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用户注册 | 登录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类目:首页试题中心期末试卷

阅读:1034  
标签:人教版 高一 上册 期末试卷
重磅:备战2024 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1034]
云南省玉溪一中09-10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
玉溪一中09-10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语 文)
审核人:张红霞 校对人:苑娜娜
第一卷(共36分)
一、基础知识检测。(每小题3分,共15分)
1、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没有错误的一项是( )
A.桌帏(wéi) 牛虻(wáng) 帷裳(cháng) 混沌初开(hùn)
B.谄媚 (chǎn) 整饬(shāng) 桑葚(shèn) 否极泰来(pǐ)
C.庇护(bì) 鲑珍(xié) 愠怒 (yùn) 尔卜尔筮(shì)
D.迸发(bèng) 犬吠(fèi) 侘傺(zhá) 举酒属客(zhǔ)
参考答案:C项正确 A项 牛虻méng,B项 整饬chì,D项 侘chà傺
2、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
A.撮合 回溯 行迹可疑 共商国是
B.盘踞 诡秘 藕断丝连 夙兴夜寐
C.戏谑 溃乏 矫揉造作 戛然而止
D.国粹 机杼 标新立意 返璞归真
参考答案:B项正确 A项 形迹可疑,C项 匮乏,D项 标新立异
3、下列各项中,加点的词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
A.2009年6月5日,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节目主持人罗京因病离世,这让他的老搭档邢质斌深感失之交臂,沉浸在极度的悲痛之中。
B.母亲不是大人物却并不失却她的伟大,她的老实、本分、善良、勤劳在家乡有口皆碑。
C.走进大山的怀抱,目观壮丽山色,耳闻风声鹤唳,身心得到极大的放松。
D.在学习、工作中,人总会碰到这样或那样的问题,碰到问题多向别人请教,这样才会有进步,俗话说得好,众人拾柴火焰高。
参考答案:B项正确
失之交臂:指擦肩而过。形容当面错过,失掉好的机会。
有口皆碑:所有人的嘴都是活的记功碑,比喻人人普遍称赞。
风声鹤唳:形容惊慌失措,或自相惊忧。
众人拾柴火焰高:众多人都往燃烧的火里添柴,火焰就必然很高。比喻人多力量大。
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目前,集市上出现了少数人欺行霸市、哄抬物价、甚至殴打工商管理人员,这严重损害了广大群众的切身利益,因此,整顿集市秩序是当务之急。
B.韩国前总统卢武铉在坠崖身亡之后,首尔国立大学心理学教授洪亿康对韩国一直呈上升趋势的自杀率表示了最大程度的担心。
C.中国移动近日启动“手机下乡”活动,即日起,在中国移动营业厅购买“家电下乡”指定手机,农民不仅可享受政府13%的购机补贴,还可享受中国移动的话费优惠。
D.端午节期间,湖南汨罗江风景区不仅为游客免费提供粽子、盐蛋等端午食品,还组织端午游园互动、放河灯祈福等节目。
参考答案:C项正确(A项 成分残缺 “集市上出现了少数人欺行霸市、哄抬物价、甚至殴打工商管理人员”后面应加上“的事”,B项 前后主语不一致,D项“组织”与“节目”搭配不当)
5、填入下文横线处的几句话顺序排列最恰当的一项是( )
我从事本题研究的初期,就觉得要解决这个困难问题,应当从研究家养动物和栽培植物着手; , , , 。
①我经常获得动物因家养而变异的知识
②虽然还不够完备
③但总可以为处理这个问题和其他一切复杂事件提供最良好最可靠的线索
④果然没有使我失望
A、①②③④ B、①④②③ C、④①②③ D、④②③①
参考答案: C项正确(依照逻辑关系)
二、科技文阅读。(每小题3分,共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8题。


浏览完整试题切叶蚁
美国的细菌学家卡梅隆•柯里在《科学》杂志上发表了研究论文,声称从 5000万年前开始,以真菌为生的蚂蚁就有了自己的抗生素。
研究者对一种名叫“真菌蚂蚁”的蚂蚁身上的白色斑点进行研究,发现不同的“真菌蚂蚁”依靠种植不同的真菌类蘑菇来作为惟一的食物来源。这些蚂蚁的嘴巴和前肢上隐藏着许多细小的腺窝,里面寄生着一种能产生抗生素的细菌。这些腺窝有一些细小的孔通向蚂蚁身体外部,这样它们就可以将抗生素传播给作物。抗生素可以杀死会使作物生病的寄生虫,从而确保它们主人的食物来源不受破坏。
这种蚂蚁腺窝的特殊结构使得蚂蚁与作物的这种共生关系非常和谐。研究者发现,一些近缘的不种植真菌的蚂蚁身上则没有腺窝,也没有寄生菌。
科学家们研究了中美洲热带丛林中的切叶蚁的生活习性。切叶蚁只种一种蘑菇,这相当于人类的单一作物制,虽然开始时产量高,但重复种几季以后很容易遭受虫害侵袭,人类是采用轮作不同作物来解决问题的。生物学家们采用基因分析,确定了切叶蚁所种的菌种是源于2300万年前的单一菌株,从未换过品种,却能延续至今。
这个谜被多伦多大学的C•R•居里解开了。居里对包括切叶蚁在内的22种蚂蚁进行了仔细观察。他首先发现蚂蚁的蘑菇农场偶尔也会受到一种名为Escovopsis的霉菌(简称E霉菌)感染,使蘑菇在几天内全部死光,结果是整穴蚂蚁全部饿死。但尽管如此,切叶蚁还是有办法控制这种灾难。其奥秘在于,雌蚁会排出寄生在身上的活细菌分泌出的链霉素。切叶蚁蘑菇园中那些忠于职守的蚂蚁勤于察看,一发现E霉菌就用随身携带的链霉素就地将之消灭,以防止其蔓延。而且这种链霉素还能刺激蘑菇的生长,真是一举两得。切叶蚁分群时,蚁后将蘑菇菌种含在口中,连同随身的会分泌链霉素的细菌带到新穴传种,所以切叶蚁的单一品种的蘑菇农场能延续至今,历经千万年而不衰。
人类所用的抗生素多次使用后会使病菌产生抗药性而导致药效减弱,但蚂蚁所用的抗生素却并未使病菌产生抗药性。卡梅隆•柯里研究小组发现,蚂蚁身上的抗生素不但是蚂蚁赖以战胜自然环境的法宝,亦是人体必需的抗生素,今后应可仿此研发新一代的抗生素,更有效地治愈人类的疾病。
6、下列对“真菌蚂蚁腺窝”的特殊结构或功能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蚂蚁的嘴巴和前肢上隐藏着许多腺窝,这些腺窝非常细小。
B.蚂蚁的腺窝里寄生着一种细菌,这些细菌能产生抗生素。
C.为将抗生素传播给作物,蚂蚁的每一个腺窝上都有一个小孔通向身体外部。
D.传播出的抗生素可杀死使作物生病的寄生虫,确保蚂蚁的食物来源不受破坏。
参考答案:C项正确( 原文是“这些腺窝有一些细小的孔通向蚂蚁身体外部”,无“每一个腺窝上都有一个小孔”的信息。)
7、对“切叶蚁的单一品种的蘑菇农场能延续至今的原因”的分析,错误的一项是( )
A.尽管E霉菌会危害蚂蚁的蘑菇农场,但雌蚁会排出寄生在身上的活细菌分泌出的链霉素来控制这种灾难。
B.雌蚁分泌出的活细菌除能消灭E霉菌外,还能刺激蘑菇的生长。
C.忠于职守的蚂蚁勤于察看,发现E霉菌就用随身携带的链霉素将之消灭。
D.切叶蚁分群时,蚁后会将蘑菇菌种连同随身的会分泌链霉素的细菌带到新穴传种。
参考答案:B项错误(能刺激蘑菇生长的是“链霉素”,而不是“活细菌”。)
8、下列说法,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研究人员发现,各种“真菌蚂蚁”的食物是一样的,都是靠种植同一种真菌类蘑菇来生存。
B.切叶蚁不换品种,是因为单一作物的种植方法产量高,轮作的不同作物很容易遭受虫害侵袭。
C.卡梅隆•柯里研究小组根据蚂蚁身上细菌产生的抗生素特征,正准备着手研发新一代的抗生素。
D.人类现在使用的抗生素同蚂蚁所用的抗生素不同在于,长期使用,前者会使病菌产生抗药性,后者却不会。
参考答案:D 项正确(A项“真菌蚂蚁”的食物是不一样的,原文是“不同的‘真菌蚂蚁’依靠种植不同的真菌类蘑菇来作为惟一的食物来源”;B项“很容易遭受虫害侵袭”的是“单一作物的种植方法”,而不是“轮作”;C项原文语句是“今后应可仿此研发”,而未“正准备着手研发”。)
三、文言文阅读。(每小题3分,共12分)
古之人非无宝也,其所宝者异也。
孙叔敖疾,将死,戒其子曰:“王数封我矣,吾不受也。为我死,王则封汝,必无受利地。楚、越之间有寝之丘者,此其地不利,而名甚恶。荆人畏鬼,而越人信禨①。可长有者,其唯此也。”孙叔敖死,王果以美地封其子,而子辞,请寝之丘,故至今不失。孙敖叔之知,知不以利为利矣。知以人之所恶为己之所喜,此有道者之所以异乎俗也。
伍员亡,荆急求之,登太行而望郑曰:“盖是国也,地险而民多知;其主,俗主也,不足与举。”去郑而之许,见许公而问所之。许公不应,东南向而唾。伍员再拜受赐,曰:“吾知所之矣。”因如吴。过于荆,至江上,欲涉,见一丈人,刺小船,方将渔,从而请焉。丈人度之,绝江。问其名族,则不肯告,解其剑以予丈人,曰:“此千金之剑也,愿献之丈人。”丈人不肯受,曰:“荆国之法,得伍员者,爵执圭,禄万檐,金千镒。昔者子胥过,吾犹不取,今我何以子之千金剑为乎?”伍员过于吴,使人求之江上,则不能得也。每食必祭之,祝曰:“江上之丈人!” 天地至大矣,至众矣,将奚不有为也?而无以为。为矣,而无所以为之。名不可得而闻,身不可得而见,其惟江上之丈人乎!
宋之野人耕而得玉,献之司城子罕,子罕不受。野人请曰:“此野人之宝也,愿相国为之赐而受之也。”子罕曰:“子以玉为宝,我以不受为宝。”故宋国之长者曰:“子罕非无宝也,所宝者异也。”
今以百金与抟黍②以示儿子,儿子必取抟黍矣;以和氏之璧与百金以示鄙人,鄙人必取百金矣;以和氏之璧、道德之至言以示贤者,贤者必取至言矣。其知弥精,其所取弥精;其知弥粗,其所取弥粗。
——《吕氏春秋•孟冬纪第十》
【注】①禨(jī):迷信鬼神,向鬼神求福。②抟黍(tuán shǔ):指捏成的饭团。
9、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解释错误的一项 ( )
A.其所宝者异也 珍爱 B.吾不受也 接受
C.去郑而之许 离开 D.丈人度之,绝江 揣度


展开余下试题参考答案:D项错误(度:渡过)
10、下列各组句子,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
A、 过于荆,至江上 B、曰:“吾知所之矣。”因而吴
良曰:“长于臣。” 府吏闻此变,因求假暂归
C、此有道者之所以异乎俗 D、知不以利为得矣
阿兄得闻之,怅然心中恨 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
参考答案:B项相同“因”都可理解为“于是”(A项:前一个“于”作“从”讲,后一个作“在”讲。C项:前者为主谓之间,不译,后者代词,指代“这件事”。D项:前者作“把”“拿”讲,是介词;后者作“因为”讲,是连词。)
11、下列句子分别编为四组,全部表达“其知弥精,其所取弥精”的一组是 ( )
①请寝之丘,故至今不失 ②知以人之所恶为己之所喜 ③天地至大矣,至众矣 ④去郑而之许 ⑤名不可得而闻,身不可得而见 ⑥为矣,而无所以为之
A.①②⑥ B.③⑤⑥ C.②③④ D.①④⑤
参考答案:A项正确(①②⑥三项都能表现“其知弥精,其所取弥精”的内容。③④⑤与此内容无关。)
12、下列对原文的叙述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许公害怕走漏消息得罪近邻楚国,故不用言语而用唾之方向为伍员指路,伍员心领神会。
B.作者赞赏江上丈人为他人做事而不求名利、不求回报的态度。
C.孙叔敖的智慧在于懂得为子孙后代的长远利益着想,而江上丈人的智慧却在于懂得追求高尚的道德。
D.文章最后一段,用小孩和贤人的例子说明“其所取弥精”,用鄙人的例子说明“其所取弥粗”。
参考答案:D项错误(小孩的例子没有说明“其所取弥精”)
附参考译文:
古代的人不是没有宝物,只是他们看作宝物的东西与今人不同。
孙叔敖病了,临死的时候告诫他的儿子说;“大王多次赐给我土地,我都没有接受。如果我死了,大王就会赐给你土地,你一定不要接受肥沃富饶的土地。楚国和越国之间有个寝丘,这个地方土地贫瘠,而且地名十分凶险。楚人畏惧鬼,而越入迷信鬼神和灾祥。所以,能够长久占有的封地,恐怕只有这块土地了。”孙叔敖死后,楚王果然把肥沃的土地赐给他的儿子,但是孙叔敖的儿子谢绝了,请求赐给寝丘,所以这块土地至今没有被他人占有。孙叔敖的智慧在于懂得不把世俗心目中的利益看作利益。懂得把别人所厌恶的东西当作自己所喜爱的东西,这就是有道之人之所以不同于世俗的原因。
伍员逃亡,楚国紧急追捕他。他登上太行山,遥望郑国说:“这个国家,地势险要而人民多有智慧;但是它的国君是个凡庸的君主,不足以跟他谋划大事。”伍员离开郑国,到了许国,拜见许公并询问自己宜去的国家。许公不回答,向东南方吐了一口唾沫。伍员拜了两次,接受赐教说;“我知道该去的国家了。”于是往吴国进发,路过楚国,到了长江岸边,想要渡江。他看到一位老人,撑着小船,正要打鱼,于是走过去请求老人送他过江。老人把他送过江去。伍员问老人的姓名,老人却不肯告诉他。伍员解下自己的宝剑送给老人,说:“这是价值千金的宝剑,我愿意把它送给您。”老人不肯接受,说;“按照楚国的法令,捉到伍员的,授予执圭爵位,享受万石俸禄,赐给黄金千镒。从前伍子胥从这里经过,我尚且不捉他去领赏,如今我接受你的价值千金的宝剑做什么呢?”伍员到了吴国,派人到江边去寻找老人,却无法找到了。伍员每次吃饭一定要祭祀那位老人,祝告说;“江上的老人!”天地之德大到极点了,养育万物多到极点了,天地何所不为?却毫无所求。人世间,做了有利于别人的事,却毫无所求,名字无法得知,身影无法得见,达到这种境界的恐怕只有江边的老人吧!
宋国一个农夫耕地得到了一块玉,把它献给司城子罕,子罕不接受。农夫请求说:“这是我的宝物,希望相国赏小人脸而把它收下。”于罕说;“你把玉当作宝物,我把不接受别人的赠物当作宝物。”所以宋国德高望重的人说;“子罕不是没有宝物,只是他当作宝物的东西与别人不同啊!”
假如现在把百金和黄米饭团摆在小孩的面前,小孩一定去抓黄米饭团;把和氏之壁和百金摆在鄙陋无知的人面前,鄙陋无知的人一定拿走百金。把和氏之壁和关于道德的至理名言摆在贤人面前,贤人一定听取至理名言。他们的智慧越精深,所取的东西就越珍贵;他们的智慧越低下,所取的东西就越粗陋。
第二卷(共114分)
四、翻译。(共10分)
13、把下列文言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
(1)知以人之所恶为己之所喜,此有道者之所以异乎俗也。(3分)
答案:懂得把别人所厌恶的东西当作自己所喜爱的东西,这就是有道之人之所以不同于世俗
的原因。(翻译出厌恶和喜欢1分,有道之人和不同于世俗1分,判断句形式1分)
(2)名不可得而闻,身不可得而见,其惟江上之丈人乎!(3分)
答案:名字无法得知,身影无法得见,(达到这种境界的)恐怕只有江上的老人吧!(一个分句1分)
(3)其知弥精,其所取弥精;其知弥粗,其所取弥粗。(4分)
答案:他们的智慧越精深,所取的东本就越珍贵;他们的智慧越低下,所取的东西就越粗陋。
(一个分句1分)
五、诗歌鉴赏及填空。(共18分)
14、阅读下面一首诗歌,然后回答问题。(8分)
过分水岭
温庭筠
溪水无情似有情,入山三日得同行。
岭头便是分头处,惜别潺湲①一夜声。
【注】:①潺湲:形容溪水慢慢流动的样子.
(1)韩愈在论述七言诗时曾发表过这样的观点:六字寻常一字奇。简要指出“溪水无情似有情”一句中的“似”字“奇”之所在。
参考答案:“似”字将人的主观情感注入客观景物之中,使本无生命的溪水充满了情趣;(2分)在结构上,这个字总领以下三句,“同行”、“分头”、“惜别”这些情感皆由此而来。(2分)
(2)“惜别潺湲一夜声”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达到了怎样的修辞效果?
参考答案:用了拟人,效果:使本无生命的溪流充满了人的惜别之情。从溪水方面来写,以它的“惜别”进一步写它的“有情”,显得情趣盎然。溪水的“有情”臻于极致,诗人对溪水的深情也自在不言中了。(手法2分,效果2分,酌情给分)
15、名篇背诵填空。(10分)
(1)仰观宇宙之大, 。(俯察品类之盛)
(2)淇则有岸, 。总角之宴,言笑晏晏。 ,不思其反。(隰则有泮 信誓旦旦)
(3)纵一苇之所如, 。(凌万顷之茫然)
(4) , 。周公吐哺,天下归心。(山不厌高 海不厌深)
(5)少无适俗韵, 。(性本爱丘山)
(5)尽吾志也而不能至者,可以无悔矣, ?(其孰能讥之乎)
(6) , 。后之视今,亦犹今之视昔,悲夫!(固知一死生为虚诞 齐彭殇为妄作)
六、现代文阅读。(共18分)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16-19题。
麦 子
何俊锋
①我的脑海不止一次地浮现出麦子的模样,尽管是坐在钢筋与水泥构筑、蓝玻璃与铝合金镶嵌的现代气息浓厚的办公室里。当然,办公室没有布谷鸟催收催种的鸣叫,我笔下方格列阵的稿纸也长不出思想的麦子。于是,我就做梦,梦见我跟在母亲身后乐颠乐颠拾捡麦穗的童年。所有这些都只能在瞬间完成。办公室的人和烦俗的事务像麦子一样,一茬茬地等着我收我种,容不下我太多的怀想。
②然而,我还是想家,想象自己是农田里的一株麦穗,植根于乡土的沃野,经历漫长冬季的涅磐,用我的成熟和丰腴绘就一幅壮烈的图腾,倒伏在农人的怀里,芳香在岁月的流痕里,沸腾在乡村的月月年年。


展开余下试题③麦子,这枝灿烂而实在的花朵,开在千万里田畴之上,开在世代农业的中心。它是农人心中挥之不去的圣洁的崇拜,和水稻、大豆、玉米一起,构成了亘古至今的农业文明。饥饿年代,麦子是我心中最美好的想往;温饱时期,麦子是家人脸上的骄傲;小康盛世,麦子是我心中永远的牵挂。父亲与麦子的颜色是我生命的原色,我是一株粘着故乡泥土长在城市的麦子,绵绵的根系永远扎在故乡的心里。
④麦子,原本是一粒草籽,经过神农始祖的精心打磨,浸润了无尽的阳光、空气和水分,成为世间温暖无比的粮仓。麦子流入人间饥饿的口袋,变成满腹沉甸甸的能量。这些能量又最终回到土地,抽出满地金黄灿烂的麦浪,数千年舒展着农人的目光。
⑤麦子浅褐色的皮肤,是千百年来土地的颜色,是一种内聚敛收的颜色,虽不金黄高贵,但绝不惨淡平庸;它中间深深的沟纹,是千万条大河流淌的印痕,是无数张木犁犁出的简洁的线条,是从神农氏开始的东方农人脊梁的缩影;麦子饱满的肌腹,装载着血汗和岁月所留驻的能量,源源不断地向世人输入养分和热爱。
⑥你椭圆的,长吊式的造型,多像伏在炎热的土地上光臂劳作的农人,有时风雨不调,显得不够圆满,但你从不萎缩。你没有拥有高度,却占据了深沉;你没有张扬的个性,却有积淀的深刻。平凡是你的外表,深邃是你的内心。默默地生长在民间,虽没有理想主义的花朵,却有现实主义的麦穗,一如朴实无华的农人,好似他们磨难和意志并行的精神,信念和实实在在的思想。
⑦你长在历史和时间的土地上,长在农人的心里,饱含着坚韧、向上、不屈的民族精神。面对时间的衰老,你直直走进现代人亮亮的碗中,打磨着现代人时时冒出的浮躁。
⑧我朝麦子走去,一直走进麦子的深处,与麦子对视,一如看见我年迈的父亲,一个地地道道的农民只懂得麦子可以吃饱肚子和让人活着。父亲的双手满是老茧,粗糙得无法看清掌纹。经父亲抚摸过的麦粒,却是那么新鲜动人。我走近父亲,我说不清,父亲弯腰时,是以怎样一种姿势,面对苍茫的麦子。
⑨入夏,呼叫的布谷又一次催促麦杆爬上五月的高度,农人的一滴汗水,压弯了所有成熟的庄稼,成群结队的麦子,又一次占领了我的田原,而我的牵挂和乡思,被一种无法比拟的心潮,冲击到收割的前线。每到这个季节里,我都会听到父亲手中霍霍磨响的镰刀,而我年迈的母亲,此刻就像盼望久别的孩子,为充满希望的麦粒,准备灯火,清点粮仓。我不知道,在麦子丧失生命的成熟里,是阳光的恶毒还是恩典。我明白,沉甸甸的季节,被镰刀割倒,不过是麦子生命的又一次递进。
⑩当一条形体高大的秦川牛,在六月的麦茬地上拉动木犁,身后的农事,又卷土重来。 (选自2009年《中华散文》)
16、作者在⑥⑦自然段把第三人称“麦子”变为第二人称“你”,这样写有什么好处?(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本文充满深情地赞美麦子,麦子有哪些方面值得赞美?请分条概括。(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请简要分析下面两个句子在文中的含意。(每小题2分,共4分)
①办公室没有布谷鸟催收催种的鸣叫,我笔下方格列阵的稿纸也长不出思想的麦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你直直走进现代人亮亮的碗中,打磨着现代人时时冒出的浮躁。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结合全文,请简要分析本文的写作意图。(6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6、(4分)①采用拟人的手法,便于抒情;②更加深入地表达了作者对麦子深厚的感情。(每点2分。)
17、(4分)默默无闻地奉献精神;平凡、朴实无华却内心深邃;坚韧向上,顽强不屈;生命力顽强。(每点1分。)
18、(4分)①城市生活与自然隔绝,这样的生活让“我”写不出有思想内涵的文字。②麦子依然在现代生活里,时时用坚韧、向上、不屈的精神来驱除灵魂中的浮躁。(每句2分,意思对即可。)
19、(6分)一是赞美了以父亲为代表的勤劳的农民,二是赞美了伟大的民族精神,三是对故乡及亲人的怀念与牵挂。(每点2分)
七、 语言运用题。(共8分)
20、仔细阅读下面一段文字,为王僧虔的回答设计一段得体的文字,使王僧虔的回答既能保全皇上的面子,又不说违心奉承的话。(4分)
南朝齐高帝萧道成很喜欢书法,写得一笔好字,但赶不上当时的大书法家王僧虔。一次齐高帝让王僧虔和自己一起写字,写完后高帝问道:“咱们两人的字谁是第一?” 王僧虔想了想,很机警地答道:“ 。”高帝听后大笑。(酌情给分)
(参考答案:(1)您的字是皇帝中的第一,我的字是大臣中的第一。(2)您的字宫内第一,我的字宫外第一。(3)您如果把治国的精力的一小半投入练字,就肯定超过我了。(4)您的心思全用来治国了,我的精力全用来练字了。)
21、汶川大地震全国默哀日后,当谷歌(google中国)的工作人员依照惯例整理和分析谷歌搜索引擎的流量数据时,一条从未见过的曲线出现在他们面前(见图)。当意识到原因时,工作人员的眼睛湿润了。请解释这条曲线产生的原因,写出你的感受。(4分)
原因:





解释曲线:骤然下降的流量曲线是网民停止搜索,为汶川大地震中的死难者默哀的反映。
(只要言之有理就可以酌情给分)
例1:汶川震灾把我们如此真切的凝聚在一起,没有人监督,也不需要监督。这条谷歌搜索流量的曲线说明了一切。
例2:那一刻,放下手中的鼠标,立起身,低下头颅,为我们的祖国,为我们的同胞。那一刻,庄严,肃穆。
例3:在人们为同胞默哀的时候,数据仪默默地记录下这条笔直下降的流量曲线。如果数据仪能读懂这条曲线背后的含义,它也会流泪吗?
八、作文(60分)
22、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作文。
最近,德国农学家苏力贝克发现:在黑夜翻耕的土壤中,仅有2%的野草种子日后会发芽,但如果在白天翻耕,野草种子发芽率高达80%,约为前者的四十倍。
这是为什么呢?苏力贝克通过进一步研究,得出如下结论:绝大多数野草种子 在被翻出土后的数小时内如果没有受到光线 (即使是短至几分之一秒)的刺激,便难以发芽。
如果处于人生的黑夜,有一缕“阳光”——一缕希望的阳光,一缕自信的阳光,一缕面对生活微笑的阳光……这一缕阳光,虽然看似微弱,但它拯救的,却有可能是整个人生啊!
请以“一缕
标签:人教版 高一 上册 期末试卷
相关:关于“云南省玉溪”的其他试题
重磅:备战2024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1034]

部编人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统编版高中试题按册查询
高一必修上 | 高一必修下 | 高二选修上 | 高二选修中 | 高二选修下
苏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语文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北师大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沪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把本页分享到:QQ空间新浪微博腾讯微博微信


关闭本页返回网站首页退出登录

导航:课件下载教学文摘杂文参考教学设计音像素材作文素材试题下载备课中心中学英语教学资源网小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8487054
联系手机: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