。⑤柁:同“舵”。
2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2分)
其始折旋疾徐( ) 乃四顾胆落( )
2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2分)
遂以为尽操舟之术:


展开余下试题23.本文告诉人们的道理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
_。(2分)
(三)阅读下列短文,完成24—27题。(8分)
北宋时扬州的“州城”,只略向南稍加扩展,而蜀岗上的“子城”已成为废墟。
南宋期间,扬州成了江淮地区抗金、抗元的主要战地之一。朝廷命扬州知州吕颐浩在“州城”的基础上修建“宋大城”。西城墙南起砚池经保障河北至长春桥,全长2860米;北城墙在漕河南,西起长春桥,东至高桥以西,全长2100米;东城墙在古运河西岸,北起高桥,南接康山街,全长2950米;城南墙沿用唐“罗城”南城,沿古运河北岸,全长2200米。这座宋大城全部用大砖砌造。
数十年后,为适应军事需要,又在原蜀岗“子城”的废墟上修筑土城“堡寨城”,也称“堡城”。它的西、南、北城垣(yuán墙)大部沿用原“子城”的城垣加以修筑,只另筑了东墙。这座城的周长约5000米,面积1.6平方公里。堡城与“宋大城”相对,其间相隔约一公里,又筑“夹城”以通往来。所以这时扬州一地有三城,即“宋大城”、“堡城”和“夹城”,总称“宋三城”。又因三城形似蜂腰,所以又名“蜂腰城”。宝祐年间堡城重建,因此堡城改名为“宝祐城”。
扬州出土的宋城遗址城砖中,有不少印有“大使府造”的字样,还有不少城砖印有韩世忠抗金部队的番号和后来抗元部队的番号,这正反映了南宋时建城的军事目的。
24.“宋三城”的布局特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在介绍“宋大城”时是按________________顺序说明的。(2分)
25.文中运用的说明方法主要有________、________。(2分)
26.用浪线划出文中加点的“这”所指代的内容。(2分)
27.下列对本段说明内容正确的一项是(2分)( )
A.在原蜀岗“子城”废墟上修筑的“堡城”和“宋大城”一样,全部用大砖砌造。
B.“堡城”城墙是在原“子城”四周的城垣上修筑起来的。
C.“宋大城”和“宝祐城”是应军事的需要——抗金、抗元而修筑的。
(四)阅读下面语段,完成28—32题(13分)
木屐 鲁田
沉重的木屐扎在江南惆怅的雨地里。爸爸的背上,不是背着我,就是驮着犁。
木屐被爸爸疲惫的双脚拖着,弯弯的田埂上便留下一行行清晰的屐齿。我在爸爸背上的蓑衣和斗笠下,与江南雨伴着他的木屐,随着池塘边上的水翻车,一圈圈地碾动了岁月的车轮。
有一天,我爬上了老黄牛的背,而犁却驮上爸爸的肩膀。雨声中,我反复聆听木屐敲击土地的声音,那是爸爸沉重的步履。就在这颤抖的敲击中,我长大了。
转眼,我到了上学的年纪。爸爸送我上学那天又下雨,我骑坐在爸爸的肩上。然而,一条淹没小木桥的河水阻住了我们的去路。爸爸卷起裤管,咬着牙涉过冰寒砭骨的春水,我分明听见他牙关的磕碰并体会到他身体的颤抖。第一次,我感觉江南的雨天是惆怅的。
放学时,我冲出教室,却发觉雨地里微笑着的爸爸,他执意要让我骑“高马”,我拗不过,便再次爬上爸爸的肩膀。路上,他喘着粗气将我放下休息,我回头时却见一行零乱、不规则的屐齿印。看着爸爸苍白的脸,我眼泪夺眶而出,便再也不肯让他背了。
于是,我拥有了自己的木屐。
一天,有位同学穿着一双半旧的雨靴来上学,引起全校学生的羡慕。回到家,我嚷着要一双雨靴。为了达到目的,几天后我将我的木屐藏在一个山洞里,谎称丢了。从不打骂我的爸爸恼怒了,扬起手打我,落下却轻轻的。在他的天平上,一头是祖辈财物,一头是儿子。
当晚,堂屋响着不断的咳嗽声和斧头声,我失眠了,发誓再也不让爸爸生气,准备第二天取回木屐。然而,当我从黎明的迷糊中醒来,却见一双新的,但做工粗糙的木屐摆在床前。
我看到套上牛准备去春耕的爸爸通红的双眼,我的眼泪悄悄地流了下来。爸爸忽然返身,抚摸着我的头说:“孩子,珍惜东西要像爱惜牲口一样。”
我呆呆地点点头,看着晨曦中爸爸远去的身影和他身后的一个个屐齿印……
终于,我接到了那张从我梦想的地方寄来的录取通知书。走的前夜,乡亲们来送我,屋檐下摆放着一排木屐。我在送乡亲们回家时,望着漫天的雨,忽然想:“斗笠划下了一个木屐永远走不出的圆。”回过头来,却发现爸爸坐在堂前,神色黯然,眼睛停留在门角摆放的没有继承人的铁犁和木屐上。见我望着他,爸爸忙挤出一丝笑,自我安慰地说:
“放心去吧!孩子,我有乡亲们照顾。”
看着爸爸斑白的头发,我才猛然意识到他老了。
坐在行将远去的汽车上,我脱下了那双木屐,这时,几次劝不回去,坚持再送送我的爸爸忽然塞给我一样东西,就转身走了。我知道爸爸不忍分离的痛苦,拼命擦亮雨窗看着他那微驼的背消失在江南惆怅的雨地里。
我心里像堵着什么,不觉触到爸爸送我的东西,打开一看,竟是……
28.下列说法哪一项符合文章的原意(2分)( )
A.文章以“木屐”为线索,刻画“爸爸”含辛茹苦的生活画面以及无私的父爱,表现父子间的深挚感情。
B.文章以“江南惆怅的雨”为线索,通过“我”感受“爸爸”在雨中的喜与忧,表现父子间的深挚感情。
C.文章以“木屐”为线索,通过“爸爸”与“我”的不同生活目标的表现,写出“我”对父爱的感激,也写出“我”对父辈生活方式的思考。
D.文章以“江南惆怅的雨”为线索,以“木屐”比喻父辈的艰苦的生活历程,通过“我”的观察与感受,写出“我”对爱的无限感慨。
29.文中加粗的“挤出”有何表达作用?(2分)

30.联系上下文谈谈对文中划线句子的理解。(3分)

31.文中加粗的“眼泪”体现我的什么情感(2分)

32.为本文补一个结尾,要求交代省略号的内容,适宜用抒情或议论的方法收尾,50字左右。(4分)



三、作文 ( 60分)
台湾作家林清玄青年时代做记者时,曾报道过一个小偷作案手法非常细腻,犯案上千起,文章的最后,情不自禁感叹:“像心思如此细蜜、手法那么灵巧、风格这样独特的小偷,做任何一行都会有成就的吧!”林清玄不曾想到,他20年前无心写下的这几句话,竟影响了一个青年的一生。如今,当年的小偷已经是台湾几家羊肉炉的大老板了!在一次邂逅中,这位老板诚挚地对林清玄说:“林先生写的那篇特稿,打破了我生活的盲点,使我想,为什么除了做小偷,我没有想过做正当的事呢?”从此,他脱胎换骨,重新做人。
欣赏与被欣赏是一种互动的力量之源,欣赏者必具有愉悦之心,仁爱之怀,成人之美的善念;被欣赏者必产生自尊之心,奋进之心,向上之志。因此,学会欣赏应该是一种做人的美德。
你感受过来自欣赏的力量吗?你用一颗宽容、仁爱的心欣赏过别人吗?请以“欣赏”为话题,写一篇与欣赏有关的记叙文,题目自拟。
要求:(1)不少于600字;(2)文中不得出现真实人名、校名。
   (3)书写清楚。
题目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展开余下试题






















600
















扬州市竹西中学七年级语文期中试卷
参考答案:
1、A 2 、C 3、B 4、D 5 、B 6、D
7、chìzhà 详 踵 8.档潦璧潢 9、见课本 10、赞许、欣慰 自豪、得意(合理即可)
11.提示:以不赞成消极的看法为佳。答题可围绕下面几个方面:传递爱心,传播文明,有助于建立和谐社会;促进社会进步;丰富生活体验;获得学习的机会。(共3分。看法或观点得1分,理由2分)
12.热爱自己从事的工作,对自己的研究课题具有强烈的好奇心,对工作、研究的每一步进展都有成就感的一种精神境界(或“思维方式”、“价值观念”)称为“快乐文化”。(共3分。答题点:对工作的热爱、成就感、好奇心、精神境界。每个关键词1分,得满3分为止)
13、不矛盾。这里是以静写动,以动衬静,加入周围一片喧器,人们也就不会在意钟磬的袅袅余音。只剩下钟磬的声音,其他尘世的声音都没有了,这里抒发的是向往佛门清静的心情。
14、“诗眼”是“空”。“空”是说潭水清澈,临潭顾影,使人心中的俗念(或杂念)消除净尽。“空”字写出了人的心情与山光水色相应。(不脱离文本,言之成理即可)
15、阎伯理;滕王阁;岳阳楼 16、B
17、事 列 /《神仙》 之 传,迹 存 /《述异》 之 志。
18、这里也是楚吴两地山川名胜中最美的地方。
19、①休息 ②矗立的楼宇 ③靠着 ④门(4分。)
20、不设统一答案。(写对1个得1分,给满2分为止。如:高耸入云、云烟缭绕、气势恢弘、神奇壮观等。)
21、慢 看 22、于是就认为已经完全掌握了驾船方法(技术);
23、学习、工作不能浅尝辄止(不能自满或应该不断进取)(意对即可)
24.“形似蜂腰” 方位 25.列数字 打比方
26.“扬州出土的宋城遗址城砖中,……抗元部队的番号” 27.C 28.A
29.“挤出”二字写出了一种深沉宽厚的父爱。
30.乡亲们的关怀,父亲的挚爱浓浓地包围着“我”,“我”永远走不出他们为“我”撑起的一片晴空。(意对即可) 31.对父亲的感激之情 32.略。
作文:略 (221.225.136.148)
标签:苏教版 七年级 下册 期中试卷
相关:关于“扬州市竹西”的其他试题
重磅:备战2024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1174]

部编人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统编版高中试题按册查询
高一必修上 | 高一必修下 | 高二选修上 | 高二选修中 | 高二选修下
苏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语文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北师大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沪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把本页分享到:QQ空间新浪微博腾讯微博微信


关闭本页返回网站首页退出登录

导航:课件下载教学文摘杂文参考教学设计音像素材作文素材试题下载备课中心中学英语教学资源网小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8487054
联系手机: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