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用户注册
|
登录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首页
备课
教案
论文
杂文
试题
课件
素材
音像
公开课
类目:
首页
》
试题中心
》
期末试卷
阅读:1266
标签:
鲁教版
九年级
上册
期末试卷
重磅:
备战2024 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1266]
2009—2010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考试九年级语文试题
2009—2010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考试
九年级语文试题
(时间120分钟,满分120分)
(原创: djm4807 山东烟台开发区教研室 邓建明 djm4807@hotmail.com)
重要提示:本试卷分“试题”和“答题卷”两部分,考生必须将自己的解题答案填写在“答题纸”上,否则视作“未答卷”处理。考试结束后,考生只交“答题纸”;监考人员只装订“答题纸”。
一、卷面(3分)
提示:此题无需作答,阅卷老师会根据你在“答题纸”上的文字书写、卷面等情况综合评分,所以你的答题文字都要认真书写呀。
二、积累与运用(38分)
1.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⑴——⑷题(9分)
(一)面对瞬息万变的世界,有的人倾情于万籁俱寂里___世间风云,有的倾情于雷霆万钧中___纷纷落英;有的人倾情于艳阳高照下___茁状的万物,有的人倾情于久雨初晴后___阳光的亲吻。人的经历由此化为思绪和景象连缀绵延……,憧憬是人生的慰藉……
(二)①假如人生是一条曲折的路,艺术就是路边的花树和绿草。②( )你喜欢浓艳或者淡雅,大红大紫如牡丹芍药,素洁清幽如腊梅莲荷,( )是野草从中一束雪青的矢车菊,你尽可以随手采摘,或观其色,或闻其香,或爱其形……③大自然的花草会凋谢,艺术的花草却永远新鲜美丽。④一花在手,旅途的寂寞就会烟硝云散。
(三)在坎坷的生活中,我们笑对生活。A一帆风顺的人生旅途只会滋养B墨守成规的思维,而人生中的许多捷径都是在经历了颠簸与坎坷后才赫然闪现的。在苦难的生活中,我们笑对生活。苦难也是生命中的一页,①我们需要苦难就正如花朵需要风雨一样。②我们只要在困境中才能磨砺意志。笑对生活,就是柳宗元寄情山水聊以忘忧的那种C恃才放旷,就是欧阳修《醉翁亭》里“与民同乐”的那种旷达,就是范仲淹“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那种乐观。③笑对生活,是对生活的一种深刻感悟。
⑴ 第(一)(二)段中加点的“憧憬” 、“藉” 读音分别为( )、( );两段中各有一个错别字,分别是__、___,应改为___、___。 (2分)
⑵ 第(一)段中划空横线的四处应填的词语是( )项。(1分)
①坐看 ②细数 ③品尝 ④接受
A.①②③④ B.④②③① C.①④②③ D.③②④①
⑶ 第(二)段文字的句序排列不当,正确的顺序应为( )( )( )( )(填序号)(2分);请在这段文字的括号内填入恰当的关联词语___、___(1分)。
⑷ 第(三)段中,A、B、C三处成语运用不当的一个是( ) (填序号)(1分);
其中画横线的三个句子中有一个病句,它是第___句(只填序号),可修改为_____(1分);这个文段中还有一个句子的标点符号使用不当,这句是___(摘写出原句),你的修改意见是:_____。(1分)
2.“谁还需要星星,谁还会/在夜里凝望/寻找遥远的安慰”这句应读出____的语气;“有一个柔软的晚上/柔软得像一片湖/萤火虫和星星在睡莲丛中游动”这句应读出____的语气;从朗读声调的或升或降看,“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的前句应读____调,后句应读____调,从而读出诗人心情惆怅而又无奈的情感。(2分)
3.判断下列句中词语解释的正误,对的打“√”,错的打“×” 。(4分)
⑴侧目(斜着眼睛看)莫敢过其门。 ( )
⑵现在,日月光华,周道如砥。(“周道如砥,其直如矢”的原意是形容周朝的政治清明,平均如一。在《那树》中是形容公路的平坦,畅通无阻)。 ( )
浏览完整试题
⑶“情境”和“身临其境”中的“境”字义相同,都是“状况,地步”的意思。 ( )
⑷喑哑(嗓子干涩发不出声音或发音低而不清楚。) ( )
⑸那叶背上了了(此处是“明白、懂得”的意思)的绿的脉络,像一位少妇,风姿绰约(隐约,不清楚)做一个妩媚的笑。 ( )
⑹一丈青大娘早就腻歪(厌恶,厌烦)了老秀才。 ( )
⑺看红装素裹,分外妖娆(妖艳妩媚)。 ( )
4.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1分)
A.“水是眼波横,山是眉峰聚”这是宋代诗人王观写的《卜算子.送鲍浩然之浙东》中的句子。“卜算子”是词牌名,“送鲍浩然之浙东”是该词的题目。
B.刘绍棠,当代作家。他的作品《蒲柳人家》、《蛾眉》等,格调清新淳朴,文笔通俗晓畅,描写从容自然,结构简洁完整,乡土色彩浓郁。
C.叶赛宁的《夜》和郭沫若的《静夜》都描绘了静谧的夜景、美丽的月色。前者全篇描写实景,后者在写景的基础上转入想象的世界。
D.“四下里一片沉静。广场上一个人也没有。商店和饭馆的门无精打采地敞着,面对着上帝创造的这个世界,就跟许多饥饿的嘴巴一样”一句中的成语“无精打采”使用无误。
5.根据前后提示填空。(6分)
⑴ 亭亭山上松 。(刘桢《赠从弟》)
⑵ ,蜡炬成灰泪始干。(李商隐•《无题》)
⑶ ,孤帆天际看。(孟浩然《早寒江上有怀》)
⑷ ,山山唯落晖。(王绩《野望》)
⑸ 我们背诵课外古诗词,可以一一品味诗人们的思想感情,继而有所思,有所悟。⑴读王维、孟浩然,我们懂得了什么叫寄情山水;⑵ ,我们懂得了什么是忧民情结;⑶ ,我们明白了什么是爱国情怀。读着,品着,渐渐地,我们已经和诗人融为一体了,不知不觉中提高了自己的文学修养和审美情趣。
“⑵ ⑶ ”两处应选择( )项。
A.⑵读李白、白居易;⑶读李清照、陆游
B.⑵读李白、白居易;⑶读陆游、 苏轼
C.⑵读杜甫、白居易;⑶读陆游、 辛弃疾
D.⑵读杜甫、杜牧; ⑶读苏轼、 辛弃疾
6.下面诗句中未采用修辞手法的一句是( )(2分)
A.雨说,我来了,我来探访四月的大地。
B.牧场枯黄失去牛羊的踪迹。
C.何满子在奶奶身边长大,要天上的星星,奶奶也赶快搬梯子去搬。
D.我的爱心像丝缕那样把天地织在一起。
7.根据下面语言材料,运用对偶知识对出下联。(2分)
春天时,湖水涨满,湖天一色,船行湖中,如行天上;秋日里,山色斑斓,山景如画,人游山中,如行画中。
上联:春水船如天上坐;下联:□□□□□□□。
8.“生活有多么广阔,语文世界就有多么广阔。让我们在生活中学语文,来一次探究”。(3分) (摘自九年级语文上册课本“写在前面”)
⑴Y市K区第10中学的老师在一次活动课里带学生去“寻觅秋天的踪迹”,到了森林公园。老师开心地说:“啊,终于能够拥抱森林了!”一学生听了,忙抱住一棵大树大叫:“老师,树又大又多,抱不了那么些呀!”
该生未正确理解老师话中“拥抱”一词的含义,请你向他解释清楚:____(1分)
⑵ 请体味下面对某些称谓的另类创意,并在空格上补写出你认为对应合适称谓的创意:(2分)
文人首先应是“文明的人”,商人是“可以商量的人”,生意人则是“ ① ”。与之相反,总裁并不意味着“总是裁人”,老板当然不能“老板着脸”,而经理更不可以“ ② ”。
9.品读下面的语段,仿照上下文句,将其补充完整,要求与上下文衔接连贯。
(2分)
雨,是一种自然现象。久雨不睛,人们管它叫“霉雨”;久旱而雨,人们管它叫“甘霖”。它或为丝丝小雨,温柔连绵;或为滂沱大雨,快捷迅猛。“两三点雨山前”,勾勒了雨的零落稀疏;“天街小雨润如酥”,描绘了雨的温柔润泽;“清明时节雨纷纷”,“像牛毛,像花针,像细丝,密密地斜织着”, ⑴ ;“白雨跳珠乱入船”,表现了雨的欢快活泼;“夜阑卧听风吹雨” ⑵ ;“身世浮沉雨打萍”,慨叹了雨的肆虐无情……
翻开诗文卷著,处处见得雨景,听得雨声,品得雨味,赏得雨情。雨,不就是一首首纯情的诗吗?
⑴________。⑵________。
10.新年将至,下面是近期流传很广的一则手机祝福短信,请从语文的角度(语言、修辞)作赏析,说说它广为流传的原因。(2分)
“删除昨天的烦恼,确定今天的快乐,设置明年的幸福,存储永远的爱心,
取消世间的仇恨,粘贴美好的心情,复制醉人的风景,打印你灿烂的笑容。”
我的赏析:______
11.世界博览会是一项由主办国政府组织或政府委托
有关部门举办的有较大影响和悠久历史的国际性博
览活动。它已经历了百余年的历史,最初以美术品
和传统工艺品的展示为主,后来逐渐变为荟萃科学
技术与产业技术的展览会。
2010年世界博览会将在我国上海举办,右图是本次博览会的会徽,请你对其构图、设计含义作简要解说。(提示:由于印刷原因,原图案颜色为绿色。) (2分)
12.语文综合性学习。(3分)
本学期我们《走进小说天地》,认识了很多小说家塑造的鲜活形象。鲁迅先生只用一个“多乎哉?不多也”就入木三分地刻画出了___(人名)的___(性格特征);世界短篇小说家契诃夫借助一件道具“军大衣” 就揭示出了警官___的___(性格特征);乡土作家刘绍堂更是用“一阵风冲下河坡”“老大一个耳刮子抡圆了扇过去” 栩栩如生地描绘出了___的___(性格特征)。
三、阅读(29分)
(一)(8分)
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
13.下列词语中的“穷”与“悲守穷庐”的“穷”意思相近的一项是( )
(2分)
A.穷形尽相 B.兀兀穷年 C.穷乡僻壤 D.山穷水尽
14.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2分)
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中华民族历来崇尚、重视家教,无论是《曾国藩家书》,还是《毛泽东家书》
《傅雷家书》,都体现了家教的魅力。而跨越了一千七百年时空,迄今仍给人以强烈震撼的诸葛亮的《诫子书》是从 、 两个方面进行“家教”的。(2分)
展开余下试题
16.诸葛亮写此家信的用意何在?(2分)
(二)点名的尴尬(12分)
记得初四上政治课的时侯,俺们的政治老师有个癖好,喜欢提问,提问之前必高声重复一遍问题。有一次正在上《法律常识》的复习课,突然,老师又提高嗓门开始提问,所有同学都恐惧地盯着老师,惟恐被提问到自己。因为这位老师是以提问来代替点名的,是看着点名册提问的,所以大家都不必低下头。
“1班25号!”老师点道。
一片沉默(李屉正在发呆中)……
“25号——李屉同学!来了没有?”老师重复道。唰!整个教室的人都看着李屉。
“没来!” 李屉大叫。全班人都愣了!不过很快便开始佩服李屉的勇气了。
“为什么没来?”老师又问。
“他病了!” 李屉无奈,只得撒谎,全班一阵哄堂大笑。
“他是你宿舍的吗?”莫名其妙的大笑,把老师也搞糊涂了。
“是的。”面对老师的盘问,李屉的脸都绿了。
“太不像话。回去告诉他,让他下午到我的办公室来!”全班同学又是一场大笑。“啊?!好。”李屉的头皮都开始发麻了,下午找谁替我去挨骂呢?就张代吧,唉,又得请那小子吃一顿了。
李屉正在为逃过一个问题而庆幸,老师又补充道:“那这个问题你替他回答吧!”
“啊?!” 李屉极不情愿地站起来,郁闷之极可想而知,同学中已经有人笑疼了肚子。
“老师,能不能重复一下您的问题?”
“啊?!这个问题我已经重复三遍了,你怎么上课的?”“不好意思,我没听清!” 李屉额头上已经有汗珠了。
“那好,我再重复一遍……”
“报告老师,这个问题我不会回答!”李屉想反正是一“死”,何必“死”得那么窝囊呢,于是态度蛮横起来了。
“那好,下午两点钟你和李屉同学一起到我的办公室来!” 所有同学都笑到喷血。
从此,政治课便无一人再敢说“某某没来”了。
(取自新浪博客《教育笑谈》由命题人改编)
17.读全文,根据事情发展的过程和人物的表现,理清本篇小小说的情节。(3分)
老师提问李屉→李屉( )→老师( )→李屉( )→同学不敢不来上课。
18.从本篇小说对人物的描写可以看出两个人物的性格:“政治老师” 是一个_____的人;李屉是一个_____的学生。(2分)
19.“面对老师的盘问,李屉脸都绿了”中的“绿”有什么表达效果?(4分)
20.文中同学们的四次“笑”的描写在⑴结构上有_____作用(1分),同时也揭示了当今不少初中学生在课堂上_____的⑵学习现象(1分);在《孔乙己》中也有四次“笑”的描写,浓墨重彩,细致入微地⑶刻画咸亨酒店里的“顾客四次取笑孔乙己”有什么作用?(2分)
(三)走进魔术世界(9分)
⑴2009年的“虎春”将至。中国老百姓每年都少不了的一顿“精神年夜饭”又将有哪些“大菜”呢?08年,台湾魔术师刘谦在春晚的表演技惊四座,着实地“火了一把”,让不少年轻人倾心于魔术。当时北京城的魔术店借着这股“魔风”,赚了个盆满钵满。“这就是刘谦在春晚上表演的那个魔术用的道具。”西单的一家魔术店里,店员拿着两根皮筋,向顾客推销。而店里的一台电脑上还播放着刘谦在台湾的一档节目中表演的各种魔术。
⑵刘谦春节表演魔术的找托行为应该属于魔术还是骗术?有观众说:“刘谦的硬币进入鸡蛋已经被证明是找主持人做托,硬币事先已经放入鸡蛋里,个人觉得这里面有欺骗……”
⑶魔术其实就是一种骗术。魔术表演常常借助科学原理,利用人类感官上的错觉,制造出人意外的效果,以达到娱乐观众的目的。
⑷魔术的形式是多种多样的,归纳起来,不外乎“无中生有”“从有变无”“碎物还原”“即刻变形”“以假作真”“迅速易位”和“貌似违理”等几种,而每种变幻中,都包含着科学原理的应用。
⑸通过暗示误导观众的注意力是魔术的重要技巧。魔术师用场景、动作、语言、表情等在观众的意识中创设一个虚拟的情节,引导观众注意某些事,而忽略另外一些事,其秘诀是:让观众只看到魔术师想让大家看到的东西。这样一来,观众对世界的视觉认识比本来可以获得的信息要少得多。
⑹魔术离不开精制的机关道具,魔术师善于利用声学、光学、电学、化学、力学、磁学、心理、色彩等科学原理,营造变幻莫测的奇妙场景,使观众产生视觉、听觉上的错觉。
⑺利用动作暗示的典型例子是硬币游戏。魔术师假装将硬币从一只手上换到另一只手上,事实上,硬币仍然留在原来那只手上。为了吸引人们的注意,魔术师的眼睛注视着没有拿硬币的那只手,而且还不停挥动,造成硬币就在手中的假象。
⑻语言和表情的暗示同样能发挥作用。金属弯曲魔术就是语言暗示的范例。魔术师将一枚钥匙弄弯了。事实上,钥匙并没有弯曲,只是魔术师利用特殊的角度使它看上去弯曲了。魔术师将“弄弯”的钥匙放在桌子上,用语言提示说这枚钥匙还是弯曲的,人们信以为真,这就是语言暗示的功效。在抛球魔术中,人们不只是注视球,还会留意魔术师的表情,根据魔术师的表情变化判断球将往哪里落。如果魔术师不向上看,那么这个魔术将无法奏效。人们感觉自己在注视球,但事实上却是一直在根据魔术师的面部表情来调整自己的眼部运动。
⑼魔术告诉我们,生命充满了惊奇和梦想,也告诉我们,所有的事情,可能不是只像表面上所见的那样。走进魔术世界,我们将发现一片没有涉足过的神奇领域。 (本文由命题人编写)
26.依据上文内容,概括魔术的原理。(2分)
27.第⑷――⑻段的说明层次是:先说明 ,再概括说明 ,最后具体说
明 。(3分)
28.下面材料可以插在上文的第几段之后?请结合上文和材料谈谈理由。(4分)
【材料】
魔术师大卫表演的“穿越时空父子相见”魔术,演绎的是他帮助现场的一个男孩,瞬间赶到牙买加小岛上与阔别已久的父亲见面的情景。其实,大卫早就拍下了男孩在海岛上与父亲相见的场面,并在节目中将男孩变走,再播放这段录像。于是,当虚拟空间和现实舞台完美结合在一起时,观众被彻底征服了。
四、写作 (50分)
29.下边将要动笔写作,请你把《写好作文八句话》先读一下:
“作文审题不能偏,立意新颖尤为难。结构布局很关键,卷面整洁要美观。语言通顺最基本,真情实感要当先。详略主次分清楚,做到这些保喜欢。”
有人说:初四是黑色的,尝到的是枯燥,得到的是失望;有人说:初四是金色的,经历的是充实,得到的是希望;有人说:初四是痛苦的,接连的考试,充满了竞争与厮杀;有人说:初四是快乐的,体验的是友情,得到的是喜悦与成功。
人在初四,你一定有许多话想说,请你以“人在初四”为话题,自拟题目,写一篇600字以上的文章。文体不限(诗歌除外)。
2009—2010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考试
九年级语文答题纸
(时间120分钟,满分120分)
题
号
一 二 三 阅 读
四
等 级
卷面
积累与运用
(一)
(二)
(三)
(四)
写作
得分
分分
重要提示:本试卷分“试题”和“答题卷”两部分,考生必须将自己的解题答案填写在“答题纸”上,否则视作“未答卷”处理。考试结束后,考生只交“答题纸”;监考人员只装订“答题纸”。
一、(3分)
提示:此题无需作答,阅卷老师会根据你在“答题纸”上的文字书写、卷面等情况综合评分,所以你的答题文字都要认真书写呀。
二、(38分)
1.(9分)
⑴(2分)( )、( );________、______,应改为______、_______。
展开余下试题
⑵(1分)( )。
⑶(3分)( )( )( )( );__________、___________。
⑷ (3分)( );第_________句,修改为_____________;原句: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修改意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2分)这句应读出___________的语气;这句应读出___________的语气;前句应读__________调,后句应读__________调。
3.(4分)⑴( ) ⑵( )⑶( ) ⑷( )⑸( )
⑹( )⑺( )
4.(1分)( )
5.(6分)
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⑵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⑷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⑸ “⑵ ⑶ ”两处应选择( )项。
6.(2分)( )
7.(2分)□□□□□□□。
8.(3分)
⑴(1分)解释: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⑵(2分)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2分)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⑵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2分)
我的赏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3分)_______(人名)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性格特征)
_______ (人名)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性格特征);_______ (人名)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性格特征)。
三、(29分)
(一)(8分)
13.(2分)( )
14.(2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2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2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12分)
17.(3分)( )→( )→( )
18.(2分)一个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人;
一个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学生。
19.(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4分)⑴结构上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作用,揭示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⑵学习现象;③“顾客四次取笑孔乙己”的作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9分)
21.(2分)原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2.(3分)先说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再概括说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最后具体说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3.(4分)第__________段之后,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50分)
24.下边将要动笔写作,请你把《写好作文八句话》先读一下:
“作文审题不能偏,立意新颖尤为难。结构布局很关键,卷面整洁要美观。语言通顺最基本,真情实感要当先。详略主次分清楚,做到这些保喜欢。”
文中不要出现真实的姓名、校名、地名;
考虑到作文与做人的真实性、真诚性和可读性,请你不要抄袭。
100
200
300
400
500
600
2009—2010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考试
九年级语文试题评分答案及说明
(原创: djm4807 山东烟台开发区教研室 邓建明 djm4807@hotmail.com)
一、(3分)
卷面书写评分标准:(不设0.5分)一类(3分):字形端正,字迹清楚;修改书写错误基本不影响整个卷面的整洁。二类(2分):字迹清楚;修改书写错误允许有少量涂画现象。三类(1分):书写马虎但能看清楚;修改书写错误涂画现象较多。
二、(38分)
1.(9分)⑴ chōng jǐng 、jiè \ 状→壮 硝 →消 (2分,各0.5分)⑵(1分) A ⑶ 共 3分,① ③ ② ④(2分) \(无论)(甚至)(1分)⑷ 共3分,各0.5分。 C(恃才放旷)\第②句 “只要”→“只有” \ 就是范仲淹“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那种乐观 \ 将“不
上一篇:
2009—2010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考试八年级语文试题
下一篇:
初三毕业生中考测试题训练
标签:
鲁教版
九年级
上册
期末试卷
相关:
关于“2009—2010”的其他试题
重磅:
备战2024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1266]
部编人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统编版高中试题按册查询
高一必修上
|
高一必修下
|
高二选修上
|
高二选修中
|
高二选修下
苏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语文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北师大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沪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把本页分享到:
QQ空间
新浪微博
腾讯微博
微信
红楼
孔子
庄子
李白
杜甫
苏轼
东坡
鲁迅
高考
讲坛
神话
唐诗
宋词
诗歌
小说
散文
关闭本页
》
返回网站首页
》
退出登录
导航:
课件下载
》
教学文摘
》
杂文参考
》
教学设计
》
音像素材
》
作文素材
》
试题下载
》
备课中心
》
中学英语教学资源网
》
小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
8487054
联系手机:
13958889955
电脑版