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用户注册
|
登录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首页
备课
教案
论文
杂文
试题
课件
素材
音像
公开课
类目:
首页
》
试题中心
》
其他类型
阅读:1035
标签:
人教版
九年级
下册
其他类型
重磅:
备战2024 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1035]
初三毕业生中考测试题训练
中考语文训练题
时间:120分钟 分数:120分
一、积累与运用(15分)
1、阅读文段,根据拼音在括号中写出汉字。(2分)
自然界某些转眼就shì( )的活动,在石头上也留下了痕迹。如雨打沙滩的遗迹,水波使水底泥沙xiān( )起的波痕,古代动物走过的脚印和天旱时候泥土jūn( )裂的形象……瞧,大自然给我们保留了好多的记录。实际上,地球上的记录比这篇文章所介绍的还要丰富得多,这里不过是拉开了wéi( )幕的一角而已。
2、请以下面这个成语中的每一个字为开头,分别写一个成语。(2分)
别开生面 、 、 、
3、按要求默写。(4分)
①出淤泥而不染, 。
②曹刿认为作战要取信于民的句子是: , , 。
③人们常用陶渊明的诗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来抒发自己超然物外、悠然自乐的情怀。
④请你从下面所罗列的作者中任选二位,写出一则课文中表达他们的志趣、追求,或展现他们的胸怀、抱负的名言警句,意思要相对完整。
作者:欧阳修、诸葛亮、李白、苏轼
作者:___________名言警句:_______________ ___
作者:___________名言警句:_____________ _____
4、下表给出了第26届、第27届国际奥林匹克运动会上,获得金牌前七名的国家的奖牌情况。请用通顺的语言描述中国在两届奥运会上的表现。
第26届 第27届
国家 金牌 银牌 铜牌
美国 44 32 25
俄罗斯 26 21 16
德国 20 18 27
中国 16 22 12
法国 15 7 15
意大利 13 10 12
澳大利亚 9 9 23
国家 金牌 银牌 铜牌
美国 39 25 33
俄罗斯 32 28 28
中国 28 16 15
澳大利亚 16 25 17
德国 14 17 26
法国 13 14 11
意大利 13 8 13
4、完成下列名著填空题。(2分,两题选做一题,如两题都做,只看第一题)
①“星星——只能白了青年人的发,不能白了青年人的心。”这首短诗出自冰心的《繁星》《春水》,它体现了冰心这两部集子所表现的三方面内容的一个方面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两部集子另两个方面的内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分)
②请在(1)中选择一位作家,在(2)中选择该作家笔下相应的人物形象,并用自己的话给人物形象写一句话的评说。(2分)
(1) 吴承恩 施耐庵 鲁迅 安徒生 高尔基
(2)丑小鸭 海燕 孙悟空 鲁达 孔乙己
作家 ,人物形象 ,评语
5、仿照下面句中加点的部分,补出后面的两个句子。
例句:希望是冰雪中灿然开放的梅花,让你在严冬中感觉到春的气息;
希望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希望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下面是一首小诗,依据2、5小节,补写出另外两小节诗。(2分)
四季是什么?
四季是一首多彩的诗。
春,是翠绿的诗,萌动着活力和生机。
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冬,是雪白的诗,袒露着纯洁和无私。
7、阅读下面这首小诗,补写出⑴⑵两处的诗句,使整首诗连贯、完整。
浏览完整试题
感 谢
让我怎样感谢你/当我走向你的时候/我原想收获一缕春风 /你却给了我整个春天
让我怎样感谢你/当我走向你的时候/我原想 /
让我怎样感谢你/当我走向你的时候/我原想 /
让我怎样感谢你/当我走向你的时候/我原想亲吻一朵雪花/你却给了我银色的世界
8、20世纪80年代末,人们视艾滋病为一种可怕的疾病,美国的艺术家们用红丝带来默默悼念身边死于艾滋病的同伴们。在一次世界艾滋病大会上,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和艾滋病病人齐声呼吁人们的理解。此时,一条长长的红丝带被抛在会场的上空…… 支持者们将红丝带剪成小段,并用别针将折叠好的红丝带别在胸前。请你说说红丝带标志的构图设计的内涵,并拟一条宣传预防艾滋病的广告标语。(3分)
二、阅读与欣赏
说明文阅读
(一)载人航天飞行
①人类要想进行航天飞行,要克服许多难以想象的困难。且不说发射火箭时发动机所产生的强烈震动和巨大的噪声,单是加速上升和减速返回时所产生的几倍,几十倍的重力加速度,如不采取措施,就会将人压成肉饼。另外,太空是个超高度的真空环境人体若裸露在真空中,体内的液体会迅速气化沸腾而散逸。最后,太空中还有足以致命曲强烈辐射。
②为了了解太空这个陌生环境中各种影响生命的因素,在人类上天之前,必须先用动物进行实验。通过动物实验为人类上天获得了许多重要的数据,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③当航天器在太空中作无动力轨道飞行时,由于离心惯性抵消了地球的引力,飞船、空间站等航天器及其里面的—切物品,均处于失重或微重力状态这改变了许多在地面上常见的现象,使单调艰苦的太空生活充满了许多意想不到的乐趣:
④由于失重,衣服可以停留在空中并展开成方便的形状,穿衣时只要将四肢伸进去即可。食物可以摆放在空中,然后用嘴去吸食,就像鱼儿在水中觅食。太空睡眠倒是十分方便,无论什么姿势,不记什么地方都可以入睡。但为了安全,应钻进睡袋,且睡袋要固定在舱壁或床板上,否则一觉醒来;所有人都会挤在通风口前面。如果飞船加速或减速,还会被碰伤睡时手臂也应放进睡袋,不然在睡梦中会被卷进机器或碰着仪器开关。
⑤太空的个人卫生是—件十分麻烦的事。如剃须前必须抹剃须膏,防止泡沫飞溅,而使用的剃须刀又必须能吸须渣以免须渣乱飞。为避免刷牙时泡沫飞溅和洗脸时的水珠飞溅,太空中洁牙只能用洁齿纸等,而洗脸则只能用湿毛巾擦擦。太空中淋浴更是—件大事。在一个封闭的圆筒内,水从上面用压力压进来后,就会飘在空中,粘在身上和筒壁上,为防止被水溺,淋浴者必须戴防水和供氧面罩。脏水用水泵从下面抽出去,粘在筒壁上的水殊,要用吸尘器吸。洗15分钟淋浴,准备和收拾的时间要两三个小时。
⑥到太空去行走,就是—件十分惊险的事情了。首先,航天员必须穿上舱外活动航天服。这种航天服与密封舱—样,能供给航天员氧、水,保持一定的气压,温度和湿度等。总之,要有能维持一个适合生命的生存环境的条件。其次,要吸纯氧排氮。因为密封座舱中采用的是与地面上大致相同的空气成份,因此,出舱前还必须吸纯氧排氮,否则在舱外低压环境中,身体里的氮便会游离出来,堵塞血管,形成气胸,从而对生命造成危害。
⑦航天飞行是一种集各种先进科学和技术于一身的工作,同时也是—项高风险的事业,尽管科学家和工程师们考虑得很周到,但仍难免有意外发生。比如1971年6月30日,俄罗斯3名航天员乘“联盟Ⅱ”号飞船飞行后返回时,因座舱漏气,全部窒息而死。任何事业都会有牺牲,对于航天事业更如此。 (11分)
1、从第①段内容看,人类航天飞行必须克服的困难是什么?请概括。(3分)
2、第⑧—第⑥段从三个方面介绍了载人航天飞行生活,这三个方面是:(3分)
①
②
③
3、太空中一切物品都会处于失重和微失重状态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第⑥段中加点词语“大致”不能删去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分)
4、从文中提供的信息及你的知识积累看,你认为要想成为航天员,必须具备哪些条件?(3分)
(二)神秘的海啸(13分)
①2004年12月26日,印度尼西亚苏门答腊岛北部附近海域发生里氏8.9级地震。地震引发海啸,造成印尼、斯里兰卡、印度、泰国、马来西亚等国共15万余人死亡。
②究竟什么是海啸?
③海啸是一种具有强大破坏力的海浪。发生在海底的地震、火山爆发、宇宙天体撞击等,都可能会引起海啸。海底地震是引发海啸的主要原因。海底发生强烈地震时,海底地层发生断裂,部分地层猛然上升或者下沉,造成从海底到海面的整个水层发生剧烈“抖动”。这种“抖动”与平常所见到的海浪大不一样。平常所见到的海浪一般只在海面附近起伏,涉及的深度不大,波动的振幅随水深增加衰减很快。地震引起的海水“抖动”,则是从海底到海面整个水体的波动,其中所含的能量十分惊人。海啸的物理实质是大量海水在短时间内的激烈运动,如果海底地震不引发海水的大规模位移,就不会引发海啸。只有发生在深海区的里氏6.5级以上的地震,才有可能引起海啸。
④海底地震引起海啸有两种形式。某些地震引起海底地壳大范围的急剧下降,海水首先向突然错动下陷的空间涌去,并在其上方出现海水大规模积聚,当涌进的海水在海底遇到阻力后,即翻回海面产生压缩波,形成长波大浪,并向四周扩散。这种下降型的海底地壳运动形成的海啸,在海岸首先表现为异常的退潮现象。某些地震引起海底地壳大范围的急剧上升,海水也随着隆起区一起抬升,并在隆起区域上方出现大规模的海水积聚,随后海水向四周扩散,形成汹涌巨浪。这种隆起型的海底地壳运动形成的海啸,在海岸首先表现为异常的涨潮现象。
展开余下试题
⑤海啸时掀起的狂涛骇浪,高度可达十多米至几十米,形成“水墙”,时速可达数百千米,形成“四海翻腾云水怒”的惊人奇观。另外,海啸波长很大,可以传播几千公里而能量损失很小。海啸到达岸边,“水墙”就会以摧枯拉朽之势冲上陆地,对人类生命和财产造成严重威胁。海啸能裹挟着重达数吨的岩石及船只、废墟等杂物,向内陆扫荡数千米,甚至会沿着人海的河流逆流商上,沿河地势低洼的地区会被淹没。
⑥通常,如果岸边的海水出现异常的增高或降低,则预示着海啸即将来临,岸边的人应尽快转移。海啸的排浪与通常的涨潮不同,海啸的排浪非常整齐,浪头很高,像一堵墙一样,看到这样的排浪,必须立即设法逃生。海啸到达前会发出频率很低的吼声,与通常的波涛声完全不同。在海边旅游,如果听到奇怪的低频涛声,应当尽快撤离。
(据《科技日报》等报刊有关报道综合整理)
1、、感知说明内容—— 全文介绍了海啸哪几方面的内容?(2分)
2、分析说明方法——第三自然段划横线句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说明了什 么?还有哪一段也运用了这种说明方法?(2分)
3、品味说明语言——揣摩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作用。(2分)
①发生在海底的地震、火山爆发、宇宙天体撞击等,都可能会引起海啸。
②海啸到达岸边,“水墙”就会以摧枯拉朽之势冲上陆地,对人类生命和财产造成严重威胁。
4、发现与探究
①第一自然段有什么作用?(2分)
②第三段中有一句话写了地震引发海啸需要具备的主要条件,你能找出这句话吗?(2分)
③阅读下列材料,写出你的看法。(3分)
材料一:在迎接2005年到来时,一场印度洋大海啸猛烈地冲刷了这个舞台,唤起了人类惺惺相惜的本性。美国 派出了航母战斗群,澳大利亚派出了军用飞机,一双双温暖的手伸向了灾民;在欧洲,很多城市把过节买焰火的钱用来支援灾区,节日中的娱乐节目被削减,取而代之的是募捐广告,英国仍举行了一年一度的新年大游行,维也纳金色大厅依然举行了新年音乐会,但游行和音乐会所得款项全部汇往灾区。有报道称,国际社会承诺的援助款项现在已经超过了20亿美元,而且数目还在增加。
材料二:在这场突如其来的自然灾害面前,中国毫不犹豫地投入到了抗灾救援的第一线。随着灾情的发展,中国不断追加援助资金,目前已达5亿元人民币。此外,中国的民间组织和个人也纷纷出钱出力,其中既有国家领导人,也有普通百姓。
记叙文阅读
(一)雏菊
[法国]雨 果
前几天我经过文宪路,一座连结两处六层高楼的木栅栏引起我的注意。它投影在路面上,透过拼合得不严紧的木板,阳光在影上划线,吸引人的平行金色条纹,像文艺复兴时期美丽的黑缎上所见的。我走近前去,往板缝里观看。
这座栅栏今天所围住的,是两年前,1839年6月被焚毁的滑稽歌舞剧院的场地。
午后两时,烈日炎炎,路上空无人迹。
一扇灰色的门,大概是单扇门,两边隆起中间凹下,还带洛可可式的装饰,可能是百年前爱俏的年轻女子的闺门,正安装在栅栏上。只要稍稍提起插栓就开了。我走了进去。
凄凄惨惨,无比荒凉。满地泥灰,到处是大石块,曾经加过粗工的被遗弃在那里等待,苍白如墓石,发霉像废墟,场里没有人,邻近的房屋墙上留有明显的火焰与浓烟的痕迹。
可是,这块土地,火灾以后已遭受两个春天的连续毁坏,在它的梯形的一隅,在一块正在变绿的巨石下面,延伸着埋葬虫与蜈蚣的地下室。巨石后面的阴暗处,长出了一些小草。
我坐在石上俯视这棵植物。
天啊!就在那里长出一棵世界上最美丽的小小的雏菊,一个可爱的小小的飞虫绕着雏菊娇艳地来回飞舞
这朵草花安静地生长,并遵循大自然的美好的规律,在泥土中,在巴黎中心,在两条街道之间,离王宫广场两步,离骑兵竞技场四步,在行人、店铺、出租马车、公共马车和国王的四轮华丽马车之间,这朵花,这朵临近街道的田野之花激起我无穷无尽的遐想。
十年前,谁能预见日后有一天在那里会长出一朵雏菊!
如果说这原址上,如像旁边的地面上,从没有别的什么,只有许多房屋,就是说房产业主,房客和看门人,以及夜晚临睡前小心翼翼地灭烛熄火的居民,那么在这里绝对不会长出田野的花。
这朵花凝结了多少事物,多少失败和成功的演出,多少破产的人家,多少意外的事故,多少奇遇,多少突然降临的灾难!对于每晚被吸引到这里来生活的我们这班人,如果两年前眼中出现这朵花,这帮人骇然会把它当作幽灵!命运是多么作弄人的迷宫,多少神秘的安排,归根结底,终于化为这洁光四射的悦目的小小黄太阳!
必须先要有一座剧院加一场火灾,即一个城市的欢乐和一个城市的恐怖,一个是人类最优美的发明,一个是最可怕的天灾,30年的狂笑和30小时的滚滚火焰,才生长出这朵雏菊,赢得这飞虫的喜悦!
对善于观察的人,最渺小的事物往往就是最重大的事物。
1、用简洁的话概括这篇散文的最大特点以及最显著的特征是什么?
2、“我”所发现的雏菊生长的时间和地点。
3、啊!就在那里长出一棵世界上最美丽的小小的雏菊,一个可爱的小小的飞虫绕着雏菊娇艳地来回飞舞。”这句话中,两个“小小的”说明了什么?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4、“这朵临近街道的田野之花激起我无穷无尽的遐想”一句中,如何理解“激起我无穷无尽的遐想”?
展开余下试题
5、“一个是人类最优美的发明,一个是最可怕的天灾”在文中具体指的是什么?
6、找出文中两个比喻句,并说说它们的作用。
7、“最渺小的事物往往就是最重大的事物”是全文的作结句,具体说说此句话在全文中的作用。
(二)阅读下面文章,完成15—18题。(12分)
教师节那天,一大群孩子争着给他送来了鲜花、卡片、千纸鹤……一张张小脸蛋洋溢着快乐,好像过节的不是老师而是他们。
一张用硬纸做成的礼物很特别,硬纸板上画着一双鞋。看得出纸是自己剪的——周边很粗糙,图是自己画的——图形很不规则,颜色是自己涂的——花花绿绿的,老师能穿这么花的鞋吗?
上面歪歪斜斜地写着“老师,这双皮鞋送给你穿。”看着署名像是一个女孩——这个班他刚接手,一切都还不是很熟,从开学到教师节,也就十天。
他把“鞋”认真地收起来,“礼轻情义重”啊!
节日很快就过去了,一天他在批改作业的时候,看到了这个女同学送给他这双“鞋”的理由。
“别人都穿着皮鞋,老师穿的是步鞋,老师肯定很穷,我做了一双很漂亮的鞋子给他,不过那些不能穿,是画在纸上的,我希望将来老师能穿上一双真正的皮鞋。我没有钱,我有钱一定会买一双真正的皮鞋给老师穿的。”
这是一个不足十岁的小姑娘的心愿,他的心为之一动。但是,她怎么知道穿布鞋是穷人的标志?
他想问问她怎么知道布鞋是穷人的标志。
这是一个很明净的女孩子,一双眼睛清澈得没有任何杂质。当她站到他面前的时候,他似乎找到了原因。
他看见了她正穿着一双方口布鞋,鞋的周边开了花,这双布鞋显然与他脚上的这双布鞋不一样。
于是有了下面的问话。
爸爸在哪里上班?
爸爸在家,下岗了。
妈妈呢?
不知道……走了。
他再一次看了她脚上的布鞋。那一双开了花的布鞋。
他从抽屉里拿出那双“鞋”来。这时他感受出这双鞋的分量。
她问,老师你家里也穷吗?他说,老师家里不穷。你家里也不穷。
同学都说我家里穷。她说。
他说,你家里不穷,你很富有,你知道关心别人,送了那么好的礼物给老师。老师很高兴,你高兴吗?
她笑了。
和老师穿一样的鞋子,高兴吗?
她用力地点点头。
他带着她来到教室,他问大家老师为什么穿布鞋呢?有的同学说,好看。有的说,透气,因为自己的奶奶也穿布鞋。有的同学说健身,因为自己的爷爷打拳的时候都穿布鞋。很奇怪没有人说他穷。他说穿布鞋是一种风格,透气,舒适,有益健康。
后来这位老师告诉同学们,脚上穿着布鞋心里却装着别人,是最让老师感到幸福的!只有富有的人才能给予别人,才能给予别人幸福,能给予就不贫穷。
能给予就不贫穷,这句话一直让我回味。
1、根据文意,完成下列填空,并简述理由。(3分)
文中小女孩是个既□□ 又□□的小姑娘。(用文中一对反义词填空)(1分)
理由:(2分)
2、文章中老师哪些举动打动了你?为什么?(3分)
3、请说说你对下面句子的理解。(任选一题做。先写出所选题号,然后回答)(2分)
(1)这时他感受出这双鞋的分量 (2)能给予就不贫穷
4、文中的小女孩和老师让我们怦然心动。在生活中,我们也时常受到感动。在2004年雅典奥运会上以12秒91的成绩书写中国田径新历史的刘翔让我们感动,因公殉职的河南省登封市公安局长任长霞使我们感动……最近舍身救学生的江苏省金坛市普通女教师尹雪梅,再一次感动了我们的心。
请根据下面提供的材料,参看“2004感动中国年度人物”颁奖词,为尹雪梅老师,写一段发自你内心的“颁奖词”。要求:不少于50字。(也可以为上文中的小姑娘或者老师,写一段评说词)(4分)
(1)材料:
①壮烈瞬间:3月21日,女教师尹雪梅护送二年级小学生横过马路,突然,一辆轿车违章高速冲向学生,尹雪梅奋力推拉开6名学生,自己却倒在血泊中。4月5日凌晨一点,英雄女教师尹雪梅静静地离开了她心爱的教育事业和她热爱的学生。
②爱心如海:尹雪梅老师在教师岗位上辛勤耕耘了29年,她对每一个孩子都视如己出般的热爱。学生严╳╳家庭情况不好,尹老师整天把她带在身边,既当老师又当妈妈。这个孩子在她家一住就是好几个月。前年冬天刘╳同学不慎跌入水中,衣服湿透了。尹老师把他放进被窝里,并解开自己的衣服,将刘╳同学小脚放到怀里为他取暖。
③永恒怀念:舍身救人,感天动地。4月6日,3万多名群众自发涌向尹雪梅老师的灵堂。前来吊唁的人们纷纷掩面而泣,痛悼这位崇高而无私的女教师。
(2)颁奖词:
任长霞:她是中原大地上的又一个女英雄。扫恶打黑,除暴安良,她铁面无私;嘘寒问暖,扶危救困,她柔肠百转。十里长街,白花胜雪,挽幛如云,那是流动在百姓心
上一篇:
2009—2010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考试九年级语文试题
下一篇:
潮州市2009—2010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高三级教学质量检测语文卷(附答案)
标签:
人教版
九年级
下册
其他类型
相关:
关于“初三毕业生”的其他试题
重磅:
备战2024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1035]
部编人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统编版高中试题按册查询
高一必修上
|
高一必修下
|
高二选修上
|
高二选修中
|
高二选修下
苏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语文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北师大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沪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把本页分享到:
QQ空间
新浪微博
腾讯微博
微信
红楼
孔子
庄子
李白
杜甫
苏轼
东坡
鲁迅
高考
讲坛
神话
唐诗
宋词
诗歌
小说
散文
关闭本页
》
返回网站首页
》
退出登录
导航:
课件下载
》
教学文摘
》
杂文参考
》
教学设计
》
音像素材
》
作文素材
》
试题下载
》
备课中心
》
中学英语教学资源网
》
小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
8487054
联系手机:
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